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简述

2022-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公司法简述

简述加强证券公司税务管理防范和化解税务风险

【摘 要】证券公司的税务管理是指公司对自身涉税业务进行有效分析、计划、处理、协调沟通以及预测等的管理。它存在于证券公司整个运营过程中,属于一项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繁琐的工作,其目标是要使纳税人能够养成依法纳税的行为习惯。在证券公司的税务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税务风险问题,证券公司的税务风险是指公司的纳税行为没能符合税法的相关规定,从而致使证券公司产生一些损失。随着我国与税务相关的制度在不断完善,纳税主体对依法纳税以及纳税筹划等方面的认识有不断的提高。不过随着我国税法不断的完善,证券公司的税收籌划的空间随之减小,所以要增强税务管理以及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

【关键词】证券公司;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

证券公司的税务管理就是指证券公司对自身的涉税业务进行的一种计划分析、协调沟通、研究处理以及监控预测等整个过程的管理,这个过程管理存在于证券公司的整个运营过程当中,其中最不可避免地存在税务风险。税务风险不是一种人为现象,而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完全将其避免掉,只能以积极态度来进行应对,采取有效对策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降低和化解税务风险。本文对加强证券公司税务管理的作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对防范以及化解证券公司的税务风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了使证券公司涉税行为能够得到一定的规范,有效的降低其税务风险。

一、证券公司进行税务管理的作用

1.减轻证券公司的税负

在证券公司的工作运行当中,对其进行税务管理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就是减轻公司的税负负担,从而使证券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证券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在不断增强,税负高低对它的业务运营的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证券公司通过对其进行管理而使税负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那么它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增强,从而使其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大大提升。

2.有利于证券公司合理的配置资源

证券公司加强税务管理,能够使公司快速的了解国家税收的相关政策,从而进行合理的投资、理财以及各项技术的更新等相关工作,从而使证券公司的相关资源得到非常合理的配置,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的效果,从而使公司的竞争力有所提升。

3.有效降低证券公司的涉税风险

证券公司的涉税风险通常包括税收违法风险、税款负担风险等等,如果发生其中的某一项风险,那么就使证券公司的税收成本有所增加,同时还使公司的名誉遭到了破坏。所以对证券公司加强税务管理,对各项涉税的业务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估等等相关事宜,从而有效的使证券公司的涉税风险有所降低。

4.证券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在证券公司中,税务管理是财务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证券公司实行良好有效的税务管理,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提高公司财务管理的水平。在证券公司中进行税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经济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使其防范风险的效果也有所提高,最终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二、导致证券公司税务风险的原因

在证券公司进行税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税务风险是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是在证券公司的涉税行为上会影响到纳税准确性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最终也许会使证券公司交税太多,或者是少交税所受到的处罚等等,而其中任何一种状况都会对公司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交税太多,则会使证券公司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支出;而如果少交税,那么可能会使其承担税务责任,严重的可能还要按照法律来负刑事责任等等。所以在这些情况下,证券公司要对其税务风险有深入了解,查找问题来源,实施有效的措施来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在证券公司当中,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很多种,主要表现为:

1.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

在证券公司内部管理工作中,在依法纳税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对这方面相关知识的了解不是很深入,或者是为了追求一些小的利益等现象都会给证券公司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在部分的证券公司当中,一些管理人员就会认为财务工作人员通过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税负,严重的还故意指使一些财务工作人员来以非法手段来使公司减少税负,久而久之,就会给公司带来非常严重的税务风险。

2.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证券公司的税务工作当中,由于部分的税务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相对比较低下,对相关税收法规缺乏深入的理解,在纳税行为上面存在一定的疏漏,如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按照相关的税法规定来开展税务管理工作,从而导致偷税、漏税以及逃税等行为的发生,给证券公司带来了相当大的税务风险。同时,有的证券公司在涉税工作上任务比较繁重,同时加上相关的税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够,很可能造成了纳税金额出现失误等现象,会使证券公司的税务管理工作受到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给其带来风险。

3.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证券公司防范税务风险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是实现这项工作的基本前提。通常情况下,证券公司的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风险管理制度等等。证券公司管理制度的完善,直接影响着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如果在公司当中缺乏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使防范税务风险的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不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控制。

4.国家多变的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的多变性是产生税务风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税收政策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它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它的时效性相对比较短。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在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行业当中有着不同的税收的政策,所以它经常性的会发生变化。例如:2016年金融行业实行了“营改增”税制改革;2016年12月,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出台了关于资管产品要缴纳增值税的新规(“140号文”)等;如果证券公司以及相关企业对改变后的税收政策不能很好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就带来了较大的税务风险。

