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山导游词

2023-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栖霞山导游词

栖霞山导游词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栖霞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拨286米,又名凤翔峰;东北一山,形若卧龙,名为龙山;西北一山,状如伏虎,名称虎山。栖霞山古迹名胜很多,她的深秋红叶,特别是2000年发现的“东飞天”石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栖霞山没有钟山高峻,但清幽怡静,风景迷人,名胜古迹,遍布诸峰,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尤其是深秋的栖霞,枫林如火,漫山红遍,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栖霞山驰名江南,因为不仅有一座栖霞寺,更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构舍利塔,还因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民间素有“春牛首、秋栖霞”。山西侧称枫岭,有成片的枫树,深秋的栖霞,红叶如火,登高远望,甚为壮观,景色十分迷人。

栖霞山风景区的第一景是明镜湖,有“彩虹明镜”碑立于湖边,它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向东有月牙池,向前就来到栖霞寺大门。

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 栖霞寺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现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鉴真纪念堂等主体建筑。

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唐代时称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间,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摄翠楼、藏经楼等,为南京地区最大的寺庙。

千佛岩在凤翔峰西南麓。闻名遐迩的“东飞天”就在中102号佛龛中。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绍之子与智度禅师合作开凿三圣像以纪念明僧绍。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龛上出现佛光,惊动齐梁贵族,于是纷纷前来凿石造像,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又据传,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于是立志在此凿造佛像。

他病故后,其子在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开始与僧智度禅师在西壁上凿佛龛,镌刻了三尊佛像,这三佛合称“西方三圣”,该殿也称“三圣殿”。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凿于294个佛龛中,望之如峰房鸽舍,号称千佛崖。

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其中“大佛阁”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凿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无量寿佛坐像高达12米。

2000年南京旅游界要说有什么大事恐怕只有栖霞山发现“东飞天”,各大媒体更是抓住这一热点进行大量报道,学术界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使“东敦煌”、“东飞天”蜚声海内外,很多人慕名而来。“东飞天”位于中102号佛龛中。

这个洞龛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顶的两组飞天为橙色,线条清晰可辨,中间佛像头顶的火焰隐约可见。虽然仅有这么两对飞天,但这是我国所发现的最东部的“敦煌遗迹”。最近又传来消息称在千佛岩旁的舍利塔上又发现了飞天浮雕,其所用技法和人物线条皆与敦煌相似,据有关报道称,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东敦煌"的文化内容。

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始为木塔,后毁于唐武宗会昌年间。现存之塔系南唐时高越、林仁肇建造。从栖霞寺南侧围墙外山路向东行不远,就可看到舍利塔,该塔用白石砌成,五层八面,高约18米。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形象姿态生动传神。

塔基上刻着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诞生、出游、苦行、坐禅、说法、降魔、涅般。该塔为五级八面密檐式石塔,高18.04米。塔基上浮雕释迦八相图和海石榴、鱼、龙、凤、花卉等图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贤骑象图和文殊菩萨像,像上还刻有“匠人徐知谦”等题名。

塔檐下雕飞天、乐天、供养人等像。第二层以上每面都刻两个圆拱形龛,均内雕一酋跏趺坐佛,共计64尊,雕刻精细,甚为生动。全塔造型典雅、秀美,雕刻细腻、精湛,装饰华丽,为佛教艺术在江南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88年舍利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如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

南朝石刻

体现南京南朝古都神韵的艺术瑰宝——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苏省内共有32处,其中南京地区有19处,分布在江宁、栖霞等处,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00年,19处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处,另有失考墓7处。

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约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几种。镇墓神兽分双角天禄、独角麒麟与无角辟邪三种,形态基本相似,均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神态威猛庄严。天禄与麒麟仅限用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王侯墓前。

位于栖霞区狮子冲陈文帝陈倩永宁陵前的天禄、麒麟,是帝陵石兽的代表作。它们相向而立,造型矫健灵活,雕刻手法细致圆熟,已脱尽汉代简朴作风,给人以挺拔、丰满的印象。而位于仙鹤门张家库村的梁临川王萧宏墓,墓前的辟邪雄浑简练,雕刻技法娴熟,造型的整体和局部皆十分和谐,显示出一种匀称美,是王侯墓前石辟邪的代表作。

神道石柱又称华表,以栖霞十月村吴平忠侯萧詹墓的碑文保存最为完整。南朝立碑较少,千百个碑毁散湮没,流传极少,而此碑巍然独存。石碑通高5.16米,分碑首、 碑身、龟趺三部分。碑身镌刻当时著名书法家贝义渊所书2840多字的楷体碑文,是十分罕见的书法艺术珍品。

南朝陵墓石刻上承秦汉,下启隋唐,而与同时代的北朝石窟艺术遥相媲美,在中国石雕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杰作,也称得上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禄、麒麟雕刻

精美者,当属位于栖霞镇狮子冲的陈文帝永宁陵石刻。天禄又称“天鹿”,也称“挑拨”、“符拨”,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与“天命”和“禄位”有关。麒麟是传说中的“仁兽”,它的出现,往往被附会为圣贤的降生,是太平盛世的象征,永宁陵现存石天禄、麒麟各一只,昂首而立,凌空欲飞,富有动感,给人以挺拨、丰富的印象。

第2篇:栖霞山导游词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栖霞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拨286米,又名凤翔峰;东北一山,形若卧龙,名为龙山;西北一山,状如伏虎,名称虎山。栖霞山古迹名胜很多,她的深秋红叶,特别是2000年发现的“东飞天”石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栖霞山没有钟山高峻,但清幽怡静,风景迷人,名胜古迹,遍布诸峰,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尤其是深秋的栖霞,枫林如火,漫山红遍,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栖霞山驰名江南,因为不仅有一座栖霞寺,更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构舍利塔,还因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民间素有“春牛首、秋栖霞”。山西侧称枫岭,有成片的枫树,深秋的栖霞,红叶如火,登高远望,甚为壮观,景色十分迷人。栖霞山风景区的第一景是明镜湖,有“彩虹明镜”碑立于湖边,它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向东有月牙池,向前就来到栖霞寺大门。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 栖霞寺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现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鉴真纪念堂等主体建筑。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唐代时称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间,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摄翠楼、藏经楼等,为南京地区最大的寺庙。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其中“大佛阁”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凿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无量寿佛坐像高达12米。这个洞龛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顶的两组飞天为橙色,线条清晰可辨,中间佛像头顶的火焰隐约可见。虽然仅有这么两对飞天,但这是我国所发现的最东部的“敦煌遗迹”。最近又传来消息称在千佛岩旁的舍利塔上又发现了飞天浮雕,其所用技法和人物线条皆与敦煌相似,据有关报道称,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东敦煌"的文化内容。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始为木塔,后毁于唐武宗会昌年间。现存之塔系南唐时高越、林仁肇建造。从栖霞寺南侧围墙外山路向东行不远,就可看到舍利塔,该塔用白石砌成,五层八面,高约18米。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形象姿态生动传神。塔基上刻着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诞生、出游、苦行、坐禅、说法、降魔、涅般。该塔为五级八面密檐式石塔,高18.04米。塔基上浮雕释迦八相图和海石榴、鱼、龙、凤、花卉等图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贤骑象图和文殊菩萨像,像上还刻有“匠人徐知谦”等题名。塔檐下雕飞天、乐天、供养人等像。第二层以上每面都刻两个圆拱形龛,均内雕一酋跏趺坐佛,共计64尊,雕刻精细,甚为生动。全塔造型典雅、秀美,雕刻细腻、精湛,装饰华丽,为佛教艺术在江南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88年舍利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如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南朝石刻体现南京南朝古都神韵的艺术瑰宝——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苏省内共有32处,其中南京地区有19处,分布在江宁、栖霞等处,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00年,19处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处,另有失考墓7处。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约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几种。镇墓神兽分双角天禄、独角麒麟与无角辟邪三种,形态基本相似,均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神态威猛庄严。天禄与麒麟仅限用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王侯墓前。

位于栖霞区狮子冲陈文帝陈倩永宁陵前的天禄、麒麟,是帝陵石兽的代表作。它们相向而立,造型矫健灵活,雕刻手法细致圆熟,已脱尽汉代简朴作风,给人以挺拔、丰满的印象。而位于仙鹤门张家库村的梁临川王萧宏墓,墓前的辟邪雄浑简练,雕刻技法娴熟,造型的整体和局部皆十分和谐,显示出一种匀称美,是王侯墓前石辟邪的代表作。

【范文网】

第3篇:南京栖霞山导游词

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在明代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誉。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南京栖霞山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南京栖霞山导游词1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

栖霞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拨286米,又名凤翔峰;东北一山,形若卧龙,名为龙山;西北一山,状如伏虎,名称虎山。

栖霞山古迹名胜很多,她的深秋红叶,特别是20__年发现的“东飞天”石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

栖霞山没有钟山高峻,但清幽怡静,风景迷人,名胜古迹,遍布诸峰,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

尤其是深秋的栖霞,枫林如火,漫山红遍,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栖霞山驰名江南,因为不仅有一座栖霞寺,更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构舍利塔,还因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民间素有“春牛首、秋栖霞”。

山西侧称枫岭,有成片的枫树,深秋的栖霞,红叶如火,登高远望,甚为壮观,景色十分迷人。

栖霞山风景区的第一景是明镜湖,有“彩虹明镜”碑立于湖边,它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向东有月牙池,向前就来到栖霞寺大门。

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

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

栖霞寺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现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鉴真纪念堂等主体建筑。

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

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

),唐代时称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间,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

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

清光绪三十四年(1920__年)重建,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摄翠楼、藏经楼等,为南京地区最大的寺庙。

千佛岩在凤翔峰西南麓。

闻名遐迩的“东飞天”就在中102号佛龛中。

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绍之子与智度禅师合作开凿三圣像以纪念明僧绍。

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龛上出现佛光,惊动齐梁贵族,于是纷纷前来凿石造像,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20__年)逐渐开凿而成。

又据传,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于是立志在此凿造佛像。

他病故后,其子在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开始与僧智度禅师在西壁上凿佛龛,镌刻了三尊佛像,这三佛合称“西方三圣”,该殿也称“三圣殿”。

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

佛像始有515尊,分凿于294个佛龛中,望之如峰房鸽舍,号称千佛崖。

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

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

其中“大佛阁”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凿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无量寿佛坐像高达12米。

20__年南京旅游界要说有什么大事恐怕只有栖霞山发现“东飞天”,各大媒体更是抓住这一热点进行大量报道,学术界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使“东敦煌”、“东飞天”蜚声海内外,很多人慕名而来。

“东飞天”位于中102号佛龛中。

这个洞龛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顶的两组飞天为橙色,线条清晰可辨,中间佛像头顶的火焰隐约可见。

虽然仅有这么两对飞天,但这是我国所发现的最东部的“敦煌遗迹”。

最近又传来消息称在千佛岩旁的舍利塔上又发现了飞天浮雕,其所用技法和人物线条皆与敦煌相似,据有关报道称,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东敦煌"的文化内容。

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20__年),始为木塔,后毁于唐武宗会昌年间。

现存之塔系南唐时高越、林仁肇建造。

从栖霞寺南侧围墙外山路向东行不远,就可看到舍利塔,该塔用白石砌成,五层八面,高约18米。

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形象姿态生动传神。

塔基上刻着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诞生、出游、苦行、坐禅、说法、降魔、涅般。

该塔为五级八面密檐式石塔,高18.04米。

塔基上浮雕释迦八相图和海石榴、鱼、龙、凤、花卉等图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贤骑象图和文殊菩萨像,像上还刻有“匠人徐知谦”等题名。

塔檐下雕飞天、乐天、供养人等像。

第二层以上每面都刻两个圆拱形龛,均内雕一酋跏趺坐佛,共计64尊,雕刻精细,甚为生动。

全塔造型典雅、秀美,雕刻细腻、精湛,装饰华丽,为佛教艺术在江南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88年舍利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

如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

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

南朝石刻

体现南京南朝古都神韵的艺术瑰宝——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苏省内共有32处,其中南京地区有19处,分布在江宁、栖霞等处,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20__年,19处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处,另有失考墓7处。

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约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几种。

镇墓神兽分双角天禄、独角麒麟与无角辟邪三种,形态基本相似,均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神态威猛庄严。

天禄与麒麟仅限用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王侯墓前。

位于栖霞区狮子冲陈文帝陈倩永宁陵前的天禄、麒麟,是帝陵石兽的代表作。

它们相向而立,造型矫健灵活,雕刻手法细致圆熟,已脱尽汉代简朴作风,给人以挺拔、丰满的印象。

而位于仙鹤门张家库村的梁临川王萧宏墓,墓前的辟邪雄浑简练,雕刻技法娴熟,造型的整体和局部皆十分和谐,显示出一种匀称美,是王侯墓前石辟邪的代表作。

神道石柱又称华表,以栖霞十月村吴平忠侯萧詹墓的碑文保存最为完整。

南朝立碑较少,千百个碑毁散湮没,流传极少,而此碑巍然独存。

石碑通高5.16米,分碑首、碑身、龟趺三部分。

碑身镌刻当时著名书法家贝义渊所书2840多字的楷体碑文,是十分罕见的书法艺术珍品。

南朝陵墓石刻上承秦汉,下启隋唐,而与同时代的北朝石窟艺术遥相媲美,在中国石雕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杰作,也称得上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禄、麒麟雕刻

