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体育舞蹈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体育舞蹈起源于西方国家,又被称为国际标准舞,兼具体育和艺术的魅力,因此在观赏性和竞技性上都较高,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体育舞蹈能够帮助人们身体锻炼,对于强化人们的身体素质、提升肢体协调性、陶冶情操等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在表演项目中也十分常见,体育舞蹈在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对于指导其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篇:体育舞蹈论文

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研究

摘要: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全民健身这一科学理念已经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成功融入到家家户户中。从政策层面而言,国家大力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积极推广大众体育。较之于大众体育舞蹈,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较为完善,体育内容也较为多元化,因此,有必要全面实现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以此来更好的提升二者的发展成效,充分发挥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竞技体育舞蹈;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

体育舞蹈正式传入我国已有30多年历程,它是汇集健身、娱乐、社交、审美、表达与交流于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我国从引入发展至今,在国际舞台上已崭露头角,但是我国竞技体育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过分注重专业技术,缺乏娱乐内容的问题。通俗理解,竞技体育舞蹈的参与者以及受众群体都是较为狭隘的。为推动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应该积极实现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一系列发展实践表明,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走向大众化,既是国家战略、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民众个体及舞蹈本身发展所需。

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重要价值

竞技体育舞蹈是一种以专业技术为载体的舞蹈形式,它的受众群体相对狭隘,同时在呈现方式上,更多以竞技的方式来表现,这表明竞技体育舞蹈在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的同时,更多的是竞争力。大众体育舞蹈则更多是以社区居民为参与主体的全民娱乐的舞蹈形式,它属于广场舞的一种类型。从性质层面来而言,两种舞蹈分属于不同的体系,竞技体育舞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舞蹈形式,通过专业院校的培养以及教学等,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体系等,促使参与者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更好的提升舞蹈的表现力;大众体育舞蹈则更多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舞蹈形式,它更多起源于民间,是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形式。在全面健身热潮的推动下,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大众体育舞蹈的覆盖面也是非常广的。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全面的推动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舞蹈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舞蹈内容,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促进二者的融合与创新发展。对于竞技体育舞蹈而言,充分全面的借鉴大众体育舞蹈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能够更好的提升它的娱乐性,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良好的社会推广以及应用的作用。对于大众体育舞蹈而言,积极借鉴和学习竞技体育舞蹈中的优秀内容以及表现形态,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发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与推广,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更好的形成全民健身的热潮。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实现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深入融合以及协同发展,更好的推动它们的长效快速发展。

二、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机制

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全民健身的科学浪潮下,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既能够促进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完善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梳理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科学机制,更好的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以及全面进步。

(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内涵

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是指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两个系统之间在一定范围内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调整系统结构以使系统结构不断优化、不断走向有序化结构发展的动态发展过程。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系统协同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子系统之间产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来促使体育系统中一个子系统试图完成却无法完成的目标并使其得以实现。协同过程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虽然从性质层面而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分别属于不同的两个子系统,但从它们内在的关联性来看,二者之间具有非常多元的关联性。首先,无论是竞技体育舞蹈,还是大众体育舞蹈,它们都是体育项目同舞蹈艺术的结合,都需要辅之以科学的配乐。因此,在競技体育舞蹈以及大众体育舞蹈的表演以及展现的过程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参与者只有在音乐节奏的感召下,在音乐节拍的启发下,才能够更好的表现自身的魅力,也才能够更好的舒展自身的肢体动作,继而获得美好的享受。其次,竞技体育舞蹈以及大众体育舞蹈都属于全民健身的范畴,在全民健身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社会氛围等,都为二者协同发展创设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伴随着人们对健身塑形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的体育舞蹈中。当然,在选择的过程中,偏技能型的可以选择竞技体育舞蹈,以此来表现体育舞蹈的专业性,偏文艺型的可以选择大众体育舞蹈,以此来凸显体育舞蹈的艺术性。

(二)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动力

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分别属于不同的舞蹈体系,同时也具备不同的表现“舞台”,前者更多在赛场上来予以表现,后者则更多以居民便捷参与的广场、街道等。实践证明,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作用。但充分全面的分析与把关它们的发展动力,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这种协同发展的成效与水平,也才能够更好的把握两者的协同发展力度。第一,参与主体对体育资源的追求。无论是竞技体育的参与主体,还是大众体育舞蹈的参与主体,他们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体育资源追求。同时,他们也寄希望通过体育舞蹈的形式来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目标。因此,从参与主体的目标感来看,两种体育舞蹈形式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同时,在体育舞蹈的开展过程中,需要相关的设施设备以及场地环境等支持。特别是在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改善竞赛环境,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它同大众体育舞蹈的联系,也推动了后者的发展。比如竞技体育舞蹈对于场地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但鉴于竞技体育舞蹈开展的周期性,在它的间歇期间,为充分发挥这些基础设施的作用,地方政府往往鼓励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并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大众体育活动。因此,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它们的整体发展质量。第二,政策环境的科学优化。在竞技体育舞蹈以及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始终发挥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从这一调控主体而言,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竞技体育舞蹈的开展过程中,还是在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过程中,政府部门都具有强有力的引导作用。正因为如此,受政策环境的激励,受政府协同发展目标的指引,两种舞蹈形态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融合发展以及共生共荣。

(三)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阻力

一系列发展实践证明,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深入融合,能够充分全面的发挥二者的比较优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它们的发展质量,同时也能够全面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但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毕竟分属于不同的领域,无论是从自身的发展性质、发展内容以及组织体系等层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和差异。为此,有必要充分全面的梳理它们协同发展的阻力,继而积极优化协同发展的方向及目标,更好的推动协同发展的整体成效。

