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缺乏动力

2023-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为什么缺乏动力

为什么有的孩子缺乏学习动力

分析孩子缺乏学习动力甚至厌学,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错误认为学习是为了完成父母和老师的任务

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是为了完成父母和老师的任务。同时,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竞争的加剧,学生依靠自身能力无法达到各方面及自己期待的目标后,由焦虑导致厌学。这样的同学往往是对自己要求较高,小学阶段成绩较好,有过值得骄傲的过去。进入中学后,因为不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成绩快速下降,为了证明自己,他们也努力过,但因学习方法及心理方面的原因,成绩老上不去,在悲观失望中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情绪消极,学习效率低下。

二、家庭的压力而产生的厌学心理

家长大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出息、有前途,于是在学习上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够考出好成绩,能够超越别人。因此一旦考不好,就不分青红皂白,也不管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的原因,不是打就是骂,这就无疑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因而孩子不堪重压,自尊心受损,厌学的情绪随之产生,甚至离家出走,有的甚至还产生严重的后果。

三、学习方式沉闷单调,越学越觉得枯燥乏味

有些学生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希望能够考出一个好成绩来报答自己的老师和父母,但由于没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总结出一套循序渐进的学习经验,结果还是事倍功半,并且在考试中屡次遭受失败,因而产生了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天生就比别人笨,自己的命运注定要比别人差,无脸见同学、见老师、见父母,怕同学嘲笑,怕老师批评,怕父母打骂。

另外还有些情况,如青春期特有的逆反心理在作怪,不喜欢某位老师,就不好好上某门课了。

第2篇:学习缺乏动力的表现(大全)

学生学习没有动力,是由于缺乏学习动机造成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已有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心理状态。心理学家按照强弱标准把学习动机分为两类:普通型学习动机和偏重型学习动机。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厌学

表现:讨厌学习,不喜欢上课,不喜欢读书,不能完成作业,学习活动、学习时间少,学习不努力。总是为自己的学习寻找借口,拖延时间,用其他活动来取代学习活动,占用学习时间。

原因分析: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引发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而是以运动、游戏、娱乐等为主要动机的话,那么他的学习行为则会相应少于主要动机的行为活动。影响学生做出这种选择的,是其内部动机、自身需求,也与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与方式、父母的教养及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等外部因素有关系。中国的学校都以升学率为教学目标,父母也希望孩子能够通过上学的途径实现飞黄腾达、光宗耀祖,这种单一化的教育目的优势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甚至导致逆反心理,故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社会上的一些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等价值观念,都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2.容易受干扰

表现:在从事学习活动时,注意力差,不能专心看书,思考也不能集中,学习活动经常因其他活动或想法而中断。

原因分析:在明确学习动机与学习目标之后,则要依*学习行为的执行才能实现学习目标。而意志则是个人对自愿选定的与自认有价值的目标全力以赴的内在心理过程。意志可以使个体的行为是自觉的、有目的的,也可以帮助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虽然求知是个体的内在需求,但学习的过程却常常是枯燥乏味的,如果缺乏意志,则容易出现以上表现。

3.目标选择盲从

表现:有些学生的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能动性,在目标选择上,常常追随大家的看法,而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

原因分析:(1)从众现象。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个人实现学习目标来体现的,有些同学对学习目标的选择是自主的、明确的,但也存在大批的同学只是盲目地认同其他同学的学习目标,追随他们,其实并非自主的选择。这样,学习时就会缺乏相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自我同一性阶段。出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埃里克森所称的自我同一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要达到认清自己固有的特点、爱好、理想,并且实现集体同一性,追求一种社会的认同感。实现“自我同一性”的学生能根据获得与自己和社会相关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的策略,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或人生目标)。而不能获得同一性的学生,则会产生角色混乱或消极同一性。前者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后者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不能以学习目标为自己的目标的学生,则可能出于角色混乱状态。

4.伴随一定的负性心理或情绪

表现:对待学习和生活冷漠,没有热情,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没有意义的,整个精神状态看起来都无精打采,对什么都不在乎。

原因分析:由于缺乏学习动机,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不会太好,自尊和自我实现这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感到失败、沮丧。经常体验着一种负性情绪,严重时还可能发展为反社会行为。

第3篇: 当你缺乏动力的时候,怎么办?