精美者,当属位于栖霞镇狮子冲的陈文帝永宁陵石刻。

天禄又称“天鹿”,也称“挑拨”、“符拨”,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与“天命”和“禄位”有关。

麒麟是传说中的“仁兽”,它的出现,往往被附会为圣贤的降生,是太平盛世的象征,永宁陵现存石天禄、麒麟各一只,昂首而立,凌空欲飞,富有动感,给人以挺拨、丰富的印象。

南京栖霞山导游词2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0公里处,山呈伞形。因山中产“滋润摄(养)生”的草药,又名摄山。南朝建栖霞寺于此,山又以寺名改称栖霞山。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拔284米,卓立天外,又名凤翔峰;东北一山,形若卧龙,名为龙山;西北一山,状如伏虎,称作虎山。

栖霞山驰名江南,不仅因为有一座栖霞寺,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塔舍利塔,还因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深秋的栖霞,红叶如火,层林尽染,民间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公元620__年,隋文帝将“舍利”(佛骨)分送全国八十三州建塔收藏,指定“先往蒋州栖霞寺”。栖霞寺在唐初更名为功德寺,扩建殿宇49所,成为东南巨刹,与山东长清灵岩寺、湖北荆州玉泉寺、浙江天台国清寺并称“四大丛林”。此后,该寺几经兴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20__年)重建。栖霞寺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现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鉴真纪念堂等。

明征君碑在栖霞寺门前北侧,是南京地区惟一的一块唐碑。此碑是为纪念栖霞寺的创始人明僧绍而刻制的,明征君是对明僧绍的尊称。明僧绍,字承烈,号栖霞,平原人(今属山东),南朝刘宋元嘉期间(424~453年)曾中举。他隐居在摄山20余年,宋、齐两朝皇帝曾几次下诏,征他入朝作官,他坚辞不受,人们称其为“征君”。由于他甘心隐居,所以人们又称他为“隐君”。南齐永明元年(483年),明僧绍建“栖霞精舍”于此,后舍宅为寺,发展成栖霞寺。

明僧绍的五世孙明崇俨,因擅长方士之术,受到唐高宗的宠信,为他的先祖争取到一方御碑,名为“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碑文为唐高宗李治所撰。碑阴镌刻“栖霞”两个大字,相传是唐高宗李治亲笔。碑的全文2376字,叙述了刘宋时期明僧绍信佛教,隐居栖霞,皇帝征召他为国子监祭酒等官时,他都婉言谢绝的故事。碑文是行书体,笔力遒劲,由唐代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写。高正臣早年练习王羲之书法,后来又吸收了唐初褚遂良的书法,并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在书法艺术上具有较高的造诣。此碑高4.23米、宽1.31米、厚0.37米,虽经风雨侵蚀,但保存较好,是研究我国唐代历史和文学书法艺术的珍贵实物之一。

在栖霞山凤翔峰的西南麓,有著名的千佛岩。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绍之子与法度禅师合作开凿三圣像佛窟。三圣像在西岩壁上,其正中无量寿佛像高10.83米,两侧为各高约10米的观音、势至两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是千佛岩中最大的造像。

相传梁大同六年(540年)千佛岩佛龛上出现佛光,惊动齐梁贵族,于是纷纷前来凿石造像。千佛岩上下呈五级,层次分明,佛龛大者数丈,小者盈寸,共有佛龛250座,摩崖造像500座,号称千佛。

南京栖霞山导游词3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栖霞山没有钟山高峻,但清幽怡静,风景迷人,名胜古迹,遍布诸峰,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尤其是深秋的栖霞,枫林如火,漫山红遍,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风景名胜栖霞山驰名江南,因为不仅有一座栖霞寺,更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胜舍利塔,还因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民间素有“春牛首、秋栖霞”。

山西侧称枫岭,有成片的枫树,深秋的栖霞,红叶如火,象征全家红红火火,登高远望,甚为壮观,景色十分迷人。栖霞山风景区的第一景是明镜湖,有“彩虹明镜”碑立于湖边,它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向东有月牙池,向前就来到栖霞寺大门。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如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

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在爱情不顺后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的暮春独自来到栖霞山下,在一座寂静的道观里,出家为道士。栖霞丹枫堪称金陵一绝,是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栖霞山上郁郁葱葱,林深谷幽,更兼漫山遍植树十种红叶树种,有枫香、红枫、鸡爪槭、羽毛枫、三角枫、黄连木等,每到深秋时节,枫叶如丹,层林尽染,宛如堆锦散绮,又如火染血涌,殷红夺目,历来便有“秋栖霞”之誉,有诗曰“万树霜枫赤似霞,三峰高处夕阳斜,摄山秋色年年好,惹得人称二月花”。深秋时节,枫红如火,层林尽染,民间有“春牛首,秋栖霞”之俗。南京栖霞山与北京香山、湖南岳麓山、苏州天平山并称为中国四大赏红胜地。最佳旅游时间栖霞山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度性气候,平均气温介于13~16℃,春秋两季较适宜旅游。秋天看枫叶,栖霞山为中国四大赏叶胜地之一。

南京栖霞山导游词4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南京栖霞寺旅游,首先我先给大家介绍下南京栖霞寺

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其中“大佛阁”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凿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无量寿佛坐像高达12米。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栖霞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拨286米,又名凤翔峰;东北一山,形若卧龙,名为龙山;西北一山,状如伏虎,名称虎山。栖霞山古迹名胜很多,她的深秋红叶,特别是20__年发现的“东飞天”石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

栖霞山没有钟山高峻,但清幽怡静,风景迷人,名胜古迹,遍布诸峰,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尤其是深秋的栖霞,枫林如火,漫山红遍,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栖霞山驰名江南,因为不仅有一座栖霞寺,更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构舍利塔,还因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民间素有“春牛首、秋栖霞”。山西侧称枫岭,有成片的枫树,深秋的栖霞,红叶如火,登高远望,甚为壮观,景色十分迷人。

栖霞山风景区的第一景是明镜湖,有“彩虹明镜”碑立于湖边,它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向东有月牙池,向前就来到栖霞寺大门。

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

栖霞寺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现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鉴真纪念堂等主体建筑。

塔基上刻着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诞生、出游、苦行、坐禅、说法、降魔、涅般。该塔为五级八面密檐式石塔,高18.04米。塔基上浮雕释迦八相图和海石榴、鱼、龙、凤、花卉等图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贤骑象图和文殊菩萨像,像上还刻有“匠人徐知谦”等题名。

阎都督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钦佩,连声称赞妙!妙!妙文难得!”。王勃写完后,走到阎都督面前,谦逊他说:出丑之作,望都督指教。”阎都督高兴他说:你真是当今的奇才啊!”于是重新就座,净都督把王勃奉为—上宾,并亲自陪坐。但是他的女婿占着自己的记忆力非常强,当众否定王勃的文章为原创!在阎都督女婿确定此序文没有诗文的情况下,王勃提笔写下了七言诗: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唐代时称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间,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清光绪三十四年(1920__年)重建,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摄翠楼、藏经楼等,为南京地区最大的寺庙。

千佛岩在凤翔峰西南麓。闻名遐迩的“东飞天”就在中102号佛龛中。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绍之子与智度禅师合作开凿三圣像以纪念明僧绍。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龛上出现佛光,惊动齐梁贵族,于是纷纷前来凿石造像,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20__年)逐渐开凿而成。又据传,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于是立志在此凿造佛像。

他病故后,其子在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开始与僧智度禅师在西壁上凿佛龛,镌刻了三尊佛像,这三佛合称“西方三圣”,该殿也称“三圣殿”。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凿于294个佛龛中,望之如峰房鸽舍,号称千佛崖。

山门东侧,为元代所遗存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通高3.5米,宽1.15米,碑额“洛京白马寺祖庭记”八字为篆书。此碑立于元代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由元代华严名僧仲华文才撰文,内有“上梦金人,自西飞至,身光炜,以迟旦告所梦于臣下”,“遣遵偕郎中蔡音、秦景等十八人,西访至天竺,遇沙门迦摄摩腾、竺法兰”等句子,碑文称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并说“释源居中天,权舆佛法之地”,实为“腾、兰二神僧开教之绪”。仲华文才后来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成为五台山名刹佑国寺的开山第一代主持。这篇碑文,应是他卓锡白马寺时所撰。碑文楷书,字体潇洒工整,丰神秀骨,实为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因此碑不曾留下书丹者姓名,碑文毕竟出自谁手,遂成一桩悬案。但字体为“赵体”。

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其中“大佛阁”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凿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无量寿佛坐像高达12米。

20__年南京旅游界要说有什么大事恐怕只有栖霞山发现“东飞天”,各大媒体更是抓住这一热点进行大量报道,学术界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使“东敦煌”、“东飞天”蜚声海内外,很多人慕名而来。“东飞天”位于中102号佛龛中。

这个洞龛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顶的两组飞天为橙色,线条清晰可辨,中间佛像头顶的火焰隐约可见。虽然仅有这么两对飞天,但这是我国所发现的最东部的“敦煌遗迹”。最近又传来消息称在千佛岩旁的舍利塔上又发现了飞天浮雕,其所用技法和人物线条皆与敦煌相似,据有关报道称,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东敦煌"的文化内容。

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20__年),始为木塔,后毁于唐武宗会昌年间。现存之塔系南唐时高越、林仁肇建造。从栖霞寺南侧围墙外山路向东行不远,就可看到舍利塔,该塔用白石砌成,五层八面,高约18米。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形象姿态生动传神。

(二山门)在二山门里供奉着四大天王,是佛祖释迦弁尼的外将,又称四大金刚。手持琵琶者是东方持国天王,持剑者是南方增长天王,手缠蛟龙者是西方广目天王,手持宝伞者为北方多闻天王。四员护法神将,威风凛凛,恪尽职守。请大家仔细瞧瞧,值得称奇的是四大天王的法宝,琵琶无弦,宝剑无鞘,蛟龙无鳞,宝伞无骨,是什么原因呢?按照佛经解释,琵琶上弦会地动山摇,宝剑入鞘会盗贼四起,蛟龙有鳞会兴风作浪,宝伞上骨会天昏地暗。反之,则可安享太平盛世。又有一种说法是宝剑有锋、琵琶有调、伞能遮雨、龙蛇有鳞,隐喻“风调雨调”,国泰民安。

塔基上刻着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诞生、出游、苦行、坐禅、说法、降魔、涅般。该塔为五级八面密檐式石塔,高18.04米。塔基上浮雕释迦八相图和海石榴、鱼、龙、凤、花卉等图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贤骑象图和文殊菩萨像,像上还刻有“匠人徐知谦”等题名。

塔檐下雕飞天、乐天、供养人等像。第二层以上每面都刻两个圆拱形龛,均内雕一酋跏趺坐佛,共计64尊,雕刻精细,甚为生动。全塔造型典雅、秀美,雕刻细腻、精湛,装饰华丽,为佛教艺术在江南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88年舍利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如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

南朝石刻

哈尔滨极乐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建于民国十二年(1920__年)。哈尔滨极乐寺是东北三省的四大著名佛教寺院之一,与长春般若寺、沈阳慈恩寺、营口楞严寺齐名。占地面积5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分为正院、东跨院、西跨院和塔院四部分。现任主持是静波法师。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哈尔滨极乐寺导游词,欢迎大家参考。

体现南京南朝古都神韵的艺术瑰宝——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苏省内共有32处,其中南京地区有19处,分布在江宁、栖霞等处,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20__年,19处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处,另有失考墓7处。

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约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几种。镇墓神兽分双角天禄、独角麒麟与无角辟邪三种,形态基本相似,均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神态威猛庄严。天禄与麒麟仅限用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王侯墓前。

位于栖霞区狮子冲陈文帝陈倩永宁陵前的天禄、麒麟,是帝陵石兽的代表作。它们相向而立,造型矫健灵活,雕刻手法细致圆熟,已脱尽汉代简朴作风,给人以挺拔、丰满的印象。而位于仙鹤门张家库村的梁临川王萧宏墓,墓前的辟邪雄浑简练,雕刻技法娴熟,造型的整体和局部皆十分和谐,显示出一种匀称美,是王侯墓前石辟邪的代表作。

神道石柱又称华表,以栖霞十月村吴平忠侯萧詹墓的碑文保存最为完整。南朝立碑较少,千百个碑毁散湮没,流传极少,而此碑巍然独存。石碑通高5.16米,分碑首、

碑身、龟趺三部分。碑身镌刻当时著名书法家贝义渊所书2840多字的楷体碑文,是十分罕见的书法艺术珍品。

南朝陵墓石刻上承秦汉,下启隋唐,而与同时代的北朝石窟艺术遥相媲美,在中国石雕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杰作,也称得上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禄、麒麟雕刻  精美者,当属位于栖霞镇狮子冲的陈文帝永宁陵石刻。天禄又称“天鹿”,也称“挑拨”、“符拨”,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与“天命”和“禄位”有关。麒麟是传说中的“仁兽”,它的出现,往往被附会为圣贤的降生,是太平盛世的象征,永宁陵现存石天禄、麒麟各一只,昂首而立,凌空欲飞,富有动感,给人以挺拨、丰富的印象。

