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7年文学的看法

2022-05-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对17年文学的看法

我对文学的看法

首先,文学总是聚集着情感的,反过来,作乾在写作时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才叫文学。情感包括许多许多,美好的情感,愤怒的情感„„甚至放肆地宣泄自己的情感也是可喜的,然而,也有作者在创作时毫无感情,为了创作而创作——我只能说这根本就是不尊重文学的表现,而且这篇作品无论有多么优秀也不能算是什么好文学。有些人总认为不尊重文学的表现在于乱用骂人的话甚至脏字,却没意识到脏字也是一种情感宣泄,并且挺真实,挺纯粹。何况这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这么说吧,读者都宁愿看一部毫无意义,单纯是发泄感情的差劲小说,也不愿看一部通篇使用华丽词藻却没有一丝真正的生命力的“优秀文章”。

讨论文学的本质,首先有一个讨论的角度和出发点的问题。因为文学是复杂的,任何复杂的事物其本质也不会是单一的。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得出的结论也肯定不会一样。国内一般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探讨文学的本质,从而得出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语言来塑造形象的审美的意识形态的结论。这种学说着眼的主要是从人类的整个活动中将文学区分出来,进行的是一种形而上的探讨,未能深入到作品之中。而文学作品乃至整个文学活动作为一个具体、复杂、系统的整体,对其本质的探讨不能仅仅着眼于整个的人类活动,满足于将它与人类的其他活动区分开来,更应着眼于其本身,从中探索出更为符合其本性的结论。由此可见,意识形态说虽然正确,但也不是没有局限,它透视了文学本质的一个方面,却忽视了其他的方面,而且就文学本身来看,有些甚至是更重要的方面。

热爱文学的人们总是强烈地感受到文学的美好。究竟文学为何如此美好?而为什么热爱数学、热爱科学的人却没有这样着魔般的迷恋感?文学到底比其它的东西多些什么?

没有文学的生活悲惨得不可想象。如果人们突然有一天把所有的科学成果都烧了,科学家们会照样活得好好的。而如果人们把文学作品全部烧掉并强令我们禁止创作文学,那么必定会有许多人痛苦地集体自杀。

难道文学的意义这么重大?它难道才是生命的意义么?

我觉得文学就像自然一样神秘,了解得越深,就越觉得入迷,似其他什么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可以陶冶情操,使人的内心深处发生一些变化,使人的性格发生改变,可能变得更加的开朗,也可能变得忧郁,说话时会很艺术,是听你说话的人感到舒服,叫文学的人。文学素养都很高,他们说的话就很经典,使人难忘。

谁都可以拥有文学,正如谁都可以拥有梦想。文学就是我们的梦——我们的憧憬,我们的理想。现实生活中几乎事事都不十分如意,对此我们只能将我们的梦想“发泄”出来——在文学里,文学的最大好处是能使我们满足,使我们快乐,在美好的文学世界里(哪怕文章表面表现的不是美好的事物,它依然是美好的),饱含着我们的希望和向往。它使我们完全沉浸在幸福中了!

文学,既是“实的”也是“虚的”。有些人不屑一顾,文学就是一个虚无的东西,在这里花功夫,跟无所事事地躺在床上白日做梦,消磨时间差不多(这个观点明显错误!)有这点时间干嘛不好好把理科学好去设计个火箭飞出去试试,你不是说要探索世界嘛?!我只是想说,正因为它是虚无的,所以才比实质的东西更宝贵、更有意义。

人是一切价值活动的主体,当然也是文学审美活动的主体。作为一种文学意识,文学从来都不是对客观生活本身的直接再现,而是在作家主观因素的积极参与下才得以创造而成、并受到主体的意志、情感支配。如实地描摹一个对象和艺术地表现同一对象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认识和评价,作家自身的思想和感情,都必须经由主体心灵的加工创造才能转化为艺术作品,作品身上已经打上了创作主体的个性烙印。因为,文学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且也是主体的一种“反应”,主体的政治信仰、社会立场、审美理想、文化修养、人生经验,以及自身的气质、性格、兴趣、习惯等等,甚至,包括创作时的心境和情绪,都会对外界的刺激 和主观的感受发生反馈作用,都会对文学创作过程和结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真善美的观念上,现代主义与传统的柏拉图美学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别。柏拉图认为:真和善都是美的;但在现代主义眼里,真善美并不是必然统一的整体,美和善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丑和恶都是与美和善相反的,但可以是真的。问题在于用怎样的态度观察这个世界和人,怎样估计“真”的原则对文学美学价值和认识价值具有意义。从方法论上看,现代主义作家注重人的自身认识,“认识你自己”。哈姆雷特说过:“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庄!多么出色!宇宙的精华!万物之灵长。”