昨天与教育家程鸿勋教授面叙,探讨“人的理想”的问题,集中谈到人的动力组成层次。

我的感悟是:

人的动力分三个层次,呈阶梯状态存在。

不管是做事,还是学生学习,其兴趣和热爱乃至激情通常来自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

第一层次:生活理想。

首先的物质上的要求,当一个人强烈地感受饥寒交迫的时候,会感觉到对物质最强烈也是最真实的渴望。这种动力经常转化为对金钱的向往。这种动力最为基本,但力量最为强大。比如,“阿信”的人生动力就是来源于此,再比如,农村孩子为了改变家族的命运,为了过上富足的生活,刻苦求学,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并非一般城市孩子能比。

其次是对爱情的要求,当一个人爱上一个人以后,就是“上刀山,下火海”,即使“海枯石烂”、“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爱情的动力能让人充满激情与热爱。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不足:这个层次的理想容易腐蚀人,使人沉迷。

第二层次:职业理想

就是将来要做怎样的事情。

当一个人的职业理想确定以后,再大的困难他也会试图克服,并且不容易放弃,也不容易被其他因素所诱惑。

初中以上学生,要让他热爱学习,通常要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引导,激发起学习兴趣与热情。

不足:这个层次的理想有可能影响人的全面综合发展。

第三个层次:社会理想

这是一个人的抱负。

我之前讲过一个故事:1978年,世界上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亨利·摩尔接受访问:作为一个80岁的老人,想必您肯定已经知晓生命的秘密,能告诉我们那是什么呢?这位在作品中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老人停顿片刻,微笑着说,生命的秘密就在于,在年轻的时候就确认自己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一个在你有生之年需要用全部时间和全身心去完成的任务,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必须是一个你无法实现的任务。

不足:这个层次的理想有可能被政治化。

一个人,如果没有大理想,就没有气势,如果没有中理想,就会缺乏计划性,如果没有小理想,就不勤奋。

第4篇:中国人为什么缺乏创造力的美文

一、“山寨”等功利主义行为是对创新的最大打击

如今,全国掀起了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宣传的热潮。其实,关于创新的话题这已不是第一次了,大约在1998年5月,当时已经头一次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时,大多数中国人对“创新”一词比较陌生,这个口号给人们以新鲜的感觉。于是,全国各地有关创新的宣传铺天盖地,各条战线迅速召开了各种创新的会议,纷纷提出经济创新、教育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体制创新、企业创新、服务创新,等等。而且,在那一拨的宣传中,还提出了许多新鲜的口号,如自主创新、源头创新、创新极、创新板、创新树、创新团队等,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早在1998年就被提出。可是,自从那一拨宣传创新至今快20年了,我国又有多少堪称为原创性的成果呢?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但肯定是寥若晨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寨工厂、山寨商店、山寨一条街等,却遍布城乡。而且,这种明明是侵犯知识产权的剽窃行为,在各制造行业屡见不鲜,人们见怪不怪,执法部门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显现出典型的利己主义,因为这能让GDP增长,也能够缓解就业的压力。然而,这些功利主义行为,却是对创新的最大打击。

我不得不指出,创新的理念在我国至少滞后了差不多一个世纪,这是导致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创新”一词最早出现在1912年,时年29岁的奥地利裔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创立了创新理论,他一举成为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一百多年以来,创新理论已经在欧美发达国家广泛应用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从而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可是,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却缺失对创新理论的学习、认识、宣传和践行。当然,究其原因,其中有着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但我们必须要补上这一课,以迎头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时不我待啊!

