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论文主题涵盖五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行为金融学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包括互联网基金,互联网银行以及互联网租赁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各行业全面发展,融资规模不断增大。本文将从投资行为的角度研究市场给与互联网金融融资的原因,投资者的需求和互联网金融的特性供给的联系是文章解释的主要思路。

第一篇:行为金融学论文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证券投资行为解读

摘 要:行为金融学是证券投资的重要参考,对投资者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其作出正确、理性的投资行为,有效避免投资者在投资决策当中的误差,有效降低投资风险。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确保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结合行为金融学进行投资分析,解读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而采取最佳的投资策略,以获得良好的投资收益。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证券;投资行为

行为金融学涵盖了经济学以及心理学的多个学科的内容,基于金融投资分析,围绕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了解其对于金融投资的态度和方向,加强其对于证券市场的了解,帮助投资者做出理性的投资判断。在行为金融学的指导下,投资者能够保持理性的投资心理,保证其正确的投资行为,避免金融投资受到干扰,从中获得更多、更好的投资机遇。

一、行为金融学对证券投资的积极影响

行为金融学是证券投资的指导性理论,通过对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的准确分析,使投资行为更加理性,纠正投资者在投资决策当中的错误。基于行为金融学,让投资者正确对证券市场和金融投资有了更为准确的认知,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金融投资行为进行分析,了解投资人的投资心理,准确预测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纠正投资者对证券市场认知上的偏差,正确反映出市场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而帮助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作出准确的判断。基于行为金融学,打破传统的投资观念,不再局限于回避风险和理性预期,而是需要对其他影响因素加以考虑,避免由于投资者的主观判断而导致其决策与理性相偏离。在行为金融学的指导下,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为理性,更具市场竞争力,进而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为证券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行为金融学有效的结合理论和实践,更加准确、详细的分析和解读证券投资行为,对投资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

二、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一)“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证券投资当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投资者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加上市场信息不足,盲目追求投资回报,很容易导致其非理性投资。在“羊群效应的”影响下,投资者缺乏主观性意见,盲目跟从他人,得不到准确的市场信息,导致传递链链接过程中出现错误,形成投资风险。由于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往往存在不稳定性,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做出改变,市场价格会出现不稳定的变化。“羊群效应”给证券投资行为带来了盲目的导向,使投资者失去的自己的投资观点和方向,这种非理性投资行为很容易导致投资失误而发生亏损。因此,在证券投资当中,投资者要以清醒的头脑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不盲目跟风,以行为金融学为参考,保证理性投资[2]。

(二)过度自信。证券投资的过度自信主要体现在投资者过高估计其判断和决策,从而产生非理性的投资行为。投资者对于证券投资的过度自信,过于信任市场信息,对于其中的虚假和错误信息未能有效的予以辨别,很容易导致投资选择和决策的失误。投资者过度自信的投资心理,往往会导致其盲目的投资行为。在进行信息的收集和过滤过程中,会出于主观意识,往往会选择符合其投资心理的有利信息,而忽视不利于投资决策的信息,不承认自身判断与决策的失误,极大的增加了投资风险。

(三)套利行为。由于证券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交易者的行为。而投资者在信息获取方面投入越高,对于信息所带来回报的要求也就越高,信息聚集正溢出效应就由此而产生。该效应会影响投资者信息数据分析,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引导,投资者所关注的信息偏离了理性的方向,导致投资者的信任套利行为,这是证券市场当中普遍存在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之一,给市场资产价格带来不正常的波动[3]。

三、行为金融学指导下的证券投资

(一)回避损失。行为金融学指导下的证券投资,通过对投资者投资心理和行为的分析解读,帮助其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和决策,有效的降低投资风险,回避损失。证券投资的核心目标在于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回避损失就变得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投资人的投资行为更加理性。证券投资要“趋利避害”,要将回避风险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追求利益,这是理性投资的重要体现。在行为金融学的指导下,投资者能够权衡投资的利弊,“弊”的权重要高于“利”。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判断时,首先要将不利于投资的因素加以考虑,有效的识别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投资风险,以达到回避损失的目的,才能获得良好的投资收益。回避损失是行为金融学指导下的理性投资行为,为证券投资做出正确的导向[4]。