三、证券公司防范、化解税务风险的措施

1.管理人员要提高税务风险的意识

在证券公司当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增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制度上面,还要形成依法纳税意识。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税务风险,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时刻具有警惕的意识,通过分析造成税务风险的原因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风险的发生。

2.加强信息管理建设

在证券公司的日常工作当中,要加强税务风险的信息管理制度,从而使与税务相关的各种信息的搜集以及处理的过程得到规范,将相关税务信息的收集系统加以完善,通过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公司的内部和外部建立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其信息传递通畅,在税务工作当中加强信息管理,使其更加有效便捷的防范风险的发生。

3.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证券公司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税务管理工作队伍,能够满足税务管理工作的高要求、高标准,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要比较强,从而不断学习税务管理相关的法律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对于国家所发生的税收政策变化能够及时的做出反映并且采取应对对策。对和税务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从而有效的减少税务风险的发生。

4.学习相关政策,适应“营改增”税收环境

国家的税收管理政策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改变,所以证券公司的税务管理部门要对相关的政策加强学习,实时了解税法变动的趋势。例如:2016年3月启动的金融行业“营改增”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金融行业由于业务复杂、规模庞大、没有任何增值税操作基础,税收政策变化很大,对于证券公司来说,“营改增”税收制度带来的不仅是税种、税负的变化,还对证券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业务定价模式、法律合规风险管理、内部交叉业务管理、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建设等多方面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在行业税收的新旧制度交替时机,企业的财务及税务管理均容易出现漏洞。所以,企业必须加强管理,降低财务及税务风险。对企业而言,税收制度改变必将影响税收核算方式,必然需要企业财务人员的重视。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相关的税法制度及体系已经逐渐的得到健全和完善,在税务管理工作上也不断的加大力度,使其得到不断的强化。金税三期的上线、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国家的税收管理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这种情况看,税务风险成为证券公司运营管理当中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在证券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不断的加大税务管理工作的力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制定出有效的防范以及化解税务风险的方法。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将其正确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纳税成本,使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得到增强,有效发挥证券公司税务管理的作用。

參考文献:

[1]宋德志.税务风险的认识与防范[J].价值工程,2014,(9):158-159.

[2]许凌波.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分析[J].新经济,2015,(22):133.

作者:邓萍

第2篇:简述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内部审计约束

[摘要] 内部审计作为公司组织内部一个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是管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内部管理框架中的作用得到了国内外广泛认可,所以,采取有效措施,理顺关系,强化内部审计的约束作用,并对其进行科学定位,在目前公司治理结构中非常必要。

[关键词] 内部审计约束结构治理科学定位

作者:陈风云

第3篇:集团财务公司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简述

摘 要:本文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文献及资料进行梳理,围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梳理和完善,试图构建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管理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一些具体评价指标的选定,以期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更好地进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供应链金融风险 风险评估体系

供应链金融是对供应链效率进行提升的一种模式,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物流仓储企业、金融市场、银行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因此存在着诸多风险。若想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良好的管理,就必须对风险进行仔细的了解,并以此为依据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达到有效管理。

1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供应链金融风险相关概念文献综述及管理方法

1.1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

金融风险,是指有可能导致单位或机构经济损失或者财务危机等的风险。从相关文献资料来看,金融风险主要有几类分析方法。从影响层次来看可以分为微观金融风险和宏观金融风险;从风险的形成心态来划分,主要有市场风险、制度风险、机构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交易风险、声誉风险、汇率风险等;从风险的成因来看,主要有系统性的不可分散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按照业务的具体形式可以划分为信贷业务风险、投资业务风险、结算风险和同业拆借等风险。

我国的集团财务公司是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而成立,在此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企业财务公司是指基于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化管理使用为基础而成立,用于加强企业集团化内部整个集团资金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内成员企事业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在内部很大程度上扮演集团内单位融通或者资金支持的角色。因此集团的财务公司既有金融企业的风险,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企业集团所处的行业,从事的相关活动及经营效益的影响,集团内部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同一个利益共同体,其任何一部分管理不善都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或者问题的发生。

财务公司是改革开放后的一些大型中央企业及规模较大的国有集体组建的一种具有内部银行作用的公司形式。在应对筹融资及资金利用上具有比较强的优势。在大型的中央企业中,其已经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组织形式,在大型企业对外筹融资中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这种企业组织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财务公司的优势和不足,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加以运用。

供应链金融风险是指金融行业机构和物流仓储公司在对供应链企业进行融资过程当中,由于对出现的各种情况或者状况无法作出准确判断,使得供应链金融相关产品或者服务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对产品的收益或者目标战略带来影响或者偏差的可能性,在实际的工作中,金融机构的业务能力及其风险防范措施、投融资业务量的合法性、商品来源的经济性,物流企业的运营及风险把控能力来说都是重大的潜在风险。