南京栖霞山导游词5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__X,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参观游览栖霞山。

“金陵名蓝三,牛首以山名,弘济以水名,兼山水之胜者,莫如栖霞”。栖霞山古称摄山,因山中盛产中草药,可以滋养摄生,故名。栖霞山位于南京东北郊十八公里处,山有三峰,中峰最高,名三茅宫,又称凤翔峰,最高峰等,海拔286米;东峰绵延向东形似卧龙,名龙山;西峰突兀江边,状如伏虎,名虎山。栖霞山外形似伞,因此古时又称为伞山。至于“栖霞”名之由来,至少有两种说法:一是山以寺名,二是因山中漫山红叶,每当深秋时,犹如晚霞栖落,蔚蔚壮观。现栖霞山为我国五大红叶观赏风景区之一。

古人云,“会游游栖霞,不会游游天下”。可见栖霞山独具魅力,首先栖霞山兼山水之胜,被乾隆皇帝誉为“第一金陵明秀山”,且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其次,栖霞山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被专家称为浓缩了半部金陵文化史,是南京六朝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见证地。第三,栖霞山(古称摄山),自古以来以盛产中草药而闻名于世,在我国中草药资源宝库中独树一帜,葛玄、葛洪、李时珍等名人曾多次来栖霞山。第四,对于国内外地质、地理工作者而言,栖霞山富有地质之胜,栖霞山是我国东半部地质情况中南方类型的“模特儿”,现在国际地质学界还把一些地层名字冠以“栖霞”二字,此外,栖霞山还盛产金、银、锰、锌等矿产。第五,就自然景观而言,独特的山峦奇石,二涧四泉,加之春桃花、秋红叶,确实为一引人入胜的风景名胜地。

乾隆皇帝与栖霞山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除了第一次外,后五次他都来过栖霞山,并在栖霞山行宫前后驻跸四十五天,描写栖霞山各名胜的诗有120首,匾联44副,佛赞一篇,对其偏爱的栖霞十景,行宫、彩虹明镜、紫峰阁、玲峰池、万松山房、珍珠泉、德云庵、叠浪岩、幽居庵、天开岩,不仅写出许多赞美的诗联,而且并画下这个十景当时的盛况。乾隆皇帝第一次来栖霞山就写下了赞誉栖霞山美景的诗《游栖霞山》,“第一金陵明秀山,所欣初遇足空前,画屏云庵紫峰阁,乳窦春淙白鹿泉,梵业镌碑尚隋代,净因舍宅自齐贤,更谁凿壁名纱帽,只恐平原意未然”。

哼哈殿

哼哈殿位于景区主入口,于20__年9月15日建成。一般寺庙都设有三个门,亦称“山门”,象征解脱人生、痛苦的入口。殿内两侧通常供奉两尊金刚神像,威武骠悍、露牙睁目,就是“哼哈二将”。他们的俗名一个叫郑伦,一个叫陈奇。郑伦是商纣王的督粮大将,他只要用鼻子一哼,便能使人魂飞魄散,因得名“哼将”;陈奇原也是商朝的督粮官,他张嘴一哈,黄气喷出,嗅者当场丧命,二人一个哼鼻,一个哈气,各显神威,故称哼哈二将。

他们是“封神演义”里的人物,后因得到了佛教的认可,也顺应了世俗百姓的习惯与爱好,所以就成为佛教中的守门神了。

“彩虹明镜”与月牙池

过了哼哈殿可见一个小巧的明镜湖,真象是透明的玻璃镶嵌在绿色的地毯上,当湖水盈盈之时,可见寺门及两侧岗丘前的古枫绿树倒映水中,涟猗骤起,波光浮动,山林古寺就象映在银幕上,景色比岸上更胜三分,即所谓“彩虹明镜”为栖霞之一景也。

鼓 楼

明镜湖向前数步,可见钟鼓楼,栖霞鼓楼沿古寺主建筑中轴线与钟楼完全对称,而建筑结构、尺寸、材料、色调、外形与钟楼保持一致,形成南有千禧钟,北有太平鼓之完臻格局,钟楼之声更添古刹之庄严,实乃太平盛世之殊胜因缘也。大鼓腰直径二点五米,鼓面直径二点一米,厚一点八米,重约四百公斤。

钟楼

栖霞山钟楼建于1999年12月,“钟楼”二字出自于著名书法家林散之之手,楼下供地藏王菩萨,佛教中认为他是地狱中的神,钟声响起时能解脱罪恶的灵魂,楼上的千禧大钟总重量为9.6吨,每年新年来临人们在此举行敲钟活动以祈祷来年平安幸福。

寂然法师像

在钟楼后方竖有一寂然法师像,寂然法师弱冠之年出家于寿圣寺,一九二一年来栖霞奉事剃度师振禅和尚,法师悉心照料体事入微,若舜和尚深为感动,遂请法师担任监院。

一九三七年,南京沦陷,日军烧杀奸淫,暴行肆虐,寂然法师留守栖霞,得大本、志开二位法师建议与协助,以大慈悲之心,于寺中设佛教难民收容所达四月之久,救护难民二万三千余人,并掩护抗战将领安全脱险。为赈济难民,又设法四处告贷募化。一九三九年秋终因积劳成疾,心力交瘁,壮年早逝。

法师一生,爱国护教、济世救民,实为佛门楷模。

白莲池

钟鼓楼向前数步为白莲池,呈半月形,故名月牙池,供游人或佛门信徒放生之用,俗名放生池,沿池的汉白玉栏杆,雕刻水禽花卉,颇有艺术情味。关于放生池的由来,尚有典故可寻,这里从颜真卿说起,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梁武帝萧衍是历史上显赫一时的佛门天子,是一个以佛化治国的皇帝,在位时极为倡导佛教,主张天下僧民皆吃素食,但他借皇帝权威,自作“断酒肉文”,强令各地寺院执行,从此形成了中国佛教素食的制度。放生池的设置亦在此时。素食与放生是一脉相通的。

二亿年前的碑材——明征君碑

栖霞寺山门广场左侧即是栖霞一宝明征君碑,明征君碑是唐代高宗皇帝李治在上元三年4月25日(公元676年)为纪念明征君(明僧绍)将自己的宅第捐献给佛门,创建栖霞寺而立,至今有1300多年,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为唐高宗(李治)所撰,出自唐初著名书法家高正臣手笔,笔法俊逸清秀,刚柔有致,可见当时风格特点,碑面除碑额篆书“明征君碑”四字外(四字为王知敬手书)均为行书,共二千三百七十六字,现尚存二千三百六十三字,仅缺十三字,字迹清晰可辨、碑阴有“栖霞”两个大字,据传为高宗亲笔。其字体历来有两种说法,其一,笔力遒劲,雄浑;其二,字体并无遒劲,潇洒之感,倒有柔弱疲软之貌,如果说字如其人,那它不正是李治自身的写照么!要不然他的政权怎么会落到武则天的手中去呢?此碑也是南京地区保存得最完美的唐代碑刻,在全国现存唐碑中,是极罕见的珍品。

栖霞寺历代僧人都称碑材为“梅花石”。现此碑经古生物专家考证,属于沉积岩类的“海百合茎石灰岩”,朵朵梅花是海百合茎等动物化石,全碑正面约有海百合动物化石2万2千多个,距今已有2亿零5百多万年。具有这么多可见的动物化石制成碑的如此大块的标本,在全国甚至全世界也是罕见的,因此,栖霞山的明征君碑不仅是文物古迹之珍品,而且也是地质界收藏的化石标本之珍品。

六朝古刹—栖霞寺

栖霞寺座落于栖霞山中峰西麓,龙山、虎山相抱,前有南象山、北象山,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由隐居于此的高士明僧绍(字征君),舍宅为寺,始称栖霞精舍,由高僧法度居之,即栖霞寺之始创,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唐高祖时规模宏大,与湖北玉泉、山东灵岩、浙江国清并称为我国“四大丛林”。

栖霞寺寺内建筑

步入山门过草坪登石阶,一派褚红的高墙迎面壁立,中间大门的额墙上书“栖霞古寺”,两侧门额上各书“六朝胜迹”和“千佛名蓝”八个字,黄金的字面被深兰色的底衬托出来,格外庄重耀眼,从此便把你引进这座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古刹了。走进山门即弥勒殿,迎面坐着一尊弥勒佛像,袒胸露腹,纵情大笑,令人想起平常在此佛龛两侧写着的一副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妙语警游人,使人大增游兴,弥勒像后站立着威武的韦陀天将,据说他是全寺的保卫者,两侧为天王殿。

穿过弥勒殿是一方形宽敞的天井,两厢为客堂、斋堂及补助堂,向正中步上台阶,即宏伟的毗卢宝殿,金碧辉煌,佛象庄严,神台上端座毗卢遮那佛,象高近五米,连须弥座在内高达8.6米,通身贴金,庄严端重,其两侧侍立着梵天、帝释两菩萨,两边站立听经的二十诸天也是点金着彩,光泽耀眼,显示出一派肃穆的佛国景象。殿后塑立着南海观世音,她站在鳌头上,其左右为善财和龙女像,足下海涛澎湃,头上彩云飞舞,她的背后是众多的大小菩萨,此为观音三十二应化身。观音殿内再现瀛洲三山仙岛。值得注意的是大殿后侧原来供文殊,普贤座像处是两座金光灿烂精工细雕的大型佛龛,到处是神龙飞舞的画面,一般民间寺庙是不曾见过如此豪华的建造,这是“文化_革命”后从中南海运来的皇家之物。

对门即方丈室,门额上书“方丈”两字,这两块匾额出自近代著名书法家萧娴的手书,大门两侧一副篆书楹联“狮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狐踪”意思是指文殊,普贤两菩萨普救众生的事迹。方丈中门进入藏经楼,藏经楼是全寺的最高处,藏经楼的正中佛龛的供奉着一座释迦牟尼玉佛。由汉白玉雕琢而成,其形象与国内常见者颇异,这是缅甸僧人早年赠送的,室内两侧放置着整齐的木柜,即七十二函匣为藏经之处,有佛教的经、律、论书籍,其中最名贵的是贝叶经,采用多罗树叶烙印着梵文,但很少有人认识他。

南京栖霞山导游词

第4篇:广东丹霞山导游词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以赤壁丹崖为特色。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广东丹霞山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广东丹霞山导游词5篇(一)

亲爱的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参观游览。我是丹霞山的讲解员,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您一起领略丹霞山的秀丽风光,共度美好时光。

亲爱的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的外山门区域金霞小区。这个区域以前有个村子,村子取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字:石母。也就是石头的祖宗的意思。我们面前的这个山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山门。山门是1994年由中山大学教授彭华先生创意设计修建的。山门通高42米,山门的整体是一个巨大的“山”字。右侧门柱取形阳元石,左侧门柱取形天柱石,中间的拱门象形天生桥。最高的门柱的设计创意则来自僧帽峰,上刻的“丹霞”二字是由岭南著名画家关山月先生题写的。门框上的四个大字请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字?对,自右至左,这是书法家章一平先生用大篆书写的“万古金城”。是赞美丹霞山的山石像一座座红色的城堡。门框的左下方还有“中国红石公园”几个隶书大字,是说丹霞山之美堪与美国黄石公园媲美。红石公园前面的两块花岗岩巨石取自锦江上游的仁化县长江镇河田村,上面刻写的是2010年8月2日广东丹霞山与中国南方共6省6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联合以“中国丹霞”名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获得成功的世界遗产证书和世界遗产标志,并于2011年10月29日由国际地貌学家协会协会主席迈克尔•克罗泽、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代表保罗•丁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原主任沃尔夫冈•伊德、国际地貌学家协会丹霞地貌工作组主席、中山大学教授彭华共同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标志石揭碑。大门的右下方红砂岩石碑上面刻写的是2004年2月13日丹霞山成功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标志,是2004年7月5日揭碑开园的。这两块合而为一的巨大的红砂岩则取自韶关境内另一处著名的丹霞地貌景观乐昌市坪石镇金鸡岭的附近。大家可以在这两块标志石前照相留念。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景区游览。您可以凭购买的景区门票乘坐景区环保车进入我们的各个游览区,从外山门到阳元石游览区约2公里,到长老峰游览区约4公里,到锦江游船码头约1.5公里。入口的右侧有一条长1500米的进山步道,与阳元石游览区和锦江沿江步道联成一体,游客也可以选择徒步进入山里游览。丹霞山风景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郊,总面积292平方公里,北大门距韶关市区45公里,风景区的最南端距韶关东火车站仅6公里。因山石“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所以称之为丹霞山。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1980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区之一。我们的丹霞山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5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8月2日与中国南方共6省6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以“中国丹霞”名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中国第八处、也是目前广东唯一的一处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历史悠久,风光秀丽,具有雄、险、奇、秀、幽、古、旷七大特点,素有“万古丹霞冠岭南”的美誉。

