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1总结

2022-04-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1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高中化学必修1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1、2选修3、4、5实验总结

必修1

1、P5粗盐的提纯

2、P6SO42-检验

3、P7蒸馏水的制取

4、P9萃取与分液

5、P13电解水

6、P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7、P26Fe(OH)3胶体的制备及溶液、胶体、浊液的性质

8、P31Na2SO4溶液分别与KCl溶液、BaCl2溶液反应

9、P32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

10、P33探究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11、P47Na的物理性质

12、P47Na在空气中燃烧实验

13、P48加热铝箔探究铝箔表面氧化膜的物理性质

14、P49Na与水反应

15、P50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16、P51铝与酸、碱溶液反应

17、P55Na2O2与水的反应

18、P56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19、焰色反应

20、P58制备Al(OH)3

21、P58Al(OH)3的性质

22、P60制备Fe(OH)2和Fe(OH)3

23、P61Fe3+的检验

24、P61Fe2+与Fe3+的转化

25、P76硅酸胶体的制备

26、P77Na2SiO3的性质

27、P83H2在Cl2中燃烧

28、P84氯水的漂白性

29、P84探究干燥的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

30、P85Cl的检验

31、P90SO2的性质

32、P92NO2溶于水

33、P97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34、P98实验室制氨气

35、P101浓硫酸的脱水性

36、P101浓硫酸与铜反应

必修2

1、P6碱金属的化学性质(与O

2、H2O的反应)

2、P8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3、P15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比较

4、P21钠与氯气的反应

5、P33铝与盐酸反应时的热量变化

6、P34Ba(OH)2·8H2O与NH4Cl晶体反应时的热量变化 -

7、P34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

8、P40铜锌原电池

9、P41设计原电池

10、P42制作原电池

11、P48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2、P48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3、P61甲烷和氯气的反应

14、P67石蜡油的分解实验

15、P69探究苯分子的结构

16、P73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17、P74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18、P75乙酸的酯化反应

19、P79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20、P79蔗糖的水解反应

21、P89铝热反应

22、P91海带中碘元素的测定

选修四

1、P4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2、P18测定反应速率的实验

3、P20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P21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P21I被氧化的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6、P22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7、P23对比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8、P26生成物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9、P27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0、P28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1、P29强弱电解质的对比

12、P42探究酸性强弱与电离常数的关系

13、P50实验测定酸碱滴定曲线

14、P54盐溶液的酸碱性

15、P57通过实验探究促进或抑制FeCl3水解的条件,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因素。

16、P63溶解平衡的移动

17、P64沉淀转化——AgCl、AgI、AgI的转化;Mg(OH)

2、Fe(OH)3的转化

18、P71铜锌双液原电池

19、P79CuCl2溶液的电解

20、P85铁的吸氧腐蚀

21、P87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选修5

1、P17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

2、P18苯甲酸的重结晶

3、P32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4、P38对比苯、甲苯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

5、P42溴乙烷的性质 -

6、P51乙醇的消去反应

7、P52乙醇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

8、P53苯酚的性质

9、P54苯酚与浓溴水反应

10、P57乙醛的银镜反应

11、P57乙醛与新知氢氧化铜的反应

12、P62探究乙酸乙酯的水解条件

13、P80葡萄糖还原性

14、P82蔗糖的性质

15、P89蛋白质的盐析实验

16、P 89蛋白质的变性实验

17、P90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18、P108酚醛树脂的制备与性质 选修3

1、P41探究Cu2+的颜色

2、P42硫酸铜溶液与氨水反应

3、P43硫氰化铁配离子的形成

4、P61制备碘晶体

第二篇:高中历史必修一1--6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 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四课考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一课考点

重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

《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是:英国;

2、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3、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到1842年;

4、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

5、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6、《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7、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表现在三个变化:

(1)社会性质变化: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3)革命性质变化:由农民革命转变为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7、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8、焚烧圆明园的事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9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

