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际贸易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大学国际贸易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开放大学作为以继续教育为主体的办学机构,更多承担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应突出实践性,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确定、专业课程结构和课程特色确立及教学效果的考核等方面。良好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能使开设此专业的其他高校从中得到借鉴,从而促进开放大学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第一篇:大学国际贸易论文

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摘  要】随着全球经贸一体化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新时期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多,对人才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市场经济发展等提供更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本文围绕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探究了加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然后对目前高校在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专业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研究,最后围绕如何提升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成效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际贸易专业;高校;素质培养;问题;措施

引言

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竞争形势日益激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高校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挑战。如何培养人才的综合素养,全面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育,进而引导他们更好地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践行,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成为高校专业教师研究的重点。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而言,除了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文化技能等方面的培育以外,还需要教师结合市场需求以及学生自身的实际等从培育学生素质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这样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等方面技能、素质的综合提升,进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形势和市场需求。当前在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不断完善优化。加强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意义及实施对策研究,意义深远。

1.加强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意义分析

国际贸易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国际贸易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专业人才而开设的专业,当前正处于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期,加上受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形势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往来活动更加频繁,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不仅仅要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架构和良好的专业技术,同时还需要培育国际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未来就业成功率。为此加强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对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度补充,从培养复合型人才和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视角加强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而更有助于提升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能力,为他们的未来成长等提供坚强的保障。同时加强大学生素质培养,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高校在人才培育方面的理念转变和创新的生动体现。高校只有围绕大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不断加强研究探索,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开发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全面推动高校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此外从社会层面看,加强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也有助于更好地为我国国际贸易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支持,进而有序推动国家贸易体系不断优化,提升国际竞争优势,实现长足发展。

2.当前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实施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在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工作实施过程中,虽然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具体分析依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素质培育工作不受重视

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教师主要将重心放在培育学生的技能方面,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加强对学生素质能力培育对学生自身以及对社会发展等带来的重要意义。很多高校以及教师认为,只要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那么他们未来为就业方面就会有很多的优势,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就业率等。为此在素质教育方面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優化设计,没有从注重学生技能、素质等全面培养的角度来进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和探索,从而不利于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2.2教师队伍素养需要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深度不够

一方面在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这方面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很多开展素质教育教学的教师往往是从思政教育专业的教师中选拔出来的,他们担负着很多的教学任务,自身在技术、经验以及素质等方面也没有开阔的视野和完善的技能,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育等方面高校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不利于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另一方面在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探索不足,在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的配置等方面高校相关的投入力度还需要加大。

2.3教学方式与评价机制有待创新优化

一方面在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方面,虽然开展了一些常规的教学活动,但是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和局限,教师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在课堂上对照教科书的内容等进行教学知识的讲解,教学氛围比较枯燥,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甚至导致很多学生认为素质教育课堂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产生排斥和厌烦心理等。另一方面在素质教育培育方面高校也没有针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内容等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依然以理论课程测试为主,没有从多维度对学生的素质等进行全面测评和反馈,从而不利于指导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3.加强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优化措施

为了不断提升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成效,更好地为国家贸易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探索:

3.1加强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科学创设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应当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要围绕素质教育培育方面的内容不断进行研究探索,综合分析市场形势变化、市场人才需求以及高校自身在国际贸易专业学科设置方面的要求等,基于特色化人才培育的理念明确加强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确定科学的培育目标,从而指导教学活动的有序组织。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资源

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选拔专业高素质的素质教育教师队伍任教,注重对他们开展全方位的培训和考核评价,将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结合起来,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融合探究,从而打造自身的教学特色模式。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既可以在校内开展相关的学科建设和基地建设,鼓励从事素质教育的教师积极参与,又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外出交流等机会,学习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结合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围绕素质培育工程探究更加灵活、多样、创新、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打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另一方面要不断开发教学资源,在国际资源探索以及优秀国外师资队伍引进、素质教育相关教科书选编、教具选择等方面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设置专项经费,还可以围绕教学资源开发等加强国际贸易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融合建设,不断进行资源扩充等,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硬件软件支持。