集团财务公司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是指把握经济风险状况并及时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工作。它涉及集團内部各公司的财务战略、购买战略和营销战略,并要求这些战略协调一致。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预测和引导意外效益波动对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为此,公司管理者不仅要能迅速判断所处单位与所涉及国家相关行业的经济政策策略之间的有效均衡关系,而且还要在有重大事项影响出现之前对将来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好最佳对策。

1.2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供应链风险管理相关文献概述

集团财务公司作为内部筹融资平台及资金调度中心,集团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显得非常重要,要使集团内企业能够比较好的管理和利用资金,明白集团财务公司的风险因素,随着财务杠杆的广泛运用,集团财务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自身的风险相关问题的研究却相对重视程度不够,在阅读了相关文献和资料后,本文将相关文献和资料做了一些简单的梳理和总结。

袁琳等在《集团管理控制与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基于10家企业集团的多案例分析》一文中提出集团财务公司是集团内金融业务开展的有效平台,要求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对降低整个集团的财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本文通过对10家设立了财务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集团化经营管理及有效控制方式的角度入手,考察10家大型集团对下属财务公司存在的相关风险的控制措施及效果,探讨了集团管理控制措施对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及控制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集团对财务公司风险认识存在不够深入,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全面,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平台,没有实现全集团覆盖,集团过度参与经营决策,直接或间接对财务公司施加了影响等问题。

曹汉飞等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管理探析》一文从金融风险管理基本原理及相关理论为出发点,加上作者对金融风险管理发展的一些认识和评价,在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及食物的新动态的基础上,联系集团财务公司实际情况,分析评价财务公司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对各种风险的表现形式做出深刻剖析,找出存在的原因,提出以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体系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大纲性思路及构想,对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及策略做了一些探讨和分析。

龚坚在《供应链金融的银行信用风险》一文中就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问题,根据现实中广泛存在的供应链金融的基本事实与相关传统金融理论结论的不一致,提出了研究供应链中的信用风险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得到了三点主要结论即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和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解决的措施以及全面管理信用三个主要问题。

1.3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供应链风险管理方法

笔者认为在构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中,应该采取以下三个步骤加强管理。

其一,是在委托—代理的理论指导下,将信用风险分解为违约风险、道德风险及宏观风险。违约风险是融资企业因为各种可能或者潜在的原因导致的未能全面履行或履行不够充分的和贷款方所签订的合同或者合约,存在明显的且可证实的违约行为或者举措,从而使业贷款方的信贷资产面临有可能导致损失的后果。道德风险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融资企业相对于贷款方具有明显的及时信息优势,从而导致不能有效监督和激励,融资企业产生的不当行为或者转移资产可能导致贷款方的信贷资产面临重大的不确定性。宏观风险是用来度量因为宏观金融因素,国内金融政策改变或者监管环境变化等,使贷款方所面临种种风险。

其二,采用各种评估方法和衡量体系指标,不但要使用传统的方法和指标,还应该建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特殊方法和特殊指标,用来弥补传统的授信方法和体系指标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减小供应链金融中的贷款方面临的实际风险。

其三,面对供应链中存在的風险,贷款方应该遵循风险回避原则,控制风险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方法可以是分散风险、管理风险、转移风险等措施。通过审核供应链金融中的融资主体的基本面情况,建立准入条件,对融资客体的准入条件、以及对相关行业进行细致的研究剖析,通过对实物流动,资金流及信息流的全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和控制,从而全面地管理信用集团财务公司风险。

2 构建集团财务公司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评估体系

2.1 供应链融资功能是供应链金融的核心

供应链融资是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现代供应链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应该有五个环节,即开始于供应商,中间有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后达到顾客。金融供应链简单来说就是包含供应链三流,包括信息流的归集,物流相关信息的归集和资金流向的归集。集团化公司为了在细分市场获得成本竞争优势,降低运营承办,采取成本最低化竞争策略,必然会选择掌握整条供应链的全部信息。卓越的金融供应链管理始于集团财务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对供应链相关环节企业的经营体系的深度分析。提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评价体系及评估方法,提出金融供应链融资的结构优化方法及步骤。

2.2 金融供应链风险评估的具体指标

在面对复杂的金融供应链风险评估及应对中,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相对比较理想的方法,我们将决策分析的元素分解为目标,准则和方案,在这些因素的约束下采取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对金融供应链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归纳汇总,得出风险评估矩阵,最后求解的一种方法体系。

笔者认为可以选取外部环境状况,相关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供应链的运营状况三个一级指标。

其中环境状况包含宏观环境和目标行业环境两个因素,宏观环境通常取国际金融环境,国内金融环境,法律法规监管环境三个指标,行业成长环境包括行业所处的阶段,行业的竞争强度,产品的可替代性三个指标。