9、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过程: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同样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3)(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4)(1899——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台湾问题整理:1895年《马关条约》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回归中国,1949年蒋介石盘据台湾,1950年美国侵朝战争把第七舰队开进中国台湾海峡,1979年全国人大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1990年和1991年海峡两岸分别建立了两岸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基会、海协会)实行经济政治对话。1995年江总书记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第二课考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

3、抗日战争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片面抗战路线;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

4、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认真抗日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5、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典型地说明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日。

6、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30多万同胞被日本鬼子杀害。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对中国军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史实确凿,铁证如山。

7、1940年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8、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 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 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9、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的抗战。

10、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的配合抗日。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一课考点

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

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3、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面。

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

7、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早期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也是无法实行的空想;后期有《资政新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的是: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

9、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10、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的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 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

2、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

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中国同盟会(1905年):政治纲领: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同盟会的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和时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6、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辛亥革命的结局:

失败:(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9、辛亥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0、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2)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冲击了几千年的陈规陋俗,推动了平等、自由、解放意识。

(5)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影响了亚洲革命和表现了亚洲的觉醒。

(6)开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民族革命,是中国20世纪三次巨变之一。

第三课考点

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红军的长征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26、中国近代史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27、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建立的上海共产党组织;

28、中共一大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29、中共二大制定了:最高和最低纲领;中共三大决定国共合作;

30、标志国共合作形成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

32、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33、成为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第四课考点

34、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洛川会议

35、八路军创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聂荣臻建立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36、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

第一课考点:

3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38、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0、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正式提出是在:1964年第三届人大周恩来提出的;

41、中共领导下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

42、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课考点

43、新中国历史上最大冤案是:刘少奇冤案

第三课考点

44、香港澳门回归日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

45、1990年和1991年台湾与大陆分别成立民间团体进行对话,他们是:台湾的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大陆的海协会,会长汪道涵;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课考点

46、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47、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8、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1954年瑞士日内瓦会议;

49、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1955年万隆会议;

第二课考点

50、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席位是:1971年10月联大26届会议;

51、打开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大门的事件是: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52、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是:1978年底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53、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4、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是: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交后邓小平访问美国;

55、日本与中国正式建交是在:1972年;

第三课考点

56、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57、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58、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加强了: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与经济联系;

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59、人类早期主要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

60、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三个重要改革时期,依次分别是: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未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

61、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在什么改革时期:伯利克里改革时期;

? 第二课考点

62、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

63、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的《民法大全》;

64、罗马法从形式上可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

65:罗马法从整体结构上可分为:公民法、万民法等;

第三篇: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1)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1)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元素的确定性;??元素的互异性;??元素的无序性

(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是毫不含糊的。

(2)在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不论其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相等,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致,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1)用拉丁字母记集合;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号:

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Q?? 实数集R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起来。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直角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x-3>2}. 注意:要特别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从属关系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

5、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1)包含 ;

(2)真包含。 ①包含包括真包含和相等两种情形。 ②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③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互补关系

(1)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

(2)补集:设A是U的一个子集,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的补集(或余集) (3)性质:①CU(CUA)=A?? ②(CUA)∩A=Φ??③(CUA)∪A=U ④CUΦ=U

⑤CUU=Φ

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3、集合主要的运算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和反演律. 反演律:①CU(A∩B)=(CUA)∪(CUB);②CU(A∪B)=(CUA)∩(CUB)。

四、重要结论

1、crd(A∪B)+ crd(A∩B)= crd(A) +crd(B)。

2、若crd(A)=n,则集合A有2n个子集,2n -1个真子集,2n -1个非空子集,2n -2个非空真子集(n≥1).

