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教案

2023-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12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第12课教案

第12课教案

1

题目: 第十二颗民族团结之家:

教学目标:

一、交际能力训练目标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围绕“民族团结”的话题,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民族团结教育和周围的民族团结事例,谈谈认识和体会,不断提高汉语交际能力。

二、汉语知识训练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

安静、动听、穿戴、打招呼、大方、带头、敬爱、精致、间、和睦、泡、善于、品尝、朴素、无比、跳。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下列句子的运用。 (1)提起我们家呀,嘿!可真有意思。

(2)二婶性格温顺,待人热情,而且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3)满族和汉族的风俗虽然差不多,但是也各有特点。 (4)我为生长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家庭而感到幸福和自豪。 3.能用本课所学的汉字“戴、致、泡、善、品、尝、朴、素、跳”组词、书写、使用,逐步掌握识记汉字和用汉字组词的规律。

三、德育渗透目标

2

1.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能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学时间: 7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1.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能在实际生活中来那个货运用本课生字和词。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查词典,互相讨论的方法理解每个生字、词的意思和实际运用。

2.利用课文教材,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感恩,使学生体会到友善,宽容,如何对待比自己强的人

教学重点:1.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1.重点掌握态度,安静、动听、穿戴、打招呼、大方、带头、敬爱。。等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 掌握生词的书写规律。 课型,课时:新课 ,两课时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 。

教学方法:范读法,领读法,讲解法 , 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3

一、导入

谈谈你的家庭生活,家庭气氛怎么样,平时和过节时大家是怎样度过的。

二、阅读课文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不懂的词语、句子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记下来问老师,直到读懂为止。提倡在小组中采用合作互助的阅读方式,先自己阅读然后和同学交流,深入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阅读时要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民族团结与和谐。老师可以就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例如:

1.邻居李大婶为什么说“我们”家是民族团结大家庭? 2.算一算“我们”家十一口人是哪些人,哪个民族? 3.二婶有些什么特点? 4.三婶具有哪个民族的特点? 5.大家为什么喜欢吃奶奶做的饭? 6.除夕夜,奶奶做了几种饭? 7.“我们”一家人是怎样吃年夜饭的?

8.新年钟声敲响以后,“我们”几个小孩干什么了? 9.为什么课文一开头就说“我们”家很有意思? 10.最后一句歌词是什么意思?

11.课文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我们”家的和睦和团结?

三、讨论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在小组中学习讨论,分配学习任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合

4

作学习。

2.在小组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问题的答案。各组可以讨论相同的问题,也可以讨论一两道题,然后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课文的情况。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由一个小组的同学提问,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也可以由老师提问,各小组的同学回答。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4.抢答教科书上的课文练习。由学生自己主持,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抢答的题多,回答得正确。

四、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老师可以抽查学生进行朗读,适当帮助其纠正读音的错误。

课文朗读,可以采取领读和抽读相结合、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的形式,争取使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对于学生的发音错误,教师要有耐心,慢慢帮助他们解决。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词语 看拼音,查词典,学习下列词语。 2.从汉字的意思和组合方式学习词语。

作业布置:1. 把每个词语抄写五遍 2. 预习后面的词语 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5

2.能在实际生活中来运用本课生字和词。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查词典,互相讨论的方法理解每个生字、词的意思和实际运用。

2.利用课文教材,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1.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能运用划,和睦、泡、善于。

教学难点:1. 和睦、泡、善于,拖等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 掌握生词的书写规律。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 。

教学方法:范读法,领读法,讲解法 , 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师生合作在黑板上听写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语,进行组词、组成词组、造句。

一、听力训练

1.完成教科书课文一课后练习的“听力练习”。

2.老师讲述一个民族大家庭团结、和睦的故事,突出和谐、欢乐的家庭气氛,然后让学生就其内容回答问题,做练习,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在听力训练上,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听力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说出老师改编课文的地方;听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能够回答出老师的提问即可。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

6

每位同学在小组中复述课文,要求不看书,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尽可能做到完善。复述课文有困难者,其他同学可以帮助,直到他们能够基本上讲出课文的内容。 2.进行朗诵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作准备,学生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集体朗诵。 (2)进行小组朗诵表演,小组之间进行评比,看哪一个小组朗诵得好。 3.分析课文结构,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

课文分为三段,第一至第二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三至第四自然段为第二段,第五自然段为第三段。请学生总结各段的意思。

“我们”家是一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一“我们”一家人欢度除夕夜一“我们”一起唱起民族团结歌。

“我们”家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平时的生活中,在过春节时,家里都充满了欢乐、喜庆和祥和的气氛。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一、听力训练 1.复述课文

二、说话训练

三、布置作业

口头作业:熟练地复述课文。

书面作业:写一写“我们”家的幸福和谐气氛 课后反思:

7

教学题目: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熟读课文内容,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句型,能结合情景实际运用。

3. 能根据提供的话题进行真实交际,并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过程与方法:1.运用读书,讲解,小组互相讨论的方法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并理解课文内容。

2.利用课文教材,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感恩,使学生体会到友善,宽容,如何对待比自己强的人。

教学重点: 1.读懂每句话,理解课文内容。

2. 能根据提供的话题进行真实交际,并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句型,能结合情景实际运用。

2. 能根据提供的话题进行真实交际,并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课件 。

教学方法:领读法, 讲解法 ,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用情景法学习词语

1.不知是谁:不知是谁把我的东西碰到了地上。

2.。。。得跟。。。一样。。。:他说得跟真得一样,我可不会上当。 3.的:我们班的板报是古丽娜设计的。

8

二、用组合法学习句子

第一步: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要学习的词语;第二步:设计情景,运用词语进行表达。第三步:设计情景运用词语。例如: 和睦

师:邻居李大婶是怎样夸“我们”家的?

