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扩招高职院校工作开展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百万扩招政策是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全面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和覆盖面,高效解决我国特定群体的职业技能困境,在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深度改革,为推动社会侧面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全面进步奠定物质基础。百万扩招政策的推行和实施,给高职院校的工作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强化竞争,促进办学水平全面提升,确保自身长期发展的重要契机。

一、百万扩招的政策内涵和实施意义

(一)百万扩招的政策内涵

百万扩招是由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形式、招生对象和招生规模等各个方面所提出的针对性措施。其目的是为了全面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在缓解当前就业困境的同时,逐步解决我国工业信息化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1]。百万扩招政策经过半年多的运行,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为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百万扩招的实施意义

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并不是简单的将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予以扩大,而是具有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双重意义。就社会发展层面来说,短期内能够通过更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为我国的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基础行业提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将我国生产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人口红利优势全面转型为人力资源优势。从长期发展来看,则能够以人力效率提升和服务质量提升来促进社会生产率的提升,为逐渐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趋向高端化奠定基础。就个体发展而言,百万扩招将能够全面覆盖普通高中学生、中职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失业群体,帮助他们拥有原本失去的高等教育机会,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的公平公正,为个体成长提供更多的机遇。从某种层面上而言,百万扩招能也是我国“类型教育”在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改变传统高等教育中对职业教育在认识上所存在的不足,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在结构上的优化,确保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更加贴合。

二、百万扩招高职院校工作开展面临的困境

(一)在硬件资源上面临的困境

硬件资源是高等职业院校百万扩招所面临的基本困境,根据中国高职发展智库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9年全国共有各类高职高专院校1300多所,其中在校生数量人数最多的三个省份分别是广东、山东和河南,总人数在67万-76万人之间,招生规模最大的院校总人数已经超过7万人。从理论上而言,刨去今年国家最新批准的20所左右的高职院校,平均每校新增招生人数不足百人即可以达成扩招目标。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这种算法是完全不切合实际的。根据段从宇的测算[2]:目前仅有江苏、广东、河南、山东、安徽、湖南等较少的省区在高职教育资源承载力上具有一定的基础,能够承担起扩招的主体责任,而新疆、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等偏远省区本身就已经存在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再行规模化的扩招,也不符合扩招政策推行的初衷。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而言,在专业类型设置与就业体系运行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高职院校的办学体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招生数量增加的情形下,需要在教室、自习室、图书馆和宿舍等各个方面做出同步调整,对于某些院校来说,可以通过效率化的措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对于部分院校而言,则需要经过多重环节的审批,才能将这些条件逐渐予以满足。在硬件条件不足的情形下,不仅使得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生活学习质量难以控制,还失去了人才培养应有的意义,成为了国家政策的应付之举。

(二)在招生体制上面临的困境

传统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开展是与普通高等院校同步进行的,是基于高考分数来开展各项工作,具有相对统一的工作标准,但是在百万扩招推行的背景下,招生对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再限制在普通高中高考生范围内,而是将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农民工和中职学生等具有高职学习需求的社会群体涵盖在内。对于相关的高职院校而言,这不仅是在招生规模上发生简单的变化,而是在招生体制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首先是对原本的招生工作流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扩招人数增加带来的招生批次增加等情形,使得专职招生办公人员不再是以秋季开学招生为主,增加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其次是在招生质量控制上,对招生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无法以高考分数为基准的考核方式下,如何适应百万扩招的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考生评价体系,是摆在招生工作人员面前的现实问题。最后是如何以百万扩招为契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招生体制。百万扩招的推行,并不是独立运行的政策,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为确保高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必将会有一系列对应的政策措施出台,如何适应这种发展需求,对于招生管理工作而言,也是重要的方面。

(三)在师资力量上面临的困境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原本就是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问题之一,在百万扩招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师资方面存在的短板,是相关院校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教师师资力量存在欠缺,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展,教师队伍在学历水平上基本能够达到国家相关方面的要求,但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偏低,教学经验不足,部分具有教学优势的教师群体则分布在管理岗位上,极少参与一线教学工作,由此造成教学师资力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二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流动性比较大,尤其是对于民办高职院校而言,更多的是青年教师成长的跳板,在经验不断丰富的情形下,会出现成比例的离职现象,给高职院校的教学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三是教师在应用型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不足,高职院校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多的倾向于实际应用能力,但是在教师队伍组成中,大多是直接来自于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拥有企业生产管理经验的高技能教学人才严重欠缺,由此造成教学内容与培养需求之间出现偏差。

