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报告

2022-05-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报告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摘 要:中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仅有的经济增长存量还不够,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再做世界的加工厂,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技术进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以后的必然选择,需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以促进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的第一步。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索洛模型与内生增长理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每一次经济危机必然导致经济的又一轮繁荣,从世界主要国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后危机时代的新宠儿”,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当然也不会落后,从《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看出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程度非同小可。中国一度是世界最大的加工厂,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通过不断开放市场和扩大国际贸易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这种以引进为主的产业技术发展策略使我国产业技术供给的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并对自主技术开发能力产生了挤出效应,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技术控制策略使我国民族企业很难获得产业核心技术。随着我国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产业核心技术需求的提高,越来越难以继续依靠引进技术来支撑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内自主技术储备不足和自主创新能力差的矛盾暴露无疑,成为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由此造成我国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经济活动的附加价值低,粗放增长的问题依然严重;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长期滞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经济增长和产业技术供给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加大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外部风险。要想转变这个局面,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加大产业的自主创新,把劳动密集型的增长方式转变为以技术密集型的增长方式。

1 索洛模型与内生增长理论

在新古典增长理论中,有增长核算方程:

即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其中和分别代表收入中的劳动份额和资本份额。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Robert Slow)检验1909—1949年美国的情况,得出结论每小时劳动的产出增长中超过80%归因于技术进步。索洛模型中有索洛剩余,也称TFP的变化,用公式

算出的TFP的变化称为索洛剩余。

有上述可知新古典理论将技术进步看着推动经济的增长长期方式,但未能解释决定技术进步的经济因素,保罗?罗默(Paul Romer)和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的内生增长理论的出现把技术进步内化,更好的解释啦技术进步能推动经济增长。

由索洛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可知,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一大关键因素,在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世纪初只占5%左右,40-50年代上升到20%~40%,80年代以来已经达到60%-80%,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后发国家借助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自己研发的技术能实现经济的增长,实现技术密集型的增长方式。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借助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研发新技术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我国的经济。这就需要我国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进行研发实现技术进步,发展我国的经济。

2 战略性新兴产业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阐述

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以科技重大突破为前提,以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为基础,能够引致社会新需求、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能在一段时期内成长为对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行业和部门。“十二五规划”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出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生物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

2.2 我国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

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1)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2)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缺乏科技成果转化机构。(3)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尚不健全。(4)缺乏技术创新机制。(5)领军产业少。(6)认识不到位。(7)产业规模小。(8)财税政策引导社会投资、激励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力度不够。(9)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政策措施是①加大政府投入。②强化金融支持。③创新体制机制。④加强评估督查。⑤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⑥集聚各种要素强力推进。⑦着力引进和壮大一批领军大企业。⑧谋划并抓好一批重大项目。⑨重点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B10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人才。B11加强创新能力建设。B12积极创新体制机制。以上现状是综合一些前人研究所给出的综述部分。

3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

“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扩大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规模,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带动社会资金投向处于创业早中期阶段的创新型企业。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支持新产品应用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培育和拓展市场需求创造良好环境。由此可见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已经加大了。

3.1 从博弈论角度看为何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家知道经济学家们都讲究经济的市场调节机制去自动调节经济体制的运行,我们在想为什么政府会加大扶持力度来发展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不是按市场机制自动调节呢?我们知道国外的技术比我们国家要先进的多,在同等市场条件下,如果政府不加以扶持,从博弈论角度上讲,弱势国家想要进入世界发达国家研究的先进领域,进入风险和难度是很大的。

博弈论中有讲战略性贸易政策,上面就讲了关于政府对企业扶持补贴的问题。如果政府不给于扶持,落后的企业想进入先进的技术领域因为技术落后和攻克技术难关的程度短期内是不可能获得利润的,总所周知企业是以追求利润而去存在的,亏本的任何企业家都不会干,在和先进国家的竞争中很显然会选择不进入那个市场,这样起码不亏本。但是政府给予补贴的话,只要补贴额大于因为进入新的先进领域而亏本的机会成本,企业就会选择进入新领域以获得利润。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外已经非常重视啦,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应对危机振兴经济的战略选择,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产业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率先走出危机,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美日韩欧盟等国家都大量投入资金去发展新兴产业,目前比我国的技术先进的多,技术创新高的多,我国想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必须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让企业能有利可寻,从而企业才有动力去搞研发促进技术进步,也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才能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拥有企业竞争力。

3.2 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新的优势技术需要政府的扶持和支持

目前我国在经济转型期,要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增长方式转变关键在于自主创新,有技术突破才是解决问题的道路。目前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有两种方式,即自己投资进行研究开发,或者向发达国家学习模仿。开发新技术投入很大且失败率很高,相对而言购买和模仿所需的成本低的多。我国目前和发达国家比技术差距很大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在过去的发展中我国主要采取引进和模仿国外的先进技术,取得了很大发展,在引进技术时是引进机器设备或专利技术同时进行的,分析物化性技术进步是关键。当前我国在引进技术分析物化的同时也得注意技术突破,模仿创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极致,目前研发新的优势技术实现自主创新才是中国发展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的一个有利得形式。我国选择技术进步就必须选取那些技术进步最快,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这就需要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需要进行自主创新搞研发,要搞研发就需要资金,这就需要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力关注扶持和投资。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在大力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这些产业的扶持措施也很明显,要在此基础上更加加大资金投入,让企业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去吸引高端人才来搞研发,研发新技术就不能怕失败,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和高端人才就一定能有所突破。

4 结语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转变世界加工厂的地位就必须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有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就必须选择技术进步的产业来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发展,衡量一个企业的技术进步程度主要看技术密集度、技术先进性及生产率上升率三个指标。符合这些指标的就有新出现在世界舞台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中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国家的扶持,加大政府投入、强化金融支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评估督查、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集聚各种要素强力推进、着力引进和壮大一批领军大企业、谋划并抓好一批重大项目、重点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积极创新体制机制。

“十二五”计划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是一个热点,政府加大对这些产业的扶持,企业自主研发创新技术以减少对外高新技术的依存度已是必走之路。我国必须加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周朝明.自主创新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东北财经大学,2007.

[2]赵玉林,张倩男.湖北省战略性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

[3]欧阳峣,生延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述评[J].理论综述.

[4]王忠宏,石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发展观察,2010,(1).

