找规律课件

2022-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找规律课件1

找规律课件设计说明

课件设计说明

此课件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课件由“情景导入”、“认识规律”、“猜一猜”、“实践活动”、“规律的美”五个环节组成,23张幻灯片,清晰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加上精美的设计,能很好地辅助教师进行教学。

一、情景导入。

第一张:此页为目录页,整体认知课件内容,设计有五个环节的链接,方便各环节间跳转。

第二、第三张: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比一比谁布置的教室更漂亮?引导学生欣赏小青蛙布置的教室,引入本课情景图的学习。

二、认识规律。

第四张:逐个出示彩旗图,观察小旗的规律,用红线圈出重复部分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让学生试着说出最后两面小旗的颜色并提示答案。

第五张:出示灯笼和彩花,引导学生圈出重复部分找出规律,说出空白部分应涂的颜色,课件提示答案。

第六、第七张:通过练习巩固知识,作为教科书以外的补充练习。

三、猜一猜。

第八至第十一张:此环节为一个小游戏,课件快速闪烁出示两组有规律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出现的规律,采用小学生喜爱的“喜羊羊”、“灰太狼” 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实践活动。

第十二张:配有2分钟“拍手歌”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在活动中学习找规律。

五、规律的美。

第十三张至第二十二张:带有配乐地自动播放10张体现规律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规律的美,激发学生用规律去创造美。

第二十三张:结束页

第2篇:找规律教学设计.课件ppt.说课稿 配套下载

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

孙秀霞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找出事物变化的规律,培养初步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

2、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欣赏数学美,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感受到规律能创造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规律

教学难点:探索寻找规律的方法,能创造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感知规律

⒈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猜一猜。

通过有规律的动作和声音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

小结:是按一定的顺序有规律的排列,所以猜起来比较简单,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碰到有规律的事和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的方法。板书课题:找规律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一开始就设计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内容,以“猜一猜游戏”入课,使学生初步感知规律的存在,为找规律奠定基础,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体现了趣中学。)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⒈出示:书本情境图

⑴师:六一快到了,这些小朋友用一些小旗、灯笼、花把教室打扮的漂漂亮亮,他们正在举行联欢会呢。这幅图中有规律吗? ⑵学生各自找规律,看谁发现得多。

⑶学生汇报:是什么规律?接下来是什么?前面是什么呢? 生1:我找到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只紫色一只蓝色再一只紫色一只蓝色排列的。

师:对,一只紫色一只蓝色称为一组,这样一组一组重复排列,我们称为有规律的排列。

生2:旗子排列是有规律的,按一红一黄排列。

师:按一红一黄这样的规律排列,谁知道这面旗子(红色的)后面该是什么颜色的旗子?

生:黄旗。因为它前面是一红一黄排列的

师:那最前面那面红旗前面的该是什么旗子?你是怎么看的?

生:是黄色的,从右往左看,是一黄一红的规律排列的

师:原来找规律,不仅可以从左往右看,也可以从右往左看,还有其他规律吗?

生3:花和人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省略) ⑷小结:小花、彩旗、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一般来说,一组事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设计意图: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主题图中的四组规律来源于生活,学生易于掌握,在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放手让他们观察,自己去找出排列有规律的物体。正因为学生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所以作为个体的每一个孩子都进行了充分的观察、思考、发现,并且敢于提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大大提高。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陌生感,反而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2、智力大闯关

师:刚才小朋友们从这一副图上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真了不起。那老师带小朋友们到数学城堡里,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解决吗?(例2)

填一填

(设计意图:这一关课件不再除了颜色的变化,还有图形上的变化,由于已经有了前面对规律的认识,学生一下子就看出了这一组图形的排列规律,同时通过这两组课件学生也认识到规律不仅仅可以是颜色上的规律,也可以是形状和数量上的规律,只要所排列的事物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必然联系就可以了。) 师生评价:这个规律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1:

师生评价:这个规律和刚才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2:(受此启发)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能根据图形自己创造出不同的规律,前面两种是一组图形依次重复的排列;后面这两种看似没有规律,其实有规律吗?对!是变化着的规律。

