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写作要领探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高中语文课本中作文素材的挖掘与运用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要点和难点,而写作素材的累积是写好作文的条件和根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修养的综合体现。学生语文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学生的写作水平;目前的高考局势是满分150分的语文试卷,作文分值60分,作文成绩的分数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是高中语文老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不断求索的道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和写作是相得益彰的,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人们一直都在高呼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却往往忽视了语文课文中的素材资源。刘赫《文心雕龙》①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泽辞。”“积学以储宝”是通过学习来积累渊博的知识,以此造就艺术创作的才能。著名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承丈二十二韵》中提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韩愈也在《昌黎先生集·上兵部李侍郎书》②中提到“性本好文学,困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得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沈潜乎训义,反复乎句读,碧磨乎事业,而奋发乎文章。”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正如车的两个轮子,鸟的两个翅膀一样相得益彰。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栓桔,我们的不少学生读书太少了。贫乏的阅读量,使得现在学者的作文愈加幼稚,语言表达越来越粗俗化。叶圣陶老师就提到“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很明显与汲取有密切关系。”我想最初以涉猎书籍为基础,以思考积累为载体,以行之有效的阅读赏析,对其写作技巧、结构立意、言语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和多角度转换,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培养学生毕生受用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有感而发。目前,高中生作文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写作材料,所选择的材料过于陈旧,不够典型,作文缺乏论证力量。学生该怎样积累作文写作素材呢?“多角度积累素材”指引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咱们不必舍近求远,舍本逐末。高中语文课本就是一座蕴涵着丰饶的议论说明文写作素材的宝库。课本便是学生精神食粮的起源,是语言学习的范本,所以应该在教育阅读中使用好文本多角度发掘写作素材。只有在教育阅读中不断发掘文本素材,启发练笔素养,读写联合,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写作中苦于没有素材可用的学生而言,将课本的阅读材料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巧用、化用教材材料填充自己的作文构想,写作之路才能从“山重水复疑无路”中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高中生作文写作面临的困境,教师作文教学和学生学习写作的情况,课内素材利用的现状,探求高中作文教学低效化的解决途径。由此,本论文从高中生“作文写作与课内阅读脱节”的问题出发,从理论和应用层面去研究高中语文课文中蕴含的章法资源、语言资源、技巧资源,采用案例分析的具体方式,将语文课文中的写作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运用到高中生写作的具体实践中,探寻到具体的写作教学方法。从那些角度深挖课文素材,写出“高考作文评卷细目”里要求的“素材丰富,论据充分,境界深远”的优良的论述文来是本论文探索的重心。它绝非一套虚无缥缈的理论,而是从理论指导下的具体写作要领,目标是为一线高中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和学生的写作研习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本;作文素材;挖掘与利用

学科专业:教育(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引言与文献综述

1.高中作文教学对课本素材资源的利用现状

1.1 高中语文课本中蕴涵着丰富的作文素材资源

1.2 高中语文教师对课本中作文素材的利用现状

1.3 高中生对课本所藏作文素材资源的使用现状

1.4 学生写作状况及分析

2.高中语文课本中作文素材资源的存在状态

2.1 可供模仿的范文资源

2.2 可供借鉴的技法资源

2.3 可供积累的词句资源

2.4 可供借用的事典资源

3.高中语文课本中作文素材资源的挖掘方式

3.1 引导高中生形成向课文学作文的理念

3.2 培养高中生形塑阅读时学作文的习惯

3.3 教给高中生评鉴课文表达成效的视角

3.4 指导高中生做好课文名言事典的积累

3.5 训练高中生学用课文写作技巧的方法

4.高中语文课本中作文素材资源的挖掘方法

4.1 让高中生仿写典范课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均可仿写)

4.2 让高中生赏析精彩课文(散文、小说均可成为赏析对象) . 29

4.3 让高中生借用课文写法(指布置作文时规定学生务必借用某种写法来写)

4.4 让高中生使用课文名言(指要求学生在作文中使用课文中的精词名句)

4.5 让高中生化用课文事典(指要求学生作文时巧用课文中的人事典故等)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校人事制度创新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文化地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