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小学国学弟子规教案

2023-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不仅是实施教学流程的起点,而且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蓝本”。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小学国学弟子规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20小学国学弟子规教案

20小学国学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第二十课教学设计

上饶县第六小学 刘玉芳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课围绕“诚信”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做到真诚待人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待人真诚的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故事《孟信卖牛》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1、块组合,分层推进。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成“借物”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张扬教学生活化。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揭义

1、创设情境,导出话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这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写的?

2、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用心想一想,我们的祖先造字时为什么这样写?它包含怎样的意思呢?(人说话要讲信用)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第二十课,从古人的“信”的行为要求中,学学为人处事的真诚与智慧。

(二)字正腔圆,诵读成韵

1、字正腔圆,读通韵文

A、《弟子规》是古代韵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圆,首先把韵文中不认识的字,找出来,看着注音读几篇后,再自行把韵文试读两遍。

B、集体朗读韵文,提出诵读要求:读书贵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诵读精神饱满,咬字吐音清晰。(教师相机引导)

2、轻重缓急,读出韵味

A、读文之美在于轻重缓急能入韵。再次播放音频,让学生找出诵读的停顿节奏,按韵文节奏读文。现在请同学们先试行打节奏。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B、读文贵有轻重缓急,根据诵读的需要,找出韵文中轻读与重读的字,按节奏读出韵文,(全班同学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C、学生集体诵读,进一步强化诵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韵文表达的是怎样意思。(为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的这一环节做铺垫)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释文结合,读文知意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同学们对照韵文再读读译文,想想古人对待“信”是怎么要求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信的行为准则:出言—信为先,惟其是)

2、故事引路,据文辨义

下面,我们一起听听孟信卖牛的故事,看看获得怎样的启示。

[孟信卖牛] ——教师生动讲述

[说一说]

[1]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用心想一想,贫穷的孟信为什么赢得大家的尊重?(诚实、守信)孟信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哪些要求呢?

[2] 点评:虽然孟信家里穷,经常连饭都吃不饱,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用病牛去换粮食,他的这种行为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这种道德修养也是道德智慧。

3、情境插入,依理明义

看动画短片《男孩和金斧头的故事》

说一说:你认为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分别符合

《弟子规》中的哪句话?

[议一议]

评析:老师根据学生的思考与辩论,相机引导,

[1]紧扣“信为先,惟其是”先自行思考,然后同桌交流,鼓励学生结合韵文要求,针对小男孩和邻居的行为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明义。(在人与人的交往 中,只有诚实守信,待人真诚,品质崇高,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2]紧扣“诈与妄,奚可焉”从邻居的贪婪,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邻居之所以失去别人的帮助,是因为他没有做到“信为先”,缺乏待人真诚的品质,为了不再犯邻居的错误,谨记教导,我们再次集体朗读韵文。

(四)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1、回顾生活,明理察失

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失就是成功的开始。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事例来说一说,(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真诚表达,恭敬待人,信守承诺。)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整理了以下几道题目,请同学们加以判断,并说出你的想法。

1、芳芳没做家庭作业,老师检查时,她告诉老师丢家里了。( )

2、小亮踢球时,不小心把王奶奶家的玻璃打破了,他连忙向王奶奶承认错误,并且赔礼道歉。( )

3、冬冬在第一次单元测试不及格,回家妈妈问他考试了没有,冬冬说没有考试。( )

4、文文和妈妈一起上街去,乐乐让他帮忙买一盒铅笔,可文文却在公园里玩忘记了,没有买到铅笔。( )

5、小明和小红约好星期六去图书馆,可奶奶突然生病住院,小红临时要去看望奶奶,所以她打电话告诉小明取消约定。( )

评析: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我们要学习孟信和小男孩,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我们再次朗读课文。

(五)升华题义,激励实践

同学们,《弟子规》中为人处事的准则是祖国传统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诵读,更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努力实践,让我们成为传统文明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传承与发扬祖国的文明,在实践中成就自己的学业与德行。现在请同学们起立,再次用心诵读,让《弟子规》的行为准则成为我们的实践指南。配乐诵读: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十课

亻 言

真诚 戒 诈与妄

崇高 戒 刻薄语 秽污词

尊重 帮助

附教材内容 第二十课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第2篇:[讲稿]20小学国学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第二十课教学设计 上饶县第六小学 刘玉芳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课围绕“诚信”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做到真诚待人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待人真诚的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故事《孟信卖牛》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1、块组合~分层推进。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成“借物”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张扬教学生活化。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揭义

1、创设情境~导出话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这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写的,

