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中公教育

2022-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申论热点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2014年国考申论热点:新闻打假背后的思考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2014年国考申论热点范文:新闻打假背后的思考

【背景材料】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几家媒体发布的三起虚假不实新闻做出通报批评,相关责任人被处理,几家媒体已开展内部整顿。这几条虚假新闻分别是:“气功大师王林”、“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天然气将大幅涨价”、“流浪汉因拆迁变富翁”。

多年来,新闻打假可谓屡立战功,使不少“假李逵”原形毕露。新闻打假已成为打假重要渠道,造假者唯恐避之不及,却令公众大快人心。且公众从新闻中得知相关造假信息,亦可予以识别、防范。新闻打假尽到了一份社会责任,自然颇受人们好评。

可新闻媒体一边积极打别人造假,一边也时而弄出些假新闻来。昨天人们还在阅读某条“改善民生”、“治理污染”、“引进人才”新规的新闻报道,今天却又看到有关方面出来澄清这是一条不实报道。这就不免让人感到几许遗憾。 【深度剖析】

大凡媒体,捷足先登,在第一时间抢到有价值的新闻,顺理成章。大凡受众,求新猎奇,对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闻,自然垂青。有鉴于此,新闻媒体将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奇作为追求目标亦不为过。但不管捷足先登,还是人无我有,都必须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否则,遣词造句再优美、情节描述再动人,场景刻画再美妙,也不过是罔顾事实、主观臆断、指鹿为马、闭门造车的假新闻。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假新闻通常很惹眼,颇能赢得广泛关注。正因为如此,它的社会破坏性也就很大。“无冕之王”造假,会使新闻媒体应有的公共、公正性蒙受损害;一些看上去没有恶意、甚至充满善意的假新闻,虽然让人耳目一新,却因为找不到事实根据,时间一长,或为权威所证伪,或自动真相大白,只能使新闻媒体社会公信力遭到破坏;有的假新闻因掩盖事实真相,会扰乱民心、误导民意,甚至引发矛盾、制造混乱。

个别新闻媒体,所以胡编乱造假新闻,或对新闻来源不加核实就刊登,动因在于通过制造轰动效应,捞取不当经济效益,唯独不讲职业道德,丧失责任感,把社会效益放到了一旁。但假新闻害人也害己,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君不见,造假新闻的媒体与个人,其声名狼藉,已有先例,且并不鲜见。

让假新闻不再害人害己,当杜绝假新闻问世。那么,如何才能达此目标,新闻媒体与新闻工作者应该“吾日三省吾身”,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看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绝不“为赋新诗强说愁”,做到是为是、非为非,不为追求眼球效应、赚取高收视率、收听率、订阅率而编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造假新闻。对那些未经核实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猎奇新闻,坚决封杀,决不让其堂而皇之地登上银屏、版面。新闻媒体不光要当好钟馗,痛打“李鬼”,戳穿“假猴王”真面目,也应主动狠打自家造假之举,一旦发现记者编造或提供假新闻,不管什么动机和原因,都不网开一面,一律从严惩处。同时加强对新闻记者的教育引导,使之明白,既然选择了新闻事业,就不能不讲新闻事业的“道之所在”——既不让新闻“人老珠黄”,更不让新闻弄虚作假。

第2篇:中公教育全程协议班2013年吉林省申论热点终极预测B卷

中公教育全程协议班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

申论热点终极预测B卷

(申论研发中心)

预测一 公共服务管理模式改革

【背景链接】

“游凤凰古城的免票时代就要终结了!”湖南省凤凰县日前对外公布,从4月10日起,对现有旅游服务管理体系实施调整,这意味着今后游客进入凤凰古城多了一道148元的“门槛”。”4月11日,当地多家商铺集体关门、渡船停运抗议收费,甚至有网友倡议:“五一,你可不可以不去凤凰?”