生l:她说,你们家真是一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啊! 师:我们班和睦吗?

生2:我们班很和睦,大家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 师:你们家和睦吗? 生3:我们家当然很和睦。 生4:我们家特别和睦。 无比

师:大家为什么喜欢三婶的祝酒歌?

生1:她那优美动听的歌声给全家人带来了无比的欢乐和喜悦。 师:听了民族团结的报告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2:我们无比高兴。

生3:我们无比珍惜民族团结。

一、用情景法学习词语

1.不知是谁:不知是谁把我的东西碰到了地上。

2.。。。得跟。。。一样。。。:他说得跟真得一样,我可不会上当。 3.的:我们班的板报是古丽娜设计的。

二、用组合法学习句子先明确关联词语“不仅„„而且”“虽然„„但

9

是”的意义和作用,然后运用它们把下面的句子连成复句。例如: 师:二婶怎么样?

生1:二婶性格温顺,待人热情,而且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千干净净。 师:用“„„而且”把下面的句子连结成复句。 (1)夏天到处是绿色,空气好。好玩的地方也多。

(2)在学校学习大家可以互相帮助。老师还可以指导我们。 (3)我们要学好汉语。我们还要用汉语学好数学和科学课。 (4)在学习上他经常帮我。他还经常带我去公园玩。 师:汉族和满族的风俗相同吗?

生2:满族和汉族的风俗虽然差不多,但是也各有特点。 师:用“虽然„„但是”把下面的句子连结成复句。 (1)天气很热。球赛仍旧按时举行。 (2)考题有一点难。同学们还是做对了。 (3)超市的人很多。购买东西还是很方便。 (4)你说得都很对。他恐怕还是不肯接受。

尽量设计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学习内容,用所学句子进行造句。口语好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运用词语、句子说话; 没有口语基础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用这些词语、句子进行替换、模仿训练即可。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一、用情景法学习词语

二、用组合法学习句子

10

作业:朗读课文(三遍)。 按课文内容提出三个小题。 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谈我们的学校,包括学生的民族成分、大家的学习情况、课外活动气氛、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友谊等。

下面我们来阅读课文,了解一所山区的民汉合校的学习生活吧。

二、阅读理解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共同理解课文的意思。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1)早晨大家是怎样来上学的? (2)校园被什么打扮得更加美丽?

(3)课堂上学生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说窗外格外安静? (4)课文写了哪些动物、植物?为什么要这样写?

(5)下课后同学们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又写鸟儿、动物赶来凑热闹呢? (6)民汉合校的生活怎么样?

(7)课文既写学生的生活,同时又写动物、植物的情况,为什么要这样写?

11

2.回答问题。

(1)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学生口语能力差的班级。 (2)在小组中作准备,学生自由提问和回答,获得完善的答案。 (3)小组作准备,由一个小组的同学提问,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答对者记分,并获得提问权。 3.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课文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至第三自然段为第二段,第四自然段为第三段。请学生总结各段的意思。

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一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一起上课、做游戏一他们在民汉合校学习、生活得很快乐。

课文讲述了一所山区的民汉合校学生们的校园生活,突出了学生们在学校生活的和谐、有趣和欢乐。

三、朗读课文

每位同学在小组中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老师可以抽查学生进行朗读,帮助学生纠正读音的错误。

学生口语较差的班级,可以由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或是跟录音读,最终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老师领读时,要按正常语速读,要求发音清楚、停顿得当,以利于学生整句模仿读,直到学生看着课文能够自己读。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

阅读课文 按课文内容讨论并回答问题,按自然段分析课文 作业:口头作业:熟读课文二。

12

书面作业:写一写这所民汉合校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景。 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之家(练习)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 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二,讲授新课

把练习题先一个一个的让学生在书上和练习本上自己独立做做,老师检查学生做的练习题,然后做对的学生上黑板做,做完师生一起判断正误。

一、听力训练

把课文改编成一篇听力短文,突出民汉合校中各民族学生学习在一起、玩在一起、欢乐在一起的主题。 听后做练习,回答问题。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

每位同学在小组中复述课文。复述课文有困难者,其他同学可以帮助,直到他们能够基本上讲出课文的内容。 2.进行朗诵比赛。

(1)分小组作准备,学生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集体朗诵。 (2)各小组的同学参加朗诵比赛。然后由学生自己评价,评出优胜小

13

组。

三、布置作业

口头作业:熟练完整地复述课文。

书面作业:写一写同学们在一起的欢乐和谐场面。 关于第六节课的安排

第六节课用于机动,可以结合前五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的不足,通过本课学习进行弥补。此外,还可以安排疑难字词和句子的强化训练。如果汉字多,也可以安排专门的汉字学习。四年级的汉字学习以熟悉汉字结构和运用汉字结构组字为主。

板书设计:第一课:校园里的画(练习)

一、听力训练

把课文改编成一篇听力短文,突出民汉合校中各民族学生学习在一起、玩在一起、欢乐在一起的主题。 听后做练习,回答问题。

二、说话训练 1.复述课文。

每位同学在小组中复述课文。复述课文有困难者,其他同学可以帮助,直到他们能够基本上讲出课文的内容。 2.进行朗诵比赛。

(1)分小组作准备,学生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集体朗诵。 (2)各小组的同学参加朗诵比赛。然后由学生自己评价,评出优胜小组。

14

第六节课用于机动,可以结合前五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的不足,通过本课学习进行弥补。此外,还可以安排疑难字词和句子的强化训练。如果汉字多,也可以安排专门的汉字学习。四年级的汉字学习以熟悉汉字结构和运用汉字结构组字为主。3. 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三、布置作业

