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国学经典

弘扬国学经典,优化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

摘要:国学经典是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到的一项教学内容,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学增加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立足经典诵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情感理解能力,更可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这样能给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注入更多保障。研究指出国学经典和语文学科有着比较强的关联性,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也应该围绕国学经典对班级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知识讲解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这样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语文教师;国学经典;小学生;诵读教学;情感态度

新课改指出语文教师应该开展高水准的知识讲解,围绕统编教科书实施创新性的知识讲解,鼓励小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和情感理解。而国学经典蕴含着各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一是仁人志士所呈现出的爱国情怀;二是包含丰富的礼仪道德内容,如尊老爱幼和努力拼搏等精神;三是远大理想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如自强不息和民族团结等理念;四是蕴含着较高层面的审美因素,如较强的节奏感以及语言魅力。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对小学生开展高水准的国学经典教学,通过诵读教学提高班级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

1.語文教师对小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研究指出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逐渐提高小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认知程度。语文教师在课程教育中对小学生实施国学教育可以收获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效果,具备比较强的应用价值。

第一,通过经典诵读提高班级学生的记忆能力。通过指导小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进行分析和诵读,语文教师能增加班级学生对国学内容的认知程度,也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记忆能力。通过对《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内容的背诵和情感理解,语文教师能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他们对经典内容的记忆程度。

第二,提高班级学生的文化素养,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国学经典是指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传统文化,其中也蕴含诸子百家等学术思想和理论内容,体现出比较鲜明的国家特色。同时,国学经典包含丰富的人文伦理以及德道教育的思想,语文教师通过对学生们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能让他们对其中的情感态度实施正确的理解,这样利于班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认知和价值观念。

2.语文教师指导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应该关注到的原则

要想保障国学经典教育的实施效果,语文教师则应该关注到小学生体现出的成长规律以及引导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经典诵读教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到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第一,差异性原则。对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到班级学生呈现出的学习基础和个体差异,重视对他们开展创新性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这样可以强化学生们的情感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在进行诵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承认班级学生在个体上体现出的差异性,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诵读教学和情感指导。

第二,自主性原则。语文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鼓励班级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实施多个层面的探究,除了讲解所规定的经典篇目之外,教师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指导班级学生进行经典篇目的学习。这样不仅能丰富班级学生经典诵读的阅读量,也利于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国学经典学习习惯,也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观念。

第三,鼓励性原则。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学,语文教师能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道德修养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引导,立足国学经典对班级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情感教育,让他们通过国学经典内容的诵读得到审美情趣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礼仪认知,更好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情感态度。基于经典诵读所体现出的价值和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教师应该鼓励班级学生进行经典文章的学习与深度思考,通过多鼓励和少批评的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语文教师对小学生进行高水准经典诵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1)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经典诵读计划,给小学生提供更好的诵读指导

语文教师需要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逐渐提高小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认知程度并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道德情操。因为小学生不具备成熟的思维理解和心理认知能力,所体现出的国学经典学习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经典诵读计划,给小学生提供更好的诵读指导。

一方面,语文教师应该从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理解、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以及学习量等方面进行思考,综合多种因素制定比较全面的经典诵读教学方案和培养计划,从而为经典诵读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基于小学生体现出的学习需求和情感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春秋》等国学经典书籍中选择教学内容,通过诵读的方式增加他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程度,这样利于提高班级学生的价值认知。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也需要依照小学生的思维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朗读计划。这样能通过每日诵读的方式提高小学生对国学经典的了解程度,有利于学生们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进行思考。

(2)语文教师重视和课堂教学进行深度结合,立足经典诵读提高小学生的价值认知和道德情操

基于新课改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和经典诵读教学进行充分的结合,围绕课堂教学对班级学生实施更高层面的国学经典讲解以及情感教育。第一,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制定比较完善的教学方案,重点围绕课程基础和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开展针对性的经典诵读教学,逐渐强化小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例如,对班级学生进行《论语》教学时,语文教师需要围绕教材内容拓展相关的教学资源,鼓励小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思考,逐渐树立仁爱、尊重他人以及爱国等情感态度,强化学生们的情感认知。第二,语文教师需要鼓励班级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交流,这样可以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以及价值认知。

(3)立足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提高班级学生的理解程度,锻炼小学生的语言逻辑和情感理解能力

国学经典和语文学科有着比较强的关联性,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也应该围绕国学经典对班级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知识讲解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基于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学习能力,本文认为语文教师也需要立足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提高班级学生的理解程度,锻炼小学生的语言逻辑和情感理解能力。

例如,组织小学生进行“我眼中的国学经典”“我对国学经典的理解”等主题讨论,谈谈学生们对国学经典的认知程度。语文教师也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的诵读比赛,选拔诵读小能手。语文教师可以立足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情感表达以及理解能力,也能在比赛活动中增加班级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能指导班级学生对国学经典进行学习和深度思考,更符合新课改所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

4.结语

通过对学生们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学,语文教师能让学生们对国学经典所蕴含的内容开展多个方面的探索和理解,提高他们对国学经典的认知程度。国学经典和语文学科有着比较强的关联性,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逐渐提高小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知程度。要想保障国学经典教育的实施效果,语文教师则应该关注到小学生体现出的成长规律以及引导需求,重视围绕课程教育对班级学生实施更高层面的诵读教学,立足诵读比赛等活动提高小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程度。