⒊其实,不仅仅是图形的排列有规律,我们的声音、动作中也有规律。

(学生表演,有拍手、跺脚,奥特曼动作„„)

(设计意图:课上到这个环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开始减弱,设计这样一道开放性的练习,既创设轻松活泼的气氛,使学生忙于、乐于参加这样的课堂活动,让教学信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输出,也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知识,在充分的交流中增长见识。)

三、联系生活,欣赏规律

1、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正是因为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排列有了这些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美丽而又丰富多彩

四、总结

正是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六一快到了,咱们可以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给自己的好朋友或者老师做一张美丽的贺卡,这是老师做的,你们想做吗?一起动手画一画吧!

第3篇:《找规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2、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化数”领域的部分。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过直观、简单的“找规律”方面的内容,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其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学习这样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的价值,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了解“规律”,初步建立“规律”的概念。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6、教具准备

教具:主题挂图、教学课件。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小棒和石子。

二、说教法

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游戏法、动手操作、引探等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过程中找出规律。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名字叫“猜一猜”,请看:

1、出示:

你们猜一猜,下一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2、出示:

请你们猜一猜,中间应该摆上什么水果才能使它们的排列有顺序,且更美呢?

师:你们真棒!能准确地猜出问题的答案。谁来说说,你们刚才在猜的过程中,是根据找什么而猜出来的呢?

生:找规律。

师:对!你们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只要找到规律,就能解决很多疑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排列规律。

(设计理念:以游戏猜一猜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感知规律的基础上揭示课题,既与本课的学习内容相联系,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二)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出示教学主题图:小兔乐园

师: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一下:小兔乐园!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师:请你们把在小兔乐园里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2、观察数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行物体有多少个,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教师依次提出教科书上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按三部分分别数一数,分别得出两种物体的个数,然后按问题顺序,根据学生数的结果,分别板书三行,显现出各是多少。

3、比较发现

(1)师:比较每行两种物体,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先和你的同桌说说。 (2)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帮助学生把话说通顺,清楚。

4、归纳规律

(1)师:通过观察、比较、交流从、我们发现“小兔乐园”的情景中有怎样的规律?

(2)学生归纳规律。(板书略)

(设计理念: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观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小组交流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规律,寻找规律)

(三)理解规律

摆一摆,比一比,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用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根小棒中间摆一个石子。数数小棒的根数和石子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同桌,并与前面发现的规律比一比,一样吗?

(2)组织全班交流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是新知再现,对新知起到检查、巩固、提高的作用,对规律有着更深的理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四)实际举例,体验规律美

1、生活处处有规律

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仔细想想,先跟同学说一说,再告诉全班同学。

2、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展示生活中规律美的画面

(设计理念: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为了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

1、小明放学回家经过一段马路,他发现马路的一边有10根电线杆,且还发现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你能帮他算算共有多少各广告牌吗?

2、河坝的一边了7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3、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2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设计理念:前两题是基础巩固题,最后一题是拓展延伸题。这样的设计既有层次,又有坡度,对所学知识起到检查、巩固的作用,同时也发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创造规律

同学们可真行!能够找到了规律,还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现在老师考考你们:谁能以我们班的一部分男同学和一部分女同学进行排列,并使他们排列有规律可寻?

(设计理念:运用现在的学习资源,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总结归纳

师: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在生活中,在数学王国里,还有更奇妙的规律等着你去探索。只要同学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定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设计理念:这样的总结,既归纳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又能激起学生不断探索知识的决心和欲望)

附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图片手帕910夹子 主题图片蘑菇78兔子 篱笆1213木桩 图片

两种物体间隔着排成一行,排在两端的物体个数比中间的多1,或者说排在中间的物体的个数比两端的少1。

(设计理念:这样的板书既突出教学重点,又简单明了,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第4篇:找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

刘 艳

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教材继续学习找规律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本套教材注意体现这一要求,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所现规律稍复杂一些。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通过了解学习效果很理想,大家兴趣浓厚,总想跃跃欲试,所以这部分内容安排我比较注重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猜测去发现规律。从而得到了与人合作的机会,或得了亲身体验。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简单的循环排列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 就此激趣导入新内容——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 魔法儿童房,欣赏儿童房地面砖设计,感知规律。 (1)先看一下儿童房什么样的规律?