3、AB A∩B=A A∪B=B(CUA)∪B= UA∩(CUB)=Φ。

第四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的每章知识点总结[精选]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

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 有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

2、SO

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 金属活动性Na>Mg>Al>Fe。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

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

五、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 较稳定,受热难分解 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 CO32—+H+ H CO3—

H CO3—+H+ CO2↑+H2O H CO3—+H+ 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 Na2CO3+Ca(OH)2 CaCO3↓+2NaOH

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 NaHCO3+NaOH Na2CO3+H2O

反应实质:H CO3—+OH- H2O+CO32—

与H2O和CO2的反应 Na2CO3+CO2+H2O 2NaHCO3 CO32—+H2O+CO2 H 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 CaCl2+Na2CO3 CaCO3↓+2NaCl Ca2++CO32— 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

转化关系

六、.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

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 对比 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 == SiF4 ↑+2H2O SiO2+CaO ===(高温) CaSiO3 SiO2+2NaOH == 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 、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 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四、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五、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 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六、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 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 ===(点燃) 2NaCl 2Fe+3Cl2===(点燃) 2FeCl3 Cu+Cl2===(点燃) CuCl2

Cl2+H2 ===(点燃) 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七、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 == AgCl ↓+HNO3 NaCl+AgNO3 == AgCl ↓+NaNO3

Na2CO3+2AgNO3 ==Ag2CO?3 ↓+2NaNO3 Ag2CO?3+2HNO3 == 2AgNO3+CO2 ↑+H2O Cl-+Ag+ == AgCl ↓

八、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 ===(点燃) 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 H2SO3 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 连接。

九、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 ========(高温或放电) 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 2NO+O2 == 2NO2 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3 NO2+H2O == 2HNO3+NO 这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

十、大气污染

SO2 、N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防治措施:

① 从燃料燃烧入手。

② 从立法管理入手。

③从能源利用和开发入手。

④从废气回收利用,化害为利入手。

(2SO2+O2 2SO3 SO3+H2O= H2SO4) 十

一、硫酸

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是强氧化剂。

C12H22O11 ======(浓H2SO4) 12C+11H2O放热

2 H2SO4 (浓)+C CO2 ↑+2H2O+SO2 ↑ 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2 H2SO4 (浓)+Cu CuSO4+2H2O+SO2 ↑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 ,使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某些盐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中和

十二、硝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易挥发,沸点较低,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4HNO3(浓)+Cu == Cu(NO3)2+2NO2 ↑+4H2O 8HNO3(稀)+3Cu 3Cu(NO3)2+2NO ↑+4H2O

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不同,可以有以下产物:N(+4)O2,HN(+3)O2,N(+2)O,N(+1)2O,N(0)2, N(-3)H3△硫酸和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钝化某些金属(如铁和铝)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保护膜,隔绝内层金属与酸,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因此,铁铝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十三、氨气及铵盐

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 NH3?H2O NH4++OH- 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 ===(△) NH3 ↑+H2O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 == NH4Cl (晶体)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NH4Cl NH3 ↑+HCl ↑

NH4HCO3 NH3 ↑+H2O ↑+CO2 ↑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

NH4NO3+NaOH Na NO3+H2O+NH3 ↑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30 回答时间:2011-1-3 14:55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651728994 | 一级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推荐答案

1水:常温下是液态;2.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3.SO3:常温下是液态或固态;4. NO2:存在与N2O4的平衡;5. 气体的体积:注意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 4 L。6.不是气体的有机物不需要标准状况的条件,如戊烷,辛烷等。7.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1.化学反应的类型

a.根据反应物的类别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化合反应A+B+…→C

分解反应A→B+C+…

置换反应AB+C→CB+A(AB+C→AC+B)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b.依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c.依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生成

离子反应

分子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TPH8.TIF;S*2;X*2,BP#〗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非电解质: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及大多数的有机物

电解质:(1)强电解质强酸HCl、HNO

3、H2SO

4、HBr、HI、HClO4…

强碱KOH、NaOH、Ba(OH)

2、Ca(OH)2…〖FK)〗

大多数盐NaCl、AgNO

3、CaCO

3、BaSO4…

(2)弱电解质弱酸HF、HNO

2、H2CO

3、H2S、CH3COOH、HClO

中强酸H2SO

3、H3PO4

弱碱NH3·H2O、Fe(OH)

3、Cu(OH)2…水及个别盐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的个数有关,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也有关系,也与电解质溶液的温度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弱. 4.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1)定义: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2)类型离子交换的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置换反应;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和化学式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意义:表示所有的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书写步骤:写、拆、删、查

离子共存

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由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外界提供能量.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由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向外界释放能量.

