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一位数

2023-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两位数乘一位数

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6—7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师准备——口算卡片、小棒、挂图、幻灯片(投影图片)等。

生准备——小棒、教材、作业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到动物园去看看。

1、 口答。(略)

2、 笔算。(略)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师:每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体现“2个十是20”)

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列算式?

师:怎样计算20×3呢?

生:(讨论汇报)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生:(互相说一说)

师:照这样计算,5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你是怎样想的?8头大象呢?

练习(略)

2、学习例2。

师:小猴们在干什么? 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怎样列式?

师:(结合学生的列式14×2)提问:怎样想出结果?你能用小棒来摆一摆吗?

生:(操作、讨论、汇报)

师: 还可以用竖式来进行计算。

师:“2”写在哪里?为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结合操作过程,与竖式计算的过程对应理解。让学生运用这种初始模式进行试算。)

师:(比较、讨论)这几个竖式有什么共同点?能否简化?怎样简化?

生:(用简化后的写法计算刚才几道题,并对应说算理。)

生:(计算“试一试”,说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书写格式以及验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用竖式计算。13×2 2×21 4×22 32×3

2、解决问题。(1)“想想做做”第4题。

(2)“想想做做”第5题。

3、综合运用。“想想做做”第6题。

四、课堂作业,形成技能

在作业本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的下面4道题。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徐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6—7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全面,注意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教学准备:

师准备——口算卡片、小棒、挂图、幻灯片(投影图片)等。

生准备——小棒、教材、作业本、文具等。

(教学准备考虑细致周到,连学生的文具等细节都考虑到了。)

教学过程:

一、 课前简短谈话: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还没上课,一个陌生人说话了。知道我姓什么?(徐),还想知道我叫什么?在黑板上写道“徐斌”。一个同学说“我的爸爸也叫斌”。那你知道你爸爸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不知道。那你能猜猜我父母为什么给我起这个名字吗?一生:希望你能文能武。师:是这样的,那你回去问问你爸爸的爸爸

是不是也希望你爸爸这样?(生乐)

代我向你爸爸问好。现在我们熟悉了,这是我第一次到这个教室,而大家是吗?(不是)那你们比我有经

验。大家现在可以叫我(徐斌或徐老师)

正式上课前整理一下学习用品。(师说生有条理地整理)

准备好了,开始上课。

(课前简短的对话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一句“正式上课前整理一下学习用品”的要

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创设情境:

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到动物园去看看。大象带来三道数学题,在黑板上,谁来做?

大象还带来一些数学题,在屏幕上,我们来一起看看。(此时,那三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一起来做屏幕上的题。)看这三道题,以前的知识学得很好。

(13+13,个位上的6表示多少?生:6个1。 十位上的2表示2个多少?生:2个10。) 个位上的得数都是“6”,表示多少?(个位上的“6”表示六个一。前面上的得数十位上是“2”,表示什么?)

生答。

1、 口答。(略)

2、 笔算。(略)

(创设的情境把孩子们带入他们喜爱的动物世界。注意面向全体,当三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时,其他学生就一起做屏幕上的题。复习为学习新知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师:我们再来看,大象的本领可大了,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运木头,我们来数数看。每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体现“2个十是20”) 三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木头?怎样列算式?

(3×20,也可说成20×3),得数是多少?你能说说怎么样得到这个得数的?

学生同桌间交流。 师:怎样计算20×3呢?

生:讨论汇报 生:乘法。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加法。 生:乘法:3×20=

师:你是怎样得到得数,得数是多少? 生:竖式。师:还有谁不用竖式。 生:2×3=6,6添一个0是60。

(评讲)还有谁说说不是用竖式,想法不一样。

生:加法,还不用进位。 师:也可以算出得数,所有的乘法都可以用加法。但如果乘数越来越大,你会感到很麻烦。如果加的数多

一些就比较麻烦。

师:照这样计算,又来两头大象,5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5×20)你是怎样想的?(个位上的“0”先

不看,用5×2=10)8头大象呢?(8×20)

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象这样的口算题我们可以怎样想呢?