3.3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化,优化评价方式

一方面要对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创新优化,在开展素质教育理论授课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引入项目教学、思维导图、案例教学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等不同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加强课下资源的开发以及实践活动的探究,鼓励学生到企业等去实习,到市场去调研等,积极参加相关的项目大赛、参与课题研究等,从而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另一方面要围绕素质培养的目标加强对国际贸易专业素质教育培养工作的考核评价,围绕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素质提升等各个方面建立完善的测评机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通过企业评价、教师评价等从多个维度了解学生在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情况,通过互动分享和互评交流等方式,增进师生互动,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素质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找出差距,以此為基础为素质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提供更多的借鉴。另外需要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多的激励、引导和支持,在开展素质教育评价的同时注重加强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等,多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并做好个性化指导,培育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总之,加强对大学生素质的培育,是新形势下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工作而言,需要围绕人才培育的整体目标要求,加强市场调研,确定明确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和实施路径,并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强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等方式来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与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技能,进而为未来的成长就业等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尚.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认知情况研究[J].老区建设,2019,2(02):155-156

[2]郭梅.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国贸教育教学路径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12):67-68

[3]鲍旭红.国贸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教学体系设计研究——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19,1(1):123-124

[4]郭有钦.“新国标”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新思考[J].财富时代,2019,12(12):165-166

作者:徐丽枫 唐世新 罗楚 闵晓文

第二篇:国际贸易专家、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

一、个人简历

逯宇铎,男,1981年底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经济专业,1987年入职大连理工大学,担任国际贸易研究所所长。现任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担任管理与经济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管理与经济学部MBA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大连理工大学海天学者校内合作人。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有辽宁省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大连市区域经济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WTO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全国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基地(大连理工大学)负责人、国际贸易职业资质认定培训考试机构(大连理工大学)负责人、菲律宾卡威迪国立大学社会科学院客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访问教授、全国高校国际商务类专业负责人联席会议(中国国际商务教育与研究协作会)委员等。

二、研究领域

多年来主要研究贸易结构、对外投资、开放经济与区域发展、创新管理等经济学与管理学领域,并指导相关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国际经贸探索等学术期刊担任审稿人。同时担任大连市科技项目、辽宁省社科联课题、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等科研项目中的评审专家。

三、研究成果

逯宇铎教授所著《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物流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连续多年获大连市科学著作奖二等奖,《国际物流学》获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教材(研究生类)奖,《国际市场营销学》获大连理工大学校级优秀教材奖二等奖,《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态势分析与提升方略》获第五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论文一等奖(国家商务部)。《国际金融危机对辽宁省出口影响与对策研究》获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成果奖,《合作博弈视角下的交易成本与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获第五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征文二等奖。

四、主要论著

1、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

2、高新技术产业化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1年。

3、国际贸易实务,科学出版社,2012年。

4、国际物流,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5、亚洲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合作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6、国际市场营销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7、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8、国际物流管理实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9、国际物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10、中国区域服务贸易竞争力差异化发展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第7期。

11、技术进步、效率增进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影响机制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

12、贸易结构、分工经济与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福利效应,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第5期。

13、行业进入成本是否影响中国工业企业生产率——基于中国微观企业的经验研究,现代财经,2013年第2期。

14、集聚经济是否影响了企业生命周期——基于企业退出行为视角,财经科学,2013年第10期。

15、延长企业生存时间:单向贸易还是“双向国际化”,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年第2期。

第三篇:对开放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专科课程改革的建议

摘要:开放大学作为以继续教育为主体的办学机构,更多承担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应突出实践性,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确定、专业课程结构和课程特色确立及教学效果的考核等方面。良好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 能使开设此专业的其他高校从中得到借鉴, 从而促进开放大学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特色

一、明确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一)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专科重实践,国际贸易专科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大专学历,能在外经贸企业或相关行业从事商务谈判、签订合同、报关等工作,能上岗操作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专科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业务素质。具体要求如下:

1.基本理论知识。学生必须掌握本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基础知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规、世贸组织规则;国际市场营销基本常识;商务英语、外贸英文函电及外贸英语口语等基本技能;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与保险、外贸单证实务、报检、报关实务和国际货款结算等方面的业务知识。

2.扎实的专业技能。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要具备初步与外商磋商交易、拟订合同条款的能力,实现交易目标的沟通的业务素质;具有从事跟单、货代、独立处理履行合同等各业务环节的单证操作、办理托运、投保、报检、报关和货款结算等能力;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的技能。