(二)反向投资。反向投资是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证券投资的有效策略,能够有效纠正证券市场的过度反应。在预期的范围内进行市场价格反转,进行套利投资。反向投资能够有效应对证券市场的变化,及时的洞察并采取应变手段,能够有效避免“羊群效应”对自身的影响,深入到证券市场当中,了解和掌握市場信息,以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对投资行为存在的偏差予以分析,进而对市场形势进行预测和判断。投资者在投资过程能够对自身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证券市场有着正确的认知,有效的把握市场信息。以理性心理引导理性行为,抓住良好的投资机遇,进而创造良好的投资收益。

(三)利用行为偏差。受到主观意识和外界因素的干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证券的市场价格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而很多这样的行为偏差是难以避免的,为了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和回避损失,以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在行为金融学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行为偏差,作为证券投资的重要参考。受到投资行为偏差的影响,在证券市场当中,存在着被低估或高估的股票,在合适的时机进行买入和卖出,即买入低估股票,卖出高估股票,进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收益。与此同时,准确判断证券价格的上升或下跌的走向,采取惯性交易策略,充分利用证券市场反应的延迟性,有效把握投资者的投资心理,利用行为偏差,指导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四)捕捉并集中投资。在证券投资当中,投资者参考行为金融学理论,超前获取市场信息,掌握最新的证券市场资讯,以在证券市场经济活动中占据优势。高效处理信息,综合分析其他投资者的投资心理好投资行为,掌握其认知和投资行为偏差,进行成本集中投资,能够游戏有效的降低风险,进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在行为金融学的指导下,利用捕捉并集中投资策略,理性进行投资,更好的在证券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进而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为证券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及时捕捉错误的股票定价,进而采取集中投资策略,以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5]。

结论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证券投资,通过对投资者心理准确、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对证券投资予以有效的指导。针对“羊群效应”、过度自信以及套利行为所引起的非理性投资,采取最佳的投资策略予以避免。在行为金融学的指导下,通过回避损失、反向投资,利用行为偏差,采取捕捉并集中投资策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进而获得良好的投资收益。(作者单位:国信证券江苏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金飞.从行为金融学角度来探析证券投资[J].现代商业,2013(07):36-37.

[2] 付一为.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证券投资行为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6.

[3] 马广平.行为金融学理论角度下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10(24):91-93.

[4] 张园.行为金融学角度下我国证券市场投资方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8):138-139.

[5] 余梁.从行为金融学角度来探析证券投资[J].经营管理者,2015(12):86.

作者:王颖

第二篇: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行为研究

摘 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行为金融学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打破了传统的金融模式的统治地位,并有逐步取代传统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基于行为金融学;投资行为;研究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金融行业逐渐成为投资者和金融人才主要从事的热门行业。对于投资行为的核心研究主要来自于以研究投资者的决策过程为基本核心,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投资者最终形成的研究结论与现实情况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造成这类问题的核心原因主要体现在相关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并没有完全站在相对客观和全面的角度进行判断,没有对投资基本认知情况有一个全方位的细致了解,所以很多人的投资行为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和不足。

1概述

1.1传统金融理论关于人的行为假设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风险回避(RiskAversion)、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礎之上的。但是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比如,人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对决策结果的盈亏状况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等等。罗伯特?泰戈特著《投资管理-保证有效投资的25个法则》以其简单而明了的笔法描绘了行为金融学下投资方法的选择应具备的条件和原则,指导我们的实践。

1.2金融投资的市场竞争

对于市场竞争的理念,我们随着时代的变化,头脑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在投资过程中,是“理性”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谁是理性的投资者,谁就能把握商机,可以预先获得新形势的决策权。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大量“反常现象”使得传统金融理论无法应对。市场并非像理论描述得那么规矩完整,传统的理论只是在教育我们该怎么做”,让我们知道“应该发生什么”,但现实生活往往发生的又是另一个样子,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可能是这种观念阻碍了我们视线,有些学者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开创了独特的行为金融学,它具体研究的是人的非理性行为在经济系统中发挥的不容忽视的作用,它更适用于投资市场的社会现实,也为现今的金融市场提供了更多有效的建议,比起传统的金融观念更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2传统金融学理论的缺点