(2)合作交流,探索规律,然后汇报各组发现的规律。

(3)引导、总结、评价、演示。(先引导学生说说每一行都有哪些颜色的地砖?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行和第„行有什么关系?——借助课件演示,使学生发现相邻两行的前一行的第一块砖移到第二行的最后,其他的统统往前平移一格)

(4)当学生行与行之间的规律发现后,引导其观察列与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发现变化规律同行与行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

2.魔法水果乐园,进一步探索验证规律。 (1)继续摆。

(2)学生自由观察水果图,观察前三组的水果有什么样的排列规律? (3)再次边观察边思考:第四行应该按什么顺序摆水果呢?能不能用地面砖的规律来找水果的规律呢?

(4)同桌交流一下发现的规律,然后动手摆一摆,补充第四行。 (5)质疑:如果接着摆下一行,应怎样摆? (6)观察后回答问题。

(7)教师引导发现并揭示“循环”概念。 3.魔法游戏乐园到了,游戏中进一步验证规律。 (1)指名四人到台前进行排队游戏。

(2)教师依次指同学当排头,问:原来的排头应挪到什么位置? (3)学生自己变换位置,其他同学订正。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数学魔法乐园)玩儿的开心吗?可是老师这儿出了点烦心事儿,咱们都这么熟了,要不帮帮咱?我们家牛牛昨天请假了,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帮他补习一下课程?

2.教学例1 出示例1:◇◆□■ ◆□■◇ □■◇◆ __ __ __ __ (1)请学生按规律摆出第四组图形。 (2)请学生说规律。

(3)如果让你接着摆出第五组,你会摆吗?试试看!

(4)在这五组中,你发现哪两组是相同的。(师:经过了几次变换,从第五组开始又重复了前面的排列,我们把这样的排列叫做循环排列)

3.画一画。(完成作业纸)

☆★◈● ●☆★◈ ◈●☆★ __ __ __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创作游戏:谁是小小设计师。)

太好了,为了感谢你们的帮助,牛牛带你们一起去了创意魔法乐园,那里的世界精彩极了,(课件显示一组组有规律的图,请生欣赏。)你们也想有这样的创作作品吗?

每一位学生用准备的正方形纸(当作小手帕或桌布)设计美丽的花边或图案,要求花边或图案要有规律。(借助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可以画可以利用学具摆。)

1、生自由活动,教师巡视。

2、展示作品并介绍作品,适当评价和鼓励。

3、互相欣赏作品。

五、总结

1. 学生自由说收获。

2.教师结语: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探索了许多有趣的规律,同时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在我们的数学乐园里也还有许多更有趣的知识等待我们大家去继续探索,有信心吗?来吧,一起加油!

《找规律》教学反思

抱着让学生乐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愿望,我设计了本节课,《找规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 是按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新增加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去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要透彻理解图形中的循环排列的规律,不是易事。从学生表现来看,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这堂课我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目标达成度较好。

本课我的教学目标简单说来,就是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只有来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并产生探索的欲望。为此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根据儿童喜欢小动物的天性,先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切入主题,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依次排出前三队,提问:“第四队应怎样排?”,吸引学生去观察,让学生去观察不同的排列顺序,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来揭示出其中循环排列的规律。在钻研教材和了解了白板的各项功能后,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我从课堂教学和技术支持两方面做思考,在合理的地方用上合理的技术,让两者有机的统一,利用白板的功能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避免出现课堂教学跟着白板走的现象。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设计分散了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其中复杂的循环排列规律,教学效果很好。