参考文献

[1]柯丽春.弘扬传统文化使语文课堂绽放光彩—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名师在线,2019(25):16-17

[2]何学芳.国学浸润,品学双长—浅谈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教书育人,2019(25):19

作者:刘爱红

第2篇:国学经典照亮人生

书房

我自幼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国学经典。从刚入学时“人之初,性本善”的机械记忆,到今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认真品读,学国学于我从未间断。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的讲话中巧妙运用经典的魅力,更加坚定我学国学的信心。

总结这些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我认为学国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一是修身;二是做人;三是做事。

随着年龄增长,我慢慢知道工作需要不断努力,人生需要不断奋斗……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升,才会让自己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古圣先贤的思想,则启发帮助我慢慢实现人生目标。古人云: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就是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也是学国学对我最大的启迪。

国学于我就是良师益友。每次阅读,都如高山流水,融入我心,让我终生受益。如《论语》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战国策》之“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仁不轻绝,智不轻怨”;《菜根谭》之“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礼记》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诫子书》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娓娓道来,无不道理深刻。

因为学国学,能让我跨越时空,与古圣先贤煮酒论歌,纵横四海,习经学道;学国学,能丰富我的知识,净化我的心境,让我在百回千转中把握人生;学国学,可以抑制我的狂躁,让我头脑清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者系贵州省卫计委人口计生执法总队副总队长)

书荐

主    编:王贵水

出    版:北京联合出版社

《官德的力量》

摘   录:做人讲道德,做官讲官德。德,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立国”之基。中国历代思想家既重视以德修身,也重视从政以德。他们还留下了许多至理名言,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对于当今各级领导干部官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成为无数为政者获取成功的密码和力量源泉。

推荐人:

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    石世文

《官德的力量》是一本教人如何为政做官的好书,它不但汲取了历代中国近百位杰出政治家从政的道德精华,而且还精选了历朝历代优秀执政者的名言警句,以箴言的形式向广大从政者传达为官执政的道理,不愧为党政领导干部提高自身修养的优选读本。

作为共产党的干部,我们理应学习效仿先贤圣人的做法,把百姓生活放在首位,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方能不偏离自己的本分,这才是为官的根本,工作的首要。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先贤“为政以德”的德治观和以身作则的工作态度和方法,通过不断的感化、教育和自律来赢得民众的拥护,方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谓“官而不德,社会不稳;德法兼治,社会和谐”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选读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现在,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摘编自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读典

经典语录

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商贾不齿,虽以事齿之,神者弗齿。(《列御寇》战国  庄子)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战国 子思)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论衡·薄葬》东汉 王充)

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教条示龙场诸生·勤学》明代  王阳明)

书架

《品格的力量》

作 者:[英]塞缪尔·斯迈尔斯

出 版:广东旅游出版社

《仁的价值与时代精神》

作 者:沈敏荣

出 版:人民出版社

《换个角度做自己》

作 者:邓 捷

出 版:中国华侨出版社

《人生不必太纠结》

作 者:孙 朦

出 版: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鉴赏

劲往一处使

仰望天空 那是沉重的叹息

一双双大手叠变成

扯动大地胸膛的钢铁

齐向千难勇踏

奋力只争朝夕

摄 影/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公司党支部书记  李  韬

配 诗/罗  澜

作者:张刚

第3篇:国学经典浸润礼仪课堂

[摘 要]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原创学问,是经过我国无数先贤锻造的智慧结晶。同时国学也是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宝贵文化遗产,值得每个人学习。高职礼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经典国学,将国学的内涵浸润于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全方位高素质职业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弘扬国学,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宣传、普及国学文化,深入挖掘国学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国学经典;高职礼仪;探索

[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将经典国学融入高职的日常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文化思想内涵,更能树立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国学经典之处就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高职教学在礼仪课堂中恰当浸润国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吸取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知识宝库,为培养高素质现代化人才奠定了文化基础。

一、国学经典在礼仪课堂中运用的背景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高度发展,部分人开始沉迷于物质财富带来的荣耀。而精神上的进步却难与物质发展速度相匹配,于是人们逐渐开始变得浮躁而肤浅,不但在精神上缺失信仰,而且在生活中也渐渐迷失方向。高职院校的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势在必行。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倡导学习国学,弘扬中华文化。在礼仪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国学,培养新时代大学生。

为此,各高等院校在编制礼仪教学教材时主动将国学编入教材中,如许多院校将高等《国学经典选读》作为公共必修课,直接作为礼仪教学的必修内容,成为教学的特色课程,属于人文素质教学课程。这样,既规范了普通话和汉字的使用,又加深了大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识理解。

二、国学在礼仪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一)对礼仪课程教材的内容进行精选

高等院校在编制礼仪教材时,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筛选,加大国学所占比例,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深入课堂,让广大国学教师参与教材内容的编制工作。将国学的精华充分融入教材中,从心灵底部、灵魂深处影响学生,规范学生的礼仪,弘扬国学文化。近年来,中央电视台相继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一系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竞赛节目,带动全民共同领略汉字诗词之美。在高校同样可以举办类似竞赛活动,在丰富趣味的竞赛中积累国学知识,体会古典文化之美。

