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小切口切除术在甲状腺瘤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甲状腺瘤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 多发于中青年人, 主要病理改变为甲状腺滤泡增生和组织肿大, 其中80%~90%的甲状腺瘤为良性病变[1]。较小病灶可通过放射治疗缩小和剪灭病灶, 较大的甲状腺瘤则需要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甲状腺瘤的手术切口位于颈部, 影响美观和颈部运动, 常规甲状腺切口较大, 不能满足患者术后的康复级美观的要求, 尤其是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 更易发生切口感染。近年来, 低位小切口切除术在甲状腺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具有微创和美观的独特优势。该文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6例甲状腺瘤合并糖尿病患者, 并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 探讨低位小切口切除术在甲状腺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6例甲状腺瘤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入选者术前检查甲状腺功能均正常,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良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了解该次研究内容,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将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3例。观察组:男性16例, 女性27例;年龄23~56岁, 平均 (40.14±4.52) 岁;甲状腺瘤病程2~12个月, 平均 (6.25±3.82) 个月;2型糖尿病病程1~8年, 平均 (3.74±0.56) 年;瘤体直径2.0~5.1 cm, 平均 (4.21±1.01) cm。对照组:男性17例, 女性26例;年龄23~57岁, 平均 (40.35±4.71) 岁;病程50 d~12个月, 平均 (5.93±3.45) 个月;2型糖尿病病程1~8年, 平均 (3.82±0.61) 年;瘤体直径2.1~5.0 cm, 平均 (4.06±1.06) cm。两组性别、年龄、甲状腺瘤及2型糖尿病病程、瘤体直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心电图、颈部彩超等各项检查, 对血糖值在>8.0 mmol/L者采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 直至血糖控制在7.0以下方可手术, 术前12 h禁食, 8 h禁水。具体手术方式如下。

1.2.1观察组

采用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在胸骨切迹上1.0 cm左右取一个1~2 cm的平行切口, 如为双侧甲状腺瘤手术, 则切口长度为4~6 cm。皮下注射0.5%肾上腺素生理盐水15 m L, 减少切口出血;小心分离皮瓣, 切开皮下组织, 沿正中线将颈白线切开, 书中注意保护颈前静脉, 保持纵向肌群的完整性。切除瘤体后, 使用7号丝线贯穿缝合, 充分止血, 逐层缝合伤口, 根据术中出血及渗液的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管。

1.2.2对照组

采用常规甲状腺切除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显效后, 距离颈锁关节处作颈部横切口, 延伸至胸锁乳突肌外缘, 分离皮瓣及皮下组织, 切除瘤体, 止血、逐层缝合, 常规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不良反应。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不良反应包括切口粘连、饮水呛咳、声音嘶哑、颈前区疼痛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手术时间等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用[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指标方面,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方面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在术后切口粘连、饮水呛咳、声音嘶哑、颈前区疼痛等方面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6.9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5% (P<0.05) 。见表2。

3 讨论

甲状腺瘤切除术是普外科常见的一种手术, 手术方式经历了传统前正中横切口术、低位小切口术及腔镜微创手术几个阶段[2]。由于腔镜微创手术对器械的要求高, 费用大, 在基层医院难以普及。传统的切除手术取颈前正中横切口, 即甲状腺在体表的投影部位。在该部位取切口, 可以方便的观察甲状腺瘤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 手术野较大, 操作方便, 故该术式一直沿用, 现在依然是甲状腺瘤切除术的主要手术方式[3]。随着患者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患者不仅满足于疾病的治疗, 特别是伴有糖尿病的患者, 他们还要求术后康复迅速、对美观的影响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低位小切口切除术应运而生。

手术创伤对糖尿病患者是一个较大的刺激, 常导致血糖应激性升高, 易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影响术后恢复[4]。低位小切口切除术经由颈白线切开甲状腺, 不需要缝扎经浅静脉, 不需要切断颈前肌和颈阔肌, 因而手术时间短, 加上术中局部注射0.5%肾上腺素盐水, 能有效减少出血量, 对患者的刺激相对较小。切口一般只有1~2 cm, 恢复快, 有利于术后恢复。杨晏东[5]认为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具有创伤小, 出血少, 伤口美观的优点, 能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该文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该术式的优点决定了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减少创伤、缩短住院时间的同时, 还为患者节约了医疗费用的支出。

低位小切口切除术一般不会影响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6], 术后吞咽困难、呛咳、声嘶等并发症发生率;还减少了不必要肌群的分离, 能预防及减少甲状腺瘤术后颈前区疼痛及粘连的可能性。该研究中, 观察组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和谢志向[7]报道高度一致, 表明术前只要控制好血糖, 甲状腺瘤伴糖尿病患者可以很好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由此可见, 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有助于减轻甲状腺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创伤, 降低术后出血量,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还能更好地满足患者对外在美观的需求。

摘要:目的 探讨低位小切口切除术在甲状腺瘤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86例甲状腺瘤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3例, 观察组采用低位小切口切除术, 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 (t=7.283~25.684, P<0.05) ;切口粘连、饮水呛咳、声音嘶哑、颈前区疼痛等不良反应6.98%明显低于对照组23.25% (χ2=4.440, P<0.05) 。结论 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有助于减轻甲状腺瘤伴糖尿病患者的手术创伤, 降低出血量少,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低位小切口切除术,甲状腺瘤,糖尿病,手术创伤

参考文献

[1] 刘习庚, 张海才, 夏德明.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12) :1282-1283.

[2] 魏文波, 廖康雄, 谢容明, 等.双侧甲状腺良性肿物行腔镜手术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 (8) :1216-1218.

[3] 孙洪利, 杨海容, 马凯, 等.不放置引流的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56例体会[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7 (5) :713-714.

[4] 郭洪运.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操作研究及术后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 (13) :97-98.

[5] 杨晏东.小切口切除术在甲状腺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5) :52-53.

[6] 蒋超, 鱼海峰, 张云.颈部小切口在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13, 7 (1) :27-29.

[7] 谢志向.应用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1) :47.

上一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方法探讨下一篇:地下室片筏基础的抗裂防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