1.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层面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和认知,这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众体育的发展。积极实现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有必要充分提升它们的发展质量,同时还应该维持良好的发展平衡。但从总体上而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是极度不平衡的。虽然全民健身的热潮不断兴起,但在资源分配、财政投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倾向于竞技体育舞蹈,留给大众体育舞蹈的“蛋糕”并不多。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大众体育舞蹈的整体开展情况并不优良。比如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支持,更多依赖于社区的自觉性。通过社区人员临摹学习相關的网络视频来推动社区局面练习大众体育舞蹈。再比如在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中缺乏完善的资源配置,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缺乏专业化的场地等,经常出现参与者抢占停车站、篮球场的新闻,这也从侧面表明,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撑。

2.战略意识差

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过程中,应该从战略层面来进行谋篇布局,只有这样才能够综合全面的提升二者的协同发展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这种协同发展的战略意识相对比较差。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在发展和协调战略上存在布局不合理与现实脱轨的情况, 协同战略意识薄弱,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缺乏合理的战略配合。地方性战略布局少,因此灵活性 差,目前不能满足地区特色战略发展需要。

三、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措施

积极全面的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应该充分践行科学的发展措施,更好的提升二者的整体发展质量与成效。

(一)充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大人才交流与合作

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过程中,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是非常关键的立足点,是非常关键的发力点,只有充分全面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全方位加强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协同发展成效。一方面,要充分依托于竞技体育舞蹈来吸引更多的健身人群。竞技体育舞蹈具有技术性、艺术性等多元化的特点,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竞技体育舞蹈,能够有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继而吸引更多健身人群参与到体育舞蹈中来。另一方面,大众体育舞蹈的覆盖面相对比较广,尤其是以社区作为开展单位,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它的覆盖面。为此,可以通过大众体育舞蹈来加强人才储备,培养对体育舞蹈具有较强兴趣且具备较高天赋的年轻后备人才,为我国竞技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同时,竞技体育舞蹈的教练、运动员等,同样应该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于社区大众体育舞蹈的建设以及推广过程中。

(二)完善培训基地建设,加大社会宣传推广力度

积极全面的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融合发展,离不开科学系统的培训基地建设。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构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应该积极构建不同形式的培训载体,积极依托于专业化的培训场地以及社会大众化的培训举措等,切实提升培训工作的整体成效。通过基地建设,能够实现人才的互通有无。同时,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全面的创新宣传推广的工作方式,还应该全面优化宣传推广的工作力度,依托于社会大众媒体以及多元化的社交平台等,更好的提升宣传推广的整体成效,全面提升人们的参与意识以及参与积极性。

四、结语

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在社会作用方面,属于不同的舞蹈类型,为更好的推动二者的高效融合以及全面发展,应该充分把握它们各自的舞蹈特点、受众人群及发展方向,充分明确二者协同发展的机制、动力以及阻力,依托于科学的协同发展措施,更好的促进协同发展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清江.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8.

[2]刘小静,姚万祥.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同治理的路径研究[C].第四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8.

[3]邱秋,于殿卿.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研究[C].第四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8.

作者:陈菲

第二篇:大学体育舞蹈教学与群众体育舞蹈的相互联系

摘要:大学体育舞蹈教学,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学历教育。除了使学生在学历层次上有更高的提高,同时,对体育舞蹈技能的掌握能力、专业素养有更多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应该掌握走出校门之后能如何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更好的服务于群众性体育舞蹈的发展中。

论文通过文献的研究分析,实际教学过程中所掌握的教学情况。对比分析了大学体育舞蹈教学的特点与任务、群众性体育舞蹈的发展与现状。发现二者在各自的领域相互独立且相互联系着。如果在各自的领域将对方加以运用。会对自身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突破。因此,在大学体育舞蹈的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群众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更大的提高学生面对群众体育舞蹈教学训练时的掌控能力。

关键词:体育舞蹈;群众性;交流性

1 研究目的

大学体育舞蹈教学以规范学生体育舞蹈风格,扎实基本功。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舞蹈比赛为重要的教学训练方向。随着体育舞蹈事业在我国的发展,除了少数的从事专业竞技体育舞蹈比赛的运动员之外,大多数的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还是会从事与群众性体育舞蹈相关的工作。因此,分析大学体育舞蹈教学与群众体育舞蹈之间的联系,便于认清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为完善体育舞蹈教学、以及学生补充体育舞蹈学习内容,是很重要的。

2 研究方法

2.1 学校体育舞蹈教育的涵义与特点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由社交舞转化而来,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体育项目,是一种男女为伴的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分两个项群:摩登舞和拉丁舞,十个舞种。其中摩登舞项群含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

1983年体育舞蹈传入中国,至今的发展时间并不算长。一开始只是作为培训的形式,由国外的专家把这项运动带入中国。也在各项交流活动中,培养出了中国自己的体育舞蹈的专业人才。1990年在北京舞蹈学院的社教系成立了国际标准舞专业。陆续全国多所体育专业及艺术专业院校也分别开设了这门专业。这也使国际标准舞的专业化培养走上了更宽广的道路。

体育舞蹈进入院校后,有了更为系统的训练方法,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重要优秀的参赛选手。在国际性的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体育舞蹈教育突出的是专业性,在这个过程中。规范了学生的动作、体态,以及对技术技巧的掌握。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着重的是学生个人专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是对专业训练的着重认识,掌握的是扎实的基本功及表现力。个人技能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提高。

2.2 群众体育舞蹈的特点

自舞蹈诞生以来,自娱性的舞蹈就是伴随着舞蹈的发展而延续。体育舞蹈更是这样,一开始在我国出现的时候,就是以“交谊舞”的形式出现,我们可以在很多的文献资料、影视片段中,看到当年的画面,很多的歌舞厅也是为给群众提供这样一个场所而形成的。既然有专业化的发展,自然也少不了群众性的热爱。以舞蹈的功能性来说,就有“自娱自乐,抒发情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增强体质,延长青春”等特点。体育舞蹈更是积诸多特点为一身。既可以抒发情感,交流情感,又可以锻炼身体。因此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目前在社会中也存在着诸多的体育舞蹈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也是很多热爱体育舞蹈的群众学习、认识、了解体育舞蹈的途径之一。一般群众所掌握的体育舞蹈内容,应该是基础的,简单的内容。现在的少年儿童学习体育舞蹈的热情很高,很多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小朋友参加其中。他们也是群众体育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他们有些人的水平也可以达到专业的水准。这些孩子中有的会从事专业的学习,我国体育舞蹈界的新星,也将在这里产生。