6月16日,据报道称,京港澳高速(原名京石高速)在收费25年之后,还要再收17年的费用。这条原本应该在2007年停止收费的高速公路从1999年转为经营性收费公路后,收费期延长到了2029年。根据审计报告显示,2004年该高速收费盈余已超5亿元。而公路超期收费这种现象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存在。

2013年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近些年,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失衡和社会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和失衡。这些不和谐现象都使得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而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这些不和谐因素主要是由政府公共服务不到位、越位或缺位引起的。因此,在和谐社会构建中进行转变公共管理模式,建立公共服务取向模式也就成为必然要求。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薄弱环节,顺应了人民期盼。既可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又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造福广大群众、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要按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等原则,在保障政府投入,加强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同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促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尤其是与棚户区改造配套的基础设施,这会释放巨大的市场需求。

[对策措施] 一是各地要在准确把握公众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并试点推广。

二是政府可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购买公共服务。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程序,竞争择优,确定承接主体,并严禁转包。

三是严格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管理,在既有预算中统筹安排,以事定费,规范透明,强化审计,把有限的资金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用到刀刃上。

四是建立严格的监督评价机制,全面公开购买服务的信息,建立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评审机制,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

五是对购买服务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对承接主体实行优胜劣汰,使群众享受到丰富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预测二 提高行政执法效率

【背景链接】

进入八月份,各地曝光诸多形态各异的违章建筑,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因受舆论压力,各地执法部门拆除这些受关注度高的违建也异常迅速,但违建顽疾并非存在一日,仅以北京为例,目前仍存在大规模的违建。

8月16日据报道, 北京海淀区白石桥路45号的人济山庄小区B栋26层楼顶平台上,居然建起了两层小楼,有假山有花草,俨然一个“花果山”,“花果山”主人是张必清,曾经是北京某区政协委员。对于这处违法建设,城管部门从2008年12月即展开调查处理,但近5年时间里,这栋楼顶别墅,依然矗立。此事引起巨大热议。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相关执法部门负责人履行职责不力,执行政府决策不力,有少数干部滥用职权甚至有违法乱纪等行为,导致对违章建筑打击不力,致使违章建筑有增无减处于无序泛滥状态。未启动责任追究制度,责任追究形同虚设,是违章建筑久禁不绝、泛滥成灾的根源。于是,违章建筑开始大行其道,进入一个禁而不止、泛滥失控的恶性循环,已经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和城市形象。与此同时,政令不通,使政府形象和权威受到严重损害。同时,这些违章建筑如不及时拆除,经过一定时间后将形成历史遗留问题,蕴藏着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严重隐患。

依法行政是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所奉行的普遍准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依法治国能否取得成效,主要取决于依法行政。而依法行政的关键是行政执法,要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效率,做到依法行政,并且从源头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证执法队伍的廉洁自律,是当前摆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对策措施] 首先,行政执法人员素质的好坏,决定着执法的水平和整个执法队伍的形象。为此抓好执法人员素质,强化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加强执法干部的队伍建设,是促进政执法干部公平、公正执法的组织保证。一是强化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质和执法水平。要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其牢记宗旨,在执法工作中做到勤政廉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强化执法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法的公信力。要继续以机关作风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行风建设,切实纠正吃拿卡要等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其次,行政执法存在随意性强、人情执法等问题,关键在于对行政执法方面没有一套有效完善的执法监督、考核、奖惩办法。因此,加强执法监督考核奖惩办法制度建设是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

一是建立完善执法程序、考核奖惩办法。建立完善的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二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增强执法透明度。将部门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促进部

门人员改进作风。

三是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通过向社会聘执法监督员、行风监督员等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有效利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监督作用,宣传正面典型,曝光违法违规行为,震慑违法违纪者。

四是有效开展行政执法部门政风行风测评。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面向社会开展对行政执法部门执法公正、办事效率、服务质量、清正廉洁等为主要内容的政风行风测评,做好对测评结果的运用,对优秀等次部门给予表扬和宣传,对等次差的部门给予通报或责令整改等。

再次,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设立投诉举报中心,公布举报电话,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并通过召开服务对象座谈会、明查暗访、纠风执法等渠道收集行政执法中的违纪违法线索,对出现的吃、拿、卡、要,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和不按程序办事等行为将进行严肃查处;对在纠风专项治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单位和部门,对存在问题重视、不纠正的、不及时进行整改,以后又屡屡出现问题的将严肃进行责任追究。

预测三 培养理性和平社会心态

【背景链接】

近期,社会上个人极端暴力事件频频发生。8月18日据报道,北京大兴当街摔童案之后,最近又爆出河南林州民警摔婴事件,而后者事发时间更早,只是被捂了一个月,近日才偶然曝光。8月19日,安阳长途汽车站A1路公交车行驶至安楚路白璧镇岗上村路段时,车上发生一起持刀杀人案件,共造成3人死亡12人受伤。3名遇难者均为未成年人,分别为10个半月大的女婴、年仅10岁的男孩和接近18岁的女孩。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标准表述】

