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腺瘤应用小切口与传统切口两种术式效果比较

2022-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甲状腺腺瘤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有完整包膜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20~40岁的女性人群, 发病率约为甲状腺肿瘤的70%~80%[1]。传统切口的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因切口暴露于颈前部位, 术后遗留疤痕较大, 严重影响美观, 女性患者常不易接受。为比较甲状腺腺瘤应用小切口与传统切口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 2011年4月—2013年3月期间, 该院外科将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应用于临床, 取得良好效果, 并与传统切口术式临床效果作比较, 现将手术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92例, 均为该院外科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 均为单侧发病, 并符合吴在德主编的第7版《外科学》制定的诊断标准[2], 均拟行腺瘤切除术。随机将92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6例, 观察组男7例, 女39例, 年龄23~62岁, 平均年龄 (38.6±4.7) 岁, 肿瘤直径 (3.0±0.8) cm, 发生部位:左叶17例, 峡部3例, 右叶26例;对照组男8例, 女38例, 年龄22~64岁, 平均年龄 (39.1±5.4) 岁, 肿瘤直径 (2.9±0.7) cm, 发生部位:左叶18例, 峡部4例, 右叶24例。术前合并内科疾病患者均控制良好, 排除既往有颈部手术史、甲状腺癌变、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腺瘤直径≥4 cm及重症心、肝、肾疾病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颈丛阻滞麻醉, 患者仰卧, 抬高肩部使头后仰, 颈部充分暴露, 在患者颈静脉切迹之上3 cm部位顺皮纹作一2~4 cm横向弧形小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 沿正中线以超声电刀将颈前肌群切开, 将甲状腺下中血管切断, 保留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腺肌, 暴露甲状腺, 自下而上沿肿瘤周围分离腺瘤并将其及周围0.2~0.5 cm正常组织切除, 认真检查创面, 创面放置负压引流条, 其余甲状腺组织逐层缝合止血, 皮肤采取4~0细缝线皮内缝合, 手术部位适度加压包扎。对照组患者采用麻醉方式及手术体位同观察组, 在患者胸骨切迹上两横指部位作一长约6~8 cm弧形横切口, 根据需要向两侧适当延长,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 使用高频电刀向切口上、下方游离皮瓣, 上方达舌骨水平, 下方至胸锁关节上缘, 余手术操作步骤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疤痕长度, 术后随访2个月, 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疤痕长度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术后疤痕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35% (2/46) , 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8.69% (4/46) ,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随访2个月,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大出血、喉返神经受损、甲状腺或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甲状腺腺瘤是颈部常见良性肿瘤, 任何一侧及峡部皆可发生, 多为单发, 由于甲状腺腺瘤有10%发生癌变的可能, 有20%发生甲亢的可能[3], 故应当尽早采取手术切除。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切口长达6~8 cm甚至更长, 术后常在颈部刀口部位遗留手术疤痕, 妨碍美观。临床研究表明, 弧型小切口一般为2~4 cm, 创伤小, 瘢痕细小, 不影响美观等优势。刘瑞[4]采用小切口改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治疗34例甲状腺腺瘤患者, 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疤痕明显小于对照组;而常东民等[5]采用超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同病种患者26例, 结果显示, 其疤痕美容评分显著高于采取传统手术切口的对照组 (P<0.01) 。该研究表明, 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手术,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 (P<0.05) , 表明该术式创伤小、恢复快, 观察组患者术后疤痕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与文献报道[6]基本一致, 且疤痕位置较低, 表明该术式美容效果较好, 患者易于接受。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表明该术式并未增加手术并发症, 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通过该研究, 该院体会到小切口手术的优势在于: (1) 小切口顺皮纹切开, 手术结束时结合细缝线皮内缝合, 有助于减少术后瘢痕的形成。 (2) 颈阔肌下皮瓣不作游离, 不横断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腺肌, 降低了不必要的术中损伤及术后出血的可能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 愈合快, 最大限度保留甲状腺功能, 并避免因缝合肌肉导致的瘢痕高突现象。 (3) 小切口术中超声电刀的应用, 降低了对神经肌肉的刺激, 止血效果好, 保证手术视野清晰[6], 降低喉返神经受损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还需要注意: (1) 小切口术式切除腺瘤直径应≤4 cm。 (2) 剥离腺瘤时禁止在甲状腺实质内进行[7], 以紧贴包块包膜及包块壁之间剥离为佳, 表明术中损伤及大出血的发生。 (3) 小切口术式操作相对复杂, 操作者必须具备熟练的小切口操作技巧及丰富的传统手术经验, 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综上所述, 采用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恢复快、美容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比较甲状腺腺瘤应用小切口与传统切口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甲状腺腺瘤患者9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两组均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观察组采用小切口, 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口,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疤痕长度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 (P<0.05) , 术后疤痕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恢复快、美容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甲状腺腺瘤,小切口,传统切口,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朝明, 林志超, 林天, 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28 (22) :3660-3661.

[2] 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70.

[3] 苏瑛, 单海林, 邹润龙.颈前弧形小切口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 (1) :128-129.

[4] 刘瑞.小切口改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5) :64-65.

[5] 常东民, 张勇, 陈德强, 等.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和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肿瘤医学, 2010, 18 (3) :476-477.

[6] 宋菊民.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 2012, 33 (29) :6294-6295.

[7] 罗渊明, 黄永安, 张超, 等.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48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2 (2) :107-108.

上一篇: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下一篇: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与考试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