传统的金融学理论将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假设为理性的,认为投资者可以对已知的信息估价证券,并具有定价的能力。但是,通过大量实践经验证明,人们往往不按照理性预期行事,比如如何回避风险,怎么解读已知信息等。在传统金融学理论中,大部分经济学家未重视心理学,对理性和主观预期效用也时有误用和混淆。因为投资者的选择往往是多方面的,对变化是具有开放性的,但这种情况一般只发生在决策期间。另外,决策的环境和性质也影响着决策的过程和技术选择。投资者在决策时,还喜欢寻求满意的而并不是最优的决策方法。另外,有效市场假说中的“资产价格是由理性投资者决定”,这一观点也在实践过程中受到了挑战。一些情况下,理性投资者对比非理性投资者的收益反倒较低。非理性投资到理性投资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因此非理性投资者可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影响证券价格。在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时,人们通常不会按照经济学所假定的模式进行活动,这种情况必然对金融投资行为产生着影响,并反映到资产价格上。因此,如何正确地研究人的行为成了现代金融学的基础。资本定价模型是早在1977年就被发现是不完善的。通过研究表明,股票收益容易产生泡沫,极易产生波动。通过研究表明,金融资本定价根本无法用经典模型加以解释。它所表现出的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而且是非线性的定价过程。有研究者认为股票价格与收益具备周期性特征,在短期内很难加以预测。而本文认为,在长期内更加无法预测。因为这种非线性的情况与人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依据反馈信息去调整自身的投资行为有关。通过对个体经济的决策程序进行研究发现,在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特征和资产市场上的资产定价以及正面的反馈信息有着密切的关系。

3行为金融的兴起

3.1行为金融现实应用

行为金融往往是通过较为微观的方式进行投资者行为的科学性分析,特别是对于投资者产生投资意向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行为金融将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认定为是一种特点环境下的心理反应,所以通过心理的角度出发对于投资者进行客观的分析往往会带来非常好的投资效果。行为金融基础应用目前在我国仍然出于开发阶段,相信今后行为金融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其的应用也会变得越发的广泛。

3.2行为金融的优化

行为金融只是简单地提示出了很多投资者在失败投资是展现的心理状况,但是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决当这种情况来临之时应该做出怎么样的应对方法。其实这可以借鉴我国的古文化来进行深入结合,我国的哲学和文化当中都很好地描述了当面对困境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时应该如何正确地化解,从而更好地回归到最佳的状态。因为往往很多时候一个投资者的心理状态决定了其最终做出决策的客观性和正确性,所以通过暗示等方法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助,可以更好地调整其整体的投资心态,从而更好地保证投资者在困境之中仍然保持着相对冷静的头脑,从而有效地审时度势,做出当前状况下的最佳决策。行为金融学通过相对微观的个体行为对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心理进行深入地检测,从而更好地对于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提供者专业的技术导向。相信随着行为金融不断深化研究与发展,我国的金融行业会带来全新的繁荣发展,从而进一步地提升整个金融业的整体环境与实力,让我国的金融业得到全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投资者的行为是造成市场异常现象的原因,投资者要想获取超额收益,就必须要完善自己的决策能力,例如检讨自己是否过于自信,对表现差的股票持有时间过长或者忽视了对自己投资不利的负面信息等,尽可能不犯其他人已经犯过的错误。因此,要求投资者要控制情绪波动,并尽力消除自己的行为偏差。另外,除投资策略外,证券市场的人才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当代社会,人们对于投资的观念已经产生了巨大变化,会将股票期货看作是自己资产增值的重要经济手段。但是人们对证券投资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急需要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士给予咨询或帮助。因此,证券投资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培养金融投资高级人才对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也能解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4结语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基本的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是有效的。也就是所谓的无效市场模型,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意义上的资产组合和定价问题。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也就是所谓的“投资者心态”模型,主要探讨现实世界中的投资者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围绕着这两个主题,行为金融学研究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心理与行为,研究和探讨在引入心理和行为因素后,传统金融学理论和模型如何修正和改造,以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和更具有解释力。行为金融学最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它为金融市场的运行和金融主体的活动提供了内在的心理和行为机制的说明,也就是说使得金融学的理论体系具备了一个合理和完善的微观基础,可以解释和说明现实金融运行中出现的所谓“异常”现象如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红利之谜、期权之谜等。

