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选读作业

2022-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国学经典选读作业二

国学经典选读第三次作业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三次作业

一、主题讨论: 1.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学、思、行之间关系的理解。P67 2.请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五不足恃”的理解? P150 3.从教材十章经典故事中选择一个,说明你的独到理解和收获。

4.请结合十章主题写出一个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不能抄写教材中已有的经典故事,可以去图书馆或网上检索相

关故事),说明这个历史经典故事对你的主要启示意义。

二、讨论说明: 1.如上主题讨论可以四选一

2.可以概括综述讨论,也可以举例说明讨论 3.请每位同学在课程论坛进行一次主题讨论 4.鼓励同学之间互动讨论

提交说明:请将讨论内容粘贴到形考平台的作业三的回答中。 参考答案: 主题一:(P67)

我认为思不仅是思考的意思,还是反省的意思。“三思而后行”中的三思,不是思考三次的意思,而是思考后并反省的意思。常于学、勤于思、敏于行。要经常的学习,在经过思考和反省后,做事要反映迅速、行动敏捷。 我认为“致知之道有二:曰学,曰思,„„,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助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这句话充分的阐明了学和思的关系。 勤于思、敏于行的关系: 三思后,却不去行动,那也是不行的。我认为“三思而后行”,在“行”之后要做到“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不用在乎成功与否,只要自己不后悔就行了。 以上是我对学、思、行之间关系的理解。

主题二:(P150)

五不足恃的理解:任何人都有梦想,可是自己的梦想究竟怎么才能实现呢?“五不足恃”故事向我们表明了一个道理:其他人依靠不得,成事必须靠自己。所以,从各方面综合提高自己的能力,把“修身”的功夫做到位,理想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就有可能让你把握住了。一味地指望别人,到头来吃苦的还是自己。 好多品质都是逐步形成的,好多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素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这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便是向理想一步一步靠近的过程。不要放弃,用心去做,成功就在眼前。求人不如求己!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与其依靠上天乞怜,命运垂青,不如依靠自己的信心和勇气,依靠自己的双手去艰苦奋斗,拼搏人生!

主题三:

梓人传(柳宗元) 本文作者通过一个梓人“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生动形想而又合理自然地阐明了当宰相治理国家的道理。“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异曲同工!文中引用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有现实积极意义。 作者从一个建筑师入手,详细地介绍他是如何盖房子的,然后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与建设国家进行类比。从中找出相同之处,细致入微,让人信服。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然后从反面进行论述,指出违背事物规律的后果,让人深思,最后点出作为灵魂人物的处事原则:举贤任能,不宜事务躬亲,懂得审时度势,这便是我们所说的无为而治与理应坚守的中庸之道。

主题四:

有志者事竟成 故事出自《后汉书·耿弇传传》:帝(刘秀)谓合曰:“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久者事竟成也。”。“久”终于。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事情,最终能成功。 也作“有志者事竟成。” 有一次,刘秀派耿弇去攻打占据山东青州十二郡的豪强张步。张步兵强马壮,是耿弇的一个劲敌。张步听说耿弇率兵来攻。就派大将军费邑等分兵把守历下、祝阿、临淄,准备迎击。耿弇先攻下祝阿,以后用计相继攻下历下和临淄。张步着急起来,亲自带兵反攻临淄,于是在临淄城外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的大血战。在战斗中,耿弇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断箭杆,带伤仍坚持战斗。 刘秀闻讯,亲自带兵前来支援。在援兵还未到达的时候,部将陈俊认为张步兵力强大,建议暂时休战,等到援兵来后再发动进攻。可是耿弇却认为不能把困难留给别人,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耿弇终于把 张步打得大败。几天后,刘秀来到临淄,慰劳军队。他在许多将官面前夸奖耿弇说: “过去韩信破历下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攻克祝阿,连战连捷,两功相仿,从前你在南阳曾建议请求平定张步,我当时以为你口气太大,恐怕难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成千上万条谚语中,我最欣赏和推崇的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树立了理想,有了远大的人生目标,就要为之而奋斗、拚搏,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古今中外,立志成才者的事例,举不胜举。有些出身贫寒、力尽艰辛、坎坷,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成为对社会、对民族大有作为的企业家、科学家、文学家,那些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呕心沥血、勤于苦读的,后来,在科技、文化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自学成才者们,那些身残志不残,以顽强的毅力、坚强的信心和无比惊人的毅力,在生活中和事业上成为强者的人们,还有那些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成功者们,无一都是在“有志者事竟成”的启发和鼓舞下,通过长期不辞辛苦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世人的公认并为世人所敬佩。我喜欢这条谚语,因为它给了我读书的力量和信心,使我成为一名读书人。虽然,写作的艺术和技巧还有待去掌握和探索及提高的,但是“有志竟成”在引导我在成熟的道路上奔波,也是它给了我立下我说:一句话十个字:养成好习惯,受益一辈子的决心和信念。这里说的好习惯是指要养成爱读书、喜欢书的习惯。作为读书人,爱书、爱读书这是她的本性使然,习惯成自然。读书可以丰富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了解许多科学知识;读书可以拥有千里眼,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现在今天为止到写1658篇博文,也是“有志竟成”的结果,我也坚信它在我以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还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我还是要努力,要研究和探讨出更好的学习的方法,使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收获。由于科学的发展,历史上用一天学完的东西,今天用一小时就够了,一部电视剧就可以让人们了解几千年以前的古老社会的文化、历史及生活背景。当今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生产的提高等也不是依靠人的体力能实现的,而需要人的知识、智慧和科学技术。这一切的实现都得需要我们加倍地学习才行。我想这个“志”的成功要比任何“志”的实现都要难,但是,知难而上才是成功者的必由之路。因此,我要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我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因为,有志者事竟成。

第2篇:《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

一、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

答:很多人认为学习“国学”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华精神的途经,实在是荒唐!

何谓“国学”?三百千?经史子集?四大名著?其实“国学”不过是一个被炒作的概念而已!

就以所谓“国学大师”季羡林为例,其专长是什么?“梵学、佛学、吐火罗文”,跟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实在遥远!

在书商眼里看来,传统的古典作品没有版权纷争、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编辑力量,找几个大学生三拼两凑可以堂而皇之的骗钱了!一本万利!

二、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请选择,可多选:( BCD )

A.读经典 B.观看视频讲座 C.听老师讲解经典 D.上网浏览相关知 E.其他:( )

三、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

(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

请选择,可多选:( 12345678 )

第一章 信仰,第二章 仁德,第三章 中庸,第四章 知识,第五章 学而, 第六章 择业,第七章 顺逆,第八章 人事,第九章 为政,第十章 理想。 (2)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

答:我认为学习国学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很多启发,这本书实际上是从各个方面帮助我们细致地分析人生,帮助我们树立的人生和价值观,从1到10章也就是潜移默化地说明了一个人生存的法则,我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国学的思想去对待自己对待社会,那我们的国家将会是一个多么和谐的地方。

四、请从教学大纲(或教材中)国学经典语录123句中选择你印象最深(或对你影响较大)的三句。简单谈一谈你对于这三句话的独到理解。 答:1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随时做到适中,恰到好处。

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以贵一贱,交情乃见。

1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才知道以往建立的情谊的真假,在贫穷与福足的不同状态下,才知世态人情的冷暖:在贵贱的不同情形下,才显现友情的真伪。

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在自己身上杜绝了四种弊病以不凭空做没有根据的揣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已见,不自以为是。

这三句话让我印象最深,因为这三句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很有教育意义。

第3篇:国学经典选读(省)

国学经典选读01-0005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问答题

1. 《尚书正义》的作者是( )

2. 杨伯峻 孔颖达 孙星衍 朱熹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 )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

3. 经 史 子 集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

《论语》 《周易》 《诗经》 《孟子》

4. 战国后期以至秦汉,诸子学说开始融合,形成了( )两大学派。

5. 黄老和墨学 黄老和道家 儒学和墨学 黄老和儒学

唐宋至明中叶是中华文明形成的( )。

萌芽期 形成期 成熟期 转型期

国学经典选读01-0005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问答题

6. 衡量一个学术研究是否有生命力要看下列几个因素:( )