[5]成金华,李世祥.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以及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作者:余海燕

第2篇:战略性新兴产业破题

继4万亿元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中国正将经济刺激政策的主体调整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9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下称《决定》)。

此前《财经》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已拟就《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

参与政策调研和文件起草的人士透露,《决定》此前已经在很大范围内征求意见。而《规划》内容还需补充完善,发布时司或将推至今年年底。

密集决策调研

决策高层第一次公开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2009年5月份。去年5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9年9月21日和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听取经济、科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与会者就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发表了看法。

11月3日,温家宝在向首都科技界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将新兴战略性产业表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他强调,要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关键。

2010年2月,国家发改委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20个部门和单位成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部际协调小组”和相关文件起草组。

此后的3月~4月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思路研究部际协调小组成员部委开始了全国调研。由发改委等起草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亦同时征求各方意见。

参与调研的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陈志博士介绍说,调研分为区域调研和领域调研前后两个阶段。区域调研集中在三个区域:湖北、湖南作为中部地区省份代表,广东、上海代表发达地区,另外还包括东北地区。调研内容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技术创新、市场培育、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以及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等。

回京后,调研组又分领域进行了多次座谈,部分企业家和科学家代表参加座谈,相关文件起草工作随后进行。

参与《规划》起草工作的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吴滨博士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涉及的领域,都需要较长时司的培育,大规模推广应用也需要一定时司。大家目前的共识是将《规划》内容写得实一些,强调针对性,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尽量避免政策“通用性”。据发改委宏观院产业所所长王昌林介绍,目前《规划》还在编制和研讨过程中。

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企业室主任张晓文对《财经》记者表示,相较于国务院的《决定》,《规划》涉及的内容更多更细,涵盖很多产业,包括较多技术性内容,目前还在研究和制订当中,计划于今年年底左右出台。

“七领域”版本演变

《决定》确定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

据《财经》记者了解,经广泛征求意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版本与此前相比有所变动,如海洋工程和航空业,目前都已并入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医药和生物育种扩展为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包含了原来的电动汽车,并在其中扩展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一项。

曾参与地方调研的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段小华博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相比此前版本,目前确定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集成,这与各产业之间融合的趋势有关,也与带动一些领域发展的意图相关。

吴滨表示,在七大领域之下,还包括20多个重点方向,不排除其中的重点方向有所调整。

业内人士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例,2010年年初发布的《2008~2009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1.41万亿元。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课题组测算,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可达2万亿元。

另外,“重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课题组还预测,未来三年中国新能源产业产值有望达到4000亿元,2020年广义生物产业市场规模可达6万亿元。

扶持政策高含金量

《决定》在财政、税收、金融、国际化和市场等方面,都列出了扶持政策。《规划》则将对这些政策进行细化,比如在节能环保,能源价格、资源税收、新型商业模式等方面都需要配套政策支持。另外,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站建设、新能源的上网定价等,都将有所突破。

发改委宏观院产业所有关人士表示,《规划》中即将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政策,最主要的还是财税扶持和优惠政策。

此次《决定》指出要制定完善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据了解,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是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财税政策将参照和借鉴高新技术产业政策。高新技术产业目前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另外为鼓励自主研发,按照规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具体政策是,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人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增值税方面,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一定比例税负之外的税款即征即退,但该政策只针对软件和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等。

据段小华介绍,在组织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研发和市场培育方面,政府将出台不同以往的举措,眼下呼声较高的“重头戏”是财政和金融相结合的政策,它体现着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耦合,可引导大量民间资本的跟进投入,包括资本市场、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方方面面都要发挥作用。

据悉,在财政和金融政策方面,中央层面早已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设下伏笔。2009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启动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首批与北京等六省市合作,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发起设立20只创业投资基金。该基金旨在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设立之初即募集资金约9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0亿元,相关省、市财政投入12亿元,社会资金近70亿元。

截至目前,20只创业投资基金中已有16只组建完毕,公开挂牌。

在8月28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年会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战略性新兴

产业需要一个培育孵化的过程,初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十分明显,政府参与创立的创投基金,就是要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问题。

此外,此次《决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融资方面也多有着墨,指出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

协调政府与市场作用

段小华分析指出,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建立适应其发展阶段的科技投入政策。可以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比如科技公共投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阶段应当是新兴产业的形成阶段,即孕育期和成长初期。具体来说,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就处于新兴产业的孕育期,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则处在成长期,都需要加大扶持力度,而信自、产业则处于发展期,更要强调竞争。业内人士表示,说到底,就是在各个阶段如何去协调政府和市场作用的问题。

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企业室主任张晓文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个重要原则是,政府不能管得太多。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不能像此前的4万亿投资计划那样,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的力量。

在中央层面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之前,全国很多省市的相关政策已先行发布。比如,8月30日湖南省下发《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所列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七个领域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这一版本与中央层面有所差别,后者包括的“新能源汽车”被“文化创意”取代。

张晓文在此前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各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不一,有的地方提出14个领域,有的只提出三四个产业。他认为,各省市可以根据各地情况,从产业和资源特点出发,综合考虑人才储备和产业基础,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央接下来出台的政策也不能搞“一刀切”,因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最终还是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发挥市场的作用。

据参与《规划》起草的一位专家透露,目前《规划》的其他部分都没有太多异议,只是在支持政策和措施方面存在相左的意见。一方认为,政策应该基于短期目标,立足于推动《规划》落实;另一方则认为,政策制定应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长期发展。

作者:郑 猛

第3篇:后改革时代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

[摘要]文章首先对后改革时代的界定进行了讨论,“前改革时代”已经结束,“后改革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的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后改革时代产业经济的特点是各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兴起。提出了掌握核心技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结合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的发展战略;在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统领全局,把后改革时代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不断向前推进。

[关键词]后改革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

[作者简介]李叶飞,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北京100044

[

一、后改革时代

中国改革开放31年来,后改革时代是否到来,对这一新时代命题的界定,学术界存在许多不同的意见,有赞同的,也有提出不同意见的。各具代表性的主要观点如下。

郑功成(2006)的时代背景论认为,后改革时代的到来是基于如下四个真实时代的到来而作出的判断: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普遍受惠的改革发展时代已经过去,利益分割的时代已经到来;摸着石头过河改革的时代已经过去,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理性改革和决策问责时代已经到来;共同贫穷时代已经过去,鼓励部分人先富时代正在成为历史。合理分享成果并且迈向共同富裕时代已经到来。

白永秀(2010)的阶段论认为:前31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大体经历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第一阶段——起步阶段;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第二阶段——攻坚阶段;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的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以《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开始进入了完善与协调发展时期的第四阶段——成熟阶段。从1978年起至2009年结束,我们称之为改革时代,这一改革时代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经历了起步、攻坚、发展到成熟的各个阶段,但并不意味着改革时代的结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不断完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以及改革新时代的召唤,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时代,即“后改革时代”。

任保平(2010)的科学发展观论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改革开放进程划分的一个重要标志。从1978年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这个阶段定位前改革时代。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后的时期可以界定为后改革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中国的改革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一个特别需要科学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特别需要政治智慧的时代,这时代必然有更高的追求,这个更高的追求就是理性、文明、以人为本、和谐发展、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摒弃了片面追求GDP的发展模式,意味着前改革时代的终结,后改革时代的到来。

但是,张卓元的“攻坚阶段论”却认为:中国的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还远未进入“后改革时代”。改革开放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历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阶段的改革正步入“深水区”,同时也进入了更艰难的时期。他强调改革还远远没有完成,许多既定的改革任务还在继续,既定的改革目标都还没有达到,根本谈不上什么“后改革时代”。

通过对“后改革时代”的界定调查。学术界存在争论,也存在不同的声音,孰是孰非姑且不论,但我们应该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看待问题,审时度势,正确认识,对“前改革时代”与“后改革时代”加以区别。

我们将1978年开始并延续至今的改革阶段称为前改革时代,其主要特征是被动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启动社会转型,告别贫穷,鼓励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一时期的改革发展,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后,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对国际社会的贡献和影响越来越大,极大地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改革开放后的30年来,我国的GDP总量翻了4番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也大幅提升。1978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为2.3%,2008年为6.4%,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3位。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人民生活也由温饱不足走向小康,并在逐步向全面实现小康转变。

