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部地区调整思政教育策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今时代青年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最充满朝气的群体, 肩负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 他们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层面, 一般都会表现出由初级向高级状态演进的过程和特征。

因此, 为了更好的发展与改良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更符合青年大学生的发展, 课题组于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对汉中职业技术学院8个教学系部共600名在校大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及时汇总整理, 辅以小型座谈会、文献资料和个案访谈等, 全面了解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1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对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中, 我们不难发现大学思想政治课并没有达到它的预期, 大学思想政治课的效果并不明显, 思政教育总体面临着一种流于形式的状态。在对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讲大道理、谈空理论, 不能解决自己实际存在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 不能满足自己的所思所求, 久而久之就出现疏离感和抵触情绪。

调查显示, 大一学生的思政课学习态度较为端正, 但是当进入到大二时, 由于课程的增加, 以及对任课老师机械的教学方法产生了一定厌倦, 逃课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加。并且有超过70%的当代大学生对待思政课的态度不够端正, 对思政课提不起兴趣, 思想政治教育情形不容乐观, 产生这些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缺位

1.1.1 道德教育缺位。

由于我们国家在社会中承担伦理道德社会化功能结构的专化程度不高, 长期以来, 这种功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来承担的。而在高校里更是如此,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思想教育来进行的。高校始终坚持把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特别是随着近些年来我国一些诸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的若干意见》、《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 (试行)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等重要文件的颁布和实施, 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发表, 使得高校道德教育有了明确、清晰的指导思想和思路, 高校道德教育也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但是,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道德教育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 仍还存在一些值得令人关注的问题。首先,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长期以来,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和多数高校一样, 主要是通常说的“两课”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两课”的学习提高学生思想理论素养和树立正确“三观”的育人作用,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以及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等。可以看出, 其并没有真正重视道德教育, 往往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前面, 道德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便有的时候在推进道德教育, 也是将道德教育同政治教育合在一起, 开展世界观、人生关和价值观的培养。没有相对稳定、规范的道德教育内容, 使“道德首位”有其名而无其实。

1.1.2 心理教育缺位。

大学生所处的阶段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同时生理和心理快速变化。他们缺乏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全面系统的认识。由于缺乏对社会变化带来的各种意识形态冲击的全面认识, 在思想和心理上经常会感到焦虑和困惑, 如果这些压力不及时解决, 可能会导致各种问题。在此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 目前在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中非政治性问题相对突出。

1.1.3养成教育缺位。

养成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养成教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属于专科层次, 录取分数低, 学生普遍存在着自信心缺乏、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 并且自制力不强、养成教育欠缺, 入学后由于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习惯, 学习动机不高, 对职业生涯没有规划, 缺乏对知识的广泛涉猎, 锐意进取的精神不足等

2 社会化教育、生活化教育缺失

2.1 社会化教育缺失

社会化教育是个体通过社会的交互作用, 发展自己的社会性, 成为能够履行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在对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中, 我们不难发现, 现有的思政教育体系不能很好的将教育对象, 也就是我们所指的大学生, 设置在一定的社会化环境中, 而是一味的放在学校, 进行单纯的政治教育, 这样是不利于学生认知社会、认知自我、认知他人的。

2.2 生活化教育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趋势。但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社会认知和社会实践脱钩, 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缺失。调查结果显示,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高达52%的大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内容脱离大学生的实际, 政治色彩浓厚。教育者往往一厢情愿地用理论体系和概念建立起来的理想世界取代了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世界, 不顾受教育者的生活实践进行圣人化、理想化的教育。学生在接触这种教育时必然发现不能解决生活问题, 引起学生的失望和反感, 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难以顺利进行, 更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 调整重心, 改变策略,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 高校应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要将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内容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学会心理调适, 保持健康稳定的情绪, 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观。而社会化、生活化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趋势, 是向人的生活世界的一种理性回归, 是更适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应该调整重心, 将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养成教育、社会化、生活化教育提升至应有的高度, 进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3.1 凸显道德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基础价值

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原则,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载体, 努力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融入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途径和方法, 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考试、论文撰写、学费缴纳、助学贷款、就业签约、人际交往、奖助学金评选等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环节, 组织开展专题教育、主题班会、有奖征文、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不断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明教育、法纪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等, 同时, 结合云南省实际,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三生教育”、“禁毒防艾教育”等, 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教育。

3.2 凸显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的前提地位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 面对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复杂的思潮,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面对新时期学生中出现的新的心理问题,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在今后的工作要加强领导, 整合资源, 完善机构建设, 确保经费、人员的投入, 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预防体系;积极开展心理普查、个案辅导、团体活动、健康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 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 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加强科学研究工作, 提升工作水平, 要强化责任意识, 加强督导检查, 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 还要时刻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

3.3 凸显养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的重要抓手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一贯致力于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 结合新形势下养成教育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各方协调努力, 最终构架起以“厚德、笃学、诚信、尚行”为基本内容、以“尚德、自强、乐业、创新”为基本特色的养成教育体系。但是基于限时层面,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指导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将过去的分散性教育整合起来, 形成合力, 构建服务于高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体系问题, 有待深入研究探讨。

3.4 凸显社会化、生活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归属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和生活化是向人的生活世界的理性回归。社会、生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长点与作用点, 是它唯一的基础, 离开了社会生活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将走向虚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生活化是对社会、生活世界的理性回归, 是社会、生活体验的一种结晶。”所以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大学应该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更加明确地把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开发人的潜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宗旨,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享受人的尊严、人的幸福等权利, 全面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精神境界。

因而, 高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健康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就必须以道德教育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为前提、社会化生活化教育为归宿, 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 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然而在对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证调查中发现, 大学思政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养成教育缺位;社会化、生活化教育缺失等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 高校思政教育应调整其思路, 改变其策略, 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前提, 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 以社会化、生活化教育为归宿, 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养成教育,社会化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永存, 梅晓芳, 等.《云南大学大学生发展报告 (2009) 》

[2] 周鸣鸣, 等.当代大学生品德心理与品德教育现状的调查[J].青年研究, 1999 (11)

上一篇:浅析比率分析法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以M健康管理咨询公司为例下一篇: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