在形式上,正如索尔.贝娄所说:“奇特的脚穿奇特的鞋”。所以说,现代主义在形式上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形式,与传统的文学比较,它的特点是故意打破时空顺序,大量运用梦境,心理时间,黑色幽默及魔幻、意象、象征和意识流等手法去表现生活和人的性格。他们认为,作为传统的现实主义再也无法深刻地表现现代人复杂的生活经验和内心体验,人的个性从集体意识中解放出来,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更深刻更准确地把人的个性和复杂的心理体验表现出来,传统的白描手法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显得苍白无力也无法刻画现代人的复杂意识。

金字塔没有基层也是不行的。不管文学作品有多么虚幻,多么缥渺,它总是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正因为没有底层的金字塔不存在,我们也就毋需担心文学作品不会体现出生。

第2篇:对比较文学看法

关于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的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宏观性的特征。其中,开放性是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

1、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只要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比传统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是一个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四极相互运动的宏大模式。

3、在研究方法上以比较分析法为主兼容并包,并且具有迅速接纳(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新思想、新方法的敏锐和自觉,这一点在当代具有相当大的优越性。

“比较”的意义是比较文学学科中“比较”的意义具有特定的并且确切的学理内容,它是一种旨在把握“双边”或“多边”文学的内在关系,并进而认识它们的本质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思维形态、思维过程和方法论。 这里的“比较”是指“双边”或“多边”的“跨文化(跨文学)”研究,这里说的“跨文化思维”,指的是“比较文学”学科对于“文学”的思考,必须是从“超越一种文学”,“超越一个民族”,“超越一种语言”和“超越一种文化”的视角考量面临的学术问题。这是比较文学学科的最基本学理。 因此,比较文学是与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最贴近的边缘学科,能够最迅带地感知和接受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将触角伸向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比较文学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强调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实践东西方、中外关系上的平等对话,进行双向阐释,以达到互证、互补、互惠的新人文主义目标。

比较文学研究,不同国家的学者强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以第根、伽列等为代表的法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影响研究,以韦勒克为代表的美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平行研究,以阿历克谢耶夫和日尔蒙斯基为代表的俄罗斯学者则认为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不可分,应该同时并重。

在中国,鲁迅、茅盾、郭沫若等曾广泛比较研究过各国文学的发展,如鲁迅的《摩罗诗力说》、茅盾的《俄国近代文学杂谈》等。20世纪30年代中国开始介绍外国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理论 。陈铨的《中德文化研究》 、钱钟书的《 谈艺录》、朱光潜的《诗论》等,在某个方面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奉献。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在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成绩斐然。

当代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者在对比较文学的认识上存在四大误区:异同论、学科论、比附论与扩展论。比较文学学者要注重解决以下五个问题:更清晰地认识与准确地理解中外文学特点;探讨其他学科的发展对文学所产生的影响;建立具有整体性的世界文学观念;建立与完善面对世界所有民族文学的共同诗学,为文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世界各民族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建立平台。只有有效地回答与解决了这样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中国比较文学学科才能迎来开阔与自由的发展前景。

第3篇:13-17年古代文学真题汇总

河北省2013年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选拔考试

汉语言文学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________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

2、________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

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出自《______》一文。

4、郑光祖的代表作_________本是出于唐传奇《离魂记》。

5、“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出自______的词作。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3分,共30分)

1、《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被认为是商组史诗。( )

2、“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谢灵运《等池楼上》中的名句。( )

3、抒情长诗《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篇。( )

4、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诗人。( )

5、“疾虚妄”是王崇名作《论衡》的基本精神。( )

6、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唱长篇诗歌。( )

7、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是黄庭坚和陈师道。( )

8、“铁崖体”是指元宋诗人杨维桢的诗歌作品。( )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杜甫的《无家别》。( )

10、《窦娥冤》中窦娥临死之前所发的三桩誓言包括:血飞白炼,六月降雪,亢旱三年。( )

三、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秦相李斯的散文名篇是( )