口头作业:熟练完整地复述课文。

书面作业:写一写同学们在一起的欢乐和谐场面。 关于第六节课的安排 课后反思:

教学题目: 第十二课 .课文二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本课生词的读和写法,理解生字的部件和结构。

2、学习本课生词,能正确书写、理解生字的部件和结构。 3.能正确读准词语的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4.能用“生词语组词而造句;

5.词语讲解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6.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会本课词语使用。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词语的意思,并能熟练的写出词语。 教学难点: 能够用词语进行简单的造句。 教学方法:引导法,启动法,范读法,讲解法等

15

教具:字典、课本、黑板 教学内容:

一、掌握词语的读音与词义,并用词语造句。

1. 首先老师引导分析汉字结构,找出部件,分析它们在够字中的表音或表意功能,用它们来组成词组。学生查词典找出下列词语地词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词语。然后师让生说出自己找出的词义并让他们造句。看拼音,查词典,学习下列词语。

一、汉字学习

分析汉字结构,找出部件(构字的单位),分析它们在构字中的表音或表意功能,用它们来构成新字。 1.对本课的重点汉字进行分类。 左右结构的字:戴、致、泡、朴、跳。 上下结构的字:善、品、尝、素。 2.形声字“致、泡、朴、跳”。 3.会意字。

善:羊大(肥)入口为善(好吃)。 品:三个口来品尝。 4.形近字比较。

戴——载戴帽子、戴头巾、戴红领巾装载、载物 泡——跑泡茶、泡开水、泡馕 跑步、跑走 尝——赏品尝、尝试、尝一口 欣赏、赏识 朴——扑朴素、朴实 扑灭、扑火、扑去

16

二、学写汉字

1.教学时,主要应加强部件组合练习,让学生先分析汉字的部件,然后联系以前学过的汉字,找到部件相同的字,得出其中的构字、表音、表意规律。

2.用足字旁、戈字旁、口字底组汉字,然后组词,看谁组得多。

三、分析词语结构,学习词语的组合规律 1.榆树、松树。

具体的事物名+树/车/店(表示“类”的名词) 树:苹果树、梨树、杏树、桃树。 车:汽车、牛车、毛驴车、马车。 店:商店、布店、饭店、鞋店。 2.穿戴、飘扬、敬爱、安静。

两个意义相近的动词或形容词组合在一起,表示类似的动作。 动词:穿戴、飘扬、饮食、行走、跳跃。 形容词:安静、敬爱。

关于口语交际活动

五、总结词语

老师讲解生词的读音和用法。特强调发音。解释本课每个词语的用法。老师去掉拼音,小火车读生词,拿出词语卡,老师出示一个词语,让学生大声地读出词语,对词语进行了比较词性、意义、搭配、造句几个方面要求同学们会认与写词,而且理解词意。学好词为课文大好基础。

四、布置作业:1.用所学的汉字部件组字。 2.按组合规律把学过的词分类。

17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课文二词语)

词语学习 词语裂解

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 (课文二)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流利的朗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能只读课文并掌握课文的重要内容。能够复述文内容。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尊重老师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积极参与生活,提高学生的熟读法和快认识读法。扩展口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熟练的朗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读句子能力。扩展口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法,启动法,鼓励法,讲解法等。 教具: 字典、课本、黑板,白板

教学过程: 通过学习词语和课文内容进行复习,上一节所学过的词语和课文让学生读写,抽发纸条学生读课文,别的学生一边听一画出读错的词语。后来老师又让全班学生朗读课文,谈话并提问方式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美术吗?给你们上美术课吗?

二、课文学习提示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生字的音。

18

四、老师引导学生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并讨论课文内容。

五、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二、阅读理解课文

小组准备,由一个小组提问,让其他小组的人回答,答对者记分。 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学,共同理解课文的意思。老师可以就课文的内容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下面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一、真实交际

口语交际是汉语学习的最终目的。要在已学课文和汉语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话题,联系真实情境进行表达。

这一节课应该完全脱离教科书进行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讨论、交流、表演等。老师给出情景,要求学生作准备,并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进行表达。不知道的词语可以问周围的人或老师,也可以绕开不说,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即可。

可以先让口语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示范,然后每位同学在小组中进行口语交际(对话或一个人讲),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补充完善。最后由每个小组的同学向全班汇报。

二、口语交际

1.完成教科书课文一课后练习的“交际活动”。

2.结合本课的话题,设计以下情景,让学生进行讨论表达。 情景1:说说我们班由几个民族的学生组成,大家在乎时是怎样和睦相处、互帮互学的。

19

情景2:不同民族的学生应该怎样和睦生活和学习? 兰、反思、总结全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是否完成交际任务,有何不足。

2.总结本课的学习,肯定成绩和进步,从方法上提出值得注意的方面。 3.布置作业。

(1)完成教科书课文一课后练习的“写作练习”。 (2)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按照教科书中的提示,自学词语。

阅读课文一,读懂意思,把不懂的词语、句子挑出来,向其他同学请教。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课文二) 阅读课文 按课文内容讨论并回答问题 审批人意见:

课后反思

第2篇:第12课 民族团结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2.掌握各民族共同发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

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的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教学重点 1.民族政策

2.各民族共同繁荣 教学难点

各民族跨入社会主义 教学方法

1.多角度导入法。本课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示例法。通过举典型例子来证明课本上的观点。

3.比较法。通过解放前后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的变化,来论证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正确性。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图片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教师放磁带)“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同学们,这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当那优美的旋律在运动场上回荡的时候,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导入语示例二]请同学们看大型民族歌舞《团结颂》剧照。 [投影显示]