雄:即雄伟、阳刚之美。以赤壁丹崖为特色。丹霞山的山峰均由悬崖峭壁构成,拔起于平川或河岸之上,危崖裸露、光滑齐削、气势磅礴,充满阳刚之美。

险:丹霞山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点,古人利用这一特征常在崖顶筑石结寨,以险御敌,如巴寨、细美寨、长老寨、扬州寨、韭菜寨等。每座山寨的攀登之路犹如“天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上山途中用红色砂石所垒成的道道山门,也可使敌人望而生畏。

奇:丹霞山石之奇特,形态各异,似墙、似堡、似寨,拟人、拟兽、拟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阳元石、阴元石堪称“天下第一绝景”。天然形成的通泰桥则被誉为“岭南第一桥”。龙鳞片石、天柱石、观音石、望夫石与阴、阳元石,并称丹霞山六大奇石。

秀: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被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浈江全长32千米和作为浈江一级支流的锦江下游34千米蜿蜒于丹霞山区腹地,如飘带,似银练。沿江两岸,竹树婆娑,田园锦绣,江清水碧,山石倒影,丹山碧水交相辉映,不是漓江胜似漓江。

幽:沿断层和节理广泛发育的线谷、巷谷、沟谷普遍具有狭窄幽深的特点,两侧丹崖赤壁,沟谷幽深,谷底植被茂盛,鸟鸣谷幽。丹霞盆地核心区内的山峰和谷地,大部分为无人区。

古:从浈江河畔的新石器时代的鲶鱼转遗址,从相传4000多年前虞舜南巡奏韶乐,从锦江岸边的岩画,从隋唐以来的韶石、狮子岩、锦石岩的开发,到明清时期别传寺等的兴盛,千百年来,古人为丹霞山留下了丰富的建筑、摩崖碑刻、诗文和古老的传说。

旷:主要体现在锦江河谷小平原和浈江河谷小平原。站在丹霞山峰上下望成片的夏富小平原和周田小平原,一派美丽的丹霞田园风光。

丹霞山是丹霞地貌命名地。那么什么是丹霞地貌呢?按照当代丹霞地貌泰斗、中山大学教授黄进先生的定义:丹霞地貌是指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这里面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陡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悬崖峭壁,这种峭壁高度一般要求超过5米;第二层是红层,就是岩石必须是红色的;第三层含义是岩石是陆相沉积岩,也就是湖相沉积。那么,作为丹霞地貌命名地的丹霞山,如此奇特的山水是怎样形成的呢?在1.4亿年前,也就是恐龙灭绝的年代,丹霞山是南岭山脉的一个内陆盆地。由于地势低洼,雨水夹带着泥沙碎石流到湖泊内堆积。当时地球的气候非常炎热,湖里的堆积物所含的铁质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形成红色沉积岩。经过大约7千万年,湖泊内沉积了厚度约3700米的巨厚红层。其上部约1300米的较坚硬岩层称为丹霞组,下部约2400米的较松软岩层称为长坝组。到白垩纪末(距今7千万年前后),整个盆地沉积环境消失。由于地壳运动和受燕山运动影响,逐渐隆起并接受侵蚀,但是这个时期的上升非常缓慢。距今3千万年前后,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影响,湖盆随着南岭山脉剧烈抬升,湖内岩层形成许多断裂和节理,加之长期受流水侵蚀、重力崩塌、差异风化,形成了一座座顶平(或顶斜)、身陡、麓缓的山峰。

广东丹霞山导游词5篇(二)

“亲爱的游客们,你们好!我的名字叫黎嘉豪,你们可以叫我小黎也可以叫我黎导,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去游览丹霞山,希望我们能一起度过开心、愉快的一天。好,请大家跟我走。我将会一边走一边为你们介绍丹霞山。

首先我先把丹霞山的概况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提名引地等,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和浈江区境内。丹霞山还是广东四大名山了!

丹霞山的总面积是294平方公里, 丹霞山主峰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锦江风景区、翔龙湖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的阳元山,上层是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归和尚在丹霞山开辟别传寺时,曾挑出12处风景,命名丹霞十二景:锦水滩声、玉台爽气、杰阁晨钟、丹梯铁索、舵石朝曦、竹坡烟雨、双沼碧荷、乳泉春溜、累顶浮图、虹桥拥翠、片鳞秋月。主体是阳元山景区和锦江画廊游览区这两个景点,因此我们等会儿也重点参观这两个景点。好了,事不宜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饱览丹霞山的美景吧!

大家请跟我来!走进丹霞山,首先会看到阳元山景区因有天下奇景阳元石高28。5米。直径7米而得名,景区游览面积6平方公里,主要景点阳元石,北为坤元山,一阴一阳遥相对应。还有古寺混元洞、七座天生桥、拟禽拟兽的山石造型等。我们现再来到了翔龙湖景区这里,翔龙湖景区位于丹霞山南侧谷地,因其湖面轮廓酷似一条腾飞的青龙而得名。沿湖有龙须间、九龙峰、仙居岩、雾隐岩、乘龙台、祈龙台等自然十八处美丽的景区。

大家再看!锦江景区的景江似一条玉带自北而南穿行与丹霞山群峰之中,沿岸赤壁临江,朱碧辉映,翠竹夹岸……目前开辟水上游程10公里,沿途几十处景点串珠分布。下游至望江亭,可见仙山琼阁、遍山石盆美丽的风景直到阳元山景区,经过景点有鲤鱼跳龙门、锦岩大赤壁群像过江等。

各位游客,丹霞山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大家玩得愉快,游得开心。

广东丹霞山导游词5篇(三)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丹霞山,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XX。今天就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大家如果有什么要求可尽管提出来,我会竭诚为您解决。

首先小导为大家介绍一下景区的基本情况:丹霞山座落于仁化县城南约9公里处,距韶关市区56公里。丹霞山与南海罗浮山、博罗罗浮山、肇庆鼎湖山并列为广东四大名山,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山均为红色砂砾岩,远眺全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因而又有人称之为“红石花园”。它的地质岩层是由碎屑红岩,砾石岩和粉状沙岩所组成,含有钙质,氧化铁和少量石膏,呈丹红色,是砂岩地势的代表。这种地形和福建的武夷山、韶关的金鸡岭等同属丹霞地貌。丹霞山古称烧木佛旧地,又称长老寨。据《广东省通志》记载,丹霞山在残唐五代时期已有佛教居士法云在山上之锦石岩憩息,至南宁时期,有僧伽构造堂室,供奉佛像。明代末年(公元1645年),虔州巡抚李永茂、李充茂兄弟来山经营,开凿石阶修筑关门,建造房舍,作为隐居之所,并更名为丹霞山。

丹霞山主峰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是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锦江风景区、翔龙湖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的阳元山,上层是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归和尚在丹霞山开辟别传寺时,曾挑出12处风景,命名丹霞十二景:锦水滩声、玉台爽气、杰阁晨钟、丹梯铁索、舵石朝曦、竹坡烟雨、双沼碧荷、乳泉春溜、累顶浮图、虹桥拥翠、片鳞秋月。

丹霞山一年四季无论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游人观赏。早上,可以在丹霞山看到日出的奇观和滔滔云海;晚上,可以看到绚丽的晚霞和恬静的夜色。雨天,极目远眺,使人胸怀开阔,万虑顿消。至于春夏秋冬,四时景色的奇妙,则只有身历其境者,才能够体会到。

一进入丹霞山风景区,迎面是丹霞门楼,门楼金壁辉煌,牌坊上刻有“丹霞山”三个大字。沿上山小道至半山亭前,左转往锦石岩方向,先见一石岩,上接峭崖,下临深壑,形势险要,有如关隘。北宋时,佛教居士法云攀幽缘至此流光溢彩为此处的景致所陶醉,便驻足憩息,并赞叹曰:“半生都在梦中过了,今日终觉清虚。”后来将此处称为“梦觉关”。这石岩虽仅丈把宽,但是极端整,形状犹如佛龛。踞其上可一睹脚下锦江、头上云石之风采。过梦觉关不不远即见一处风化的岩洞,上面刻有“幽洞通天”四个大字。这里竹篁掩映,绿树婆娑,洞前有一块小坪,下临昔日的锦石尼庵山门,可俯瞰碧水,聆听滩声,在这稍作休息后就可以循洞探幽了。

从幽洞通天向前约1000米,迎面一座山崖倚天矗立,山崖自上而下劈开一条窄缝,长200米,高40多米,宽才1米左右,最窄处仅0.7米,成为从幽洞通天到锦石岩的一条奇险小径。从这走过只觉两侧绝壁耸立,势欲倾到,仰视苍穹,唯存长天一线,长在两边崖缝的灌木枝叶竟然参差交错,不时有岩鹰,疾若流星,更增添了这里的神秘气氛。

在丹霞山众多的岩洞中,锦石岩最为吸引游人,它因石壁五色间错,四时变态而得名。锦石岩是丹霞山开发最早的地方,至明成化年间,此处僧人遍植松杉,并建构起伽蓝堂廊房和寺庵。站在锦石岩洞口,向外可以看到一道飞泉从天而落,在阳光折射下犹如彩虹飞舞,这就是丹霞新十二景之一的“锦岩飞瀑”,瀑布名叫马尾泉,古称“龙尾泉”。泉水源头在海螺峰右边的山涧中,流出地表后,从锦石岩上面的山顶上飞泻而下,形成200多米长的悬泉瀑布。锦石岩是由前后四个岩洞连成一体,分别叫千圣岩、祖师岩、伏锦岩飞瀑虎岩和龙王岩。其中以伏虎岩为最大,深有20多米,高约4米,可容数百人。在洞内原供奉着五百罗汉像,可惜在“”期间被破坏,1981年重修毁坏的佛像,并新塑了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赵朴初先生有诗赞曰:“有朋自远是何缘,锦江人到锦江边;抟泥选像无疲厌,驰想敦煌叹昔贤”。与伏虎岩紧靠的龙王岩,洞的内壁有一条岩石皱起象蜂房形的纹络,状如鳞甲,时隐时现,长数十米,就 象一条鳞甲鲜明的巨龙穿插缠绕于岩洞中。这些维妙维肖的“龙鳞”,其表面附生着一种微生物,可随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而变换着赤、橙、黄、绿的颜色,显得斑驳陆离,十分神秘。此处就是丹霞山古十二景之一的“片鳞秋月”,也称作“龙鳞片甲”。

看过锦石岩之后,沿原路往回走,过半山亭右转,迎面蓝天只剩一线,两旁峭壁笔立,在峭壁之间修有一关门,其险无比,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当你回身远眺时,如带的锦江在参错排列的诸峰之间蜿蜒,又是一番情趣。

步入中层风景区首先到达的就是岭南有名的别传寺。别传寺原建于明末清初,明朝遗臣原江西赣州巡抚李永茂及其弟等人,为避乱世,花了100多两银子买下丹霞山作隐居之地,并凿石为阶,铺路架桥,建筑房舍,还将各处岩洞垒石隔成房间以供居住,使这个昔日偏僻的山沟逐渐兴盛起来,后来竟成了明朝遗老遗少避乱的世外桃源。不久,李永茂去世,其弟李充茂去广州海幢寺见到明末抗清义士澹归和尚,将丹霞山捐出,请澹归到丹霞创建寺院。澹归到丹霞山后,一面根据丹霞山的地形特点设计了营造图,一面四出活动筹集营建的资金和物资。在澹归和尚及其弟子们的苦心经营下,终于建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寺院,取“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意,名别传寺,成为当时岭南十大丛林之一。

别传寺自建成后曾几经遭受兵劫和火灾,许多殿宇仅存遗迹。1980年,本焕禅师到寺住持,重建了别传禅寺,其中包括大原省长叶选平在别传寺雄宝殿、天王殿、钟楼、鼓楼、禅堂、念佛堂、三圣殿、观音堂菩提精舍、客堂、斋堂、老人堂以及僧舍等十多座建筑。这些建筑背靠长老峰,而对云海,前后相联,左右对称。整个建筑群红墙黄瓦,斗拱飞檐,辉煌而又不失庄严。别传寺于1984年农历四月初八开光,全国佛教协会赵仆初会长于1986年春来访时,赋七律《丹霞山赠本焕和尚》云:“群峰罗列似儿孙,高坐丹霞一寺尊;定力能够经桑海换,丛林尚有典型存。一炉柏子参禅味,七碗松涛觅梦痕;未得遍行堂集看,愿将半偈镇山门。”每当别传寺的僧人早晚功课及佛事之时,钟鼓齐鸣,磬鱼同响,梵吹这音弥漫半山。此般景象无论古今丹霞十二胜景中,均列此一景,古称“杰阁晨钟”,今言“别传梵吹”。