(二)专题教学授课

在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专题教学授课。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礼仪教学实质是通过文化礼仪,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为学生指明正确的行为习惯,进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礼仪教学实质是文化教学,礼仪是经典国学的重要一部分。(3)国学是中华礼仪的国学理论依据,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学习礼仪知识的内涵,从深层次的角度了解国学。了解礼仪是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讲礼仪。另外,经常举行一些国学讲座,举行一些交流会,也是学习国学的有效途径。

(三)国学实践教学

在礼仪教学课程中。一方面,礼仪主要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具体行为中,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生活场景体验,将国学融入生活中。具体来说,教师带领学生在一些茶馆,家庭中设置一些具体的生活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师在旁指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礼仪,弘扬国学文化经典。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礼仪实践作业,如尊老爱幼,古语有云:“入则孝,出则悌。”充分运用国学理论,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另外,广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校充分学习礼仪知识、国学文化之后,要时刻牢记国学的文化内涵,然后践行在日常生活中。这样不仅可以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礼仪修养。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积极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周围的人,为他们树立正确的礼仪交往榜样。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在礼仪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对国学的学习。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国学和礼仪结合在一起,做成PPT、视频等影像资料,在课堂上放给学生观看。看完以后学生对经典国学与礼仪的联系进行讨论。教师还可以将视频资料上传至网上,学生下载学习。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随时下载学习礼仪;利用课余时间,茶余饭后对礼仪课程进修温习;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及时学习众多历史典故,深入了解每个礼仪的由来和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罗马非一日建成,国学在礼仪课堂中的浸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在礼仪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学习、弘扬国学文化;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要時刻注重礼仪,深刻思考国学文化,从内心深处理解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用国学文化来指导自己的礼仪行为,规范礼仪使用行为。只有这样,在礼仪教学过程中,国学才能被充分运用,才能培养出新时代的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1]詹琳.关于《现代礼仪》课堂教学的思考:浅谈“翻转课堂”教学在《现代礼仪》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12):84.

[2]柳茁.参与式教学法在护士礼仪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护理研究,2015(34):4309-4311.

[3]刘春秋.浅析任务模块式教学在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6):258-259.

[4]田芳.“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J]. 职业教育研究,2010(4):82-83.

作者:赵延君

第4篇:我看国学经典

说到育人教书,不能不提到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一样宝贝——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即俗称的“国学”,但几十年来,在国人心目中,特别是在年轻一代的心目中,这件宝贝的身影正渐行渐远。据2009年7月18日《羊城晚报》载:7月1日,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北京辞世。搜狐博客网做了一个网上调查——“究竟谁将成为新一代的国学ICON”。结果显示,与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的饶宗颐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著名易学家、国学管理专家、中医文化专家张其成,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冯其庸,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而身为诗人、学者、文化批评家和主编的叶匡政先生却说:台湾的钱穆是最后一个国学大师。这意味着,国人公认的国学“大师”已为数寥寥。

尤其堪忧的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重“现代之学”而轻“传统之学”,导致我们原本可以代代相传的祖宗遗训逐渐丧失市场,风尚媚俗,德性沦落,人心不古。重塑中华文化的昔日辉煌,需要国学的坚持与弘扬。

国学是蕴含道德光辉和人生智慧的丰饶土壤

翻阅一本本传统经典,犹如进入一个个澄明的世界,一切来自凡尘的怅然、烦躁、私欲被暂时抛开,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仿佛清风拂面。读着读着,慢慢地,你会被从字里行间显现出来的哲理所折服,会被那一束束闪烁的道德光辉所感动。在不觉不知中,在一句句文字的指引下,走进我们祖先所生活的年代,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感受他们的人生智慧。你会拍案称奇:祖先们太了不起了!连珠妙语道尽人生之真谛!从古代的蒙学读本《幼学琼林》《笠翁对韵》《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到四书五经,再到子集史册,应有尽有:论为人,论求学,论治国,论做官,论处事⋯⋯大概正源于此,《论语》《三国》《孙子兵法》甚至在国外广为流传,大有“墙内开花墙外香”之势。如《菜根谭》的序言中提到:日本企业界在经营管理上继学习运用中国的《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之后,又形成了企业家争相竟读《菜根谭》的新热潮。《菜根谭》成为日本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业务推销的“参谋”,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连外国人都看中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这一丰饶的土地,我们自己没有理由不去用心经营她,推广她,让我们的后辈,一代一代从这块丰饶的土壤中汲取营养。

然而,尽管有些学者、教育者也在“国学”领域有所涉及和探索,但他们垂青“国学”的原因,或是以怡情明志,或是作为教学手段的尝试,都尚处于初始阶段,是正如蜜蜂采蜜,而如何去酿出沁甜的蜜,却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过程。叶匡正先生说:“被媒体传播的国学都是基础常识,说到儒家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应该通过严肃的研究产生。”如果我们都甚少接触传统经典,或仅仅知道教科书上为数不多的古诗文,对传统经典缺乏深刻认识,还会有人潜心去研究、继承传统文化经典吗?“国学”这块原本丰饶的土壤恐将荒芜。