A 《六国论》

B《谏逐客书》

C《论积贮书》

D《非十二子》

2、“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是钟嵘在《诗品》中对( )的评价。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王璨

3、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是( )

A《木兰诗》 B,《孔雀东南飞》 C《西洲曲》

D《陌上桑》

第 1 页 共 14 页

4、元代戏曲创作的殿军、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是( )

A《金钗记》

B《拜月亭记》

C《琵琶记》

D《杀狗记》

5、( )提出了“灵性说”的主张。

A临川派 B公安派

C桐城派 D竟陵派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正始文学

2、盛唐气象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六、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以《项羽本纪》为例,谈谈《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

第 2 页 共 14 页 河北省2014年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选拔考试

汉语言文学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中国文学史上的( )主题,实由宋玉之《九辩》发端。 2.收录乐府诗歌最完备的诗集是南宋郭茂倩编辑的《

》。 3.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之杰”是指( )。

4.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是( ),他的诗歌代表作是(

)。

5.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

》。

6.初唐作家中提倡“兴寄”与“风骨”的诗人是(

)。

7.“张三影”“贺梅子”是宋代词人(

)(

)。

8.元代散曲四大家一般是指(

)、(

)、(

)、(

)。

9.嘉靖、万历年间杰出的思想家( )提出了“童心说”,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10.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戏剧理论家是(

),他的戏曲理论主要集中在《

》一书中。

11.清代小说中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基础的是《

》。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语出自(

)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列子

2.《九歌》中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是(

)

A.《湘夫人》

B.《东皇太一》

C.《山鬼》

D.《国殇》

3.东汉赋创作的演变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述志赋向咏物赋转变

4.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

)

A.《木兰辞》

B.《子夜歌》

C.《西洲曲》

D.《刺勒歌》

5.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

)

A.孟浩然

B.岑参

C.王昌龄

D.杨炯

第 3 页 共 14 页 6.完成五律的定型工作的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初唐四杰

D.沈•宋

7.著名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非同反响的盛唐之音,其作者是(

)

A.王维

B.孟浩然

C.李白

D.杜甫

8.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

A.欧阳修

B.苏轼

C.曾巩

D.梅尧臣

9.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长调的词人是( )

A.秦观

B.柳永

C.晏殊

D.梅尧臣

10.江西诗派的“一祖”是指( )

A.杜甫

B.韩愈

C.苏轼

D.黄庭坚

11.杨维桢的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元末极为流行,世称(

)

A.白居易体(白体)

B.诚斋体

C.铁崖体(铁体)

D.半山体

12.唐宋派中,真正能继承唐宋散文真谛病取得突出成就的代表作家是(

)

A.茅坤

B.归有光

C.唐顺之

D.王慎中

1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作者是(

)

A.张若虚

B.李白

C.刘希夷

D.杜甫

15.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屠隆

B.王骥德

C.沈璟

D.阮大铖

16.“格调说”的代表人物是( )

A.王士祯

B.查慎行

C.沈德潜

D.袁枚

17.清代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朱彝尊

B.陈维崧

C.周济

D.张慧言

18.使桐城派的文学理论更加完整,更加系统化的作家是(

)

A.刘大櫆

B.姚鼐

C.方苞

D.梅曾亮

19.描写文人自身生活,借此反思整个封建文化的价值体系,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是(

)

A.《聊斋志异》

B.《官场现形记》

C.《儒林外史》

D.《红楼梦》

20.清初论诗主张“神韵”的是( )

1、简答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2、简析《红楼梦》的叙事成就。

五、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

六、论述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

第 11 页 共 14 页 河北省 2017 年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选拔考试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试卷 A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文学部分(满分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先秦诸子散文著作中,善于用“三言”的形式进行说理的是( )。 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韩非子》

2.善于采用“香草美人”的象征笔法进行诗歌创作的诗人是( )。 A.宋玉 B.贾谊 C.屈原 D.淮南小山

3.“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下列哪部历史散文著作的评价( )。 A.《左传》 B.《国语》 C.《春秋》 D.《史记》 4.《论贵粟疏》是下列哪位文人的代表作品( )。 A.陆贾 B.晁错 C.贾谊 D.刘安