[原因] 理性相对于感性,平和相对于急躁。从本质上看,社会心态反映社会存在、社会现实,反映人们的情绪情感、心理状态、认识倾向、利益诉求等。在某种程度上,社会心态直接影响社会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使整个社会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焦虑迷茫、失衡偏激、怨天尤人等不良社会心态不同程度存在,给社会稳定、国家发展、个人幸福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使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进而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措施] 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需要从多方面着力。从个体角度看,当前特别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培育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所倡导的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两点论”、“两分法”等,是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当前,一些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偏概全,得出一些偏激、片面的结论。这种偏激失衡的心态与缺乏辩证思维密切相关。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应多一点辩证思维,以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客观、冷静地认识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

二是培育讲逻辑、守规则的意识。弘扬理性精神包含讲逻辑、守规则等方面。逻辑中有

一条规律叫做充足理由律,它要求我们无论提出观点还是论证观点,都要满足论据充分和合乎逻辑这两个要求。如果我们在思考问题、交流思想的过程中自觉遵守这两个要求,无论提出自己的观点还是反驳别人的观点,就不会意气用事,而会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同时,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还要有规则意识、法制意识。规则、法制是人类理性精神的外在表现,是理性平和社会心态的重要依托,可以约束我们的思维和行为,避免情绪化的思维方式和简单粗暴的行为方式。一个讲逻辑、讲规则的社会,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三是培育沉着淡定、不骄不躁的心理品质。快速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不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理品质。当前,求快心理不断蔓延,浮躁心态普遍存在。然而,现实生活启示人们,“欲速则不达”。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保持平和的心态,沉着淡定、不骄不躁,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挫折和风险。沉着淡定、不骄不躁的心理品质,从根本上说来自对“道”、“理”的感悟,来自精神世界的富足。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预测四 教育公平

【背景链接】

扎实推进教育公平。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免除3000多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其中1228万名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二是加强薄弱环节,支持特殊教育、民族教育;三是扶持困难群体,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四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各地制定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省内流动人口就地参加高考升学以及省外常住非户籍人口在居住地参加高考升学的办法。

【标准表述】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只有公平的教育,才能造就公平的社会;只有受到公平教育的一代,才能自信地创造未来。在教育上体现公平、正义,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关注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利,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原因]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基础和具体政策等多种原因,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而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地方,地方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必然带来教育发展的差距。可以说,教育不公平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教育领域的直接反映。

二是教育投入不足。“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虽然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与我国教育发展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教育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

三是资源配置不合理。我国在教育投入总量小、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集中财力、物力办好一批中小学,对“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曾产生积极作用。而重点学校制度也同时导致了学校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近年来,国家取消了重点学校制度,加大了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但是,重点学校本身长期积累的名牌效应依然存在,人们形成的固有观念很难改变,这些学校依旧能够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源和优秀学生,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甚至造成了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两极分化的局面。

四是政策制度不完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我国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但影响和制约教育公平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一些已经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合理制度如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加剧了教育不公;省级政府统筹管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尚未建立。同时,对新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等,还没有可供依据的法律和制度规范。

五是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受教育程度逐渐成为影响个人职业、收入乃至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庭“投资”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子女接受教育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再加上独生子女普遍化,人们都希望让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这必然造成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凸显,使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出。

[措施] 最大的公平是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公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推进社会公平。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调整地区、城乡、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为教育公平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第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与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调节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作用。尽可能从资金、信息、生源等方面,给条件较差的学校以必要的重点扶持。教育的增量部分应向薄弱地区倾斜,增加其教育机会。

第三,深化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以促进教育公平。教育结构单

一、学制僵硬等制度化教育的自身缺陷,是造成教育机会、尤其是学业成功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原因。通过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也是增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第四,加强教育立法,建立社会救济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来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坚决打击教育领域中的各种犯罪行为,坚决纠正各种教育收费不规范或乱收费现象,以法治精神确保教育公平。

预测五 大学生就业

【背景链接】

2013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不乐观,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就业率不足三成,广东不足五成。又据教育部公布数据,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99万,为建国64年以来最多。“最难就业季”的说法,因此在网上不胫而走。5 月29日,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发布了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从连续5年的调查数据来看,2011年大学生平均期望月薪最高,达到5537.5元,2012年降到4592.5元,今年则进一步下降到3683.6元。被称为“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大学生期望月薪持续降低。学生就业和发展再次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2013年5月14日习近平在天津市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与现