国学是完善人格的德育阵地

立“人”先立“德”。在这一点上,古人比我们多有远见。这可从古代众多的蒙学教材中感知出来。如《弟子规》“总序”写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开篇就定了个“道德教育”的纲:“首孝悌,次谨信。”而后 “爱众,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把“为人”的学问摆在“为学”之前。在后面的章节中,对“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作了细致入微的规定和指导,尽管有些做法在现今看来有唯诺迂腐之嫌,但可见当时道德规范之严明。而一本《三字经》则对学习之事做了详尽的阐述:开篇“苟不教,性乃迁”即道出受教育的重要性,接着说到怎样学,为什么学,“幼不学,老何为”“人不学,不知义”。重点说到该学什么——学礼仪孝悌、数学文学、天文地理、六艺书法、四书五经、子集史册⋯⋯并且,这些蒙学教材字数工整,富有韵味,儿童在朗朗读书中,也深明了其中大义。

“现代之学”注重的是什么呢?无疑主要是分数和升学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可见道德培养要从小开始。笔者从教二十年,所见小学德育现状如何呢?最主要的育人阵地——品德课程多为语文老师兼任,少有专职教师,如此只能压缩教学,在主授课之外“酌情”上几节。这其中有许多的无奈,但比之过去的重视童蒙养正,我们是不是该反思我们究竟有没有重视“德育”这块阵地的耕耘了呢?

国学是培养作家的通达大道

古代科举考试,“一文定终生”。一篇文章就决定个人的荣辱升迁,可见,能去参加科举考试的古代学子们都必是写文章的好手,即今日所谓的“作家”。也难怪,古代学子们打小就诵读唐诗宋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这些经典文章不仅讲究格律,精炼动听,妙语连珠,还富有睿智,突破混沌,处处给人以豁然开朗之顿悟,且作文之章法也暗藏其中。尽管说文无定法,但对于学写文章之人,先仿效,再创新,任何时候都不失为一条写作的捷径。要学作诗,就读唐诗宋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要学写议论文、哲理小品文等,就去读《论语》《孟子》《战国策》。要写散文,就读《鸣鹤在阴》《谋攻》《公输》《劝学》等诸子名文,还有《将相和》《出师表》《兰亭集序》《桃花源记》《师说》《捕蛇者说》《岳阳楼记》《爱莲说》等名篇;要写小说,去读《世说新语》《吕氏春秋》和四大名著。古代学子天天浸润在这些经典美文中,才满腹经纶,才情睿智,“下笔如神”。

现在各大小书店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各级的教辅书,而各级各类的作文辅导书更是数不胜数,尽管如此,大部分在校学生依然觉得作文是个大难题,就算写出来的文章,也大都千篇一律,鲜有惊人之作。究其原因,缺乏生活观察和阅读积累固然是其一,但缺乏经典诵读,缺乏文字的敏悟,才是主因。

国学于我们的意义还远不止此,她应该和我国的京剧、国画、中医一样,成为国粹,应该让她代代相传。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博士、诗人徐晋如先生在答记者问时说:“可以说,国学从古以来即是精英之学,现在无数媒体却想把它变成大众化的学问,其结果只能是歪嘴和尚念经。我觉得,国学无法普及,也不应该普及。因为任何真正的知识都是无法普及的,你看孔子不早就发现了这样一条真理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和徐晋如先生的看法相反,依笔者的愚见,我们是有条件和能力将国学进行到底的。关键在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该如何调整。只要我们有了“普及国学”的理念,使“古代之学”与“现代之学”并行,哪怕“现代之学”重之,“古代之学”次之,二者相得益彰,我们的后世子孙身上,都必定会出现新的气象。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广东广州510631)

责任编辑余志权

作者:姚霞晖

第5篇:国学经典进校园

我们要着重研究挖掘经典中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的思想价值,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体悟并自觉践行,这才是国学经典教育的根本任务。

“国学”一说,最早见于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以及《国学概论》演讲,又可称为国故。国学一般是指以先秦诸子和儒家学说为主流,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经典则是中国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学术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这些经典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健康向上的做人原则、处世态度、民族精神、价值取向和传统技艺,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探寻精神、“明礼诚信,至诚至善”的道德情操、“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意识、“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集体主义精神等,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国家,而且也正影响着当今世界。

国学经典的当代价值,是深远无量的。今天学习国学,推广国学,不是为了回到过去,因循守旧,而是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推陈出新,去芜存菁。国学经典教育不仅应以培养道德人格和道德信念为主旨,还要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更重要的是,國学经典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柱,国学经典教育可以唤起我们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和兴盛。

继教育部颁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之后,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的要求,并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以及教师培训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从学校层面来说,如何更好地传承国学,改变国学教育与学校教育“两张皮”的现状,关键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在育人体系上下功夫

1.融入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它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及校园文化等方面。《纲要》中明确要求,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因此,国学经典进校园首先要将爱国、处世、修身的价值观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并以此来指导学校各项教育的开展,这样国学教育的目标就非常明晰了。

2.优化育人环境

育人环境既包括物质层面的校园环境建设,又包含精神层面的价值宣传引导。这样的育人环境要以办学理念为统领,整体规划,分块布局,要让国学经典及其蕴含的价值观巧妙地融入其中。例如根据“善·正”这一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布置可分设“善”文化区和“正”文化区,并围绕“善”和“正”的主题设立经典诗词故事和人物推介长廊,既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阐释,又辅以与时俱进的新解读,再配以相关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另外,教学楼、亭阁、校道、班级等均可从国学经典中挖掘内涵予以命名,校园广播、LED显示屏、班级读书角等平台要有计划地宣传展示国学经典及师生作品,既营造了浓厚的国学氛围,又促进了学习的有效开展。