出别寺便可看到不远处有一大树,枝叶婆娑。走近细看,可辨清树干一里一外,是两棵不同科目的树相互依存着。它们枝叶交错不分彼此,但是又各现姿容,好象久别重逢的情人,互想拥抱着站立在幽静的山谷间。古人有诗云“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可见前人以鸳鸯名此树,不无道理。那这不同科目的树是怎么连在一起?你又知道答案吗?双池碧荷,原称双沼碧荷,为丹霞古十二景之一。位于中层风景区右侧,这里有3米高的巨石崛起,形似平台,平台上凿有两个石池,一大一小,犹如两面明镜,所以又有人称它为双镜池。古时池中曾有一种名贵的荷花,锦边莲,其花白瓣红点,中含浅碧,是稀有名贵的品种。

丹霞山的石峡仅此一处,是登山顶所必经之路。这里石裂为二,形如合掌,中间露出一峡道,高达数丈。峡内幽暗时有如昏暮,仰视只见天光一线,从峡顶斜射而入。其景观之奇特,完全是天造地设。从石峡中攀登而出便是二关门,它皆以方石筑成,狭隘仅可通人,这里下临石峡,上望霞关,古人所言“一卒当关,万夫莫敌”,可为二门关写照。

由丹霞山的中层到上层,本无道可通,后人在二关门后的悬崖峭壁上开凿石阶,并在旁边安上铁索链,才成为通道。这里是一处裸露的红岩峭壁,两旁空旷,无所依傍,百丈丹崖直下涧底。站在丹梯之上,尽管能够纵目如簇的翠峰、似练的锦江,却令人目眩心悸,不敢在此久滞连。在丹梯的右下方石壁上镌刻着“宜若登天”四个大字,形象地道出了此处的险景。丹梯铁索的上端是霞关,旧称海山门,为登山踏的唯一隘口。它采用丹霞山的红色砂岩砌就,高2.5米,宽3米,关门狭窄仅0.8米。这一路上穿石峡,过二关,攀丹梯铁索,一处险于一处,最后出得霞关,就到达上层风景区了。

在上层风景区最南端,有丹霞山的观日亭.它在长老峰之顶,观日亭分上下两层。有人说过,在丹霞山观日出绝不下于在黄山莲花峰观日出。也有人盛赞:“游尽日出风景地,独有丹霞日出美。”如果遇上天气不好,在东方天际,云层涌动之处,一片淡橙色的霞光隐隐泛起。蓦然,一条秀眉般微弯狭长的光带出现,接着是无限的红波由天外铺来,这时太阳慢慢升高着,如一颗滚贺的火球,忽浮忽沉,历经两三次起落后才继续往上升腾。

有的朋友曾慨叹,几次上丹霞山都看不到日出,这是因晴雨不常,要靠碰得巧。即使有日出,壮观与否也要取决于季节及天气。一般来说,夏末和秋冬季节较为适宜,最好是前一天下午下了点小雨,接着天晴,第二天薄雾缭绕,那可是观赏壮观日出的难得机会了。

螺顶浮屠位于海螺峰的峰顶。“浮屠”是梵语“佛陀”的译音,有人用它来称佛教供奉佛骨、佛像或收藏佛经、保存僧人遗体的建筑物,一般称为“塔”,这座丹霞山上的则是舍利塔。螺顶浮屠建于清康熙六年,为正方形红岩板石结构,由祭坪、基座、塔身三部分组成。祭坪用石板铺就,四面设有供台,四周雕石为栏杆;塔身四层,高8.37米,四角立石柱。这座塔的建筑颇具规模,是别传寺鼎盛时期的佐证。

在海螺峰龙王岩前,有一丹霞古十二景之一的乳泉春溜。乳泉又称石乳泉,泉水自岩下汩汩而出,清冽甘甜,滑如石乳。清代顺治年间,仁化有一读书人,叫刘松涛,在此攻读诗书,见甘泉清爽,即凿井两口。李永茂买下此山后,他的侄子李经宇隐居于此,依岩建造楼阁,取名“龙王阁”,并筑亭护井,点缀松篁,使这里的风景别具神韵,成为丹霞古十二景之一。可惜年长日久,昔日亭阁已全倾圯,仅剩二井盈盈,清泉依旧。如逢春日,泉流汹涌,泻下深涧,潺缓有声,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叹天地之灵气。位于海螺峰与宝珠峰中间背山谷有一条4米长的巨石,该石势如长虹,又平整如桥面,是由海螺峰去宝珠峰的唯一通道。“桥”的两侧,一边下临深壑,一边连着山崖。连山崖的一边,篁竹繁生,清幽奇秀。此处又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尽管角度不同但是与长老峰观日出仍有异曲同工之妙。由“虹桥”继续往东行,有一片松林,如海如云。山风徐来,林海松涛哗然作乐,时儿像海潮骤来,万马奔腾;时儿又象轻歌曼舞。在这里聆听大自然的天簌,会使你烦念顿消,超尘脱俗而心境愉悦。舵石朝曦位于宝珠峰的北端,是本山的最高点。丹霞山本体山峰的形状宛如一艘巨轮,泊于锦江之畔。宝珠峰在船尾,峰顶东南端崛起一块红石,就象船舵一般,因此得名“舵石”。每当旭日东升的时候,这里金光璀灿,朝霞似锦,一草一木,一石一岩都反射出金红色的光彩,十分壮丽。

锦江的名字美丽,然而它的景色更加美丽。锦江水源于江西崇义县仙人岭,蜿蜒百里经仁化县城而来,绕丹霞山向南流入浈江。一路奔流于山岭之间,两岸的山峰在绿水中印下了身影。丹山碧水,相互映照,景色非常迷人。到丹霞山旅游,如果仅公仅登山游玩,而没有游览锦江,那么你的流程只能够算是完成了一半,将是万分遗憾。游锦江可在山脚的码头乘坐游船,在游船上的船工会沿途给你介绍江上和江边的美妙景色。

碧海龙吟为丹霞新十二景之一。1984年在右侧的山谷靠锦江处修筑了一个人工湖泊,名为碧湖,湖面宽137亩,库容量达58万立方。这个人工湖泊形如一弯新月,湖水浩淼,波光粼粼,在碧若玉盘的湖面上倒映着丹霞山的秀美身姿。若驾一叶扁舟,于碧波中寻幽揽胜,倾听那龙吟似的汨汨泉声,自然可以令人生发出万般遐思。在溢翠宾馆后面的锦江河上,有一条铁索桥,是通往南岸锦园度假村的行人索桥,名为“九索桥”,又称“鹊桥”。该桥建于1986年,桥长80米,宽2米多。由五条钢索平行并列为桥身,上面铺木桥作桥面,两侧各有两条钢索作为扶手。整个桥身就靠这九根钢索连结在两头的桥墩上。游人走在桥上,整条桥就会左右摇摆,但是又绝对安本,可谓有惊无险。站在桥下仰视鹊桥,有如凌空飞彩练;站在桥上俯瞰锦江,则见碧水映长虹。这里既是沟通锦江两岸的交通要道,又是一景观,被称作“九索长虹”。

从小码头登上游艇,看两岸青山徐徐后移,听“锦水滩声”悄送情歌。船行100多米,左前方一山迎面而来,此山形状恰似一只大乌龟,龟甲、龟尾,清晰可见,形神兼备。龟的头所向,正是丹霞山别传寺的山门。待船至"龟尾"时,回头再看,则只见“龟的头”徐徐缩进了龟甲之内,形象之逼真,动作之酷似,令人叹为观止。

游船再往前行,两岸石岩千姿百态,水中礁屿或藏或露,“打鼓洞”、“卧牛石”、“六指擒魔”等等奇石,不但造型逼真,而且都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江水澄清碧透,在浅水处,能够见游鱼悠悠摆尾,彩色的锦石耀眼生辉;水深处则江水浓如翡翠,将两岸青山摄入江中。在如诗如画的江岸长廊中,过沙滩,泛平湖,几经曲折,游船终于来到一抹平沙的车头村。这里是游船的终点站,离出发点已有十几里了。舍舟登岸,沿着沙滩可以寻觅玲珑的锦石,可以在岸边小摊购买丹霞还魂草。流波撷胜的流程定会使你获得“千山依序入画屏”的美好感受。

在乘船游锦江而下四里处,左岸小山峰上有一座观景亭。离船登岸,顺石阶上亭阁,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云雾缭绕其间,使人如置身于仙山琼阁之中,这里便是丹霞新十二景之一的仙山琼阁。向后仰看,只见丹霞山主峰犹如一艘巨轮乘风破浪,又似一只高大的骆驼正在跋山涉水。向前眺望,姐妹峰婷婷玉立,脉脉含情,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拇指峰犹如大地伸出“拇指”,赞美秀丽的丹霞景色;茶壶峰亦十分逼真,有壶盖、壶嘴,唯独没有茶壶把手。传说古时候姐妹二人,热情好客,争着给远方的宾客斟茶一不小心扯脱了壶把,香茶溅下锦江,香溢30里。在茶壶峰前后的燕岩、平顶寨又如一张茶几和一只茶杯,与茶壶峰相映成趣。最远处有一峰直立,形如观音菩萨,观音前面更有两座小石峰,宛如金童玉女,形成了“童子拜观音”的绝妙之景。

各位游客,丹霞山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大家玩得愉快,游得开心。

广东丹霞山导游词5篇(四)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郊,总面积292km2。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生物圈网络成员。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丹霞地貌是指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丹霞山以赤壁丹崖为特征,集“雄、险、奇、秀、幽”于一身,是发育最典型、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研究最充分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全山有680多座山峰、石墙、岩堡、岩柱、穿洞、天生桥,最高峰巴寨海拔619.2米,是中国低海拔山岳景区的典型代表。

“曲江山水闻来久”(唐•韩愈),“绝境方知在岭南”(唐•胡曾)。丹霞山古称曲红山、韶石山,因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至此奏韶乐而得名,自古就是岭南名胜和宗教名山。现有别传禅寺、锦石岩寺、仙居岩道观以及数十处寺庙遗址,108座古山寨遍布全境。历代文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诗文、传说,存有300多处摩崖石刻、碑刻、壁画。

丹霞山由丹霞、巴寨、韶石、飞花水、仙人迹五大园区和锦江、浈江两条风光带组成。目前,已开发长老峰游览区、阳元石游览区、翔龙湖游览区、锦江画廊游览区、竹筏漂流景区,是以自然观光为主,集科普、考察、攀岩、探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造型奇绝、别具一格、超凡脱俗。这里丹崖碧水、绝壑层峦、云雾飘渺,晨钟暮鼓、竹影婆裟、松涛阵阵,山间民居古树错落、阡陌纵横、炊烟袅袅,山水田园风光优美迷人。

广东丹霞山导游词5篇(五)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提名引地、世界自然遗产、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和浈江区境内。是广东省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风景区和自然遗产地。 与鼎湖山、罗浮山、西樵山合称为广东四大名山 。

风景名胜韶关丹霞山别名:淡夏山。公园主要分为丹霞景区、韶石景区、巴寨景区、仙人迹景区与锦江画廊游览区。到现在为限,已开发有丹霞景区的长老峰游览区、阳元石游览区、翔龙湖游览区。锦江画廊和巴寨景区是以自然山水观光为主,集科普、攀岩、考察、探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风景区。丹霞山主峰景区 分上、中、下三个景观层。下层为锦石岩景层。有始建于北宋的锦石岩石窟寺、梦觉关、通天洞、百丈峡及最典型的赤壁丹崖等景点。中层为别传寺景层,有岭南十大禅林之一的别传寺,还有一线天、双池碧荷等景点。登丹梯铁索即上至顶层,是登高望远,饱览丹霞秀色,是观日出、赏晚霞的大好去处。

阳元山景区——因有天下奇景阳元石(高28。5米,直径7米)而得名,景区游览面积6平方公里,主要景点为阳元石,北为坤元山,一阴一阳遥相对应。另有古寺混元洞、七座天生桥、三处古山寨及众多拟人拟物、拟禽拟兽的山石造型等到。细美寨建于明代,寨门扼悬崖栈道之口,险若华山西峰。

翔龙湖景区——位于丹霞山南侧谷地,因其湖面轮廓酷似一条腾飞的青龙而得名。沿湖有龙须间、九龙峰、仙居岩、雾隐岩、乘龙台、祈龙台等自然景点十八处。锦江景区——锦江似一条玉带自北而南穿行于丹霞山群峰之中,沿岸赤壁临江,朱碧辉映,翠竹夹岸,秀色可餐。目前开辟水上游程10公里,沿途几十处景点串珠分布。下游至望江亭,可见仙山琼阁遍山石盆景风光;上游直到阳元山景区,经过景点有鲤鱼跳龙门、锦岩大赤壁、群象过江等。

历史文化:丹霞山有着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有丰富多彩的人文特点。相传人类始祖女娲曾在丹霞山造人,并取五彩石补天。舜帝南巡时也曾在丹霞山登山奏韶乐。历代不少文人墨客赋诗题咏,怀古忧今,僧道纷至,香火大兴。隋唐时期就已是岭南风景胜地,为众多圣贤和文人墨客所向往,留下了许多的传说、诗文、崖刻与碑刻,仅在长老峰主景区一带现存的摩崖石刻和碑刻就有130多处,均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可鉴性。丹霞山现有佛教、别传禅寺,以及石崖遗址共80多处,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第5篇:韶关丹霞山导游词

丹霞山是广东韶关的一个旅游景点,很多游客喜欢去丹霞山游玩,作为导游要给游客做好景点的详细介绍。下面是小编整理韶关丹霞山导游词的范文,欢迎阅读!韶关丹霞山导游词篇一“亲爱的游客们,你们好!我的名字叫黎嘉豪,你们可以叫我小黎也可以叫我黎导,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去游览丹霞山,希望我们能一起度过开心、愉快的一天。好,请大家跟我走。我将会一边走一边为你们介绍丹霞山。

首先我先把丹霞山的概况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提名引地等,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和浈江区境内。丹霞山还是广东四大名山了!