场工作工作人员和大学生进行谈话,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同时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2013年5月15日,李克强主持国务院会议 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工作,决定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指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13年今天公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大力促进就业公平,规范国有单位招聘行为,完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其一,毕业生自身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毕业生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学生的工作目标并不明确,对工作内容并不清楚,同时期望值过高。骑驴找马,摇摆不定。90后学生成就业主力军,他们的就业观念跟80后相比发生很多改变,看重性价比高的工作,关注企业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企业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倾向选择有较舒适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的工作,不愿选择没节假日、经常加班、四处奔波的工作。这些因素都影响到了学生的就业率。

其二,企业原因。透过“就业难”表象看本质,企业所提供的岗位、薪酬、发展空间与毕业生的期望值不匹配。企业方面“我是老大”的高傲定位,与大学生“宁缺勿滥”的倔强心理形成僵持,势必造成“就业难,招人也难”的双输困境。此外,很多中小企业不喜欢招应届生。在招入应届生后,要花时间和精力培养,等培养两三年后,刚刚用得上手时,不少人却选择了辞职,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宁愿多花钱去挖人,而不愿意用应届生。

其三,社会环境原因。一方面是大量国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挤占原本就已经狭小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大学的急速扩招,毕业生的供给突然加大,造成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出现了问题。除此之外,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降低也对就业率造成了影响。 [措施] 就业关系现实生存,更关系人格尊严。高校毕业生已经完成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即将步入社会,怀揣美好梦想,满载家庭的寄托和期望。帮助解决做好就业,不仅关系毕业生本人的生活,更关系到他们背后的整个家庭,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和现实稳定。对此,有以下建议:

一方面,政府应采取措施促进就业。首先,拓宽就业渠道。政府应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和软件、动画、手机等新兴行业,开发更多适合青年人特点的工种和岗位。同时鼓励青年学生自主创业,努力铲除就业中不平等的限制,促进毕业生公平竞争,公平择业。其次,加强就业引导。就业与招工同时存在“难处”,正是就业预期与现实环境的矛盾反应。应加强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理性判断就业环境,将个人理想与现实环境成功对接。再次,完善就业服务。应充分利用好场地资源,通过举办校园招聘会、具体行业和不同类别等更加多样的招聘活动,帮助用工企业和高校毕业生搭建更多对接平台。对于那些到异地求职、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要严格落实好国家有关补贴政策,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最后,开展就业帮扶。毕业生的家庭环境、学习专业等多有不同,就业难易有别。对那些低保家庭、困难家庭的毕业生,相关单位要把帮助解决毕业生就业与解决家庭困难结合起来,多做针对毕业生实际的对口服务。

另一方面,学生应该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学生需要调整好就业心态,能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定位,并努力找到自身优势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契合点。

同时注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抓紧素质的训练和提高。在求职过程中尽量将自己的优势呈现在用人公司面前,比如通过现场招聘会与企业招聘人员交流的效果就会比网络投简历好的多。

预测六 儿童权益保护

【背景链接】

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世界各地以不同的方式为孩子们送上祝福。与此同时,节日也是一个反思的良机。近期国内发生多起伤害幼童事件,有性侵,有虐待,还有遗弃,这一系列事件让我们意识到,保护孩子,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儿童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需得到应有的保护。近期全国关于儿童受到伤害的事件频繁发生,特别是数起性侵幼女事件的曝光,引发人们对儿童现状的极度忧虑和加强儿童保护的呼声高涨。

一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保护儿童权益的社会风气。首先,在有关儿童教育上只注重逐利,忽视对儿童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的教育措施。其次,儿童的监管和保护,能不能真正做到疏而不漏,关键在于人心人德和人情方面下功夫。如果我们把人心只是锁定在把小孩变成长大后能变成一个能赚钱的工具或媒介,那么实际上无法给小孩一个健康的未来。我们只关心他的成绩,却不重视关心他们心灵的成长。再次,受到传统错误观念的影响。在中国,从古至今都以“不打不成材,棍棒出孝子”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儿童,因此家长与老师体罚儿童的现象很常见。同时受传统性别歧视观念的影响,一些偏僻农村地区目前仍有丢弃女婴,虐待女童的现象存在。

另一方面,保护儿童的法制并不健全。我国并未建立儿童保护国家标准,这表面我国的儿童保护需要进一步健全法制,夯实保护儿童的法治基础。目前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主要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收养法》等,表面看已得其大体,但出台法律文本是一回事,落实到具体的生活现场,儿童保护的法律贯彻与实施,还远不能让人乐观。与儿童保护紧密相关的司法机关、学校、家庭、社会团体等,如何更加有效地把现有的法律执行到位,显然是当务之急。