2、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用心想一想~我们的祖先造字时为什么这样写,它包含怎样的意思呢,,人说话要讲信用,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第二十课~从古人的“信”的行为要求中~学学为人处事的真诚与智慧。

,二,字正腔圆~诵读成韵

1、字正腔圆~读通韵文

A、《弟子规》是古代韵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圆~首先把韵文中不认识的字~找出来~看着注音读几篇后~再自行把韵文试读两遍。 B、集体朗读韵文~提出诵读要求:读书贵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诵读精神饱满~咬字吐音清晰。,教师相机引导,

2、轻重缓急~读出韵味

A、读文之美在于轻重缓急能入韵。再次播放音频~让学生找出诵读的停顿节奏~按韵文节奏读文。现在请同学们先试行打节奏。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B、读文贵有轻重缓急~根据诵读的需要~找出韵文中轻读与重读的字~按节奏读出韵文~,全班同学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C、学生集体诵读~进一步强化诵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韵文表达的是怎样意思。,为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的这一环节做铺垫,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释文结合~读文知意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同学们对照韵文再读读译文~想想古人对待“信”是怎么要求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信的行为准则:出言—信为先~惟其是,

2、故事引路~据文辨义

下面~我们一起听听孟信卖牛的故事~看看获得怎样的启示。 [孟信卖牛] ——教师生动讲述 [说一说] [1]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用心想一想~贫穷的孟信为什么赢得大家的尊重,,诚实、守信,孟信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哪些要求呢, [2] 点评:虽然孟信家里穷~经常连饭都吃不饱~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用病牛去换粮食~他的这种行为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这种道德修养也是道德智慧。

3、情境插入~依理明义

看动画短片《男孩和金斧头的故事》

说一说:你认为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分别符合 《弟子规》中的哪句话, [议一议] 评析:老师根据学生的思考与辩论~相机引导~

[1]紧扣“信为先~惟其是”先自行思考~然后同桌交流~鼓励学生结合韵文要求~针对小男孩和邻居的行为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明义。,在人与人的交往

中~只有诚实守信~待人真诚~品质崇高~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2]紧扣“诈与妄~奚可焉”从邻居的贪婪~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邻居之所以失去别人的帮助~是因为他没有做到“信为先”~缺乏待人真诚的品质~为

了不再犯邻居的错误~谨记教导~我们再次集体朗读韵文。 ,四,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1、回顾生活~明理察失

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失就是成功的开始。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事例来说一说~,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真诚表达~恭敬待人~信守承诺。,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整理了以下几道题目~请同学们加以判断~并说出你的想法。

1、芳芳没做家庭作业~老师检查时~她告诉老师丢家里了。, ,

2、小亮踢球时~不小心把王奶奶家的玻璃打破了~他连忙向王奶奶承认错误~并且赔礼道歉。, ,

3、冬冬在第一次单元测试不及格~回家妈妈问他考试了没有~冬冬说没有考试。, ,

4、文文和妈妈一起上街去~乐乐让他帮忙买一盒铅笔~可文文却在公园里玩忘记了~没有买到铅笔。, ,

5、小明和小红约好星期六去图书馆~可奶奶突然生病住院~小红临时要去看望奶奶~所以她打电话告诉小明取消约定。, , 评析: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我们要学习孟信和小男孩~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我们再次朗读课文。

,五,升华题义~激励实践

同学们~《弟子规》中为人处事的准则是祖国传统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诵读~更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努力实践~让我们成为传统文明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传承与发扬祖国的文明~在实践中成就自己的学业与德行。现在请同学们起立~再次用心诵读~让《弟子规》的行为准则成为我们的实践指南。配乐诵读: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十课 信 亻 言

真诚 戒 诈与妄 崇高 戒 刻薄语 秽污词 尊重 帮助

附教材内容 第二十课

第3篇:23小学国学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二十三课教学设计

三元小学 江琼

一、 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三课围绕“见人善,见人恶”这一现象,引发学生的行为思考。通过韵文、释文、明辨是非、悟理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告诫我们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要反省自身的缺点。以生动的案例诠释“见善思齐,见恶内省”的道理。

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背第二十三课弟子规的内容。

2、理解第二十三课弟子规讲述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诵读第二十三课弟子规的内容。

2、通过案例深刻体会“见贤思齐,见恶内省”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案例当中知道在学习生活中能见贤思齐,见恶内省的道理。

三、 设计理念

环环相扣。读文背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以故事创设情境,读文明意,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环节。分层推进,促进知行合一。借助案例,在案例中诠释本文的重点。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含义。

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的二十二课,大家还会背诵吗?我们一起来诵读!