相关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对企业信誉及信用重视能力七个指标。其中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领导者的能力、职工的能力和企业的治理机制等因素,偿债能力通常取资产负债率,流动速动比例,企业利息保障倍数三个指标。运营能力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三个指标,盈利能力通常用企业销售毛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创新能力主要用新产品占销售产品的比例,投入强度和专业技术人员所占的比重三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成长能看可以用净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和工资总额增长率来衡量,信誉及信用重视能力可以用交易履约情况和货款履约情况来衡量。

供应链运营状况可以用供应链核心企业状况,供应链信息化水平,企业竞争力和供应链合作程度四个指标来衡量,其中核心企业状况用供应链企业的的产需率,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成本优势,供应链企业的核心产品循环期,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利润率四个指标来衡量,供应链信息化程度主要用供应链信息的共享程度和供应链信息的完备程度两个指标来衡量,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竞争力主要用供应链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企业客户满意度来衡量。供应链合作程度主要用供应链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彼此信赖程度,密切程度和依赖程度三个指标来衡量。

3 结语

总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尤为重要,作为集团 公司的一员,其风险受到所在行业的影响比较大,和所处行业的集团公司经营效益密切相关,容易受到内部集团的干涉及影响,其内部融资的性质使得内部利益比较复杂,存在账款回收及惩罚性手段失效等问题。同时,集团财务公司的金融风险还受到金融行业的制约和影响,针对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应该有比较完善的风险评估运用体系,在信息化和大数据的影响下,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完善对担保物及担保措施的落实,建立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评估大数据运营平台,对风险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1] 袁琳,张伟华.集团管理控制与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基于10家企业集团的多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15(5).

[2] 廖家生.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防范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3] 曹汉飞,曹桂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管理探析[J].武汉金融,2005(7).

[4] 龚坚.供应链金融的银行信用风险[D].西南财经大学,2011.

作者:沈立铸

第4篇:公司运营管理方案简述

运营管理的目的:

用相对最小的成本,在标准的时间,向市场和客户提供最合理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因此运营的标的就是——成本 时间 质量 公司运营管理的三大要素:

一、 采购供应管理

此项管理是指公司在订货过程中,需要一个好的买手,一个好的买手可以降低库存成本,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高质量的市场价值;

二、 内部运营管理

内部运营管理应该就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市场部应该有标准的工作流程,使其在工作过程中降低成本,完成高质量的任务。并且市场部工作应采取“放羊式管理”,只要监督工作的计划,及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的结果,我们并不需要要求过程。其次,为销售部门的管理,销售部门管理又分为直营及客户分销管理(批发),直营店铺的运营流程应该使其每人每天在最短的时间进入最佳销售状态,规范顾客接待的行为规范,树立品牌行为识别系统。客户分销管理的运营规范,

1、人员管理:所有人员应在每天每周每月都有下步工作的详细计划,这些计划包括目标、时间、结果,工作完成后有及时的反馈。并且在工作分配中应该考虑到市场因素,避免“短板”效应。当然这一点就必须让我们能够及时找到工作中的“短板”。

2、日常工作管理,应该坚持例会制度,当然我们开会不是例行程序,大家可以在会中互相了解彼此的工作状态,是销售人员互相之间提高竞争意识,使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了解销售人员的当前工作心态,可以及时的找到工作中的“短板”循序善诱,动态管理。

3、销售工作管理,目前公司的客户很多,我们的销售人员是否能够做到,了解客户的库存、需求、月销量、畅(滞)销产品、客户以往同期的销售状况,是否找到客户订货额度增长及下降的原因,是否能够做销售数据管理,在工作中是否可以用强有力的数据解决问题。我们还需要维系平衡市场部及销售部之间的“28法则”造成的利益不平衡性。

三、 分销配送管理

正常的物流配送,旨在降低成本,解决问题,完成工作。 综上所述,正常的管理工作就是宏观的调控,微观的干预,预防公司运营的“短板”,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经过有效的调控,将“短板”应该交给最有能力的部门或人去做。日常工作中把握“28法则”,只有懂得了“28法则”的重要性才能找到工作的重点,解决“28法则”给公司内部造成不比平衡性,才能有效提升公司的企业竞争力。

第5篇: 简述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

文/北京市集佳律师事务所 李洪江

【摘要】本文试图从我国民事诉讼领域关于司法鉴定的法律规定、启动主体、性质、证明力等方面论述目前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基本现状,进而探讨司法鉴定的中立性对民事案件判决结果的影响。考虑到民事、刑事、行政诉讼领域的区别,本文仅将民事诉讼领域的相关司法鉴定制度作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司法鉴定 鉴定结论 证据 证明力