3.建立评价体系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有必要建立学生成长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做“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的好孩子,促进国学经典教育常态化、可持续发展。比如,笔者所在区域有一所小学为了鼓励孩子多阅读经典,设立了国学经典阅读“晋级”制度,每月评出班级“阅读小明星”“阅读小能手”,学期末申报“读书小学士”“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级别的学生,先由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审核,然后上报学校评审小组审核,通过后颁发证书,并踏上学校的“星光大道”。每学年两次晋级,晋级申报可以打破年级界限,学生可根据实际阅读量有针对性地申报相应级别,可以越级申报,一般有五个步骤,即了解要求、申请晋级、审核材料、建档、表彰。最后为晋级成功者颁发相应的证书,在“星光大道”荣誉墙上展示照片,在活动中介绍读书经验,以影响和带动更多学生善读、乐读,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良好氛围,从而推动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二、在教材教学上下功夫

1.精选教材内容

在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如果没有课程为依托,只是漂浮的空中楼阁,终究是一句空话。随着部编教材的推进,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知识比重增加了不少,而且这部分内容主要还是与考试挂钩,更着重于字词句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讲解。笔者以为,要把国学经典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尚需时日,因此推广国学教育,首先要解决课程的设置问题。

《纲要》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经典来诵读。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对于课程的实施至关重要。现在市面上有关国学经典方面的教材琳琅满目、良莠不齐,一方面尽可能选择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编写的国学教材,如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文化基础教材》、陕师大出版的《小学国学读本》、北大出版的《初中国学读本》和北师大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亦可组织实力强的教师开发国学经典校本教材,要选择那些适应时代、对今天社会仍然具有积极作用的国学内容,也可选择当下教育缺少的而传统文化中具有的内容,并注意摒弃其中的封建道德内容,同时可适当挖掘补充地方文化特色。

为保障这些内容的落实,学校可将班会或德育课单列一节出来上国学课,同时,还可利用第二课堂开设国学兴趣课,包括礼仪、字源、书法、象棋、国画、武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提升国学素养。

2.加强教学研究

现在令学校最为困惑的是不知道国学课怎么上,或上成了语文课,或上成了历史课,或上成了思想政治课,这些都不符合国学教育的要求。有学者提出,国学教育中学生可“不求甚解”,有的内容,到一定年龄就会有所感悟,关键要注重思想的传达、精神的传承。那么,如何把握好国学课呢?

一要研究国学经典的思想内涵。根据《纲要》要求,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我们要着重研究挖掘经典中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的思想价值,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体悟并自觉践行,这才是国学经典教育的根本任务。二要把握国学经典的时代元素。如果国学学习只局限于经典产生的那个年代,那对孩子们来说是没有意义和兴趣的。笔者以为,今天之所以强调学习国学经典,就是要让孩子们从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哲理以观照当下。因此,国学经典进校园要注重传统观念的转化并注入鲜活的时代元素,既要结合当下挖掘和阐发国学经典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还要借助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让经典的呈现更有趣、更生动、更生活,如辅以古乐、动画、影视等,让孩子们乐学好学、陶冶性情。三要强化国学教师的培训力度。—位对国学经典有着深刻理解的教师,能够把自己的理解认知注入任何学科的任何课程。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給学生正确的引导。在现有条件下,根据一些地方师资培训方面的探索,学校可按“通识培训—骨干引路—全员推进—集体研讨”顺序逐步推进,并借助科研促教研的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解认知、研究能力和国学教育的水平。

3.重视学科渗透

国学经典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应该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不止于专门的国学课,其他学科也应有意识地进行渗透。语文课可以结合经典诗词文的学习,加强诵读,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思品课可结合不同年级思想培养的要求,适当地引入经典中的例子,用“实然”替代“应然”;数学课可结合数学现象产生的故事,渗透数学文化;历史、地理等学科同样与国学经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只要找到学科教育与国学经典之间的纽带,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国学教育就能做到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久而久之,便能根植学生内心,起到塑品达行的教育效果。

三、在经典实践上下功夫

1.开展主题教育

围绕主题开展活动是国学经典教育的途径之一,主题教育活动的集中开展能够起到营造氛围、深化教育的作用。因此,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相关的国学主题教育活动。比如有的小学围绕“学《三字经》,做明礼人”为主题开展了“《三字经》课间操”“《三字经》书法比赛”“《三字经》诵读比赛”等;还有的以“孝文化”为主题开展了“道德大讲堂”“日行一孝”“主题征文”等活动;有的学校甚至还开展“国学节”系列活动,内容包括学生的“‘感悟经典·品味人生’百人诵读”和“国学篇目接龙背诵”、教师的“最喜欢的一句国学经典及感悟”、家长的“国学读本内容读后感”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国学经典、感悟国学经典、践行国学经典,从而涵养心性,提升道德。当然,主题教育活动一定要结合学校国学经典教育的需要有序展开。