3.持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商检总局等职能部门组织的从业资格证考试,是对从业人员素质能力的权威评价考核,对从事对外贸易工作的人员,要求持证上岗。作为开放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专科生,在拿到学历证书的同时,至少取得一个以上从业资格证书。这是衡量专业人才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是评价毕业生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依据。

(二)未来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开放大学作为以继续教育为主的成人学校,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为标准,培养能顶班上岗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要准确把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岗位职责的变化,结合企业对岗位标准的变动,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重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及时调整,实行动态教学过程。

1. 建立“课程设置、专业技能、证书资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1)“课程设置”。国际贸易专业专科所开设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及要求,应以能让学生普遍通过有关从业资格证考试为宗旨,以学生掌握能从事国际贸易业务活动的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为目标,建立“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

(2)“专业技能”。外经贸企业的工作岗位分工呈逐步的趋势,以达到专而精的工作效果。岗位的职责就是国际贸易专业专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向。

(3)“证书资质”。商务部、海关、商检局等职能部门为使外经贸企业业务人员能够对所从事的工作的流程清楚、要求明确,让企业能招聘和使用高素质的人才,组织全国统一的从业资格证考试,实施持证上岗的优选制度,从而保证了外经贸企业专业人才优化组合。国际贸易专业应以考证通过率作为考核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2.实施“一个中心、两个依托、三个素质”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1)“一个中心”是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成人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教育部提出的“实际、实践、实用”为原则,培养学生在一定理论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基础上获得上岗能力,使学生符合用人单位要求,有后续发展、提升的潜力。

(2)“两个依托”。既要培养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能力,又有后继潜力。一方面,以加强实践性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岗位要求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依托,让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这也是在理论教学中必须达到的学习标准。在教与学的实践中加强课内实训以构筑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采取多种模拟仿真手段,加大理论联系实际和指导实践的校内外集中实训的力度,包括实物实训和无纸化电子实训,使学生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良好结合。

(3)“三个素质”。一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外贸工作的基本职业素质,二是具有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素质,三是具有综合经营管理的素质。在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各门课程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为学生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扎实的专业功底,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以及在实际业务中能够分析、处理和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设想

(一)建立全新的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

以往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科体系重理论轻实践,新的课程体系必须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的发展需要来设置课程,包括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起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注重业务技能培养的多层次的模块式的课程体系。

第一层,技能模块。根据外经贸企业各种岗位对实际技能的要求,及相关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项目,分别开设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等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把相关课程分解成相应模块,大体分为理论讲授、课内实训和课外实际体验三个子模块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实际技能。

第二层,资质培养模块。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获取大专学历证书和至少一个以上的从业资格证书,以满足行业要求,实现快速就业的目标。

第三层,职业基本素质及能力模块。开放大学培养的是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人才,必须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接受基础知识的教育,得到文艺、体育和心理素质等综合培养,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思想、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为步入市场、社会,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特色

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应体现以下几个特色:

1.突出实践,以资质要求为导向

根据外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从业资格证考试对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的衡量标准,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此,有针对性地开设“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报关商品学”、“报检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跟单实务”等专业课程,并与从业资格证考试的要求相适应,真正实现“教学、考证、快速上岗”三者的完美结合。

2.坚持学、做统一,突出实践能力

为体现“学、做”的统一,将课堂教学分为业务知识的讲授与课内实训两个模块,不仅要求讲清每个知识点的原理,重点、难点,还要利用案例、布置简单的任务、小型的专题等实训活动,进行动手操作练习,以加深理解和运用所讲授的专业知识。每个单元知识教学完成后,都要采用模拟实务来进行综合实训,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3.理论加实践强化就业能力

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学生既要具有大专以上的学识水平,又要具备很强的就业竞争力,必须将外经贸行业的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标准和内容全部纳入专业的教学计划,并根据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标准不断提高,考试内容不断更新的实际,来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和实训活动,并按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核,让学生既完成了专科学业,顺利通过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又能从事多个职业岗位工作。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性教学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应采用理论教学、课内实训、课外实训三者有机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坚持精讲,突出重点,以“基本要求”为度,通过强化课内实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每一单元组织综合实训,期末针对课程的知识和业务技能对学生进行一周左右的集中实训。为达到集中实训的效果,应组织教师编写与实际工作相吻合的实训大纲、综合实训指导书、实训练习册、实训计划等教辅资料,并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进仿真的实训操作软件,通过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到外贸公司、港口、码头、仓库、集装箱堆场等进行现场观摩,请专家现场讲座,安排学生毕业实习等活动,凸显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