在取得改革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至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领域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并产生了一些的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各种深层次的难点和以往改革遗留的问题不断凸显出来,主要是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还比较大,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如在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收入差距问题、就业问题、环境、资源与快速发展的矛盾问题,等等。我们所面对的矛盾和问题是改革措施不到位、不完善所导致的,不是改革方向出现了问题。改革开放中遇到的矛盾只能用深化改革的办法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只能求诸更科学、更好更快的发展。可以说,我国的经济社会改革已进入了重大利益结构调整的“深水区”。

中国的改革开放至今,已完成了邓小平同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实践的一半途径,并将进入“共同富裕”的阶段——“后改革时代”。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更无穷期。无论是“前改革时代”还是“后改革时代”,改革仍将是贯穿中国长期发展的最显著时代特征。

“后改革时代”是“前改革时代”的不断延续和不断深化,是由“被动改革转变为主动改革”。如果说2008年以前的改革开放为“前改革时代”,那么以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方针为标志,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的后改革时代。其主要特征是围绕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在保证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加快社会转型,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纵观全局来看,我们确实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重经济增长质量,强调经济、环境、自然的协调发展,注重社会、经济、政治的同步前进的新时代。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和科学依据有三条: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产品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与基本特征的认识

战略性新兴产业又称新兴战略性产业,也称新兴产业,通常的定义为: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

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战略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

许多专家、学者及政府相关人士也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与基本特征作出了定义和提出了观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吕政(2007)认为,战略性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计民生、国家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有重大影响的产业。

工信部副部长苗圩(上海证券报两会报道组,2010)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市场规模比较大,发展速度比较快;二是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比如有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和具有能发挥作用的各方面资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质是新兴科技的创新,也是经济新的增长点。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目前学术界的看法仍然不一致,但现在国外国内通行的阐述主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制药、健康科技、节能环保、网络信息、航空航天、空间海洋开发、地质勘探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端制造业等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围主要包括上述领域但远远不限于这些领域。

王缉慈、郭涛(2010)认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逢其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科学发展。在跨入后改革时代的背景下,中国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是一个“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的新时代。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中国后改革时代特征的发展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综合专家、学者、官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与基本特征的认识和观点。笔者归纳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它要有重大的科技创新,同时又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它既代表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又代表着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并且能够在将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成为有比较大作用的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新兴产业通常指市场尚未形成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产业则是指不可或缺的骨干和核心产业,两者合称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实现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必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当今世界,一些主要国家都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把科技创新投资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这预示着全球科技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重大发现和发明将改变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兴产业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从实现国内转型的角度看,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所要求的。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既要考虑结构问题,又要考虑中国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被赋予了“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

中国的产业结构实际上长期保持在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局面,低附加值和粗放性的产业模式仍随处可见。在新的国际竞争背景之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唯一的出路就是产业升级。

可以肯定,2010年及以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以“调结构,抓质量,促发展”为调控的重点。虽然结构问题内容很丰富,除了区域结构,更主要的还是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如何转变?根据近年来的讨论观点,无非是:在存量上,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促使现有产业优化升级;在增量上,通过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对提升我国产业产品附加值,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研究表明(朱敏,2010),到2020年新能源利用量如果占到能源消耗的20%,每年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亿吨。从这个角度看。发展战略性产业是应对国际复杂经济环境变化、依靠科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具有根本性和战略性的举措。

(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它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这些产业是着眼未来的,它必须具有能够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可能性。随着产业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一些传统产业会被新兴产业替代,如数码相机和数字图像技术替代了传统的胶片产业;平板电视取代玻璃壳电视,这些产业形态的变革将深刻影响或改变经济发展和竞争格局。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迅猛发展带动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崛起,推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由于市场潜力巨大。已成为各国角逐的重点。对于我国来说,传统重化工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明显减弱,迫切需要寻求和培育新的战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广阔、资源能耗低、带动能力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是拉动未来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引擎。根据有关研究(朱敏,2010),我国未来3年新能源产业产值可望达到4000亿元: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可达2万亿元。信息网络及应用市场规模至少达到数万亿元。数字电视终端和服务未来6年累计可带动近2万亿元的产值:2020年广义生物产业市场规模约为6万亿元。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预计2010年核电投资可以拉动CDP增长0.3个百分点。从增加就业看。据IBM和中国有关部门的联合分析,如果中国在智能电网、宽带、智慧医疗上投资1000亿元。将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50万。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缓解我国当前的低端产能过剩、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更重要的是将在应对全球变暖和发展低碳经济两大挑战中抢得先机。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注重的几个重要方面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然与产业升级、企业转型有着密切关系,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所要求的。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其与各次产业发展的协调,形成各产业之间升级与发展的互动关系。

(一)注重与核心技术相结合

产业技术特征是决定战略性产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同时,历史也证明,科学技术在应对经济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万钢(2010)指出,美国在进入新世纪的前后。经济之所以能持续较快增长。是因为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突破了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全球化中欣起了一场IT技术革命,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在催生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各国正在寻找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纷纷开始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以及军事安全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已经基本结束,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新兴大国的产业

也要不断升级和优化,在强调经济增长方面,如果再依靠传统增长模式,通过资源和要素的高投入来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难度很大,世界各国和地区产业发展必须要建立在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应用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致力发展新兴产业,这是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所以,技术革命是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深层次动力,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也是新兴产业的驱动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必须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注重技术的创新。否则就会受制于人。

(二)注重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

我国通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现在已进入“后改革时代”。中国的传统产业已具备了雄厚的基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脱离传统产业而另起炉灶再搞一套,新兴产业必须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在传统产业转移和优化升级过程中,在应用传统产业技术的基础上。要注重如下几个结合:一是三网融合(即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进行三网融合)要与信息产业结合;二是生物现代科技的发展要与现有的医药工业基础相结合;三是新材料要与钢铁业、有色金属业、石油化工业相结合;四是新能源要与现有的节能环保产业相结合:高端制造业要与现有的机械工业相结合;五是航空航天、空间海洋开发、地质勘探技术等产业既要与高端制造产业结合,又要与高端技术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共同发展之路。此外,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相应领域的技术重大突破基础之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各产业之间既有纵向的结合,也有横向的结合,其实质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现代科技与创新科技结合的结晶。

此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起步于某些传统加工制造业,但不能停留在产业的加工生产环节,更不能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和下游环节。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传统加工产业的厚实基础,加快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向国外延伸,逐步确立产业高端上的国际竞争优势。把传统加工制造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把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紧密结合。

