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探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生态美育视域下初中散文教学的价值及实践路径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社会全面的发展,人们渐渐把目光转移到生态问题上。“十九大”以来,国家部署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提到重要地位,生态美育理论再次走进大众的视野。初中散文具有深厚的教学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等的提出,初中散文教学需要肩负更多承载着新的使命。本文旨在将生态美育理论与散文教学相结合,有利于生态美育理论简约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审美价值观的内涵发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生态美育教学环境。本文以生态美育理论为研究依据,目的是把生态美育理论与散文教学相结合,一方面有利于生态美育理论有具体的学科基础,另一方面,为散文教学拓展深度,提供新的方向。除了绪论和结语,本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概念界定及研究依据。本文的概念界定为生态美育理论。研究依据为生态美育理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初中生学习心理特征。第二部分为生态美育理论与初中散文教学的关系及价值。生态美育理论与散文教学的关系为:生态美育理论拓展了散文教学的深度,散文教学为生态美育理论提供了实现路径。生态美育理论在初中散文教学中的价值为:基于人与自然的视角,促进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理解;基于人与社会的视角,促进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反思;基于人与自我的视角,促进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和超越。第三部分为生态美育视域下初中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当前初中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基于人与自然的视角,忽视了生态文本的审美体验;基于人与社会的视角,忽视了生活内蕴与散文教学的关系;基于人与自我的视角,忽视了对生命体验的理解和关注。当前初中散文教学问题的原因为:教师缺乏对生态文本学习的指导;教师误读“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体验不足;教师缺乏对学生生活内蕴的积累和感悟的指导;教师对散文教学的生活审美视角单一,方法简单;教师没有把生命的理解和认知融入到散文教学中;教师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审美素养缺少建构。第四部分为生态美育理论视域下初中散文教学的实践路径。初中散文教学的实践路径立足于三个方面,分别为:立足自然生态文本,激活学生的自我期待;勾勒散文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融入情感体验;唤醒生命意识,启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积极思考。

关键词:生态美育理论;初中散文教学;价值;实践路径

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社会背景

2.专业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四)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2.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一、概念界定及研究依据

(一)概念界定

1.生态美育理论

(二)研究依据

1.生态美育理论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 年版)

3.“语文核心素养”养成要求

4.初中生心理特征

二、生态美育理论与初中散文教学的关系及价值

(一)初中现代散文篇目构成及分析

1.初中现代散文篇目构成类别统计

2.初中现代散文篇目主题分析

(二)生态美育理论与初中散文教学的关系

1.生态美育理论拓展了初中散文教学的深度

2.初中散文教学为生态美育理论提供了实现路径

(三)生态美育理论在初中散文教学中的价值

1.基于人与自然视角,促进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理解

2.基于人与社会视角,促进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反思

3.基于人与自我视角,促进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和超越

三、生态美育视域下初中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归因

(一)初中散文教学实践现状的调查

1.调查问卷的编制

2.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现状的教师访谈设计

(二)初中散文教学的问题

1.基于人与自然视角——忽视了生态文本的审美体验

2.基于人与社会视角——忽视生活与散文教学的关系

3.基于人与自我视角——忽视对生命体验的理解和关注

(三)当前初中散文教学问题的原因

1.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自然生态文本学习的指导

2.教师误读“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体验不足

3.教师缺乏对学生生活内蕴的积累和感悟的指导

4.教师对散文教学的生活审美视野单一,方法简单

5.教师没有把生命的理解和认知融入到散文教学中

6.教师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审美素养缺少建构

四、生态美育理论视域下初中散文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立足自然生态文本,激活学生的自我期待

1.积累自然生态知识,拓宽生态视野

2.创设自然生态类文本教学情境,体会散文的意境美

3.以朗读入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结合散文创作背景,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开发散文教学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融入情感体验

1.联系社会生活,勾勒散文教学场景

2.注重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现散文中生活的美

3.建立多重对话,探寻散文的生活意蕴

4.拓宽学生的散文审美视野,培养学生的多元审美意识

(三)唤醒生命意识,启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积极思考

1.明确教学目的,让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具有完整性认识

2.解读散文内蕴的生命层次,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审美能力

3.师生双方关注生态、生活、生命的内在联系

4.师生双方激活生态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生态美育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关于对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生态美育理论的实现情况调查

附录二:关于对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中生态美育理论的教师访谈

致谢

上一篇:企业兼并法律问题分析论文提纲下一篇:化学教学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