司法鉴定结论已经成为影响民事诉讼判决结论的重要证据形式,特别是涉及专门性问题时,法官或者当事人会借助“司法鉴定结论”作为其诉讼主张的重要依据,在专利侵权诉讼、商业秘密侵权诉讼、著作权侵权诉讼等领域屡见司法鉴定结论的身影。司法鉴定结论在协助法官理解专门性问题方面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某些案件先后出现两份甚至多份完全相反的鉴定结论的情况屡见不鲜,可以说司法鉴定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前提下,也颇被当事人诟病。

一、我国关于司法鉴定制度的法律规定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

相应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5条至第29条以及第71至72条对司法鉴定做了更加细致的规定,主要涉及委托鉴定、重新鉴定、鉴定结论的审查、证明力等内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1条对司法鉴定的内涵做出了规定: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该条规定是迄今为止关于“司法鉴定”作出的具有规范性法律文件性质的解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二、我国司法鉴定程序的启动主体

1、职权型司法鉴定制度

在大陆法系国家,司法鉴定人被认为是“法官的科学辅助人”,鉴定人参加诉讼的目的是为了弥补法官对专门性知识的不足,因此法官为了实现案件的正常审理常常“依职权”委托鉴定机构对专门性问题出具鉴定结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404条规定:鉴定人的选定与其人数,均由受诉法院决定。甚至在法国,司法鉴定人往往被视为合议庭的组成人员,要按照法官的指令将鉴定结论作为发现事实的一种方式,实质上是代替法官所从事的职务性活动。职权型司法鉴定制度在弥补了法官专门性知识的前提下,由于在实践中法官过分依赖“鉴定结论”,导致鉴定结论直接越俎代庖,代替法官作出侵权与否的结论的现象层出不穷,成为法官规避“审判责任”的挡箭牌。

2、当事人型司法鉴定制度

在英美法系国家,司法鉴定人被认为是“当事人的专家证人”,协助当事人一方向法官阐述案件的专门性问题。根据该制度,诉讼中当事人双方根据“举证

责任分配原则”决定应否进行鉴定、进行何种鉴定或由谁鉴定等事项。当事人型司法鉴定制度是当事人主导诉讼体制的典型特点。

当事人型司法鉴定制度将法官设置为“中立状态”,举证责任完全由当事人双方承担,减少了“司法腐败”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往往导致“鉴定人”成为“当事人”的“附庸”,“重复鉴定、多次鉴定”的现象不可避免。

3、折中主义司法鉴定模式

完全照抄照搬国外的司法鉴定制度的模式并不是“唯物论者”的主张,尊重我国司法鉴定实践,结合我国审判实践,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司法鉴定制度启动模式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给出的答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5条第2款规定,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没有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鉴定申请并预交鉴定费用的,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但是上述条文并没有要求“当事人必须按照法院的要求提出鉴定申请”,如果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单方委托鉴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也采取了默认的方式,该《规定》第2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11条规定:司法鉴定机构应当统一受理司法鉴定的委托。《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起草说明》也认可了“当事人自行委托司法鉴定”的法律地位:对于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的鉴定结论,第二十八条将其作为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足以反驳的证据并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允许。

可见,我国民事诉讼法既规定了“依职权”委托鉴定、“当事人申请法院同意”委托鉴定以及“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三种模式并行的“司法鉴定模式”。这符合我国诉讼体制从“法院的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型的历史特征,既吸收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关于“司法鉴定制度”的优点,又结合自身实际做了突破和创新。

三、我国司法鉴定结论的性质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据有下列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以上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同时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可见,我国民事诉讼法将司法鉴定结论的性质归结为“民事诉讼的证据”;如果是因当事人的主张而提供的鉴定结论应当是第64条第1款规定的情形;如果是人民法院根据需要委托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则属于第64条第2款规定的情形。

四、我国司法鉴定结论的证明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1条规定,人民法院委托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当事人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和理由的,可以认

定其证明力。第72条规定可以视为“当事人单方委托鉴定结论的证明力的规定”: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另一方当事人认可或者提出的相反证据不足以反驳的,人民法院可以确认其证明力。

实践中,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即法官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在遇到专门性问题需要委托司法鉴定的情况下,分类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1)如果当事人没有自行委托司法鉴定,并在诉讼中申请法院委托司法鉴定的,法官可以“同意”委托司法鉴定的申请;

(2)如果当事人没有自行委托司法鉴定,并在诉讼中拒绝法院委托司法鉴定的要求的,法官为了“实体正义”的需要,可以要求其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或者“依职权”委托鉴定;

(3)如果当事人自行委托司法鉴定,对方当事人认可或者没有相反证据足以反驳的,应当根据审判经验作出是否采纳司法鉴定的判断;不能因“自行委托”而机械式的不予认可;