二、英国评论中国创新:尚未真正形成一种文化

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倡导创新,同时也是为了从根本上遏制一切剽窃、抄袭、仿造等急功近利的行为,国家及时推出并开展“双创”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某些出台的文件中,不免沿袭了套话、空话,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文风,让创新的形式大于实质,这无论对创新还是创业都不会有指导作用。

一家权威大报在一篇带有引导性的时评中写道:“‘双创’最需要的首先是资金,用好政府的‘双创资金’,首先要防止套利现象。”这里使用了两个首先,可见是把资金看成是“双创”成败的关键。创新和创业需要一定的资金,但绝非是最重要的因素,何况有些发明创造根本不需要资金或者不需要太多的资金。例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等,不都是没有科研经费的吗?又如,只有中专学历的潘旭华,取得近40项发明专利,他攻克的高精密数控机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却是一个“三无”(无大专学历、无职称、无立项科研经费)的发明家。

我浏览了各地为开展“双创”推出的众多措施,大多是见物不见人,也就是说只强调了物质性的条件,而没有分析:中国人缺乏创造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呼唤创新是雷声大雨点小?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论文和专利都高居世界第一,却少有原创性的成果?为什么山寨货大行其道?为什么仿冒产品充斥在汽车、电子产品、建筑、服装、鞋帽和工艺美术品等行业?因此,开展“双创”活动绝非仅仅是投入资金,我们必须深挖阻碍中国人发明创造的思想根源,唯有如此才能解开束缚国人创新的枷锁!

依我陋见,某些部门颁发的“指导意见”也好,“工作指引”也罢,都没有对症下药,恐怕是医治不好“创新贫乏症”的沉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闭门造车,既没有听取从事创造学研究的专家的意见,也没有吸收众多发明家的有益经验。

我研究创造教育学三十多年,既关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又极力倡导大学毕业生积极创业,因为这是克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关键。那么,我国开展创新到底缺少什么呢?根据创造学的理论和国际创新型国家的经验,我认为最缺少的就是创新文化。如果说物质的力量是巨大的,那么文化力量就是灵魂,是成就事业的驱动力、原动力和核动力。文化是以物质为基础而抽象出来的精神现象,虽然它不能直接改变什么,但文化能够改变人,而人可以改变世界。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在评论中国创新时指出:“中国大力驱动创新战略,但反观现实,存在巨大的差距,瓶颈到底在哪里?从根本上来说,创新尚未真正形成一种文化。”那么,衡量创新文化是否形成,其主要的标志是什么呢?一般来说,最主要的标志有三点:首先是社会创新的风气浓郁,不仅人们谈论创新,而且身体力行地践行创新;二是创新的实体组织遍布,既相互激励又互相竞争;三是人心所向,以创新为荣耀。当人人内心都有一种创新的冲动,创新成为人们朴素的情愫和价值观的时候,创新文化不仅形成了,而且是已步入高境界了。目前,世界创新型国家排名前列的瑞士、瑞典、英国、荷兰、美国、日本、德国等,都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创新文化,所以它们拥有最多的创新成果。

三、根治“创新贫乏症” 需要自由的学术环境和容纳异见的机制

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离形成这种创新文化还有很大的距离,这需要我们作艰苦和持久的努力。当然,创新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根据我的研究,为了创建我国的创新文化,至少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首先是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创造性的果实只生长在自由的园地里,自由是创新文化的灵魂,没有自由就不可能有发明创造。什么是自由?“自由”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意思是从束缚和虐待中解放出来。按照创造学的原理,创意最初都是源于个人的灵感,而所谓的“众包、众筹、众扶”不免有“大锅饭”之嫌。创意是一位高贵的客人,请之不易,而遁之又无影无踪,因此任何束缚、压抑或是行政干预都会扼杀发明创造。同时,还必须认清自由与民主的关系,自由不会妨碍民主,但有时候民主却会扼杀自由。因此,自由是人们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必须以立法的形式保护每一个创业者自由研究和探索。

其次是鼓励质疑、批判和求异的精神。质疑是通向发明创造的入口,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文艺复兴时意大利一位哲学家说,追求真理的学者应当是一位异见者。然而,在传统思想的人看来,异端或异见是贬义词,是不允许存在的,或者是遭到排斥的。可是,从创新的观点看,只有容纳异己,方能成就伟大,因为异见往往导致发明创造。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相对于传统的学说,他们都是异见者,如相对于牛顿的经典力学,爱因斯坦是异见者;相对于托勒密的地心说,哥白尼是异见者;相对于有线电话,第一个发明手机的马丁·库帕也是异见者……因此,世界上没有永远正确的理论和一劳永逸适用的技术,一切先例都是会被打破的,而未来的新理论和适用的新技术,都将由异见者们发现或发明。