生:集体诵读《弟子规》二十二课。

师:同学们的“大合唱”真好听!老师还想听听“独唱”!谁能用有感情地来背一背,最好加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好吗?(提问个别学生背) (二) 导入新课。

第 1 页 共 3 页

1、同学们充满韵味的背诵,仿佛又把我们带入了遥远的年代。虽然时间已经久远,但许多做人的道理却是一样的。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2、会听就是会学习!听故事的过程中专心听,认真想是最棒的!

师讲“闻过则怒”的故事

3、请生对故事中的主人公予以评价。 (三) 学习新内容

1、师有节奏地范读二十三课

2、朱熹曾说过:“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让我们在这优美的境界里,再一次大声地朗读每个句子。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3、自由读文本,师巡视

4、检查自读情况

5、指名读,全班同学跟 读。(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能当当小老师,教大伙读)

(听你们读得津津有味,我也想读一读,愿意跟我一起读吗?)师范读,学生跟读。

6、男女生对读。

7.演读课文。(同学们可以加上动作,配上音乐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有创意) (四) 学意思

1、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读的熟练流利了,谁能说说这几句话大概的意思呢?

相机板书,进行生字教学“善、恶”

2、同学们的理解能真不赖!书读通了,意思也明白了,能试着背下来吗?男女生比赛背,看谁是记忆能手!反馈。 (五) 学以致用,明辨是非。 同学们表现得真棒!

刚才同学们诵读了古文经典,现在让我们运用它们 ,说说下面小朋友做的对不对?你有没有这样做过?(课件出示)

第 2 页 共 3 页

案例:小雅在班上表现优异,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小强非常不服气。一次,小雅把写好的作业交给组长。小强趁组长不注意,把小雅的作业本故意改错。心想:这回你可得挨批评了!

1、引导:小强表现得怎么样?(不好)他的哪些行为你认为不恰当呢?(嫉妒同学,擅改同学的作业)为什么嫉妒小雅呢?(因为小雅优秀呀,小强不服气)那面对比自己优秀的同学,该怎么做呢?(向她学习,慢慢赶上)你真像个小老师,说得很有道理。能用古人的话教育小强吗?(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齐读

2、听了你们的话,小强觉得自己错了,也深深地反省了自己。他下决心再也不这样对小雅了。他真是个_______的孩子!(知错就改)。 师:是呀,“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看来同学们不仅能诵读经典,还能运用它明辨是非呢!你们的回答让老师非常地感动。(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 (六) 拓展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过“见善思齐,见恶内省”的经历吗?学生谈谈自己的经历。其他同学发表各自的看法。 (七) 每日一句

学到这儿,我想起了大思想家孔子说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就是:见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要向他学习,见到别人的缺点就应该自我反省。(齐读)

板书设计:第二十三课

善 思齐 恶 内省

附教材内容:(第二十三课)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第 3 页 共 3 页

第4篇:国学弟子规教案 2

《弟子规》第二十课教学设计

姓名:王兴兰 性别:女 地区:青海省西宁市

邮编:811603 单位:田家寨小学 职务:教师

联系方式:13909716435

一 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课围绕“诚信”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做到真诚待人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待人真诚的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故事《孟信卖牛》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 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 设计理念

1.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1 事中引发思考,激发学习情趣.结合拓展,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

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揭义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这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写的? 2.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用心想一想,我们的祖先造字时为什么这样写?它包含怎样的意思呢?(人说话要讲信用)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第二十课,从古人的“信”的行为要求中,学学为人处事的真诚与智慧。

(二)字正腔圆,诵读成韵

1.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首先把韵文中不认识的字,找出来,看着注音读几篇后,再自行把韵文试读两遍。

2. 集体朗读韵文,提出诵读要求:读书贵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诵读精神饱满,咬字吐音清晰。(教师相机引导)

3. 读文之美在于轻重缓急能入韵。播放音频,让学生找出诵读的停顿节奏,按。文节奏读文。现在请同学们先试行打节奏。

4. 读文贵有轻重缓急,根据诵读的需要,找出韵文中轻读与重读的字,按节奏读出韵文,(全班同学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同学们对照韵文再读读译文,想想古人对待“信”是怎么要求的?(交流汇报)

2.我们一起听听孟信卖牛的故事,看看获得怎样的启示。(播放音频故事 [孟信卖牛] ) [说一说] 2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用心想一想,贫穷的孟信为什么赢得大家的尊重?(诚实、守信)孟信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哪些要求呢? 3.情境插入,依理明义

