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10课新文化运动

2023-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第10课新文化运动》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教案第10课新文化运动

第10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 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

二、前置自学:(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

1.背景: ①中华民国建立以后,西方 、 、 、 等思想的传播。

②以 为首的北洋军阀在 领域推行 反动政策。 新 2.时间: 。 3. 兴起的标志: 。 4.代表人物: 、 、 、 。 文 5.口号(旗帜): 、 。

①提倡 ,反对 。

化 6.内容 ②提倡 ,反对 。

③提倡 ,反对 。

④提倡 ,反对 。

① 年俄国十月社会 主义革命胜利以 后,新文化运动以宣传 为主。 动 7.发展: ②1918年, 在《 》上连续发表了 和 两篇论文。

他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还创办了 。

①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 。

8.评价: ②作用:新文化运动启发 ,

探索 ,为 。

③不足:新文化运动也有 。

三、展示交流(对桌相互检查)

四、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 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 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 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请回答:①材料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②请归纳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分别对应的 事件?

③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五、当堂测试 (一)单项选择

1.创 办《新青年》杂志的是( ) 2.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①民主 ②平等 ③博爱 ④自由 ⑤科学

3.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连续发表了( )

a.《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 利》 b. 《庶民的胜利》和《狂人日记》 4.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扬“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是( ) 5.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a.提倡民主 b.提倡科学

6.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7.新文化运动是( )

a.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追求民 主和科学 b.新文化运动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新文化运动启发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9.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

第2篇:第10课五四运动

课型:新授 主备人: 审核: 时间:2013-9 -2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性质、口号、发展及结果;分析探讨五四精神的内涵。

2、通过与以往革命运动的对比,认识五四运动意义,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的希望,是时代精神的主人;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每位学生都应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意义。

2、难点:分析五四精神的内涵;总结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三、教学方法:

采用了教师引导为主,包括讲述法、提问法、图示法多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分析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知道“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吗?直接引入五四爱国运动。

(一)历史背景

1、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2.巴黎和会,中国要求遭拒

问:什么是"五.九"国耻?"二十一条"的最大危害在哪里?问:巴黎和会是怎样的国际会议?中国人的期望是什么?结果怎样? 问:还有哪些因素导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二)过程及结果1.导火线:巴黎和会谈判失败2.五四运动的过程 3.五四运动的结果

(三)五四精神、意义1.爱国主义精神2.民主和科学精神3.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四.弘扬五四) ,设问: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以历史图片展示,直观感受历史图片展示,直观感受历史

问:通过五四运动的学习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五四精神?配合课件资料1

问:新时期应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五、课堂小结

历史背景:

五四爱国运动过程及结果

五四精神、意义

六、当堂反馈:思考,回答,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

1、“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为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A.鸦片战争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中共一大的召开

3、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4、下列哪一事件的发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

A.“五四”爱国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新文化运动D.西安事变

七、教学反思:B.“废除二十一条” D.“实业救国”

第3篇: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阮桥镇中心学校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制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2.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回顾旧知,讨论回答问题:

一、二次革命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三、护国战争

四、军阀割据

【过渡】

虽然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他的一些反革命举措,特别是公然的复辟帝制,遭到一批爱国知识分子的反对。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机勃勃的新文化运动。

阮桥镇中心学校

情景导入

【展示图片】去趟民国 民国印象

(一)民初政治掠影 民国印象

(二)民初思想掠影 内容探究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局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7年初,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也迁往北京。

3.《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是新文化运动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他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过渡】

《讲坛上的教授》 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 你认识图片中人物吗?这场由众多学者参加的运动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

,胡适

,陈独秀 ,鲁迅

,李大钊 ,蔡元培

阮桥镇中心学校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结论: (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4)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探究二】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进步作用。

结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地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进步作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巩固小结】

按照“背景→标志→基本内容→代表人物→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它的局限性”的线索梳理本课知识。

阮桥镇中心学校

板书设计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背景: 时间: 开始标志: 主要阵地: 主要代表人物:

内容与意义 内容: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②提倡民主与科学③文学革命 意义: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堂训练】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敬告青年》 B、《每周评论》 C、《新青年》 D、《民报》

2. 我们纪念新文化运动,是因为它大力提倡( ) A.自强、求富 B、自由平等 C.民主、科学 D、民族、民权

3.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任务是( )

①李大钊 ②陈独秀 ③鲁迅 ④胡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4. 下列是一位同学默写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正确的是( ) ①提倡民主 ②提倡新道德 ③提倡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

阮桥镇中心学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教学反思:

第4篇:七下历史教案(第10课)

射阳县海河初中初一历史教学研究案主备人 陈红光 课题《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0课)》教学研究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思想教育】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能力培养】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比较学习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准备历史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预学篇

【预习目标】

1、了解宋代南方农业的发展

2、了解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3、了解宋代南方商业的繁荣

【预习方法】 阅读感悟问题探究

【预习内容】

1、阅读P56第1段,了解“苏湖熟,天下足”。说一说苏州、湖州地处哪一流域?

