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022-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摘 要: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营造一片灿烂的天空,是我国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也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幼儿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帮助幼儿树立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使其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健康成长

引言

幼儿时期,心智尚未成熟,情感敏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此时,幼儿教师应该关注幼儿心理疏导与教育,避免生活和学习中一些不良因素,对幼儿心理成长造成负面影响。要善于发现幼儿心理问题,并能够与幼儿建立和谐、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为幼儿排忧解难,为幼儿打造更加美好的校园环境。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真正实现出幼儿教育的作用和价值的基础和前提。

一、明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保证幼儿合理的需求和心愿得到能够得到满足,心情和社会化因素等不同的方面表现出的心理状况较为良好,证明幼儿的心理状态非常健康,这种状态的表现情况是,对自身感觉较为满意,情绪良好,表现活泼,在所处环境中不会感到不适应,与身边的小朋友相处和谐,能够将自身的聪明才智施展出来,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动作发展正常

动作的发展的控制机构是小脑,所以动作发展正常的必要即是脑发展正常,幼儿心理健康其中重要的一点即是幼儿的躯体可以进行正常的动作,手指可以进行较为精细的操作。

2认知发展正常

无论处于什么时期,认知能力都是必须的,拥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才能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认知水平并不是绝对的水平线,但应当都处于正常水平之内,如果出现一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明显较低,那这个幼儿的认知能力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为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要在幼儿时期保证幼儿的大腦不会受到损伤,也要避免幼儿遭受到环境的刺激。

3情绪积极向上

当幼儿长期处于紧张,受到压迫,恐惧,刺激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幼儿的情绪出现问题,情绪的控制来自于中枢神经,当幼儿情绪积极向上,表现健康时,别人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也会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当幼儿的情绪表现出现问题时,则会拒绝各种人际交流,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情绪传达,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

4人际关系融洽

幼儿应当与同龄人进行适当的交往,这对维持幼儿的心理健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人际交往中,幼儿可以获得许多好处。当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时,通常会感到不适,因为要自己进行吃饭,脱衣等环节,并且行为受到集体中规则的约束,因此需要适应,不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不主动配合教师同学,自制力缺失,这样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二、游戏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儿园时期,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身体中的各个器官正在发育,感官刺激最为剧烈,大脑皮层高级活动中枢在提供骨骼和肌肉的快速发展,在幼儿园中进行游戏环节,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有效的体育活动,且游戏自由,开放的性质,可以很好的符合幼儿的生理需求,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使得幼儿在不同的游戏中被充分锻炼,进而快速生长发育。

游戏有不同的种类,下面着重介绍一下不同种类的游戏对幼儿不同的提升:

体育游戏:体育游戏中幼儿的身体可以得到锻炼,使得身体素质得到提升,且在不同的动作中,可以使幼儿的灵活性平衡性等基本素质得到提升,在游戏中,设置一些困难关卡,可以让幼儿学会克服困难,敢进行挑战等良好品质。

角色游戏:角色游戏可以反映现实的生活,虽然与生活中并不完全一致,但也能大概反映,例如,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扮演医生角色,但并不是他曾经接触过的某个特定的医生,而是与他自己的想象与要求中所符合的医生,是他希望自己成为的医生,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表达,高度反映出他们自己的意愿,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基本素质水平。

三、各类教育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于现代素质教育而言十分重要,对于幼儿教育而言也有很大的意义。

所以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教程,从教程中精心筛选能够对幼儿渗透的内容,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水平,选择适合幼儿的内容,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课堂中组织一些活动,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形式,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上台演出,通过讲故事,表演话剧等方式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使幼儿在舞台上获得掌声,在鼓励中增强自信心,再通过与小组的交流和分享培养分享精神,收获合作的喜悦,在课堂中还可以进行一些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陶冶心灵的最好方式之一,有效的艺术活动有美术,音乐等,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展开,举行一些联欢会,或者舞台音乐剧等方式给幼儿提供展示自我,表达情感的平台。这对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管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一个幼儿园必须做到的,因为只有建立健康的幼儿心理,才能保证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四、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生活是十分丰富的,教育也属于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学前教育应该基于幼儿生活的同时尽可能的丰富,在不同的环节锻炼提升幼儿的能力,包括一些衣食住行等方面,使得幼儿的身心皆能得到锻炼,不能仅仅依靠口头教育,更要丰富幼儿的活动,提升幼儿的集体素质,锻炼合作能力等,只有教育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确保幼儿的身心都得到锻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幼儿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营造积极、轻松的学习环境,并能够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避免或者排出幼儿心理问题,尽可能降低幼儿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遭遇很多问题,一些看似简单、不起眼的小矛盾,往往有可能给脆弱的幼儿心灵带来创伤,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以儿童视角看待问题,能够从幼儿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幼儿矛盾,化解幼儿心理困扰,为幼儿创造更加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花,雷美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生成力量[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9):23-25.

[2]刘金花.构建互动立体教育网络,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141-142.

[3]张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点启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1):106.

