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感化学生的心灵

2023-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用爱感化学生的心灵

用爱和宽容感化我们的学生

用爱和宽容感化我们的学生 -----学习詹红荔心得体会

詹红荔,中共党员,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少年审判庭庭长。 她从事少年审判工作,9年来共审结涉及未成年人刑案近500件1100多人,这些案件无一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在她的帮助下,300多名失足少年重返课堂或顺利升学,70多人出狱后找到工作。詹红荔同志的事迹充分体现了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充分体现了一名党员法官对党的忠诚和对法律的敬仰,充分体现了她对人民群众的情和义。

詹红荔在审判工作中说,少年审判,惩罚不是目的,关键在引导他们真诚悔过,重塑人性,走向新生。她主动将审判工作向前、向后延伸,在长期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套符合少年审判规律的“三三九不工作法”。首先,是庭前的三个不开庭:对关键问题没有梳理清楚的,不开庭;对被告人成长背景没有调查清楚的,不开庭;被告人对犯罪危害没有足够认识的,不开庭。其次,是庭中的三个不轻易:被告人没有真诚悔过的,不轻易下判;被害方没有得到精神抚慰,达不成和解的,不轻易下判;可以判非监禁刑,但没有落实帮教措施的,不轻易下判。第三,是庭后的三个不松手:入监后延伸帮教没有到位的,不松手;回归社会的问题没有妥善解决的,不松手;发出的司法建议没有落实的,不松手。这套工作法,有效拓展了少年审判的工作平台,提升了工作实效。 通过学习詹红荔先进事迹,真切感受到了她情理法交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她的宽容、真诚、责任、激情、爱心、忘我的品质感动了我。通过这次学习,对我教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一位中学的教育者,面对的也都是孩子的教育,通过对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认识了对学生的教育第一要循循善导,用爱感化,用心塑造。 爱是师生之间沟通情感的桥梁,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爱,并非个人的爱,它是一种对年轻一代无限希望的爱,是一个教师对事业、对学生无限的爱。生活中,爱是永恒的主题;学校教育中,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有了它,教育工作者就可以自由进入学生的心灵殿堂,启迪智慧,塑造灵魂,开创人生。詹红荔的事迹也让我们知道要教好书,教师不仅需具备扎实的专业学术知识,还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要教育好一个学生,仅注重严格要求和严肃纪律是不够的,还须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干涸的心田,用慈母般的爱去感化他们的心灵,鼓励与鞭策他们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二、用宽容对待犯错的学生,耐心教育他们,使其认识错误,改正缺点。理解与宽容,鼓励与肯定,亲近与倾听,这是一种爱的语言。

学生之所以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知识浅,不懂事,甚至会犯错误。做教师的,年岁长于学生,阅历丰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宽容学生的缺点呢?记得有位哲人曾说:“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

对学生而言,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学生心灵之窗,进行更有效的教育,培养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上的宽容,是

1 对学生人格上的尊重,给他们创设良好的心境,使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生动活泼地成长。

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心胸更加宽阔,情操更加高尚,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洞察力更加敏锐。教师宽容地对待学生也即宽容地对待自己,意味着他拥有潇洒的风采和健康的人格涵养,得到的是学生对他的更加尊敬和爱戴。

当然,宽容不是放纵,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承认学生有犯错误的天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平等对待全体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每个学生,不“一棍子打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幼小的心灵好比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而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就会破碎,应备加呵护。”教师只有宽容学生,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宽而有度,宽而有爱,宽而有望,定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

三、信任学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大力倡导赏识教育

跨出大学的殿堂,迈上三尺讲台,我从台下走到了台上。身为人师,望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知道,那其中蕴含着多少执着与冲动;也清楚,那颗自以为成熟却又不成熟的心期待着肯定和赞扬!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性格、意愿和自尊心,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内心都想常常得到别人的称赞。据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其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所以,教师应尽可能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取信于学生。

作为教师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提高教育水平。作为共产党员更要像詹红荔学习,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的作用,将先进的事迹学习落实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也要不断的提高作为教师的党性,改进教育的方法,提高教育的水平。我们要以詹红荔同志为榜样,把忠诚履职、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和思想落实到本职岗位,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创先争优,敬业奉献,用爱心和责任锻造美丽人生,努力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平潭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2篇:用爱感化学生---杜绝对学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

体罚和变相体罚是对学生身体和人格尊严的双重伤害,这是从私塾时的“头悬梁,锥刺股”的封建教育发展到今天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家庭、社会和学校各方逐渐形成的共识。虽然我国法律和教育法规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体罚现象却屡见不鲜,作为一种顽症,久治不愈。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深有感触,那么,如何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呢?我从以下三方面浅谈自己的认识。