参考文献:

[1]毛嘉诚.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特征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7.

[2]金星.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期限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作者:倪可彬

第三篇:基于行为金融学的互联网金融融资行为原因分析

【摘要】包括互联网基金,互联网银行以及互联网租赁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各行业全面发展,融资规模不断增大。本文将从投资行为的角度研究市场给与互联网金融融资的原因,投资者的需求和互联网金融的特性供给的联系是文章解释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融资 余额宝 OFO

2017年3月,共享单车平台ofo宣布获得D轮融资约合人民币31亿元,创造行业最高融资记录并且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共享单车平台。①同年5月,互联网货币基金余额宝最新7日年化收益率重回4%,较2016年12月的2.5%上涨了六成。②2017年互联网金融已经从产生之初单一模式发展成多模式行业结构。以余额宝代表的互联网基金,以“ofo”代表的互联网融资租赁,以及互联网银行互联网小额贷款等多种互联网金融形式相继出现并迅速发展。本文对双案例企业数据进行研究,从行为金融角度研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融资行为产生的原因。

本文将区别于传统金融的作用来研究解释互联网金融为何能在融资上取得巨大的成功,本文将立足于个性化需求这一行为金融的角度展开本文的研究。那么客户的需求会是本文的出发点,在长尾理论③的互联网产品运用中我们知道“尾部”个性化需求客户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产生的主要客户。这些客户具有数量多,收入低,理财手段匮乏,对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看重等特点。由于金融互联网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本文的解释也立足于当前的以小规模为主的状况。根据行为的原因我们将从经济状况,流动性偏好,投资知识层次来归纳分析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其融资过程中,市场中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投资的主要资金持有人的行为原因。行为金融学以心理学对人们的决策行为的研究成果为立足点,从人的角度来解释市场行为,充分考虑市场主体的心理因素。下面我们将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一、投资人经济状况的影响

数据④显示,2015年,余额宝的90后群体数量进一步攀升,占总体达到41.1%,80后余额宝用户占比32.9%。根据报告⑤显示,虽然50岁以上在人均投资金额方面拥有更雄厚的资金。按照投资者年龄段人均投资情况分布,50岁以上年龄段的投资者人均投资较高,人均投资金额在5万元以上,60岁以上的投资者人均投资金额在9万元左右,中国的财富主要掌握在50,60后这年龄层。因此,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投资者经济状况属于低收入者。互联网金融典型代表P2P公司实際上是低收入者之间的借贷,年轻并低收入通常有着极高的消费欲。P2P公司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穷人把钱借给了另一部分穷人,创生出这一轮互联网金融神话。

在金融行业没有资金规模的投资是很难获得高收益的,这就是投资中的“门槛”。而余额宝的出现满足了低收入者这种集资获取高收益的需求。而出行中公共出行工具是低收入者的主要采用方式,然而公交车和地铁的弊端在于站点到家仍然存在着距离,因此“最后一公里”的提出实质是OFO满足低收入消费者这一需求的着力点。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当前阶段很大程度瞄准的是拥有巨大数量的低收入人群市场。

二、投资人的流动性偏好影响

上文提到投资人群的低收入状况,并且年轻人在消费时的易冲动心理往往使得这些投资人对投资的流动性要求非常高。甚至其投资目标是保持投资的稳定性与资产的保值首要考虑的是安全,变现能力强,想拿走的时候能随时拿走。在此前提上考虑收益。