作者:王勤

第2篇: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阶段是社会化过程最快的阶段,学习知识最快的阶段,同时也是产生问题很多的阶段。在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因素造成了幼儿的心理障碍,并产生了一些不良的行为表现:羞怯、胆小,焦虑,多动,攻击性行为等等。而《纲要》在健康领域指导要点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教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研究表明,一个关心、爱护幼儿的热情、愉快、乐观、能自我控制的老师是小朋友所喜爱的。幼儿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具有好模仿的特点,他们尤其好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要想幼儿有健康的心理,教师首先要塑好自己的形象,一定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对待工作要充满热情,对待幼儿要充满关爱,对待生活要充满希望,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期待。

二、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

班级氛围主要由教师的教育态度和管理方式决定。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会让幼儿感到安全、愉快。我园刘老师所带的班级总是让人羡慕,孩子们彬彬有礼,学习欲望强烈,积极参加各项竞赛活动,而且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究其原因,大家一致公认:刘老师创设的班级氛围好。每天清晨,刘老师都会微笑着接待班中每位孩子,总不忘拉拉他们的小手,说一声:“今天,你真精神。”之类的话语。孩子们和她在一起像林中的小鸟,叽叽喳喳说个没完。刘老师呢,也总是不厌其烦地与他们交谈着,还不时摸摸他们的头,每一个孩子的脸蛋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从没看见刘老师呵斥她的孩子们,无论他们犯了多么严厉的错误,她总是以温和、诚恳的态度去说服、教育他们。在她的班级,老师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是轻松、愉快的,孩子们感受到的是爱、信任与支持。

三、让每一位孩子感受到爱

高尔基说过:单单爱孩子,母鸡也会这么做。老师的爱应当是无私的、理性的,老师的爱应洒向每一位幼儿,让每一位幼儿享受到平等的爱。可有些教师总是给那些聪明、漂亮的孩子太多的关爱。我们常常看到老师搂着漂亮的宝宝在说着悄悄话时,另一边的幼儿眼巴巴地在期待着什么。有这样两个例子给我印象极其深刻。曾在杂志上看到了一篇题为“我早知道会是这样的”教养笔记,讲的是教师在安排幼儿吃点心时发现事先准备的分给幼儿的酸奶、糖不够,只好临时用大软糖凑数。文章写道,教师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提出要把大软糖奖励给“坐得最端正”“表现最好的”幼儿。教师扫视一圈后发现所有的幼儿坐得端端正正,于是就提出了几个幼儿的名字。这时一个幼儿大声说:“我早知道会是这样。”这件事情引起了教师的反思,她发现自己平日里偏爱部分幼儿的一举一动都被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了。

四、不吝啬“表扬”

有句俗语是:不批评,错误改不了;不表扬,优点跑不了。可在实践中,我发现,合理的表扬远胜于在孩子身上找缺点。喜欢称赞是儿童的特点之一,成人适时适度地称赞可以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一个长期生活在批评声中的孩子焦虑、自卑、退缩行为会日趋严重。所以,在与孩子交往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一点激励评价。事实证明,表扬有激励幼儿上进,树立自信心,满足其心理需要等许多优点。在幼儿的学习、生活方面及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表扬是其他教育方式不能替代的,我们不要吝啬表扬。

五、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要平等地对待与尊重幼儿;可是教育行为却常常滞后于教育观念,由于自己的要求与孩子之间所产生的差异,常常令老师做出一些偏激行为。一次音乐课上,我正在引导孩子们学习蚂蚁搬豆的动作,伟伟小朋友不仅不跟我学,还趴在地上,惹得旁边几位幼儿停下来看他。我几次暗示均未起效果,气得我一边大叫一声“过来!”一边疾步走过去呵斥他站在一边。天啊,我这是在做什么呀,看着他,耷拉着脑袋,我懊悔到了极点,当我与他交流后,我更是追悔莫及,他低低的声音又响在我的耳畔:“老师,蚂蚁是在地上爬的。”从这以后,他看我的神情总是怯生生的,课堂上再也不敢做出“越轨”的行为。我生硬的教育态度深深地伤害了他的自尊。而自尊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又是多么的重要。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受到伤害,那么其结果是可怕的。一个坚强好胜的孩子,由于失去了自尊心,会很快成为一个懦夫,一个无赖。”为人师,我们一定要呵护孩子的自尊。

作者:芦建红

第3篇: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备受人们关注。据专家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在我国幼儿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儿童多动症;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说谎、嫉妒、偷窃等;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等;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眨眼、皱额、挖鼻孔、咬衣服等;学习上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这些不良的行为问题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而且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以上存在的这些幼儿心理健康现状,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虽然教师采取了一定的教育措施和要求,但并不是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原因就是我们对幼儿心理健康还缺乏理论的支撑。我有幸拜读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后刘文女士所著的一书《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无疑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我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感受颇深,也作了一些思考。

一、本书概况

从本书的前言中了解到,本书的编写思路是:第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强调预防;第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促进;第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具有系统性。根据编写思路,刘文博士将该书分十章进行阐述,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三章:幼儿教师与幼儿心理健康;第四章:幼儿游戏发展与指导;第五章:幼儿认知能力发展与指导;第六章:幼儿情绪发展与培养;第七章:幼儿良好适应能力发展与指导;第八章:幼儿人际关系发展与指导;第九章:幼儿人格发展与促进;第十章:幼儿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对策。刘文博士曾经担任过幼儿园园长,她非常了解幼儿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因此在书中她循序渐进,既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意义、原则、途径等进行了理论性的阐述,又列举了大量的案例,以让一线幼教工作者在理论的支撑下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二、收获和体会