三、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考核

强化实践性教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不能只以书面答卷的分数做定论,要客观、系统、准确的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必须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一)改变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统一

为配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施,将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改为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评价方式,建立全面的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

1.各门专业课程均建立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考核内容、标准和方法,并将考核办法向学生公布,使学生知道各门课程对具体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要求,在学习中,主动接受考核。

2. 根据课程的类型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1)必修课的考核成绩由课堂教学基本知识的笔试成绩与课内实训考核成绩,综合实训考核成绩和平时学习表现,按比例评定其期末总成绩。(2)选修课程的考核成绩,则依课程的特点不同,采取灵活的方式,对理论知识性强的课程,采取笔试与综合性小论文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对实践性强的课程,依据完成实践性项目的效果及平时的学习表现进行评定。(3)对课外实训的考核,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全部的实训流程,适当考虑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主要依据学生完成的实训作品评定档次、确定成绩。(4)对取得“职业技能考评”、取得行业认证、从业资格证考试的课程,作为评定其成绩合格的依据,并可免修该门课程,让学生选修其他的课程,拓宽知识面。

3.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考核。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体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和考核,使之贯穿在学生的课堂教学、课内外实训和第二课堂活动等,考核学生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社交、组织和公关能力。

(二)灵活掌握学分突出课程改革的目的性

学分制在专业学习考核评价制度上能激励学生主动完成学业,只要完成规定学分,就可提前毕业,提前推荐就业或深造学习,对于未完成规定学分的学生,不予毕业,直到修完学分为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按各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规定不同的学分,学分向技能培养和职业资格相关科目倾斜,最高为4 个学分,最低为1 个学分。

总之,对开放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专科课程改革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总体方向应该明确,这也是其他应用型课程面临的共性问题。本科重理论,专科重实践是我们在课程设置和改革中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为真正达到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这也是开放大学作为成人继续教育的立脚点、出发点。

作者:于志武

第四篇:探析大学国际贸易教学中的递进式尝试法

摘 要: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作为高校热门专业之一,其目的是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国贸人才。递进式尝试法应用于大学国际贸易教学中,其最终目标是借助教师的递进式设问方式,提升学生对知识运用的尝试意识,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国际贸易教学效率。从大学国际贸易教学中递进式尝试法的应用价值入手,进一步提出大学国际贸易教学中递进式尝试法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递进式尝试法;应用价值;应用策略

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具有极强的理论知识性与实践操作性特点,是一个综合型、应用型的专业。在当前的大学国际贸易教学中,尽管实践应用尝试法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实践应用尝试法已经逐渐无法适应大学国际贸易课程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递进式尝试法应运而生,其能够有效弥补实践应用尝试法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大学国际贸易教学中递进式尝试法的应用价值

目前,由于当代大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递进式尝试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遇到问题与困难时树立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通过越挫越勇的心态激发学生对国贸知识的学习热情,并敢于主动与教师探讨交流,锻炼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大学国际贸易课程而言,其所涵盖的知识点大多晦涩难懂,若教师在授课时采取直接讲授法导入重难点知识,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厌学心态,而递进式尝试法的应用,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乐学和善学。

二、大学国际贸易教学中递进式尝试法的应用策略

1.构建新旧知识的衔接桥梁

由于大学国际贸易课程体系十分庞杂,除了有较多的知识难点之外,各个知识点之间又有相互牵制、相互联系的关系,若教师无法在教学的开始阶段为学生构建好新旧知识衔接的桥梁,则不仅会使学生无法掌握重难点知识,还会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导入实例教学时,可以将某个企业的进出口交易过程作为教学实例,并在其中融入进出口业务的知识内容,从而让学生在大体了解国贸背景的基础上,逐渐强化各个环节的重难点知识,并通过案例分析法,幫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与巩固知识。

2.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新知识

在大学国际贸易教学中,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国贸知识的最佳途径,然而,国际贸易作为一门抽象型学科,教师只有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探索与发现新知识的手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在实践中应用国贸知识。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原有案例分析题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巧来完成尝试练习。在题目的设计环节,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尝试练习,不仅要确保练习的科学性、逻辑性与合理性,同时要合理控制尝试练习的难易程度,确保至少八成以上的学生能够准确完成尝试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国际贸易知识的信心,也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3.通过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确定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与消化国际贸易知识的重难点内容后,教师需要通过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各方面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与当地相关的外贸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实习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切身感受与体验外贸工作,并将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同时,由于外贸企业的具体工作流程具有企业自身的特点,这使得学生的实践操作与教材有所区别,有助于学生更认真地吸取企业实践经验,灵活运用教材知识。

综上所述,递进式尝试法应用于大学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应用递进式尝试法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构建新旧知识的衔接桥梁,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新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把学生培养成专业性的国际贸易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红艳.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学理论,2013,14(24):26-27.