丹霞山的总面积是294平方公里,丹霞山主峰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锦江风景区、翔龙湖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的阳元山,上层是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归和尚在丹霞山开辟别传寺时,曾挑出12处风景,命名丹霞十二景:锦水滩声、玉台爽气、杰阁晨钟、丹梯铁索、舵石朝曦、竹坡烟雨、双沼碧荷、乳泉春溜、累顶浮图、虹桥拥翠、片鳞秋月。主体是阳元山景区和锦江画廊游览区这两个景点,因此我们等会儿也重点参观这两个景点。好了,事不宜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饱览丹霞山的美景吧!

大家请跟我来!走进丹霞山,首先会看到阳元山景区因有天下奇景阳元石高28.5米。直径7米而得名,景区游览面积6平方公里,主要景点阳元石,北为坤元山,一阴一阳遥相对应。还有古寺混元洞、七座天生桥、拟禽拟兽的山石造型等。我们现再来到了翔龙湖景区这里,翔龙湖景区位于丹霞山南侧谷地,因其湖面轮廓酷似一条腾飞的青龙而得名。沿湖有龙须间、九龙峰、仙居岩、雾隐岩、乘龙台、祈龙台等自然十八处美丽的景区。

大家再看!锦江景区的景江似一条玉带自北而南穿行与丹霞山群峰之中,沿岸赤壁临江,朱碧辉映,翠竹夹岸……目前开辟水上游程10公里,沿途几十处景点串珠分布。下游至望江亭,可见仙山琼阁、遍山石盆美丽的风景直到阳元山景区,经过景点有鲤鱼跳龙门、锦岩大赤壁群像过江等。

各位游客,丹霞山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大家玩得愉快,游得开心。韶关丹霞山导游词篇二

各为游客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我们广东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丹霞山,首先我先把丹霞山的概况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丹霞山座落于仁化县城南约9公里处,距韶关市区56公里。丹霞山与南海罗浮山、博罗罗浮山、肇庆鼎湖山并列为广东四大名山,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山均为红色砂砾岩,远眺全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因而又有人称之为“红石花园”。它的地质岩层是由碎屑红岩,砾石岩和粉状沙岩所组成,含有钙质,氧化铁和少量石膏,呈丹红色,是砂岩地势的代表。这种地形和福建的武夷山、韶关的金鸡岭等同属丹霞地貌。丹霞山古称烧木佛旧地,又称长老寨。据《广东省通志》记载,丹霞山在残唐五代时期已有佛教居士法云在山上之锦石岩憩息,至南宁时期,有僧伽构造堂室,供奉佛像。明代末年(公元1645年),虔州巡抚李永茂、李充茂兄弟来山经营,开凿石阶修筑关门,建造房舍,作为隐居之所,并更名为丹霞山。

丹霞山主峰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锦江风景区、翔龙湖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的阳元山,上层是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归和尚在丹霞山开辟别传寺时,曾挑出12处风景,命名丹霞十二景:锦水滩声、玉台爽气、杰阁晨钟、丹梯铁索、舵石朝曦、竹坡烟雨、双沼碧荷、乳泉春溜、累顶浮图、虹桥拥翠、片鳞秋月。

丹霞山一年四季无论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游人观赏。早上,可以在丹霞山看到日出的奇观和滔滔云海;晚上,可以看到绚丽的晚霞和恬静的夜色。雨天,极目远眺,使人胸怀开阔,万虑顿消。至于春夏秋冬,四时景色的奇妙,则只有身历其境者,才能体会到。

沿上山小道至半山亭前,左转往锦石岩方向,先见一石岩,上接峭崖,下临深壑,形势险要,有如关隘。北宋时,佛教居士法云攀幽缘至此流光溢彩为此处的景致所陶醉,便驻足憩息,并赞叹曰:“半生都在梦中过了,今日终觉清虚。”后来将此处称为“梦觉关”。这石岩虽仅丈把宽,但极端整,形状犹如佛龛。踞其上可一睹脚下锦江、头上云石之风采。过梦觉关不不远即见一处风化的岩洞,上面刻有“幽洞通天”四个大字。这里竹篁掩映,绿树婆娑,洞前有一块小坪,下临昔日的锦石尼庵山门,可俯瞰碧水,聆听滩声,在这稍作休息后就可以循洞探幽了。

从幽洞通天向前约1000米,迎面一座山崖倚天矗立,山崖自上而下劈开一条窄缝,长200米,高40多米,宽才1米左右,最窄处仅米,成为从幽洞通天到锦石岩的一条奇险小径。从这走过只觉两侧绝壁耸立,势欲倾到,仰视苍穹,唯存长天一线,长在两边崖缝的灌木枝叶竟然参差交错,不时有岩鹰,疾若流星,更增添了这里的神秘气氛。

在丹霞山众多的岩洞中,锦石岩最为吸引游人,它因石壁五色间错,四时变态而得名。锦石岩是丹霞山开发最早的地方,至明成化年间,此处僧人遍植松杉,并建构起伽蓝堂廊房和寺庵。站在锦石岩洞口,向外可以看到一道飞泉从天而落,在阳光折射下犹如彩虹飞舞,这就是丹霞新十二景之一的“锦岩飞瀑”,瀑布名叫马尾泉,古称“龙尾泉”。泉水源头在海螺峰右边的山涧中,流出地表后,从锦石岩上面的山顶上飞泻而下,形成200多米长的悬泉瀑布。锦石岩是由前后四个岩洞连成一体,分别叫千圣岩、祖师岩、伏锦岩飞瀑虎岩和龙王岩。其中以伏虎岩为最大,深有20多米,高约4米,可容数百人。在洞内原供奉着五百罗汉像,可惜在文革期间被破坏,1981年重修毁坏的佛像,并新塑了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赵朴初先生有诗赞曰:“有朋自远是何缘,锦江人到锦江边;抟泥选像无疲厌,驰想敦煌叹昔贤”。与伏虎岩紧靠的龙王岩,洞的内壁有一条岩石皱起象蜂房形的纹络,状如鳞甲,时隐时现,长数十米,就象一条鳞甲鲜明的巨龙穿插缠绕于岩洞中。这些维妙维肖的“龙鳞”,其表面附生着一种微生物,可随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而变换着赤、橙、黄、绿的颜色,显得斑驳陆离,十分神秘。此处就是丹霞山古十二景之一的“片鳞秋月”,也称作“龙鳞片甲”。韶关丹霞山导游词篇三

丹霞山景区在1980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对外开放,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以独特的红色沙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丹山碧水而名扬四海,被誉为中国的红石公园。丹霞山风景区总面积达180平方公里;包括北部的丹霞山风景区,东南部的韶石山风景区,西部的大石山风景区以及中部的锦江风景区。这次我要陪大家参观游览的是景色秀美的丹霞山景区和锦江景区。

“丹霞”是一个很美丽的名字,不知道有没有朋友猜出来为什么这里的山叫丹霞山呢?是这样的,是因为这里的山是红色的。我们可以发现周围山峰的颜色是红色的,红色的石头,红色的山崖,给人的感觉就像到了一座布满红宝石的古城,而四周的绿树、碧水、蓝天、白云又把这片红色映衬得更为脱俗。所以古人称这里是“色渥如丹,灿若明霞”,丹霞山也因此而得名。

其实,这里原来并不是山,而是一片湖泊。根据地质学家的考证,在2500万年以前,这里原来是一片低平的湖泊,湖水不断地冲刷砂石,黏土积聚到湖底,汇集了许多含钙质、石膏的沉积物。后来受到地质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湖水退尽,形成高耸的山峰,原来湖底的沉积物受到氧化作用后,逐渐变成红色,并形成了多种形态的峰林、石蛋、石笋等红沙砾岩地形。后来考察中又发现,这里的峰林有顶平,身陡,麓缓,岩石裸露的特点,便根据这里的地名,在地理学上将这种地貌定名为“丹霞地貌”。

世界上有丹霞地貌的国家为数不多,目前,只有美国、德国、南斯拉夫等国家的某些地区是属于这种地形,在我国福建的武夷山、安徽的齐云山、江西的龙虎山以及广东的金鸡岭都具有丹霞地貌的特征。而我们要参观的丹霞山景区,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风景最优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

中国有“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说法,这里也不例外,它的开发和完善,几乎都与僧人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说在隋唐时,就有僧人在山上的天然岩洞里修行、休息;到了南宋,法云居士开始利用锦石岩的天然洞穴构筑庵堂,修金身,颂佛法,这是最早有记载的开发丹霞山的事件。但是,真正开发丹霞山,影响久远的,被称为丹霞开山之祖的应该是李永茂、李充茂两兄弟。

第6篇:2021韶关丹霞山风景区导游词

丹霞山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据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韶关丹霞山风景区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2021韶关丹霞山风景区导游词1

亲爱的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参观游览。我是丹霞山的讲解员,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您一起领略丹霞山的秀丽风光,共度美好时光。

亲爱的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的外山门区域金霞小区。这个区域以前有个村子,村子取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字:石母。也就是石头的祖宗的意思。我们面前的这个山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山门。山门是1994年由中山大学教授彭华先生创意设计修建的。山门通高42米,山门的整体是一个巨大的“山”字。右侧门柱取形阳元石,左侧门柱取形天柱石,中间的拱门象形天生桥。最高的门柱的设计创意则来自僧帽峰,上刻的“丹霞”二字是由岭南著名画家关山月先生题写的。门框上的四个大字请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字?对,自右至左,这是书法家章一平先生用大篆书写的“万古金城”。是赞美丹霞山的山石像一座座红色的城堡。门框的左下方还有“中国红石公园”几个隶书大字,是说丹霞山之美堪与美国黄石公园媲美。红石公园前面的两块花岗岩巨石取自锦江上游的仁化县长江镇河田村,上面刻写的是20__年8月2日广东丹霞山与中国南方共6省6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联合以“中国丹霞”名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获得成功的世界遗产证书和世界遗产标志,并于20__年10月29日由国际地貌学家协会协会主席迈克尔?克罗泽、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代表保罗?丁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原主任沃尔夫冈?伊德、国际地貌学家协会丹霞地貌工作组主席、中山大学教授彭华共同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标志石揭碑。大门的右下方红砂岩石碑上面刻写的是20__年2月13日丹霞山成功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标志,是20__年7月5日揭碑开园的。这两块合而为一的巨大的红砂岩则取自韶关境内另一处著名的丹霞地貌景观乐昌市坪石镇金鸡岭的附近。大家可以在这两块标志石前照相留念。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景区游览。您可以凭购买的景区门票乘坐景区环保车进入我们的各个游览区,从外山门到阳元石游览区约2公里,到长老峰游览区约4公里,到锦江游船码头约1.5公里。入口的右侧有一条长1500米的进山步道,与阳元石游览区和锦江沿江步道联成一体,游客也可以选择徒步进入山里游览。丹霞山风景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郊,总面积292平方公里,北大门距韶关市区45公里,风景区的最南端距韶关东火车站仅6公里。因山石“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所以称之为丹霞山。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1980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区之一。我们的丹霞山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5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__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__年8月2日与中国南方共6省6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以“中国丹霞”名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中国第八处、也是目前广东唯一的一处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历史悠久,风光秀丽,具有雄、险、奇、秀、幽、古、旷七大特点,素有“万古丹霞冠岭南”的美誉。

雄:即雄伟、阳刚之美。以赤壁丹崖为特色。丹霞山的山峰均由悬崖峭壁构成,拔起于平川或河岸之上,危崖裸露、光滑齐削、气势磅礴,充满阳刚之美。

险:丹霞山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点,古人利用这一特征常在崖顶筑石结寨,以险御敌,如巴寨、细美寨、长老寨、扬州寨、韭菜寨等。每座山寨的攀登之路犹如“天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上山途中用红色砂石所垒成的道道山门,也可使敌人望而生畏。

奇:丹霞山石之奇特,形态各异,似墙、似堡、似寨,拟人、拟兽、拟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阳元石、阴元石堪称“天下第一绝景”。天然形成的通泰桥则被誉为“岭南第一桥”。龙鳞片石、天柱石、观音石、望夫石与阴、阳元石,并称丹霞山六大奇石。

