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创业教育的内涵

1.1 什么是创业

传统意义上, 人们多将“创业”一词理解为创建新企业。但当前“创业”一词的外延已有很大的延伸, 创业可以发生在各种企业和组织的各个发展阶段, 包括新或老企业, 大或小企业, 私人、非营利或公共部门等, 此外, 一些现有组织内也存在活跃的创业活动。

美国创业教育和研究的领袖人物, 哈佛商学院JeffryA.Timmons (蒂蒙斯) 教授所著的创业教育领域的经典教科书《New Venture Creation》中给出的定义是: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式, 它为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有和谐的领导能力。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罗天虎教授在其编写的《创业学教程》中, 将创业定义为:“社会上的个人或群体为了改变现状, 造福后人, 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财富的艰苦奋斗过程。”

笔者认为, 创业是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是指在混乱无序、变化和不确定的环境中勇于承担责任, 积极主动地寻求与把握机会, 高效地整合与利用资源, 明智地决策,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并创造价值的过程。

1.2 什么是创业教育

成功创业涉及多种因素, 就创业者自身而言, 需要具备符合社会需求、创业要求的综合素质, 而这种素质是需要创业者经过学习、实践、积累才可能具备的, 因此, 创业离不开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由英语“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翻译而来, 最早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 主要指对青年的事业心、进取心、冒险精神等的培养。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面阐述了完整的创业教育概念, 即创业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内容:求职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并称之为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至此, 创业教育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 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 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 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

2 创业教育的意义

21世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 创新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对于大学生个人发展乃至国家的繁荣进步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2.1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并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一目标的实现, 需要大量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离不开创业教育的开展。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造价值, 改变传统的就业教育思想模式, 使大学生成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主要推动者, 把握知识经济的脉搏, 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从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2.2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的需要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数据显示, 2010年应届生人数为630万, 而2009年未就业的大学生约有80万,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每年大学生毕业的人数在递增, 而传统经济创造新岗位的能力非常有限, 甚至在有些行业就业岗位是负增长。毕业人数的增加和就业岗位的减少的矛盾是造成近几年我国总体的就业形势严峻主要原因。这就要求高校开展创业教育, 培养学生预测变化应对变化的能力,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创新为动力, 带动创业、推动创业的科学化发展, 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和就业岗位, 从而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

2.3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

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 也是促进大学生个体实现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现实需要。它以培养品德高尚、意志坚强、知识适用、技能熟练、自谋发展的创业型人才为目标, 以强化创业意识、塑造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培养创业道德、指引创业途径为主要内容, 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培育学生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受挫能力、抗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 进而促使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开展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各种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 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在新形势下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3 创业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 而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则更晚。与国外创业教育发展状况相比, 还存在较大差距。国际上, 英、美、日、印四国的创业教育发展相对比较成熟, 并存在着各自的优势。

3.1 英、美、日、印四国创业教育简介

英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较为成熟完善, 具有课程体系齐全、以创业项目引领大学生创业、专业机构指导创业、资金保障创业教育、商业网络服务与支持大学生创业等特点。

美国作为创业教育的发源地, 其创业教育具有大学领导高度重视创业教育、拥有精湛的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具有完备系统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的多样化、评价体系科学化等特点。

在日本, 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理念已得到广泛的传播, 并形成了独特的官、产、学密切配合、致力地方经济发展、学校体系相互衔接的发展模式。

目前, 印度高等教育规模在世界上居于第三位, 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如今在美国的硅谷, 印度人创办的企业是最多的。印度大学生创业的意识已日渐强烈, 并且真正付诸于行动。

3.2 国内创业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 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下, 高校不断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 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并且在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 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是创业教育相对冷清, 由于起步较晚、涉及教学的系统改革、课程讲授难度较大, 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创业教育的热情度并不是很高。二是创业实践程度不高, 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创业经验、创业实践场地等, 大学生真正实施创业并取得成功的只是少数。三是大学生对创业认识程度不够, 近几年来, 面对大学生的创业报告异常火爆, 形成了创业教育的声势和影响。创业报告火爆是好事, 但这种形式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在一定程度上煽动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但并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创业过程。

4 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

4.1 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

借鉴国外成熟的创业课程体系, 根据学校驻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 研究制定一套从激发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热情、传授创业基础知识、开发创业创意项目、指导组建团队、开展创业计划竞赛等一整套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大一就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 及时发现创业潜质强的学生, 分类指导, 个性化培育。

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性特征, 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要求其必须具备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经验。一方面, 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模式建立创业指导教师队伍, 使教师逐步具备“学者型企业家”或“企业家型学者”素质。另一方面, 借鉴欧美经验, 有计划、有组织、强力度地开展创业教育教师培训, 尽快建立一支具有实践经验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4.2 建立统一网络服务平台、全面拓展创业实践途径

现在, 有关创业和创业教育、培训、见习、实训等信息, 散见于社会和政府各类、各部门网站, 有的矛盾互见, 真假莫辨, 有的内容多年不更新, 徒有其名, 急需创业和创业教育方面的“正规军”网络平台。高校建立这样的平台, 可以及时提供有关资讯和案例, 进行在线指导, 发布政策法规和项目, 大学生并可交流互动, 从网上感受创业教育和创业氛围。

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提高创业教育实效的基本途径。首先, 高校可以借助社会各界力量, 走校企联合的道路, 在企业创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聘请企业技术权威和学校专业指导老师联合成立学生创业园项目指导委员会, 共建学生创业园实训基地等, 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加学生创业园与公司企业合作的项目。其次, 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战的演习场所。比如一些院校通过成立创业学院、设立创业基金等, 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和科技培训、担任科研助手等科技实践活动, 进而推进了创业教育实践在高校的实施。

4.3 争取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大力营造校园创业文化

实施创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 应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多方位、多渠道的联系, 争取地方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和帮助。政府部门是政策的制定者, 高校应及时将学生的创业愿望和政策诉求反映给地方政府, 积极争取地方性创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实施。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本着“双赢互惠”的原则, 在企业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联系企业来校设立创业奖学金, 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导师, 直接指导学生创业。还应积极争取工商联、民营企业协会等团体的指导与帮助;校际之间可以经常开展教师层面、学生层面的交流。这些校外资源的利用将有力地促进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创业教育最终能否卓有成效的开展起来, 还有赖于适合创业教育的大学文化的创建与形成。为此, 大学应大力建设适宜于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 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例如, 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科技创新活动, 大力宣传创业教育的典型成功案例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创业实践活动, 营造一个勇于探索和充满活力的创业实践活动环境, 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创新创业的精神。在校园环境建设上, 尽量体现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的主旨, 在校园宣传阵地上, 尽可能地形成有利于创业的人文环境。

摘要: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缓解就业压力和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创业教育应在学习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 重点从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实践途径拓展、创业氛围营造等方面采取措施, 以保障创业教育取得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创业教育,初探

参考文献

[1] 高建, 等[译].新企业与创业者[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26.

[2] 罗天虎.创业学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6~7.

[3] 牛长松.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 2007 (4) .

[4] 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动因及特点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7 (3) .

[5] 李志永.日本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 2009 (7) .

[6] 阿莎·古达, 徐小洲, 黄艳霞[译].建立创业型大学:印度的回应[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11)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