(三)注重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

现代服务业是指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工业产品设计、软件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现代旅游、动漫画游戏、数字家庭、无线城市以及创意主题公园等。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郭同欣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较大,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投资率高有利于拉动第二产业增长和促进工业比重提高;而消费率低不利于拉动第三产业增长和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根据2007年投入产出数据,每增加l%投资需求,拉动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0.47%。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18%;而每增加1%的消费需求,拉动第二产业增长0.25%,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59%。2008年。我国消费率为48.4%,大大低于世界主要国家美国的86.8%(2007年数据)、日本的74.2%(2007年数据)、德国的74.5%、英国的86.2%、巴西的80.9%、俄罗斯的65.1%、印度的65.7%的消费率;而我国投资率为43.9%,明显高于世界主要国家30%以下的投资率。较高的投资率和较低的消费率有利于工业的增长。不利于服务业增长。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我国工业产业与服务业相比,工业产业的资本与工业企业都有规模大、管理水平高、人员素质高的特点。这决定了这些跨产业转移的资本及企业不可能全部转移到服务业中一般的日常生活服务,政策上应支持工业产业中的资本及企业向现代服务业的领域转移。我国特殊国情和现实决定了必须用全新视角来研究当代产业结构。不能机械套用一般国家的经验。一是要素资源禀赋结构不同。我国是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劳动力成本甚至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加上良好的产业配套能力,使我国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主要国家。二是发展模式不同。我国经济采取的是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出口依存度明显较高。由于服务品可贸易程度低,商品出口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拉动工业快速发展,从而压制了服务业比重的提高。三是工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工业化的整体水平比较落后。但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当的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具有较明显的优势。部分收入水平较低国家的服务业比重高于我国,除了资源禀赋结构因素外,工业经济不强是重要原因(因为这些国家大都伴随着较高的农业比重)。四是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持续深化,是全球经济系统中重要节点。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初期阶段相比较。各国经济已经从封闭、独立走向相互渗透、相互交织。产业和劳动分工的范围也已从局部扩展至全球。各国产业结构比较的边界已并不像过去一般清晰。

就中国目前增长空间最大的第三产业而言,其快速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与装备,在某种意义上,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对工业产业的依赖性更强。张孝德(2010)认为,我国的服务业增加值从1980年的966.4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388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3年间增长了9.5倍,年均增长10.3%,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GDP的70%以上。2008年中国人均GDP首度突破3000美元,这标志着中国消费方式面临着从温饱型向追求质量的休闲型转变,也标志着现代服务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时期。软件产业,据统计软件业是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中少有的增幅超过20%的行业。发展软件业本身既创造了丰厚的利润,也不断渗透到各个行业,为各个企业排忧解难。对提升经济的整体水平作用突出。

在这些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中,市场前景深远,后劲发展潜力巨大。关键是如何开发和利用高端技术,更好地满足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

(四)注重加快“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

“高碳经济”是指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经济效益低下,技术发展滞后,难以成长为增长型、低成本、规模经济的企业经济;“低碳经济”是指新能源、低消耗、低排放、无污染、绿色环保、能循环利用而且科技含量高、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大并能带动一大批产业转移与升级,将来能发展成为规模经济的新型经济。

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所要求的。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既要考虑结构问题,又要考虑中国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被赋予了“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李文龙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制高点》(2010)一文中认为,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提升我国产业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将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经济增长点的现实选择。

吕政(2003)认为,我国工业结构的突出矛盾表现在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生产集中度低、生产工艺落后和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资源密集型中小企业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因而“高碳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硬症”。

也有专家认为。中国经济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技术研发能力不足。这将直接影响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开发、和利用。由于地球变暖,工业化强国、新兴经济大国乃至全球经济都掀起了“生物质经济”的革命。大力提倡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整合优化新兴产业,打响了“低碳经济”的争夺战。未来的经济竞争格局。发展“低碳经济”必将成为今后全球经济竞争的主旋律。2009年英国政府出台《构筑英国的未来》文件指出,要为未来的新兴产业投资,现在就要建设“明天的经济”,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生物产业、生命科学、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金融服务业,以确保英国的世界领先地位(姜江,2010)。因此,从国内外的经济发展态势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是后改革时代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的重要抉择。

四、结语:后改革时代的科学发展观

“前改革时代”的结束,“后改革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改革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改革开放将会向更高、更开放的形态发展。将后改革时代的深度改革不断推进。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增长点。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那些在危机中善于抓住机遇的国家,往往会率先复苏并占有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们立足当前经济形势,强渡难关、着眼长远和放眼未来,实现产业升级和优化,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大战略选择。我们要进一步理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遵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确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优势。

[责任编辑: 舒生]

作者:李叶飞

第4篇: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4)发布

第十五届高交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会在深圳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3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保持年均15%以上增长,正逐渐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报告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共同主办,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经济导报社共同承办。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市长许勤、副市长陈彪、国家信息协会会长卢时彻出席会议。

周济、张晓强、张来武、杨学山分别在报告会上致辞。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副司长张卫华介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工作的进展情况。李国杰、卢秉恒等9位院士专家分别就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发展情况做了专题报告。会上,还进行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4)》发布仪式和《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2014年首发式。

张晓强表示,要进一步营造产业创新发展的更好环境,激励各类企业投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信息惠民、生物育种、新材料升级换代等重大工程,聚焦优势产业方向,加快构建具有创新发展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张来武介绍,科技部在生物、信息、海洋等基础性、前沿性领域超前部署了一大批科技项目,突破了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发挥了科技创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杨学山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发布了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实施了“宽带中国”、碳纤维、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等专项行动,发布了电动汽车、IPTV等一批行业标准,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

周济在讲话中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是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据张卫华介绍,国家统计局正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抓紧研究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目前正在抓紧开展试统计,争取尽快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数据。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认为,“十二五”后期和“十三五”期间,我国需要加强大数据、智慧城市、新兴网络、智能人机交互、新兴软件、认识计算等领域的科技布局,并提出“并联式”发展的思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玉介绍了先进钢铁、高端轻质合金、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先进结构材料的发展现状、趋势、重点、存在问题。彭苏萍院士系统介绍了煤炭、页岩气、智能电网、核电、光伏等能源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多能源体系平衡的思考。

据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会今后将每年举办。

第5篇: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调查报告做强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巴州培育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有

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调查报告做强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巴州培育打造战略性新

兴产业有

做强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巴州培育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有

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调查报告

一、调查课题名称:县市财政对产业培育发展情况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方式:实地考察,企业访谈、问卷调查

四、 调查意义: 重点对财政关于产业培育的实际具体 措施、效果、存在问题等展开了详细的了解,通过调查客 观的了解目前县市财政在产业培育方面的实效和存在问 题, 并结合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对科学合理的发挥 财政功效,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调查正文:

(一)市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 产业在我市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趋势, 通 过实地调查、查阅文献数据统计等形式,仅 2010 年,我 市产业开票销售总额达 亿元,入库税收 亿元, 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达 %和 %,产业已成为促进 我市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刺激了我市经济的总体发 展。

目前,我市产业具有代表性的主要集中在新材料、新 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全市已拥 有

各类产业企业 50 多家,其中一些产业(企业)在国内

外(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如:宏大特钢厂自主研 发的球团链蓖机关键制造技术及应用项目、 圣达铜业的合 金接触线等。

(二)县市财政对产业培育发展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 我市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已取得了如 下成绩。

一是目标方向明确。

我市产业的发展目标基本明确, 即是力争将四大产业园打造成全市产业的集聚区、 自主创 新的示范区、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区。

到 2015 年,力争 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 30 家, 其中, 超 50 亿元以上企 业 1 至 2 家,30 亿元以上企业 2 至 3 家,10 亿元以上企 业 8 至 10 家。

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园、 化工新材料产业园、 虹桥园区产业园和城东环保科技四个特色产业园。

二是组织机构基本完善。

在结合我市发展实际情况的 基础上, 成立了推进产业倍增发展领导小组, 小组主要负 责研究解决规划布局、政策引领、要素整合、扶持措施等 重大问题。

三是力度措施逐步加大。

近年来, 我市在结合产业发 展实际的基础,逐步加大了对产业的扶持政策执行,如: 将产业的发展作为对园

区、 乡镇考评的重要内容。

制定出

台了《加快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产业发展倍增计划》 和 《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意 见和若干政策》等一系列规划文件,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重点和扶持政策及保障措施。