口算的三道题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都乘以20)

生:可以把个位上的零先不看。

师:现在这样的题会算了吗?我们下面动手先来算几道题?做书后的练习。(4×3=

40×3= 7×8= 70×8= (略)

口算完了就请举手。

师:大部分同学算完了,谁来汇报?选自己喜欢的两道题来汇报一下。

生:4×30

学生说生“4乘30不是4乘以30) 师:以前是这样的读的,大家要注意。

上下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上面数是一位数乘一位数,下面是“两位整十的数乘一位数”,大家明白了吗?

3×5= 根据我提供的这个算式进行编写。

生:30×5;3×50……

师:

几乘几,几十乘几。看你能编两道还是一道题?

学生交流。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了“两位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学习例2。

师:我们再来看。谁又来了?小猴们在干什么?看屏幕:一只猴子采了14个 桃 子?另一只也说:我也采了14个桃? 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样得到得数的? 学生互相间交流。得数难算吗?(我也知道不难,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得到得数的?)

2×14= 14×2= 学生交流。

师:(结合学生的列式14×2)提问:怎样想出结果?

生:(操作、讨论、汇报) 师: 还可以用竖式来进行计算。

师:“2”写在哪里?为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一生:我是用乘法竖式算出来的。

师:看来大家不少都想用竖式。刚才我问了一个同学,他说他是在头脑中列出竖式的。

我们一起来看竖式。

1 4 × 2 —— 8 2 0 —— 2 8

4×2=8,10×2=20,8+20=28 这样清楚吗?我们分了几次乘?这个过程我们是分开的,知道是做加法的。像这样的竖式大家明白了吗?

(结合操作过程,与竖式计算的过程对应理解。让学生运用这种初始模式进行试算。)

师:学生从课后选两道题算一算。

(其他三道题略)

2 4 × 2 —— 8 4 0 —— 4 8 师:指名到黑板前计算,下面同学认真看黑板上的同学所写。

师:请大家睁大眼睛,仔细观察一下,先乘个位,再乘十位,然后把它们加起来。3 、大家说说看,有什么想法?(生:有些……有些步骤可以省略,如个位上的零可以不写。

2 4 × 2 —— 8 4 0 —— 4 8 可以简写成:

2 4 × 2 —— 4 8 刚才黑板上的同学可以自己上来写写,可以省略写。还要在横式上写上得数。

4、比较、讨论:

这几个竖式有什么共同点?能否简化?怎样简化? 生:(用简化后的写法计算刚才几道题,并对应说算理。)

5、生计算“试一试”, 24×2 11×5 31×3 43×2 按照原来的方法选2道算一下。

师:仔细观察一下,先乘个位,再乘十位,再加起来。看第一次乘下来的得数是一位数,第二次都是两位数。看看都是,这样写清楚是清楚的,有什么要说的?哪一步可以省掉?

生:0可以省掉。第二步可以省掉。

师:看操作,想象中的是不是这样?看老师来写一遍。14×2 一起看过程,先 …再,喜欢哪一种?把刚才

的写法写简单一点。刚才的同学上来改一下。

师:是不是简单多了,有的可以省,有的不能省。今后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来写一题。

师:课上到这里,从上课到现在,是学习了什么样的数乘什么样的数?我们来回顾一下:一位数乘以整十数时,可以用口算,还有一种可以用笔算的方法。用今天学习的来解决一些问题。

(让学生通过尝试探究、动手操作,先探索出一种竖式计算的方法,然后通过讨论交流,又找到一种简便的写法。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虽然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怎么算,要多用许多时间,但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明白了算理,学会了探究,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比较,这是简单的“灌输”所不能达到的。)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我们就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里有4箱瓶子,每箱12瓶。就在数学纸上来练习。做

完的同学请举手。

做完的同学俩互相交换一下,看看做得怎么样。

生:交流。

师: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有一次到商店买衣服(出示屏幕:裤子20元,上衣12元,要买三套花多少钱?谁有生活经验,说说什么是三套?那到底花多少钱?试着做一做,当然同桌间可以交流一下。算出来就举

手。) 师:没算出得数,只要方法对了就行了。你交流时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和别人不一样,一会儿也可以交流。(说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书写格式以及验算方法。)

生:交流。

师:再看屏幕:乘飞机时,三架飞机,每架上13人。那35号同学能不能上?要讲出理由?

3×13=39。

那40号同学能不能上。(不能,就超载了?)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巩固了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又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

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所学的数学是有用的。)

四、课堂作业,形成技能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有关知识,并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再来做几道题好吗?

