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国学启蒙

2022-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一年级国学启蒙

幼儿、一年级数学启蒙教育教法探讨

20以内的加减法是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了20以内加减法后,就能很轻松的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如何去教20以内的加减法呢?教者们均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教法。例如:数小棒法、画道道法、数指关节法、拨算珠法、摆图案法、还有凑十法等。这些方法在教学过程都是好方法,但用时过长,学生在短时间内不易掌握。我在近五年的一年级和幼儿数学教学中摸索出一套简捷,学生很容易掌握的方法,现在提出来和各位同仁进行交流,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数数法。——就是通过数数来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法则。

加法法则:“举小数,从大数上往上数。”

例如:8+5,用手指举小数5,从大数8上往上数(口中读数)9、10、11、12、13,五个手指屈完后数到13,那么8+5=13。

例如:13+6,用手指举小数6,从大数13上往上数(口中读数)14、15、16、17、18、、19,六个手指屈完后数到19,那么13+6=19。

再例如:3+4,用手指举小数3,从大数4上往上数(口中读数)5、6、7,三个手指屈完后数到7,那么3+4=7。

再例如:8+12,首先做8+2,举小数2,从大数8上往上数9、10,手指屈完后数到10。那么8+2=10,再加上12中的10,10加10等于20,即8+12=20。

通过上述四个例子,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很容易计算出两个数的和。

减法法则:“从小数后,数到大数”。

例如:9-4,小数是4,4的后面是5,从小数4的后面往大数9上数,(手握成拳头,数一个数伸直一个手指,口中读数),5、6、7、8、9,这时伸直了5个手指,那么9-4=5。

例如:5-2,小数是2,2的后面是3,从小数2的后面往大数5上数,(手握成拳头,数一个数伸直一个手指,口中读数),3、4、5,这时伸直了三个手指,那么5-2=3。

再例如:13-9,小数是9,9的后面是10,从小数9的后面往大数13上数,(手握成拳头,数一个数伸直一个手指,口中读数),10、11、12、13,这时伸直了四个手指,那么13-9=4。

再例如:18-11,小数是11,11的后面是12,从小数11的后面往大数18上数(手握成拳头,数一个数伸直一个手指,口中读数),12、13、14、15、16、17、18,这时伸直了七个手指,那么18-11=7。

特别地:19-3,这里先做9-3=6,再加上十位上的10。那么19-3=16。

特别地:20-7,把20分成两个10,用一个10减7,(10-7=3)。再加上另一个10,那么20-7=13。

通过生6个例子的讲解,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学生能轻松的学会20以内的减法。

数数法到此已经讲解完了,下面我要说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环节与过程。要使学生能熟练的掌握加法法则和减法法则,进行20以内加减混合计算,会通过计算进行填空,需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下列6个教学环节。

一:数数。(约需要6课时)

自然数: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要求学生一遍又一遍从0数到20,再由20数到0,不断的进行训练,要达到学生不但能熟练的进行数数,更重要的是学生能清楚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每天给出几道按顺序填空的练习,一天一种6天可以可完成,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辨别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

(1)括号在前边:( )、( )2、3、4;

(2)括号在后面:16、17、18、( )、( );

(3)括号在两边:()、13、14、15、( );

(4)括号在中间:14、( )、12、( )、10

9、( )、( )、6、5;

4、3、( )、( )、0;

二:兩位数的认识。(约需4课时)

17左边的1是十位,1个表示10个,右边的7是个位,一个表示1个(7就表示7个)。

83左边的8是十位数,1个表示10个(这里的8表示80个),右边的3是个位,1个表示1个(这里的3表示3个)。

用实例进行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个位数,什么是十位数,了解个位数与十位数所表示的意义就行了。

三:加法法则与减法法则。(约需16课时)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不耐其烦的手把手的给学生教。(具体内容前面已经讲过)

四:进10加法口诀。(约需2课时)

进10加法口诀共有20句,在学生掌握了运算法则后再给总结,学生记熟了加法口诀后,能更进一步加快计算速度,一句说出两数相加的和或两数相减的差。

进10加法口诀20句

6+5=11 7+4=11 8+3=11 9+2=11

6+6=12 7+5=12 8+4=12 9+3=12

7+6=13 8+5=13 9+4=13

7+7=14 8+6=14 9+5=14

8+7=15 9+6=15

8+8=16 9+7=16

9+8=17

9+9=18

例如:6+5=11,读作六五十一;9+9=18,读作九九一八;8+7=15,读作八七一五。

五,加减法混合计算。(约需8课时)