同学们,《团结颂》是国家民委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迎接民族工作会议、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和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而特别举办的。它气势恢弘、创意新颖,以“难忘新生”“时代风采”和“团结奋进”三个部分,展现了中国各民族人民奋发图强奔向新世纪的精神风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 一课。 [导入语示例三]请同学们看一则新闻。 [投影显示]

那么,民族区域自治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来了解这一方面的内容。 [板书]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这句话的含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56个。在中国,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人口占92%,少数民族人口占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地区也有少数民族聚居,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汉族遍布全国,但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边疆地区和高原地区。其中云南、贵州、广西和x疆是中国著名的多民族省区,云南更是我国民族数最多的省区。从各少数民族的分布来看,小聚居的特征表现得相当明显,如壮族主要集中在广西,藏族主要集中于x藏、青海和四川,维吾尔族主要集中在x疆,蒙古族主要集中于内蒙古、青海和x疆,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东部山地,黎族主要集中在海南,高山族集中于台湾,回族虽散布在全国,但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x疆和青海。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针对中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板书]2.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

[教师讲解]在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而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民族团结要求在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基础上,维护和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历来认为,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民族真正平等的根本政策。为实现民族平等团结,我国保护少数民族的人身自由,保证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确认少数民族成分,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维护和促进民族大团结,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下面我们以x藏为例来说明:

作为民族区域自治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x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30多年来历经七届选举。1993年全区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后,全区有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50名,地市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220名,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6411名,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1650名。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构成,也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自治区和地市两级的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区内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80%以上,而县、乡(镇)两级则占90%以上。x藏的门巴、珞巴等少数民族虽然人口极少,但在全国人大及x藏各级人大中也均有自己的代表。这种结构,既表明x藏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主渠道畅通,也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各级自治机关的组成人员,能够以主人公的姿态恪尽职守,行使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和民主权利。自x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以来,自治区人大代表在历届历次会议期间,共提出了近4000件提案、建议和有关方针政策性的重要意见,充分表达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和要求。

1987年7月,x藏自治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听取了阿沛•阿旺晋美和**大师《关于x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建议》。《建议》指出:认真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关系到藏族人民充分行使宪法赋予的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关系到提高藏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藏民族的发展进步。与会代表认真讨论了这个建议,并一致通过了《x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在x藏自治区藏汉语文并重,以藏语文为主。藏语言文字是x藏全区通用的语言文字,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法规、法令,各级政府下达的正式文件、发布的公告,都使用藏汉两种文字。在司法诉讼活动中,对藏族诉讼参与人,都使用藏语审理案件,法律文书都使用藏文。x藏的报刊、广播、电视均使用藏汉两种语言文字,机关、街道、路标和公共设施一律使用藏汉两种文字标记。藏族的学术、文化艺术工作者,都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撰写和发表学术成果和艺术作品。《规定》颁布后,得到x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热烈响应,有力地推动了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工作。

各级人民代表还就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提出过不少议案和建议。1983年,自治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人民代表提出有关民族文化方面的议案和建议51件,占当时会议所提议案和建议总数的21.4%。1985年,一些代表提出《关于建议建立x藏图书馆案》和《关于成立x藏藏医学院案》,1987年,一些代表提出关于进一步修复藏王墓的议案,所有这些提案都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现在都已得到落实。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想一想,要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最能体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 [学生回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怎样的政策? [板书]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二段的相关内容,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况,并能对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有一正确的理解。 [教师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州、县三级。中国所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3)自1840年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革命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民意,有很大的优越性。(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如下两个显著特色: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教师提问]根据你们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我国有哪几个自治区?

[学生回答]我国有五个自治区,它们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x藏自治区。 [投影显示]

中国各民族自治区的名称和成立时间(按成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名 称成立时间

内蒙古自治区1947.5.1 x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10.1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3.15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10.25 x藏自治区1965.9.9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还以x藏为例来说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情况。 [教师讲解]从x藏自治区成立至1999年,先后四任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主任和五任自治区主席均为藏族公民。据统计,目前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士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中占71.4%;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占80%;在自治区主席、副主席中占77.8%。在1993年全区乡(镇)、县、地(市)和自治区四级换届选举后,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士占四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93.2%,分别占当选的乡镇长和县长的99.8%和98.6%,分别占自治区、地(市)、县三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96%和89%。据2000年统计,x藏自治区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的74.9%。 根据这种变通执行有关法律和法规的权利,1981年4月18日,x藏自治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x藏自治区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考虑到藏族在历史上就形成了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婚俗,且有一定的群众性,《条例》坚持了《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明文规定废除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旧婚俗。同时,又从x藏的实际出发,对执行变通条例之前已经形成的上述婚姻关系,凡不主动提出解除婚姻关系者,准予维持。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个别继续按照传统的习惯,自愿采取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人,主要进行说服教育,劝其解除婚约,实行一夫一妻。但不定为重婚罪,这也是与国内其他地方不同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样的规定,既维护了《婚姻法》的严肃性,坚持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基本原则,坚决废除封建落后的婚姻形式,又考虑了历史的因素和一部分群众的习惯。

在旧x藏,广大贫苦农奴没有人身自由,没有基本的人权,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广大妇女的命运,则更为悲惨。x藏实行民主改革以后,x藏自治区从x藏的实际出发,先后制定了十多种与保护妇女权益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条例,以明确的法律形式,切实保障了x藏妇女的地位。现在,x藏妇女和全国其他各民族的妇女一样,与男子一样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这些权利包括: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利、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利等。据1996年统计,x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中的妇女代表占代表总数的20%。全x藏有县级以上妇女干部573人,并在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藏族的女法官、女检察官、女警官、女律师、女企业家、女科技工作者,在大洋彼岸留学生队伍中也出现了藏族姑娘。 [投影显示]拉萨市的藏族女法官