1.明确了幼儿心理健康的概念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适应能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围绕心理健康展开的教育活动,是为了使幼儿懂得保护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态度,形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行为习惯,预防和矫治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从而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其幸福感。

2.懂得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我们随心所欲的,而是在采取教育的同时还要遵循必要的心理教育原则。即:一是整体性原则,在这个原则中应该把握:树立幼儿全面发展的观点,采用保教并重的方式,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一致;二是个性化原则。工作中应注意:了解每个孩子的气质特点,了解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协调;三是活动性原则,其中我们应该注意:游戏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活动,自发活动与教师和家长的设计活动相结合,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四是全体性原则;五是发展性原则;六是保密性原则。

3.思考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学习,我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思考。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修炼,调节自我,保持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他人,教师蕴含于中、形之于外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对幼儿的人格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以宽宏的胸怀爱护全体幼儿,而不只是爱几个孩子。教师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

(2)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评价能力。

第一,应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邀请幼儿教育专家来园讲座、指导,使教师尽量多地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和技巧,为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打下基础;第二,为了使孩子在身心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需要具有正确评价幼儿心理健康的能力,学会使用各种方式对幼儿的动作、认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平时可以开展案例分析、研讨学习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能力。

4.学会通过开展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游戏是养成合群性、培养独立性的极好手段。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游戏本身的教育价值,而且要忘记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位幼儿都应成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而不应该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一位幼儿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指导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尝到进步的甜头,享受成功的喜悦。

最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中,儿童交往相对频繁,心理品质会自然显露。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练习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照顾自己和周围环境,以及文明礼貌训练等,这种日常的练习可以满足幼儿模仿成人的心理需求。其次,在一日生活的各种环境里都应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幼儿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

5.重视家庭和幼儿园同步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心理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可以通过家访、讲座、亲子活动、电话沟通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意义,让每个家长主动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家长共同商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共同采取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做到家园教育一致,保持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增强家园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作者:俞 洁

第4篇:关注幼儿生长情况,促进健康成长

——宁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儿童体检工作

4月22日—5月17日,宁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一年一度的幼托机构儿童“六一”体检工作。

根据宁围镇实际情况,中心组建了由临床医生、儿保医生、检验人员等十余名医务人员组成的体检工作团队,每天7人组前去各幼托机构进行健康体检;并将体检计划安排以文件形式发送至宁围镇辅导学校和各幼托机构,使体检工作有序化、规范化;同时,中心购置了电子立柱秤、血红蛋白测定仪,以电子表格统计取代原先的纸质手工统计,操作更便捷,准确度更高,反馈更及时。

本次体检,共惠及23个幼儿园,体检儿童5816人次,实际体检率达97%,发现贫血儿童242人,隐睾儿童2名。体检组长及时向幼儿园反馈体检结果,要求幼儿园将体检异常结果告知家长,针对贫血儿童,特别提出要增加含铁辅食,平衡膳食。

通过体检,不仅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也为幼儿疾病预防提供有效依据,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儿保医生针对性的辅导,为幼托机构保育工作的开展和膳食营养的搭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第5篇:构建“幼小衔接”桥梁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小衔接的工作是教师与家长一直关注的一个话题,它直接影响到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一大转折,孩子从幼儿园做小朋友,变为上小学做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老师的期望值也变了,孩子就会有诸多的不适应。

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在幼小衔接把工作做做得更好?经过几年的大班教学总结的经验,在这里我们浅谈一下在幼小衔接中的策略。

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 增加实效上的衔接

案例1

记大班组的教研活动:

主持人:请我们大班老师谈谈在班级工作中的一些困惑和急需解决和衔接的问题?

许老师:孩子能力悬殊比较大,怎样提高能力较弱的孩子的能力?

陆老师:孩子之间的差距:让家长知道自己孩子的实际能力水平,教师要分层次分手段进行指导。

吕老师:对,应该让家长知道自己孩子在班级中的水平,及时进行交流,对孩子进行分层指导有一定难度,只有放到区域活动中进行。

徐老师: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完整讲述方面需要来着重培养,特别是看图讲话方面。

李老师:多进行看图讲述,幼儿园要配备图片,平时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孩子说完整话。

胡老师:在组织大班的数学活动方面,应该让孩子多练习一些与小学衔接方面的题目。

吕老师:在发散性、空间思维方面应该多培养。

吴老师:我觉得大班的衔接应该着重在习惯方面的衔接,所以,这个衔接应该从孩子入园就开始。

吴老师: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因为做所有的事情,习惯都是第一的,习惯觉得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主持人小结:大班幼儿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在活动中,提供的材料可由实物向符号、数字等抽象的东西过渡。要重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探索能力,根据幼小衔接的要求,可适当以竞赛的形式开展活动,或根据活动需要,适当选择集体、分组的形式开展教学。介绍游戏的时候,幼儿玩过的、熟悉的游戏,可以请幼儿介绍,游戏结束可请幼儿阐述自己游戏的过程、方法和结论,便于教师掌握幼儿的思维过程,也可使幼儿巩固所学经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解读: 对于幼小衔接工作,许多幼儿园与小学都采用了外部环境及学习方式改变的这一形式,如桌椅摆放形式的变换,课时数量、课节时间、午睡时间、游戏时间的增减等上下功夫,而这些改变的真正目的(如培养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往往被忽略。而对于幼儿而言,必要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责任感和独立交往能力的培养为他们进入小学生活和以后的成长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要加强幼儿的社会性适应