再次是支持冒险精神,为有价值的失败唱赞歌。冒险绝非是一味的勇敢,更不是鲁莽,它是创新者的一种精神特质。从发明创造的规律看,是人类的好奇心引起冒险的冲动,而冒险又是一连串追逐想象力的过程,它会点燃创新的思想火花。史蒂夫·乔布斯被称为是“打不倒的冒险家”,正是这种品格使他成为创新的魔术师,不仅创建了苹果公司的王国,而且留下了“创新精神不死”的精神财富。苹果公司的创新文化有一种黏性,它能够同化人、激励人和改变人,这也就是创新文化的魅力。硅谷是美国乃至世界创新的热土,那里已经形成了所谓的“极客文化”,其核心就是好奇和冒险,这就形象地说明了冒险与创新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不鼓励冒险的,具体表现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都不提倡冒险,甚至把冒险视为是异端和危险的。日本著名作家中野美代子评论说:“与欧洲人常常为开拓认识世界奔向未知土地而进行鲁莽的旅行及冒险的传统不同,中国人的伦理理念是把认识的疆界限定在五官可及、手脚可触摸空间领域中。”我认为,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也使得模仿思维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我国有一句古谚是“胜者英雄败者寇”,于是爱面子、怕失败、怕讥笑等,就成了许多国人不敢冒险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肃清这句话的消极影响,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对于有价值的失败给予鼓励,甚至要给予奖赏,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我体会他的意思是强调实事求是,力戒空谈,这是事业获得成功的保证。创新之父熊彼特在弥留之际留下遗嘱,其中写道:“行动——光有理想和理论是不够的,只有行动起来,努力改变现状才是对理想的拓荒。”这些都说明,开展“双创”活动,贵在实际行动,只有切实地着力创建创新文化,才能彻底根治我国的“创新贫乏症”。有一句古话说:“三岁看到老”,这句古谚已得到科学的证明,如果幼儿时期的想象力受到伤害,必将导致成年时缺乏创造力。因此,提高我国人民的创造性素质,必须从改革基础教育着手。学校教育要从“知识游戏”转变为“思想游戏”,以开发广大青少年的想象力,这样才能提高创造性的素质,以有效推进创新活动,确保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得以实现。

第5篇:为什么你会越来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体验过国内各大社交网站,还分析过各网站的优点和用户特征。当中有一点是:人人、微博、空间偏个人生活社交,天涯、猫扑、贴吧偏社会娱乐,果壳、豆瓣、知乎偏人文科普问题讨论。我在知乎上看到不少大学生说,当同学们在打游戏、刷人人、刷微博、刷天涯、刷糗百、看贴吧的时候,自己在看果壳、豆瓣、知乎。 这话倒没什么,但听到那优越感十足的语气,我真想泼他一盆冷水:你以为刷豆瓣、果壳、知乎就真能学到许多东西吗?不,光是刷知乎刷果壳刷豆瓣,你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充其量不过是多知道点皮毛可以跟别人显摆罢了。

这类网站,你偶尔看一看,用来增长见识、开拓思维是好的,但如果你想凭借它们真正学到东西,不可能。碎片化的知识最多让你了解一些皮毛,想深入了解某个知识还得看系统化的书籍。知乎的回答、豆瓣的评论、果壳的文章篇幅再长,那也是别人经过阅读消化之后,将自己的知识做了一个浓缩与整理。

首先,你没那个底蕴未必能看懂;

其次,就算你看懂了,你跳过了太多循序渐进的细节,最后不过是一知半解;

再有,许多人写的回答都带有一些主观色彩,毕竟是自己的知识梳理,不一定能做到专业人士那么客观,有什么误差的地方便要误导你了。

所以我诚心建议大家,尤其是那些刚上知乎就特别有优越感,自觉发现了一个知识殿堂的那些大学生们:偶尔刷一下知乎,见识一下更大的世界是好的,如果沉迷于刷知乎,长久下去,跟沉迷于刷微博没什么两样,只会让你更浅薄。