[教师引导]在了解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内容和特点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下,各民族的发展情况。 [板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二目的内容。 [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如:(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从“一五”计划开始,国家即在内蒙古、x疆、宁夏等民族地区安排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如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宁夏青铜峡水电站、x疆的石油勘探和内蒙古兴安岭林区的开发等。仅在五六十年代,国家就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了四川至x藏、青海至x藏、x疆至x藏等公路干线,建设了包头至兰州、兰州至西宁、兰州至乌鲁木齐、贵阳至昆明、成都至昆明、成都至贵阳、长沙至贵阳等通往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铁路干线。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x疆陆续建成了乌鲁木齐石化总厂、独山子石化总厂乙烯工程等一批先进的现代化大中型工业项目和南疆铁路、塔城机场等一批交通设施。(2)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如广西的北海市被列为国家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呼和浩特、银川、西宁、贵阳被国家列为内陆开放城市;国家还先后批准在桂林、南宁、乌鲁木齐、包头四个民族地区大中城市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3)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4)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5)扶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6)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生育政策。(7)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 下面我们通过图表资料来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

第3篇:第12课教案页面设置

第12课

《Word页面设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使用“文件”菜单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并对纸张类型和页边距进行设置。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页面设置”对话框的打开方式,从而了解利用Word软件进行页面设置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

3.通过Word这一工具软件的学习,感受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发展来源于生活,服务到生活中去,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与他人协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纸张类型和页边距的步骤。

【难点】根据实际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纸张类型和页边距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多张明星的图片,播放一张张图片,并问学生:“这些明星你们认识么?喜欢么?”学生回答,教师再抛出一个问题:“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喜欢的明星介绍给大家?”大家情绪高涨,都很想马上把自己喜欢的明星介绍给大家。我们今天就利用Word制作这样的电子小报,那么我们首先应该需要完成的第一步操作是什么呢?此时,教师引入新课:Word页面设置。

环节二:师生互动,分析任务

教师先复习有关Word软件的有关知识。并且进行提问“如何设置电子小报的纸张类型和页面边距”。微信订阅号NTCECN 任务

一、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

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并总结出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的一般方法:

在Word窗口中执行“文件à页面设置”命令,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

任务

二、分别设置纸张类型和页边距,体会对文档的影响 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结合教材内容和打开教师共享的文档,两人一小组,自行探索纸张类型和页边距对文档的影响。

然后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分别对纸张类型和页边距,并把数据记录在课本上,并体会不同数据对文档的影响。

由师生共同总结:纸张类型决定了整体文档页面的大小;而页边距指的是文字到页面边缘的距离,且数值越大,距离越大。

任务

三、设置纸张方向微信订阅号NTCECN 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如何将页面横向放置?”

教师操作完成改变纸张方向的操作,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设置。

任务

四、保存文档 环节三:巩固提高

方向为横向,输入大量的文字,不利于阅读,所以我们将一页分为两部分去使用,这样更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左右两部分应该对称,并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环节四:小结作业

1.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请学生思考保存文档的方式。

【答辩题目及解析】 《Word页面设置》答辩

在Word 2003中提供了哪些视图,并做简单介绍。 【参考答案】 谢谢考官的提问!

Word提供了几种不同的视图模式显示窗口文档的内容,包括普通、Web版式、页面、大纲视图及阅读版式视图等。单击视图切换按钮,可改变视图显示模式。

普通视图:该视图模式下,不显示页眉、页脚、图片等特殊内容,文档中可显示更多的文本信息,工作效率较高。不足之处是其显示形式无法反映出排版的实际效果。

Web版式视图:可以使屏幕获得特殊的背景效果。由于采用了优化的版式布局,正文显示的版面更大,并能自动换行以适应当前窗口。

页面视图:该模式具有“所见即所得”的显示效果。在页面视图模式下,可以看到页眉、页脚、图片、分栏等各种编辑、排版情况,与实际打印结果完全相同。与普通视图相比,在页面视图模式下,文档的显示速度相对较慢。

大纲视图:该模式用于建立文档轮廓、观察文档结构及重新组织文本,一般用来显示长文档。在大纲视图模式下,可以折叠文档,即只查看标题,也可以展开文档以看到所有内容;可以通过对标题及所属文本的移动实现对文档结构的快速调整。利用工具栏上的“升级”、“降级”按钮可实现标题的位置变化或降为文本(即删除标题)。

阅读版式视图:该视图以图书的分栏样式显示Word 2003文档,Office按钮、功能区等窗口元素被隐藏起来。在阅读版式视图中,用户还可以单击“工具”按钮选择各种阅读工具。

第4篇: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教案

美国的诞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来克星顿的枪声,华盛顿,《独立宣言》的发表,萨拉托加战役,1787年宪法等基本史实,进而掌握美国诞生的概况。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美国独立战争以弱胜强以及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北美是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等地移来的劳动人民和从非洲贩来的黑人共同开发的;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战争的结果,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对欧美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美国诞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复习提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哪些历史作用?

学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在本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还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新时代,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教师过渡: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原先属于英国的13个北美殖民地人民赢得了独立,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教师展示导读提纲: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北美大陆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怎么又形成了美利坚民族呢?

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这场战争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

华盛顿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美国独立战争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

讲授新课: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教师提问:英国在北美建立的殖民地居民中,哪些人共同劳动,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土著印第安人、来自欧洲等地的移民和贩自非洲的黑人。

教师: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北部造船业发达,中部盛产粮食,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频繁而且日益密切。

教师:北美大陆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怎么又形成了美利坚民族呢?