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再高,也不能绝对避免针对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但是,如果在法治建设、社会环境、儿童教育(包括儿童自我保护教育)等方面,确立起一套保障儿童权益、保护儿童身心健康的“国家标准”,如果儿童保护工作能够在国计民生中占有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护儿童成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至关重要的环节,那么,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就可望得到有效遏制,侵害儿童案件就可望大幅减少。 [措施] 其一,加强宣传,提高社会整体道德素养。护佑儿童是中国从古到今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就是这种以儿童博爱为基调的道德观念的生动描述。政府需要加大对儿童保护的宣传,提高社会整体对儿童保护的重视。在巨大的社会道德力量下,会让施害者及家庭在社会上无法立足、亲朋好友中丧失颜面,使之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道德具有强大的谴责、纠偏、教化、教育等功能作用,能够启发和增强人们对侵害儿童的羞耻心,从而达到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目的。

其二,完善儿童保护法律制度,加强法律震慑效果。保护儿童离不开法律的刚性威力。

针对侵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活动,鉴于其对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的巨大危害性,国家和各地需要严厉的打击措施。完善法律制度,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同时违法者受到严厉制裁,在社会上会起到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对预防犯罪也会起到震慑作用。因此,要加大有关儿童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既做好法律法规本身的宣传,同时又结合典型案例宣传,就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3篇:中公教育全程协议班2013年吉林省申论热点终极预测A卷

中公教育全程协议班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

申论热点终极预测A卷

(申论研发中心)

预测一 建立阳光型服务型政府

【背景链接】

2013年3月28日,新华社受权播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通知》提出,要用3至5年时间完成各项任务,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时指出,凡事想要做成的话,总是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作出可能的选择。这次改革方案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当然也是简政放权。李克强说,如果说机构改革是政府内部权力的优化配置,那么转变职能则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2013年3月10日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大会听取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说明,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下决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破除阻力,攻坚克难,创新体制机制,更好更有效地服务企业、社会和人民。

近年来,官员雷人语录层出不穷,屡屡见诸报端。从“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到“老百姓是吃饱了撑得”,再到今年的“我希望咱们不要互相伤害”、“8级抗震房墙被大风吹倒很正常”、“红豆也能染红水”,部分官员一次次上演着权力的“傲慢与偏见”,一次次刺痛着公众的神经,也一次次的表明了官员权力服务意识的低下,这与建设服务型政府背道而驰。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频频出现的官员雷语绝非简单的口误,而是特权病的发作,是官僚心态的透视镜,其根源就在“官念”跑偏、价值迷失。还有些“雷语”的出现,则是因部分官员的表达方式跟当下语境脱节,造成发言的“不合时宜”。

从公共伦理的层面讲,官员发言,有时会带有公共属性,而非“仅代表个人看法”。其公职身份,制约了其言论边界。对官员而言,即便是个性化表达,也该恪守公共理性,体现权力谦抑。

众所周知,服务型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对策措施] 建设服务性政府,一是要坚持科学理政,提高服务发展水平。科学理政就是要按科学发展观来推动政府工作,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发展。政府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着力抓好交通、融通、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破解各种发展瓶颈,推动科学发展。

二是要坚持依法行政,维护法律权威。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的准则,政府要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涉及政府的有关诉讼要服从法院判决,绝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三是要坚持从严治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要严格执行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规定;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公务消费。

四是要坚持廉洁从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全体政府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加强人格修养,严守纪律和道德底线。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任何人只要违纪违法,都要坚决惩处。

五是要树立正确的执政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严厉整肃风纪,加大对言行失范的惩处力度,以事选人,以言识人。坚决将那些气焰嚣张的雷人雷语剔除出执政队伍。充分保障公众的表达权、监督权、参与权、知情权,让公众成为公权力行使者言行的重要监督和制衡力

预测二 建设廉洁政府

【背景链接】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规定包括改进调查研究、轻车简从、改进会风、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

“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规范权力运行,着力建设廉洁政府”、“着力建设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其中建设廉洁政府十分关键”,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突出强调建设廉洁政府的重要性,用有贪必肃、有腐必反的决心,增强了人们对新一届政府的信心。

2013年6月,中共中央中书记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上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