二、注重给学生营造氛围,大胆想象

本节课中值得关注的地方,是我为学生营造了大胆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设计的氛围。例如 根据下列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在学生画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在交流中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加深了理解。又如当我说:“你能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循环排列规律,给a、b、c三个字母排列吗?快来试一下吧。”话还没等说完,很多学生就开始动手设计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是极其精彩的。有的学生都能自己总结出一行三个物体就三行一组循环一次,甚至能推想出一行5个、6个他们的循环规律。

三、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切入主题后,以活动的图片在白板上依次排出前三队,提问:“第四队应怎样排?”让学生先猜猜再说出自己这么猜的理由,在说理由的过程中让自己说出今天学习的规律。

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如:“接下来,应怎样写?”先故意让学生猜错,再讨论:这样有没有规律呢?它的规律是什么?从而让学生加以掌握。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我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并放手让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测与推理。教学中,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合理化推测我都给与了充分的肯定,用生动、亲切的语言给予积极的评价。尤其是潘越格同学我一再鼓励她,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增强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学得轻松而有意义,愉快而有价值!

我还不太满意的地方:

一、缺少了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拓展得大多,缺少一些最基本的练习。

三、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急于求成。

改进调整:

一、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再积极些。

二、自己的语言要简练些,尽量让学生多说。

三、素材的选择少一些,让学生研究得透彻些。

四、练习的设计面广些,关注到每一位孩子,让每个孩子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找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位置及其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学生继一年级学习了简单的周期排列后第二次学习找规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教材设计了小东家厨房装修的画面,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都是按循环规律排列的。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去发现规律。然后在学生探索完它们的排列规律后,安排了同桌合作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再进行全班交流的情境。

2.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本节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看、猜、操作、讨论等活动发现循环排列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看、猜、操作、验证、合作等活动中,探寻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意识。

(2)感受生活当中隐含着数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探寻“循环排列规律”的过程和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利用现在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来创设情境,整节课围绕“去懒羊羊装修的新家做客”为主线展开一系列的活动,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 2.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师要紧扣学生已有的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互动、合作、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体会图形的排列规律,同时让学生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4.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今天的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基点便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形式。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我做出了以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已有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或是枯燥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因此,我利用现在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来创设情境。课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出示喜羊羊的房间图,让学生找出其中隐藏的规律。这样安排既复习了旧知,又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回归课堂。

接着我出示懒羊羊的房间图(这是利用教材的主题图改编的),让学生再找找其中的规律。这时,学生会根据图形的形状和颜色发现规律,但不能发现循环排列的规律。这时,我首先肯定他们的发现是正确的,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告诉学生:其中还有规律!从而揭示本节课课题——找规律。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做好了铺垫,同时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特别是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因此,我从懒羊羊的房间图中抽出墙面图作为例题,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看、猜、操作、验证,探寻循环排列规律。在小组汇报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选择正确的答案让其他学生操作验证,之后进行多媒体演示。然后,我归纳总结方法,并同时多媒体演示主题图中的几种不同的排列方式,着重点明“循环排列”。最后,我把地面图作为一个反馈练习,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给他们创设轻松、愉悦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上到这时他们的注意力会有所分散,所以,我以“懒羊羊邀请大家去做客”为情境展开练习。

练习一:这是教材上的例1,我把它改成解懒羊羊家门上的新式密码锁。这样设计不仅照应课开始的情境,又让学生明白循环排列不仅可以竖着往下排,还可以横着排。

练习二:摆水果图。这一情境是以懒羊羊没想到学生们这么快就解开了密码锁,水果没来得及摆好,让同学们帮忙接着摆。这里主要是运用学生喜欢的水果做一些变式练习。

练习三:画桌布花边(这是教材上的“做一做”)。这样以桌布的形式出现,做提高性练习,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更易于学生解决。

练习四:小小设计师。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循环排列规律,给懒羊羊设计一幅图,送给懒羊羊。我让学生可以采用画、贴、印等多种方式完成。目的是让学生创造性应用知识。

(四)拓展延伸

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欣赏一系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藏着数学的很多规律,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为以后学习有关知识打好基础。