(4)如果当事人自行委托司法鉴定,对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反驳的,可以委托“重新鉴定”。

总之,我国民事诉讼法律法规已经对司法鉴定制度做出了比较详尽的规定,应当认真理解、消化其立法本意,结合我国审判实践的特点,充分尊重我国“依职权”委托鉴定、“当事人申请法院同意”委托鉴定以及“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三种模式并行的“司法鉴定模式”,而不能机械地“以一概全”,无视其他规定的存在。

注释:

①谢怀拭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第99页。

②谌湫鸿、谌宏伟,《论民事司法鉴定程序的启动》,摘自:http://china.findlaw.cn/,2011年7月25日。

③“最高院于2002年颁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际赋予了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司法鉴定启动权。如果由公检法垄断鉴定程序的启动权,万一鉴定错了,当事人的权利很难保障;赋予当事人启动权,也有利于保障人权。” 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教授,摘自:.cn,2011年7月25日。④“最高院于2002年颁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际赋予了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司法鉴定启动权。如果由公检法垄断鉴定程序的启动权,万一鉴定错了,当事人的权利很难保障;赋予当事人启动权,也有利于保障人权。”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教授,摘自:.cn,2011年7月25日。

第6篇:简述保险公司的单证管理风险

王曦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保险公司单证管理的必要性,在单证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保险公司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保险公司 单证管理 控制措施

社会各个行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风险,其有外部的影响因素,也有内部的影响因素,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汇率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系统风险、利差损风险、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由销售误导引起的退保风险等等,而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保险公司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经营风险、误导风险,及由此而引起的品牌风险等将保险公司推到了经济浪潮的前沿。

保险公司在采用各种方法应对各种风险的同时,控制内部的影响因素,加强内部管理也不失为应对风险的较好的方法,在保险公司特别是基层公司的内部管理中,加强保险公司的资金管理、单证管理等,是保险公司极为日常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对单证的管理,保险公司从初期的不重视,到现在做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是由血的教训的积累起来的。

一、单证管理的范围 保险公司的单证,是保险公司进行保险业务活动的依据,是与展业、承保、保单服务、理赔等核心业务流程直接相关的制式化单证。各类单证及由此形成的契约、经济合同既是取得各项业务收入的基础,更是承担经济责任、履行经济义务的重要法律依据。

保险公司的单证品种特别多,但一般分为一般单证及有价单证,一般单证是指出具后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单证,如各类投保书、条款、宣传单或折页等;有价单证是指出具后具备相关法律效力,如出现遗失等情况将给公司带来一定影响的单证,如发票、定额保单、空白保单等。由于其每一份都是风险源,如果管理不善,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所以对保险公司来说,对有价单证进行重点管理,是控制风险的必要手段。

二、单证管理的必要性

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保险合同明确了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权利与义务、保险责任的范围,是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索赔或给付的依据。这就使得作为保险合同载体的保险单证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加强对合同载体的有价单证的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加强有价单证的管理是明确合同双方的保险责任,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需要。

保险做为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特定商品,其以合同的形式存在,不具有实物的特性,投保人交纳一定的费用买到的只是对未来风险的承诺,这份承诺主要体现在保险公司出具给客户的保单上,而保单内容的完整、公正直接关系到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利益,因此,加强对保单等有价单证的管理,对保护合同双方利益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加强有价单证的管理是档案管理及保护客户资源的需要。 由于保险合同特别是寿险合同的期限较长,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利益,按相关法律的要求,需对投保人的投保资料,保险发票、理赔资料等与保险经营相关的有价单证进行长期保存。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客户的多少决定了保险公司的市场地位,经营规模,在业内的话语权等,有效的保护客户资源,加强客户资源信息载体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3、加强有价单证的管理是加强内控管理的需要。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其经营管理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资金风险、单证风险等,而对于经营风险的保险公司来说,承保是经营活动的首要环节,保险公司凭借一纸合同向投保人收取保费,并承诺保险赔付责任,可见这一纸合同的重要性,因此,在防范外部风险的同时应加强内控管理,尽量避免利用单证所进行的不法行为,以保护公司形象及声誉不受损害。

4、加强有价单证的管理是主动适应监督管理的需要。 目前,保监会对保险公司日常监管的内容有许多,而在基础工作的监管中,对于单证的管理关注点比较多,如单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单证的入库、领用、回销的管理等等,以防止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利用单证进行违法行为。

三、单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保险需求的不断扩大,保险公司的产品品种逐渐增多且数量较大,特别是为了方便客户,又出现了定额保单、激活式卡单等保险形式,这对单证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单证出入库手续不完善,管理混乱。

单证的管理手续繁琐、工作量也比较大,而且产品品种繁多,由于单证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责任心不强,导致单证的出入库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责任不清,库存混乱。