秀: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被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浈江全长32千米和作为浈江一级支流的锦江下游34千米蜿蜒于丹霞山区腹地,如飘带,似银练。沿江两岸,竹树婆娑,田园锦绣,江清水碧,山石倒影,丹山碧水交相辉映,不是漓江胜似漓江。

幽:沿断层和节理广泛发育的线谷、巷谷、沟谷普遍具有狭窄幽深的特点,两侧丹崖赤壁,沟谷幽深,谷底植被茂盛,鸟鸣谷幽。丹霞盆地核心区内的山峰和谷地,大部分为无人区。

古:从浈江河畔的新石器时代的鲶鱼转遗址,从相传4000多年前虞舜南巡奏韶乐,从锦江岸边的岩画,从隋唐以来的韶石、狮子岩、锦石岩的开发,到明清时期别传寺等的兴盛,千百年来,古人为丹霞山留下了丰富的建筑、摩崖碑刻、诗文和古老的传说。

旷:主要体现在锦江河谷小平原和浈江河谷小平原。站在丹霞山峰上下望成片的夏富小平原和周田小平原,一派美丽的丹霞田园风光。

丹霞山是丹霞地貌命名地。那么什么是丹霞地貌呢?按照当代丹霞地貌泰斗、中山大学教授黄进先生的定义:丹霞地貌是指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这里面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陡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悬崖峭壁,这种峭壁高度一般要求超过5米;第二层是红层,就是岩石必须是红色的;第三层含义是岩石是陆相沉积岩,也就是湖相沉积。那么,作为丹霞地貌命名地的丹霞山,如此奇特的山水是怎样形成的呢?在1.4亿年前,也就是恐龙灭绝的年代,丹霞山是南岭山脉的一个内陆盆地。由于地势低洼,雨水夹带着泥沙碎石流到湖泊内堆积。当时地球的气候非常炎热,湖里的堆积物所含的铁质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形成红色沉积岩。经过大约7千万年,湖泊内沉积了厚度约3700米的巨厚红层。其上部约1300米的较坚硬岩层称为丹霞组,下部约2400米的较松软岩层称为长坝组。到白垩纪末(距今7千万年前后),整个盆地沉积环境消失。由于地壳运动和受燕山运动影响,逐渐隆起并接受侵蚀,但是这个时期的上升非常缓慢。距今3千万年前后,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影响,湖盆随着南岭山脉剧烈抬升,湖内岩层形成许多断裂和节理,加之长期受流水侵蚀、重力崩塌、差异风化,形成了一座座顶平(或顶斜)、身陡、麓缓的山峰。

2021韶关丹霞山风景区导游词2

各为游客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我们广东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丹霞山,首先我先把丹霞山的概况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丹霞山座落于仁化县城南约9公里处,距韶关市区56公里。丹霞山与南海罗浮山、博罗罗浮山、肇庆鼎湖山并列为广东四大名山,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山均为红色砂砾岩,远眺全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因而又有人称之为“红石花园”。它的地质岩层是由碎屑红岩,砾石岩和粉状沙岩所组成,含有钙质,氧化铁和少量石膏,呈丹红色,是砂岩地势的代表。这种地形和福建的武夷山、韶关的金鸡岭等同属丹霞地貌。丹霞山古称烧木佛旧地,又称长老寨。据《广东省通志》记载,丹霞山在残唐五代时期已有佛教居士法云在山上之锦石岩憩息,至南宁时期,有僧伽构造堂室,供奉佛像。明代末年(公元1645年),虔州巡抚李永茂、李充茂兄弟来山经营,开凿石阶修筑关门,建造房舍,作为隐居之所,并更名为丹霞山。

丹霞山主峰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锦江风景区、翔龙湖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的阳元山,上层是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归和尚在丹霞山开辟别传寺时,曾挑出12处风景,命名丹霞十二景:锦水滩声、玉台爽气、杰阁晨钟、丹梯铁索、舵石朝曦、竹坡烟雨、双沼碧荷、乳泉春溜、累顶浮图、虹桥拥翠、片鳞秋月。

2021韶关丹霞山风景区导游词3

丹霞山一年四季无论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游人观赏。早上,可以在丹霞山看到日出的奇观和滔滔云海;晚上,可以看到绚丽的晚霞和恬静的夜色。雨天,极目远眺,使人胸怀开阔,万虑顿消。至于春夏秋冬,四时景色的奇妙,则只有身历其境者,才能体会到。

一进入丹霞山风景区,迎面是丹霞门楼,门楼金壁辉煌,牌坊上刻有全国人大副主席习仲勋所题的“丹霞山”三个大字。沿上山小道至半山亭前,左转往锦石岩方向,先见一石岩,上接峭崖,下临深壑,形势险要,有如关隘。北宋时,佛教居士法云攀幽缘至此流光溢彩为此处的景致所陶醉,便驻足憩息,并赞叹曰:“半生都在梦中过了,今日终觉清虚。”后来将此处称为“梦觉关”。这石岩虽仅丈把宽,但极端整,形状犹如佛龛。踞其上可一睹脚下锦江、头上云石之风采。过梦觉关不不远即见一处风化的岩洞,上面刻有“幽洞通天”四个大字。这里竹篁掩映,绿树婆娑,洞前有一块小坪,下临昔日的锦石尼庵山门,可俯瞰碧水,聆听滩声,在这稍作休息后就可以循洞探幽了。

从幽洞通天向前约1000米,迎面一座山崖倚天矗立,山崖自上而下劈开一条窄缝,长200米,高40多米,宽才1米左右,最窄处仅0.7米,成为从幽洞通天到锦石岩的一条奇险小径。从这走过只觉两侧绝壁耸立,势欲倾到,仰视苍穹,唯存长天一线,长在两边崖缝的灌木枝叶竟然参差交错,不时有岩鹰,疾若流星,更增添了这里的神秘气氛。

在丹霞山众多的岩洞中,锦石岩最为吸引游人,它因石壁五色间错,四时变态而得名。锦石岩是丹霞山开发最早的地方,至明成化年间,此处僧人遍植松杉,并建构起伽蓝堂廊房和寺庵。站在锦石岩洞口,向外可以看到一道飞泉从天而落,在阳光折射下犹如彩虹飞舞,这就是丹霞新十二景之一的“锦岩飞瀑”,瀑布名叫马尾泉,古称“龙尾泉”。泉水源头在海螺峰右边的山涧中,流出地表后,从锦石岩上面的山顶上飞泻而下,形成200多米长的悬泉瀑布。锦石岩是由前后四个岩洞连成一体,分别叫千圣岩、祖师岩、伏锦岩飞瀑虎岩和龙王岩。其中以伏虎岩为最大,深有20多米,高约4米,可容数百人。在洞内原供奉着五百罗汉像,可惜在期间被破坏,1981年重修毁坏的佛像,并新塑了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赵朴初先生有诗赞曰:“有朋自远是何缘,锦江人到锦江边;抟泥选像无疲厌,驰想敦煌叹昔贤”。与伏虎岩紧靠的龙王岩,洞的内壁有一条岩石皱起象蜂房形的纹络,状如鳞甲,时隐时现,长数十米,就 象一条鳞甲鲜明的巨龙穿插缠绕于岩洞中。这些维妙维肖的“龙鳞”,其表面附生着一种微生物,可随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而变换着赤、橙、黄、绿的颜色,显得斑驳陆离,十分神秘。此处就是丹霞山古十二景之一的“片鳞秋月”,也称作“龙鳞片甲”。

看过锦石岩之后,沿原路往回走,过半山亭右转,迎面蓝天只剩一线,两旁峭壁笔立,在峭壁之间修有一关门,其险无比,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当你回身远眺时,如带的锦江在参错排列的诸峰之间蜿蜒,又是一番情趣。

步入中层风景区首先到达的就是岭南有名的别传寺。别传寺原建于明末清初,明朝遗臣原江西赣州巡抚李永茂及其弟等人,为避乱世,花了100多两银子买下丹霞山作隐居之地,并凿石为阶,铺路架桥,建筑房舍,还将各处岩洞垒石隔成房间以供居住,使这个昔日偏僻的山沟逐渐兴盛起来,后来竟成了明朝遗老遗少避乱的世外桃源。不久,李永茂去世,其弟李充茂去广州海幢寺见到明末抗清义士澹归和尚,将丹霞山捐出,请澹归到丹霞创建寺院。澹归到丹霞山后,一面根据丹霞山的地形特点设计了营造图,一面四出活动筹集营建的资金和物资。在澹归和尚及其弟子们的苦心经营下,终于建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寺院,取“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意,名别传寺,成为当时岭南十大丛林之一。

别传寺自建成后曾几经遭受兵劫和火灾,许多殿宇仅存遗迹。1980年,本焕禅师到寺住持,重建了别传禅寺,其中包括大原省长叶选平在别传寺雄宝殿、天王殿、钟楼、鼓楼、禅堂、念佛堂、三圣殿、观音堂菩提精舍、客堂、斋堂、老人堂以及僧舍等十多座建筑。这些建筑背靠长老峰,而对云海,前后相联,左右对称。整个建筑群红墙黄瓦,斗拱飞檐,辉煌而又不失庄严。别传寺于1984年农历四月初八开光,全国佛教协会赵仆初会长于1986年春来访时,赋七律《丹霞山赠本焕和尚》云:“群峰罗列似儿孙,高坐丹霞一寺尊;定力能经桑海换,丛林尚有典型存。一炉柏子参禅味,七碗松涛觅梦痕;未得遍行堂集看,愿将半偈镇山门。”每当别传寺的僧人早晚功课及佛事之时,钟鼓齐鸣,磬鱼同响,梵吹这音弥漫半山。此般景象无论古今丹霞十二胜景中,均列此一景,古称“杰阁晨钟”,今言“别传梵吹”。

杰 阁 晨 钟[清]范秉秀逼天高阁绝嚣尘,乍听疏钟耳一新。鲸吼龙吟真似幻,山鸣谷应幻犹真。五更梦里虚无境,六十年人汗漫身。长老峰前敲月落,教人独起立清晨。

出别寺便可看到不远处有一大树,枝叶婆娑。走近细看,可辨清树干一里一外,是两棵不同科目的树相互依存着。它们枝叶交错不分彼此,但又各现姿容,好象久别重逢的情人,互想拥抱着站立在幽静的山谷间。古人有诗云“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可见前人以鸳鸯名此树,不无道理。那这不同科目的树是怎么连在一起?你又知道答案吗?双池碧荷,原称双沼碧荷,为丹霞古十二景之一。位于中层风景区右侧,这里有3米高的巨石崛起,形似平台,平台上凿有两个石池,一大一小,犹如两面明镜,所以又有人称它为双镜池。古时池中曾有一种名贵的荷花,锦边莲,其花白瓣红点,中含浅碧,是稀有名贵的品种。

丹霞山的石峡仅此一处,是登山顶所必经之路。这里石裂为二,形如合掌,中间露出一峡道,高达数丈。峡内幽暗时有如昏暮,仰视只见天光一线,从峡顶斜射而入。其景观之奇特,完全是天造地设。从石峡中攀登而出便是二关门,它皆以方石筑成,狭隘仅可通人,这里下临石峡,上望霞关,古人所言“一卒当关,万夫莫敌”,可为二门关写照。

由丹霞山的中层到上层,本无道可通,后人在二关门后的悬崖峭壁上开凿石阶,并在旁边安上铁索链,才成为通道。这里是一处裸露的红岩峭壁,两旁空旷,无所依傍,百丈丹崖直下涧底。站在丹梯之上,尽管能纵目如簇的翠峰、似练的锦江,却令人目眩心悸,不敢在此久滞连。在丹梯的右下方石壁上镌刻着“宜若登天”四个大字,形象地道出了此处的险景。丹梯铁索的上端是霞关,旧称海山门,为登山踏的唯一隘口。它采用丹霞山的红色砂岩砌就,高2.5米,宽3米,关门狭窄仅0.8米。这一路上穿石峡,过二关,攀丹梯铁索,一处险于一处,最后出得霞关,就到达上层风景区了。

在上层风景区最南端,有丹霞山的观日亭.它在长老峰之顶,观日亭分上下两层。有人说过,在丹霞山观日出绝不下于在黄山莲花峰观日出。也有人盛赞:“游尽日出风景地,独有丹霞日出美。”如果遇上天气不好,在东方天际,云层涌动之处,一片淡橙色的霞光隐隐泛起。蓦然,一条秀眉般微弯狭长的光带出现,接着是无限的红波由天外铺来,这时太阳慢慢升高着,如一颗滚贺的火球,忽浮忽沉,历经两三次起落后才继续往上升腾。

有的朋友曾慨叹,几次上丹霞山都看不到日出,这是因晴雨不常,要靠碰得巧。即使有日出,壮观与否也要取决于季节及天气。一般来说,夏末和秋冬季节较为适宜,最好是前一天下午下了点小雨,接着天晴,第二天薄雾缭绕,那可是观赏壮观日出的难得机会了。

