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经典诵读

2022-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学国学经典诵读

弘扬国学经典,优化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

摘要:国学经典是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到的一项教学内容,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学增加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立足经典诵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情感理解能力,更可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这样能给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注入更多保障。研究指出国学经典和语文学科有着比较强的关联性,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也应该围绕国学经典对班级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知识讲解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这样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语文教师;国学经典;小学生;诵读教学;情感态度

新课改指出语文教师应该开展高水准的知识讲解,围绕统编教科书实施创新性的知识讲解,鼓励小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和情感理解。而国学经典蕴含着各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一是仁人志士所呈现出的爱国情怀;二是包含丰富的礼仪道德内容,如尊老爱幼和努力拼搏等精神;三是远大理想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如自强不息和民族团结等理念;四是蕴含着较高层面的审美因素,如较强的节奏感以及语言魅力。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对小学生开展高水准的国学经典教学,通过诵读教学提高班级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

1.語文教师对小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研究指出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逐渐提高小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认知程度。语文教师在课程教育中对小学生实施国学教育可以收获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效果,具备比较强的应用价值。

第一,通过经典诵读提高班级学生的记忆能力。通过指导小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进行分析和诵读,语文教师能增加班级学生对国学内容的认知程度,也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记忆能力。通过对《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内容的背诵和情感理解,语文教师能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他们对经典内容的记忆程度。

第二,提高班级学生的文化素养,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国学经典是指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传统文化,其中也蕴含诸子百家等学术思想和理论内容,体现出比较鲜明的国家特色。同时,国学经典包含丰富的人文伦理以及德道教育的思想,语文教师通过对学生们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能让他们对其中的情感态度实施正确的理解,这样利于班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认知和价值观念。

2.语文教师指导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应该关注到的原则

要想保障国学经典教育的实施效果,语文教师则应该关注到小学生体现出的成长规律以及引导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经典诵读教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到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第一,差异性原则。对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到班级学生呈现出的学习基础和个体差异,重视对他们开展创新性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这样可以强化学生们的情感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在进行诵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承认班级学生在个体上体现出的差异性,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诵读教学和情感指导。

第二,自主性原则。语文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鼓励班级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实施多个层面的探究,除了讲解所规定的经典篇目之外,教师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指导班级学生进行经典篇目的学习。这样不仅能丰富班级学生经典诵读的阅读量,也利于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国学经典学习习惯,也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观念。

第三,鼓励性原则。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学,语文教师能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道德修养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引导,立足国学经典对班级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情感教育,让他们通过国学经典内容的诵读得到审美情趣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礼仪认知,更好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情感态度。基于经典诵读所体现出的价值和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教师应该鼓励班级学生进行经典文章的学习与深度思考,通过多鼓励和少批评的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语文教师对小学生进行高水准经典诵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1)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经典诵读计划,给小学生提供更好的诵读指导

语文教师需要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逐渐提高小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认知程度并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道德情操。因为小学生不具备成熟的思维理解和心理认知能力,所体现出的国学经典学习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经典诵读计划,给小学生提供更好的诵读指导。

一方面,语文教师应该从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理解、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以及学习量等方面进行思考,综合多种因素制定比较全面的经典诵读教学方案和培养计划,从而为经典诵读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基于小学生体现出的学习需求和情感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春秋》等国学经典书籍中选择教学内容,通过诵读的方式增加他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程度,这样利于提高班级学生的价值认知。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也需要依照小学生的思维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朗读计划。这样能通过每日诵读的方式提高小学生对国学经典的了解程度,有利于学生们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进行思考。

(2)语文教师重视和课堂教学进行深度结合,立足经典诵读提高小学生的价值认知和道德情操

基于新课改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和经典诵读教学进行充分的结合,围绕课堂教学对班级学生实施更高层面的国学经典讲解以及情感教育。第一,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制定比较完善的教学方案,重点围绕课程基础和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开展针对性的经典诵读教学,逐渐强化小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例如,对班级学生进行《论语》教学时,语文教师需要围绕教材内容拓展相关的教学资源,鼓励小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思考,逐渐树立仁爱、尊重他人以及爱国等情感态度,强化学生们的情感认知。第二,语文教师需要鼓励班级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交流,这样可以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以及价值认知。

(3)立足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提高班级学生的理解程度,锻炼小学生的语言逻辑和情感理解能力

国学经典和语文学科有着比较强的关联性,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也应该围绕国学经典对班级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知识讲解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基于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学习能力,本文认为语文教师也需要立足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提高班级学生的理解程度,锻炼小学生的语言逻辑和情感理解能力。

例如,组织小学生进行“我眼中的国学经典”“我对国学经典的理解”等主题讨论,谈谈学生们对国学经典的认知程度。语文教师也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的诵读比赛,选拔诵读小能手。语文教师可以立足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情感表达以及理解能力,也能在比赛活动中增加班级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能指导班级学生对国学经典进行学习和深度思考,更符合新课改所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