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禁令高悬,挥霍浪费之风正在扭转。但是,有的地方公款吃喝,不再青睐扎眼的高档酒店,而是转移到地下私人会所、商务会馆,甚至是机关食堂,被群众称为“低调的奢华”。“低调的奢华”,实际上是在贬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老油条作风。联想起“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浮华奢侈之风虽被狠刹,但也不断曝出“农家乐里洗桑拿”、“矿泉水瓶装茅台”、“红塔山盒里藏熊猫”之类的新闻,这种遮人耳目做法,是典型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标准表述】

权力是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为老百姓办好事,用得不好误民误事甚至滋生腐败。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形成不能贪不敢贪机制,给权力涂上反腐剂戴上紧箍咒。

——李克强

[重要性] 反腐倡廉方能兴党。腐败不仅是经济领域的蛀虫,更是政治领域的毒瘤,事关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唯有一支令行禁止、清正廉洁的队伍,才能上守纲纪、下凝民心;唯有坚定不移地反腐倡廉,才能更好地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反腐倡廉方能国泰。腐败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导致国家和社会财富的严重流失,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迫使工商业经营成本无端增加。我国目前经济社会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过渡期,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体制,旧体制的调整、改革、更替、完善必然是一场重大的社会革命,反腐倡廉建设在其中承载着不可替代的服务保障作用。

反腐倡廉方能民安。腐败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公平正义,损害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腐倡廉能够切实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拥有平等发展机会,获得与付出相一致的利益,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真正获得幸福。

[对策措施] 反腐败事业任重道远,一方面要从内因和外因入手:

一方面,要加强党员干部防腐倡廉思想教育。腐败的萌芽源于思想意识的松懈,要使反腐败事业从根本上取得胜利,就必须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构建我国廉政文化体系。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绝不允许搞特权。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反腐败制度,加强权力监督。除了从思想上加强廉政教育外,还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一是必须不断提高权力运行过程的公开和透明度。二是坚决制约“绝对权力”,让各种制衡真正硬起来,不再是看主要领导眼色行事的摆设。三是有序开放舆论监督,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布满活的“摄像头”,使腐败行为真的无处可藏,用社会评价来激发官员的道德良知。

预测三 科学规划和管理城市

【背景链接】

2013年8月1日,济南市旧城开发投资集团对外公布,将投资15亿元修建济南火车站北广场,其中包括复建21年前拆除的老火车站以及行李房。济南老火车站重建的信息勾起了一代济南人的记忆,也引起了一些建筑界专家非议:“一蠢,再蠢。”而曾为陕西省重点招商项目、投资2亿多元的阿房宫景区,在运营13年后面临拆除命运,取而代之的是规模更大、耗资更多的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阿房宫景区的“短命”令人唏嘘。

针对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鬼城”现象,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表示,据调研,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附近都要搞一个新区,其规划占地和人口甚至于远远超过老城区。现在不止鄂尔多斯,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鬼城”的现象,即使北京和天津之间也有空城。一些城市的房地产项目空置率达40%-60%,有些中西部城市的项目空置率更高达70%-80%。

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北京、长沙、武汉、杭州、深圳等许多城市均因暴雨频发内涝,道路被淹,交通几近瘫痪,大批航班延误,居民可依窗“观海”,甚至出现下水道吃人的现象。与此同时,路面塌陷、大桥垮塌等有关城市安全和生命安全问题的反思,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紧急应变能力提出了考验。这些在各地接连不断出现的短命工程、形象工程、烂尾工程等劳民伤财的豪华建筑则引发了对城市建设科学规划的拷问。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城市中频频出现的短命建筑、鬼城、城市内涝、道路安全等一系列现象的根源,一是政府盲目追求GDP和追求政绩的结果。城市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的管理理念,这不仅体现官员政绩,还可以拉动经济发展,带动GDP增长。

二是城市发展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建筑设计短命的结果。一方面城市规划设计者没有长远的城市发展规划,另一方面,豆腐渣工程和建筑设计短命使城市建筑成为短命建筑。

三是缺少严格的问责机制。一届领导一套规划”、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及某些建筑的质量不过关等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相关决策者往往没有为此付出相应代价,不仅如此,他们还因此获得了经济数字及形象工程上的“好看”,政绩颇丰。

总的来说,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频繁出现,是决策失败的结果。一方面,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挫伤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决策失误现象和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也已经影响到社会民生正常发展。城市的发展考验着城市政府的决策、组织能力、应急管理水平。