2、阅读P57第

1、2段,了解宋代的丝织业、制瓷业。哪个地方的丝织业“号为冠天下”?瓷都在哪里?

3、阅读P58第1段,了解宋代的商业。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在哪里?

4、阅读P58第2段,了解宋代的海外贸易。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1

5、阅读P58第3段,了解纸币的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哪里?

6、阅读P59第2段,了解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什么时候,完成于什么时候?

(二)导学篇

【导入新课】

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发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方。这时,南方相对安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讲授新课】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出示《耕获图》

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

仔细观察《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况。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这幅图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②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

--稻谷

③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

④为什么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

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作周期短;南方气候温暖。

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学生思考: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方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思考“宋代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造船业发达,

居世界首位。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江浙)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广州、泉州)

(通过图片展示说明南方手工业的水平)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强调: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

(2)市舶司的设立

3、货币制度的变化(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进行归纳、总结,对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小结】

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板书设计】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总结反思】

(三)慧学篇

【学习感悟】

【独立作业】

1、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魏晋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2、 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开封B、临安C、广州D、泉州

3、宋朝时期,南方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南方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 B、南方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南方四川地区出现交子D、宋朝时期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和完成分别是在()

A、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B、唐朝中后期、北宋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宋时期D、唐朝中后期、南宋时期

5、2011年4月古沉船“南海一号”完成第二次试挖掘,它对研究宋朝海外贸易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B、市舶司C、行省D、宣政院

6、纸币的出现给经济流通带来了更多的便捷,那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

7、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③朝廷在故都(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④苏湖熟,天下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第5篇:第16课新文化运动教案(第二课时)

历史必修3 第16 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课时)

主备人 胡学琴

授课人

时间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从背景、内容和作用等角度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教学重点: 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以及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重大作用 教学难点: 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比较分析与评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你知道孙中山是如何实践三民主义的吗?

预习教材,发现问题(教师预设的问题)

1、三民主义是如何实践的?结局如何?

2、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3、新三民主义的概况?

4、比较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新在何处?

5﹑新三民主义的影响?

生生交流,合作学习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具体表现为:)

1、指导辛亥革命

在“三民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国的民主进程取得了很大进展,

历史必修3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并取得军事成功。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同年2月12日,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2、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实质:法律形式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3)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捍卫民主共和

(1)背景: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

(2)行动:孙中山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孙中山为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他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逐渐认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了,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原因:(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80页的正文,归纳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1)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历史教训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两次护法运动的失败等,说明两点:一是同盟会和国民党组织涣散,需要重组;二是建立革命联盟。

(2)苏俄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

(3)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2、提出: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

(1)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帝联俄);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历史必修3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发展民族反对民族压主义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民权推翻君主专主义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生主义认识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联共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①不反帝→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反帝②反满→民族平等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①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②普遍平等的民权关注工农扶助联俄农工 三民主义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核心纲领4﹑对新三民主义的认识和评价:

进步性: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且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原则的区别。与中共革命纲领相比,新三民主义缺少的内容:八小时工作制、彻底实现人民的权利、社会主义。

师生交流,探究点拨

合作探究:1﹑新旧三民主义的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1)相同点:①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②内容: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都以民权为核心

③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④影响: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内容不同:

a在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新”在反帝

b在民权主义方面,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新”在强调了普遍平等的民权;

c在民生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提出节制资本的办法,实行“耕者有其田”,以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新”在扶助农工

历史必修3 ②影响不同: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

【合作探究】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1)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 (2)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

【合作探究】3: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学习什么? (1)学习其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精神。

(2)学习其屡败屡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其为民族革命鞠躬尽瘁的精神。

(4)学习其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

练习:创新课堂 纠错释疑 拓展延伸

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有哪些不同?

答案要点提示: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纲领,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有相同之处,故此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但是,它仍然财产私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中明确提出的铲除私有制度有着本质不同。

板书设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指导辛亥革命

2、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捍卫民主共和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2、提出

3、内容

4、意义

教学反思:

第6篇:第10课 吃饭有讲究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第10课 吃饭有讲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吃饭讲究卫生,学习正确洗手方法。

2、教育学生在餐桌上要讲礼仪。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小追求有文化品质的好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盆,毛巾,一次性餐具。 学生:与家人交流吃饭的卫生及礼仪,图片。 教学活动

活动一 表演导入

1、我们每天都要吃饭,能告诉老师,你会吃饭吗?会吃饭的同学举手,同学们真棒,老师请三名同学来示范一下。

实物模拟:(老师先端出半盆水,然后拿出三副碗筷,让学生上台表演),提醒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2、引导学生发现先洗手后吃饭的同学予以肯定。

3、不洗手就端碗吃饭的,进行提醒。 活动二 干干净净吃饭好

1、从刚才的情景引出:吃饭之前要洗手。

2、请学生讲台前表演洗手。

3、老师指出学生洗手不干净。

4、让学生看图观察40页洗手的六个步骤。(小组讨论:怎样洗手才干净)