有无丰富的研究对象 有无系统的研究方法 有无开阔的研究前景 有无充足的研究人员

7. 儒学的精神追求体现在( )几个方面。

8. 经世致用的精神 政治批判精神 现实主义精神 积极开放的精神

对人本身的尊重是孔子思想的着眼点。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实践,使( )成为后代士人的基本气质。

9. 关注现实 注重修养 参与社会 积极进取

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 )的总结。

10. 思想体系 文化观念 精神追求 学术方法

儒学的思想倾向体现在( )几个方面。

11. 法治思想 人本思想 王道思想 德治思想

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 )和“伪尚书”。

《今文尚书》 《尚书正义》 《古文尚书》 《古文今古文注疏》

国学经典选读01-0005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问答题

12.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说法是孔子提出来的。

13. √ ×

孟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广开私学。私学的普及,促成了春秋时期士阶层的形成,促进了学术的全面发展。

14. √ ×

《周易》的六十四卦全部是由阴爻和阳爻组成。阴爻被称为“九”,阳爻被称为“六”。

15. √ ×

“国学”这个词,最初指国立的学校。

16. √ ×

礼制规定的是礼仪活动中所使用的器物的形制和数量,包括礼器和礼数。

17. √ ×

礼义讨论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对礼仪和礼制调整的尺度。

√ ×

18. 《诗经》的“三体”指的是风、雅、颂三种体式。

19. √ ×

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属古文经学,毛诗属今文经学。

20. √ ×

明中叶以后是中华文明形成的转型期。

21. √ ×

《诗经》的颂是祭祀用的乐舞,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

√ ×

魏晋南北朝儒经转型期的标志是什么?

答:魏晋是经学的转型期。这一转型期的标志有两个: 一是今古文经学的融合。 二是经学玄理化。

02国学经典选读-000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 |判断题

1. ( )是通过给人物立传记的方式来记叙历史的。

2. 政书

纪事本末体史书 纪传体史书 编年体史书

《宋书》最有价值的是( )这一部分。

3. 本纪 志 表 列传

( )也被称为《汲冢纪年》、《汲冢古文》或《汲冢书》,本是一部先秦编年体古书,但到战国以后就不见流传。

《竹书纪年》 《春秋》 《国语》 《左传》

4. 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 )的注文。

5. 陈寿 欧阳修 裴松之 宋祁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采用的表达手法是( )。

6. 赋 比 兴 夸张

被称为“太史公书”的史书是( )。

7. 《史记》 《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历代的“起居注”及“实录”是按年叙述某一历史时期的事件,在体例上属于( )。

8. 编年体史书 纪传体史书 政书

纪事本末体史书

被合称为“三通”的三部史书是( ) 。

9. 《史通》《通典》《通志》 《通志》《通典》《资治通鉴》 《通典》《通志》《文献通考》 《通典》《通志》《通鉴纪事本末》

( )是我国最早的断代政书。

10. 《唐六典》 《会要》 《续会要》 《唐会要》

纪事本末体史书的体式始创于袁枢的( )。

《资治通鉴》 《通鉴纪事本末》 《宋史纪事本末》 《明史纪事本末》

02国学经典选读-000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 |判断题

11. 史书研读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等。

12. 明大势 知得失 审源流 阐幽微

下列史书在体例上属于史评史论类的有( )。

13. 《过秦论》 《汉书》 《读通鉴论》 《六朝通鉴博议》

《孝经》主要阐述孝道观念,其中讲述了天子、( )这几种不同等级的孝道是如何体现的。

14.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下列典籍属于“二十五”史的有( )。

15. 《三国志》 《汉书》 《新唐书》 《春秋》

下列史书属于纪传体的是( )。

16. 《后汉书》 《晋书》 《南齐书》 《梁书》

《尔雅》具有下列鲜明特点:( )。

以标准语解释方言

用当代的语言解释古语 用常用字解释生僻字 用简化字解释繁体字

02国学经典选读-000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 |判断题

17. 感兴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是中国诗歌乃至世界诗歌所能生发的心理基础。

18. √ ×

《春秋》在“十三经”里不是独立成书的,而是以“春秋三传”的形式出现。

19. √ ×

《周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派六宗。两派分别是指象数派和考据派。

20. √ ×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开篇提出“六经皆史”的观点,并深入地讨论了经学与史学的关系。