一、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基础。 “亲其师”才“信其道”,这是学生学习之道;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师从教之道。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基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信任就成为实现教育价值的核心理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用这样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言行。遇事要自我克制,要沉着,冷静,不意气用事。只有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才能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的发生,这也是杜绝此类现象的基础。从实践的层面要做到:

1、要关爱学生。

教师要实现由“严师”到“慈师”的转变,与学生的平等相待,关爱学生。学生在校,教师成为学生的第二任家长,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倍加关心。发现困难多帮助,发现心理问题多辅导,让他们在学

校里感受到家庭一般的温暖,感受到师爱的可贵。从而安心学习,对学习充满信心。让学生与教师产生心灵上的爱的沟通。从而杜绝学生违纪、教师动怒,最终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发生。

2、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语言上的尊重和行为上的尊重。语言上尊重学生要规范礼貌性、尊重性教育教学语言。如提问学生可:“请问×同学„„”或“×同学,请问„„”等等。批评学生可:“×同学,你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同学。可这一次你却„„,但老师相信你„„”等等。绝不能带有挖苦、讽刺、打击的意味,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耐心的进行说理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基于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循循善诱就能事半功倍。行为上的尊重,简言之就是教师别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对学生施以身体或心理的行为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事后教师只能自食其果,而苦在心里,从而产生心理方面的困惑,对学生管理无从下手,这不是长远之计。如对这一症状开一良方就是:“在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下教育学生才能治标治本”。

二、提高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保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遇到各种各样必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教师不能灵活巧妙地处理这些问题,就会造成僵局,伤害学生情感,有损教育威信,妨碍教育教学活动,甚至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为此:

1、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现今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师必须以更高的素质来适应,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质。教师在教育观念及相关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势必影响到教育教学实践,必然容易产生紧张和沮丧的情绪体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加强学习,势在必行。

2、提高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以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而良好的教育机智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磨练与感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爱护、尊重学生和公正对待学生的态度、冷静和沉着的性格。

3、适时反思,获得经验。

教师要通过对自己或身边发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进行反思,“回诊”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积累经验和磨砺自己。

三、对学生适当的惩罚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手段。

没有法制的社会是不健全的社会,而没有惩罚的教育则是不完整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面对出错的学生,我们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用真诚、善意的批评,用恰如其分的惩罚去教育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根治他们心中的疤痕,使他们在慈母式的爱的力量和严父式的警告的力量的驱使下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积极的人生追求。

1、要明确惩罚与体罚的区别,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惩罚而不是体罚。 谈到“体罚”时,想法多多,生怕一不小心,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甚至累赘一生,导致出现教育的雷区,无法管也不敢管的管理真空。而现行的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也没有把惩罚和体罚分开。制定相应的可操作性的惩罚细则,让教师有理可依,有据可行,而不是在教育教学中处理学生问题时行走在惩罚与体罚的边沿,提心吊胆,如履薄冰。而探究其本质:体罚是用触及身体皮肉等有损身体健康和侮辱人格尊严的方式来惩罚学生的方法,如罚站、罚跪、打手心、拧耳朵等等。这是延续了封建社会严厉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对学生身心的伤害。而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简言之,罚是因为爱,旨在治病救人,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我们的惩罚要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健康。矫治学生的缺点与错误而不是打击报复,它是无毒无害的成长催化剂。

2、对学生过错的惩罚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独生子女的溺爱、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盲区等几方面。对其不良行为的纠正必须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惩罚教育的合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也是培养合格的、健康的、可用的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措施。

体罚学生这个词,离我们教师越来越遥远,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

消失。体罚造成的悲剧历历在目,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不要让悲剧重演。体罚学生给学生带来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给教师带来的心灵的创伤或内疚;给家长带来的是愤怒或责备或伤心等。真正的严师不是“罚”师,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不会体罚学生,而是会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

总之,用爱去感化学生,要真情善待学生,热爱学生,尊重他们,犯错是人生的必修课,成长的重要途径。多与他们沟通,去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3篇:用爱感化学生

有一个寓言故事,这样讲道:太阳和北风打赌,看谁能先让行人脱去大衣,太阳用北风的威力不也很大?但怎么没能治服行人呢?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道理:声色俱厉往往会使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畏惧、紧张的状态,非但不能使学生改正错误,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教师能否打开学生的心扉,取得学生的信任,爱是首要条件。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教师要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学生,用爱架起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它温暖的光,轻而易举地使行人脱去大衣;而北风使劲地吹,反而使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