5、请学生讲台前表演,并告诉学生科学的洗手方法洗手才干净。 6.(课件出示) 正确的洗手方法

7、出示儿歌

老师边做手势边教学生朗读儿歌(见教材40页)。 小手是个宝,做事不能少。 饭前要洗手,千万别忘掉。

8、吃饭时还要注意那些卫生习惯呢?抽答学生,老师随机补充。 (洗脸、擦嘴、清洗碗筷、把桌椅擦干净等) 活动三 我在餐桌上

1.家里要开饭了,同学们该怎么做呢? 图1 “我”和妈妈一起做饭前餐桌上的准备。提示学生一家人就餐时,自己可以主动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图2 “我”搀扶着爷爷走近餐桌,启示学生家人聚餐时,能尊老爱幼。 图3 “我”背对着餐桌打喷嚏,提示学生餐桌上的行为要有教养和礼仪。 图4妈妈为“我”夹菜时,我表达了感谢,展现了家人共餐时的温暖。

2 2.小组交流:餐桌上还有哪些礼仪呢? 3.介绍中国传统用餐礼仪

国学小讲堂------吃饭礼仪(出示课件) 活动四 我在小饭桌吃午餐

小饭桌吃午饭,小朋友们该怎么做?(学生展开讨论) 学生进行模拟表演。 老师引导做到以下几点: 饭钱要洗手,盛饭舀菜要排队。 吃饭时不讲话。

吃饭垃圾放在餐盘中指定位置。 剩饭剩菜统一倾倒指定地方。 饭后放好餐盘和勺子。 活动五 总结巩固

1、翻到教材40-41页,一边引导学生看图老师一边小结。

2、一起读儿歌: 吃饭前要洗手,小饭桌擦干净, 尊长辈讲礼仪,小调羹手中拿, 一口饭一口菜,吃饭时不讲话, 有垃圾扔盘里,要咳嗽偏转头,

3 把饭菜都吃光,座位地面都干净。 活动六 回家吃饭有讲究 布置作业: 学习这一课之后,回家吃饭要有讲究喽。下节课老师要提问,看看谁在家吃饭最讲究。(请家长监督。并在家长群中做好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食物的分类,指导学生学会合理配餐。

2、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餐习惯。

3、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健康成长从合理饮食开始,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知道食物对人体的作用,学会合理用餐的常识。 教学难点:饮食的合理搭配。 教学准备: 老师:课件、头饰

学生:与家人交流:吃饭的营养及就餐时的习惯,食物图片。 活动过程:

活动一:食物的诉说(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食物的种类和营养的了解。) 1.(魔法变变变)老师变成食物王国的一员,介绍自己和自己的家族。

4 2.学生变成食物王国不同家族的一员,介绍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谷物家族,蔬菜,水果,鱼肉蛋,奶豆制品)

3.(播放课件)食物的诉说。(学生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饮食健康歌

牛奶大豆都是宝,常吃结实又健康。

蔬菜水果不能少,抵抗力强身体好。

鱼肉蛋,营养高,能为头脑来帮忙。

五谷杂粮要吃饱,提供能量精神好

这是食物王国很好很善良的家族,那么还有几个不好的家族,你知道吗? 4.介绍有毒食物,变质食物,垃圾食品。引导学生注意饮食安全和健康) 活动二:小小营养师

1.你早餐吃的什么?(学生回答) 2.老师出示自己的早餐图片,请同学分析是否健康 。(小组交流) 3.什么是健康的,科学的饮食。(出示图片)

师: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才能营养全面,健康成长。 4.营养配餐

学生分小组用食物图片进行营养配餐。

小组讨论,交流,评选出本小组的“小小营养师” 活动三:这样吃好吗

5 1.师:我们吃饭时要讲究卫生,讲究礼仪,讲究科学,还要注意什么呢?请学生说说。

2.引导学生观察43页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这样吃好吗? 图1引导学生讨论:边吃饭边看电视好不好? 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和家人的关系会怎样? 图2辨析:饭前喝水好不好? 当家人提出忠告时,自己是否应接受?

进一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说说家人对自己提出过哪些饮食方面的建议 图3辨析:挑食好不好?引导挑食的后果。 图4辨析引导学生反思暴饮暴食带来的坏处。 3.吃饭时,你要怎么做

4.下图儿歌,总结了餐桌上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学习儿歌,教育引导学生吃饭时的正确做法。 吃饭应注意,健康和礼仪。 挑食暴食不可取,浪费粮食更不家。

师总结本课:同学们通过学习第10课吃饭有讲究,你学到了吃饭有哪些讲究呢?是的,要讲究卫生,讲究礼仪,讲究科学,还要养成饮食的好习惯,如果每一顿饭都吃的讲究,老师相信你们长大后都会成为一名健康、文明、高雅的让人敬佩的人。

板书设计: 吃饭有讲究 卫生 礼仪 科学 习惯

上一篇:党员违纪处分会议记录下一篇:注塑车间质量奖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