2.突出传统节日

人们都喜欢过节,尤其是孩子,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孩子越来越热衷“洋节日”,而对我国传统节日却知之甚少。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在传统节日教育方面很少作为甚至不作为,除了春节、国庆、中秋之外,其他节日似乎只存在于日历中。“抵制洋节”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要推进传统节日的“与时俱进”,找到孩子们喜欢的过节形式,再逐步进行教育。以端午节为例,除了传统的吃粽子之外,可以策划“屈原宣传短片”,了解屈原其人及端午来历;举办“端午诗歌节”,让学生读诗、写诗,传承爱国精神和传统诗词艺术,缅怀诗人;开展“端午体育嘉年华”活动,如划龙舟、欢乐跑、长跑拉练、角色展示秀等形式,把运动和传统节日结合起来;小学还可进行“我心中的屈原”绘画比赛、端午踏青、端午游戏等。这一系列的活动,既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将端午文化烙印在孩子们的心中。另外,清明节可结合生命教育、七夕节可结合爱情观教育、中秋节可结合亲情教育、重阳节可结合尊老爱老教育等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活动,让学生对我们的传统节日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意识到有责任去保护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遗产,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3.注重多方协作

《纲要》指出,国学经典教育要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既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要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教育不是孤立的,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是只有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才能真正获得新生,与此同时,能在生活中呈现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才能更深刻地影响教育的效果。对于国学教育而言,应贯穿孩子成长始终,尤其在中小学阶段,更离不开家庭社区的共同引导。

家庭方面,可配合学校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进行“亲子共读”,为孩子创设国学学习环境,家长还可与孩子一起参加学校的国学教育实践活动。社区方面,要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氛围,有条件的可设立国学经典阅读图书柜,开展家庭国学学习活动,举办相关的主题活动等。总而言之,国学经典进校园除了学校这一主体的实施,还需要家庭和社区的大力倡导和配合,只有在家庭、社区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让经典文化在每个孩子的生命中重生。

有道是“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学经典进校园,就是要在知识能力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当代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等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文素养。学校必须立足于现实,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策略,融会贯通,国学经典才会在现代化的校园焕发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樊璐

作者:方铁民

第6篇:国学经典进课堂

【摘要】小学生道德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主要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思想内容比较陈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之情。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将这些经典积淀在脑海里,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日后的人生态度和方向。因此,运用国学经典进行道德教育,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关 键 词】小学生;道德教育;国学

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与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个体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规范自身行为,促进自我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小学生道德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的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教育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

从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入发展,一股“国学热”席卷整个文化领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道德伦理价值为取向的思想,再次受到热切关注。而以道德伦理为取向的“国学”,为小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中华民族诚信友爱、温文有礼的优雅人格。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如《论语》是我国古代一部十分重要的经典,它包含了立身、处事、为学、从政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它融政治、伦理、道德与教育为一体,其核心是做人,是伦理道德修养。它提出的许多做人的原则和格言,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等等,具有普遍的意义。

又如《弟子规》,虽然总共仅有1080个字,360句,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 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淋漓尽致。《弟子规》所阐述的道理,譬如“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泛爱众,而亲仁”等教诲,适用于不同宗教、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以及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弟子规》的编写次序也是中国古人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的规律。

其他的如《童蒙须知》、《孝经》、《礼记》、《颜氏家训》等一系列经典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学习国学经典,可以让小学生系统地直面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国学经典的道德意义分析

国学经典为什么会有如此显著和重要的德育意义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国学经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特点。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13岁以前的少年儿童,他们的记忆能力较强,而其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及早让儿童学习中国文化经典,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习,即是在他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佳的黄金时期,接触最具有智能和价值的经典。将这些经典积淀在脑海里,虽然他们这是还不完全理解,但会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日后的人生态度和方向。“以文而化”,逐渐培植其福德、开启其智慧,从而奠定他一生的高远见识和优美人格。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阅历的增加,他们会逐渐加强对经典的理解,经典遂成为他一生开智、受益、励志、成长的源泉。

(二)国学经典教育的精髓在于潜移默化而非灌输。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教育片面灌输知识技能,急功近利,让儿童身心疲惫,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的核心价值被忽略,教育的科学规律被漠视。当下,一些机构利用社会、家长的认识误区,打着培养“小神童”、“小天才”的旗号引人眼球,实则为赚取千金万金的学费。这种拔苗助长、把教育当成商业、产业来做的结果,误导了儿童发展。

学习国学经典不仅可以让孩子多认识字词,奠定大语文之根基,培养文化气质,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感悟圣贤文明,通晓启迪心智,陶冶品行,提高修养,培养儒雅风范,明白做人的道理,归根到底就是提高人的根本素质。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让国学经典点点滴滴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当中,让孩子们得到一种民族情感性格的熏陶,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至关重要。

(三)国学经典中的大量的德育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理解,便于实际应用。《大学》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朱熹也指出:“小学学其事,大学学其理”。因此,经典的德育内容围绕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展开,它重在告诉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和准则,强调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从孝亲、敬长、悌兄、信友做起,由近及远,从小到大,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而不是远离生活实际的空泛的大道理。在实际生活中去操作,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习惯,这也是取得显著德育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学博大精深,孩子开始接触国学就会有令人欣喜的变化。孩子在日常生活及行为中反省自己,找“过”并纠正自己。孩子很快就学以致用,到了家中,就开始对照着书纠正自己的一言一行。这种国学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集育人、学习功能为一体,孩子既长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

三、运用国学经典进行道德教育的原则及方法

(一)教材,要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水平。国学经典有很好的道德教育意义,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经典”都适合所有的小学生去学习。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要选出恰当的教材,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行为到习惯的道德教育。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可以选择内容浅显、便于理解,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著作。

