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信息化素养现状及提升对策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

移动互联网正在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传播方式迅速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学习、交往和生活方式等, 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严峻挑战[1]。新时代, 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 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必须自觉提升信息化素养, 平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高度统一的特性与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扁平且多元化特性之间的差异, 缩小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传统手段和现代教育信息化之间的差距, 开拓一条高效、融合的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从而将看似矛盾的双方对立统一起来, 开创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信息化素养发展现状

(一) 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已经到来, 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仍然以教材讲授和课件展示为主, 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教育教学方式以教师单向讲授和灌输为中心, 侧重对教育内容和知识点的简单传播, 忽略了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与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的联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热点和国际形势了解甚少, 普遍感觉思政课没有代入感, 学习过程枯燥乏味。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对知识内容进行充分的解读、再构和设计, 致使许多学生产生“该课程和生活联系不大, 学了也没什么用”的错误认识, 影响课堂的吸收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形成了“不爱学-没兴趣教-内容枯燥-更不爱学”的恶性循环。

(二) 教育方式不满足现代职业教育要求

在传统思政课堂教学中, 教师独大的现象比比皆是, 单向灌输司空见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涵盖形式较多, 如:班校会、升旗仪式、主题比赛和主题手抄报等。发挥主导地位的依然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无论该角色是教师还是领导, 学生群体依然是被动接受的角色,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少, 学生积极性差, 参与度也不高。许多高职院校都存在“教师在教室里, 学生在网络上”的尴尬境地。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 特别是“00后”逐步成为教育对象的主力军, 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以信息手段为主导, 开拓新型的教育手段, 提升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活跃度、参与率和满意度, 以术驭道, 坚守现实和网络世界的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战场”。

(三) 教育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不够充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教育技术不断更新, 使得为互联网生产或贡献内容变得更加简便, 使得互联网更加扁平, 所产生的信息内容更加多元化。新时代的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模式均受到了来自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冲击。虽然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尝试更多地使用现代技术手段, 但是技术和内容的融合程度仍然不高, 对技术手段的使用不够充分的表现为:添加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素材来丰富知识内容, 拘泥于使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网络教学, 对于微博、QQ、微信等学生热衷使用的新型社交媒体平台运用不够[2], 以上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确实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有着正向推动的作用, 学生的积极性也有所提升, 但是距离“道术结合, 魂体统一”的目标还远远不够。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信息化提升对策

(一) 加强互联网思维, 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 由于移动互联网便捷的特点, 使得学生越来越多的利用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的碎片时间来接收和处理各类信息。移动互联网的定向性够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喜好, 提供更加精准、更加丰富的个性化服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信息化素养提升首先是思维的更新, 是观念的唤活。自觉加强互联网思维的培育和践行, 强化信息化的意识, 在工作中形成信息化观念,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 圆满完成“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

(二) 开展专题培训, 提供硬件保证和智力支持

高职院校需要把握教育中的“硬件、软件、方法”协调统一的理念, 在校内形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生态系统。从最基本的黑板、粉笔、文字教材、教具、投影仪、幻灯机、电视机、有线与无线扩音系统、视频展示台到多媒体计算机、CAW闭路电视教学网络系统、计算机双向传输交互网络系统等都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中的硬件组成部分。经过精心选择和合理组织教师信息化培训, 经过提升硬件条件, 打造符合认知规律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 创设适合于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思想政治工作生态系统, 为思政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硬件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 注重个人修养, 努力成为学生的“领路人”

移动互联网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其两面性, 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的同时, 更要充分认识到其弊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当加强个人修养和自律性,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立德树人, 自觉弘扬师德新风, 加强师德修养,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将信息道德意识深植头脑。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引导高职学生理性看待现代技术和移动互联网, 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化的双重影响, 强化道德修养, 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自觉抵制信息污染, 严守信息伦理道德规范, 以自身榜样示范引导高职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摘要:教育信息化2.0时代已经到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信息化素养至关重要。如何有效的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水平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信息化素养现状为基础展开分析, 并阐述了提升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信息化素养,教育信息化2.0

参考文献

[1] 谢志芳.近年来高校辅导员信息素养研究综述[J].学理论, 2014 (32) :265.

[2] 马薇.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应对措施[J].探索前沿, 2018 (11) :22.

上一篇:应用技术型大学动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下一篇:建筑物墙体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