目前的群众体育舞蹈的培训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师资配备不专业,很多学员学习的动作是扭曲的,有的是错误的。很多从事这些培训的老师,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比赛的历练。群众对体育舞蹈的审美认知并没有达到专业规范的程度等。这些也是群众体育舞蹈在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群众性体育舞蹈,更多倾向于自娱性,很多学习热爱它也并不是为了要成为专业的选手。而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于它的需求和热爱。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体育舞蹈教育过程中存在群众性因素

作为一种交流性很强的舞蹈方式,体育舞蹈本身就具备了群众性的特质。因此在大学的培养过程中,这种特质是贯穿始终的。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脱离不了群众性的实践因素。对学生动作的规范,也就是对群众性体育舞蹈所存在错误动作的纠正。学生们认识了正确的动作,自然在与群众性体育舞蹈的接触中,可以指出问题,纠正问题。

多数的学生都来自于社会的业余班,这些业余班也是群众性体育舞蹈的代表机构。可见在生源上,大学体育舞蹈和群众性体育舞蹈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同时,大学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积极考虑着群众性因素。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大学在输出人才方面是考虑社会的需求,这点也就是在人才培养的目的上,大学的体育舞蹈教育,是充分考虑了群众性的因素。大学体育舞蹈教育,无论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上是充分考虑了实际的因素。

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自身掌握并且展示专业技术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将专业的知识传授于人。这种传授其实面临的是诸多不同的条件的人。所以考验是相当大的。如果我们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多些实际操作的案例。多些机会给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受传者的话。我想,在学生有一天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不同的经验会给他带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方法。大学的体育舞蹈教育始终离不开群众体育舞蹈,无论在教育过程的前面,还是之后。都要受助于群众性体育舞蹈和以体育舞蹈的需求为培养的方向。

3.2 群众性体育舞蹈是大学体育舞蹈教育的后备军

群众对一种文化现象、舞蹈种类的热爱程度。会随着时间的累积越来越深。大学体育舞蹈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很多还是会重新走回群众体育舞蹈。无论做教学还是相关的工作。在大学的教育过程中,群众性体育舞蹈培训机构也在为大学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源。这也是大学体育舞蹈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军。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入校的同学,有的并不是进过系统学习的,这些同学往往在入校后很难适应规范的教学活动。同样,教师在教授的时候也要面临一个适应与调整的过程。那么这种问题如何解决呢?我想要从生源的源头,也就是诸多的培训机构的师资情况着手。好的老师会给学生带去正确的认识与学习,群众性体育舞蹈如果接受到的是经过专业院校培养过的合格的学生为他们做指导。那么对它自身的良性发展是可以起到突飞猛进的作用。

为什么现在社会中的培训机构层次不穷,水平也参差不齐。除了缺乏对群众性体育舞蹈的管理与规范以外。还有就是这些培训机构的教师的水平也同样是参差不齐。这无疑也就影响到了院校的生源情况。因此,群众性体育舞蹈在可以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专业的老师来进行辅道,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是健康的,积极的,技能完善的人才。无论从事或者不从事相关的专业。都可以让喜欢体育舞蹈的朋友,可以真正感受到体育舞蹈的魅力,并且在审美上可以给群众以正确的指导。

4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舞蹈教育与群众体育舞蹈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过程。大学培养出的合格学生,是群众体育舞蹈健康发展的推动力。群众体育舞蹈的健康发展更是给大学体育舞蹈教育输送高质量的生源。这样的循环,才是良性可持续的。那么如何让两方面更好的互相适应呢?

(1)在大学的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群众体育舞蹈发展的现状,并且投入其中,做改善其不良因素的工作;

(2)大学体育舞蹈专业尽可能走入群众中间,多做一些审美教学方面的讲座与示范课,从而提高大家对体育舞蹈的审美情趣与客观认知;

(3)邀请更多的喜欢热爱体育舞蹈的组织与个人,走入大学体育舞蹈教育的课堂。

群众性体育舞蹈爱好者进入学校与学生探讨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尽早的知晓体育舞蹈在社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这样相辅相成的关系会促使体育舞蹈在我们的身边健康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除了美的享受、成功的惊喜,更多的是身心的健康与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 王镇.中国国际标准舞历史[J].中国国标舞,2001.

作者简介:罗雪(1982—),男,本科,助教,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艺术系青年教师。

作者:罗雪

第三篇: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元素创编融合研究

摘要:体育舞蹈起源于西方国家,又被称为国际标准舞,兼具体育和艺术的魅力,因此在观赏性和竞技性上都较高,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体育舞蹈能够帮助人们身体锻炼,对于强化人们的身体素质、提升肢体协调性、陶冶情操等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在表演项目中也十分常见,体育舞蹈在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对于指导其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舞蹈承载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符合我国人民群众的锻炼需求,因此成为一种流行的健身运动项目。在体育舞蹈的推广和创编过程中,加强与民族舞蹈元素的融合,能够提高两者的可接受度,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从而深入挖掘其中的健身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对此,文章从多个视角出发,对基于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元素创编融合展开深入、系统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舞蹈;民族舞蹈元素;创编融合;策略

前言

一直以来,我国体育舞蹈在创编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滞后性和僵化性,往往是以模仿为主,存在明显的西化特点,没有将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融入于体育舞蹈创编过程中,这种现象不仅对体育舞蹈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同时其艺术发展的内在属性也难以契合我国的实际特征,不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现阶段,体育舞蹈的创编人员需要积极地将我国民族舞蹈的基本元素融入于实际的创编过程中,在体育舞蹈的编排当中,加强与民族舞蹈元素的融合发展,提高两者的可接受度,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从而深入挖掘其中的健身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舞蹈创编者应该明确两者的相同之处与差异之处,确保其符合人们的审美及运动需求,以此來促进我国体育舞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的异同