我们需要努力创设条件,在各项活动中有机渗透,使幼儿能够自然地理解、接受。如:运动中加强孩子的交往能力,班级集体中加强责任意识,具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等。每一环节的有意识引导,使我班孩子在只有这些能力的同时,真的有了一份长大的感觉。

(二)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为此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如组织本班幼儿开展“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还在常规上还需要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三)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学习的能力的发展

学习的能力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班级中可以开展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幼儿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们班里有这样的情形,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他们的学习能力就要比一般幼儿要强一些。

增加与小学老师进行和谐的互动对话

案例2

学前部老师把即将进入小学孩子的情况与小学部的老师进行交流,让小学教师作出分析、评价,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使学前部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我们也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儿童的教育教学建议,使小学部老师也能多关注这些孩子。此外,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如:到小学部听老师上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学前部现场指导等。学期末,学前部的老师应把孩子的一些学习档案(包括孩子的身体医疗情况、家庭情况、优势、劣势、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孩子的喜好等情况)交给小学的老师,让小学老师对孩子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以促进孩子的学习等各方面更好地发展。

解读:

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目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都存在一定差距,《纲要》指出“要与小学做好衔接工作,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所以,增加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业务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学、幼儿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机构,工作中极少往来,老师间的教学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了解。因此,幼小双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台。近来,幼儿园、小学老师都在学习、培训《纲要》及新课标,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老师可借此机会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交流对新课程观的看法、问题。从教学实践层面深入了解小学或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以便双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

为进一步加大与小学教师的沟通密度, 幼儿园多次组织大班教师与小学老师进行密切的合作, 在观念、活动、教育策略等多个层面上展开对话。开学前, 我们召开了“幼小衔接答疑会”, 让双方教师各自带着自己的疑问参与交流, 围绕“幼儿升入小学后最困难的地方是什么”“每名幼儿来到小学前的学习水平和特点是什么”等问题展开讨论, 获取各自所需要的信息, 并就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做深入的交流, 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幼儿园学期班务计划。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前, 请小学老师参加我们的“幼儿参访小学计划会”, 共同拟定参访方案, 明确参访目的, 丰富参访的内容, 例如:“哥哥姐姐教我整理小书包”“与哥哥姐姐一起上数学课、做早操”等。活动增进了幼儿与小学生之间的密切互动。之后, 我们还开展了专门的“幼小衔接教育案例剖析”活动, 重点针对我国幼儿升入小学后的表现开展交流讨论。由于双方教师都熟悉这些幼儿的不同特性, 通过深入探讨在幼、小不同的教育情境下, 小学教师实施的教育策略, 使我们更加了解了过渡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 分享了小学老师部分先进的教育方法, 解决了幼小衔接中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

增加家园联系,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案例3

随着五一长假、暑假的临近,幼儿十分开心,而家长们则开始烦恼。假期生活如何合理安排,是许多家长感到头疼的问题。而老师也考虑到,经过一个宽松的假日,幼儿的生活、学习都会打乱,给幼儿身心都会带来更多的不利。基于这些焦虑和担心,家园双方都对幼儿的假日生活的合理安排产生了共同的想法和兴趣。如何让幼儿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假日呢?在老师和家委会成员共同探讨下,达成了“不能只关心家长自己的需要而忽视幼儿兴趣”的共识。之后,利用家长开放日,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来“制定假期计划书”,在计划书中,老师设计了三部分:自己的想法、老师的任务和爸爸妈妈的要求。幼儿用画图等多种方法来表现自己的计划,老师则通过“温馨提醒”的方法来帮助家长清晰了解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提醒、督促幼儿有效地完成这一延续性的任务,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此活动受到家长的好评与幼儿的喜爱。

解读:

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家长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和应为孩子选择怎样的教育。从“共同制定假期计划书”中可以感受到幼儿是一个积极、自主发展的个体,而家长是幼儿教育中的同行者。老师在整个活动中起到了活动综合价值的引领,注重了幼儿主体意识的激发,注重了活动过程的体验,改变了幼儿一般的学习方式和家长的指导方式,在三方互动中彰显了幼儿和家长的主体作用,这是一次家园携手共育的有意义的尝试。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也要非常重视家长工作。

1、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

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学前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2、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

“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在学前班可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切勿拔苗助长,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共同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各项准备。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幼儿、家长的共同努力。为了更好地让盲幼儿顺利完成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把幼小衔接工作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发展,为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6篇:心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德育工作总结