学生:来自欧洲等地的移民,主要是英国人,其次还有德、法、荷兰、瑞典等国人。他们经过长期开拓和经济交流,逐步形成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语言,终于融合成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

教师小结:美洲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与从欧洲来的大批移民共同开发,经过一百多年的开拓,各地的经济往来与交流,北美13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特别是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造船工业成为主要的工业部门。南部种植园经济,主要种植烟草、蓝靛、甘蔗等以商品为主的经济作物,主要供应欧洲市场。从欧洲到北美殖民地的移民主要是英国人,其次还有德、法、荷兰、瑞典等国人。他们经过长期开拓和经济的频繁交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作为统一的语言,这样由来自欧洲的移民融合的新民族——美利坚民族就形成了。

教师过渡:尽管这个民族与英国有着极其紧密的历史渊源,但是双方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矛盾却日趋激化,终于导致兵戎相见。

二、来克星顿枪声

教师组织学生“动脑筋”:如果你当时生活在北美殖民地,你对下列两位同学的观点有什么想法?

男生:“英国官吏说这里是英国的殖民地,就要为英国的利益服务,当地人应当买英国生产的产品,向英国多交税。”

女生:“殖民地人民认为他们是这块土地的主人,英国人凭什么向他们征那么多的税?不让他们移民到西部去?还非要他们买英国的货不可?”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由教师归纳:他们的说法,反映了当年英国殖民者与北美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自从“五月花”号帆船到达北美之后,欧洲移民与土著印第安人和来自非洲的黑人经过100多年共同开发,北美已经逐步形成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语言,终于融合成新的民族,即美利坚民族。他们感到自己与英国人已经很不相同了,应该成为北美大陆的主人。而英国殖民者始终把殖民地当作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自然引起了美利坚民族的不满,反抗斗争日益高涨。对于北美人民的反抗,英国所采取的高压政策,不但损害了殖民地人民的经济利益,也严重侵犯了他们的自由和主权,终于引发“波士顿倾茶”事件,点燃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是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三、《独立宣言》的发表和独立战争的胜利

教师提问: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如下:

爆发: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

建军:大陆军,华盛顿(1775年)

宣布独立:《独立宣言》发表(1776年7月4日)

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

承认: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883年)

成立政府:《1787年宪法》的制定,成立联邦政府(1787年)

教师讲授:在美国独立战争初期,美、英力量相差悬殊,美军处于不利地位。但由于美国人民的坚强不屈、英勇战斗,人民群众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供应粮食,砍伐树木,阻止英军前进,支援美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美军采取灵活战术,迫使英军走投无路。英军将领率5000人投降,美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这次战役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战争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的抗英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从此,美国独立战争由防御进入了进攻,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美军由防御转入进攻。在人民群众和法国、荷兰等国援助下,美军力量逐渐加强壮大,美军越战越强,战争形势由战争初期的不利形势变化为对美军的有利形势。在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又取得了重大胜利,英军被迫投降,战争胜利结束。

美国独立后,在1787年制定了一部宪法,历史上称“1787年宪法”。现在的美国宪法,就是1787年制定的。根据宪法的规定成立了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教师让学生请阅读《独立宣言》的摘录:“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一切与英王的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你如何评价它?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A.它的要求和主张是进步的:《独立宣言》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摆脱殖民压迫的要求,包含着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主张,具有进步的性质。

B.它的作用是重大的:它的发表,标志着北美殖民地脱离了英国,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了。后来,美国规定每年的7月4日为国庆日。

教师:在美国首都的华盛顿纪念塔内有一块中国清政府赠送的石碑,上题“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请你根据自己所知,说说华盛顿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A.他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采取灵活的战术,克服困难,英勇作战,终于取得胜利,赢得人民爱戴。

B.他拒绝称王、拒绝一切虚夸的称号和赞誉之词,亲自主持制订了美国1787年宪法,然后被选举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后来,他严格遵守宪法的规定,坚决不参加第三次总统竞选,为后人树立了言行一致、维护民主的好榜样。

教师:美国独立战争的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让学生独立思考回答,然后教师归纳:

A.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美国独立;

B.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的作用。

教师: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从双方的作战目的和战争的全过程来分析,它是一次“得道多助”的民族解放战争;再从战争的表现形式来看,它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而且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扫除了障碍,所以,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第5篇:第12课 东汉的强盛 教案

第12课 东汉的强盛

〖内容标准〗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要求学生了解光武中兴的主要内容以及东汉衰败的主要史实。

2.能力培养

①引导学生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中国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②依据历史图片想像并手描述汉人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描述的能力。

③介绍天干地支表及十二生肖,教会学生换算农历与公历、干支纪年与生肖的方法。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讲解柔术治天下和以文治为主要特征的“光武中兴”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使学生懂得国家的兴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化事业的繁荣。

〖教学要点〗

1.重点 光武中兴

2.难点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教学建议〗

.光武中兴

①向学生指出:东汉都城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之东,如同东周的都城洛邑在西周都城镐京之东,因此历史上有西汉、东汉、西周、东周之称。历代史书党将西汉称为前汉,东汉称为后汉则是从时间上指称。

②介绍课文小字部分,让学生懂得,王莽改制是一场失败的改革,它不但没有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反击了社会矛盾,以此作为“光武中兴”的铺垫。

③有关光武中兴的内容,可让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出两特征(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和五大内容(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废除捐税,减轻田租;提倡节俭,精简机构;整顿吏治;兴办地方官学)。总结课文小字,将光武中兴的内容与王莽的统治进行对比,还可适当穿插《后汉书》中的一些小故事,诸如:“寻找严子陵”、“奖赏闭门人”等,以突出光武帝重视人才、整顿吏治的中兴特色,加深学生对光武中兴的理解。同时,对光武帝重视教育也可作一定评论。关于“中兴”一词可稍作解释:由衰弱转入重新兴盛。