1.1音乐和服饰的异同

无论是在体育舞蹈还是民族舞蹈当中,都需要运用音乐来把控舞蹈节奏,使舞蹈能够充满活力和激情。节奏的欢快性和愉悦性,是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在音乐上的共同点,但是由于体育舞蹈音乐起源于摇滚音乐和抒情音乐,因此具有较大的节奏变化,比如恰恰舞和伦巴舞音乐都是4/4拍,每分钟在31小节和27小节左右,而斗牛舞和桑巴舞的音乐节奏则更快。民族舞蹈音乐的民族特色更加明显,从民族乐器当中寻求灵感。装饰物是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服饰的相同点,但是在体育舞蹈当中具有统一的规定,不同舞蹈类型所穿的服饰也有所差异,为了体现舞者的气质,通常女士需要穿高跟鞋和连体衣裙,而男士则需要穿皮鞋和V领西裤。在民族舞蹈当中,主要是民族服饰为主,包括了头巾和发冠等。

1.2艺美表现形式的异同

美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人的气质、德行、人格和精神面貌等的综合体现。在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中也分为内在美和外在美两个方面。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都能够促使参与者的道德素养、审美情趣和心理素质等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在内在美上具有相似性的特点。两者因为诞生背景不同,因此导致其外在形式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比如学习体育舞蹈的运动员则具有优美的身体线条和匀称的体形,更加符合现代社会运动员的标准要求;而在民族舞蹈当中,对于形体的要求则没有那么严格,需要通过肢体动作诠释其中蕴含的寓意,任何体形的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诠释。

1.3竞赛形式的异同

大群体项目是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在竞赛形式的相同点,民族舞蹈当中有集体操,相对应的在体育舞蹈当中也有集体舞。但是,民族舞蹈更加倾向于大群体的竞赛项目,而且其形式缺乏变化性。体育舞蹈的形式则更加多变,在长期发展中也出现了多种比赛活动。民族舞蹈的发展受到地域的限制,主要由国家民委和省民委、市民委等组织,体育舞蹈也有很多国家比赛。从两者的运动量上来看,民族舞蹈的运动量较小,人数最多在16人左右,对于动作规范要求更高,需要在竞赛当中保持高度融合。在体育舞蹈的竞赛项目当中,包含了男女三五七集体舞、女子单任五项等多种形式。因此,两者在形式上的差异性较大,这也是由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各自文化内涵的差异所决定的。

2体育舞蹈创编融入民族舞蹈元素必要性研究

2.1是体育舞蹈群众基础拓展的内在要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体育舞蹈逐渐传入到我国国内,并且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得到了良好的传播和弘扬,在历经数十年的发展进程中,体育舞蹈取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据调查显示,喜欢体育舞蹈的群众数量也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截止到目前来说,随着我国多元文化的迅速发展和交融,体育舞蹈的推广力度也呈现出逐步减弱的特点,基于体育舞蹈本身存在着一定的西方化特点,难以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相契合,这也造成其在发展进程中在现阶段的群众拓展中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对我国的体育舞蹈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极大的遏制作用。现阶段,在我国的体育舞蹈为了能够取得更好地发展进程,就务必要深化其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机制,而将民族舞蹈元素融入于体育舞蹈的编排过程中,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2.2是体现中国体育舞蹈特征的核心元素

针对于体育舞蹈而言,其本身是属于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物,虽然其在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其本身所特有的西方元素还是根深蒂固的。例如,在舞蹈音乐、服饰以及身体表现方面还呈现较强的西方化特征,而且从实际情况来说,我国的体育舞蹈一直都是盲目地照搬照抄和模仿这些特征的,缺乏创意性和创新性。近年来,随着体育舞蹈事业的迅速发展,其逐渐突破了传统娱乐化发展的范畴,逐步形成了舞蹈产业链体系,并且有逐步向竞技体育拓展的态势。在此过程中,若单存地加以模仿,则很难体现我国在体育舞蹈方面的竞争力,同时也会极大程度上遏制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发展。因此,在现阶段,为了强化我国体育舞蹈的核心竞争力,就务必要不断强化体育舞蹈的中国特色。究其本质上来说,我国的民族舞蹈是中国民族漫长历史积淀的产物,其本身所具备较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中华民族艺术瑰宝,但是其在某些方面也和体育舞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相同的契合点。因此, 在进行体育舞蹈创编的过程当中积极的融入民族舞蹈元素是体现中国体育舞蹈的根本途径,也是最核心的要素。

2.3是体育舞蹈艺术特征的根本要求

针对于体育舞蹈而言,其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审美形式,务必要结合不同地域特征和时代属性加以改革和完善,如此才能够充分凸显其特有的内在属性。改革开放之后,体育舞蹈在传入我国之后,若不能结合我国所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来加以推陈出新,则势必会被时代社会所淘汰,难以彰显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使命。这就要求体育舞蹈务必要深化与我国民族舞蹈元素的融合,实现创新性发展。另外一方面,从实际情况来说,针对于体育舞蹈而言,其是西方社会的产物,不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美、婉约美等特点,其本身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局限性,而将我国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其中,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也能够有效地补充和完善体育舞蹈本身所存在的缺陷,从而进一步强化其艺术观赏价值和健身价值。

3体育舞蹈创编中民族舞蹈元素的融合原则分析

3.1适度原则

立足于上文我们不难发现,在现阶段的体育舞蹈编排过程中,对民族元素的使用力度予以不断强化,非常有必要。因此,体育舞蹈的创编人员在传播舞蹈过程中,需要积极地融入民族舞蹈元素,不断强化民族舞蹈的民族属性和中国特色。这也对编排人员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编排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素养,能够充分地了解我国民族舞蹈以及体育舞蹈的艺术价值属性,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对西方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在具体创编过程中,找寻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杜绝将中国舞蹈元素一刀切地融入于体育舞蹈中,注重体育舞蹈融入民族舞蹈元素的恰当性和适合性,从而充分彰显我国民族元素和中国特色。