————心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13年9月,我再次接手了一个所谓的慢班,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人。有顶撞老师的。有打架骂人的,有偷鸡摸狗的,有离家出走的„„处于青春期的这些八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处理不好后果难以收拾。此情此景,此时此刻,心中忐忑不安,我知道停泊的帆船又要起航了。“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这是我对这批学生教育的主导思想。

一、心灵沟通建立情感,润物细无声。

俗话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对于这批难缠的学生我要想办法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

在开学的第一课,我给学生播放一首《朋友》的歌曲,然后深情地告诉他们,天底下最难得是知心朋友。告诉他们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如果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你把忧愁告诉一个朋友,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告诉他们我希望能够跟他们成为可以共享快乐,共担忧愁的朋友。因此我打算建立一个知心信箱,咱们彼此用笔谈心,每个人将一周最想告诉老师的话,最想让老师帮助的事写下来,老师会帮你解除烦恼和困惑。同学们,让我们用信件架起一座连心桥吧!在我的煽动下,一部分学生开始向信箱投信。对于学生们写的信件我都认真阅读并逐一回复,而且有些话说到他们的心坎上,深深地触动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慢慢地信箱的信件多起来了,内用也愈加丰富,话题也有深度了,学生都愿意向我倾诉衷肠了。 不知不觉的我和学生之间有了一种默契。周一学生将信件投进信箱是我最盼望的事,我急切的想知道学生的心灵倾诉,因为我特享受学生交流时那种纯净、纯真、纯洁的感观。周五我把写好的信件回复给学生,那是他们最期待的事,因为他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师生之间相互盼望无形中凝聚成了师生之间浓浓的深情厚谊,他们便更加信赖他们的老师,愿意事事跟老师倾诉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我成功的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初步与学生建立了信任感,师生情感也浓起来了。这为后续的班级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制定班规规范行为,培养好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规,班有班规。班规是学生在班级中参与各项活动时,言行举止等必须遵守的规范。在制定本班班规时我借鉴了魏书生老师的方法,班规交给学生自己制定,专门开一次讨论会,由班主任措词修改,最后通过民主程序确认。经过两周时间酝酿,我班共形成28条班规并一一举手通过,我班共有28学生,一人管一条。通过制定班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感受到自己的责任。真正意识到班级是我家,管好靠大家。在规范行为习惯中形成让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良好班风。每天早自习的第一件事就是齐读班规,为当天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好的行为习惯就能慢慢养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坦诚相待充分信任,尊重学生心灵互动,温暖和谐的班级就会打造出来。

三、放权放手班干带头,学会做主人

班干部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我先对班干部进行培训,交代任务,明确职责,传授方法。然后放手放权,让他们大胆的去开展工作,鼓励他们开拓创新,发挥所长,能自己处理的事情自己处理,不能处理的事情班干商量着处理,无需事事汇报。明确告诉班干班主任是不会亲自处理任何一件事情的,只给你们提供处理问题的办法和建议。将班干推向班级管理的最前沿,培养他们的能力,树立他们的威信。当班干部在同学中树立了一定威信深受同学们的尊重之后,班干部就成了班级的主人,班级管理就达到了“不管”境界。班主任是导演,班干部是演员,指导演员演好自己的角色,才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最好途径。

四、个别辅导以点带面,传递正能量

我班后进生和问题学生比较多,这群弱势群体往往被边缘化,由于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上纪律上表现不好,在班内外得到表扬或成功的喜悦的体验少之又少,而且有时我们老师教育批评时不太注意,只说缺点,不说或少说优点,往往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一无是处,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甚至产生辍学的念头。其实他们才是最需要关心的对象,是我们教育的重点。这群人转化好了,班级也就稳定了,班级管理才有可能再上新台阶!

本班的刘太清同学,为人忠厚老实,家庭困难,很自卑。在班里显得很孤僻,沉默寡言。经过观察,我发现她有很强的责任心,我决定利用她的这个优点施以正能量进行转化。我安排他管理班级的卫生工作,这项工作又繁又细,还必须持久,责任心不强的人往往是不了了之。而这位学生盯得紧管得细,而且还面面俱到。管理很有方法,有时还亲自动手给一些同学整理书籍,清理桌椅,清扫地面。工作热情高,也很有成效。在我的鼓励和培养下,他对这项工作越来越投入,在这项工作中她逐渐找回了自信和成就感,通过工作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从此她变得阳光起来,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对自己的生活也充满了信心。

类似的学生还很多,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要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缺点,找出自己的优点、闪光点,多利用或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去发挥自己的优点,为他们自己或集体争取成绩或荣誉,从而取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获得心理的平衡,激起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一旦找准了学生的闪光点,施以正能量,将来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人才!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这个班级各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十几名名学生获得了学校德育活动奖,班级两次获得文明班级称号。 本人通过感情介入,班规先行,班干带头,后进转化的方法,成功的使这个班完成了逆势上扬的教育任务。

第7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综述 我校自2000年成为区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以来,在市协会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及校、班二级学生危机干预网络。我们以“一支队伍”、“二个板块”、“三大阵地”、“四点结合”,积极探索城郊结合型高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将学校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区教育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

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突破口。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起点和基础。在我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五线并进”的德育工作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五线”的基线。