(二)树立榜样,教师要以身作则。“教育”这两个字,“教”,《说文解字》讲是“上所施,下所效”。“育”字,是“养子使作善也”。因此教育的根本是“长孩子的孝心,培养其德行,教他向善。”道德教育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这样才有威信、有说服力。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首先要学习的不是小学生,刻不容缓要学习的是老师,教人先教己。所以说“以身作则”是最重要的,在教育过程中要把其深厚的做人道理融于师生的每一天,融于人的行为的每一刻,融于人生的每一件事以及做每一件事的微小细节。“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教师更应如此。一个老师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一定要给孩子做好的榜样,才能成就孩子的一生。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统观念的转化。国学经典中,固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要生搬硬套,而是要将传统的观念向现代转化。山大文史哲研究院刘心明博士指出:“传统观念的现代转化是国学教育中需注意的关键问题。既要在孩子们身上实现文化传承,又要注意不要让年轻一代墨守成规。”如二十四孝中“黄香暖席”的故事,放到今天,一般家庭早已不存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通过这样的故事让学生领会的应该是那种为父母分忧、体贴父母的孝心。

(四)在教育方法上,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在学习国学经典过程中,应化枯燥为生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 “游戏法”。适当增加游戏环节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试着将传统文化知识设计成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

2. “情境法”。“情境法”则是顺应小学生的天性,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学习古代文献的意境、情景。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动画,使学生的身心融入到国学学习中来。

3. “诵读法”。“诵读法”是我国传统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实践证明,“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明显的训练和提高了记忆力,并且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进一步理解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教师组织学生的诵读,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个别读、小组读、男女比赛读、齐读、摆背诵擂台等等。

4. “活动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举办一定的活动,如配乐诵读,情景剧比赛,使得学生通过活动,创造一定的真实情境来加强自己的理解与领悟。

总之,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道德文化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内容。我们要从“国学热”当中看到国学对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推进作用,积极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道德教育当中。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曾小英.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创举——王财贵“儿童读经运动”述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6月第1卷第3期.

[3]林助雄.儿童读经与潜能开发,石油政工研究,1999年第4期(总69期).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作者:祝 皓

第7篇:国学经典诵读方案-小学国学经典诵

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满江红》《少年中国说》诵读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两课时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 ,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 。

五、活动过程:

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1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

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

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

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侯。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

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让学生自己练说。“虎类狗,蚁如牛。”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的典故。

8、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

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

鱼对,鹡对,翠馆对。

七贤对,爱日对。

虎类蚁如,列辟对。

陈唱临春。隋歌清夜。

空中事业,地下文章。

三、拓展练习

1、出示课件,让学生组成对子

2、找对子

海内存知己— 路遥知马力—— 明月松间照— 生当作人杰— 白日依山尽—— 远看山有色—

四、总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横涧中心小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为使我校能够继续广泛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打造“书香校园”,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其文明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要求

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积累,能够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朱子家训》、《千家诗》等,能够讲述其中古圣先贤发人深省的传世故事,领略感悟受用一生的做人道理。

三、诵读原则

1、模糊性原则:以激发兴趣、陶冶情操为目标,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不要求程度整齐划一。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少责备多鼓励,以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活动安排

认真做好活动方案的制订及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卢玉理

副组长:张青华

成 员:各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2、工作分工:

制订活动方案。责任人:张青华

具体实施责任人:各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3、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校本教材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注音、注释、校对:各班语文老师。

必背与推荐诵读古诗整理:郭亚军

耿巧

年段诵读目标

一年级:《百家姓》+必背古诗15篇+推荐诵读5篇。

二年级:《三字经》+必背古诗15篇+推荐诵读5篇。

三年级:《弟子规》+必背古诗10篇+推荐诵读10篇。

四年级:《弟子规》+必背古诗12篇+推荐诵读10篇+自选诵读篇目。

五年级:《朱子家训》+必背古诗12篇+推荐诵读10篇+自选诵读篇目。

扎实开展好系列活动

1、评选“诵读星”

年级根据背诵情况,每月评选出“班级诵读之星”。根据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比赛,评选“校级诵读之星”,可每学期期评选一次。

2、继续制作“古诗诵读卡”

卡片可用硬纸板制作,正面为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名句,反面为诗文配图或诗意解释等,并注明制作人。先在班内交流背诵,然后每班挑选5只卡片至各

班巡展。最后由学校组织评选,评出制作精美的古诗诵读卡。入选者作为参评“校级诵读星”的条件之一。

3、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比赛

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活动,为诗文配画,要求图文并茂,画面能充分体现诗文意境,内容形式不限。每班至少交5份作品参与校级评比,获奖者作为参评“校级诵读星”的条件之一。

4、举行讲故事比赛

围绕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搜集到的传世故事,讲故事,并谈谈故事包含的道理,或从中受到的启发。各班在班内预赛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参加,每学期不少于1次。

时间安排

1、每节早自习和语文课前,老师可组织学生背诵一篇诗文。

2、每天大课间五分钟时间,以诵读为主题,检查诵读情况。

3、班主任充分利用早读、课间操、课前预备的时间让学生诵读,鼓励学生

在课间游戏的时候边玩游戏边诵读,让学生时时能读,处处能诵。

4、11月份,举行一次校级经典诵读比赛,评选出“校级诵读星”,每个年级4人,学校予以表彰。

横涧乡中心小学

横涧乡中心小学2016—2016学年上期

横涧乡中心小学

2016年9月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推动“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