3.2遵循内在的艺术特征

体育舞蹈是一门极具审美属性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属性。艺术的发展性隶属于其本身所特有的属性,但是移速的审美属性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体育舞蹈中融入民族舞蹈元素时,若不以体育舞蹈的内在艺术为依据,则势必难以发挥其本身的审美功能,那么这种融入必定会对舞蹈的发展产生极大的限制作用。因此,在体育舞蹈融入民族舞蹈元素过程中,务必要遵循其本身所特有的内在特点,以能否促进体育舞蹈审美属性有效提升为主要参考依据来编排舞蹈。

3.3注重舞蹈动作的协调性

体育舞蹈是集审美属性、观赏属性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我国传统的民间舞蹈往往是以娱乐属性为主,具备较强的观赏性,其整体运动存在一定的含蓄性,少数民族的舞蹈则洋溢着热情和奔放的特点,往往是采取一些夸张的动作来进行思想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创编体育舞蹈过程中,务必要结合统筹融合不同舞蹈类型动作方面的特点,优化选择民族舞蹈元素,注重民族舞蹈元素的融合性和创新性,以此来提升整体动作的协调性。

4体育舞蹈创编中民族舞蹈元素融合的要点

4.1情感元素

针对于民族舞蹈而言,其体现出来的情感要素主要是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在价值观为主,是我国民族特色的充分凸显。而体育舞蹈在具体运动中,也需要舞蹈者能够有效地表达出自身内在情感要素。因此,在进行舞蹈编排过程中,编排者务必要对舞蹈本身的情感元素予以充分分析和考虑,可以通过具体的舞蹈动作来使得民族舞蹈中所体现出的情感元素得到充分彰显。例如,部分舞蹈创编人员在对狐步舞创编时,就可以有效地融合我国传统宫廷舞蹈的情感元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得上狐步舞保留原本的的轻灵飘逸以及典雅大方的情感属性,还可以充分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刚柔并济、处事不惊的情感特征。

4.2音乐和服饰要素

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都离不开音乐的衬托,这是增强其艺术表现力的关键,通过音乐能够与观众形成良性互动和情感共鸣,体现其艺术之美。音乐是跨越文化的一种交流方式,不会因为国家、地区的差异而存在沟通障碍,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中音乐的创编融合,主要是指节奏和韵律而言。爵士乐在体育舞蹈中的运用较多,而民间歌曲在民族舞蹈中的应用十分普遍,这是在风格上的主要不同点。两者在融合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应用,增强整体表现效果。在体育舞蹈音乐当中可以借鉴民族舞蹈的民族音乐风格,尤其是民族乐器的运用,能够提升体育舞蹈音乐的丰富性和多变性。而在民族舞蹈音乐当中,也可以将体育舞蹈当中富有节奏性的音乐融入进来,使其保持新鲜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在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的融合当中擦出新的火花,在相互融合与吸收当中获得充足的养分。对于服饰的创编融合,也能够在形式上对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予以创新,使其更具时代特色。可以将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图腾绣在体育舞蹈服饰当中,具有良好的寓意和象征。改进民族舞蹈服饰,使其更具弹性,从而彰显人们的精神气质,使健身运动更加舒适。通过民族元素的融入,使得体育舞蹈的推广更加容易,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而将西方服饰的特点融入到民族舞蹈服饰当中,则有助于走向国际化,拓展其传播范围。好的就要借鉴,不好的就要剔除,这是实现创新发展与创编融合的关键,真正增强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

4.3民族舞蹈技术动作要素在体育舞蹈中的应用

技术动作主要指的是表演者部分或者全身的动作,毋庸置疑,在体育舞蹈表演舞中,技术动作要素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之一。具体而言,体育舞蹈技术动作主要包括诸多要素,如动作类型、动作形式以及难度动作等等,而不同的要素都可以使得不同艺术特点得到充分彰显,同时也是体育舞蹈区别与其他舞蹈的最重要特征。因此,在两者融合过程中,可以兼顾融合两者的动作要素,比如可以适当提高体育舞蹈动作地舒展性,加大动作的幅度,从而使其更具观赏性,体现体育舞蹈动作的内在寓意。也可以借鉴民族健身操当中的队形编排特点,增强其整体流畅性和整体性,使其表现形式更加符合观众审美需求。

5体育舞蹈创编与民族舞蹈元素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

5.1增强参与意识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民众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应该提高全社会的参与意识,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趋势下,对于传统民族舞蹈和体育舞蹈的需求也在提升,传统形式不符合当前人们的审美特点及健身需求,因此必须加强改进和创新。应该增强未来前瞻意识,在创编融合当中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保留传统形式的精华,同时将新的文化元素融合进来,这是激发人们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关键。应该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向人们介绍体育舞蹈和民族舞蹈的好处,包括了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等,获得人们的广泛认可和欢迎。逐步拓展体育舞蹈和民族舞蹈的参与群体,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风气,从而起到带动作用。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应该加大普及力度,根据当地教育发展现状,在体育课程当中逐步融入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元素,使其面向更多的受众。定期举办相应的比赛活动,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广泛宣传,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的内涵,在创编融合中谋求创新,使人们更加愿意参与到活动当中。此外, 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蕴含丰富的价值,只有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才能够发现其中的艺术魅力,在比赛和活动当中体会到乐趣,为融合发展奠定群众基础。针对其中的健身价值和美学价值加以深度挖掘,尤其是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提高人们的接受度,消除在学习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时的文化隔阂。将当地特色文化融入到融合发展的过程当中,使其在未来发展当中始终保持竞争力,提高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的影响力。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对于人的肢体协调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应该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确保基本动作的正确性和流畅性,更加完美的展示整套动作,提高观赏性。

5.2加大政府支持

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加强对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创编融合的有效引导,使其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避免在创编融合中遇到限制。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当地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规范,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确保项目推进的高效性。同时,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专款专用,增强创编融合实际效果,以促进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激励,使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开展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活动,积极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人们的体育锻炼提供丰富的平台。在大型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比赛当中,政府部门应该加大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的投入,实现对社会公众的有效引导。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难以获得较好的创编融合成效,因此需要与社会组织和机构进行交流互动,通过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协会的成立,实现对创编融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保障在市场化发展中提高活力。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能够为体育舞蹈与民族舞蹈创编融合提供支持,与旅游产业等实现有机融合,提高资源利用率。

结束语

总之,体育舞蹈在传入我国之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是其本身所特有的基本属性难以契合我国传统文化,更不能使得我国特色得到有效彰显。为了促进体育舞蹈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在本文当中, 笔者进行了必要的研究, 探究了具体的融合策略。

参考文献

[1]杨卉.多元文化导向下的舞蹈编导与民族舞元素融合思考[J].大观(论坛),2020(08):60-61.