第5篇:找规律

《找规律》教学反思

“探索规律”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是隶属于《标准(2011)》中“数与代数”领域的正式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 第一课时,这是找规律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较为容易。但是一年级学生特点:有效注意力时间短,旧知迁移能力弱,语言表达不完整。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注重为新知搭建“梯子”,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强化语言表达训练,是本节课教学中我较为注重的学习策略。

我的教学意图有三个:一是让学生学会找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二是能够用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三是让孩子充分感受规律的美。围绕着这三个教学意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

1、游戏导入

2、感知规律

3、发现,总结规律

4、应用规律

5、延伸规律。

在设计“游戏导入”环节时,我给出两组电话号码,男孩记一组,女孩记一组。女孩记得那一组有规律,很容易记,男孩记得一组没有规律,不容易记住,引出问题冲突,让学生了解学习找规律的必要性,揭示课题——找规律。第二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感知规律”,通过找“熊大、熊二”和“小羊们”的规律,充分调动小朋友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初步感受规律中“一组”和“重复出现”的含义。为学生学习新知搭建梯子,让学生在心里感受规律的特点。第三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发现、总结规律”。这一环节,出示“例1”主题图,通过彩旗的规律让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引导学生用完整简洁的话说出发现的规律。利用彩花、彩灯和小朋友进行巩固。第四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应用规律”,这一环节,我重在强化训练孩子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巩固练习中我采用的是“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孩子独立完成。

通过本次赛课我的收获是:

(一)深刻体会备课从“厚”到“薄”的过程。

这次赛课让我真正明白了备课要从厚到薄的含义。在开始磨课时,教案中详细到课堂上的每一句话,甚至还要想出多个预设,在一次又一次的推翻和调整中,初稿教案终于写成,一共有13页,但第一次试讲还是失败告终,需要从头再来,又进行了第二次备课的过程,过程是痛苦的,这次定稿也有十页,进行了第二次试讲,又因为一些细节,需要调整,终稿确定时是七页,最后一次在学校的试讲时,整个教学流程已经烂熟于心,最后登上比赛场时,教案只剩两页。通过这次赛课,让我明白,厚就是做最充分的课前准备,薄就是将这些备课内容烂熟于心,完全内化吸收,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处变不惊。

(二)教学中遵循儿童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在第一次试讲中,我就忽视了孩子的认知规律,没有任何铺垫就开始讲例题,不管怎样引导孩子的思维都打不开,而且课堂气氛也很沉闷,本来可以动手实践的数学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最后的效果确是孩子一张张茫然的小脸,李老师对那节课也只说了一句话,“不行,重来”。这让我深刻的明白了,遵循孩子认知规律的重要性,如果在教学中能够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目标才可以水到渠成的完成,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总是直观的、感性的、形象的。本课开始通过两组电话码号的记忆比赛,引出问题冲突,让孩子直观、形象的发现规律的存在,再通过两组有规律的卡通形象,深化学生对规律的认识,让学生渐渐明白,规律是一组一组出现的,为孩子们攻克本课难点(一组,重复出现)搭建了扶梯。当进入例题新授时,只需简单的点拨,就可以引出规律的表达方法。这时找规律孩子们已经内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而乘胜追击,抛出找规律的学习目的是用规律。在应用规律的环节中,教师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要合理恰当

第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利用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熊大熊二”等动画元素,制成了课件。这样教学内容就显得生动、活泼,孩子们学起来兴趣盎然。正所谓:学中乐,乐中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快乐气氛包裹着整个课堂,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二方面,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突破新授难点。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大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能把教材中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弄懂教师难讲明白的内容,突出了教材的重点,从而突破新授难点。本课多媒体课件中涉及到形状、颜色、人物、数字等多方面的规律。如果没有多媒体的配合,根本无法完成这么多类规律的展示。如:本课“一组”和“重复出现”学生不是很容易发现和理解,在出示熊大、熊二时,用虚线将一个熊大和一个熊二圈出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一组,再一个一个的出示虚线画出的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重复出现。利用多媒体功能成功突破了本课新授的难点。