(三)县市财政对产业培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目前县市财政在新形产业培育方 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政资金扶持额度有限。

近年来, 产业逐渐在我 市经济中占据的比重加大, 产业属于高投入, 高产出企业, 目前, 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 很多企业都面临 着资金困难,尤其是融资难的问题,年,全市投入在产业 的扶持资金额为万元,年,为万元,从扶持资金的角度来 看,扶持资金的额度总体偏少。

二是财政资金申请的审批流程繁琐。

对于企业而言, 效率是其生存的重要法则,目前,从调查情况来看,市县 财政资金的审批流程繁琐,步骤较多,时间也较长,对于 帮扶促进企业的发展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是财政资金的监督力度不足。

我市市县财政扶持企 业, 在财政资金方面的监督力

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尤其是

对财政资金使用的事先预防, 事中跟踪, 事后审计体系并 没有完全建立,存在着一定的欠缺。

(四)县市财政对产业培育的建议 通过调查, 在汇总并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在 加快产业培育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多渠道帮扶产业发展。

除去市县财政专项帮扶资金 外, 在面对企业融资困难的实际环境下, 市县财政可以与 银行、各类风投企业联合,共同帮扶企业的发展,一方面 可以缓解政府资金压力,也可以降低风险,共同承担,另 一方面, 也可以优化企业的融资平台。

对于双方而言无疑 是双赢的利事。

二是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效率。

作为政府财政部门而言, 要结合实际情况, 进一步优化企业申请财政补足的审批流 程,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提供一站式服务,一些可要可不 要的流程改减即减。

三是加大对资金的监管体系建设。

加大对财政资金的监管 体系建设,降低风险度,防止国有资金的流失,关键在于 防字上要下功夫,要逐步建立事先预防、事中跟踪,事后 审计的体系,对于企业和政府而言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 的。

第6篇: 关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在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提出了六条纲要,其中有那么一条《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2011到2015这五年之间的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什么,为什么要在如此重要的五年中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发展型新产业将会对未来自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的怎样的影响,规划又将如何推进…… 以下为我对国家战略新兴新产业的调查分析,主要为网上资料整理。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与构成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目前尚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

主要构成有新医药,新材料,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农业生物育种,高端装备技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原因与条件

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仅使不到10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资源和生态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再也不能延续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的永恒主题,人类文明进步呼唤着可持续发展和新科技革命,中国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要依靠科学技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依靠科学技术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和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让中国这块美丽古老的土地,成为炎黄子孙世代繁衍生息的绿洲和乐园!当今世界正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正处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20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核心的物理学革命,加上其后的宇宙大爆炸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板块构造理论、计算机科学,这六大科学理论的突破,共同确立了现代科学体系的基本结构。自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尽管知识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基本表现为对现有科学理论的完善,没有能够出现与这六大革命性的科学突破相提并论的理论成就或重大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沉寂”至今已经有六十余年了。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经初显端倪。这场新科技革命,将依赖现代化进程强大需求的拉动,将源于知识与技术体系创新的驱动。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中国经济要想在更长时期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想要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必须在战略决策、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产业化这四个方面的储备努力。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这些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安排,体现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我国科技发展战略方针。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关键。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

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与措施

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 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1 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生物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

2 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以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引领支撑作用,依托优势企业、产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环节,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拓展,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

3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扩大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规模,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带动社会资金投向处于创业早中期阶段的创新型企业。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支持新产品应用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培育和拓展市场需求创造良好环境。

四 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发展情况

1 新兴产业发展开局良好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元年,也是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元年。这一年,中央和地方政府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在编制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国内外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良好开局。

过去的一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在信息产业领域,我国自行研制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成为全球计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之一,以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为代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和下一代互联网开始规模应用。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为代表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为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拓展难题,有关部门着力培育市场需求,为新兴产业和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受益于政策的东风,我国新一代信息、生物、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例如,全国IPTV用户已经达到1177万户,手机视频用户达到4375万户,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350万千瓦,是2010年的近3倍。

2 发布战略规划 增强发展牵引力

在回顾2011年工作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说,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编制完成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修订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制定了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大力支持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云计算、智能制造装备、基因库、卫星应用等专项和重大项目建设。新设立了41只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

此外,工信部、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还组织编制了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7个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以及物联网、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一系列细分领域的专项规划,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素分解指南和产业地图。

为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还相继出台了有关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等一系列产业政策。

与此同时,已有22个省区市发布或即将发布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6个省区市发布或即将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开展区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研究。

3 加大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

为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去年中央财政积极引导社会资源,采取参股创投基金,组织实 3

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和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等方式,促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全国20多个省区市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例如,广东省政府决定“十二五”期间集中安排财政专项经费,采用研发补助、创业投资等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支持。

为利用债券等融资渠道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去年,有关部门支持14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类企业发行229只、4536.1亿元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去年,我国高校增设了25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

4 加快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为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去年组织了第一批12个地区(城市)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建立了当地三网融合协调机构,制定了试点方案。有关部门还研究制定了年底前将试点扩大到全国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扩大试点工作方案,并已启动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工作。

为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制定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和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

我国还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工程,支持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强化科技创新,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力。

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已顺利起步,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要实现“抢占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的战略目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加快研究解决。下一步,将在继续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实现重点领域的突破。

第7篇:如何推进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江西国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江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并实施《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选择了光伏、风能与核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材料、生物、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等十个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确定了十大产业到2015年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大产业重点实施的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提出了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从2009年到2015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即:2012年前重点实施209个重大工程和项目;到2015年,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为引领和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成为加快发展的主战场,成为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力军,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5000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到60%。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战略机遇,着力突破核心技术瓶颈,采取调整结构和壮大规模相结合、自主创新和开放整合相结合、重点突破和系统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加大招才引智的力度,加强产学研联合,使省属国有企业继续发挥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一)省属国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

(1)省属国企如何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

企业选择是否进入或进入什么领域的标准:

1、进入发展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看企业是否拥有成熟的产品和核心的技术优势;

2、进入成长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看企业是否积蓄一定的技术产业化的宝贵经验;

3、进入孕育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看企业是否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充足的高级专门人才储备;

4、进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企业主营的成熟产业是否有结合点;

5、市场竞争性较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原则性不涉入。

2010年,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人6340. 77亿元,占全省工业的44.7%,同比增长47.4%,高出全省工业平均增速3. 6个百分点。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955. 14亿元,增长36.2%,比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3. 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75. 08亿元,同比增长77.5 %,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的比重为43.8%。省属国有企业从传统产业特色和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出发,省属国有企业可以选择的重点领域有:

第一,缘于稀有金属和稀土资源的稀缺性,新材料产业(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新材料)将是央企和省属国有企业投资的重点领域,非金属新材料方面,拥有星火有机硅厂、师大化工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有机硅、丙烯酞胺、汽油抗爆剂方面居于全国龙头地位。以江铜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已经在积蓄力量。半导体及绿色照明产业,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LED技术,并已引进海外风险投资实施产业化。