没错,你的确知晓了一些新的东西,而那些东西因为略有趣味,比起微博更容易让你上瘾。你沉迷于不停地找寻新鲜的知识,略微了解觉得很新鲜,然后接着找寻下一处给你这种满足感的新鲜知识,根本没想要对任何一个知识点作深入研究,不过是过眼浮云,没在心里留下任何深刻痕迹。 你来知乎一趟,不过是狗熊进了玉米地,看到这个好,掰下来,看到那个也不错,掰下来,渐渐地,手上捧不下了,就把之前的丢掉。你不信?好,你觉得知乎很好对吧,这也好,那也好,你学到了很多,改变了你很多,对吧。那如果我问你,你具体学到了什么,具体改变了你什么,你真能说出来吗?还是说,那些回答对你来说,不过是有趣的生活调剂?那知乎跟糗百有什么区别?不过是看起来高端一些罢了,对你的意义是一样的。

如果知乎对你来说,只是“有趣”而不是“有意义”,或者对你的“意义”仅仅是“有趣”,那你何来的优越感?你不过是换了个地方浅薄而已。想要不浅薄,刷知乎是没用的,还得多看书,看知识系统化的书。如果你因为知乎上某个人在讲某个知识时提到了某本书而真的去看,那你就真是在利用知乎学习,知乎对你来说才真是“有意义”的。认真说,读书有两种效用。 一,纯为消遣。看点轻松愉快的言情、灵异、推理、奇幻小说,主要是满足人的猎奇心。这种阅读就像蜜蜂采蜜,这边看看,那边瞅瞅。刷知乎刷豆瓣刷果壳也能满足这种心理。对这些人来讲,上知乎和读书没什么区别,纯为消遣和猎奇。 但另一种效用就没这么简单了。

一个人,如果抱有研究学问、学习知识的态度去读书,而不仅仅是消遣,他就必须要有严肃的计划和自我监督。对他来讲,读书不仅仅是兴趣爱好,更是一种自我提升。为此,有些有趣的书他不得不舍弃,有些很枯燥的书,他不得不咬紧牙关去硬啃,久而久之,也啃出味道来。

对这种人,我会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社交网络上,要多读书。

我自认为就是这种人,所以戒掉所有社交网络。

那我为什么还用豆瓣知乎?不,我从来不看豆瓣知乎上的文章。我读书只读经典的,最好出版十年以上的,没什么商业炒作意义,经住了时间的考验。我出于研究学习,而不是消遣娱乐的心态读书。那我上知乎干嘛?我写。

光读书是没用的,要思考,要总结,要学以致用。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他们想得太多,看书太少。是思而不学。我看书不少,但我不想自己学而不思。最好的思考方式是写作。比如看文学小说,我通过自己创作小说学习写作技巧,比如看社会杂文,我就在写知乎回答的时候,不时引用一些先人的我觉得很有道理的思考,并加入自己的感悟。

这篇文章,差不多算是我对朱光潜《谈修养》中《谈读书》一文的思考。

如果你只是消遣玩玩,那么,刷社交网络都没什么,没必要去刻意读书。但如果你想研究学习,请戒掉所有社交网站,认真读书,静心读书,只在创作的时候使用一些创作平台,但不要沉迷于此。惟其如此,你才能真正静下心学到东西。 想必大家也能看得出来,知乎、豆瓣、果壳上相对厉害的牛人多半都是文章写得很多的。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知道,光看是不行的,就算你每天看知乎八小时,三年五年,仍是没进步。

许多人上知乎都这样,不停地看别人的优秀答案,不停地赞同、感谢、收藏、分享,辗转反侧,渐渐地放弃了独立思考。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到知乎问一下,看看大家怎么想的,看看知乎上的优秀回答者们怎么想的。一看某某某的回答,哇,太牛了,不亏是某某某,赞同、感谢、收藏、分享……下次再遇到问题,继续邀请某某某回答。

知识太容易获得,太容易沉溺,许多人便马不停蹄,辗转于各个好答案中。称赞别人,收藏表彰,却从不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纸上得来终觉浅,你一味看,一味接受,不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不输出,不总结。读万卷书,也不过是个数字。