21. √ ×

《后汉纪》是编年体的西汉史。

22. √ ×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

23. √ ×

史评史论类著述不是以历史叙述为主,而是以历史评论为主的史书体例。

24. √ ×

东汉经学大师班固为“三礼”作注,广泛地吸取了古文经和今文经的成果,使“三礼”并称,成为礼学著作的基础。

√ ×

25. 班固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

26. √ ×

“春秋三传”大都成书于战国后期,而《毂梁传》成书最晚,到汉宣帝时才整理完成。

√ ×

03国学经典选读-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问答题

1. “存天理,灭人欲”是著名哲学家( )提出的观点。

2. 周敦颐 朱熹 王阳明 程灏

哲学家( )宣称“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把天人合一说法发挥到了极致。

张载

3.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 )记载了纵横家所崇尚的权谋策略和言谈辩论技巧,可以看做是纵横家理论的阐述和概括。

4. 《始终》 《大圣》 《鬼谷子》 《淮南子》

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 )为代表的。

5. 惠施 公孙龙 庄子 老子

墨家以兼爱、非攻为其( )。

行政学说 政治学说

经济学说 逻辑体系

03国学经典选读-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问答题

6. 《白虎通》的哲学意识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

7. 用五行论政治 用天命论成败 用三统论历史 以因势利导释无为说

先秦子学三晋派注重质实而简易的学术,其代表人物是( )。

8. 老子 商鞅 慎到 韩非

先秦子学燕齐派的代表人物是( )等。

孟子 荀子

9. 邹衍 淳于髡

元康玄学的代表人物是( )。

10. 郭象 王弼 向秀 阮籍

( )对天人关系的讨论,基本上可看做中国哲学关于天人关系的总结。

11. 韩愈 李翱 刘禹锡 柳宗元

墨家以( )为其宗教思想。

天志 明鬼 尚贤

非命

03国学经典选读-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问答题

12. 先秦时期,讨论名实仅是名家的专利。

13. √ ×

玄学的学术基础是对《论语》和《墨子》等经典的解释。

14. √ ×

庄子的修养立足于两个基点,一是心斋,二是坐忘。

15. √ ×

荆楚派主要分布于今湖南、湖北、河南南部一带,以尚道、守雌、虚无为旨,荀子和庄子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

16. ×

正始玄学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

17. √ ×

朱熹和陆九渊同为南宋重要的哲学家,但二人的逻辑不同,陆九渊认为心即理,被称为理学;朱熹认为性即理,被称为心学。

18. √ ×

清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学术的传入,子学有所变化,开始逐渐向现代转型,显示出注重实学的倾向。

19. √ ×

“白马非马”是先秦名家合同异派的标志性观点。

20. √ ×

邹鲁派主要分布于今山东半岛一带,主要讲仁、义、礼、教化等,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

21. √ ×

王阳明将陆九渊心学理论进行完善和总结,并仿照朱熹的“求理于物”,提出了“求理于心”的观点。

22. √ ×

由子学看中西哲学的方法差异是什么?

答:

视角决定内容,内容决定方法,中西哲学之间的方法差异也是非常鲜明的。 一是求道理与求知识的不同。西方哲学注重追求对知识性的掌握,而中国哲学追求的是道理,即侧重探讨天地运行和社会运行中所蕴涵的伦理和道德。西方哲学求知识是注重研究客观规律,而不甚关注这些规律的文化意蕴和伦理意义,在思考的时候强调细部分析;而中国哲学追求的是整体的观照。

二是主体化和对象化的不同。中国哲学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常常是将对象主体化。西方哲学常常采用对象化的方法,把要分析的事物作为客体,即把它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加以思考。 三是重整体和重个体的不同。中国哲学或者中国学术对万物进行讨论的时候是从整体着眼的。重视整体的圆融观照,更关注物与人、天与人、人与人交际的领域,并将各种关系作为讨论的焦点。

四是重变异和重概括的不同。西方学术强调使用计量的方法来分析,而后通过归纳或演绎将各种现象概括出来,并通过形而上来概括描述自然、社会、人生的规律,这种概括更多是看到了事物的不变性。而中国哲学看来,天下万物都在变化,变化的事物是无法概括的。中国哲学不追求对一个事物进行准确的概括,而侧重用通变的观点来审视事物的演进。