(四)在管理水平上面临的困境

招生规模的增加要求高职院校的管理队伍在思想上进行对应的革新,但是对于部分院校而言,大多数领导层认为百万扩招政策的推行仅是招生人数的增加,在管理环节只需要增加对应的管理人员即可,不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在这种思想指引下,使得管理层面对百万扩招带来的认识产生了严重的偏差,无法适应实际工作开展的需要,造成实际工作的开展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到了工作人员实际工作开展的效率,而且还会对管理水平的提升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百万扩招高职院校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升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

硬件资源建设需要一定的建设周期,由于百万扩招政策的提出与实际落实之间需要一定的调研与测算,给相关院校所留出的调整时间极其有限,这就要求有扩招任务的院校要提前进行相关方面的工作布置,提前做好相关方面的准备。对于招生数量增加所带来的硬件需求有着准确的认识,在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作用下,将学校的硬件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于所需要的硬件资源,有着具体的量化数据,并且能够应用科学的管理和调整方式,尽量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提升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3]。对于确实无法达到对应标准的方面,则要充分发掘各层面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通过多种途径扩展硬件资源来源。同时,学生管理和计划部门要能够从学校长远发展的实际出发,对长期招生目标进行精细化预测,为学校建校规模扩大和硬件基础投资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二)改变传统招生体制工作模式

高职百万扩招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并不是简单的将招生人数予以增加,而是中央政府综合考量的结果。由于在招生对象和群体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得招生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从全局出现,建立起全新的招生工作体制。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院校层面加强对招生管理工作改革的力度,深入研究百万扩招和未来招生动向给招生工作所带来的影响,改变传统管理规章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环节。其次是要能够加大在招生管理方面的投入,强化信息化技术在招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力度,减少招生管理中存在的人工作业环节,不断提升招生管理工作的效率。最后是要能够不断完善招生考核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报考人员进行综合素质考评,尽量提升招生质量,为后期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生源基础。

(三)加大师资力量建设

加大师资力量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长期发展质量的基本途径,在百万扩招政策推行的背景下,对这方面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资力量建设水平的提升不仅是教职工队伍数量的增长,更多的是基于教职工综合素质提升而言。对于学校层面而言,首先要加大管理措施的改革,改变单纯以教学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理念,从更多方面为教师提供服务。可以以院校整体为单位,加大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力度,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的同时,也能够为教师提供一定的管理岗位,提升教师的教学应用能力,引导高职院校教学内容朝向应用型方向发展[4]。同时要能够结合慕课平台的发展,建立教师完善的学习进修体系,在教师职称晋升和工资增长机制方面,承认电子学历的作用。其次是要能够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后勤服务建设,减少青年教师在未来发展方面存在的顾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对于教师个体而言,要能够通过百万扩招政策的推行,认识到高职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扎根一线,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够达到人生理想的升华。

(四)改变传统管理理念

在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工作开展水平的提升,更多方面是依托管理层工作开展来实现的,管理层面的工作理念会对各项工作开展的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各层级和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在开展实际工作时,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更多是将自身工作开展放在为工作人员提供服务的角度,强化对政策的研究和理解深度,充分认识百万扩招给各项工作开展所带来的困境,建立起与新型办学模式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摒弃传统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缩减管理环节,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为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已经有了一定的时段,各个院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存在较大的差别,各自采用的对应措施也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是其最终目的都是能够通过对国家政策的响应,深度发现自身在办学程序中存在的不足,在处理好相关问题的同时,也能够对自身的管理体制进行完善,从而不断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百万扩招概念的提出,是党和政府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普及高等教育、促进我国人力资源优质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给高职院校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从百万扩招政策所具有的内涵与意义出发,对高职院校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院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 匡瑛,石伟平.论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意图、内涵实质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5):92-96.

[2] 段从宇.扩招百万背景下各省区高职院校新增招生规模测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14):17-21.

[3] 郭文富.扩招百万呼唤高职院校建立新型质量保障体系[J].职教论坛,2019(7):37-41.

[4] 肖称萍,徐书培,卢建平.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思考[J].职教论坛,2019(7):42-46.

上一篇:雕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下一篇: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如何做好业财融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