6.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1)要有足够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的接触面.

研究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燃烧产物对大气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篇:高一化学必修1苏教版化学方程式完全总结

高一化学方程式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1、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CaO + 2HCl =CaCl2 + H2O

2、酸性氧化物与见反应:CO2 + Ca(OH)2 = CaCO3↓ + H2O

3、单质→化合物:

4、碱性氧化物→碱:CaO + H2O==Ca(OH)2

5、酸性氧化物→酸:SO3 + H2O == H2SO4

6、酸→盐:H2SO4+BaCl2 == BaSO4↓ + 2HCl

7、置换反应:Fe + CuSO4 == Cu + FeSO4

8、化合反应:CaO + H2O==Ca(OH)2

9、分解反应:CaCO3 == CaO + CO2↑

10、 复分解反应: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11、

12、

13、

14、 氧化铁高温下与CO反应: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高温点燃2H2O + O2==2H2OFe2O3 + 3CO == 2Fe + 3CO2↑高温

MnO22H2O2 ====H2O + 2O2↑

粗盐提纯:MgCl2 + 2NaOH ==Mg(OH)2↓+ 2NaCl 氯化铵与强碱溶液混合加热:

NH4Cl + NaOH === NaCl + H2O + NH3↑△

15、

16、

Cl-与硝酸银的反应:NH4Cl + AgNO3 == AgCl↓+NH4NO3 SO42-与Ba2+的反应:(NH4)2SO4 + BaCl2 == BaSO4↓ +2NH4Cl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通电

1、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

2NaCl + 2H2O 2NaOH + H2↑ + Cl2↑ 阳极(石墨棒)阴极(铁棒)

2、氯的实验室制法:MnO2+4HCl (浓) =△ = MnCl2+2H2O+Cl2↑

2Na+Cl2点燃2NaCl

3、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4、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烟:

5、铜在氯气中点燃,产生棕黄色烟:

Cu + Cl2 ===CuCl2点燃点燃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H2 + Cl2 ===2HCl

7、P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2P+3Cl2点燃2PCl3PCl3+Cl2点燃PCl5

8、Cl2 与碱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9、Ca(ClO)2与酸反应:

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漂白粉长时间放置于空气中将失效。 Ca(ClO)2 + 2HCl= CaCl2+2HclO

10、氯气与水反应:

11、Cl2+SO2 +2H2O=H2SO4 +2HCl

12、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放出氧气:

13、溴、碘的提取:

Cl2+2KBr2KCl+Br2Cl2+2KI2KI+I2

13、Br置换出I:Br2 + 2KI ==I2 + 2KBr

14、Br-与Ag+的反应:NaBr + AgNO3==AgBr↓+ NaNO3

15、I-与Ag+的反应:NaI + AgNO3==AgI↓ + NaNO3

16、钠与水的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浮、熔、游、响、红)

17、钠与 O

2、Cl

2、S 等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4Na + O2 === 2Na2O (白色)

加热

2Na + O2 === Na2O2 (淡黄色固体)

2Na2O+O2=2 Na2O2△

18、Na2O与水反应:Na2O +H2O ==2NaOH

Na2O在空气中加热(变黄)

19、Na2O与酸反应:Na2O+ 2HCl=2NaCl + H2O 20、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Na2O2 +2H2O == 4 NaOH + O2↑

21、过氧化钠Na2O2与CO2反应:2Na2O2+ 2CO2==2 Na2CO3 + O2

22、电解熔融NaCl:

23、Na从钛、锆、铌等金属的氯化物中置换出金属单质:

TiCl4 + 4Na ========= Ti + 4NaCl 700-800℃2NaCl(熔融)====2Na + Cl2↑电解

24、Na2CO3+ Ca(OH)2 == CaCO3↓+ 2NaOH Na2CO3+ CaCl2 == CaCO3↓+ 2NaCl BaCl2+Na2CO

3BaCO3+2NaCl

Na2CO3+CO2+H2O

25、NaOH+CO2NaHCO3

2NaHCO3

2 小苏打受热分解:2NaHCO3NaHCO3+Ca(OH)22NaHCO3+Ca(OH)