[对策措施] 一是必须使城市规划更科学,明确责任。目前,部分城市的规划体制、城市规划队伍、城市规划理念等仍然是重收益、轻环境,重短期、轻长期。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对于综合发展战略的研究能力。

二是必须要转变城市建设理念,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城市政府必须改变重地上轻地下的建设和规划模式。

三是在城市“运营”过程中,领导干部应自觉端正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益民生的事情,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问计于民。

四是严格监督,加强问责。将行政置于阳光下,导入有效的公共监督,让公众充分发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严控相关权力的腐败和资本暗箱操作。

预测四 灾害应急机制与公益组织建设

【背景链接】

从上世纪末的长江特大洪涝灾害起,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实践就开始突破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上下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尤其在汶川大地震中,政府主导、社会主动参与的局面已经形成。社会的主动参与,不仅表现为传统的捐款捐物,更体现在公益的组织化运作、大量的志愿行动、全场景式的新媒体影响。

从汶川到雅安,5年间,民间慈善力量越发积极参与到救灾、减灾、防灾、灾后重建等过程。在汶川大地震发生5周年之际,公益慈善业内针对民间慈善组织在灾害救助中的成长与不足举行了多场研讨会,多位专家指出,灾害救助的民间慈善力量需要进行制度化建设,要搭建具有公信力的灾害信息救援平台;与此同时,政府和慈善组织之间也需要建立一个长效应急救灾协调机制。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一发生,立即有大批社会救援车辆和志愿者奔赴灾区,但大量的自发救援导致通往重灾区的道路严重拥堵,却又让本来就岌岌可危的灾区交通面临崩溃,致使专业救援人员、医护人员及装备被堵在路上。在此背景下,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团体,未经批准原则上暂不自行安排工作组和工作人员前往芦山地震灾区。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当今世界“多灾多难”,究其根源,一方面表现在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恶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面,反映了大自然的反复无常、残酷无情与人的生命的脆弱。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植被遭受破坏,自然蓄水能力差,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很多地方重工轻农、重商轻农,农业水利建设基本没有投入,这是造成自然灾害频发的更重要的因素。

公共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更凸显出中国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增强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紧迫性。加强应急管理,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由此可见,加强社会管理,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当前的社会公益组织已经与政府行为互补成为抗震救灾中不容忽视的正能量。但当这些善举行为成了“添堵”,难免显得尴尬而无奈。对于社会各界而言,“不给灾区添堵”,不仅是保证救灾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另外一种理性参与救灾的善举,也是符合抗震救灾需要的正能量。

[对策措施] 第一,要把突发事件防范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作为应急管理的首要任务。认真做好突发事件防范管理,做强“防”字、“备”字,加强隐患排查,做到有备无患。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加强分析研判,提高科学研判水平。妥善做好突发事件善后处置工作。

第二,要强化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协调联动性。加强应急管理的系统性、协同性、联动性机制建设。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建设、基层建设这“两基建设”。

第三,要健全应急体系,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把应急体系建设与国防动员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平战结合、平战共用。

第四,加大培育社会组织的力度,并引导其有序参与救灾,同时促使社会组织由应急救援向平灾结合扩展,实现参与救灾的全过程化。针对目前灾害应对体系中重灾后救灾、轻灾前备灾防灾的现实,要加快构建社会组织的常态化参与应对模式,“对社会组织而言,一是要注重志愿者队伍的日常建设机制,二是要在平日加强与政府的日常联系和合作,增强彼此的相互信任和合作能力,三是社会组织之间在灾后的临时联合和协调行动也需要走向常态化。”

第五,从组织构架入手,建立社会组织参与救灾的制度化网络。一方面要强化国家应对自然灾害的常设协调组织即国家减灾委员会的协调职能,使不同系统形成合力,同时搭建权威的救灾信息平台,并对社会开放。另一方面,要将救灾中曾经出现的社会组织联合现象保留下来并形成正式的联合,建立广泛的长效合作机制,实现包括信息、服务、资金等多种形式的资源对接。

预测五 落实安全生产问责制

【背景链接】

2013年6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作出指示。他指出,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013年以来,我国多地发生液氨泄漏与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8月31日,上海一冷藏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

6月3日,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爆炸。 4月21日,四川仁寿县一生猪屠宰场冻库发生液氨泄漏,