(三)课堂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在巩固环节中,孩子们需要用画笔涂一涂,涂出自己喜欢的规律,孩子们画出很多漂亮的作品,有两种颜色一组的,也有三种颜色一组的,甚至有孩子画出了变化的规律,让我很是惊喜。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有的学生发现老师的衣服是有规律的、班级桌椅的摆放是有规律的、斑马线是有规律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是有规律的。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注重数学课堂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可以培养孩子思维的延展性、灵活性。如果孩子的数学思维打开了,以后的数学学习也会更轻松。

(四)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有效课堂的保障

身为年轻教师的我,有一次参加赛课的机会,真心希望展现出一节有效的数学课堂。虽然做了很多的准备,但是赛课时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

第一、赛课时,仅有30分钟的展示时间,30分钟内要完成新授和巩固练习,任务量很大。这让我在讲课时,太注重各个环节可以按照预设准时的完成,有些环节一带而过。比如涂一涂,没有给孩子太多的时间,很多孩子还没有画完,我就开始展示点评。

第二、个别问题的表述不够准确。

第三、课堂应变能力不足。赛课是我第一次站在大课堂讲课,面对上百人的大课堂,孩子们是陌生的,内心还是有些激动和紧张,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说说生活中的规律时,一个孩子说红灯绿灯有规律,我没有听清,一时间没能给出最准确的点评。

其实综上三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底蕴不足造成的,想上好一节课,紧靠一时的热情、冲动和自信是远远不够的,对教材的把握、情感的投入、遵循孩子的认识规律、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些教师综合素质都是一种考验,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需要历练,更需要不断的学习。现在的我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是稚嫩的,其实我还什么都不懂,我应该拿出最低的姿态来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名师学习,向同事学习。学习中反思,反思中进步。

第6篇:找规律

2010年盐城市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观摩课教案

苏教版五下《找规律》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阜宁县实验小学 刘海萍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5-56页的例

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的第

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晚上观赏了射阳的夜景,感觉射阳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有谁愿意向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家乡?(生介绍)

师:刚才同学们向老师介绍了这么多,老师啊也给同学们带来了见面礼(播放有关上海世博会视频),宣传的是什么?对于世博会,你有哪些了解呢?(生说)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是啊,世博会让全世界看中国,你们想去看吗?(生:想)老师也心动了,真想立刻飞往上海去看世博会,有机会咱们一起去,愿意吗?(生:愿意)

【设计意图】拉近师生距离,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为教学做一个引子。

一、 导入新课

1、师:老师打算利用7月1日到7月3日期间连续看两天世博会,可

能安排在那两天呢?(大屏出示)

生:1日和2日、2日和3日 师:1日和3日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1日和3日不是连续的两天

师:你听的真仔细!那么在日程安排上共有几种不同情况呢? 生:两种

2、师:如果老师利用7月1日到7月10日期间连续看两天世博会,你估计在日程安排上会有几种不同情况呢?(大屏出示)

生:7种、8种、9种…

师:到底有多少种呢?其实,这里啊蕴藏着一定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把这里的规律找出来。

板书课题: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3天两种安排入手,接着猜测10天期间连续看两天有几种不同的安排,学生能在潜意识中感受到一种规律的存在。老师肯定规律的存在,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规律

(一)活动一:连续看两天,一共有几种不同情况?

1、师:在你手边有白纸,你可以用你喜欢的、你能想到的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自己试试看!(学生活动,师巡视。)

师:信封里也有一些学具,可以试一试,可能会对你有些帮助。

2、汇报交流:

(1)师:找到答案了吗?一共有几种不同情况? 生:9种情况

师:9种情况,大家同意吗?有没有别的答案?确实是9种情况,但老师更关心的是你们怎么找到答案的? (2)生上台展示

生1:我是把所有的可能都列举出来的,就是1和

2、2和

3、3和

4、4和

5、5和

6、6和

7、7和

8、8和

9、9和10,一共有9种情况。

师:很棒,按一定的顺序列举出来。

生2:我是用连线的方法,1和2连,2和3连……一共有9种情况。

师:这样做会重复和遗漏吗?为什么? 生:不会,因为我是按照一定的顺序

师:对了,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序的进行,就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生3:我是用画圈的方法,把连续的两天圈起来,1和2圈,2和3圈……一共有9种情况。

师:借助示意图有序的去画去找,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重点介绍:方框框数平移法

师:刚才啊,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是利用学具玩出来的,谁愿意上台演示给大家看一下

生4:演示

师:谢谢他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妙的方法 ,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求出结果的方法虽然很多,但在思考上我们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序的进行,这样就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框,我们一起来框一框、移一移。先框住谁? 生:1和2 师:再框住

生:2和

3、3和4…

师:下面让我们移一移,(框住1和2)问:移没移?(再框住2和3)问:移没移?平移了几次?

生:一次

师:(框住7和8时停住),想一想:还要平移几次?为什么? 【设计意图】停顿却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最后更深入理解为什么“总个数-框的个数=平移的次数”

生:两次,因为还有两格,每次平移一格,所以就要平移两次。 师平移验证(移两次到9和10) 师:想一想:平移的次数和什么有关? 生:和剩下的格数有关,剩几格就移几次。

师:下面请同学们同桌合作,自己动手操作一下,这次框的时候,要数一数平移了几次?有几种不同情况?

生汇报,师板书:

总天数

每次框的天数

平移了几次

有几种不同情况

9 师:为什么平移了8次,会有9种不同情况呢?

生:框住1和2时,没有平移,但也算一种情况,平移8次就有8种情况,所以一共有9种情况。

师小结:同学们用自己的经验和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发现咱们四(5)班的同学真爱动脑筋。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重点是了解平移,感知规律。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清楚地了解了“平移”, 把握了平移的方法,为后面的探究过程扫除了认知障碍,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在操作中体悟规律。

(二)活动二:连续看三天,一共有几种不同情况?

1、师:老师听说世博园有五个展区,有200多个国家和组织参加展览,两天只能走马观花,三天才能看到精华,如果老师在1到10号期间连续看3天,在日程安排上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呢?(大屏出示)你能用平移的方法迅速找到答案吗?

2、生再次合作,师提醒生完成活动记录单,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

3、汇报结果

板书:

4、电脑演示验证

师: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先框住

1、2和3,问需要平移几次?为什么?一共有几种不同情况?为什么平移7次会有8种不同情况?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目的是强化学生在第一次操作中隐隐感知的规律,为下面的猜想验证打下稳固的基础。

(三)活动三:连续看4或5天,各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呢?

1、师:老师觉得看3天还不过瘾,如果老师想看遍五湖四海,就得需要4到5天,如果老师连续看4天,有多少种情况呢?谁来猜一猜。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连续看4天,平移几次,有几种情况?

2、生猜,师板书:10

7(虚)

3、师:光靠猜可不行,咱还得验证!请小组合作验证。 生验证,填写好活动记录单,汇报验证结果,师完善板书。

4、师:连续看5天,谁能迅速说出平移几次,有几种情况? 生说:10

6 师:你们同意吗?确实是平移5次,有6种不同情况。(师生共同完成记录)为什么这么快说出呢?

生:我发现了规律。

5、师:原来他是发现了一定的规律,那么究竟有怎样的规律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表格,根据老师提供的讨论提示,先独立思考,有想法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充分交流。

6、汇报交流:

生1:总天数不变,每次框的天数越多,平移的次数就越少,有几种不同情况也越少。

生2:平移次数+1=有几种不同情况 生3:每次框的天数+平移的次数=总天数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4:总天数-每次框的天数=平移的次数 师:是这样的吗?一起验证。

及时练习:总天数还是10,连续看7天,平移几次?共有几种情况? 师:如果总天数31,连续看10天,不问平移几次,谁能说出有几种不同情况?