[2]白孝忠,何艳.轻工特色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模块化教学探讨: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20):143-144.

[3]刘春芝,孙莉莉.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层级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经贸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2,3(1):168-169.

[4]袁珂娜,李继宏,陈秋如.浅谈《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方法:递进式教学法的初体验[J].科技信息,2011,1(13):22-23.

[5]徐辉,吴治成,高路.浅析大学“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参与型”课型教学模式[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5(11):261-262.

编辑 王梦玉

作者:赵莹

第五篇:大学日语专业《日语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研究

摘要:大学商务日语专业开设的《日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其核心在于培养日语专业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日语进行贸易洽谈、掌握贸易流程的具体操作技能。在明确该课程的语言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双语教学,加强日语语境下的技能项目的训练,合理地制定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内容和比例,采取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方法,有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商务日语;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研究

在我国大学商务日语专业教学计划中,《日语国际贸易实务》被定为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日语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了解外贸业务的基本流程,掌握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操作技能。该课程有别于汉语《贸易实务》的教学,其核心在于培养商务日语专业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日语进行贸易洽谈和掌握贸易流程的具体操作技能。在学习贸易实务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外贸易日语的表达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如何进行该课程的教学,这是目前各高校商务日语专业都在探索的问题。

一、《日语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法

如何在大学商务日语专业开展《日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对于教学原则的认识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商务日语专业的《日语国际贸易实务》[1]教学,其核心是贸易知识的学习,只要掌握贸易知识,对应背诵一些日语关键单词就可以了;第二种观点认为,商务日语专业的核心是日语,商务只是辅助,所以在《日语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上,核心应放在日语的学习上,主要是日语商务会话,商务函电的学习,大体了解一些国际贸易知识和基本流程就可以了;第三种观点认为,商务日语专业是“商务+日语”的学习,贸易与日语同等重要,为此,提出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应以汉语贸易知识的学习为主,以学习一些日语贸易词汇为辅的教学原则。这种教学法,对于没有贸易基础、机械地背诵日汉对应的贸易词汇的学生来讲,学生到底能真正掌握多少日语词汇,这种被动的、机械的记忆词汇能否在实际业务中得以运用成为问题,有可能出现既没学好贸易又没学好日语,或者学习了贸易知识,但很难与日语密切地统一起来,所以,倡导重视贸易知识的教学法不适合在商务日语专业教学中应用;第二种观点提倡学习的重点应放在日语上,提倡这种做法的认为,只要能够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日语词汇,简单地学习贸易基本流程,具体操作留待以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尽管学生掌握了一些词汇并能简单地进行日语贸易会话,由于不了解相关的贸易知识,无法深入地进行贸易洽谈以及独立进行贸易各环节的操作。如:对于“FOB”这一术语,学生只知道是“本船渡し条件”以及汉语的解释“装运港船上交货”,可是,风险在那里划分,这一术语与“CIF”“CFR”又有什么区别,学生并没有掌握,实际工作中根本做不到得心应手;第三种观点综合了前两种观点,强调贸易、日语知识同等重要,这种做法,现在又被各高校所倡导。这种观点看似不偏不倚,其实,又存在着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如何完成教学内容,同时,还要采取双语教学,教学内容该如何取舍;如何制订教学计划,双语教学该怎样展开;该课程的考核标准又该如何制定等许多不得不探讨的问题。

二、《日语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目标

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双语教学的研究引起国内高校的普遍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双语教学的目标、课程设置、双语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等。然而,就大学日语专业中,如何开展《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工作问题,目前尚缺乏针对性研究,为此,应首先清晰、明确该课程教学目标即语言目标(该课程培养学生的日语水平)和课程目标(该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是设计该课程教学的关键。