4.结语

通过对学生们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学,语文教师能让学生们对国学经典所蕴含的内容开展多个方面的探索和理解,提高他们对国学经典的认知程度。国学经典和语文学科有着比较强的关联性,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逐渐提高小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知程度。要想保障国学经典教育的实施效果,语文教师则应该关注到小学生体现出的成长规律以及引导需求,重视围绕课程教育对班级学生实施更高层面的诵读教学,立足诵读比赛等活动提高小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程度。

参考文献

[1]柯丽春.弘扬传统文化使语文课堂绽放光彩—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名师在线,2019(25):16-17

[2]何学芳.国学浸润,品学双长—浅谈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教书育人,2019(25):19

作者:刘爱红

第2篇:农村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

【摘要】国学经典诵读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本文将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丰富诵读形式加强学生诵读能力、营造诵读氛围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等多项措施,对农村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实践

小学阶段是学习中的重要阶段,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文化和思想逐渐被忽视,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学,对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质,以及弘扬我国传统思想文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学经典是我国历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包含了我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也包含了我国民族精神和道德品质。让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可以更好地学习和传承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提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农村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为题,展开分析和论述。

一、誦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对农村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素养。国学经典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其中包含了儒家,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医家,还有其他各领域的各家的思想和论述,所涉及的学术领域也非常广泛,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对我国精神文明的传承和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从文学价值上来说,国学经典中的文学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其中很多思想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当代小学生进行学习和传承,对小学生的思想文化、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当前农村小学生很多都是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也受农村教育条件的限制,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在文化知识和思想品质上,能力和水平较低。因此,对农村小学生进行诵读国学经典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学习国学经典中的文化知识,从国学经典中了解和学习到文化的魅力和底蕴,学习国学经典中古文的知识和特点,了解古文的韵律格律,提升小学生文学素养和知识水平。

二、丰富诵读形式加强学生诵读能力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得以提升。国学经典均为古文言文,与当今的语言文字有很多不同,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也有所不同。在进行诵读国学经典之前,小学生先要学习国学经典文章的字词读音和含义,了解文章的意思和意义,再对文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学习,体会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最后再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在诵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古文的诵读技巧,注意发音的抑扬顿挫,注意阅读的停顿和连贯,通过不同的内容阅读出不同的意境,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这就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国学经典诵读要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提升,通过古文的反复学习和阅读,加深小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加强小学生对古文的体会,从而到位地表达和诵读出古文的意境。例如,在《三字经》的诵读中,要先学习《三字经》中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再进行文章整体的阅读,通过有规律的反复诵读,体会《三字经》中的含义,掌握诵读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诵读能力和水平。另外,在丰富的经典诵读形式中,教师可以结合实践活动类型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进行经典文本的诵读和学习。对此,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擅长利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基于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创设教学活动,从而丰富诵读形式,全面促进提升诵读教学效果。对低年级学龄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期间,可以加强古诗类的吟诵活动,以比赛的形式呈现活动,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活动内容和环节,从而提升活动组织效果。对高年级阶段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可以依据经典诵读内容改编成话剧等形式进行表演,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经典诵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达到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小学阶段经典诵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可以通过丰富的诵读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此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模式中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

三、营造诵读氛围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在进行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诵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当前农村小学生中,很多小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较少,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习惯。再加上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信息科技不断发展,农村的生活条件和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小学生通过电视、电脑、网络接收到很多信息,受到的不良影响和诱惑也很多,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有限,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影响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若不加以教育和引导,就会使小学生对事物产生错误的认知,形成不良的习惯和品性,阻碍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可以让小学生通过对国学经典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学习,加深小学生对事物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加强小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帮助小学生抵御不良的诱惑和影响。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营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氛围和环境,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习惯,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我国输送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思想和品质。

四、科学选择经典诵读内容

经典国学诵读教学的实践教育工作中,教师对诵读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是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达到科学选择经典诵读内容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多角度进行探究,发掘更加适合学生的诵读内容,使学生在积极诵读学习过程中全面掌握其中的知识。首先,对低学龄阶段的学生的经典诵读学习内容的选择工作,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基础能力和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分析。低学龄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弱,同时对大量的文字内容缺乏兴趣,因此,提升学生经典诵读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简单易懂和短小精悍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学习,同时在诵读内容中融入手势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在中年级学龄段的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要注重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诵读内容。此阶段学生的认知基础已经逐渐完善,可以适当拓展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但是此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逐渐产生较强的自我意识,正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此,教师可以选择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诵读内容,例如,《中华成语故事》等具有一定内涵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诵读学习兴趣的内容便是十分适合此阶段学生的。学生通过趣味性较强的成语故事诵读,可以进一步体会其中的中心思想和内涵元素,从而达到既定的教育发展目标。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诵读材料的过程中,可以依据思想品德培养目标为核心来选择,为学生推荐《论语》等经典诵读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使学生在掌握更加多元化经典诵读内容的同时,发展综合素质修养。因此,科学性地选择经典诵读内容,不仅要求诵读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特点相符合,同时要注重根据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诵读目标,促进培养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学生。