1、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由校长亲自任组长,同时由一名副校长具体负责组成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部署、协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与计划。学校请上海市心理协会会长吴增强教授来学校为教师作报告,请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来学校为班主任开设讲座,目的在于提高广大教师的理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2、建立心理辅导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并对心理辅导室进行装备,配置了电脑及应用软件等心理室需要的教学设备,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十分重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的业务素质,配备专门心理辅导老师。每年都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协会主办的心理辅导培训班,这些同志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并开展自培工程,为班主任与各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我们还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班二级学生危机干预网络。在课程建设中 :

1、“专业”课程的设置。我校在各年级开设心理辅导课每二周一节,教材使用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手册,还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自编、选编一些教材,邀请了区内颇有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同志来校作系列性择业指导,旨在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念与正确的从业心理,提前预防不良心理情况的出现。

2、“辅助”课程的设置。倡导“人人都是心理辅导工作者”。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渗透到班会课,不仅丰富了班会课的内容,而且改进了班会课的形式,形成了系列性的教育活动。我校的心理咨询室每天中午向学生开放。学校特意设立了“咨询老师热线”。每月一期出版心理健康教育的小报。致力于形成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网络与体系。

第8篇:家校合作,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现在教学管理中体罚、心罚学生现象还没有杜绝,传统教育观念是主要原因,依法执教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位教师心中,教师的短期功利思想不可忽视。教师要依法执教、熟悉教育政策,尊重自己,尊重学生,尊重家长。这样才能建成和谐的班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这些年来师生关系的主旋律是民主、平等、和谐的,但有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几年来,中小学一些现象发人深思:

1、因课堂上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一怒之下推搡学生,

2、因学生不会或调皮,在教室外罚站、罚作业;

3、因学生不会或调皮,教室里面壁而站;

4、学生有错回答不出问题,大声训斥、指责、面沉似水、双目圆睁、剑拔弩张;

5、对差生的语言不恭:“我们班这俩笨蛋,拉了我很多分”、“他呀,活神仙也教不会”、“脑子进水了,什么也不会”„„等等说法不绝于耳;

二、剖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其一,评价观错位,不到位。传统教学观念在一部分教师头脑中还根深蒂固。片面理解“严师出高徒”,信奉“不打不成材”、“棒下出孝子”,“师道尊严”思想还在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教师。新的师生观还没有真正形成,还没有把学生当成平起平坐的“人”来看待。总认为,我是教师,你是学生,我说什么你就听什么。如果教学中“动口”不起作用就只能“动手”了。我们的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们不成熟,他们处在发展中;还没有认识到,由于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由于他们的遗传素质不同,家庭、社会、环境教育不同,学习的方式、接受知识的快慢,学习的结果也不同。

二、心理失衡,迁怒学生。部分青年教师由于个人近期或家里生活、情感、情绪变化,加之学生犯错误的诱因,极易将情绪迁怒于学生,因而产生“师源性”伤害。

三、没有真正做到依法治教。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对策:

1.让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合法中进行:

《教育法》第九条指出:“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给我们的启示要优生差生同样对待。

《教育法》第36条:“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的权利。”我们在一年级新生招生时就不能有远近亲疏之分。

《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就告诉我们保证巩固率100%,“一个都不能少”是我们教师的第一职责。

《教师法》规定教师的义务款中“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的现象。”这说明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教师法所不允许的。“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这说明大张旗鼓的反对制止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是法律所赋予教育管理者的职责。 2.要掌握一些国家关于教育的政策: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面性作用。”“2010年在全国实现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目标。”

农村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农村教育的综合功能,提高办学效益。”“农村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些政策意味着什么?确保普及率、巩固率100%,确保学生健康快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我们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基本职责。意味着我们不但教学生知识,还要开发家长教育资源,提高家长素质,进而提高农民素质,在教育上为“三农”服务。教育部长周济说:“投入再不足也不能乱收费。在这一点上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 3.设立警戒区,警醒教师不越雷池一步:

(1)把好一年级新生入学关,毫不含糊的执行学籍管理办法。

(2)从学前班抓起,强化学生纪律教育,强化班规、校规,形成学校教育力度,向张淑英、王丽老师那样,重视学习习惯培养。邪气一定要压下去,正气一定要树起来。大张旗鼓地评选学校

“十佳少年”,表彰奖励,让他们给学生作报告,让身边的榜样发挥作用。 (3)对情节严重的教师采取通报批评、考评扣分、评摸、授奖限制、调离原学校等方式,绝不漠然处之;对情节一般,习惯性动作的采取戒勉谈话,量化扣分、调换班级,限制量化奖励等措施,促其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还教师以良好的社会形象。

(4)严格规范转入学手续。随着“两免一补”政策的执行,在学生身上打创收主意的做法已经没了市场。只要符合就近入学的原则,有正确的转学手续,学校就要无条件接收,纳入学籍管理,就要允许学生参加班校活动,参加考试,任何人也不能剥夺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中心校依据新的学籍管理办法调整政策,从寒假开始,一律停止对弱智儿童的认定,所有学生全纳入量化考核范畴。这是出于对儿童权利的最大尊重。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对特别弱智的儿童,对聋哑儿童,劝家长上滦平特教。如果条件限制,不能上特教,也应无条件接受。