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珍惜学生的一点一滴进步。要善于发现火种,善于将其点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上课时,教师的眼神多光顾学生,讲到难度大点的知识时,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会给学生带去鼓舞和信心;提问时,设计浅显的题留给学生,提问学生只要其言之有理,就当场给予热情鼓励和表场;批改作业时,学生的作业要精批细改,并加上一些热情的批语,如:“老师为你的进步鼓掌”、“老师为你加油”、“让我们一齐努力”、“谢谢你的配合”等。学生拿到作业时,这些批语犹如添加剂、兴奋剂、催化剂,他们会从中得到鼓励,感受到老师的爱心;从中汲取动力,他们就会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甚至会主动找老师请教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把自己的苦恼和学习弱点讲给老师听,从而为老师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供方便。

总之,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亲”的程度越深,师生心理距离越近,交流的渠道就会越畅通,心理疏导工作就越容易取得成果。一个学生就像一粒种子,只有用爱心去灌溉,他们才会发芽、开花、结果的可能。所以要用爱去感化学生,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才能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第4篇:用倾听、宽容感化学生心灵

无锡市仓下中学 陈琴玉

在教育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的确如此,师生之间误会-沟通-融洽的转化过程,关键在于沟通,在于心与心的交流。“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如何营造师生和谐的心灵沟通,感化学生的心灵,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广大教师更深的思考。显然学会倾听、宽容学生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大法宝。

一、学会倾听——开启学生心灵之锁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和动向,可是我们许多教师,不愿意听学生的倾诉,不愿意听学生的唠叨,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学生高明,没有必要倾听学生的诉说,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任凭自己对学生大加训斥,这样很不利于教育好学生,往往学生并不领情,反而产生逆反心理,拒绝老师的说教,走到事物的反面。其实一旦教师放下架子,转向学生开始倾听,就意味着一种接纳,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诚意,把他当成了朋友,让他感受到老师和他是平等的,这样学生才愿意把心里话讲给老师听,以此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

1 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朋友式的、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

记得我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下着大雨,值班老师告诉我,在我班男生宿舍后窗下有一床被子在淋雨。当时学生在上课,我听后赶紧飞奔了去,到那儿一看,被子已湿透了,我把它抱回了宿舍,并发现一个男同学的被子确实不见了。我开始觉得这事有点蹊跷,问他怎么回事,他也感到很惊讶。经过多方查询和证实,我发现这件事是他同桌干的。当时的我很生气,可一想觉得自己应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让他把事情先讲清楚。我把他找到办公室,问他是怎么回事,他立刻低头说:“我错了。”我问他为什么会想到用这个办法时,他说:“平时同桌经常看不起我,我很生气,就想报复他一下。”我耐心地倾听他讲了以前他们之间一些不愉快的事。听后我认识到这个学生思想很狭隘,必须加以认真引导。我给他讲明了这个事件在班里造成的影响,以及这种报复行为的错误。听后他问我:“老师,你能在同学面前替我保密吗?我怕同学知道后会瞧不起我。”我马上答应了他的请求。经过耐心的说服教育,他真正明白了这一行为是非常不应该的。最后他主动向同桌赔礼道歉,并买了一条新被子还给了同桌。从这以后,他再没有惹起过事端,同学们也反映他变得乐于帮助别人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身心尚处于迅速发育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如果学生犯了一点错误或出了一点事情,老师往往一见面就来个“ 下马威”,声色俱厉地指责,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 你到底是怎么搞的?”“ 你知道你犯了什么错误吗?”“ 你

2 这样做,给班集体带来多么严重的影响啊!”“ 重型炮弹”的打击,虽使学生往往低下头,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其结果反而导致了学生的缄口不言或对抗顶撞。即使学生惧于老师的威严,当面认错,但也是口服心不服,自尊心还容易受到伤害。

所以有人说:我们的教育,缺少的不是教育,而是倾听!让我们做个忠实的 “听众”,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在和学生交流时,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得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我们都应该专注地倾听。一个懂得倾听的老师,不会武断地制止学生偏题的发言,他会给学生留足表达的时间;一个懂得倾听的老师,会善于慢慢触摸孩子情绪的温度,能在学生的谬误中发现蕴藏的智慧火花。记住:你的耐心倾听,也一定会让你有惊喜。 这种真诚的倾听,会让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顺畅,也会让教师和学生的心靠得更近!