五、创设国学经典阅读实践活动

在小学阶段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模式中,不仅可以通过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全面体现,提升学生国学经典阅读能力和调动其阅读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师同时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趣味性及实践性经典阅读实践活动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体会经典阅读学习的灵活性特点,避免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倦,从而提高丰富强化国学经典阅读教学工作效果。对此,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创新形式的实践活动环节,以游戏化形式体现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及多元性特点。例如:在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针对古典诗词《小池》进行诵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即可利用趣味性实践活动环节的方式,充分体现教学方法的多元性及灵活性特点,将古诗词改编成节奏感较强的歌谣,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改编成的歌谣中设计相关背景,以节奏感较强的背景强化幼儿对诗词歌谣的记忆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与经典诵读内容学习的热爱之情。除此之外,在国学经典阅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其活动环节和具体活动开展方式比较多元化,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措施完善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方案设计的多样性特点,推动国学经典教育目标的全面落实。

六、培养学生国学经典阅读习惯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国学经典阅读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过程中,虽然短时间内有一定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并不能长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由于国学经典阅读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背景及其认知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大部分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习兴趣减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过程中专注力较弱等。为了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学习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国学经典阅读学习习惯,语文教师需要进行全面化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并对国学经典学习内容产生较浓厚的兴趣。首先,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制订完善化的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计划,在此计划设计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自主设计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规划,分别通过时间、内容等多个角度进行实施和完善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计划。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特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完善的规划过程中逐步提升国学经典学习效果,养成良好的国学经典阅读学习习惯,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自身的主体身份,强化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在培养学生国学经典阅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制订国学经典阅读学习目标。在国学经典阅读学习目标设计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角度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过程中掌握多项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比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发展学生基础语文认知能力、学习及综合技能提升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效果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为学生构建完善化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过程中依据既定的发展目标进行探究和学习。一方面为帮助学生在语文国学经典阅读学习过程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国学经典阅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七、结语

综上所述,诵读国学经典是当前小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底蕴,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开展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教学,还可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獻

[1]潘娟琴.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5).

[2]淡丽静,赵爱兰.浅淡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及策略[J].才智,2020(12).

作者简介:康登花,女,1979年生,甘肃东乡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康登花

第3篇:诵读国学经典,促进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

【摘要】国学经典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及韵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小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国学经典进行诵读,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及学习能力。让小学生与圣贤为友,以经典为伴,可有效拓张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学文化中受到情感价值的熏陶,继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故本文则主要阐述如何利用国学经典,培养小学生的品德素养,继而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国学经典 小学 品德教育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接受品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最佳阶段。经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及品德素养,继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国学经典,让学生在浓厚的经典诵读中得到心灵的升华,继而健全学生人格品质。让书香洋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小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发展。

一、结合教学内容,优选国学经典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教学内容,选取适宜学生诵读的国学经典作品,继而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国学经典内容范围较广,且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学及人生哲理。故教师在选取国学经典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范围进行参考,继而选取能提高学生品德素养的国学经典作品。而由于低年级学生未能认全国学经典中的汉字,故教师可选取有汉語拼音的国学经典。若选取的国学经典篇幅较长,便可截取易于学生诵读的片段,继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1]。在对低年级学生展开国学经典教学时,教师便可选取简单易容,易于学生朗朗上口的国学经典,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文字》、《孝经》等。让学生在简学易懂的国学经典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继而在体验国学经典音律美、节奏美的过程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提高其内心素养,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示范性阅读,帮助学生掌握诵读节奏

国学经典具有一定的音韵美及节奏美,但国学经典属于文言文范围,相比于白话文文章更为拗口,故低年级学难以顺利的诵读其内容。因此,在展开教学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示范性阅读,继而让学生逐步掌握国学经典的诵读节奏。例如,在传授给学生《诗经》这一内容时,教师应通过示范性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体验国学经典的诵读节奏。并告知学生国学经典内容中的标点符号并不是简单的将两个句子隔开,而是让人在诵读过程中适当的停顿。并再次示范诵读国学经典的方式,并融入自己的情感,将国学经典韵味体现出来。为更好的展开示范性阅读,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的方式,播放与《诗经》有关的轻音乐,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国学经典诵读的节奏感,继而有效诵读,加深对国学经典内容的体会,提高其品德素养[2]。

三、借助国学经典故事,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时,由于内容的抽象性,故难以散发其思维能力并提高诵读兴趣。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借助国学经典的故事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继而让学生在国学经典故事内容中理解与感悟国学经典的文化精髓。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诵读欲,感受快乐与喜悦,从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其品德素养。例如,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三字经》这一国学经典作品时,教师便可挖掘其中的经典故事。如《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段机杼”这一段,教师便可将“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解给学生听,继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深入国学经典的诵读中[3]。在学习《孝经》时,教师便可将“仲由负米”、“曾参养志”等故事讲解给学生听,使国学经典中的人物形象更饱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继而在故事中感受孝义,培养其品德素养。

四、反复诵读,感悟国学经典内容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学方式不同于普通文本。国学经典内容为文言文,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较为难懂。故在传授给学生国学经典时,教师要鼓励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国学经典,继而让学生全面了解与掌握内容的精髓。例如,在引导学生诵读《弟子规》这一内容时,低年级学生在诵读到“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等段落时,未能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故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对其内容加以解析,让学生在反复诵读其中读懂其中的意义,继而掌握诵读的韵律。并在全篇诵读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想或体验,继而通过学生所回答的内容,了解学生掌握国学经典的情况,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培养其品德素养与提高其诵读能力[4]。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传授国学经典的方式,让学生对国学经典进行诵读,可让学生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继而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孝敬长辈、尊师敬友。

参考文献:

[1]纪明友.诵国学经典,促养成教育[J].教育,2016(09):129.