螺顶浮屠位于海螺峰的峰顶。“浮屠”是梵语“佛陀”的译音,有人用它来称佛教供奉佛骨、佛像或收藏佛经、保存僧人遗体的建筑物,一般称为“塔”,这座丹霞山上的则是舍利塔。螺顶浮屠建于清康熙六年,为正方形红岩板石结构,由祭坪、基座、塔身三部分组成。祭坪用石板铺就,四面设有供台,四周雕石为栏杆;塔身四层,高8.37米,四角立石柱。这座塔的建筑颇具规模,是别传寺鼎盛时期的佐证。

在海螺峰龙王岩前,有一丹霞古十二景之一的乳泉春溜。乳泉又称石乳泉,泉水自岩下汩汩而出,清冽甘甜,滑如石乳。清代顺治年间,仁化有一读书人,叫刘松涛,在此攻读诗书,见甘泉清爽,即凿井两口。李永茂买下此山后,他的侄子李经宇隐居于此,依岩建造楼阁,取名“龙王阁”,并筑亭护井,点缀松篁,使这里的风景别具神韵,成为丹霞古十二景之一。可惜年长日久,昔日亭阁已全倾圯,仅剩二井盈盈,清泉依旧。如逢春日,泉流汹涌,泻下深涧,潺缓有声,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叹天地之灵气。位于海螺峰与宝珠峰中间背山谷有一条4米长的巨石,该石势如长虹,又平整如桥面,是由海螺峰去宝珠峰的唯一通道。“桥”的两侧,一边下临深壑,一边连着山崖。连山崖的一边,篁竹繁生,清幽奇秀。此处又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尽管角度不同但与长老峰观日出仍有异曲同工之妙。由“虹桥”继续往东行,有一片松林,如海如云。山风徐来,林海松涛哗然作乐,时儿像海潮骤来,万马奔腾;时儿又象轻歌曼舞。在这里聆听大自然的天簌,会使你烦念顿消,超尘脱俗而心境愉悦。舵石朝曦位于宝珠峰的北端,是本山的最高点。丹霞山本体山峰的形状宛如一艘巨轮,泊于锦江之畔。宝珠峰在船尾,峰顶东南端崛起一块红石,就象船舵一般,因此得名“舵石”。每当旭日东升的时候,这里金光璀灿,朝霞似锦,一草一木,一石一岩都反射出金红色的光彩,十分壮丽。

锦江的名字美丽,然而它的景色更加美丽。锦江水源于江西崇义县仙人岭,蜿蜒百里经仁化县城而来,绕丹霞山向南流入浈江。一路奔流于山岭之间,两岸的山峰在绿水中印下了身影。丹山碧水,相互映照,景色非常迷人。到丹霞山旅游,如果仅公仅登山游玩,而没有游览锦江,那么你的流程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将是万分遗憾。游锦江可在山脚的码头乘坐游船,在游船上的船工会沿途给你介绍江上和江边的美妙景色。

碧海龙吟为丹霞新十二景之一。1984年在右侧的山谷靠锦江处修筑了一个人工湖泊,名为碧湖,湖面宽137亩,库容量达58万立方。这个人工湖泊形如一弯新月,湖水浩淼,波光粼粼,在碧若玉盘的湖面上倒映着丹霞山的秀美身姿。若驾一叶扁舟,于碧波中寻幽揽胜,倾听那龙吟似的汨汨泉声,自然可以令人生发出万般遐思。在溢翠宾馆后面的锦江河上,有一条铁索桥,是通往南岸锦园度假村的行人索桥,名为“九索桥”,又称“鹊桥”。该桥建于1986年,桥长80米,宽2米多。由五条钢索平行并列为桥身,上面铺木桥作桥面,两侧各有两条钢索作为扶手。整个桥身就靠这九根钢索连结在两头的桥墩上。游人走在桥上,整条桥就会左右摇摆,但又绝对安本,可谓有惊无险。站在桥下仰视鹊桥,有如凌空飞彩练;站在桥上俯瞰锦江,则见碧水映长虹。这里既是沟通锦江两岸的交通要道,又是一景观,被称作“九索长虹”。

从小码头登上游艇,看两岸青山徐徐后移,听“锦水滩声”悄送情歌。船行100多米,左前方一山迎面而来,此山形状恰似一只大乌龟,龟头、龟甲、龟尾,清晰可见,形神兼备。龟头所向,正是丹霞山别传寺的山门。待船至"龟尾"时,回头再看,则只见“龟头”徐徐缩进了龟甲之内,形象之逼真,动作之酷似,令人叹为观止。

游船再往前行,两岸石岩千姿百态,水中礁屿或藏或露,“打鼓洞”、“卧牛石”、“六指擒魔”等等奇石,不但造型逼真,而且都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江水澄清碧透,在浅水处,能见游鱼悠悠摆尾,彩色的锦石耀眼生辉;水深处则江水浓如翡翠,将两岸青山摄入江中。在如诗如画的江岸长廊中,过沙滩,泛平湖,几经曲折,游船终于来到一抹平沙的车头村。这里是游船的终点站,离出发点已有十几里了。舍舟登岸,沿着沙滩可以寻觅玲珑的锦石,可以在岸边小摊购买丹霞还魂草。流波撷胜的流程定会使你获得“千山依序入画屏”的美好感受。

在乘船游锦江而下四里处,左岸小山峰上有一座观景亭。离船登岸,顺石阶上亭阁,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云雾缭绕其间,使人如置身于仙山琼阁之中,这里便是丹霞新十二景之一的仙山琼阁。向后仰看,只见丹霞山主峰犹如一艘巨轮乘风破浪,又似一只高大的骆驼正在跋山涉水。向前眺望,姐妹峰婷婷玉立,脉脉含情,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拇指峰犹如大地伸出“拇指”,赞美秀丽的丹霞景色;茶壶峰亦十分逼真,有壶盖、壶嘴,唯独没有茶壶把手。传说古时候姐妹二人,热情好客,争着给远方的宾客斟茶一不小心扯脱了壶把,香茶溅下锦江,香溢30里。在茶壶峰前后的燕岩、平顶寨又如一张茶几和一只茶杯,与茶壶峰相映成趣。最远处有一峰直立,形如观音菩萨,观音前面更有两座小石峰,宛如金童玉女,形成了“童子拜观音”的绝妙之景。

各位游客,丹霞山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大家玩得愉快,游得开心。

2021韶关丹霞山风景区导游词4

各为游客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我们广东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丹霞山,首先我先把丹霞山的概况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丹霞山座落于仁化县城南约9公里处,距韶关市区56公里。丹霞山与南海罗浮山、博罗罗浮山、肇庆鼎湖山并列为广东四大名山,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山均为红色砂砾岩,远眺全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因而又有人称之为“红石花园”。它的地质岩层是由碎屑红岩,砾石岩和粉状沙岩所组成,含有钙质,氧化铁和少量石膏,呈丹红色,是砂岩地势的代表。这种地形和福建的武夷山、韶关的金鸡岭等同属丹霞地貌。丹霞山古称烧木佛旧地,又称长老寨。据《广东省通志》记载,丹霞山在残唐五代时期已有佛教居士法云在山上之锦石岩憩息,至南宁时期,有僧伽构造堂室,供奉佛像。明代末年(公元1645年),虔州巡抚李永茂、李充茂兄弟来山经营,开凿石阶修筑关门,建造房舍,作为隐居之所,并更名为丹霞山。

丹霞山主峰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锦江风景区、翔龙湖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的阳元山,上层是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归和尚在丹霞山开辟别传寺时,曾挑出12处风景,命名丹霞十二景:锦水滩声、玉台爽气、杰阁晨钟、丹梯铁索、舵石朝曦、竹坡烟雨、双沼碧荷、乳泉春溜、累顶浮图、虹桥拥翠、片鳞秋月。

丹霞山一年四季无论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游人观赏。早上,可以在丹霞山看到日出的奇观和滔滔云海;晚上,可以看到绚丽的晚霞和恬静的夜色。雨天,极目远眺,使人胸怀开阔,万虑顿消。至于春夏秋冬,四时景色的奇妙,则只有身历其境者,才能体会到。

一进入丹霞山风景区,迎面是丹霞门楼,门楼金壁辉煌,牌坊上刻有全国人大副主席习仲勋所题的“丹霞山”三个大字。沿上山小道至半山亭前,左转往锦石岩方向,先见一石岩,上接峭崖,下临深壑,形势险要,有如关隘。北宋时,佛教居士法云攀幽缘至此流光溢彩为此处的景致所陶醉,便驻足憩息,并赞叹曰:“半生都在梦中过了,今日终觉清虚。”后来将此处称为“梦觉关”。这石岩虽仅丈把宽,但极端整,形状犹如佛龛。踞其上可一睹脚下锦江、头上云石之风采。过梦觉关不不远即见一处风化的岩洞,上面刻有“幽洞通天”四个大字。这里竹篁掩映,绿树婆娑,洞前有一块小坪,下临昔日的锦石尼庵山门,可俯瞰碧水,聆听滩声,在这稍作休息后就可以循洞探幽了。

从幽洞通天向前约1000米,迎面一座山崖倚天矗立,山崖自上而下劈开一条窄缝,长200米,高40多米,宽才1米左右,最窄处仅0.7米,成为从幽洞通天到锦石岩的一条奇险小径。从这走过只觉两侧绝壁耸立,势欲倾到,仰视苍穹,唯存长天一线,长在两边崖缝的灌木枝叶竟然参差交错,不时有岩鹰,疾若流星,更增添了这里的神秘气氛。

在丹霞山众多的岩洞中,锦石岩最为吸引游人,它因石壁五色间错,四时变态而得名。锦石岩是丹霞山开发最早的地方,至明成化年间,此处僧人遍植松杉,并建构起伽蓝堂廊房和寺庵。站在锦石岩洞口,向外可以看到一道飞泉从天而落,在阳光折射下犹如彩虹飞舞,这就是丹霞新十二景之一的“锦岩飞瀑”,瀑布名叫马尾泉,古称“龙尾泉”。泉水源头在海螺峰右边的山涧中,流出地表后,从锦石岩上面的山顶上飞泻而下,形成200多米长的悬泉瀑布。锦石岩是由前后四个岩洞连成一体,分别叫千圣岩、祖师岩、伏锦岩飞瀑虎岩和龙王岩。其中以伏虎岩为最大,深有20多米,高约4米,可容数百人。在洞内原供奉着五百罗汉像,可惜在期间被破坏,1981年重修毁坏的佛像,并新塑了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赵朴初先生有诗赞曰:“有朋自远是何缘,锦江人到锦江边;抟泥选像无疲厌,驰想敦煌叹昔贤”。与伏虎岩紧靠的龙王岩,洞的内壁有一条岩石皱起象蜂房形的纹络,状如鳞甲,时隐时现,长数十米,就 象一条鳞甲鲜明的巨龙穿插缠绕于岩洞中。这些维妙维肖的“龙鳞”,其表面附生着一种微生物,可随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而变换着赤、橙、黄、绿的颜色,显得斑驳陆离,十分神秘。此处就是丹霞山古十二景之一的“片鳞秋月”,也称作“龙鳞片甲”。

2021韶关丹霞山风景区导游词5

“亲爱的游客们,你们好!我的名字叫黎嘉豪,你们可以叫我小黎也可以叫我黎导,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去游览丹霞山,希望我们能一起度过开心、愉快的一天。好,请大家跟我走。我将会一边走一边为你们介绍丹霞山。

首先我先把丹霞山的概况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提名引地等,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和浈江区境内。丹霞山还是广东四大名山了!

丹霞山的总面积是294平方公里, 丹霞山主峰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锦江风景区、翔龙湖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的阳元山,上层是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归和尚在丹霞山开辟别传寺时,曾挑出12处风景,命名丹霞十二景:锦水滩声、玉台爽气、杰阁晨钟、丹梯铁索、舵石朝曦、竹坡烟雨、双沼碧荷、乳泉春溜、累顶浮图、虹桥拥翠、片鳞秋月。主体是阳元山景区和锦江画廊游览区这两个景点,因此我们等会儿也重点参观这两个景点。好了,事不宜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饱览丹霞山的美景吧!

大家请跟我来!走进丹霞山,首先会看到阳元山景区因有天下奇景阳元石高28。5米。直径7米而得名,景区游览面积6平方公里,主要景点阳元石,北为坤元山,一阴一阳遥相对应。还有古寺混元洞、七座天生桥、拟禽拟兽的山石造型等。我们现再来到了翔龙湖景区这里,翔龙湖景区位于丹霞山南侧谷地,因其湖面轮廓酷似一条腾飞的青龙而得名。沿湖有龙须间、九龙峰、仙居岩、雾隐岩、乘龙台、祈龙台等自然十八处美丽的景区。

大家再看!锦江景区的景江似一条玉带自北而南穿行与丹霞山群峰之中,沿岸赤壁临江,朱碧辉映,翠竹夹岸……目前开辟水上游程10公里,沿途几十处景点串珠分布。下游至望江亭,可见仙山琼阁、遍山石盆美丽的风景直到阳元山景区,经过景点有鲤鱼跳龙门、锦岩大赤壁群像过江等。

各位游客,丹霞山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大家玩得愉快,游得开心。

2021韶关丹霞山风景区导游词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