看动画短片《男孩和金斧头的故事》

说一说:你认为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分别符合《弟子规》中的哪句话? [议一议] 评析:老师根据学生的思考与辩论,相机引导,

[1]紧扣“信为先,惟其是”先自行思考,然后同桌交流,鼓励学生结合韵文要求,针对小男孩和邻居的行为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明义。(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只有诚实守信,待人真诚,品质崇高,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2]紧扣“诈与妄,奚可焉”从邻居的贪婪,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邻居之所以失去别人的帮助,是因为他没有做到“信为先”,缺乏待人真诚的品质,为了不再犯邻居的错误,谨记教导,我们再次集体朗读韵文。

(四)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失就是成功的开始。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事例来说一说,(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真诚表达,恭敬待人,信守承诺。)

评析: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我们要学习孟信和小男孩,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我们再次朗读课文。

(五)升华题义,激励实践

不断努力实践,让我们成为传统文明的实践者,现在请同学们再次用心诵读.同学们,《弟子规》中为人处事的准则是祖国传统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诵读,更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五 板书设计 第二十课

言真诚 戒 诈与妄

3

崇高 戒 刻薄语 秽污词

附:教学反思

一 拓展教材,使教学内容丰富立体

《弟子规》虽然是国学经典,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我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有事做,他们在上课时发言踊跃,积极表现,得到的知识和启迪也超越了原来的教材。

二 层层递进,提高了学生能力,升华了学生情感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理解《弟子规》信这一部分内容的意思,理解了之后又设置了几个问题让他们学会活学活用,培养了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课堂上,他们能很快说出原文意思,在解决实际问题环节,他们的积极和用心超出了我的想象,基本上能很完整地解决现实问题。

三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自身能力得到提高

在准备这节拓展课时,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如何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提高?这些问题促使我一遍遍地精研教材,查找相关资料,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 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不愿表现,参与面虽然广,但还不是全班。 2.上课时我还没有做到始终和孩子平等对话。

4

第5篇:一、国学教育经典诵读《弟子规》 辅导教案

课 题 “入则孝”之“事虽小”

学习目标

1、复习“冬则温”。

2、学习“事虽小”。

3、理解“事虽小 勿擅为”“ 物虽小 勿私藏”。

4、能在生活中实践。

重点: 理解“事虽小 勿擅为”“ 物虽小 勿私藏” 难点 : 理解意义 教具准备 播放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昨天为父母做的什么事情。

二、学习“入则孝”之“事虽小”

1、听泛读“入则孝”之“事虽小”。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理解“事虽小”。什么样的事情是小事?该怎样做? “事虽小”,就是泛指一切事情无论大小,即使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勿擅为”,这个“擅”就是随自己的意思,擅自的意思。也就是说事情即使是非常小,也不可以不经过同意就擅自去做它。譬如说有很多小朋友,他在家里,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他就好像造反一样,什么事情都碰,父母的房间、抽屉翻箱倒柜,很好奇的都去翻阅它,这些都是不对的。

不应做的事情,就尽量不做。比如说,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不在黑板上乱涂乱画,这样的事虽小,也是不对的。不应做的事情就不要做了。三国时的刘备教育儿子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这个道理。

2、理解“物虽小”。

什么样的东西是小东西?铅笔、橡皮……不能私自藏起来。如果私自藏起来,父母会伤心。

拓展:

捡到小的物品应该怎样做?借用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

四、讲故事:陶母封鱼。

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而且注意人品的修养,这一切都与他母亲严格的教育分不开。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母亲却把鱼封好让人退回区,并且献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父母呢?这是为政不廉啊!”此事虽小,却可以看出陶侃的母亲教子严格。陶侃始终不忘母亲的教诲,最终成为晋朝著名的清官。

五、作 业

1、背诵“事虽小”。

2、给爸爸妈妈洗袜子。

第6篇:国学教案2《弟子规》入则孝第1段

《弟子规》入则孝

教学目标:

1、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

3、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

1、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弟子规》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

师: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弟子规》

二、学习、理解内容:

1、师:“谁能来读一读今天学习的内容?” A、请2名学生读 B、生评议

2、师:“理解有利于更好的朗读和背诵,我们来学习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父母教 须敬听——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 须顺承——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三、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1、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

2、请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

3、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气。这样对吗?

小结: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

四、举例说明:

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他们。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他们做一点事。

1、提问:你的父母最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请小朋友回答!

2、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问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

3、我们能从哪些方面关心自己的父母?

五、家庭作业:

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浇花、买菜、学做饭。

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上一篇:无忧无虑中学语文试卷下一篇:干部驻村帮扶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