加减混合计算式我们学习和运用运算法则的一个重要目的,在学习了运算法则后,必须进行混合运算练习,从而达到巩固运算法则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一般用脱式计算为宜,例如:

(1)19-7+8 (2)14+5-8

=12+8 =19-18

=20 =1

此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几年来,一到这个环节总有30%的学生犯糊涂,把加法法则与减法法则混淆起来。

例如:(1)19-7+8 (2)14-5+1

=12+8 =19+1

=4 =20

(1)中错误是误将(12+8)加法当减法。开导方法:12+8的和是比12大还是小?学生立即明白用错了运算法则。

(2)中错误是误将(14-5)减法当加法。开导方法:14-5的差比14大还是小?学生也可以明白自己用错了运算法则。

六:计算填空。(约需4课时)

计算填空也是我们学习运算法则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只要會运算法则,会辨别填空中是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该类问题可以很容易解决,计算填空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求小数,用减法计算,例如:

例(1)、9+(??)=15 例(2)、16-()=7

(1)中可列式15-9=6,因此填6.

(2)中可列式16-7=9,因此填9

例(3) 13 例(4)11

( )8 9( )

(3)中可列式13-8=5,因此括号中填5。

(4)中可列式11-9=2,因此括号中填2。

另一类是求大数,用加法计算。

例如:(1)、( )-5=8 (2)、( )

例(1)中可列式8+5=13,因此括号中填13;

例(2)中可列式11+6=17,因此括号中填17。

以上六个教学环节大致需要40课时。

教学实践效果。

2011年2012年我在杨咀子小学代一、二年级的数学课,采用了数数法,教学效果很好,连续两年在全学区中均名列第一,而且成绩突出(有据可查)。数数法的应用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应用题和做各种自习册。

五蛟小学近两年来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成绩打了翻身仗,由多年来一直处于全学区的中游水平,一下变为成绩名列全学区前茅,这与教师的教有关系,更与学生坚实的学习基础是分不开的。就拿今年(2015)期末全学区一年级数学成绩为例。全学区考试人数129人,五小占66人,其它各校共63人,五小人数占总人数的51.2%。五小人均成绩92.39分,其它各校人均87.94分,人均高出4.45分,占51.2%的人数能与其它各校人均高出一个分数段,说明教者不但教的好,学生的基础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据可查)

作者:陈大贵

第2篇:国学启蒙教学流程(一年级)

国学启蒙教学流程

Part 1 40分钟

一.课前环节:

1.几案洁(整理桌面,只留下相关学生用具) 2.正班长喊上课

二.热身环节:

1.表扬小组表现

三.新授环节:

1.老师引入本节课的课题:马诗

2.询问孩子是否有预习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3.检测孩子读了几次诗,提问孩子看是否能朗诵出来 4.让孩子去点评朗诵孩子的优点和不足

5.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全班开始诵读,并再次诵读 6.孩子自己再次诵读

7.闭眼,跟着音乐背诵,并感受诗歌

8.讲解作者,和其他姓李诗人的相关联系,详细介绍作者生平等 9.介绍马诗其实只是二十几首的其中一首

10.再次诵读诗歌,问下作者为什么写这诗,有什么理想 11.开始解释每一个诗句,并提出问题让孩子回答 12.画一画诗句里的马套 13.班长喊下课

第3篇:一年级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增强学生民族自尊感和民族凝聚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大多在幼儿园时已经接触过国学经典的内容,能背诵一些关于《三字经》《弟子规》的内容,但仅限于诵背,没有品尝,感悟的过程,本学期《国学启蒙》的学习就是要学生真正地去感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一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内容涉及广泛,节选的都是接近学生生活,琅琅上口的经典诗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篇目涉及到《笠翁对韵》《小儿语》《治家格言》等,还有部分绕口令,格言警句等。

四、教学目标:

1、懂得做事说话要从容、镇静,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别人宽容。

2、爱惜粮食,珍惜生活所得。

3、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孝敬父母,凡事从小处做起。

4、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5、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会做人。

五、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山海经》,《孔子》,《孟子》,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 ,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主要教学措施:

1、诵读、熟背、品尝、感悟。

2、进行朗读、背诵比赛。

3、结合生活实际,谈处理方法。

4、搜集优美词句。

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千字文诵读

第1---—2节

1课时第1周 第3------4节

1课时第2周 第5---—6节

1课时第3周 第7---—8节

1课时第4周 第9—--10节

1课时第5周 第11—12节

1课时第6周 第13—14节

1课时第7周 第15—16节

1课时第8周

风入松诵读会

第1---—2节

1课时第9周 第3---—4节

1课时第10周 第5---—6节

1课时第11周 第7---—8节

1课时第12周 第9--—10节

1课时第13周 第11—12节

1课时第14周 第13—15节

1课时第15周 复习诵读

朗诵1 1课时 第16周 朗诵2 1课时 第17周 朗诵3 1课时 朗诵4 1课时

第18周

第19周

第4篇:小学一年级国学启蒙测试题

小学一年级2012——2013年国学启蒙测试题

姓名班级分数

三、蚕食桑,善吃者长精神。

小娃撑小艇,而所吐者丝也。

把下面的诗句用横线连起来

一、山花对海树,当思来之不易。

一粥一饭,赤日对苍穹。

解落三秋叶,何必远烧香在家敬父母,能开二月花。

二、由俭入奢易,一日之计在于晨。

知己知彼,有三到。 一年之计在于春,由奢入俭难。 读书法,将心比心。

青春对白昼,读书如吃饭,

四、三人同行,功夫到,蜂采花,过江千尺浪,

五、晨对午,半丝半缕,人无远虑,少成若天性,

偷采白莲回。古柏对苍松。 入竹万竿斜。

必有我师。

滞塞通而所酿者蜜也。 习惯成自然。

夏对冬。恒念物力维艰。 必有近忧。

第5篇:文学启蒙一年级评语

班主任:邵年华

1、 刘子欣

欣欣,你那明亮的大眼告诉老师:你聪明又可爱;你那甜甜的笑脸告诉老师:你很想把作文写好。可每次写作总落在后面,你急老师也急。再一次告诉你:上课时,你可要专心听哦;写作时,要静下心来,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出来;课外时,多学习优秀作文,积累好词好句,用在你的作文中。你试试看,一定会成功的。

2、 宋子超

聪明伶俐、活泼好动的你,每次你的作文都有进步。可是你太好动了,上课总是趁老师不注意时“大闹天宫”,送你一句话:听,也是一种学习!

3、 宋子越

你是一个懂事乖巧的女孩,写作兴趣浓厚,每篇文章都写得很棒,而且书写非常漂亮,真是好样的,请继续努力,你的文章会更优秀

4、余子轩

聪明可爱的你,小小年纪就架着眼镜,好像一个小博士。上课时, 你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文章语句较通顺,想象大胆合理,作文进步较快,你真能干!

5、 李恒毅

优秀的你,每次上课虽然都后到,但能主动、快速跟上老师的授课,而且听课是那么仔细,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你确实很棒,老师很欣赏你。如果你能在写作时注意标点和错别字,那你的文章会更优美流畅哦。

6、王晨鋆

老师真喜欢你,你每次的回答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能说会道的嘴巴,总能蹦出一些优美的语句。每次作文构思不错,写得也很好。好好努力吧,使你的文章越来越棒!

7、王

聪明可爱的你,上课专心,写作认真,字迹端正。小男子汉,勇敢些,把你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积极大胆发言,你将更优秀。

8、程

你的写话一次比一次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如果你上课时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老师相信,聪明的你会更加出色。加油吧!

9、陆

聪明伶俐、活泼好动的你,每次你的作文都有进步。如果你上课时不是跟他人讲悄悄话,而是静下心来写作,老师相信,你的文章会更棒。

10、徐欣瑶

瑶瑶,老师喜欢你认真倾听的样子,喜欢你仔细写作的习惯,喜欢你干练、流畅的作文。如果今后能把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大胆地用在作文中,那会更精彩的。

11、李思盈

你是一个文静可爱的女孩,你的写话进步了,能把话写完整、通顺。不过,可要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哦。标点符号虽然很小,但作用可大啦!