04国学经典选读-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 )所说的“诗言志”,是说诗歌要表达自己的志。

2. 《尚书•尧典》 《文赋》 《诗经》 《楚辞》

在声律上,( )诗歌日趋重视平仄的搭配,并初步出现了暗合后世格律诗的律诗。

3. 西汉 东汉 魏晋南北朝 唐代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 )的著名诗句。

4. 阮籍 王粲 谢灵运 谢脁

南方祭歌以( )为代表,这种祭歌打开了中国歌诗的想象大门。

5. 《风》 《雅》 《颂》 《楚辞》

( )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魏晋南北朝文论的集大成著作。

6. 《诗品》 《照明文选》 《文心雕龙》 《玉台新咏》

教材《国学通论》说的元曲主要是( )。

7. 元散曲 元杂剧 元小令 元套数

( )叙述了屈原自己一生的理想、抱负、遭遇,并思考自己的出路。

《天问》

8. 《离骚》 《国殇》 《招魂》

汉代辞赋继承了( )讲究辞藻、注重修辞的特点,使文辞无以复加。

9. 《诗经》 《左传》 《战国策》 楚辞

( )和感兴是中国诗歌构建意象和意境的基本手法。

10. 赋 比 象征 联想

( )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

三言诗 四言诗

五言诗 七言诗

04国学经典选读-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1. 《四库全书》的集部综合了各个时期的分类方法,把集部分为楚辞、( 别集  总集  诗文评  词曲

12. 别集按照内容可分为( )。

全集  体裁集  选集  分期别集

13. 唐诗的风采和神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阔大的意境  少年精神

)几大类。

14. 刚健气息 优美情调

中国文学的特质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

15. 诗歌重抒情而轻叙事 小说重情节而轻人物 戏曲重写意而轻情节 文论重参悟而轻分析

根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诗文评”序,可将诗文评类著作大致分为( )。

16. 理论专著类 传中夹评类 文中批点类 评兼考校类

中国戏剧的写意性表现在:( )。

程式化 抒情性 虚拟性

综合性

04国学经典选读-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7. 传中夹评类著作,是选取作家作品,并对作者生平、作品得失进行概括。

18. √ ×

诗文评主要是关于诗歌和文章的评论性著作,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学理论著作。

19. √ ×

词具有结构曲折的特质,指的是词作者习惯翻来覆去地把内心的感受写出来,把感情抒发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20. √ ×

文人诗的真正形成,形式上的解放还只是开始,而内容和技法的成熟,才标志着文人诗的完全成熟。

21. ×

西方话剧是一种表演的艺术,中国戏曲也是一种表演的艺术,但中国的戏曲要比单纯的话剧、歌剧更具有综合性。

22. √ ×

词和曲有很大区别,在风格上,词风尚高,曲风通俗;在手法上,词笔尚曲,曲笔直露。在笔法上,词法朴拙,曲法工巧;在技法上,词重比兴,曲重铺陈;在意境上,词境绰约,曲境直率。

23. √ ×

别集按照编定者可以划分为自编、他编、辑集、选集。

24. √ ×

情景理的融合,形成了中国诗歌一种特有的美感。

√ ×

25. 评定考校类著作是将评定、考证、校对三者结合起来。

26. √ ×

总集是作家的作品集。

√ ×

第4篇:英美文学及选读二作业

班级:英本一班姓名:陈改英学号:14001094031成绩

Analysis of Rip Van Winkle

Rip Van Winkle tells a story about a kindhearted farmer Rip Van Winkle who helped a stranger distribute wine on a mountain slope. He drank a little and soon fall asleep, when he woke and went back to the village, it was 20 years later .Everything had changed. The most important change was the war of independence had been won and the portrait of King George of Britain was replaced by American President of George Washington.

Theme of the Rip Van Winkle

The main theme is the revolution .Rip here is used as a metaphor, In America, the group of letters always appears in funerals, means “rest in peace”, which is short for rip. As to the war, revolution, death and politic, Rip is just rest in peace for 20 years. At the same time , we know that the author was born just the year when England officially recognized the new nation, and the victory of the war and American Independence brought American people a new freedom .And yet, this hard-wonFreedom become a new anxiety gradually , for it was hard for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American to find their own identity , they were lost, uncertain of what to do with the freedom .