数据⑥显示余额宝从2014年第四季一直维持基金规模在5000到7000亿份左右,然而其申购赎回数量却从9000亿份长到了2016年第四季的20000亿分。可见余额宝的融资规模虽然一直稳定增长,但规模内的资金却一直处于高速“流动”状态。OFO共享单车为了迎合用户的流动性需求,押金是可以随时退回的。唯一值得担心的是OFO单车对于押金融资的运作,如果没有收益性的话,很难说当前OFO的“烧钱”免费骑车抢占占有率的做法可以长久。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余额宝可以获得收益,OFO可以获得单车租赁权,因此互联网金融在流动性上具有优势。

三、投资人的知识层次影响

这里指投资者对于所接触互联网金融是否愿意了解,以及了解程度。这里的不想了解,其实主要是表达这部分人不需要平台来进行教育和引导,只是想快速了解一些简单的资讯。

在互联网金融中不了解且不愿意了解的客户的占比最大。他们对于市场不够了解,也不想了解。他们只有赚钱的欲望,但不愿意付出除资金以外的其他任何成本。他们进入理财市场,一般是由其他基础需求引发,他们所享受到的只是大平台上的便利服务。由于这类平台巨量用户的优势他们成为了第一波被引入互联网金融范围内的用户。除此以外,很了解但不想了解这部分用户是往往是基金经理、研究员之类,他们的需求集中在查询数据、公告或是管理自己的投资组合等。为这部分群体服务的品台如互联网券商Motif Investing。但是由于市场相对较小,技术和专业门槛也比高,开发难度很大。

余额宝实质上属于货币基金产品,而OFO的押金实质上也是一种租赁金融,此前ofo对外公开数据,ofo当前用户量超过1000万,按照每个用户的99元押金计算,也有10个亿的资金规模。这些资金受用户对资金的本身认知影响,通常平均用户资金都不大,因此很多时候,这些小额资金即使在不图收益,不使用单车时仍然存在。上文提余额宝基金规模2014年到2016年经历了5000到7000亿份的过程。而数据⑦显示该基金收益率从2014年的6.763%到现在的2.4%左右。因此收益高会诱导用户投资,而用户对其认知的匮乏会让收益低时资金对收益率的敏感度不高。至于OFO的押金由于本身不高,且单车使用本身存在间断性,因此也具有资金粘性。

因此,可以说互联网金融行业融资的成功更多的是得益于其金融功能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更有效的对接了投资人的特性与需求。

注释

①资料来源:新浪科技新闻网tech.sina.com.cn。

②资料来源:上海证券报www.cnstock.com。

③由《连线》杂志主编Chris Anderson在2004年十月的“长尾” 一文中最早提出,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和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

④数据来源:《余额宝全民报告》。

⑤数据来源:《360你财富2016年春季理财报告》。

⑥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⑦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網fund.eastmoney.com。

参考文献

[1]刘征汇,张乔娜.互联网金融风靡的原因及其监管——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视角[J].当代经济,2016,(19):42-44.

[2]施青华,刘兰娟.互联网金融的用户选择行为实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5,(06):80-89.

[3]侯哲.互联网金融产品消费者行为意愿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5.

[4]胡国生.基于行为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分析[J].武汉金融,2015,(01):58-59+7.