第二,新能源(风能、核能)、生物及新医药属于孕育期,目前以技术研发为主,产业相对规模不大,但增长潜力较大,需要更有力的投入和产业政策,赣能股份等国有企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国家电力、华能集团等央企有能力,更有责任去承担起新能源的开发;生物及新医药产业,中药及中成药产销量列全国第3位。有4家企业跻身全国中医药企业20强;进贤县一次性医疗器械年产销量占全国市场30%以上。以江中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长期坚持技术研发为重的理念,将有利于他们在生物医药领域抢占产业制高点。

第三,航空制造产业,我省在全国唯一拥有3个飞机整机制造企业、唯一拥有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两大航空支柱产业,2010年,国内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AC313试飞成功。产业处于成长期,处于由研发向产业化转换的关键时期,基本上完成了关键的重大技术创新,产业化取得一定进展,但产业规模和市场环境还不成熟, 需要在主导设计选择、培育经济规模、构建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努力。以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和昌河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在南昌航空城的筹建中,国有企业将大有可为。

第四,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省处于孕育期,目前以技术研发为主,产业相对规模不大,但增长潜力较大,需要更有力的投入和产业政策。在省内,承担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企业主要是以江铃集团、昌河、安源客车等为代表的国有企业。

第五,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产业,我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绿色茶油基地、绿色食品脐橙基地和绿色食品水产基地。我省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产业仍处于孕育期,目前以技术研发为主,产业相对规模不大,但增长潜力较

大,需要更有力的投入和产业政策。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实现初级农业产业链升级,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创立绿色名牌。

(2)省属国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式

1、强化传统主业优势,逐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传统产业升级。这是目前国有企业采用最为常见的方式,最为有效,成功率高。

2、与央企共同设立新的合资公司。借助央企在资金和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展开合作,科学开发我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市场资源,壮大省属国企的实力。

3、投资控股方式。组建较大规模的投资集团,集中主业做投资,以控股的方式达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间接布局。

4、成立企业产业联盟。较小规模的企业可以根据产业链组成企业产业联盟,发挥各自优势,共享部分的信息资源和创新成果,突破技术瓶颈。

(3)省属国企如何把握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主业的关系

第一,必须处理好传统主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传统主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于经济增长, 犹如 “船体”和“船帆”的关系。我国的传统产业必须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良性互动。比如高科技, 它能够创造出新的制造业, 同时能够深化装备制造业。这样的互动, 可以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 扩大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所以, 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遇, 让“船体”和“船帆”形成系统的合力, 加速奋勇前行。

第二,必须与传统主业紧密结合, 在传统主业的优化升级中激发培育新的产业。新材料产业离不开钢铁、有色、石化产业,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现有的机械工业, 生物医药现代科技的发展依托于现有医药工业,下一代物联网也脱离不开现在的信息产业。一定要认识到, 发展新兴产业绝不是脱离传统产业去另搞一套,而是必须与传统产业相结合, 这样新兴产业才有基础,也才能带动传统主业的优化升级。

第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与传统主业互动发展, 这既是由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传统主业发展不充分、不完全

的情况下发育起来的。在传统主业开始不断阻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时,此时应坚决予以淘汰。

(二)省国资委力推国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抢抓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战略机遇,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发挥省属国有企业在我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增加社会经济贡献度,按照国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现就指导省属监管企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1)发展思路

工作重心在于:抓引导、抓龙头、抓项目、抓平台、抓创新等举措,突出抓好规模大、效益好、带动性强的产业化示范项目,重点培育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风能与核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工作举措

1、抓引导。一是加强战略规划引导。指导监管企业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企业“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审慎论证、积极稳妥的推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产重组与对外并购项目、重大技术改造和建设项目、实施路径等。二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根据中央以及我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指导监管企业积极争取相关政策落地,力争进入国家及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建设布点等,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2、抓龙头。在扶持现有企业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围绕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瞄准国内外相关产业领军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引进战略投资者、项目合作、企业重组等工作。一是通过资本运作、优化资源配置、突破核心技术、加强品牌建设、创新激励机制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二是通过加强产业规划和国有资本引导,促进各类资源和要素向主体企业、主体园区转移,不断完善产品配套,扩张生产规模,形成新兴产业集群。

三是通过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逐步实现一批传统骨干企业向新兴产业的主业战略转型。四是通过促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不断孵化培育新兴高技术企业。

3、抓项目。积极支持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以项目推动企业发展。一是指导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大合作力度,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新上一批见效快、成效好的优质项目。二是协调相关部门,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及时指导解决有关困难。三是鼓励科研技术管理团队实施项目跟投,完善项目管理方式,力争项目尽早出效益、出成果。

4、抓平台。一是抓紧建设省级国有资本预算体系,建立形成省属国有资本预算统筹、再投入机制,以省属国有资本为引导,利用杠杆放大效应引入社会资本,拓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渠道。二是将江西投资集团建设成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孵化平台、投融资平台,在企业担保、项目融资、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并争取获得中央和省政策资金的支持,发起成立多个专门服务于我省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创业投资子基金,放大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融资能力。三是择机组建投资担保公司,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重点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探索多渠道增加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来源的方式。四是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增发、发行债券、企业权证及其他创新金融产品的方式筹措发展资金,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提高直接融资能力。

5、抓创新。一是建立研发平台。积极支持企业建立和申报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技术研发部门,建立和完善科研创新平台。二是推动省属国有资本及省属相关兄弟企业联动。联合国内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建立技术创新合作联盟,建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平台,整合、发挥全省资源优势,组织联合攻关,携手突破重大、关键瓶颈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推动各新兴产业链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尽快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尽早实现市场效益;突破行业界限,鼓励各类所有制企业加入,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吸收国际先进科技成果,走开放式的自主创新之路。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科研团队、留学人员,

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储备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敏锐捕捉国际前沿技术动态的高端技术人才;加大对关键性核心技术突破和技术创新的奖励力度,鼓励各类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完善和创新期股期权、技术入股、分红权等技术人员职务成果创新激励机制。

(3)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抢抓机遇、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深入实施“四化两型”战略,在新的更高起点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我省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省属国有经济对全省经济发展贡献度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省国资委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加强服务,指导企业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充分利用好各项政策措施,力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较大发展。企业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关工作,充分发挥高管团队、中层管理者以及广大职工的积极作用,制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细化具体分业务的发展目标、实施路径、重点项目,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3、加强宣传,广泛动员。企业要密切跟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关注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现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动员活动,鼓舞广大员工的干劲,形成全员动员、力争上游的良好创业氛围,齐心协力、争创佳绩。要高度重视新兴市场和社会舆论的引导、培育和提前布局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宣传推介企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已取得的最新成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4、积极稳妥,防范风险。要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成立专门的风险管控部门,制订风险预警机制,不断完善企业风险管控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8篇: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样本

附件3: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样本)及相关附件说明

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资金申请报告

(封面)

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国内外产业领域发展现状和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3、产品(业务)市场需求分析(包括产业前景、竞争分析、项目优势及核心竞争力)

第二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4、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涉及项目承担单位的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状况、人员情况、近三年资产状况(总资产、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等)和经营状况(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银行信用等级等。项目单位技术和设备等基础和优势。

5、项目承担单位各股东方的基本情况

主要股东方的所有制性质、人员情况、资产状况和经营状况。

6、人员和团队基本情况

领军人物及技术管理团队的简历和主要成就。 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

7、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规模

包括产品生产纲领和产能规模,主要产品技术指标和特性;