4、从深层次理解融洽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对管理好学校的重要作用:

首先,教师自己要把自己当成“人”来看待,也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其实人是特殊的高级的动物。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品质上叫人格,人格还表现在有独立的权利、义务,人人平等、不分种族、性别、大人、孩子。《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说明这一点。尊重自己的人品,行得正、立得住、堂堂正正、坦坦荡荡;真理面前,刚毅不拔;错误面前,敢于正视,敢于承认,清澈透明如水。要强化职业感。教学生学习是我们的工作,和工人生产、农民做工、军人保国一样,是一种社会分工,生计生存需要。是在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也就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下工作的。不能超越“临界线”,即下限指教育法规,上线指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家长拿一位知识渊博的教师形象比较我们,学生崇拜我们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享受应该享受的权利,尽应该尽的义务。孩子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是身心还没有发育成熟的人,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他们的权利。如果孩子不犯错误,什么都会,那我们也就失去了工作。为了生存,就要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就要爱孩子;爱孩子,就要包容孩子;就要包括包容孩子犯错误,甚至犯我们忍无可忍的错误。

其次,教师要把家长当成“人”来看待,包容家长,开发家长的教育资源,进而提升家长的素质,为“三农”服务。孩子之间闹矛盾,或师生之间有摩擦很正常,有的家长通情达理,有的家长不依不饶。教师不恼不愠,“冷处理”。在这方面杨久平老师几次给刁钻家长解决纷争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大家不妨认真思考;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家长喜欢宋桂平,喜欢张秀芝、刁淑燕、杨淑芬、封淑华„„唯一的答案,他们是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有时瞻前顾后不是错,是对自己潜滋暗长的不良情绪的收敛、控制,是自省,是成熟的表现。古人说:“年少气盛,戒之在斗;年老体衰,戒之在得”。我们都要带头研究学生,带头家访,带头研究有问题的学生。

第三,教师要智慧的教学。要用辩证统一的方法教学。传统教学讲究传授知识,今天讲究重过程、方法、体验;但如果忽视知识的传授,那么过程、方法、体验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今天提倡“以学论教”、“依学路设计教路”,但不能“唯儿童论”;“放”的是孩子的思维,“放”的是孩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严格要求,严肃纪律,严谨班风,严格作业永远没有错。但还应该注意,严而有度,严而有法,严中有爱。善待万物,善待自然,就能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善待他人,与人为善,就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社会就和谐。学校教育工作说到底就是在构建“和谐班级”、“和谐课堂”。和谐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教师幸福快乐的人生,学生幸福欢乐的童年,是我们最大的满足。

第9篇:增强服务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晋城中学

我校是一所位于晋城镇的农村初级乡镇中学,地处昆洛、晋江两条国道的交汇处,是昆明通往滇东南等地的必经之路。现有学生1500多人,28个教学班,学生来自于晋城镇16个不同的办事处,大部分人学生走读,只有上学路途在5公里以上的部分学生和外乡镇学生住校,现有住校生253人。

初一年级入学以来,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没有住过校,第一次远离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在开学后的第二周新鲜感过后,一些独生子女身上的缺点和不良行为就凸显出来:想家,不请假的情况下擅自离校;不叠被;不会计划每周的生活费,乱花钱;不会主动打扫宿舍卫生;上过卫生间后不会冲洗;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能与同学相处;随手乱丢垃圾;穿脏的衣服不会洗;牙膏牙刷忘记的洗漱池旁无人管等等。由于我校出校大门就是镇居民生活区,社会环境复杂,社会闲散人员经常的附近出没,给学校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影响到教育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制定管理措施,增强服务意识,重点放在对学生安全管理和教育,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具体做法如下:

一、健全和完善住校生管理的各项制度,这是寄宿制管理的保障。

1、为了完善住校学生管理,我校制定了《晋城中学住校生管理制度》、《晋城中学学生宿舍公约》,并在新住校生入住时组织学习,在学生宿舍内张贴。

2、对新入住的住校生进行登记,建立各年级住校生信息管理档案。为了保障住校生的安全,明确父母与学校管理的双方的责任,由家长、学生与学校签订《晋城中学住校生安全保证书》。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这是对寄宿制学生管理的基础。

1、学校寄宿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中形成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达到这一个目标,在初一新生入学期间,我校政教处利用一个周的时间,对住校学生进行住校纪律教育,熟悉学校的管理规定和规章制度及要求,帮助学生熟悉生活环境,能尽快适应住校生活。

2、对学生整理内务进行系统训练。在开学的第一周,对学生进行叠被子、叠毛巾、叠衣服,整齐摆放物品训练,在军训期间,请教官对学生整理内务进行指导,使宿舍做到干净整洁。同时,由各宿舍的成员,熟悉后民主推荐出一名舍长,安排每天学生的卫生值日、学习与生活情况。

3、定期召开住校生、舍长、住校生家长会议。为了了解住校生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引导学生,避免意外事故发生,使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定期召开住校生、舍长会议,了解各宿舍学生就寝纪律、思想情况,对学生在生活、学习上进行引导与教育。为了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每学期,学校至少要组织一次住校生家长座谈会,与家长进行交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合作,提高教育效果。