生5:总天数-每次框的天数+1=有几种不同情况

师:刚才我们通过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使我们的发现更加完善,还有吗?

【设计意图】通过二次操作,学生对蕴含的规律处于口欲言而不能达且不确定的状态。此时提出如果每次框4个或5个数分别能得到多少种不同的情况,不让学生进行直接操作,而是让学生先作猜想,顺应了学生的学习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动手验证猜想的欲望。

三、巩固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有如此精彩的发现,有没有信心运用刚才找到的规律解决下面的问题?

1、书第56页试一试:

如果表中的数1至15,每次框出两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每次框出3个数或4个数呢?

2、完成课堂检测题:书第59页练习十第

1、2题 生当堂完成,集体评讲

3、师:世博期间的上海夜景异常美丽,(出示图片)闪烁的霓虹灯十分迷人,有这样的一组霓虹灯,谁来读一读:

有一组霓虹灯共200根灯泡,从第一根开始,连续六根闪烁向后依次闪烁一次,闪烁到最后一根,共闪烁多少次?

电脑演示闪烁过程,学生解答。

师:若你是控制它的总工程师,你想怎样设计?学生设计并解答。 小结:霓虹灯的闪烁变化多端,还有许多复杂的规律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设计!

4、师:学到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 请一名学生上台玩(P暂停)

师:这节课可不是给你玩游戏的,老师还给你带来了问题:(电脑演示方块的变化过程)

这个方块掉到最下边,它的位置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

生讨论交流

汇报:10-4+1=7(种)

7+10=17(种)

小结:看来这小小的游戏中也蕴藏着一定的规律,游戏虽然能锻炼人的反应能力,但我们不能沉迷于游戏,因为它会影响你的学习,甚至会影响你的一生。

【设计意图】在学生探究出规律后,还需要通过简单的实际应用来深化巩固规律,所以,练习的1至2题直接调用书本习题,通过两题的训练,学生对规律已有了一个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不仅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接下来的霓虹灯和

小游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是生活的、有趣的,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找到了规律,其实生活中处处皆有规律,大科学家开普勒就曾说过:“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规律。”愿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规律,更重要的是养成运用规律的习惯,去探索数学无穷的奥秘! 教学反思:

从“找”字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

图形覆盖的规律是实际存在的,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生活情境,从生活的角度来切入本课的学习,易于沟通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领悟规律的实质。找规律重在“找”,“找”是学习的着力点,因此我从“找”字入手,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探究中思考,最终找到规律并应用规律。

一、 引导推想找规律。

通过简单的三天中安排连续两天看世博有两种不同的日程安排的引入,当我提出十天中安排连续两天看世博就会有几种不同的日程安排,学生就很容易推想出是九种。这样从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隐隐感觉规律的的存在,这样更加能激起学生“找”规律的欲望。

二、在操作过程中找规律。

本节课安排了三次操作。第一次是重点,首先是理解平移,初步感受规律。学生知道首现框住谁,然后如何顺次平移,再通过观察,这样就能感受框住的个数、剩下的个数与平移次数之间的关系。第二次对框三个数有几种情况直接通过学生操作进行验证,让规律进一步显现。第三次是在对框四个或五个数进行猜想后,对框四个数的情况再次进行验证,这样就将规律进一步显性。通过以上三次操作,学生已找到了规律,但对蕴含的规律处于口欲言而不能达且不确定的状态。

三、在深化探究的过程中寻找规律。

当学生通过三次操作并完成表格后,我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表格的深入探究。让学生观察表格,回想几次平移的过程,自己想一想:(1)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的个数有什么关系?(2)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与平移次数有什么关系?(3)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并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同桌听,说给小组内的人听,就这样通过个人思考,组内整合,全班交流,逐步把感性上升为理性。

以上的感知规律、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充分经历“找”的一个过程,只有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才更充分,在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更得心应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在观察表格深入思考时,如果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体现学生思考的多元性,最终带来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元性,也许会更好些。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这里可能放手的不够。

上一篇:外汇工作述职报告下一篇:物流成本管理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