12、柴长青

你平时虽然不多言不多语,但上课却专心,认真写作。经过努力,语句变通顺,能把一段话写完整。老师希望你在书山学海中,不断积累好词好句,为写出优美的文章打下基础,争取写作有更大的进步。

13、方梓怡

你是一个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的乖女孩。课堂上,发言声音最积极的就是你。你的文章跟你的课堂表现一样出色,每次都有自己的创意。你真能干!请继续努力,在写作道路上奋勇向前,成功属于你。

14、王若澜

澜澜,你既懂事又好学,上课那专注的眼神告诉老师:写作是件快

乐的事。你的写作提高很快,老师真高兴!不断阅读,不断积累,不断练习,你会写出更优秀的文章。

15、陈浩然

你喜欢表达,善于表达,从写话中看出表达得挺不错。如果养成多看课外书,多积累词汇,你的写话进步会更快。

16、方 晔

聪明可爱的你,做事认真,每堂课老师都觉得你在进步,这是很好的习惯,请保持下去,你会越来越优秀的。

17、吴玟婕

你懂事能干,写作有很大的进步,老师祝贺你。同时老师真诚希望你课外多越阅读美文佳作,积累优美语言,相信你的写作水平会不断提高。

18、聂胡洁

你是一个可爱听话的小姑娘,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学习认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写话进步很快。老师希望你继续努力,在写作道路上越走越宽。

19、王启帆

你越来越棒了!因为你对作文的认真,所以,你的作文一篇比一篇优秀,好好努力吧,你会成为同龄人的佼佼者。

20、钱天云

你很聪明,写话练习也不错,可因胆小,课堂上失去许多表现的机会。小男子汉,请勇敢些,大胆发言,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努力展示自己,你会尝到写作成功的滋味。

第6篇:国学启蒙

幼儿国学启蒙的好处

1.提升幼儿的语言文字素养。 中国古代文明很多都是有文字记载的。通过诵读经典名作,不仅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知晓方方面面的道理,而且可以对小学语文课文的学习得到友谊的补充,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

2.增加民族文化素养。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要用很少的文字将其概括实属不易。

4.校正行为规范。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是对幼儿教育内容的一个重组成部分。这项工作固然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但是也不能局限于此,因为无论是言传还是身教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影响都是有限的,而阅读是无限的。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国学教育中尽可能多地渗透对幼儿这些方面的教育,通过国学典故中的生动事例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国学教育,而避免那种老生常谈的简单的说教,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6.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如今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眼里视作掌上明珠,一方面个性特征比较强,另一方面由于在家庭生活中缺少兄弟姐妹立身处事方式、方法和风格的相互影响,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行为随意性。加之,他们又生逢异域文化大举进入、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文化和信息相互碰撞,莫衷一是的社会思潮包围着他们,使得他们往往真伪难辨,视觉纷乱,难以形成具有时代意义的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在一个社会思潮纷杂的时代,能够统一我们的思想的只有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必须让学生在学习现代文明的同时,通过国学教育,叩访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等警世名言在今天应该是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把国学中这些永远都不过时的立身、做人之道教给我们的学生,对于他们形成积极而又共同的价值取向是非常有益的。

7.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国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它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和潜能挖掘的多样性。

幼儿国学启蒙的教育意义

1、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奠定德育基础

国学经典有很多是圣人君子的感人故事,读圣贤,晓礼仪。在大力提倡德育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以先人的事迹教育祖国的未来,让幼儿受到启示,学习好的典范,摒弃坏的习惯,大力提高幼儿的德育水平。

2、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自控力

国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问,国学经典博大精深,需要幼儿长期持久的去理解和学习,有益幼儿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提高幼儿活动的持久性。

3、有效并极大限度开发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

通过国学启蒙来开发儿童的记忆能力是非常不错的,大家都知道人的右脑是主管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大家拼命的想开发孩子的右脑潜能,在此入手岂不一举

多得吗!儿童之所以能够轻松简单地记住国学经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典中高度浓缩又相对关联的思想体系,国学经典中的词汇是大量的,在语言上又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包括对人生、世界及至宇宙的智慧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是深远的生命体验,但在文字组合时,都是用简练的语句,读起来有一种轻松有趣的音韵感。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能帮孩子有一点懵懂的理解更好,可问题是理解正是人一生的事情,就同一个问题,同一个对象,我们成人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断的深化的。正所谓"少儿不解歌吟事,种粒冬埋春复苏"。

4、可以明确快速的增加识字量,为幼小衔接作准备

在幼儿学习过程中他们不自觉地喜欢上了诵读活动,主动地去认识文字,认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随着幼儿识字量的增加,记忆力的提高,在轻松愉快的幼儿园里,学习能力增强,为孩子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期国学启蒙教育的优越性

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自0岁开始发展,1-3岁即有明显的发展,3-6岁发展更为迅速,6-13岁则是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利用幼儿记忆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无疑能达到文化熏陶、智慧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幼儿国学启蒙教育要怎么做