5.“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是对下列哪位诗人作品的评价( )。 A.陶渊明 B.许询 C.谢灵运 D.孙绰 6.谢朓是下列哪种诗歌体式的代表人物( )。 A.半山体 B.山谷体 C.永明体 D.西昆体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下列哪位诗人作品中的诗句( )。 A.李商隐 B.李白 C.刘禹锡 D.李贺 8.作品呈现出“沉郁顿挫”诗风的作家是( )。 A.杜牧 B.白居易 C.杜甫 D.李商隐

9.“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是苏轼下列哪首词作中的名句( )。 A.《定风波》 B.《念奴娇·赤壁怀古》 C.《西江月》 D.《江神子·密州出猎》 10.下列诗人中,属于江西诗派的是( )。 A.梅尧臣 B.王安石 C.苏舜钦 D.黄庭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

第 12 页 共 14 页 的相应位置上。)

1.《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 》。

2.先秦历史散文著作中,《 》一书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

3.《 》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诗中一共提出了 172 个问题。 4.秦代唯一可以称为作家的是( ),其代表作品是《谏逐客书》。 5.《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 )世家、七十列传组成。 6.秦嘉的《 》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7.( )的《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 8.兰亭之会在后世享有盛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王羲之写了一篇《 》。 9.北朝乐府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作品是叙事长诗《 》。 10.“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韩愈《 》篇中的名句。 11.唐传奇作品《李娃传》的作者是( )。

12.《花间集》中被列为首位的词人是( ),共选入了他 66 首作品。 13.《秋声赋》是宋代散文大家( )的名篇。

14.“( ),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示儿》诗中的名句。 15.《 》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 1.赋、比、兴 2.“七体” 3.建安七子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

1.简述《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2.简述两汉乐府诗的题材内容。 3.简述《世说新语》的艺术表现特色。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

1.结合作品,分析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 2.结合作品,分析李清照词的情感内涵及艺术表现特色。

第4篇:17年国庆长假放假通知(对家长)

2017年国庆8天长假放假的通知

各位学生家长:

根据《2017年节假日安排》,现将 国庆8天长假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国庆、中秋连同双休日为国家法定假日。今年国庆长假时间为:10月1号到8号,共8天。

2、本周星期六(9月30日)上“星期四”的课。9月30号的放学时间:一二年级下午3:20放学,住校生在下午3:40离校; 其余学生下午4:10放学。

3、返校时间 :10月9日返校上课。住校生10月9日,早上8:00 —— 9:30办理住宿。

4、 请家长们按时接送孩子。为让孩子过一个健康而有意义的国庆,请家长们安排好 孩子节假日的生活,并督促孩子按时作息,完成作业,在国庆期间一定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顺祝————国庆假期中 平安顺意!

阳光镇中心小学

2017年9月25日

后面附:《国庆长假致家长的一封信》

第5篇:对人生的看法

每当朋友聚在一起,偶然间谈论起人生,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同,有的人认为人生就是享受,有的认为人生就是责任,有的则感到人生就是平安,有的则是认为金钱和权力等等,甚至争论的不可开交,到底什么才是人生呢?人生包含的内容太多太多,无法一一例举。

人生的命运分为先天和后天,先天命运由父母开启和传承,后天的命运有自己掌握,人生就是一种不确定,未知数,它充满了变数,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大。对于人生的路途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布满了荆棘和陷阱,没有任何提示的路标和方向,需要在经历中学会选择,在感情中学会成熟。在不断的学习中重复前人的选择,没有橡皮可用的一次性问答。

每个人最难得的就是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能清醒的看到自己的需要和追求.但是每个人都看不清自己,不认识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和价值.。大家可以扣心自问,对于人生的旅途,对于感情的经历,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悔过吗?迷茫过吗?假如人生给你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你还会选择这样的道路吗? 每个人的经历都不相同,但是都是为了生存,在痛苦和快乐中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无论你的追求是什么,归根到底是为了生存;无论你的经历如何,都享受过痛苦和欢乐;无论你是否有能力,是否有作为,无论你的富有和贫穷,无论你是否与众不同,都要历经生老病死的规律;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性很强的社会,每个人都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市场经济有时是很残酷的,每个个人的力量有时显得非常微不足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聪明的选择就是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我们要永远记住这样一个道理:有太阳就会有月亮,有冬天就会有夏天;你不可能轻易改变风的方向,但你完全可以及时调整船的风帆!