从教材纸上选两道题做一做,做完了就可以下课。

算完了就可以回去,回到教室后同桌间交流一下,剩下的也可以做一做。

谢谢小朋友。

第2篇: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9—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森林里有许多动物,其中大象和猴子是好朋友。小猴兄弟种的桃树上,桃子已经成熟了。可是,他们没有房子,每一次下雨,他们都被雨淋。这天,他们决定造一座木头房子。它们的好朋友大象知道了,赶紧过来帮忙。看,大象在做什么?(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师:每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体现“2个十是20”) 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怎样列算式?

师:怎样计算20×3呢? 生:(讨论汇报)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生:(互相说一说)

师:照这样计算,5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你是怎样想的?8头大象呢? 练习 4×3=

7×8= 5×6= 40×3= 70×8= 5×60=

2、学习例2。

师:大象帮小猴运木头,小猴为了感谢大象,到果园里忙着采桃子招待来大象。(课件出示场景)

师:小猴们在干什么?一只小猴说,我采了14个桃,另一只小猴说,我也采了14个桃, 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怎样列式?

师:(结合学生的列式14×2)提问:怎样想出结果? 生:(操作、讨论、汇报) 师: 还可以用竖式来进行计算。

师:“2”写在哪里?为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结合情境图,与竖式计算的过程对应理解。) 让学生运用这种初始模式进行试算:

师:(比较、讨论)这几个竖式有什么共同点?能否简化?怎样简化? 生:(用简化后的写法计算刚才几道题,并对应说算理。)

生:(计算“试一试”,说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书写格式以及验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用竖式计算。13×2 2×21 4×22 32×3

2、解决问题。(1)“想想做做”第4题。 (2)“想想做做”第5题。

3、综合运用。“想想做做”第6题。

四、课堂小结和学习评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第3篇:两位数乘一位数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知道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乘法的验算。

2.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口算、笔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养成细心读题、认真计算的习惯,进一步体会验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

明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会熟练地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

结合情境图与算理,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书写的过程,学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复习,提取相关学习经验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乘法,说起乘法,小朋友们能不能说一些过去学习的乘法算式呢?请你举个例子。学生回忆学过的乘法算式教师随机板书。

在算这些乘法算式的时候是什么帮助我们算得又对又快,乘法口诀不仅可以帮助算像这样的表内乘法,更复杂的乘法运算中我们也要用到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新本领。

二、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一)出示情境图1:

请小朋友看屏幕,老师要带大家到森林里瞧一瞧,森林里的大象要搬新家了,它们在干什么?每头大象面前已经搬了多少木头?

1. 要求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

看了屏幕上提供的信息,你能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呢?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 2. 你会列怎样的算式? 20×3或3×20。

你用什么方法计算20×3?先独立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 3. 要求学生自己先尝试计算并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回答: (1)20+20+20=60 3个20相加

(2)2×3=6,所以20×3=6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20+20=60 2×3=6 20×3=60 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算出了2×3=6,就马上可以知道20×3=60,这上下两个2有什么不一样吗? 上面的2是2个一,下面的2是2个十,2个一×3=6个一,2个十×3=6个十,6个十就是(60)。谁再来完整地说一说。板书:2个十×3=6个十(60)

(3)2个十乘3是6个十,6个十写作60。

4.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让学生试着说清算理。2个十×3=6个十(60)

5. 小结:用加法,用过去学的乘法都能算出20×3=60,3×20=60,尽管计算方法不一样,但是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都是算出3个20是多少。

【设计理念】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多样化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评价进行适当的优化。

(二)变化情境图1:

1. 动态演示:又来了2头大象,也像这样地运木头,要求5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能列式吗?有没有不一样的算式?20×5= 5×20= 你又是怎样算的?2个十×5=10个十(100)

2. 出示试一试: 照这样计算8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20×8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三)比较并进行专项练习:

1. 师:观察我们刚才口算的几道题,它们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 2. 师板贴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

这些两位数都有特点,你发现了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学生口算:40×7= 30×5= 90×4= 自由说指名交流