平台类或服务类项目应明确项目平台建设的主要功能,技术性能、新增和提供服务内容、服务或盈利模式,服务人次、规模。

8、主要建设内容

包括研发环境、生产环境、测试环境、配套条件等建设内容;产品和工艺(应用)技术方案、项目技术研发(科技攻关)内容、创新点和优劣势分析;设备和软件选型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详细的设备、仪器和软件购置清单等,分别列出:名称、型号、单价、数量和总价)。项目技术研发主要内容。厂房(机房)选址和环境条件、总体布局及建设工程等内容。 第四章 项目实施基础条件

9、项目技术来源和技术基础

包括技术来源、前期研发及中试情况、知识产权及专利情况、知识产权规划与保护方案、技术与工艺成熟程度、产品和技术先进性、成熟性、技术鉴定情况、涉及特殊领域或产品研制的项目需简述获取行业准入、产品生产经营许可等情况。

10、项目实施基础条件

项目选址、是否新征土地,利用原有土地情况以及相关落实情况、项目规划、环境保护落实情况和环境影响风险及对策、项目水电气通讯交通等配套条件落实情况。

第五章 项目计划进度和考核指标

11、项目的建设周期和达产计划

12、项目实施的阶段考核目标和时间节点安排

13、项目的考核指标(技术性能指标、产业化目标、知识产权指标等)

第六章 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14、总投资估算

总投资估算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含土建装修改造、设备购置、软件IP购置)、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含研发费、测试化验费、设计费、配套费等)、不可预见费估算和铺底流动资金;如在建项目需进一步列明已投入资金和新增投资,以静态投资估算,减少期利息不计入总投资;应列出各费用工程量、估算标准和依据。

15、投资使用计划

说明分投资使用计划,并列表表示分年投资额。应有投资计划及资金筹措表。

16、资金筹措和贷款偿还方案

说明项目总投资和新增总投资所需全部资金的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同时应附上相应的各来源渠道的证明文件,如自有资金应提供银行存款证明、银行贷款提供贷款承诺函等。

17、拟申请资助设想:拟申请资助金额、用途和用款计划。 第七章 项目效益和风险分析

18、收入、成本和费用测算:项目盈利(或服务)模式,项目产品(服务)售价及销售收入、项目产品(服务及运行)成本测算。

19、项目财务效益指标:项目建设经营期各:和累计各项经济指标,包括:销售收入、利润、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应有项目现金流量表。

20、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21、项目风险分析:涉及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投融资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等。

第八章 获得或正在申请国家和地方资助的情况

22、详细列明项目承担单位已获得和正在申请的各项国家、地方各渠道资助情况,包括项目名称、支持部门、支持专项类别、支持资金、项目起止年月、进展情况,与此次申报项目的关系。

第九章 项目合作情况

23、项目在产学研用(包括产业链上下游及用户等)方面的合作计划与方案。

24、项目实施有无合作单位,有合作单位应说明合作方、合作方式、各方在项目中承担的责任、义务、涉及的相关知识产权、资金和权益分配等,应提供相应的合作协议。

第十章 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相关附件材料

一、项目承担单位营业执照、法人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均为复印件)

二、项目承担单位近两年有效的审计报告或相关财务报表(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三、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需与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建设内容、投资规模等基本一致的审批、核准或备案(根据项目不同类别适用其中一项)批准文件(在有效期内且未超过两年)

四、新增土地需提供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与项目承担单位相一致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如利用现有土地,需提供土地使用权证明材料;如租赁用房,提供租赁协议和出租方房屋土地使用权证明材料

五、能评批复(根据项目用能情况适用不同文件和流程)

六、知识产权和前期科研成果证明材料,包括权威机构认证或出具技术检测报告、专利证书、项目技术来源协议书等;证明项目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的相关检测、检索报告、用户应用证明等(专利受理书或专利证书超过10项,请列清单并提供关键核心专利复印件)

七、项目资金证明文件,包括:自有资金证明材料(银行存款证明,原件);银行承贷证明材料(各银行分行以上机构出具的固定资产贷款承诺书)文件;其它资金来源证明文件

八、项目承担单位法人代表签署并加盖公章的对申报项目资金所有提交资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九、如项目涉及新增土地或新建建筑等需规划部门批复的建设内容,应提供与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建设内容等相一致的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

十、环保部门出具的与项目承担单位主体一致的且包含项目建设内容、投资规模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十一、有关部门出具的产品生产许可文件等(复印件) 十

二、如有合作单位提供合作协议书

十三、重大专项申报指南及通知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以上一至八项所有申报项目均须提供,九至十三项根据项目领域和特点视情况提供。

第9篇:七大新兴战略产业

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在“节能环保”中,将重点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

2.“新兴信息产业”将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

3.“生物产业”将主要面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 4.“新能源”中,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将领衔; 5. “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6.“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提出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

7.“新材料”中分列了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两项。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9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决定》提出,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大产业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本版对7大产业进行深度扫描,挖掘各大行业中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供广大读者投资参考。

信息技术 5个细分领域受益

2009年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会议确定了今后3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分别为:完善产业体系,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着重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着重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3G领域中有上海普天、广电信息、华胜天成、振华科技、烽火通信、航天通信、三维通信、中天科技、联创光电、中兴通讯、中创信测、长园集团、武汉凡谷、浪潮软件、上海贝岭、亿阳信通、新大陆、长江通信、光迅科技、东信和平等公司。

物联网领域中有大华股份、远望谷、赛为智能、金证股份、合众思壮、歌尔声学、太工天成、四维图新、北斗星通、上海贝岭、厦门信达、大立科技、东信和平等公司。

3D领域中有得润电子、利达光电、奥飞动漫、中视传媒、宁波GQY、出版传媒、华谊兄弟、海信电器、四川长虹、TCL集团等公司。

三网融合领域中有粤传媒、永鼎股份、拓维信息、中天科技、北纬通信、电广传媒、天威视讯、华闻传媒、出版传媒、博瑞传播、同方股份、二六三等公司。

移动支付领域中有长电科技、大唐电信、浙大网新、南天信息、新大陆、生意宝、恒宝股份、康强电子、证通电子、卫士通、焦点科技、国民技术、乐视网等公司。

新能源 6个细分领域受益

7月20日,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司长江冰在能源局上半年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透露,媒体广为报道的新能源规划最终定名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现在已经比较完善和成熟。目前,正在按照有关程序准备上报国务院审批。规划期为2011-2020年,规划期内累计将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

据了解,"新兴能源产业规划"明确部署了2011年至2020年先进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非常规天然气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的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以及重大政策举措。

业内人士称,高达5万亿的巨额投资将大大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核能、风能、光伏、洁净煤、智能电网、车用新能源等核心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各个领域一批上市公司将从中成长起来或者获得巨大收益。

锂电领域的公司有成飞集成、湘潭电化、江特电机、盐湖集团、德赛电池、万向钱潮、亿纬锂能、金瑞科技、西藏矿业、华芳纺织、中国宝安、佛山照明、佛塑股份、凯恩股份、中信国安、江苏国泰、杉杉股份、路翔股份等公司。

风力发电领域中有青松建化、金风科技、九鼎新材、湘电股份、科学城、新赛股份、ST能山、海得控制、深圳能源、粤电力A等公司。

核能核电领域中有沃尔核材、华东数控、兰太实业、奥特迅、中核科技、江苏神通、自仪股份、方大炭素、上风高科、闽东电力、皖能电力、海陆重工、科新机电、大西洋等公司。

光伏太阳能领域中有钱江生化、鄂尔多斯、新华光、乐山电力、航天机电、中环股份、七星电子、安泰科技、金晶科技、天威保变、精功科技、大港股份、孚日股份、三安光电、江苏阳光、乾照光电、拓日新能等公司。