1.语言目标

人们普遍认为,双语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延伸,是为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在专业课教学中,用外语授课辅助以汉语的讲解,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实现母语与另一门外语的自由运用。这是在日语专业中开设《日语国际贸易实务》不同于普通的汉语《国际贸易实务》[2]的区别。

同时,该课程也不同于日语专业的日语语言课程的教学,该课程要掌握的语言只是工具,不是目标。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通过日语这种工具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外贸业务流程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日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从学习语言的角度而应该从外贸各流程关系之间来进行教学、解释和翻译。

《日语国际贸易实务》一般开设在大学日语专业三年级,其前提条件是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日语水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日语相关词汇并能与汉语准确地对译、能够能用日语进行贸易洽谈、并能对国际贸易各流程、各环节以及相关国际公约和贸易惯例要点的叙述。

2.课程目标

《日语国际贸易实务》是以培养学生运用日语、漢语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为目标的。这一定位,除要求培养学生的日语语言能力之外,在贸易实务的操作技能这点上,《日语国际贸易实务》与汉语《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目标又是完全一致的。

该课程涉及国际货物贸易进出口业务多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如进出口贸易洽谈、国际贸易合同条款与进出口合同的签订、进出口业务流程、国际贸易方式、货物的国际运输、国际货运保险、国际货款的结算、对外贸易纠纷处理等多个环节。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学会在实际中灵活运用。

3.双语教学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为了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以日语进行主体教学的前提下,一定要辅助以汉语的解释、说明。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点、要点问题,一定要用汉语进行解释。

例如,价格术语中的“FOB、CFR、CIF”三者对于卖方的风险大小、要约的撤回与撤销、延迟作出的承诺与延迟到达的承诺其法律后果、信用证的开立与审证、信用证的当事人与流程等的解释说明、术语的汉日对应,日语讲解,一定要用汉语对应说明,目的是将重要的知识点再一次通过汉语传递给学生,以避免部分学生因日语听力模糊不准,出现一知半解的现象。

价格计算如盈亏额、盈亏率、换汇成本、佣金等,则可以用日语表述问题,用汉语来讲解计算。这样即学习了日语相关术语,又用汉语进行了对应理解,并且进行计算。

双语教学的课堂提问与复习至关重要。课堂提问用日语、汉语交替提问,让学生用汉语或日语回答后,再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强化了日语的表达,并且达到了日语与汉语的互译训练。

三、日语语境下的项目训练

1.各章的实训项目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贸易日语的学习以及与汉语的对应以外,更重要的是熟练掌握各环节的操作技能。就以《日语国际贸易实务全攻略》这本教材的各章来看,可以在日语语境下设定若干实训项目。

学习国际贸易合同条款可以让学生起草一份合同书,检测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在合同书中得以体现;学习价格术语可以让学生将汉语报价翻译成日语、分析系列案例;学习外贸业务洽谈可以让学生进行市场调查,日语写出报价、还盘、承诺等邮件;学习国际货物国际运输要掌握运输方式、提单的主要内容、提单的性质;学习国际货运保险要掌握保险类别以及保险的计算;学习国际货款结算要掌握结算的方式、信用证的当事人及流程、制作一份信用证开立申请等[3]。

2.综合实训项目

该课程的各章节学习结束后,应设定几个综合实训项目进行系统训练,既是对知识点的检测,也便于学生全面、完整地掌握实际业务的基本技能。

可以设定合同谈判(发盘、还盘、承诺)到签订合同的训练;可以设定签订合同,根据价格术语来分析处理实际运输途中出现的风险、索赔理赔的训练项目等等。

下面是要求学生针对特定商品,以向日本出口为目标,模拟操作出口业务的整个流程,具体的项目训练要求:

(1)市场调查、寻找客户。首先了解日本市场关于该产品的政策法规、关税、具体产品的销售动态、进行市场调研;同时通过网上搜寻信息,寻找贸易伙伴。

(2)推销产品,进行磋商。通过询盘、还盘、接受的方式,对外报价,培养学生的相关法律,提高日语商贸信函的阅读、书写能力和报价核算能力。通过交易磋商,锻炼谈判水平。

(3)签订出口合同。在上述交易磋商达成一致意见基础上,要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用文字表述出来,形成书面合同。合同的主要条款一定要体现在合同里,不得遗漏。让学生熟悉合同的形式、内容。学生草拟书面合同,要求所签合同的条款要完备、明确、文字严密、前后一致。