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大家算得又对又快?有什么好的窍门好的经验介绍介绍。

比如40×7= 我们可以先算4×7=28 再在28后面加个0所以 40×7=280。用到的口诀是四七二十八

3. 让学生尝试归纳口算的方法。

4. 小结:乘法口诀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算像这样的表内乘法,还可以帮助我们算像这样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可以先把整十数零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零。 5. 开放练习:这个本领学会了吗?再来试一试,4×3= 40×3= 4×30= 找到它们的联系,你发现了什么?一口气说出这三道题的得数,只要先算4×3=12.再在12的后面添上一个0,用到的口诀是三四十二

出示7×8= 你能像前面那样编整十数乘一位数的题目考考大家吗? 70×8=560

7×80=560 6. 学生改编乘法算式并口答。 5×6=30 50×6=300 5×60=300 4×3=12 7×8=56 5×6=30 40×3=120 70×8=560 50×6=300 4×30=120 7×80=560 5×60=300 为什么50末尾只有一个0,积的末尾有两个0?这多出来的一个0是哪来的?乘法口诀自己带了一个0,

三、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一)以口算启发笔算

1. 森林里不仅大象在劳动,小猴也在劳动,它在干什么?可是这只小猴子很糊涂,它不忘了自己采了多少个桃?你能帮他数一数吗?一共采了( 14 )个桃?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猴哥哥也采了14个桃,两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板书14+14=28个

算出的是几个14?还会用别方法算吗?板书:2×14= 或者 14×2= 2. 观察14+14=28 2×14=28 14×2=28 这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得数都是28?都是算出了2个14是28。你心里是怎样算出14×2的结果的?

可以分三步来想:14可以分成10和4,10×2=20,4×2=8,20+8=28多指名说说、 3. 一起来看这幅图,是这样列式的14×2= 28 2×14= 28 刚才我们把2个4先算起来,也就是图中这一部分的桃子,还可以把2个10合起来,算出的是这一部分的桃子,最后怎么样?把两部分合起来。

【设计理念】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给学生提供交流算法的平台,借助于学生的已有知识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二)沟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关系,建立竖式模型

1.刚才思考的这三步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我们在算乘法时也要按这样的规律。

2. 一般来说列乘法竖式时,总是把位数多的数写在竖式的第一行,把位数少的数写在竖式的第二行,同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以前对齐数位以后我们要做加法或减法,今天我们对齐数为以后要做(乘法),如果你能在竖式中也找到这三步,说明这个竖式就列好了。愿不愿意试一试?

指名板演 1 4 × 2 2 8 3. 学生尝试计算后交流自己的竖式中的每一步分别算的是什么,在这个竖式里能找到口算时用的三步吗?4×2=8,哪一步体现了?(个位上)2×10=20(十位上)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

一起来看大屏幕,先算的是2个4是8,再算的是2个10是20,然后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是28. 【设计理念】竖式计算的过程实际上是算法的简洁记录过程,借助直观图和口算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的过程。

比较屏幕上竖式和小朋友列的竖式,哪个更简便?听从小朋友的建议简化一下,现在两个竖式一样了吗? 4.教师示范讲解: 1 4 × 2

用2乘个位上的4得到8,8写在积得个位上。用2乘十位上的1,这里的1其实是1个十,得到2个十,2写在积的十位上。

你能看着竖式再说说计算的过程和积的书写位置吗?学生自由说,指名说。齐说。

【设计理念】注重每一步的算理,注重学生对此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试一试: 3×21= 你怎样列竖式?怎样算?先说一说,再独立完成,校对。乘法计算后也要验算,乘法的验算方法不止一种,现在我们只能用再乘一遍的方法验算。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2。

校对时让学生说说怎么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学生在练习完整的竖式书写过程中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先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得数写在个位上,再用一位数乘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得数写在积的十位上。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还可以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想想做做”的第5题

先在书上写出横式,再用竖式算出来。

谁能够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12×4=48(瓶)。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

20×3=60 3×20=60 14+14=28 20+20+20=60 14×2=28 2×3=6 2×14=28 20×3=60 1 4 2个十 ×3 =6个十(60) × 2 2 8

第4篇: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教学反思

1.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注意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节课上,我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感兴趣的话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利用小棒动手操作,经历探究竖式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中,我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基础出发,操作探索和体验,更好地理解了计算方法,学生在探究中,教师不是看客,而是参与者和引导者。 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的有效结合。我们知道,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自主获得信息、处理信息,为解决问题服务,又使问题解决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后,并没有马上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而是让学生先练一练,以此来强化所学的知识,然后再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去。这样做,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的数学信息,既体会到计算的价值,又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需破解的问题

在理解算理的教学中,是教师用课件出示,还是让学生自己摆小棒,怎样才能更节省时间,又能让学生理解算理,提高教学的效率?