万万不要痴迷于求知,却从无创作。更不要因为看到别人的文章写得好,便望洋兴叹,感概自己太渺小,裹足不前。因为大量知识的阅读,看到的优秀回答太多,渐渐不敢表达自己,一想到那些“最佳回答者”的优秀回答,就觉得自己的回答太轻了,没人看,没人赞,也没质量。觉得只有上得了台面的回答者,才配回答,自己能力不够,还需要学习和锻炼。 殊不知,只看不写,永远不会进步。有错,才有进步的余地。你去问问,那些“最佳回答者”哪个不是慢慢进步来的?哪个不是一个回答一个回答攒起来的?你以为他们是一步登天吗?他们也是慢慢积累的。而他们的积累,就在于笔耕不辍。 不要妄自菲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创作,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开始。没有谁是一步登天的,只要循序渐进,每次都写得比上一次好就行了。

唯有那些看了许多书,又在看完之后通过自己的语言把书中的知识讲述出来、写下来的人,才真有长进。为什么要写?因为你只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别人才能给你反馈,你才能通过反馈知道自己哪儿是对的、哪儿是错的,才能有所改善。从不表达自己的人,看再多书、刷再多知乎也是没什么长进的。 那些每天刷知乎刷豆瓣刷果壳、从没认真写过一篇文章、沉迷于求知、却从无创作、看了很多书仍是觉得自己没什么长进的人:

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吗?

本文原标题《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社交网络上,要多读书》。作者:徐沪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系。微博:我叫徐沪生。简书签约作者。文章选自新书《少年啊,前路漫漫》,当当、京东、亚马逊均有售。

招人啦!年后换工作,考虑下品叔这里?因业务发展需要,品叔找寻合作小伙伴:

1. 文案,有较好的文案功底,能独立完成撰稿,俗称写稿小能手!

2. 策划小能人,负责线上线下营销活动。脑洞无边际,策划有创意接地气。

3. 设计师,胆大心细像素眼+细节控,实时关注业界潮流,有眼界有功底。

第6篇:无动力风机设置原则是什么

保护视力色: 【字号 大 小】 【收 藏】 【关 闭】【标签】:无动力风机设置原则是什么

简介: 无动力风机设置原则是什么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12-11-19 18:02:32 人气:3 该系列无自然风机根据自然规律和原理的空气流动,合理定位在屋顶上,能快速排出室内热脏煤气,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员工的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排气功能,独特的设计变量的角直径,高质量的不锈钢车身,安装灵活,节能效果好,获得最大的原因是您的青睐。它能有效去除油烟,气味,住宅,潮湿,高温闷热,装

修材料有害气体,尘埃,人体新陈代谢。和其他不洁的挥发性混合气味;可以删除病毒

无动力风机设置原则是什么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12-11-19 18:02:32 人气:3

该系列无自然风机根据自然规律和原理的空气流动,合理定位在屋顶上,能快速排出室内热脏煤气,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员工的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排气功能,独特的设计变量的角直径,高质量的不锈钢车身,安装灵活,节能效果好,获得最大的原因是您的青睐。它能有效去除油烟,气味,住宅,潮湿,高温闷热,装修材料有害气体,尘埃,人体新陈代谢。和其他不洁的挥发性混合气味;可以删除病毒,细菌入侵,室内全空气交换,保障家庭健康。它可以减少企业车间通风设施建设投资,为企业节省了很多钱。特殊化学有害气体和尘埃,和机械加工技术制造和其他危险的地方,车间,更体现出其不可估量的环境净化效应。其显著特点:免费,免费修理,通风,灵敏度高,无噪音,耐用,消烟除尘,除湿防臭,防结露,防治水。无动力风机是利用自然风力和空气对流的原理,将平行于气流方向从底部到顶部,加速和改变垂直的空气流动,以提高室内通风效果的一种装置,该机是利用室内外温差,热空气上升,冷空气,空气自然流动现象,经营的排气扇,可以有效地厂房车间内干燥炎热,犯规或含尘空气,室内空气温度下降,自然冷却和转换的新鲜空气,调整。

本文章由聊城恒通有限公司发布http://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