(4)信用证的开立与审证。合同签订后,通过日语邮件催开信用证、根据合同书自己制作一份信用证开立申请表。重点检查信用证当事人及主要内容是否清晰、准确。

(5)运输、保险及出口货物报验、报关。办理货物的国际运输、保险;模拟办理商品进出口检验,提交相关的文件、填制进出口商品检验申请单;制作申请出口报关的相关文件,熟悉出口通关的步骤、提交的单证,及口报关单的填制等[4]。

(6)制单结汇。结汇是出口贸易的关键,进出口贸易多是象征性交货,也就是单据的买卖,即在出口地银行办理交单议付手续。在这种条件下,卖方只要提交符合规定的单据,买方就必须履行付款的义务。所以单据在国际贸易中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缮制全套出口单据,包括汇票、商业发票、装箱单、重量单、海运提单、产地证、保险单、商检证书等,掌握各种单据的用途、内容、格式。

四、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例

《日语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目的一是学习能用日语进行贸易洽谈,熟练掌握汉日贸易实务用语的对译;二是学会国际贸易各环节的操作。关键是技能的学习与练习。国际贸易知识、理论的学习只是为了技能的学习和操作奠定知识基础。所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应该向实践倾斜。因为,该课程学习后,所要产出的是语言的应用能力和进出口业务的操作,而不是学科的知识体系。

在近五年的教学实践中,对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的掌握一直保持在50%:50%的程度。尽可能加大语言的训练,尽可能加大实训项目的模拟操作,以期在规定的有限教学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五、成绩评定

对于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成绩评定,应采用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评。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对该课程的考评,从笔试考试与平时成绩比例的60%:40%,调整到50%:50%,一直到今年的40%:60%。之所以这样调整,是为了加大对日常知识点掌握的检测和对实训项目完成情况的检查。

该课程讲授之前,先将成绩评定的方法、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的比例通知给学生。平时成绩由课堂回答问题、提交的作业(日语笔记)、完成的训练项目组成;期末考试是笔试。

1.平时成绩

日常的课堂提问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用日语提问,日语回答,并让学生译成中文。如:什么是发盘、什么是承诺、构成发盘的要件、构成承诺的要件是什么;日语讲解13个买卖双方的责任义务;日语试题盈亏额、盈亏率、换汇成本、佣金的计算;日语讲解信用证的流程;B/L的特点等。每一节课,都要用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上一节课要点进行检测,鼓励学生主动回答,记入成绩;每章要检查学生的日语笔记,记入成绩;各单元项目和最后综合项目检查、讲评并且记入成绩。

通过加大平时的采分比重,形成学生注重平时复习、注重平常项目练习的意识,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性明显提高,课堂提问多是学生主动抢答,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在日常教学中,即训练了的日语语言的口语表达能力,加强了日汉互译、日语与汉语贸易词汇的对应翻译练習,也强化的课程的知识点的掌握,检测了学生的记录、整理笔记的日语书写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实训项目的训练,强化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以闭卷笔试的形式出现,是对各章的要点进行抽查检测,题目是日语,回答也是日语。目的是让学生在结束该课程的学习前,再一次对平时已经在提问时回答翻译过、都已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复习与巩固。

通过这种加大平时成绩的方法,将期末集中复习,分散到强化平时语言、知识点、技能的学习上,对学生踏实地掌握语言、贸易知识要点以及习得实际操作技能,都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小结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合理的教学规划和设计、通过实效的双语教学和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实训环节的考察评价对学生进行考核,收获该课程教学的最佳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运用日语、掌握贸易知识、顺利地开展进出口贸易活动这一教学目标。

大学日语专业开设的《日语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是面向特定的群体、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课程不是以一般的学科知识的传授为目标,而是以应用与实践技能的培养为目标;课程不是以主观的知识点的产出为评价标准,而是以客观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贸易实务操作技能力为评价标准;掌握效果的检测不是模糊的反馈或单一的一次性考试,而是从课程的学习开始到学习结束,在这一连续过程中,获得的不间断的、可测量的客观记载。期待通过对《日语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原则、教学设计、双语教学实施、学生学习效果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能对该课程的教学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继文.日语国际贸易实务全攻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第四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3]片山立志.贸易实务入门[M].东京:日本能率协会出版社,2007.

[4]吴国新,李元旭.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张继文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