但我们应该明白,倾听,并不单纯指声音,倾听心声才是更深的层次!除交谈外,倾听的形式还有很多,写信,写周记,当然,还有更新的,如网络聊天。

二、学会宽容——唤起学生心灵之洁

教育家马卡连柯主张:教育者需要宽阔的胸怀,不同寻常的忍让精神。这启发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忍让宽容和耐心等品质,拥有一颗宽容之心。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注意自己的外表,首先应当学会宽容。宽容是教师在理智教育中所表现出的对学生的关怀与爱护。宽容能触动学生的自尊心,最能唤起学生心灵之洁——即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

3 生改正错误的意志力和积极性。只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这改过自新的空间,使他们在宽容中生活,他们也将学会宽容别人,也会更豁达自信。

当学生犯错时,最需要给予的是宽容……宽容就是宽大,有气量,对学生所犯的一些“错误”不性急,不粗暴,采用冷静、耐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慢慢地反省,达到自我认识、自我纠正的态度。宽容能带给学生自尊与自信,是学生快乐的源泉,是学生不断努力和超越自我的原动力,是一种爱的艺术。学生犯了错,教师当众批评,虽能起到警示作用,却大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严重的可能会引发学生破罐子破摔的恶果。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悄悄地指出他的缺点,给他留点面子,他就有可能因心存感激而奋发向上。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次,一位家境不是很好的学生偷偷拿了班上的1000多元的报刊费,想用来买些吃的、玩的。1000多元,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冠以“小偷”的罪名也不为过,但这会严重损害学生的自尊。当我了解了这位学生的动机、作案过程后,找了一个无人的 校园角落,与其沟通,说明其行为的危害性,还告诉他,因为他的行为见不得阳光,所以老师特地挑了此处与其谈话,希望他能自我反省,及时改正。这位同学当时就惭愧得低下了头。事后,我让他悄悄地把钱还了出来,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及这件事。这种处理方式,比让他背着处分的痛苦,强压自己来改正错误这种方式有效得多。这样,他就会以自信和快乐的心态而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犯的错误,从内心深处加强了自律的力量和改正错误的决心。后来,这位同学不但不再拿别人的钱物,还积极投身到为他人、集体的服务中来,成为了一

4 个自信阳光的男孩。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时宽容引导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宽容是一种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做到宽中有严,严中有情,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亦应当毫不例外的给予至真至诚的爱。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者要像爱迪生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在爱迪生被开除回家的时候,把地下室让给他做实验。像利波老板宽容法拉第那样宽容学生的缺点。”是呀,只有宽容,才会有爱迪生,才会有法拉第。心智未成熟的学生,他们好奇、好动,常说错话,做错事。教师应当理解他们,给他们改错的机会。保护学生的自尊,这会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和期望,从而激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难怪人们常说“沉默是金”,“宽容是金”。

当然,教师的宽容也要有度,要严慈相济,要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严格的要求去规范学生,方能恰到好处。

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们教师要看到每一片绿叶,把饱含智慧的爱献给所有的学生,用真诚的倾听和宽容来滋润每一片绿叶,感化他们的心灵,呵护他们的情感,耐心等待他们的觉悟。

(责编:杜黎明)

第5篇:用爱感化我们的孩子教育随笔

一个班里,总有比较特殊的孩子。在我们班,朱周翔算一个。朱周翔小朋友在班里是“老大”,因为他囊括了好几个“第一”:年龄第一,学龄第一(因为上了两年大班),个头第一,当然“调皮捣蛋”也是第一。总之,除了学习不是第一,其他各项都是第一。

记得刚开学的那一天,归老师打电话叫和我搭班的张老师去抽签,说是上一届有几个孩子没达到年龄被退回幼儿园的。我当时觉得好笑,干嘛要抽签,后来才知道,因为退下来的几个孩子中有几个特别调皮,没有老师肯要,所以要抽签。很不幸运,张老师抽中了朱周翔这个小朋友,他在上一届大班里就曾是一个很令老师头大的孩子。

在和他接触的日子里,更是让我见识了他的“与众不同”,不知道什么叫坐,也不知道什么是站,睡觉跟刺猬一个形式,蜷缩着身子,吃饭偏食,所有常规一塌糊涂,最严重的嘴巴特老,不管上课还是下课,时常听到他喊着告状,谁、谁、谁不乖了。你对他严厉一点吧,他就在那边哇哇哭个不停,真拿他没有办法。我也想过对他和蔼一点,试图跟他做朋友,他不理你,冷处理吧,他调皮得更加厉害。而让我意想不到的,也是改变朱周翔的竟然源于我跟他的“悄悄话”。