优秀的人都是不抱怨的人,这是世界500强企业都在推崇的工作态度。十全十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我们不要过分追求完美的人生。人生就像一部电影,不是全部美好的结局。如果我们活的太累,不仅没有得到完美的人生,还错过了路上美好的风景。

无论是抱怨自己受到的委屈也好,抱怨命运不公也好,抱怨他人的错过也好。抱怨就像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陷阱,会越陷越深,就像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处处不顺,处处不满。

互相的猜疑是抱怨的最大祸根,夫妻之间,同事之间,相互信任,才是最重要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我们要以一颗宽广的胸怀对待每个人,我是这样认为的。缺点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别人的自己的,只不过把它当成人生的一道风景线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善待每一个人,每一个人也会同样的方式对待你。

苛求完美的人,总觉得生活有太多不如意,富的人有了钱,却没有健康;贫的人有了健康,却没有钱。不论我们有钱无钱,有没有健康,对生活的态度永远是积极向上的。

世界如此美妙,平常心如此重要。名利如浮云,淡然以视之。钱财身外物,无须太挂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给心灵一杯净水,做心灵的伯乐。做一个乐观的人,快乐的人。

第6篇:对腐败的看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对腐败的看法

温欣桂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分析腐败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结合我国的实情剖析腐败的危害性和反腐的重要性,提出在现阶段我国抵制腐败现象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我国;腐败现象;产生发展;危害;对策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随之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一些社会问题,腐败现象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党和国家始终将反腐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多次提出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抵制腐败现象。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腐败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寻求根治腐败问题的方法。1 腐败现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问题

1. 利益的驱动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动力。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原始的欲望和弱点,在强烈的利益要求驱动下,一些利欲熏心者便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寻找一切可乘之机攫取财富,腐败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如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行贿买官、跑官要官、造假骗官等现象是最好的例证。我们的少数领导干部正是由于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无法很好的把持自己,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一步步走向腐化堕落。

2 各种政策、法律、法规所存在的空隙的大小是腐败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与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密不可分的。腐败分子就是善于寻找政策漏洞,只要政策本身具有这样那样的漏洞,腐败现象就会很快地渗透进去,在其中开始滋生和发展,并很快形成规模。江总书记曾严肃地指出?quot;近年来揭露出来的问题说明,我们在管理上、制度上存在不少漏洞,在领导作风上存在严重问题,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要吃一堑长一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堵塞漏洞,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如果我们彻底杜绝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籍贯,职称,学位/学历,研究方向:

了漏洞,那么腐败现象也就失去了其产生和发展的

客观条件。

3 抵制腐败力量的强弱是制约腐败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

腐败与反腐败本身就是对立的、矛盾的、相互排

斥的。当这种抵制腐败的力量比较强大的时候,腐败现象的发展就比较缓慢而微弱。而当这种抵制的力量有所削弱的时候,则腐败现象的发展就会变得非常迅猛。所以反腐败的斗争是一个需要不断地、持久地进行的过程,而且,要不断加大打击力度。 4 腐败需要长期斗争。

腐败现象是无处不在的,只有经济发展,有利可图,就存在着腐败。有腐败的同时,也有反腐败的力量存在。可为什么腐败的力量总是远远大于反腐败,那是因为腐败现象比反腐败现象多。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反腐败的力量,要有更多的力量就要更多的培养。所以应该要加强大家的教育,要建立健全监督体制,要赋予人民群众监督的权力,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要动员群众勇敢检举揭发腐败分子,要同腐败分子作坚决斗争。这同时也要健全保障体系,使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得到极大地发挥。健全监督网络,发挥整体效应。对腐败现象进行监督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健全网络体系,开展整体性全方位的监督。坚持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监督网络体系。一要自觉置身于在党组织的监督之下。切实加强班子内部互相监督,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的主渠道作用。还要加强大家的自我监督思想,所谓自我监督,当然是指领导干部依靠其内在的、主观的、自身的力量对其道德品质和行为的监督。自我监督的标准只能有一条,即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坚持以此标准作为自我监督的

衡量尺度,才能使自我监督实现其真正意义。对于广大干部来说,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加强自我监督,不断地自省自律,是能够起到拒腐防变的作用的。诚然,反腐败是一幅短期内难以勾勒完成的图画,它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一定会铸就一座反腐倡廉的丰碑。

上一篇:签了劳动合同不给员工下一篇:燕歌行教案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