的作用,为加深师生中华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诵读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第二学期《三字经》

二年级:第一学期:古诗23首;第二学期:成语故事,成语积累

三年级:第一学期:中段古诗20首;第二学期中段古诗25首

四年级:第一学期:中段古诗20首;第二学期中段古诗25首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古诗、对联;第一单元宋词部分及名言

教师自定内容:《龙凤字经》、《疯狂背诵古诗》、《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课标规定的60首古诗、《成语世界》等资料。

三、测评与奖励

1、测评

自测。各年级各班根据学校规定的必读必背内容,开展平时的诵读活动,并进行自测,自测采用六级三段制。

抽测。期中后各班自测结束,学校将对各班自测情况进行检

测,检测主要采用抽测,在各段抽几位学生进行检测,将他们的完成百分比与各段的百分数相结合,以确定分值,并将检测结果与各班的学科竞赛成绩结合。

检查项目包括诵读时间落实情况、诵读内容完成情况、学生背诵、熟读、诵读达到的程度和数字统计、学生结合诵读抄写或默写情况等。

交流。校内每学期要开展一次集体和学生个人的诵读比赛,评选出优秀年级、优秀班级和优秀个人。

2、奖励

学校将在对各班的诵读活动进行检测及经验交流的基础上开展评选“中华经典诵读优秀指导教师”和“中华经典诵读小名士”活动,

附:60首古诗各年段的要求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八年级传统经典诵读教育

实施方案

把国学经典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每天诵读经典,确保诵读内容的落实,八年级组拟定诵读如下经典:

1.归园田居

2.使至塞上

3.渡荆门送别

4.登岳阳楼

5.长歌行

6.野望

7.早寒江上有怀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黄鹤楼

10.送友人

11.秋词

12.鲁山山行

13.浣溪沙

1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5.雨霖铃

16.渔家傲

17.蝶恋花

1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9.清平乐

20.鹊桥仙

21.踏莎行

22.一剪梅

23.满江红

24.卜算子

25.青玉案

26.破阵子

27.一剪梅

28.兰陵王

30.暗香

主要措施:

1. 坚持每天20分钟的经典诵读。

读准确读流畅熟读成诵并默写。

2. 课前一分钟以背、写的形式抽查经典诵读情况。

3. 每学期展示一次经典诵读情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不同形式开展展示竞赛。

4. 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书法竞赛。

第8篇:国学经典读经机 善仁国学经典早教机

在谈经典诵读的好处之前,我们再来理解一下经典的内涵。何谓经典?经典就是人类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最有智慧、最打动人心、最引人向善书。所以说,"诵读经典"就是"诵读最有价值的书"。"经",本义是"织布的纵线",是织成一匹布的先导,引申为"天经地义的常理常道"。"经书",便是涵蕴常理常道,教导人如何认识自然生命自己,如何为人处世的书。这些书自古流传,每个民族都有其历史上共同推崇的"经书",如中国的四书五经、印度的《吠陀》和佛典、西方的《圣经》等,大体都是人类精神的导师。它是人类智慧的记录,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人类精神的家园。使用善仁国学早教机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提升精神境界,带动社会良善风气,真正使中华传统文化绵延不绝。

我们为什么要诵读经典呢?因为经典诵读的好处多。下面我们具体谈谈诵读经典的好处吧。

1、经典诵读可以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你们注意到自己的兴趣转移吗?过去你们不爱读书,自开展经典诵读以来,你们喜欢诵读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我们一开始训练的是简单的古诗诵读,接着训练的是席慕容的诗歌。诗歌语言美,节奏感强,富有抒情性,读起来琅琅上口。在一首首,一篇篇诵读中,你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持之以恒的精神。

2、经典诵读可以培养注意力,提高记忆力。有研究表明,儿童记忆力最佳的年龄0-13岁。中学阶段的年龄大多在12-15岁,也是记忆的最佳时间,你们诵读经典,符合儿童智力发育的规律。顺其自然,会使学习变得异常轻松。你们没有注意到吗?开始背一首诗要10几分钟,现在只需要5分钟左右。这不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吗?

3、经典诵读可以提高文学素养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古语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之说,杜甫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训,在启蒙教育中,更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经验之谈。这些都说明了提高文学素养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作用。当代大作家巴金曾有一段经验之谈:"现在有两百多篇(指《古文观止》222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们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巴金先生把积累语文材料与实现语文学习二者的关系解说的很明白,积累语文材料,可以使学习主体逐渐形成个体语文系统,在不自觉的过程中提高文学素养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4、经典诵读可以扩大知识面。我们所选的诗文几乎包容了中国古、现代诗、词、歌、赋、散曲及各类散文等所有常见的文体。能熟读或

背诵这些经典,可谓有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修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5、经典诵读可以提高我们的人格修养。文以载道,经典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背诵这些经典诗文,对我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善仁国学早教机可以作为生活的背景音乐播放的,不一定要求孩子坐在旁边认真地听,睡觉的时候也可以播放。这样在孩子有限的教育时间内,给予他们耳濡目染最好最权威的受益一生的教育!其实,经典诵读的好处还不止以上这样,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经典诵读活动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上一篇:化工废水处理下一篇:化工离心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