1、开展国学启蒙首先要有计划,在不影响孩子正常活动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在集中教学或分组或个别的进行。

2、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简单易懂。幼儿期孩子的思维直观形象,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选材上要精练,要通俗易懂,最好配有图画,便于幼儿理解,内容要少而精。如《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诵读,内容丰富,浓缩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懂得了孔融让梨的道理。在区角游戏活动中,有的还模仿有些精彩的故事。

3、选取对培养幼儿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为了形象生动,尽量配合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国学教育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经典是本,诗文是末",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先养德,再启智。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所以要求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是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

学习《弟子规》时,我们很多时候都配以情景表演,"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育幼儿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孩子到哪里去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也要禀报父母,做事要有规律。幼儿对这样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电视是孩子生活的必需品,把有意义的经典故事制成幻灯,在多媒体上播放给孩子看,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你做到了十分的功夫,幼儿就能从中获取新知。

4、家园紧密配合。国学经典要成为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如果单靠孩子的机械记忆的话,其中的教育价值将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关于做人礼仪

的方面,故而国学启蒙教育要靠教师、家长和幼儿的三方互动式教学才能实现。在学校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家里父母要督促孩子"亲师友,习礼仪"。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他们几乎是家里的小霸王。要改变这个现状,现代家庭更要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加强德育教育,教会他们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做一个诚信、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不需要孩子背诵的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孩子做到没有。"好读书,不求甚解。"凡是十分在意孩子背诵的成绩或成果者,乃是由家长"欲速"与"见小利"的心态所致,请诸位家长牢记孔夫子的一句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们不要求每个经典孩子都能理解,只希望在孩子记忆里有美好的东西,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去体会。

在家自创国学学习氛围

艺术的涵养不是靠背理论背出来的,而是靠耳濡目染熏习出来的,家长可以在家自创国学学习氛围,让孩子耳濡目染,那您的孩子一定会更聪明,而且更智慧!

1、多播放古典音乐,尤其能开发右脑的音乐,如:《潜脑音乐》、古琴曲等。孩子多听会让耳朵更敏感=耳聪

2、多布置些名画,可选择色彩比较亮丽的、庄严的、厚重的名画,多熏陶不同风格的名家风范,这将直接提升孩子的审美标准。孩子多看会让眼睛更明亮=目明

3、多跟孩子一起读经典,言传不如身教,如果父母真的认可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那就从自身做起,父母亲的兴趣也将直接传递给孩子,这"内在的环境布置"比外在的环境更重要得多!孩子多读经典会让思想更深远=智

第7篇:国学启蒙教案

1、《笠翁对韵》教案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培养对国学的喜爱。初步了解《笠翁对韵》的内涵及其朗朗上口的感觉。学会背诵经典内容。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引入

多媒体播放《笠翁对韵》,让学生谈感觉并交流。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2、教师解释含义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学生一起说文意并交流。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收集对联。 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一 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二 冬

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2、小儿语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在熟读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言行。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多媒体播放《小儿语》,激起学生兴趣。 .2、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授《小儿语》

1、.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2、.领学生读词句

3、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三、 教师小结

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该怎么做?《小儿语》可以告诉我们。 把我们学的背给父母听听好吗? 板书设计:

小儿语

一切言动 都要安详 十差九错 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 从容说话 不要轻薄 惹人笑骂

3《治家格言》教案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1、 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 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 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多媒体朗诵引发兴趣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板书设计:

《治家格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易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4《 名贤集》

(一)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激情引入: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教师对成语故事稍作解释)。

二、新授:

1、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2、教师解释文中含义

3、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三、教师小结

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到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板书设计:

《名贤集》

得人一牛,还人一马。老实常在,脱空常败。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 名贤集》(二)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二、合作学习

1、多媒体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小组学习

4、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6《增广贤文》(一)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增广贤文》(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8 7《增广贤文》(二)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8《弟子规》

(一)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复习内容:上堂课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中国的礼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 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 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2、老师念一句,小朋友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小朋友念下句。

根据小朋友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3、讲解内容:

弟子规—— 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

10 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 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4、总 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5、作业: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板书设计

《弟子规》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9《弟子规》

(二)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

多媒体播放朗诵《弟子规》。

教师解释: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好:喜欢 恶:厌恶 父母亲喜欢你做的事情,你要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力:是尽我们的力量。父母厌恶的事情,你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坏习惯。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会不会高兴我去做?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 联系实际让学生想象。请小朋友自己来讲家长喜欢自己做什么?同时老师也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不正确的老师要帮助指正。