[2]杜士峰,张宾.融合民族元素 打造体育特色[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11):93.

[3]李洪芳.多元化民族舞蹈元素对排舞创编的启示[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7):176+178.

[4]陈夏容.民族舞蹈元素融入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以《赛马》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75.

[5]朱莹.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在广场文化中的作用[J].艺术评鉴,2018(01):98-100.

作者:朱丹 谢相平

第四篇:体育舞蹈运动项目的体育文化价值研究

摘 要 体育舞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发展,在实际生活发展应用过程中早已可以充分迸发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文化感染力。在当前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人们逐渐开始对体育舞蹈体育文化价值研究产生浓厚兴趣,并广泛应用于改善人际关系和健康体育运动等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开展传播体育舞蹈相关文化及其相关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其自身审美价值特征和发挥体育舞蹈体育文化价值。

关键词 体育舞蹈 文化 全民健身 健康

一、前言

(一)定义

体育文化的定义:体育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体育方面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往往也只是主要泛指一切其他有关一个人类自身体育的所有物质文化精神文明和所有体育文化观念上的物质精神文化。

在分析体育舞蹈运动项目体育文化价值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体育舞蹈的定义。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交谊舞”。夏季大学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之一,是一种由男女共同表演参加的步行式集体舞和双人混合舞蹈的体育比赛项目。体育舞蹈是一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社会生活舞蹈。由于它兼具社交、娱乐、体育锻炼及竞技表演等多种社会功能,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体育舞蹈的特点

体育舞蹈最突出的特点就具有严格的规范性。

首先,场地、人数。国际体育舞蹈的比赛场地是有严格规定的,场地的面积是15*23m2,地面是由木质地板或大理石组成,表面必须是光滑且平整,场地的2米以外应无障碍。逆时针旋转第一条长线叫A线第一条短线叫B线,第二条长线叫C线第二条短线叫D线。比赛的时候运动员团队应按照这两条线的宽度长短不同,安排适当的比赛套路线和动作一并进行集体竞赛,不断地沿着舞程线的方向循序而进。参加一项国际正式比赛体育舞蹈的女子个人比赛项目的舞蹈比赛必须规定是一男一女两人组成一个舞伴,双方一起共同进行舞蹈参赛,不能是两男或两女组成一对参赛,也不能单人参加比赛;参加团体舞比赛的人数必须是每队八对运动员(四男四女)进行比赛,不能是八男或八女组成一队,也不能超过十六个人进行比赛。

其次,服装。参加国际体育舞蹈的运动员必须按照比赛的要求进行比赛,运动员上场必须要穿拉丁服或摩登服。参加拉丁舞的男运动员是紧身上衣,下身必须是深色长裤,可镶有钻石或丝带。女运动员的服装是露膝短裙,可以露肩或背,可镶有钻石或丝带,但不得有损伤人体的坚硬物质,鞋是标准的拉丁鞋。参加摩登舞比赛的男运动员的要求上身是白色衬衫、领结,下身是深色长裤,黑色燕尾服外套。女运动员要求是膝关节以下踝关节以上的连衣长裙,可镶有钻石或丝带,鞋是标准的摩登舞鞋。

最后,动作编排。国际体育舞蹈的正式比赛,一定要严格按照1924年由英国皇家舞蹈协会对国际标准舞规定的标准步法组成的套路进行比赛。比赛过程中不准私自更改规定的比赛动作,套路编排要以标准规定动作为主,但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旋转、跳跃及艺术化的舞蹈动作,使得整体的套路编排更加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三)体育舞蹈发展的文化特点分析

体育舞蹈的文化内涵源于历史发展的积淀,其所蕴含的体育文化认知与所表现的特征均由人们生活行为、观念与宗教信仰等综合演变而来。对其进行文化内涵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于体育层面,更需要立足于社会文化层面,对文化特点与内涵进行深入诠释,使体育舞蹈的文化研究摆脱体育束缚,才能深入研究其文化价值。体育舞蹈作为体育、舞蹈的有机融合,在特点表现上兼具了二者的特征,体育舞蹈中的基本动作元素通常带有古代群体狩猎、种族祭祀等特征符号,不仅能准确反映运动者的素质与能力,也能体现运动者的审美理念。并且运动者在接受运动教育时,通过动作语言的充分展示也能获得身心的愉悦体验。基于身体观对体育舞蹈进行分析,体育和舞蹈同样具有肢体表现力,均能反映文化特征,都是主要借助动作语言,有效反映运动者内心情感的活动。不同之处在于,体育运动更为激烈,多以健壮的身体展现出强烈、强势的特质,而舞蹈则更为柔美,注重身体的柔韧性与匀称感。二者在特定的发展历程中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了体育舞蹈项目。因此,就其发展历程而言,体育舞蹈的文化是基于体育文化与舞蹈文化而成,传承了一定的文化特点。