④为使学生对光武帝其人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可指导学生收集更多的相减史料,在课外以活动课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⑤让学生依据课文中的三幅插图想像汉人的日常生活,以此突出“兴武中兴”的结果与作用。

⑥引导学生以讨论的形式比较“兴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盛世凹面的出现的共同原因,即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行之有效政策的长期坚持,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等待。

2.东汉衰败

①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及小字分析东汉衰败的原因,即年幼的皇帝被各种势力左右、地方割据势力猖獗、农民起义爆发等,并指出具体表现,诸如官僚、地方兼并土地、官僚宗族世代把持政权,左右选官舆论、大地主拥徒附和私人武装家兵等等,指出这是东汉末年形成割据势力的原因,更是三国分立的历史根源。

②关于天干地支及十二生肖的内容,应作一定的解释与说明,并教会学生换算方式。

(以上内容主要于教师用书)

〖教学实录〗

〔复习旧课〕(约2分钟)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第11课 统一国家的巩固。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汉朝的历史,将同学们将书翻到:

第12课 东汉的强盛

(板书,以下绿色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约10分钟)

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合书布点〕(约10分钟)

△采点布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

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东汉

光武中兴

“柔术”→奴婢、捐税、节俭、吏治

?

文治 →图书馆、太学、郡国学

衰败 中央政权 → 弱

地方割据 → 强 官僚、大地主

兼并土地、把持政权、左右选官、占有田庄、私人武装

△布点小结

本课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要把内容归纳起来,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光武中兴”是本课的重点,“中兴”是指由衰弱转入重新兴盛。我们在学习这段历史时,要注意把它与“文景之治”联系起来,比较他们的异同。

〔分层推进〕(约20分钟)

△再读教材

△快速提问

①东汉(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洛阳、东汉。提醒学生注意:汉武帝是西汉的刘彻、汉光武帝是东汉的刘秀)

②光武中兴

⑴背景

⑵特征(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提醒学生其与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居马上得天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的相似)

⑶内容

⑷影响

③东汉衰败

⑴东汉时期,与中央政权离心离德的地方割据势力主要指的是哪些人?

⑵官僚、大地主为什么能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⑶田庄的私人武装称为什么?

△处理问题

①“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行之有效政策的长期坚持,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等待。

②想像汉人的日常生活(参照课文中的插图)

③纪年法的换算

〔贯通评价〕

本课我们学习了东汉的历史,“光武中兴”是本课的重点,我们要抓住它的两大特征:以柔术治天下和文治。这一西汉王朝的“休养生息”和“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有许多相同之处。本课的学习要与前面对西汉的学习进行对照,西汉与东汉,这两个王朝,我们有时统称为汉朝,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资料〕

奖赏闭门人

郅恽(恽音yùn)是管洛阳城门的小官。有一次,汉光武帝带了一批人,到洛阳郊外去打了一天猎,回城的时候,已经是晚上。皇帝的车驾到了上东门,城门早已关了。随从打猎的侍从叫管城门的开门,郅恽拒绝了。汉光武帝亲自来到城下,吩咐郅恽开门。不料郅恽说:“夜里看不清楚,不能随便开门。”汉光武帝碰了个钉子,只好绕道到东中门进城。第二天,汉光武帝正想找郅恽责问,不想郅恽的奏章已经送上来了。奏章上说:“陛下跑到遥远的山林里去打猎,白天还不够,直到深夜才回来。这样下去,国家大事怎么办?”汉光武帝看了奏章,就赏给郅恽一百匹布,还把那个管东中门的官员降了职。

寻访严子陵

严子陵,原姓庄,后人因避明帝讳改姓严。名遵,字子陵。

年轻时就很有名望,后来游学长安时,结识了刘秀和侯霸等人。王莽为笼络人心,曾广招天下才士。侯霸趁机出来做官了,刘秀却参加了绿林起义军,决心推翻王莽政权。严子陵当时也多次接到王莽的邀聘,但他均不为所动,最后索性隐名换姓,避居僻乡,彻底摆脱了王莽的羁绊。刘秀在洛阳建立起东汉王朝后,思贤若渴,到处寻找严子陵。

几年后,得知严子陵披着羊皮隐居在齐国某个地方钓鱼,便立即派人带了聘礼,备了车子去请,一连请了三次,并亲自致书云:“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辟之疮疮须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颖水之风,非朕所敢望。”严子陵实在推诿不过去了,才终于来到了洛阳。

这时,侯霸已经当上了刘秀的丞相。原来他在王莽失势时,便及时转舵,向起义军靠拢,以后凭着有一定能力,一步步爬了上来。他深知刘秀十分器重严子陵,所以一听到严子陵来了,不敢怠慢,马上派人携书问候。严子陵却对侯霸那种追名逐利、一味投机的行为十分鄙视,看了侯霸的信后,也不愿回信,只让来人带了两句话去,说是“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侯霸认为这是挖他的疮疤,心中十分不满,从此便想方设法要把严子陵撵出洛阳去。严子陵则因为看到侯霸这样的人居然当了丞相,也就不愿再在洛阳呆下去,每天只在宾馆里睡大觉,等待回家。甚至当光武帝刘秀亲自来看望他,他也闭着眼睛,不理不睬。刘秀知道这位老友性情高洁、孤介,便抚着他说:“子陵呀子陵,你到底为啥不肯出来辅助我治理国家呢?”严子陵突然睁开眼来,盯着刘秀说:“唐、尧得天下,是因为德行远闻,才使隐者洗耳。你何必苦苦逼我呢!”刘秀见一时说服不了他,只得叹息着登车回宫去了。