三、讲解: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可见古人对父母的孝心,入微入髓。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我们不敢随便毁伤,即使是手臂上划一个口,父母都会担心的,何况大病父母会难过伤心的。现在社会有很多人,一遇到不顺心的麻烦事,就要自杀,跳楼。没有替父母双亲想一想,含辛茹苦把我们培养大,还没有报答父母,就要去死。父母会怎么样呢?身体有伤,只是让亲人为你担忧。可是你做出了不道德的事情,你的父母会跟着你蒙受耻辱。那你更是不孝的子孙。你要想到;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对得起生养我们的父母,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抚养大,我们虽不能给他们更多的物资享受,可我们也不能让他们为我们伤心,为我们难过。为我们而感到羞愧!

四、 针对班级丢钱的事重点教育。

五、 朗读课文。

请小朋友打开书,进行指读训练。从总序复习到这堂课的内容,每天争取边读边认,天长日久不但会背诵,而且也会认字。个别的字老师也可以写一写,加深印象。

六、 小结:回家询问自己的父母,希望自己做什么?不喜欢自己做什么?自己家的家教是什么?父母希望你长大做什么?

10《随园诗话》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3、学生深刻了解文章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背诵这首诗是重点,难点是能够理解诗的意思,并翻译出译文。 突破措施:通过配乐的经典回放,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启发导入

多媒体播放:随园诗话

让学生反复听几遍后,开始朗读,可以分角色朗读。

2、出示译文

让学生理解后开始背诵。

3、作者简介

4、 教学反馈

学生集体背诵,小组比赛。 板书设计:

随园诗话

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 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着生疾瘤。

11、王戎识李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思考,不盲从,学会观察,理性的判断事情。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古文

王戎识李 。多媒体播送。教师点拨,请同学们交流。

二、学生自读,教师讲解。

1)诸:众,许多的意思。2)尝:曾经的意思。3)折:压弯的意思。 4)竞走:争先恐后地朝前跑去。5)人:过路人。 6)之:代词,指王戎。7)信然:果然如此的意思。

三、理清文章

文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记叙了小儿王戎识李的故事,表现了他遇事不盲从,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四、教师小结

我们应该学习王戎什么? 板书设计:

王戎识李

12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启发导入

2一年四季都有风,人们把春天的风叫和风,夏天的风叫熏风,秋天的风叫金风,冬天的风叫朔风。虽然它们都是风,可是他们的脾性完全不同。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风》,是唐代诗人李峤写的。

3、作者简介

字巨山。赵州赞皇人。儿时梦人遗双笔,由是有文辞。

4、教师解释

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5、朗读课文,解释含义。 6指导背诵

7、 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3《池上》 教案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学习诗中意境的美丽,感受其中的童趣。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2.揭题《池上》。 3.学生齐读

4.简介作者白居易。

二、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 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借助多媒体,弄懂诗意。

(1) 欣赏池塘美景,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 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14、逢老人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多媒体播诵。

教师解释,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隐恋。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后两句写了老人走路时艰难的神态。这首诗以简练通俗的语言刻画了一位老人的形象。

2、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义学生模仿表演老人的神态,谈自己的感想,我们应该怎样做?(尊敬长辈)

3、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4、教师小结,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逢老人 隐峦

路逢一老翁,两鬓白如雪。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

15、《小松》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3、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文化长廊,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 教学重难点:

背诵这首描写松树的诗是重点,难点是能够理解诗的意思。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启发导入

音乐播放:小松 (唐

王建)

2、学生谈理解,后教师解释。

3、作者简介

《小松》的作者是唐朝人王建,他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观察松树生长时的情景。

4、学生集体背诵。

5、教师小结,通过学习你明白了什么?你还知道那些描写松树的诗歌或歌曲。 板书设计

小松

小松初数尺,未有直生枝。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

16、画鸡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唐寅,明朝诗人,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精通诗,画。《画鸡》是他一首题在画上的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只红冠白羽、漂亮威风的公鸡形象;后两句描述了由公鸡啼鸣而生发的联想和感触。 2.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诗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诗句背诵

7.拓展训练:照着诗句所描写的,我们也来画一画大公鸡的样子吧! 板书设计

画鸡

唐寅

国学教案

进化中心学校

上一篇: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讲话下一篇:班组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