三、加强住校生的安全管理是寄宿制管理的重要前提。

我校现有正规的学生宿舍只有一幢三层小楼,只可住112名学生,其余的学生宿舍是由教师的小厨房、教师宿舍、教室改造而成的;虽然我校男女生宿舍能分开管理,但学生宿舍分散,点多面广,再加上没有专职的宿管员,给我校的住校生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面对现实,我校聘请了一名教师家属作为宿管员,承担宿舍管理工作。宿舍管理员必须每星期日到星期五在陪宿室夜间值班,负责宿舍安全、纪律、就寝检查工作,学生在晚10点前就寝,宿管员负责清点女生宿舍的人数,检查女生生宿舍的卫生,对不按时就寝或违反就寝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男生宿舍由值班领导进行清点就寝人数,检查男生宿舍的卫生;宿舍管理员每天还必须负责上课后和放学前开锁宿舍门,负责学生宿舍的通风、消毒工作。

上晚自习时,学生在教室的安全由辅导教师负责。住校学生在晚上7:00以后不可出校大门(生病学生除外),校大门口有门卫24小时值班,每天有行政领导值日督促检查,学生在10:00前就寝时,由行政值班领导清点各宿舍学生人数,检查就寝纪律。

每天早上7:00至8:00,分管政教工作的张副校长与学校行政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学生宿舍的卫生、消防安全等问题,发现学生把违禁物品带入学生宿舍(如火机、烟、道具等)进行清缴;对学生损坏的开关、灯线、门窗,及时安排人员修理,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经过上级部门和学校的自检自查工作后,我校对学生宿舍、教学楼存在的消防设施不足的问题,购买了5盏应急灯、3个灭火器、14个安全出口标识,并进行了安装使用。

通过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扎实认真工作,学生宿舍管理秩序井然,多年来无安全事故发生。

四、加强住校生的学习管理是寄宿制管理的关键。

我校目前有253人住校生在上晚自习,有四个班级,其中一个初三全寄宿

制班级,三个混合班级。为了保障住校生的安全和管理,在学校附近的走读生一律不得到学习参加上晚自习。学生每天晚上7:00至9:30上两节晚自习,中间休息10分钟的时间,晚自习辅导教师分年级进行辅导,学生在上晚自习期间的安全、管理、辅导任务,由教师承担,教师晚自习辅导由宿管员每天晚上进行登记,行政值班领导进行督促。

为了保障住校学生晚自习的安全管理,每个晚自习安排一名班长进行点名考勤,政教员在学生上晚自习时进行检查,对缺席学生、请假的学生,及时与家长、班主任联系,追踪学生的去向,不留安全隐患。

五、以食堂管理为重点,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我校现有一个师生食堂,中午有教师、住校生、走读生400多人就餐,晚上有200多人就餐。为确保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校依照《食品卫生法》、《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标准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的规定,要求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执有健康检疫合格证,必须穿戴工作服方可上岗;食堂有卫生许可证,方可经营。食堂人员购买食品实行定点采购、索证管理,在加工食物时,做到清洗和漂洗分池,生、熟食品砧板分开加工,禁止外来人员进入食堂工作间。师生就餐后,认真清扫和清洗,卖剩的食品必须妥善收藏或冷冻。每天工作人员对食堂进行消毒一次,学生用过的餐具清洗后进行消毒处理。食堂经营结束后必须对灶塘的余火进行清理。开水必须烧涨,食品必须加工熟后方可出售。师生食堂价格必须明码标价,账务当天结清、防止扯皮现象出现。为了保证师生的卫生安全,我校对食堂的管理学习昆明市第一中学的流程管理方式,对购买、加工、出售食品、消毒的人员进行签名登记,并每天对加工熟的食品进行取样存放48小时。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避免师生食物中毒的发生,学校严把食堂进货渠道,对供销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实行索证制度,严把“三无”食品进入校园。

为了加强对食堂进行管理,学校总务处每天排值日人员对食堂进行检查,总务主任也每天对食堂进行检查一次,学校主要领导不定期地对食堂进行防火安全、卫生安全检查,如发现食堂承包人违规操作,一次给予200元经济处罚。

在这几年中,校内无“三无”食品进入校园,学校食堂卫生合格率、工作人员健康查体率、持证上岗率达100%,无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等重大事故发生。

虽然我校的住校生只有250多人,但分散在不同的班级和年级,再加上住宿

条件的限制,缺乏专职的宿管人员,完全由一名副校长与行政值班领导共同来管理,对住校学生开展业余生活、体育锻炼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们目前的条件只解决学生的食宿问题,对学生的思想、意志健康、学习、生活、体育锻炼、人际交往以及做人之道等全方位的管理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我们在保障校园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要努力的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社会将是学习化的社会,要学会生存,就要学会学习,而且要终身学习。初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可塑性强,求知欲旺盛、自主意识强,正是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时期。寄宿制学校的特定育人环境不仅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能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并受用一生,因此,我们提高服务育人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房屋裂缝种类下一篇:科普宣传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