22Na2CO3+H2O+OC2

CaCO3+NaOH+H2O CaCO3+Na2CO3+2H2O NaHCO3 + NaOH==Na2CO3 + H2O

26、侯氏制碱法:NaCl + NH3 + CO2 + H2O == NaHCO3 + NH4Cl

27、Mg的提取的相关反应:

煅烧CaCO3 === CaO + CO2↑ CaO + H2O ===Ca(OH)2(石灰乳)

Ca(OH)2 + MgCl2 ===Mg (OH)2↓+ CaCl2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MgCl2· 6H2O ====== MgCl2 + 6H2O加热HCl气氛

28、Mg与非金属反应:2Mg + O2 == 2MgO,

Mg + Cl2 == MgCl2, 3Mg + 3N2 == Mg3N2点燃 MgCl2(熔融) === Mg + Cl2↑通电

Mg能在CO2中燃烧:

2Mg + O2 ==2MgO + C点燃

29、Mg与沸水反应:Mg + 2H2O(沸水)== Mg(OH)2 + H2 ↑

30、与酸反应:与非强氧化性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31、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Mg + 2FeCl3 == 2FeCl2 + MgCl2,

Mg + FeCl2 == Fe + MgCl2

32、MgO 与水反应:MgO + H2O == Mg(OH)2,

33、MgO 与酸反应:MgO + 2HCl == MgCl2 + H2O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1、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相关反应:

溶解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Al2O3+2NaOH === 2NaAlO2+H2O

酸化:NaAlO2+CO2+2H2O === Al(OH)3↓+NaHCO3

灼烧:2Al(OH)3 = =Al2O3 + H2O通电△

电解:

2、Al2O3与酸反应:Al2O3 + H2SO4 ==Al2(SO4)3 +3H2O

Al2O3与碱反应:Al2O3 + 2NaOH==2NaAlO2 + H2O

3、 AlCl3与氨水反应,生成白色胶状沉淀(Al(OH)3的制备):

AlCl3 + NH3·H2O == Al(OH)3↓+ NH4Cl

4、Al(OH)3与酸反应: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3 2Al2O3(熔融) == 4Al+3O2↑

离子反应:Al(OH)3 + 3H+ =Al3+ +3H2O

Al(OH)3与碱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离子反应:Al(OH)3 + 3OH- =AlO2- +2H2O

5、明矾的净水作用:KAl(SO4)2====K+ + Al3+ + 2SO

42Al3+ + 3H2O==Al(OH)3(胶体)+ H+

6、Al与酸反应:2Al + 6HCl ==2AlCl3 + 3H2↑

7、Al与强碱溶液反应:2Al +2NaOH + 2H2O == 2NaAlO2+ 3H2↑

8、铝热效应:2Al+Fe2O3====Al2O3+2Fe

2Al + 3CuO ==== Al2O3 + 3Cu高温高温

9、铝三角反应式: Al(1)(3)(7)(5)(6)(2)Al2O3(11)(4)(9)(10)AlO2-(8)Al(OH)3 Al3+

(1) 2Al +2NaOH + 2H2O == 2NaAlO2+ 3H2↑ (2) 2Al + 6HCl ==2AlCl3 + 3H2↑ (3) Al2O3 + 2NaOH==2NaAlO2 + H2O (4) Al2O3 + H2SO4 ==Al2(SO4)3 +3H2O (5) 2Al+Fe2O3====Al2O3+2Fe高温

Al + O2 ==Al2O3

2Al2O3(熔融) == 4Al+3O2↑(6)

(7)

NaAlO2+CO2+2H2O === Al(OH)3↓+NaHCO3 (8)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9)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10) AlCl3 + NH3·H2O == Al(OH)3↓+ NH4Cl (11) Al(OH)3 === Al2O3 + 3 H2O

10、 高炉炼铁——工业炼铁相关反应式:

(1) (3) C + O2 ===CO2 高温点燃通电 (2)