作者:严浩坤 韩勇 杜克磊

第四篇:浅析行为金融学对证券投资行为分析的理论基础

摘 要:本文以行为金融学的发展现状和目前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行为金融对证券投资行为的影响理论进行归纳和梳理,从投资者的心理特点、投资者的启发性偏差和系统认知错误和基于心理的投资决策理论三个方面加以介绍。关键词:行为金融学 投资行为 心理 偏差 理性一、投资者的心理特点行为金融学借鉴了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以投资者心理因素为基本特征的概念体系,并以此作为行为分析的微观基础。1自信情结这是心理学对决策过程中人的内心活动的一个重要发现。即人们总是倾向于过高估计自己的判断力及其他能力。研究发现,如果人们称对某事抱有90%的把握时,事实证明的成功概率大约只有70%。“自信情结”在股票市场表现的特别突出,该领域中受到良好训练的“专才”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定位于“平均水平”之上,即使是一般的投资者也都人人相信自己具有更为出色的判断能力,而且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得出俗不群。2避害大于趋利趋害避利是人类行为的重要动机之一,而对趋利与避害的选择偏好则因人而异。直觉表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首要的考虑是如何避免损失,其次才为获取收益。人们在从事金融交易中,其内心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赋予避害因素的考虑权重是趋利因素的两倍。3追求时尚与从众心理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表明,人类相互影响力对人的偏好的改变作用十分巨大,追求时尚和从众心理最为突出,这对于其他社会科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命题,但经济学科长期以来却忽视该因素的存在。在证券投资领域中,人们往往具有显著的、非理性的从众心理特征与行为。群体心理理论研究表明,由于个人理性的丧失,使群体智商要远远低于各成员个体智商,结果造成群体行为的发展超乎人们的预期,导致市场循环周期的不规则性。二、投资者的启发性偏差和系统认知错误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常常采用试错法而不用详细理论的推理方法,结果形成了启发式偏差。启发式偏差使大多数投资者不正确地处理所得信息而犯系统性认识错误,这种认识错误使得市场产生有偏预期,结果导致证券的错误定价。1选择性偏差(eRpresentativeness)“如果某物看起来像鸭子,叫起来也像鸭子,它可能是只鸭子”,这就是一个带选择性偏差的思维过程。人们总是试图将事件归类为已知类别中的某一典型类,然后在预测过程中过分地强词这种分类,从而具有认为某些事件、报告或发言更重要或者给予它们超过实际价值的更高的权重,而另一些则给予较小的权重。选择性偏差的后果势必使人们倾向于在实际上是随机的数据序列中“洞察”到某种模式,从而造成系统性的预测偏差。2显著性思维(Salieney)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会根据事件的发生修正自已原先的决策行为,而这有可能导致决策的偏差。对于一些发生概率很小,但一旦发生后影响很大的事件,人们通常会高估其发主的概率。例如,飞机失事是小概率事件,但如果最近媒体上报道了一起飞机失事,人们主观上认为的失事概率就大大提高了。3有偏的自我归因(Biasedself一attribution)投资者通常都是过于偏爱自己掌握的信息,从而在判断股票价格时对自己掌握的信息做出过度反应。有偏的自我归因使投资者低估关于股票价值的公开信息,特别是当公共信息与他们的个人信息相背时。当公共信息与投资者的个人信息相一致时,投资者的信心增加:但当公共信息与投资者的个人信息不一致时,投资者信心的降低幅度较低。有偏的自我归因指导下的投资行为必然导致股票回报的短期连续性和长期的反转。4锚定效应(Anehoring)錨定效应是指人们趋向于把将来的估计和过去已有的估计相联系。人们在作相关数值的预测时,通常会受先前给出的“参考数值”的影响。正是基于对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偏差的分析,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并不是都是完全理性的,而存在大量的非理性交易者,他们对于证券市场中的某事件,并不能无偏的设定主观概率,不会以相同的方式去解读同一信息,不会产主同质的收益率预期,投资者的这些特性,使股价的波动性变大。三、 基于心理的投资决策理论在对投资者的认知和行为偏差进行认识后,一些心理学家分别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心理的投资决策理论。态度理论认为投资者经研究发现一个具有成长性的潜力股后,便吸筹建仓,随着该股股价的涨跌,他的好恶情感也随之而起伏波动。情感因素往往起着主要作用,产生了诸如恋股情结等。由于态度的复杂性,心理学家对其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勒温(Lewin,1938)提出场动力以解释态度的形成。他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其内驱动力引起的,而个体的内驱动力由个体与诱发力之间的心理距离共同决定的。如在股市中,有近千种股票,每种股票对于投资者而启,都具有一定的诱发力,尽管有些股票不在投资者的考虑范围,但仍在投资者的心理距离之内。不同股票对投资者产生不同的内驱力,投资者经比较后,最终形成决定投资行为的结果驱力。托曼(oTlman,1959)提出了态度的信念一价值模式。他认为行为决定于个体态度的信念一价值的心理构建,个体是根据客体是否满足自身需要来决定价值的,该理论认为个体关心的不是整个客体,而是客体的某些与个体需要相关的特殊方面,如个体在购置房产的问题上,不是考虑整个房产的状况,而是考虑目标房的价格、房形及小区的环境等,这些均是影响购房决策的关键因素。兰卡斯特(Lancasetr,1966)提出特征模式后,人们才把偏好从整个客体中分离出来进行考察。兰卡斯特认为效用主要取决于商品的特征,因为是商品的特征而非商品的数量满足了人们的特殊需要。因而,我们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投资者偏好具有某种板块特征的股票。如高科技股、绩优股、并购股、基金股等。信心理论认为,影响股价变动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投资者对于未来股价、盈利与股息变动的认知态度。当市场上多数投资者对股市前景抱乐观态度时,必争相吸筹建仓,拉高股指。不合理的高价,致使股指大跌,反之,如果投资者过分乐观而引起股票恶炒,则会将股价拉升到当投资者对股市前景持悲观态度时,亦会大量抛售股票,尤其在过分悲观态度充斥下,投资者由于盲目抛售股票而使股价过度缩水,信心理论可以说明当经济状况良好而股市疲软,或当经济状况欠佳反而上涨的原因。比较典型的一种心理是过度自信。人类有过高估计自己技能和预期成功的趋势。马哈吉(Mhaajon,1992)将过度自信定义为一种过高估计一系列事件发生概率的行为。作为投资者,有内在的忘记或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本性,例如错误的投资或融资决策不能从自己过去的投资决策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加深了过度自信困惑。参考文献:[1]张元鹏.《投资者真的是理性的吗——行为金融学对法玛的“市场有效假说”的质疑与挑战》.学术界.2015年1月[2]喻淑春、王利伟《行为金融学理论发展研究概述》.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8月[3]饶育蕾.《行为金融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4]黄树青.《行为金融学与数理金融学论争》.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1期[5]杨惠敏、魏斌.《行为金融学:理论探讨和现实运用》.经济评论.2000年第6期.作者简介:赵凯峰(1992九),男,籍贯:山西运城人,山西财经大学2015(金融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作者:赵凯峰