第5篇:《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廖平乐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主要是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知道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乘法的验算。

在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情境,以大象兄弟帮助小猴兄弟造房子为题材引入,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首先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只要能够算出结果都给予肯定。

其次,注重方法的优化。在多种算法中,我让学生选择一种你认为算的快的方法,如:由2×3=6,得20×3=60。将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比较、抢答、等形式进行练习巩固。

第三,通过以大象兄弟帮助小猴兄弟造房子题材巧妙地将两个例题串起来。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因此在出示14×2的竖式计算时应该重点强调竖式计算:“先用2乘个位上的4得8写在个位上,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2个十写在十位上。”通过说算理板书书上的分布计算的过程,再引导学生简化计算的中间环节,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一般写法。重点让学生说说,竖式一般写法。

另在随后的“试一试”中让学生体会一位数乘两位数,在竖式中一般我们是先写两位数计算起来比较方便。提示学生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用手挡住黑板上的答案,和学生一起在算一遍,这样的形式进行验算,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在做练习时,再乘一遍,不一定要想加法所学写出来再算一遍,心里验算也是可以的。

在练习投影反馈时,选择什么样的作业反馈,缺乏一定的机智。随手拿的几本发现一个学生把题目抄错了,在选择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可找写的好的作为范例,也可找有典型错误的进行比较。这方面还需要多钻研,多思考,细心观摩有经验的老师上课。

第6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0页例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1. 板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21×4= 33×2= 23×3= 14×2=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要求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说一说这些题的计算方法。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 课件出示喜羊羊

喜羊羊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问题?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

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茶杯图。

教师:前一节课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个茶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计算茶杯。看图,要算一共有多少个茶杯,算式怎样列呢?

引导学生列出27×3的算式,并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 教师:用前面你们掌握的计算方法算一算这道题,想一想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 学生计算时,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作必要的指导。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分析出这道题与上道题的最大不同是这道题个位上的数相乘满二十,要解决进位的问题。

教师:能具体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进位的吗?

如果学生能够介绍,则鼓励学生描述进位的过程。如果学生叙述有困难,教师则作如下引导:

教师:同学们先算个位上的7×3=21,在屏幕的茶杯图上是指哪些茶杯? 学生指出是每个盒子外的7个茶杯后,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演示把这些茶杯合起来变成21个茶杯的过程。

教师:这21个茶杯又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呢? 学生看着屏幕上的茶杯回答:可以装2盒,还剩1个。 教师:在竖式上怎样表示2盒零1个。

让学生结合茶杯图理解要向十位上进2,在个位上写1。

教师:现在明白怎样进位的问题了吧。下一步算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理解下一步应该算十位上的2乘3,乘出来的积要写在十位上。 教师:除了要把乘出来的积写在十位上,还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乘出来的6个十与刚才进上来的2个十加起来,一共是8个十。

教师边说边完善竖式的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计算24×3,47×2,29×3。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汇报,重点说一说进位的过程。

教师:通过我们的又一次研究,你觉得在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还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还要注意乘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教师板书) 教师:把我们两次总结起来的计算方法综合起来,就比较全面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用一位数分别乘两位数中的每一位数,乘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抽问学生这句话中哪些词比较重要,你是怎样理解的? [设计思路:这个教学环节强调例2和例1的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遇到的新问题,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完善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理解。在学生理解进位的过程中,采用了结合情景图理解竖式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使学生对进位过程理解得更加深刻。] 2.教学课堂活动相关内容

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要求学生看图列出算式,算出结果。 抽学生说计算过程,重点说一说是怎样进位的。

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第3竖列上的3道小题,计算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这3道题有什么联系。

教师与学生对口令,由教师说一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学生说两道与这道题有联系的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

[设计思路:通过课堂活动,沟通对所学知识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三、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第2横排,计算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然后用多媒体课件集体订正。

(3)指导学生完成第4题,学生判断后师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要求学生说一说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然后用多媒体课件集体订正。 (5)学生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内化提升

教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是什么?在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

上一篇:初中作文幸福时刻下一篇:生日祝福语英文加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