2、单证的使用过程失控,账实不符。

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对大部分产品都通过系统出单处理,对单证也进行系统核销,但由于操作失误或对系统的认识不足,也可能导致系统数据与实际不符,同时,也有可能出现恶意系统外出单的情况,因此,应加强分析,时实监控,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存在“鸳鸯单”的情况。

保险单证特别是财产保险公司的单证一般为一式多联,按规定应一起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保险公司为了逃避监管,或为了非法的目的,存在各联次不一致的情况,也就是业内所称的“鸳鸯单”。

4、存在私印单证的情况。 保险单证一般由总机构统一印刷或由总机构授权分支机构印刷,但有的保险公司,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私印单证,以躲避监管,达到风险转嫁或非法占有的目的。

5、存在以遗失单证为借口的恶意截留保费的情况。

在保险公司的单证管理中,对遗失单证的责任未明确惩罚责任的情况下,若业务人员以保险公司的名义代收了客户的保险费,但未及时上交公司,在保险到期后,以单证遗失为借口申请注销保单,以达到占有保费的目的。

四、单证管理问题的成因

1、对单证管理的认识不足,内控制度缺失。

加强单证的管理,是保险公司有效控制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近年来,保险市场的竞争过于激烈,通过单证的注销、损毁等来达到规避监管、换取竞争资金的目的的保险公司也是有的。而对单证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内控制度的缺失,也是导致单证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2、单证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随着保险业竞争的加剧,保险公司的产品不断创新,单证的品种、数量等也在不断增加,而在系统建设中,忽视了单证系统的开发,导致单证管理系统只能进行简单的入库、出库,而不能提供单证流转的全过程记录及预警、统计功能,弱化了单证管理的职能,也是单证管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3、法律意识不强。

“鸳鸯”单、私印单证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也反映了行业内部分人员法律意识的淡薄,应加强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同时加大处罚的力度,以有效遏制此类行为的发生。

五、单证管理的办法

1、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

要控制单证管理风险,首先保险公司应制定有效的单证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单证管理职责,同时对违反单证管理规定的行为,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其次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提高单证管理的效率,满足单证管理的需要。

2、加强事中控制与管理。首先,应建立账实分开的单证管理模式,定期核对,减少单证管理中的错误。其次,应加强有价单证的印刷管理。由总机构集中统一编号、印刷或授权分公司印刷,在节约单证成本的同时,也减少私印单证的风险。再次,应加强单证流转过程的管理,建立详尽的单证管理台账,完善交接手续,明确管理责任;定期编制单证报表,及时掌握单证的入库、出库、使用、作废、销毁的具体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对不一致的情况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3、对单证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单证管理的内部审计,尽早发现管理漏洞,有效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将单证管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总之,保险单证做为保险活动的重要凭证,其所特有的潜在风险使得保险公司将其做为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手段,同时,保险公司在加强管理赢得经济效益同时,也保护了被保险人的利益,这不仅维护了保险公司和行业的声誉,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第7篇:自评简述

C11:我校于2012年9月重新修订了《龙岩市松涛小学规章制度汇编》手册,涉及学校所有的部门并详细记录了学校的各项制度,教师人手一册并集体学习。

(材料需增补:教工聘任合同、绩效考评方案、考评方案) C13:制定了2013-2014学年学校资源使用计划,各个功能馆室按照计划认真实施。有各个功能馆室的使用记录和仪器使用情况登记。

C14:学校辍学率为0%。有2013和2014小基报表为证。

C15: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进行招生,无违规招生。合理制定学校的作息时间,规范教师教学用书的借阅与管理。教辅材料严格执行一课一辅。

第8篇:手绘简述

临摹是手绘学习的一个必经阶段,通过大量的临摹,以期解决手绘效果图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线条、透视、素描关系和色彩关系等。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提高手绘的秘诀似乎只有一条——练,大量的练习,希望从量变达到质的飞跃。基于此,临摹的逼真效果往往成为我们最为关注的目的,而临摹的具体过程往往容易被忽视掉。然而,笔者通过实践教学发现临摹的具体过程同样也会反映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初学者在手绘临摹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问题。 关键词:临摹;手绘

