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角度下农业供给侧改革必要性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在中国经济深入改革的浪潮中, 国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经济发展使人民的消费需求以解决温饱问题为目标升级为以重营养、重质量为需求, 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加快升级, 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这些变化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加强调了生产和食物供给的结构调整。同时, 我国农业面临国际市场的冲击以及自身发展困境, 农产品生产对生态生活环境的压力以及农业生产效益低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1]。

2 农业供给侧对于粮食安全的影响

2.1 丰富农产品供给

随着改革中农业种植业结构逐步调整, 许多农户着手从传统的粮食作物向种植果蔬类农产品转型, 丰富了当地蔬果品类的供给。湖北省仙桃县陈场镇杨场村部分农户尝试种植较易生长、市场竞争力强的西兰花, 竹溪县中峰观镇鹰嘴石村等地绞股蓝等特色农林产品生产的壮大也使得特色农产品供给种类多样化。

2.2 促进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

农业转型与升级, 对农户掌握相关种植技能以及一定的养殖技术都提出了新要求。在此契机下, 家庭农场、农村经济合作社如雨后春笋, 越来越专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 农户的专业化技能也在不断提高, 促进了农产品的安全化和绿色化。

2.3 推动农产品质量品牌安全建设

湖北省农产品结构转型与调整, 使农产品生产集中化、专业化、标准化, 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标准化的生产能力。竹溪基本上每家农户都养猪, 这些猪以纯天然的方式进行养殖, 产出的猪肉质量好、口味独特。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带动下, 竹溪县标准化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依靠品牌极大提高了竹溪猪肉产品的利润, 从以前每头猪每斤大概价值10元到“亲家母腊肉”在淘宝上206.24元/kg的售价, 极大地扩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农产品品牌的建设, 一方面带动了农产品追溯体制的建设, 另一方面保障农产品健康、安全。

3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

3.1 农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依然较低

虽然农户在生产中根据当地的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品种进行生产, 但是由于缺乏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农产品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所以依然生产同质化的农产品, 不能形成产业特色。

3.2 农产品品质质量低

目前湖北进行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低, 让他们接受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理念存在一定的难度;作为提高农产品品质、质量, 进行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力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依然很少, 经营规模普遍偏小, 种养殖技术水平有限, 因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的影响不显著。

4 结束语

整体而言, 湖北省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了骄人成就。仙桃、监利、竹溪的调查结果显示, 湖北省的粮食作物产量不断增长,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 从而带动农产品的产品质量、产品品质以及农业效益显著提升, 能够为全国粮食安全战略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 我们要从以下3个方面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第一,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 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 从而保证粮食产量安全稳定增长。第二, 提升农产品品质和质量, 建设农产品品牌, 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效益。将“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等“概念性”农产品打出去, 打造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合作社品牌和农户品牌。第三, 坚持发展特色农业。根据湖北省地理地貌丰富的特点, 发展适宜的农作物品类。湖北省各市县地区应因地制宜, 推进特色农业发展, 培育一批具有专业性、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的标准化生产示范乡镇、示范村, 带动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

摘要:基于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及其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展状况, 以农业供给侧改革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为核心, 从粮食供给、专业化和粮食质量、品牌、安全建设方面对农业侧改革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并针对农业供给侧改革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供给侧改革,农业

参考文献

[1] 陈锡文.农业经营规模不是越大越好[J].农村工作通讯, 2013 (4) :34.

上一篇:浅谈“后进生”转化工作下一篇: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