氢能领域中有厦门钨业、金瑞科技、同济科技、科力远、中炬高新、江苏索普、南都电源等公司。

乙醇汽油领域中有华资实业、海南椰岛、荣华实业、万向德农、ST甘化、丰原生化等公司。

新材料 7个细分领域受益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扶持和发展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新材料产业将迎来高速成长期,201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300亿元。

A股新材料上市公司分属建材、化工新材料、水泥制造、玻璃制造、陶瓷制造、磁性材料、半导体材料等7大类。包括72家上市公司,从7月市场反弹以来,截至9月9日,新材料股票涨幅惊人,67家上市公司涨幅超过10%,占总数的93%。有3家上市公司已涨幅超过100%,分别包括北矿磁材(上涨112.06%)、包钢稀土(上涨107.56%)和横店东磁(上涨100.96%);涨幅超过90%的上市公司有3家,分别为厦门钨业(上涨98.04%)、太原刚玉(上涨93.8%)和中钢天源(上涨91.27%);涨幅超过70%的股票有3家,为中科三环(上涨76.92%)、中色股份(上涨75.21%)、金瑞科技(上涨72.17);涨幅超过60%的股票有4家,为博云新材(上涨69.25%)、宁波韵升(上涨68.65%)、锌业股份(上涨66.67%) 沃尔科技(上涨62.73%)。

值得注意的是,涨幅第一的北矿磁材,中期业绩并不理想,每股收益仅为-0.0247元,但由于同比增长190%,公司报告预计销售前景形势较为乐观。公司所属行业已明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炒公司预期理所当然成为资金追逐的目标,但市场人士认为,现在公司估值有些偏高,追高需谨慎。

生物 2个细分领域受益

生物类股票包括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两大类。生物医药包括的上市公司有马应龙、广济药业、中牧股份、益佰制药、交大昂立、通化金马、双鹤药业、现代制药、丰原药业、西藏药业、中创信测、西南合成、华北制药、三精制药、华兰生物、新华制药、东北制药、浙江医药等18家公司;生物育种包括的上市公司有丰乐种业、顺鑫农业、隆平高科、登海种业、獐子岛、东方海洋、正邦科技、大北农、荃银高科、敦煌种业、万向德农等11家公司。

从7月反弹以来,生物育种股票的表现明显好于生物医药。生物类的股票整体涨幅在20%以上,但涨幅前列的多数是生物育种股票,位居第一位的东方海洋上涨幅度达78.3%;西南合成和西藏药业分属第

二、三名,涨幅达75.2%和70.3%,其他位居四到十的股票均为生物育种股票。

据报道生物医药振兴规划的出台指日可待,100多亿元的扶持资金令投资者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且平均每个新药将获得500-1000万元项目资金也相当可观。所以,分析师认为,生物制药有望成为未来领涨板块。但真正的新兴产业需要很长时间扶持。另外,市场需求将起决定作用。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国家粮食产需缺口正在扩大,加大对生物育种自主创新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种业体制改革,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将是国家今后的重点任务,所以,该产业的上市公司将受益匪浅。

高端设备制造 7个细分领域受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高端装备制造被明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在A股市场,高端设备制造的股票分属7类,包括冶金矿采设备、机床工具、电机、电气自控设备、航空航天设备、输变电设备和重型机械等。

从2009年各国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总量为2.2万亿美元,美国则由2万亿美元下降至1.5万亿美元,日本为1.23万亿美元。工信部装备工业司重大技术装备处处长杨拴昌认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做大",下一步的目标是"做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逐渐提高,部分领域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特别是输变电设备近几年的水平突飞猛进,大企业不断涌现,如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哈电集团、特变电工等大型企业。

上半年装备制造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1-7月,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8.9%和47.9%,其中7月份分别增长79.5%和31.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94.5%,其中7月份增长31.8%。

从市场表现看,这7类股票涨势喜人,冶金矿采设备的13家上市公司,12只上涨,涨幅都远超过10%,只有中国一重微幅下跌,涨幅超过30%的股票有6家。北方股份涨幅达76%,天地科技涨56.2%,石油济柴涨40.8%,金自天正涨33%、太原重工32.8%、江钻股份31.3%。电机类股票有7家公司,涨幅最大的江特电机涨幅达94.1%。其他各类公司涨幅最大的股票为东源电器上涨64%;新华光上涨65.2%;百利电气上涨67.9%;*ST建机上涨25.7%。

节能环保 5个细分领域受益

近几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包括《节能中长期规划》、《高技术产业十一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推动节能环保工作的开展。

8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节油节电工作和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审议并原则通过《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草案)》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会议强调,要突出重点,抓住汽车、锅炉、电机系统、空调、照明等应用面广、潜力大、见效快的关键领域,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节能环保产业列入重点培育对象。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政府的强制节能约束,有望迎来市场急剧扩张,考虑到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间接经济效益以及经济增长带来的能源需求增加,我国的节能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节能环保5大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将大大受益。

建筑节能领域中有延华智能、金晶科技、耀皮玻璃、智光电气、中航三鑫、伟星新材、方大集团、红宝丽、栋梁新材、烟台万华、达实智能、海螺型材等公司。

污水处理领域中有山大华特、创元科技、东湖高新、万邦达、武汉控股、华光股份、宁夏恒力、桑德环境、中原环保、国中水务、现代投资、菲达环保、三聚环保、龙净环保、创业环保、三维丝等公司。

节能电力电子设备领域中有东源电器、国电南瑞、奥特迅、新世纪、台基股份、长城开发、三变科技、智光电气、国电南自、科陆电子、平高电气、金智科技、威尔泰、齐星铁塔等公司。

绿色节能照明领域中有中材科技、东方电气、粤富华、银星能源、京能热电、长征电气、天奇股份、华仪电气、粤富华、长城电工等公司。

垃圾发电领域中有东湖高新、华光股份、山鹰纸业、凯迪电力、泰达股份、广州控股、哈投股份等公司。

新能源汽车 4个细分领域受益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4大类。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A股市场涉及新能源汽车的上市公司有江特电机、安源股份、宁波韵升、曙光股份、江淮汽车、万向钱潮、国电南瑞、海马股份、奥特迅、安凯客车、上海汽车、大洋电机、宇通客车、中通客车、一汽轿车、长安汽车、金龙汽车、东风汽车、许继电气、福田汽车、森源电气、亚星客车、荣信股份、一汽夏利、思源电气、卧龙电气等。

按照此前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草案显示,中国将最终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将加快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即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达到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销量达到世界第一,年产销量达到1500万辆。这将给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带来巨大商机。

从7月市场反弹以来,新能源汽车股票表现喜人。截至9月9日,26家上市公司,全部上涨且涨幅比较大。涨幅超过30的股票就有19只,占总数的73%,涨幅超过50%的股票有江特电机(上涨94.1%)、安源股份(上涨75.4%)、宁波韵升(上涨68.6%)、曙光股份(上涨66.8%)、江淮汽车(上涨64.7%)、万向钱潮(上涨56.29%)、国电南瑞(上涨52.69%)等个股。(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