[2]龚星明.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融合的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7(43):216.

[3]钟玉凤.论借助国学经典对小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5):96.

[4]刘鑫.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施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2017(38):47.

作者简介:

周小平(1977.11-),女,汉族,浙江杭州人,大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

作者:周小平

第4篇:国学经典诵读方案-小学国学经典诵

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满江红》《少年中国说》诵读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两课时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 ,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 。

五、活动过程:

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1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

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

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

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侯。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

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让学生自己练说。“虎类狗,蚁如牛。”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的典故。

8、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

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

鱼对,鹡对,翠馆对。

七贤对,爱日对。

虎类蚁如,列辟对。

陈唱临春。隋歌清夜。

空中事业,地下文章。

三、拓展练习

1、出示课件,让学生组成对子

2、找对子

海内存知己— 路遥知马力—— 明月松间照— 生当作人杰— 白日依山尽—— 远看山有色—

四、总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横涧中心小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为使我校能够继续广泛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打造“书香校园”,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其文明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要求

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积累,能够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朱子家训》、《千家诗》等,能够讲述其中古圣先贤发人深省的传世故事,领略感悟受用一生的做人道理。

三、诵读原则

1、模糊性原则:以激发兴趣、陶冶情操为目标,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不要求程度整齐划一。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少责备多鼓励,以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活动安排

认真做好活动方案的制订及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卢玉理

副组长:张青华

成 员:各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2、工作分工:

制订活动方案。责任人:张青华

具体实施责任人:各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3、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校本教材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注音、注释、校对:各班语文老师。

必背与推荐诵读古诗整理:郭亚军

耿巧

年段诵读目标

一年级:《百家姓》+必背古诗15篇+推荐诵读5篇。

二年级:《三字经》+必背古诗15篇+推荐诵读5篇。

三年级:《弟子规》+必背古诗10篇+推荐诵读10篇。

四年级:《弟子规》+必背古诗12篇+推荐诵读10篇+自选诵读篇目。

五年级:《朱子家训》+必背古诗12篇+推荐诵读10篇+自选诵读篇目。

扎实开展好系列活动

1、评选“诵读星”

年级根据背诵情况,每月评选出“班级诵读之星”。根据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比赛,评选“校级诵读之星”,可每学期期评选一次。

2、继续制作“古诗诵读卡”

卡片可用硬纸板制作,正面为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名句,反面为诗文配图或诗意解释等,并注明制作人。先在班内交流背诵,然后每班挑选5只卡片至各

班巡展。最后由学校组织评选,评出制作精美的古诗诵读卡。入选者作为参评“校级诵读星”的条件之一。

3、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比赛

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活动,为诗文配画,要求图文并茂,画面能充分体现诗文意境,内容形式不限。每班至少交5份作品参与校级评比,获奖者作为参评“校级诵读星”的条件之一。

4、举行讲故事比赛

围绕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搜集到的传世故事,讲故事,并谈谈故事包含的道理,或从中受到的启发。各班在班内预赛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参加,每学期不少于1次。

时间安排

1、每节早自习和语文课前,老师可组织学生背诵一篇诗文。

2、每天大课间五分钟时间,以诵读为主题,检查诵读情况。

3、班主任充分利用早读、课间操、课前预备的时间让学生诵读,鼓励学生

在课间游戏的时候边玩游戏边诵读,让学生时时能读,处处能诵。

4、11月份,举行一次校级经典诵读比赛,评选出“校级诵读星”,每个年级4人,学校予以表彰。

横涧乡中心小学

横涧乡中心小学2016—2016学年上期

横涧乡中心小学

2016年9月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小学经典诵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推动“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

的作用,为加深师生中华文化底蕴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诵读内容:

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字经》;第二学期《三字经》

二年级:第一学期:古诗23首;第二学期:成语故事,成语积累

三年级:第一学期:中段古诗20首;第二学期中段古诗25首

四年级:第一学期:中段古诗20首;第二学期中段古诗25首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古诗、对联;第一单元宋词部分及名言

教师自定内容:《龙凤字经》、《疯狂背诵古诗》、《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课标规定的60首古诗、《成语世界》等资料。

三、测评与奖励

1、测评

自测。各年级各班根据学校规定的必读必背内容,开展平时的诵读活动,并进行自测,自测采用六级三段制。

抽测。期中后各班自测结束,学校将对各班自测情况进行检

测,检测主要采用抽测,在各段抽几位学生进行检测,将他们的完成百分比与各段的百分数相结合,以确定分值,并将检测结果与各班的学科竞赛成绩结合。

检查项目包括诵读时间落实情况、诵读内容完成情况、学生背诵、熟读、诵读达到的程度和数字统计、学生结合诵读抄写或默写情况等。

交流。校内每学期要开展一次集体和学生个人的诵读比赛,评选出优秀年级、优秀班级和优秀个人。

2、奖励

学校将在对各班的诵读活动进行检测及经验交流的基础上开展评选“中华经典诵读优秀指导教师”和“中华经典诵读小名士”活动,

附:60首古诗各年段的要求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八年级传统经典诵读教育

实施方案

把国学经典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每天诵读经典,确保诵读内容的落实,八年级组拟定诵读如下经典:

1.归园田居

2.使至塞上

3.渡荆门送别

4.登岳阳楼

5.长歌行

6.野望

7.早寒江上有怀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黄鹤楼

10.送友人

11.秋词

12.鲁山山行

13.浣溪沙

1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5.雨霖铃

16.渔家傲

17.蝶恋花

1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9.清平乐

20.鹊桥仙

21.踏莎行

22.一剪梅

23.满江红

24.卜算子

25.青玉案

26.破阵子

27.一剪梅

28.兰陵王

30.暗香

主要措施:

1. 坚持每天20分钟的经典诵读。

读准确读流畅熟读成诵并默写。

2. 课前一分钟以背、写的形式抽查经典诵读情况。

3. 每学期展示一次经典诵读情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不同形式开展展示竞赛。

4. 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书法竞赛。

第5篇:长乐小学国学经典诵读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长乐小学国学经典诵读

为了让学生更广泛地汲取中华文化精髓,继承传统美德,学习做人的道理,长乐小学从2004年开始开设了国学诵读课,让《三字经》、《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优秀古诗词70首》、《增广贤文》以及“四大名著”等国学文化瑰宝走进学生的课堂。运用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在开展国学诵读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批判地继承这一点,并不是全盘接受,照搬照抄。《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古代蒙学教材流传时间很长,范围很广,有许多内容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比如“幼不学,老何为”,“人不学,不知义”等。对于一些已不合时宜的内容,老师则是古今对比加以阐释。如《三字经》中的“夫妇从”原意是“做妻子的要服从丈夫的安排”,带有较为浓郁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痕迹,老师就告诉学生现在社会提倡的是男女平等,夫妻双方应和睦平等地相处。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活动分阅读和诵读两种形式。阅读课以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拓宽学生视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国学诵读课明确具体目标:

一、二年级诵读完《优秀古诗词70首》,三年级诵读《三字经》, 四年级诵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五、六年级诵读《增广贤文》。

在形式上采取每天由老师领诵,课后学生自己背诵的形式,并通过举办诵读会、征文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开展全校的诵读比赛、小品演出、讲故事比赛、读后感评选等,使诵读活动形式多样化,更好地让小学生接受,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 国学诵读活动的开展,不仅开发了学生记忆力潜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而且许多学生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出了较大的进步,校园纪律和班级卫生状况等方面也都有了明显的好转。(华先端、杨祖松)

第6篇: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一、《弟子规》

二、《三字经》

三、《百家姓》

四、《千字文》

五、《论 语》10段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1 也。"

10.子曰:"君子欲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六、《老子 大学 中庸 庄子》11段

《老子》节选

1.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 其私。

2.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学》节选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中庸》节选

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

2 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庄子》节选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2.《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七、《孟子》6段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3 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5.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八、《陋室铭》刘禹锡(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九、《劝 学》荀子(战国)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戢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十、《杂说四.笠翁对韵一东》

《笠翁对韵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蓬。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

5 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杂说四》韩愈(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十一、《伤仲永. 笠翁对韵二冬》

《笠翁对韵二冬》

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花萼楼前,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金菡萏,玉芙蓉。绿绮对青锋。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繁对简,叠对重。意懒对心慵。仙翁对释伴,道范对儒宗。

6 花灼灼,草葺葺。浪蝶对狂蜂。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内苑佳人,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

《伤仲永》王安石(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十二、《岳阳楼记. 笠翁对韵三江》

《笠翁对韵三江》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朱漆槛,碧纱窗。舞调对歌腔。汉兴推马武,夏谏著尨逄。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月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颜对貌,像对庞。步辇对徒杠。停针对搁竺,意懒对心降。灯闪闪,月幢幢。揽辔对飞艎。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酒量微熏琼杳颊,香尘没印玉莲双。诗写丹枫,韩夫幽怀流节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湡江。

《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第7篇: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品牌特色,扎实推进新教育实验。

二、活动主题:

书香溢满校园,读书伴我成长

三、活动流程:

(一)时间:4月23日

(二)地点:学校操场

(三)流程:

1、领导致辞(曹校长)

2、

学生倡议(吴怡)

3、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参赛形式:

1、个人组

2、集体组(20—30人)

参赛要求:

、参赛作品:中华国学经典网诵读系列。

2、参赛形式:形式丰富,具有艺术性。

3、每个班都要推出一名个人、一个集体。

4、全校分低、中、高三个年级组进行比赛。

评委:曹正轩李国瑞徐建峰刘丽丽李新建石新梅孙海玲冒国平

评分标准:

1、精神面貌好(20%)

2、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40%)