二、体育舞蹈的文化价值功能分析

(一)强身健体的运动学价值

体育舞蹈运动是在特定的舞蹈节奏感和音乐的共同伴奏下,通過调节人体各个阶段运动节奏的不断变化,做出不同阶段难度的各种形体艺术动作和各种造型艺术动作,表现不同的艺术感情和舞蹈技艺,是一种可以健身娱乐和锻炼体质的体育运动。通过体育运动以及体育舞蹈的长期坚持练习,不但可以有效帮助促进自身保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成长,提高人体自身运动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正常恢复能力水平,还可以有效帮助强化保持人体自身血液中的能量正常供给、蛋白质等各种重要营养物质和矿物质的正常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功能提高。体育舞蹈对人体腿部肌肉也是同样具有一种增强肌肉牵引力的运动作用,使人体肌肉骨骼更加坚硬。由于体育舞蹈在练习时需要调动身体全部肌肉运动量,练习体育舞蹈时由于人们身体内的全部身体能量消耗逐渐增加,此时由于目前人体在神经系统的活动机理控制下,心肌肉的活动兴奋性逐渐大大提高。通过活动控制而使心脏的血管扩张收缩的控制能力逐渐加强,收缩心脏的速度逐渐加快,血液循环活动速度逐渐加快而使人体血液输出量逐渐增加,从而有效地满足此时人们进行练习体育舞蹈时对于身体全部能量消耗量的需求。因此每当人们长期的通过一些体育舞蹈和跳舞的体育练习不但身体需要能有效率的提高,人体某些内脏器官的肌肉生理功能性和恢复性的水平也能得到提高,还同样能有效率的改善和增强帮助人们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人体肌肉生理活动力和控制能力。以上的能力都是由于人体内部内脏肌肉调节功能的提高,某种肢体运动操或舞蹈表演形式,它能够产生一种大脑内部负荷,刺激调动人体各部分器官,促进调动人体内部呼吸、消化、循环、神经等人体内脏生理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性和增强性,能够有效帮助维持自身内部机体的新平衡。

(二)強化素质训练,培养运动理念

运动功能是体育舞蹈最根本的价值。借助体育舞蹈强化人体的运动能力与基础素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能够在较广的范围内渗透体育运动的价值理念,促进体育舞蹈项目的快速、广泛传播与发展。在体育舞蹈的运动过程中,运动者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完成对身体动作与姿态的有效控制。因此,运动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肢体协调与控制能力,能够按照动作要求,在一定运动空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动作的协调配合。同时,运动者也必须具备较好的有氧耐力,能够持续完成较久时间的有氧运动。因此,体育舞蹈能够帮助运动人员实现体育运动能力显著提升,这就是其所蕴含的运动学价值。另外,基于身体形态训练的角度进行价值分析,体育舞蹈的动作训练能够有效完善身体的结构发育,使身体的各个部分实现合理配合,促进形态塑造,在提升运动者气质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基于运动者的体育素质对体育舞蹈进行价值分析,体育舞蹈的学习、训练可以让运动者的神经、肌肉等系统的机能得到强化,且相互协调的能力也随之加强。在体育舞蹈的动作与组合中,有效掌控运动者的身体平衡,使其快速适应各种动作与姿态的转换,以优美的姿态给观众以视觉、听觉的完美享受,从而实现身体柔韧性、灵敏性以及力量等综合素质的有机融合。体育舞蹈中的高难度动作,对于运动者柔韧性、有氧耐力等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在体育舞蹈的反复练习中,能够促进运动者身体各项机能的不断优化,提升其心肺、神经等系统的基础功能。体育舞蹈作为激发运动者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媒介,能够帮助运动者在持续运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终身运动的健康理念。

(三)社会价值

体育舞蹈也同样具有很高的经济社会教育价值,通过师生学习现代体育舞蹈,不仅同样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交往成为朋友、增进友谊,还可以帮助进行社会文化和思想感情的文化交流,同时也可以帮助培养青年人们良好的身体和人际关系。在广大学生通过练习现代体育舞蹈的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生身体活动姿势和大家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也同样能帮助培养青年人们良好的团队组织纪律性,提高青年人们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精神个性化和性格,起到现代教育文化宣传的重要作用。从现代体育舞蹈的核心价值观和功能意义来看,体育舞蹈不仅可以帮助促进青年人体正常细胞的新陈代谢,减少各种疾病的异常发生,而且还可以帮助陶冶情操,促进青年人们之间的思想感情、文化交流,在培养青年人们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时候练习舞蹈也同样重要。通过练习体育舞蹈还可以大大提高青年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文化审美生活情趣,由此可见体育舞蹈又是非常好的符合人民群众体育健身的一种体育项目。

(四)注重德智培育,激发创新活力

体育舞蹈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智育等元素,对于培养人的意志品质,激发创造活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这也是体育舞蹈文化中教育价值的根本体现。体育舞蹈作为新兴的项目,在其训练与比赛的组织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规则性。为了呈现良好的表演效果,要求运动者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些可贵的品质正是在体育舞蹈训练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体育舞蹈的训练中,需要运动者严格要求自己,按照相关的标准与要求高质量完成体育舞蹈的动作练习。同时,需要运动者在不断拼搏进取中,保持无畏的体育精神: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保持谦虚友好的比赛态度,使自身的品质在练习与比赛过程中得到洗礼与升华。对于现代体育舞蹈本身而言,舞种的种类多样化也可以使其各种动作形式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给予运动者不同的感官刺激,使其反应能力与创造能力得到不断发展。在体育舞蹈的技术训练中,运动者需要迅速观察、判断所展示的动作特点和动作的意图,并准确捕捉动作的关键技术,随后完成动作,这样的练习方式能够优化运动者的思维结构与学习能力。音乐环境的快速变换、动作技术的有效衔接都是在考验运动者的综合能力。长此以往,运动者的创新活力在体育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得以激发,这些都能充分体现体育舞蹈内在的智育价值。

三、结语

在深入研究体育舞蹈体育文化价值的建设过程中,有必要明确把握有关高校体育舞蹈艺术文化的具体内容。高校体育舞蹈艺术文化的这种典型女性审美价值特征特点可以直接体现社会男女的和谐与多元性的统一,其文化价值性和方向性相对丰富,在日后深入开展高校体育舞蹈艺术文化价值建设相关工作的实践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我国相关文化发展价值标准。不断完善高校体育舞蹈艺术文化具有内涵丰富的文化内容,更好地明确体现高校体育舞蹈艺术文化的典型审美价值特征和文化价值发展方向,促进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艺术文化价值建设实践活动的健康开展。