一次户外活动的时间,所有的孩子都兴致很高、三五成群地玩着,只有他,因为捣蛋,没有合怍的伙伴。我便悄悄地过去拉起他的手,他没有拒绝我,我跟他说:”朱周翔,你跟老师一块玩吧。”他生硬地回了我一句:“为什么?”我蹲下来,俯在他耳边,对他说:“因为我喜欢你啊!”然后,我俩便疯狂地玩了起来,没想到,却把其他所有孩子都吸引了过来。等我悄然退出他门的游戏后,朱周翔很自然地成了孩子们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就这样,朱周翔融入到了孩子们中去,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了自己的小天地,他的转变让我的期待也终于变成了现实。

孩子终究是孩子,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和观点去要求他们,但孩子又不是孩子,他们同成人一样,有自己的思想,同样想得到应有的尊重。

往往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其实,不是孩子不行,是我们大人不行,是我们急于求成和拔苗助长的心态在作怪,总是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缺点,用显微镜对待孩子的优点。

对于班里的“特殊孩子”,有人给他们冠予了“坏孩子”的称号,因为别人说他们坏,他们也“一坏再坏”。其实,我更喜欢把他们叫做“与众不同”的孩子。“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本质都是好的,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有些孩子的精力更加旺盛,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他们更加有个性,所以说他们是“与众不同”的,我想,这样称呼对他们更公平。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以也不可能有一样的孩子,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幼儿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从而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想,无论是怎样的孩子,总有一种教育方法适合他。教育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种艺术。

跟朱周翔相处的过程中,没有刻意的教育方法,只是一句俯在他耳边的悄悄话,只是一个大手拉小手的小游戏,我们也许只是转变了一个孩子,而孩子赢得的却是他的一生。

放下老师的架子吧,要想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就赶快用我们博大无私的爱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人,学会感恩,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吧。要想成为孩子们的好老师,就要首先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允许他们的“没大没小”,允许他们对你“直呼其名”,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去拥抱他们,亲吻他们,敞开心扉容纳他们的同时,你也已经走入了他们的心中。

“适度的爱”是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请用爱感化祖国的下一代吧!

第6篇: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长福学校贾艳娟

岁月的羽翼滑过春夏秋冬,青春的梦幻走过春华秋实。回眸走过的道路,我艰难跋涉,累并快乐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践行着我的人生诺言。这期间,有酸甜、有苦辣,却从未动摇过我的信念和决心。因为我热爱这平凡而伟大的事业,热爱与我朝夕相处的学生,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

2004年初秋,我班来了一名特殊的学生——刘洋,三年前他曾参加过一次中考,但因英语成绩太低而名落孙山,之后他便回家务农。经过三年农村生活的历练,他成熟了,并且认识到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帮助自己实现理想。带着对知识的渴求,,顶着巨大的思想压力,他重返课堂。但真正坐在课堂里,想找回当年学生的感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起初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波动,我便利用课余时间,多次找他促膝长谈。谈人生、谈理想、谈追求。终于使他鼓起了勇气,找回了自信。很快他的数学成绩就恢复并超过了三年前原有的水平。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2005年初春,由于备战中考,学生们都在争分夺秒的学习。刘洋更是起早贪晚,有时学习晚了就在班级对付一宿。课堂上常常见到他脸色青白,体力透支的情景。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我找到他,劝他说:“中考这跟弦不能绷得太紧,太紧了易折。”并给他出主意,理化这些优势科目,无需搞题海战术,抽出时间来主攻英语、语文,要劳逸结合,注意身体。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6月,刘洋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县重点高中理科尖子班 。2009年春参加高考,又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石家庄陆军学院。

可见,老师的爱可以点亮学生追求梦想的心灵,让我们乘着光明一路前行。 记得班级有个叫班婷娟的学生,她学习很好,特别是写得一手好文章。大气、有内涵,有深度,但由于家庭困难和体弱多病而辍学。得知情况后,我顶着大雪,骑自行车跋涉二十多里找到她家,一间低矮草房,几件破旧的家具,孩子那渴求知识的眼睛,我的心软了。回来后向学校申请了她的费用减免事宜,并自己出资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对她进行了帮助。由于体质弱,学习压力大,她的身体常常吃不消,我就买些营养品给她,并在中考前集中给她补充了一周的能量。

学习上的鼓励支持,生活上的体贴关怀,使她感受到了爱的温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

爱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着学生的心灵,二十多年来,我凭着出色的教学成绩和良好的师德风范,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上拥有了较高的声望。

回眸岁月,我无怨无悔,因为我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我所热爱的事业,我把满腔的热忱献给了我所热爱的学生。展望前程,我豪情满怀,我还要一如既往地在三尺讲台上,书写更加辉煌的人生。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