3、诵读形式丰富,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30%)

4、诵读时间:1-2分钟(10%)

奖励方法:

每个年级大组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来源:好范文 http:///)比赛顺序:一到六先集体后个人

后勤工作安排:

(1)奖状准备、统计:卞正国陈广才

(2)报导:朱琳琳

(3)音响、拍摄:朱中华焦红亮

(4)集队:朱中华、朱志勇

(5)评分表、横幅、审稿、后台总监:朱志勇

(6)颁奖程序:先颁个人,再颁集体。

颁奖嘉宾:三位校长。

第8篇: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重新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培养新世纪人才 在许多学者、专家对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反思中发现,由于二十世纪以来几次大的动荡、浩劫,加上一些错误的文化决策,致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几乎到了完全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延续中国文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中国入世、经济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对青少年实施入耳、入脑、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灌当代青少年的心灵,更是当务之急。

2、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时代发展的必然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陈至立同志也指出: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

3、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当今教育重要的补充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它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例如,《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的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制,直接指向宇宙、社会、人生,博大精深;许 多论点与内容,至今仍极富有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

4、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十分重要。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铭贤《从”重文轻理”谈起》一文说,我国历来是”重理轻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西方,比如法国,出现理工科招生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生数量超过理工科学生的现象;美国、德国的文科学生增幅也较快。他指出中国现在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左脑教育,重抽象轻形象,重灌输轻创造,重科技轻人文。应该使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相辅相成。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娃娃做起。有资料表明:13 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期做诵读训练,可以使儿童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脑力得到舒解,加强记忆力,集中了注意力,平衡身心发展,提升自制力和自觉性,对人的一生都非常重要。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武,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加上泛观博览,深思精研,将古人的感受,比照当今的情境,印证永恒的人性、人情,于是自己的文学艺术境界,又可层楼更上。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先后开展,有地方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学”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它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时至今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华民族经所创造的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雨考验而依然生机勃发,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会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也应该都能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科学的态度来传承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让博大精深的“国学”所产生的文化张力永远能够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心灵!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了八十年代又有了“寻根”热,九十年代至今再次掀起“国学”热,可是对于什么是“国学”,近百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对“国学”的认识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也没有定论,既然没有确切的定义,那就意味着“国学”还没有具体的范围,还没有明确的内涵与外延,也就不可能有系统性,这就使得“国学”爱好者、“国学”研究者们大都只能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亦或是雾里看花,不知从何处着手。当然,我是不敢也不能给“国学”乱下定义的,不过我比较赞同季羡林先生所提出的那种应该包罗万象的“大国学”观点,季先生认为“中国文化,中国所有的民族都有一份。中国文化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五十六个民族创造的文化都属于“国学”的范围。我们现在的 “国学”研究还很粗糙,很多应该包括的内容还没有挖掘出来。”也可以像章太炎在《国学讲演录》中所提出的将“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等五部分,或是如梁启超先生所列出的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国学”最低限度书目,亦或是如钱穆先生在香港开设学术文化讲座时所指出的《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等七部“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等等,当然目前的“国学”似乎主要就是指我们五千。年来所传承下来的文史知识。“国学”,原本只是象牙塔中少数学者研究的纯学术,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曾经几盛几衰。近年来,学界与民间又都突然掀起了一股“国学热”。究其原由,虽有很多,而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以及各种媒体的大力宣传则是目前“国学热”高烧不退,热度不减的主要原因!从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内第一个国学院开始,目前国内已有很多高校纷纷成立了国学院、国学班,比如北京大学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成立了国学班,再加上由《百家讲坛》所推出的诸如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于丹说《论语》 等一系列雅俗共赏的“国学讲座”之后,一下子就重新唤起了社会大众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 近年来,国学成为了中国老百姓共同关注的话题,形成了一波又一波“国学热”。不过,国学要“热”到国外去还是有难度的,虽说外国有汉学研究这门学问,其门槛却十分之高,研究者须通晓古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这令绝大多数普通外国人“知难而退”。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蒋效愚对新雅乐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由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主办的首届北京国子监孔庙国学文化节在北京的 8 月 7 日拉开了帷幕。倘若说上百位对国学怀有浓厚兴趣的中国人来参加此次开幕式不足为奇的话,一群外国嘉宾的到来就有些让人大跌眼镜了。这些外国面孔让人不禁想起 200 多年前,一位位被称为“外番入学者”的来自朝鲜、日本和俄罗斯的留学生正是在国子监修习起了中国文化。这场演出令到场嘉宾们对新雅乐有了初步印象,尤其是那些外国嘉宾,一个个赞不绝口,感叹“原来国学是可以听的”,这让他们“有了参加更多国学活动的信心”。 —3—