第五篇:浅谈行为金融学理论下的投资行为

摘 要:传统金融学的假设条件是有效市场和绝对理性,而行为金融学与之不同,它以有限理性为假设,将传统金融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来揭示金融市场中的行为与决策以及金融市场异常现象等,其中在解释非理性的投资行为上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将行为金融学理论融入到证券投资中,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研究证券市场中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研究领域更加系统化、多元化发展。本文就主要介绍了行为金融学基本理论,以及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框架下对投资行为的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心理行为;证券投资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新兴发展起来的金融学流派,它将其他相关学科的许多特点融入到一起,试图通过实验与验证等方法来解释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传统金融学说认为金融活动应该遵循绝对理性和有效市场假设,而行为金融学理论则认为进入证券市场进行投资活动的投资者们很难做到绝对理性,这些非理性的投资者受到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好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中无法完全遵从最优决策模型。行为金融学流派的出现克服了传统金融学无法解释的金融市场异常现象,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为了能够更好地对个人投资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和解释,行为金融学理论是一个新的切入点。

一、行为金融学理论概述

1.认知偏差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系统在决策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些比较复杂的认知过程,这些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抽象、推理和判断等,而在此过程中,人类的认知偏见就产生了。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往往不会这么一步步按程序去认知事物,而总是尽力寻找捷径,依据常识、自己的经验,甚至是直觉来做出决策。这样也许可以得出合理的结果,但也往往更容易出现系统性的偏差。

2.过度自信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过度自信是一种心理偏差,是人类在决策或者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过分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了外部环境、意外的影响等客观因素,,高估自己的成功的可能性。