There is strong resemblance between Rip Van Winkle and the American people. Dame Van Winkle and the English Government.. Before the revolution , Rip was a meek man who would rather die on a penny than work for a pound ,because he refuse to do any kind of profitable labor .he couldn’t live in peace for the existence of his wife ,she would taught him lessons in every possible. The American people were also trying to live a peaceful life, and the rule of the British government made it impossible.The Americans suffered the oppression for a long time. After the war, Rip returned to his village only to find great changes in the small village. Which is sample of the change of America, No one recognized him, people talked about hot issues, he had no interest in. Dame Van Winkle was gone and he was free now. However he had no idea what he should do .The past had past forever ,despotism was gone , No one was going to tell Rip what he should do .No one was going to force him to do anything . The American people is free to choose now , but they had no idea of what to chose , they were led into a new kind of life to which they strangers ,they were groping in the dark for the way ahead.

From this it revels the conservative attitude towards revolution .but it doesn’t mean the attitude against the revolution but his bewilderment after the revolution..

Characters of Rip Van Winkle

The characters of the hero in the story Rip Van Winkle is a good natured Dutch American farmer and a hen-pecked husband , he is glad to help others , so he is a great favorite among all good wives of the village , let alone the children . but the misablething is that he failed to managed his own farm , not because he was busy , but because he didn’t like all kinds of profitable labor . the character of Rip is flexible .enough to turn his misfortune into an advantage . on one hand , he escapes 20 years of scolding by sleeping in the mountain ;on the other hand , he makes great success as a man neither –minds his own business or maintain his reputation as a hard a worker

第5篇:国学经典作业2

何为学习之道

1、 通过看书、听课、模仿、效法等途径获取知识、道理或者技能。都说“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习是一项十分辛苦的事情,要达到快乐学习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在学习中感悟快乐。

2、 道、德、仁、艺等这四种文化思想修养都要具备,要全面发展。懂得根据大道而志存高

远的人,人生格局才会大气。

3、 学习要有一个谦虚谨慎的态度,后天的勤奋努力更加的重要。人的天性不同,但天性是

可以改变的,性格是可以塑造的,而改变的主要力量来自于勤奋的学习。

4、 要随时随地的学习,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并对照自己加以警醒。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

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路走得更有方向感,也更踏实。

5、 学习中,要学、思、行三者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知识是外在的东西,所学知识如果不

经过深入的思考,就不能转化为智能。边学习边思考,才不至于迷茫不前。

6、 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广览天下广博的知识,眼界一定要开阔,透过广博的学问参悟出简约

的真理、大道。

7、 最后还要学以致用,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融会贯通的目的。

对有教无类的理解

我对有教无类的理解就是打破教育对象类别和限制,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人无论贫富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都可以接受教育。这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向所有人是想通的,与我们当下主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也是想通的。

因材施教也是对有教无类的呼应,根据不同类的学生的不同情况传授不同的内容,凡是有益于身心的东西都应该学。这就意味着学习要深入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第6篇:甘肃电大作业-----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品国学悟人生》心得体会

2013年春汉语言文学(本)

2014/10/23

《品国学悟人生》心得体会

2013年春汉语言文学(本) 王勇

2014年秋季,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一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

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小时。另认真阅读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

一、二)。原来发现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略的给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三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三: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

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

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等等。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一)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孟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做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

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三: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

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次,教师要教诲我们如何控制我们的情绪,以求恰到好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指出了什么是正确的学习态度,不仅要求我们择师从善,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还要以不善者为师,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要引以为戒。“静坐当思己过,吾日三省吾身”说明了如何使德行日进。从孔子对弟子颜回的赞语“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我们看出了颜回安贫乐道的美德。“言必信、行必果”告诉我们做人言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阐述的则是修为达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结果。“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揭示了如何对待父母,不让他们担忧。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

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

“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 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总之,《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

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日后我将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国学经典》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贫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品读国学经典,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规范道

德标准,不断提高自身修为。学以致用,我们将会终生受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下一篇:网银支付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