(三)已查阅的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文献(直接按规范的文献格式列出,不少于20 篇) [1]李振村. 《与经典同行—陈琴和她的经典诵读课》 ——《小学韵文教师》2007 年第3 期 [2] 钱梦龙. 《民族的 科学的 现代的——评洪镇涛先生语文教学本体改革》 ——2001 年7 月26 日在全国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第四届研讨会上的报告 [3] 王宁. 《让国学经典教育进入中学课堂》 ——《人民教育》2007 年5 期 [4] 李振村. 《让经典的诗文润泽学生的生命》——《小学语文教师》2005 年第 12 期 [5] 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儿童经典诵读教育手册》 [6] 金春峰. 《国学现代化与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2007 年第7 期 [7] 胡适. 1920 年开列的《中学国故丛书》目录 [8] 王泽生. 学术论著:《国学创新宣言》[公开旧著,回应思潮] [9] 蔡元培. 蔡元培教育论著选》 [10]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年8 月版,。 [11]李白坚. 走向素质教育,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12] 鲁迅. 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 [13] 袁行霈. 《国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今 [14] 汕头大学新国学研究中心编. 《新国学》巴蜀书社 [15] 四川大学中文系《新国学》编辑委员会编. 《新国学研究》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今 [16] 梁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873-1929 著 北京 团结出版社 [17] 张平仁. 提升小学教师国学素养的几点要求《继续教育研究》 2010 第 7 期 [18] 谢桃坊. 为中国学术解放胡适开启国学研究的新方向。《天府新论》 2008 第6 期 [19] 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0] 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21] 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2] 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23] 陈海虹. 为国学呐喊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国学的继承和弘扬 [24]《儿童国学经典导读》 中国传统文化出版社出版 [25] 杨宏国.《梅中教育科研网》 语文教师应当研究点“国学” [26] 吴洋.《国学经典》 北京出版社 ISBN:7200053503 版次:2004 年 4 月第1 次 [27] 孔子 刘琦.《论语》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ISBN:7807020679 版次: 2004-07-01 [28] 陶月梅.《国学启蒙》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研究目标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系统实验研究,达到以下几项目标:

1、验证国学经典诵读的可行性;

2、验证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素质的相关性;

3、通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开设,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生动活泼、和谐健康地发展。

4、通过国学经典的开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学习的潜能;

5、通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开设,形成一支具有较高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能力和水平的教师队伍。 内容设计 一基本条件研究

1、以课时调整为突破口,使国学经典诵读的设置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保证;

2、以立足现有教师培训,逐步解决师资问题;

3、合理调整教学经费使用的分配原则和争取科研开发费用相结合,解决实验经费。 二运作过程研究 1、国学经典诵读的设置和内容对学生的适应性研究;

2、国学经典诵读的组织管理研究;

3、建立国学经典诵读质量评价与管理体系的研究。 三发展方向研究 1、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个性的相关关系研究;

2、国学经典诵读与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的相关关系研究。 研究假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可以为学生的个性的健全和健康发展、特长的培养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预期在语文作业教学中实现以下几点突破:

(一)选择了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教材 汉语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因袭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汉语体系就相当成熟,读过诸子百家典籍的人,无不被那精辟冼练、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所震撼。可以说,汉语言的源头活力就在我们的经史子集中。而另一方面,一个人的母语素养就靠15 岁前的熏陶,以后想补就很难了。经典诵读是个慢活儿,无法一磋而就,因此必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原则长久规划。基于这样的思考,课题组选择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教材.

(二)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课。 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们每周开设一节国学经典诵读课。诵读课的设计做到两点: 一是接受传统教育中的诵读原则:“素读”为主。所谓“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细讲解,只在乎背诵的熟练。这种做法成年人很难做到,但小学生却毫不费力。南怀谨先生说: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读得多了,自然懂得语言和文字的音韵。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寓教于乐。运用多媒体和现代记忆方法,优化课堂教 学。

(三)实践了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日常教学的有机结合 国学经典诵读很重要,但不是孤独的,也不是唯一的。经典课堂处处在,贵在持久巧安排。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初步实践了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有机结合。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三维并举,内外结合。 三维并举,即强调“诵读经典”不只在阅读中,不只在高年级,而是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的,低中高年级一脉相承。在识字中,积累成语;在阅读中,读古诗名著;在表达中,引用名句。 内外结合,主要是指经典积累的不同路径,即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五)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成员的任务分解及落实思路 概念界定:国学: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我们研究的主要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经典著作及名家论语。 诵读:什么是诵读?诵读并不是一个新的提法,在我国传统蒙学中,是先生教给蒙童的主要读书方法。宋人郑侠有《教子孙读书》诗:”淡然虚而一,志虑则不分。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神焉默省记,如口味甘珍。一遍胜十遍,不令人艰辛。”这首诗讲的其实就是诵读。意思是说,读书安神静气,虚心专一,思考问题就不会分神。眼睛看到即在口中诵读,耳闻自己的诵读声即潜心思考和记忆,就好比品味甘美珍异的食物。这样读书,一遍可以胜过十遍,而且还不至于太劳累。 研究成员任务: 课题研究小组组长: 全面主持课题的研究工作,负责课题会议组织与协调,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调控,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及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副组长: 制定课题分阶段的实验计划及阶段实验的总结。协助组长课题实施的具体工作。 课题组成员: :组织各年级学生的诵读,协助白岩老师组织有关活动。 组织学校文化节、艺术节,进行实验研究成果展评。定期对各实验班级的诵读情况进行评价。 组织各年级学生的诵读,协助 老师组织有关活动。 落实思路: 进行课题申报。 确立实验目标,制定具体计划。 第一阶段:实施阶段。 诵读:晨会半小时进行集中学习,课前三分钟进行巩固学习,课后自由学习时间。 背诵:每月一次背诵比赛。 背诵考级:每学期举行一次背诵考级。1—6 年级分别设定相应考级内容,专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严格把关,对达到要求者发放等级证书。在学校设立”记忆能手”奖,引导、鼓励学生诵读、背诵的积极性。 《国学》内容设置:

一、二年级进行《增广贤文》诵读,三--六年级进行《大学》、《论语》、《老子》、《中庸》、《庄子》诵读。 第二阶段:成果展示阶段。 利用学校”文化节”、”艺术节”等对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行展示。

三、课题开题情况 课题开题的程序及参与的领导及专家 课题开题程序(由课题管理部门主持:上级主持) 1.介绍双方参加开题仪式的领导、专家(专家组由主持人介绍,学校领导、课题组成员由校长介绍) 2.学校领导致欢迎辞 3.课题管理部门宣读《课题立项通知》 4.课题主持人汇报《课题开题报告》 5.专家向课题组成员提问 6.专家分别陈述自己对课题的意见和建议 7.学校领导、课题主持人表 校长阐述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指出课题研究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和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并努力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它主要是教师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进行的反思性的实践研究,是行为研究,它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它不排除使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但重要的是学习、讨论、总结,实践成果也应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并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 我们课题组组长论述了该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我们研究内容、目标,研究预期成果和具体的分工以及课题实施步骤。 针对我们的开题报告,肯定课题研究的价值,和研究方案,提出整改建议。指出我们的课题研究步骤需写得详实有序,具体操作需要做更周密的计划。 对我们课题研究原则、预期成果提出修改建议。 校长向我们介绍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校长就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为我们指点迷津,提出要认真有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结合教学实践,随时总结教学中的 问题,定期举行课题组会议,汇报研究结果,将研究有效扎实地开展下去。

四、课题开题参与专家的评审意见 参与评审的专家不得少于两人,必须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市以上课题并结题。主要从开题报告的论证情况、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改建议三个方面签署意见。 专家姓名 承担课题 立项编号 评审意见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能够用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主持和指导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对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积极作用,能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重大教育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论证。课题论证充分,目的明确,研究计划切实可行。 缺点是:

1、研究过程不够详实。

2、研究成果如何达成,需进一步探究。 建议:

1、课题研究要重视研究过层的扎实推进,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和信度。

2、要注意研究成果如何达成和呈现,希望能进一步做到方法、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统一。

3、要体现创新点,不能都用现成的方法。

第9篇:诵读经典 浸润心灵 荣新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大全)

诵读经典 浸润心灵

——荣新小学着力打造国学经典诵读办学特色

国学,中国传统文化星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经过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沉淀,底蕴厚重,博大精深,熠熠生辉。她催生了无数的圣人先贤、文人墨客;形成了家国天下的家风国风,滋养了祖祖辈辈的中国人,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荣新小学自2007年办学之初,就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历经十年的发展,今天的荣新小学已经在培养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方面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今,走进荣新小学校园内,听到学生们朗读一首首唐诗宋词,一句句经典名言,一股浓厚的古典书香气息扑面而来。

【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留守学生。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挣钱,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也顾不上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孩子在隔代教育的溺爱中自由散漫,由此带来的家教缺失、家风不严等现象导致孩子在文明、礼仪、习惯、品性等诸多方面随意任性,心理脆弱,抗挫能力不强,给学校班主任工作带来阻力和障碍,同时给学校班风、校风的正确形成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对此,学校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在全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用国学经典的春雨去浸润学生的心灵,用传统文化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 【对策】

学校于2015年秋开始启动“校园文化理念体系”建设,践行“书香人文”特色,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的特色活动在全校推广。每天的晨读时间和大课间活动时间,学校组织各年级学生分别诵读经典。《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笠翁对韵》、《朱子治家格言》、《诗经》、《古文观止》、《论语》、《孙子兵法》等经典篇目被作为一到六年级学生们的必读篇目。学校还组织教师从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元曲作品中精选一部分编成《荣新精选古诗词曲40首》、《荣新精选词曲选》供学生阅读。 【成效】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经典的国学大餐被细分到每一天,让孩子们利用每天的十多分钟一点点吸收、消化。对此,荣新小学校长李强认为,小学生或许并不能立刻理解这些经典作品所蕴含的意义,等到他们有了一定的文学积累之后,这些从小积累的国学素养一定会发酵成孩子们受用终生的文学、人生营养。通过诵读活动,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得到了纠正,良好的班风校风得以形成,这一办学特色的实施受到了社会、家长的好评。目前,学校正在大力打造以传统国学经典为内容的特色校园文化,在国学文化的熏陶下,荣新小学将进一步强化自身办学特色,发展成一所校园文化更丰富、办学特色更突出、教育成果更显著、学生成长更快乐的学校。(涂光葫/图文)

上一篇:广告词的作用下一篇:最美教师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