3.后悔厌恶理论

后悔厌恶理论认为投资者作出决定之前,首先要衡量各种替代方案可能产生的最大的遗憾,然后选择一个后悔程度最小的方案作为最后决定的方案。

4.心理账户

人们通常根据收入的来源、保存方法和用途进行分类,然后把这些收入放入不同的心理账户。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更喜欢随性的使用意外获得的资金,这些意外获得的资金包括意外的遗产和所得税的返还,赌场赢来的钱,股票市场的资本利得等。

5.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具体指的是投资者在某些情况下模仿别人决策的从众行为,这些情况包括风险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因为在此过程中,他们的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对媒体,或者投资专家的建议形成了依赖。

二、投资者心理行为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在投资与决策的过程中,证券投资者不仅会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制约,也将影响人类的心理因素等主观感受,还会受到人类自身的情绪和偏见以及其他投资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无处不在,甚至在一些时候心理因素在投资者的决策中也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处理和加工各种外部信息的过程中,不能随意地忽略了投资者的心理因素。这是由于许多奇怪现象的出现都是心理因素的存在所决定的。如同样的前提条件下,由于不同决策者的心理因素,决策的结果将不同、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各地的社会风俗和习惯也不同,受教育水平和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自然也就不一样,这样就使得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出现了偏差。由于大量缺乏理财知识培训和投资交易经历的年轻股民涌入证券市场,加上国内证券市场具有的特殊定位以及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普遍欠缺的原因,股票市场被非常多的个体投资者当成一个可以一夜暴富的高度投机场所,高市盈率和高换手率是国内证券市场具有的独特现象,也是典型的行为偏差和效应的具体表现。

三、行为金融学对投资管理的指引作用

1.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在投资管理上的差异

传统金融学通过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传统投资组合理论对投资决策进行管理;而行为金融学则是采用基本面分析和行为金融理论来进行的。传统金融理论,假定投资者可以理智的按照建立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资产配置策略选择实现方案,而忽略了投资者决策、交易和操作环节;在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指导下,在金融模型和资产配置策略之外考虑决策过程中的投资者心理变化的因素,同时,把投资管理过程比作是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是投资者行为的调查和市场信息交流的过程。

总之,两者之间在理论假设上的主要差异是这样的,传统金融理论假定投资者是理性的,资本市场是有效的,相应的也忽略了投资者的心理因素。然而行为金融学理论认为投资者行为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投资决策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包括:情感的影响,认知偏差,心理偏差的影响以及外部环境限制,制度因素等。

2.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的要求

根据行为金融学,投资者应该在做好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投资。首先,将自己的投资目标明确,要把握投资理念和投资原则。投资者投资理论和实践操作需要与自己的价值观和个性特点符合,以此来避免一些自己的性格特点,以防产生冲突。像一些投资经理投资之前可以编写一个投资计划的综合方法。因为它可以保持客观性,方便实时参考,使投资者避免短期投资冲动。

四、小结

中国的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很多方面不够成熟,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市场的过度投机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不僅包括大多数机构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也包括大量的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在进行投资管理过程出现,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投资者在证券市场资产价格的估计上产生失误,这是因为他们在此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心理和行为的偏差,这是一个迭代过程。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其中,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它趋于合理化,这样他们就可以改善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也具有风险规避和理性投资的重要作用。(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静,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研究,中国社科院博士论文,2012年4月

[2] 魏法明,行为金融框架下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07期

[3] 李苏军,基于行为金融学的个人投资心理行为研究,中国社科院硕士论文,2012年5月

[4] 方建武、马亚丽,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人员的行为研究——基于行为金融的视角,《生产力研究》,2011年04期

[5] 庄致、池洁,基于行为金融视角的普遍金融投资者心理行为偏差的调适和矫正,《财会研究》,2010年13期

[6] 易碧云,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证券投资分析,《市场论坛》,2012年04期

作者:董星孚

上一篇:骨科专科护士论文下一篇:互联网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