体育舞蹈属于基础健身运动,体育舞蹈是综合运动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等多个教育学科研究价值的一项基础健身运动。通过网络了解我们学习这些基础体育舞蹈,不仅可以能够促进我们人体免疫细胞的新陈代谢,减少各种身体疾病的异常发生,它还可以促进人们陶冶情操,促进这个社会全体人们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感情、文化交流等的建立,也是对于培养这个社会全体人们良好的和谐人际关系和社会人们不断追求这个社会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使这个社会全体人们逐步发展形成积极、乐观的美好世界观和美好和谐的人生观,逐渐发展形成坚韧不拔,勇于进取追求梦想的坚韧品质,尤其是正在接受教育中的儿童青少年心理上的快乐健康成长更能充分起到积极的健身运动教育促进作用。因此,体育舞蹈也是非常适合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计划中开展的一项健身活动。

参考文献:

[1]袁雨馨.中等强度体育舞蹈练习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21,40(06):57-61.

[2]蔡哲琛,师玲艳.核心力量练习在抖空竹运动中的价值分析[J].武术研究,2021,6(08):129-130+134.

[3]吴飞燕.略论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及体育舞蹈的基本训练问题[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01):67-68.

[4]于庆霞.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运用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1):142.

作者:左登辉

第五篇: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及体育舞蹈的发展前景研究

【摘要】体育舞蹈是一项相互配合的运动,它通常被定义为跳舞时由一男一女搭配组合成一对舞伴或几对舞伴共同使用规定的技术步伐和艺术表现力展现出不同风格水平的舞蹈表演。自80年代体育舞蹈传入我国以来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就得到很快发展,但从整体上来说,我国选手甚至整个亚洲选手的舞蹈技艺落后于欧美选手。为使体育舞蹈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总结经验,使体育舞蹈得到更高的发展。本课题论文的研究任务在于⑴通过对西部大学几个学院学生的抽样调查,从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状况,练习状况以及对老师的认识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西部这一个别地区学校体育舞蹈的开展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⑵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对策。

【关键词】体育舞蹈;学生;认识;发展

【前言】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把音乐、舞蹈融于体育锻炼与艺术修养为一体的新型体育项目。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群众和青年学生,成为一项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体育舞蹈分两个项群,十个舞种。每个舞种均有各自舞曲、舞步及风格。1986年前,只有广州(从香港个别老师学得)和上海少数人跳国标舞,但大多还是在跳三四十年代的交际舞。自此,体育舞蹈开始在中国发展。

1、研究方法及对象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西部大学几个学院男女生各50人进行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图书馆网络检索查阅收集,查找体育舞蹈有关研究论文,为全面了解研究现状、问卷设计及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2.3数据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运用Excel和Word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当代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不深入(以西南大学部分学生为例)。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体育舞蹈表现出了较为浓厚的兴趣,说明体育舞蹈在高校体育教育发展中有相当的空间和开展价值。但是,首先由于一些学生对体育舞蹈的价值不能正确的认识;其次,竞技体育舞蹈技术较为复杂,掌握较为困难;然后,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不强;第四,学校对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和宣传不够,因此,学校应不断组织各种各样的体育舞蹈活动,加强对体育舞蹈的宣传,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

2.1.1许多学生对体育舞蹈认识肤浅,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甚至没有听过体育舞蹈这个词汇。不知道体育舞蹈所具备的娱乐性,健身性,社交性等功能。

2.2.体育舞蹈教学教师水平普遍不高。因为体育舞蹈传入中国的时间不长,从整体上来说,我国选手甚至整个亚洲选手的舞蹈技艺落后于欧美选手。从调查可知,学生学习的情况不乐观,对老师要求很高,但是学生需求与老师水平不能达成一致,于是学生学习成果就不容乐观。

2.3.体育舞蹈教学内容和教学场地落后。调查显示,90%的高校只开设一学年的课程,每周两个学时,共七十二学时,由于课时和场地器材的限定,相应开设和实际传授的舞种就较少,78%的高校开设了两个舞种。教学内容的不丰富和教学场地的落后,是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的外在因素。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体育舞蹈普及度在全国不均衡。体育舞蹈普及区域在全国分布不均衡,总体呈东强西弱之势,体育舞蹈在西部大部门省份开展现状不好,有些省份任然还没有开展体育舞蹈项目。

3.1.2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培训制度不完善。高级别和得到国际认证的教师很少,体育舞蹈教师培训的培训速度赶不上体育舞蹈的发展速度。

3.1.3.学生对体育舞蹈认识不足。通过调查,大多数对体育舞蹈没有正确的认识,也没有经过基本的体育舞蹈教学培训。

3.1.4学校对体育舞蹈不重视,舞蹈场地器械部齐全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和学院根本没有专门的舞蹈室,学习舞蹈都是在露天的操场上进行,根本看不出舞蹈效果与舞蹈乐趣。

3.2建议

3.2.1加大体育舞蹈的普及力度,使体育舞蹈在全国,尤其是西部得到普及.

3.2.2加强体育舞蹈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多组织体育舞蹈教师培训,多参加体育舞蹈教师国际交流,规范体育舞蹈教师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教师等级评定制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建立合理的体育舞蹈教师只是结构体系。

3.2.3.重视体育舞蹈后备人才培养,抓好体育舞蹈专业学校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重视体育舞蹈选手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体育舞蹈的普及以及增强学生对体育舞蹈的理解。

3.2.4加大投资,完善体育舞蹈教学设施与场地建设。学校要重视体育舞蹈的作用,增加财政支出,完善基础设备。使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更加浓厚。使体育舞蹈在中国得到更加全面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军,李小燕.宜昌市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报,2003(1):46~48

作者:陈妮 赵倩 苏愉钦

上一篇:统计经济论文下一篇:体育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