一、临摹作画的顺序

在素描的学习中,我们提出初学者应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作画过程,目的是让“整体”的概念贯穿始终,在整体中掌握比例、明暗等相互关系。凭着这点,“画”对初学者来说并不陌生。然而,手绘效果图不是纯艺术作品,它要反映出空间的结构框架、装饰手法、设计风格以及材料搭配等内容。一幅手绘效果图虽然也是由点、线、面、体构成,但是,三维空间概念才是它的核心。如果认识不到,就会暴露一些问题。如,有些初学者仅从线条与线条的位置、长度、方向、比例的相互关系推画,那么在临摹的过程中,他只看到了一堆线条而已,临摹的结果再真实,对他本人的意义来说,只是画了一堆线条。拷问一下其对该画的空间印象如何,装饰手法的特色等,会发现其收获甚小。 手绘表现技法等教材里,都会附录几套完整的作图过程。如,在空间结构画好之后,画出空间中所放家具的平面透视,找到长宽,然后升高。这个过程除了展示作图的程序之外,更重要的是说,我们要时刻有三维空间的概念,“长宽高”“线面体”,任何物体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实体。如果初学者用速写、素描的心态,用“画”“描”的方法临摹,必然会忽视很多内容,出现很多问题。

二、临摹的透视角度

室内手绘课程教学中,一点透视、两点透视、成角透视的学习过程都要进行一定数目的临摹。希望每一个透视角度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但是,如果过多临摹一种透视角度,而忽视其他角度的对比和学习,往往会形成一个思维定势——凡是看到平面图只会用一种透视方法表示,造成思维的僵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一个平面图的不同透视角度的手绘表现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经过透视角度的不断变化,相互转化,才能让学生对“三维空间”有一个明确深刻的概念,有一个主动的求索。

三、临摹作品的补充与扩展

被动是学生的一大天敌。由于构图、详略主次对比的需要、以及视点、视距、表现内容选择的不同,室内手绘效果图常常会省略一些内容。如,只露出半张桌子,只画了一半的床等。如果初学者仅仅是照葫芦画瓢的临摹,则会显得十分被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要求学生按照透视规律把剩下的不完整的内容补全,包括空间细节的扩展补全,教学效果较为明显,既可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检验了他们的透视知识,还引发其对空间的进一步认识,可谓一箭三雕。

四、临摹的空间层次过小

部分初级室内手绘教材会附录大部分的图片,多是客厅、卧室、厨房、书房等小场景的局部内容。小场景临摹练习之后,如何根据平面图不断扩大透视场景是接下来初学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环节。如由客厅到开敞式餐厅,由玄关透视整个空间,这样扩大空间层次的进一步练习,才会更全面更主动地把握整体的空间环境塑造。才能逐渐地脱离“临摹”这个拐杖。 学习是过程,方法是向导。对于室内设计专业初学透视的同学来说,如何通过临摹的方法,更快更好的进步,需要我们予以更多的关注。当然,还要有点悟性。想来“悟性”就是一种学习能力,一种思考能力。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基础课程的专业教师,本文以手绘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把学生临摹的过程细化、展开。学生临摹多是课下功夫,课下作业。作为指导教师,只有更好的关注其学习过程,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给与学生引导。记得有人说过,手绘这东西,就得靠练。

第9篇:企业文化简述

静港企业文化

一、概述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包含价值观、 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

二、宗旨:

公司以全体员工为对象,通过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 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三、核心理念

1、企业使命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大力发展身心健康产业,实现人与自然诗情画意般的和谐共处,共享乐活人生。

2、企业愿景

让“人与自然共生”,以人类健康为己任,致力于绿色、低碳生态产业的发展,着力打造城市中远郊生态特色新城,引领和倡导全新的生活方式。

3、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服务、创新、和谐。服务等于关爱,创新体现为价值,和谐构建关系。

4、企业目标

2017年建成第一个生态港,并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建港模式。

四、企业文化活动主题

1、定期培训:介绍公司政策和规章制度介绍帮助员工了解公司理念及发展方向,从而逐步增强员工自信心和归属感。

2、新员工介绍:颁发小纪念品,欢迎新同事,激励员工对公司的忠诚。

3、员工天地:张贴公司制度,会议纪要,项目图片、文体活动以及旅游照片等,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团队氛围 。

4、员工庆祝生日:员工生日当天购买蛋糕,吹蜡烛,唱生日歌,合影留念,彰显公司人性化管理。

5、员工新婚祝贺:向公司新婚的员工赠送鲜花及贺卡,以表示公司对员工的祝福,体现公司关怀。

6、文体活动:定期组织打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比赛,发各类健身运动团体打折卡,体现团队精神,提倡配合与进取。

7、每月聚餐:员工之间自由沟通、畅所欲言,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内讨论工作执行、个人意见及其他员工感兴趣的话题,增进了解,有利于形成乐观向上的工作气氛。

8、观赏影片:不定期组织员工观赏影片,丰富业余生活,开阔眼界。

9、年度旅游:每年组织全体员工旅游,可以放松身心,锻炼身体,洗涤心境,增进员工感情等。

10、新年联欢会:在环境较佳的场所,由公司总裁做新年致辞,全体员工一起联欢,可进行形式多样的节目、游戏等。

上一篇:小升初班主任演讲稿下一篇:自荐信与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