C + CO2 === CO高温

3CO + Fe2O3=== 2Fe + 3CO2

(5) (4)

11、 Fe在氧气里灼烧: CaCO3 === CaO + CO2↑高温CaO + SiO2 ==== CaSiO3高温

点燃

Fe在氯气中燃烧:2Fe + 3Cl2 ===2FeCl3△

12、

13、

14、

铁与硫加热反应 Fe + S === FeS

铁与盐酸反应: Fe + 2HCl = FeCl2 + H2↑

Fe + 2H+ = Fe2+ + H2↑ 高温下铁与水反应

3Fe + 4H2O(g)=== Fe3O4 + 4H2↑高温

15、

16、

17、

18、

19、 20、

Fe + CuSO4 ==Cu + FeSO4 Fe + FeCl3 ===3FeCl2

3+3+-用KSCN检验Fe的存在离子方程式 Fe+3SCN= Fe(SCN)3 氧化铁溶于盐酸中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氯化铁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红褐色沉淀): 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21、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 4Fe(OH)2 + O2 + 2H2O = 4Fe (OH)3

22、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3、 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24、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 + Fe = 3FeCl2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氢氧化铁加热分解:湿法炼铜:Fe + CuSO4 = FeSO4 + Cu

△2Fe(OH)3 === Fe2O3 + 3H2O↑△

铜与氧气加热反应:Cu +O2 === 2CuO

点燃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Cu + Cl2=== CuCl2铜与S加热:2Cu + S === Cu2S△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 +2 AgNO3 ===2 Ag + Cu(NO3)2 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 2Cu + CO2↑ 铜与FeCl3溶液反应:Cu + FeCl3 ===2FeCl2 + CuCl2 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Si +2F2 == SiF4(气态)

Si +2NaOH + H2O == Na2SiO3 +2H2↑

Si高温或加热下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

高温高温Si + O2=== SiO2

Si + C== =SiC高温Si + 2H2===SiH4高温Si + 2Cl2=== SiCl4高温5

39、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

高温SiO2 + 4HF == SiF4 ↑+ 2H2O (雕刻玻璃的反应——实验室氢氟酸应保存在塑料瓶中)40、

41、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 + Na2O===Na2SiO3与某些盐反应:

42、

高温

SiO2 的氧化性: SiO2 +2C===Si +2CO↑ SiO2 +2Mg===Si +2MgO高温

43、

44、

工业生产硅的相关反应:

SiO2 + 2C=== Si(粗硅) + 2CO↑高温高温

高温Si + 2Cl2 ===SiCl4 (液态) SiCl4 + 2H2 ===Si(高纯硅) + 4HCl

45、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1、SO2 是酸性氧化物:

加热

2、SO2与O2反应:

3、SO2能使溴水褪色: SO2 + Br2 + 2H2O ===H2SO4 +2HBr

4、SO2与H2O2反应:

SO2 + H2O2 === H2SO4

5、SO2的氧化性:SO2 + 2H2S ===3S↓+ 2H2O

加热

6、酸雨的形成:

SO2 + H2O<===> H2SO3

2H2SO3 + O2 == 2H2SO4

7、石灰石-石膏法脱硫(钙基固硫法):

CaO + SO2 = CaSO3,

SO2 + Ca(OH)2 = CaSO3 + H2O,

2CaSO3 + O2 = 2CaSO4

8、氨水脱硫:

SO2 + O2 <==== > 2SO3催化剂SO2 + O2 <==== > 2SO3 SO3 + H2O === H2SO4催化剂

6 SO2 + 2NH3+H2O=(NH4)2SO3,

2(NH4)2SO3 + O2 = 2(NH4)2SO4

9、硫酸的工业制法中的反应式:

4FeS2 + 11O2 === 2Fe2O3 + 8SO2SO2 + O2 <==== > 2SO3 加热催化剂高温

S + O2=== SO2点燃

10、

硫酸的工业制法中尾气中SO2的处理:用氨水处理后,再用硫酸处理: SO2 + 2NH3+H2O=(NH4)2SO3,

SO2 + NH3+H2O=NH4HSO3

SO3 + H2O == H2SO

411、

12、

13、 浓硫酸难挥发,可制取易挥发性酸:

2NaCl + H2SO4 ===Na2SO4 +HCl↑加热

稀硫酸用于酸洗除锈: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4、 硫及含硫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反应:

(1)-2价硫到0价硫:

硫化氢不完全燃烧:

硫化氢通入卤水中:H2S + X2==S↓ + 2HX (X代表CL、Br、I)

现象:卤水溶液褪色,产生淡黄色沉淀。

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Na2S + Cl2 ==2NaCl +S↓ H2S + H2SO4(浓)== S↓ + SO2 + 2H2O 3H2S +2HNO3(浓)== 3S↓ + 2NO + 4H2O

(2)0价硫到-2价硫:

S + 2Na == Na2S,将S和Na混合,研磨可爆炸。

Fe + S ===FeS 2Cu + S ===Cu2S加热加热H2S + O2 ===2S↓ + 2H2O点燃

S + Hg ==HgS 在常温下进行,常用于除去撒落的汞,且汞显高价。

H2 + S(蒸汽) === H2S点燃加热

(3)0价硫到+4价硫:

S + O2 === SO2

(4)+4价硫到0价硫:SO2 + H2S ===3S↓+ 2H2O (5)+4价硫到+6价硫:

加热

SO2 +X2 + H2O === H2SO4 + 2HX ((X代表CL、Br、I)

2H2SO2 +O2 === 2H2SO4 (酸雨的酸性由弱变强的原因) (6)+6价硫到+4价硫: SO2 + O2 <==== > 2SO3 催化剂

(7)其他反应式:

H2S+ O2===2SO2 + 2H2O点燃

S + 2 H2SO4(浓)===3 SO2 + 2H2O

15、 实验室制备H2S气体:

FeS + H2SO4(稀)===FeSO4 + H2S↑,FeS + 2H+==Fe2+ + H2S↑

16、 实验室中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H2S气体:

H2S + 2NaOH ==Na2S+ 2H2O

17、 实验室或工业上制取SO2:Na2SO3 + H2SO4(浓)=== Na2SO4 + SO2↑+ H2O

18、 Na2SO3 + H2SO4(稀)=== Na2SO4 + SO2↑+ H2O

19、 氮气在特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N2 + O2 ===2NO N2 + 3H2 ======2NH3 N2 + 3Mg===Mg3N2催化剂放电高温高压点燃20、 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2NO2

21、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 NO2+H2O===2HNO3+NO

22、 二氧化氮与碱反应:2 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

23、 NO2 + 2KI ==I2 + 2KNO2(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24、 2NO2<==> N2O4

(NO2和N2O4之间可相互转化,故通常测得NO2的相

对分子质量大于其实际值。)

25、 硝酸型酸雨的形成:

3 NO2+H2O===2HNO3+NO,

NO + NO2+H2O===2HNO2

26、

27、 汽车尾气处理:

2NO + 2CO ==== N2 + 2CO2催化剂

对生产氮肥、硝酸的工厂尾气处理:

2 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

NO + NO2+ 2NaOH ===2 NaNO2 + H2O

电离4+-

28、 氨气与水反应:NH3 + H2O <===> NH3·H2O <===> NH + OH

29、 氨气与酸反应:NH3 +HCl===NH4Cl(产生白烟,是NH4Cl固体小颗粒)

2NH3+H2SO4===(NH4)2SO4 30、 氨气与氧气的反应:

31、 氨气与氯气反应:2 NH3 + 3Cl2 ===N2 + 6HCl(NH3少量)

8 NH3 + 3Cl2 ===N2 + 6 NH4Cl(NH3过量)

32、

33、

34、

氨气与一氧化氮反应:氨气与氧化铜反应:工业上合成氨:

4 NH3 + 6NO ====5 N2 + 6H2O△催化剂

△2NH3 +3CuO ==== N2 +3Cu +3H2O

8

35、

36、 实验室制取氨气:铵盐受热易分解为氨气和对应的酸:

△2NH4Cl + Ca(OH)2===CaCl2 + 2NH3+2H2O↑

△冷却NH4Cl(固) NH3(气)+HCl(气) NH4Cl(固)△(NH4)2CO3=== 2NH3↑+ CO2↑+ H2O

37、 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2NH4Cl + Ca(OH)2===CaCl2 + 2NH3↑+2H2O△ NH4Cl+NaOH==== NH3↑ + NaCl + H2O

38、 硝酸的强氧化性:

Cu + 4HNO3(浓)===Cu(NO3)2 + 2NO2+2H2O 3Cu + 8HNO3(稀)===3Cu(NO3)2 + 2NO+4H2O

△C+4HNO3(浓)=== CO2↑+ 4NO2↑+2H2O

39、 HNO3见光或加热会分解释放出NO2气体:

4HNO3 ====4NO2↑+ O2↑+2H2O光照

40、 实验室制备硝酸:

41、 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

步骤△NaNO3 (固) + H2SO4(浓) ===NaHSO4 + HNO3 氨催化法生成NO和水NO进一步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NO2水吸收NO2生成硝酸

第六篇: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1知识点总结梳理

一 集合

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集合的表示:

(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B„

(2)集合的表示方法:

a、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a,b,c„„} b、描述法: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c、维恩图:用一条封闭曲线的内部表示.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6、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或BA)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 (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包含”关系—真子集

如果集合,但存在元素x(B且xA,则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3“相等”关系:A=B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集合的性质

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③如果AB且BC,那么AC ④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 交

集 并

集 补

义 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

全集:一般,若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的所有元素,我们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记作:U 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韦恩图示

质 A ∩ A=A

A ∩Φ=Φ A ∩B=BA A ∩BA A ∩BB A U A=A

A U Φ=A A U B=B U A

A U BA A U BB

AU(CuA)=U A∩(CuA)=Φ.

二 函数

1.函数的概念:记法 y=f(x),x∈A.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3.函数的表示方法:(1)解析法:(2)图象法:(3)列表法:

4.函数的基本性质

a、函数解析式子的求法 (1)代入法:(2)待定系数法: (3)换元法:(4)拼凑法:

b、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零次幂式的底数不等于零; (5)分段函数的各段范围取并集; (6)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c、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定义域一致②对应法则一致

d.区间的概念:

e.值域 (先考虑其定义域) 5.分段函数

6.映射的概念

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

(1)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2)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3)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注意:函数是特殊的映射。

7、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 (1)增减函数定义 (2)图象的特点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 定义法: 取值; 作差; 变形; 定号; 结论.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

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 ,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8、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 (1)奇、偶函数定义

(2)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a、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是不对称,则是非奇非偶的函数;若对称,则进行下面判断; b、确定f(-x)与f(x)的关系;

c、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则f(x)是偶函数;

若f(-x) =-f(x),则f(x)是奇函数.

注意: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 (4)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

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有相同的单调性;

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有相反的单调性。 (5)若已知是奇、偶函数可以直接用特值

9、 基本初等函数

一、一次函数

二、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注意:二次函数值域求法

三、指数函数

(一)指数

1、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2、根式的概念

3、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 ,

(二)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其特点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1 0

定义域 R 定义域 R 值域 值域

在R上单调递增 在R上单调递减

非奇非偶函数 非奇非偶函数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

四、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数叫做以为底的对数,记作:(— 底数,— 真数,— 对数式)

两个重要对数: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且,,,那么:

·+;

-;

注意:换底公式

(,且;,且;).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 (1);(2).

(三)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且叫做对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2、对数函数的性质: a>1 0

定义域 定义域

值域为R 值域为R

在R上递增 在R上递减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0)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0)

五、幂函数

1、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为常数.

2、幂函数性质归纳.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2)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3)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轴右方无限地逼近轴正半轴,当趋于时,图象在轴上方无限地逼近轴正半轴.

10、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个数的求法:(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3)二次函数的零点:判断 (4)二分法可用来求变号零点.

上一篇:高中数学所有总结下一篇:高中科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