过几天,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与他谈论旧事,谈得十分投机。晚上,还与严子陵同榻而卧。严子陵在睡梦中把脚搁到他的肚皮上,他也毫不介意。不料此事被侯霸知道了,他便在第二天叫太史官上奏,说是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想以此引起光武帝对严子陵的猜忌。刘秀听了却哈哈大笑,说:“这是我和子陵同睡啊,没事!”然而严子陵却料定其中必有缘故,他从这件事中,看到了小人的倾轧,官场的险恶,便执意不肯再在洛阳留下去了。当刘秀还想要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行,悄然离去,隐居于富春山下。那里有个“严陵濑”,据说就是他当年垂钓之处。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刘秀曾再一次征召严子陵,严子陵也再一次地拒绝了,并索性回到故里陈山隐居起来,没过几年,便老死在这里,享年80。

严子陵的人品确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当时知道的人并人多。直到北宋名臣范仲淹任睦州知州时,在严陵濑旁建了钓台和子陵祠,并写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赞扬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子陵才以“高风亮节”闻于天下。南宋嘉定年间,陈山严子陵墓旁也建起了高风阁,后来还办了个高节书院,今均早已湮没,只剩下一块墓碑。

第6篇: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设计意图:本课利用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动人心弦的情境使理论的内在魅力得到更好地体现。通过时政再现,让学生知道图片的深刻含义,从视听角度感受那永载史册的庄严时刻,感受到祖国统一的前进步伐,在香港回归十一周年之际,联系香港和澳门今天的稳定和繁荣,体会到党和国家制定的“一国两制”方针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寓理于情,以情导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港澳问题的历史原由;

2、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

3、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4、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历史事实,详细讲清港澳问题的由来。

2、阐明“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过程、含义和意义。

3、讲述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经过,并记忆其重要史实和伟大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一国两制”的构想变为了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

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洗刷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耻辱。

3、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原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

2、香港、澳门回归的重要史实和伟大意义。

(二)难点

1、“一国两制”的构想;

2、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歌曲等)

四、板书设计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2.“一国两制”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祖国 2.澳门回归祖国 授课过程:

导入:播放《七子之歌.澳门》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我们许多同学可能都听过有的可能还会唱。这首歌它表现了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的依恋和眷眷的情谊,另外,也表达了全国人民期待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同学们知不知道“七子”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老师分析: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七子”它指的是七个地方。即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新中国成立之初有四个地方已经在祖国的怀抱中,但是有三个地方却没有回归,哪三个地方呢?(学生回答:略)

老师讲解:香港、澳门、台湾。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再过了两年澳门也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那它们是怎样回到母亲的怀抱的呢?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P60页。 授课过程: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我们先来看一下题目,“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回归”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略) 老师讲解:回来,回归意思就是说他们曾经离开过,曾经被占领过。那他们曾经被哪些国家占领过,又是怎样一步一步被占领呢?

1. 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一段的历史。先来看香港: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1898年中英又一次签定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新界一地,租期是99年,这样香港就完全被英国占领,这就是被香港占领的过程。那澳门又是怎样被占领的呢?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从此,我们就丧失了对澳门主权的权利。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列强在占领港澳的过程中迫使中国政府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但是对这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政府是从来都没有承认过的。 由于百年前明政府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再加上我国当时非常的落后,使得香港与澳门这两颗璀璨的明珠就这样从祖国母亲的怀抱之中被硬生生的抢走了。这就是香港和澳门被占领的过程。

从历史上看,香港与澳门被占领,那我们现在又应该怎样使他们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呢?我们的党又采取了什么样的办法呢?,在这里谈到两种方式,一是非和平的方式(也就是武力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那它不好在哪些方面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刚才我们讲到他们长期被英国或葡萄牙控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的制度,受这些国家的影响很深,这就与大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样一边是社会主义制度一边是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对立的社会形态,要在同一个国家存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就得消除他们之间的矛盾,那该怎样消除矛盾实现香港与澳门的回归呢?我们的党该怎么做呢?请同学阅读60页并找出答案。(学生回答:略) 2.“一国两制” 老师讲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指的是两种制度,也就是在大陆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与澳门部分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提出具有深远的意义,什么意义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它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引得了国内外人士的好评。 现在我们有了想法,就要付出行动也就是“一国两制”的方针的实践,即香港与澳门的回归。

二、港、澳回归

1.寸步不让的谈判

从1982年6月我国就开始同英国展开了收回香港问题的谈判。整个谈判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82年到1983年6月,这一阶段英国想继续统治香港不想归还;第二阶段:1983年7月到1984年9月英国这时企图用主权来换治权,对此我国政府寸不不让,经过了22轮的谈判,最后英国政府终于妥协了。1984年12月19日,中英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申明,决定于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这时候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港澳的胜利回归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重温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集体朗读导入框内容

香港回归以后,1999年12月20日,我们再一次成功的收回了阔别祖国400年之久的澳门。每个中国人都忘不了这个时刻,在这个时刻所有的中国人都注视着国旗和特别行政区区旗的徐徐升起。心情无比激动。

我们知道,一直以来我们都想收回港澳地区,但都没有成功,而现在我们成功的收回了香港和澳门。为什么现在我们能收回港澳地区呢?他们的回归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因为祖国强大了,因为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顺利收回港澳地区

3.。港澳地区的收回的历史意义

老师讲解:他们的回归,使中国人民雪洗了百年的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国两制成功的解决了港澳问题,这样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我们也期待着台湾的早日回归。 4.港澳的现状

今年是香港回归11周年,澳门回归9周年,在这些年里香港和澳门现在的发展状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展示:香港、澳门的图片) 小结:近代香港和澳门被列强占领,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终于在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相隔数年他们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样血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又见东方亮》中再次感受祖国的巨变。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