3月29日,吉林省吉煤集团通化矿业公司八宝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生爆炸事故。 针对吉林长春宝源丰禽业公司火灾爆炸、吉煤集团八宝煤业公司瓦斯爆炸这两起特大事故,国务院依法依规作出了严肃处理。35人移送司法,其他73名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同时,国务院决定对吉林省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责成吉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当前,国内安全生产领域仍存在不少隐患和问题。一些地方和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监管不到位,打击非法违法和治理违规违章不得力等,导致了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是企业和政府的义务。已经查清的责任事故,责任追究落不到实处,就无法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这是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发展和建设都是为了人民,而最重要的是人的生命安全,一个政府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逐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公平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感受到作为国家主人翁的尊严,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果以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甚至牺牲职工生命为代价,这样的发展就没有任何意义,就偏离或失去了方向。

[对策措施] 对于政府而言,需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问责制度,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问责制,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有力保障。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对企业责任不落实、政府监管不到位、失职渎职的,一律严格追究、严厉问责。抓住重大事故、典型案件,对责任人从严重处,决不手软。以有效的问责机制,提高政府执行力。

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需要转变发展观念,监管部门严格履行职责,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扭转当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需要企业管理者摆正经济效益与职工安全的关系,不因生产任务重放松安全,时刻绷紧安全神经、落实安全责任;需要监管者要切实担起职责,严格监管,狠抓落实,对于不负责任、失职渎职的人坚决问责、依法追究,绝不手软。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和执行,织起保护职工生命的安全网。精细、科学的制度是把问题隐患发现在前、解决在先的基础,执行好这些制度则是减少问题和事故的关键。将“人命大于天”的理念落实到技术规程、管理制度、岗位责任等全链条的规章制度中,每个环节都严格执行,才能使制度的作用得到发挥,使制定制度的初衷得以实现。

预测六 环境污染治理

【背景链接】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指出 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就包括在发展中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对于北京、中国东部比较大范围出现的雾霾天气,我们要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作为进行治理。特别是对重点地区,对已经查明的人为因素,要限期治理,对于水污染、土地污染的状况,要摸清底数,坚决地进行整治。

按环境要素分类,环境污染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三大类。 2013年,产自“鱼米之乡”湖南的大米频频被检出镉超标,“镉米”危机之下,我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再次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我国地下水污染的趋势也由点状、条带向面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由城市向周边蔓延。2013年前后甚至爆出企业将工业排污水注入地下污染地下水等丑闻。

整个2012年的冬季和2013年初,雾霾天气笼罩大半个中国,面对持续的"严重污染"天气,一些城市陷入束手无策的窘境,被公众戏称为"蓝天要靠风刮出来"。城市空气质量改善靠减排还要靠治理。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环境状况与人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优良的环境越来越成为城乡居民的普遍追求。不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条底线,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

人要满足呼吸、饮水、吃饭等基本的生理需求,必须生活在由空气、水和土壤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环境中。这些基本环境要素哪一个出了问题,人的身体健康都会受影响。如果说身体健康是事业的本钱,是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基础,那么水清天蓝地干净是保障健康的前提,是本钱的本钱。

无论是在人类生存的贫困阶段,还是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基本环境要素都是全社会的基本需求。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已经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迫切需要各级政府重视环境质量这个基本需求,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基本环境质量公共服务上水平。

[对策措施]

切实将环境质量纳入公共服务领域。比起公共交通、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空气、水和食物等的公共性是最高的,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也不是任何个人或其他组织所能独立完成的,需要政府这样的公共组织完成这样的使命,满足群众需求。

加强环境质量综合考核。正视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在考核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把水更清、天更蓝、山更绿等环境质量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内容。通过严格的考核、严肃的问责,引导各级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走科学发展之路。

大力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的环境权益。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大水、空气和土壤等污染的治理力度,努力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把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

加强环境质量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环境质量好坏,既要让科学的监测数据说话,也要让群众通过切身感受来评价。要加大公众的广泛参与和舆论的正确引导。

严格控制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费。资源环境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政府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纠正资源能源的浪费性消费,改变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局面,调整良好环境的受益者与保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引导全社会有节制地使用环境容量,公平合理地享受良好环境。

第4篇:中公教育申论最后预测资料

针对2011年4月24日多省公务员考试 最新·权威·内部

第一部分最新研究成果

4.24联考申论考试一般分为四个题目:第一题为概括,第

二、三题一般为分析和对策或为分析和对策在一起的混合题,第四题为文章。关于这些题目的最新应对思路应该把握以下内容:

第一,所有的申论作答都要首先弄清楚“问的是什么”,这个是回答的关键,千万不要“想当然”认为这个题目问的就是分析,问的就是对策,不能这样简单理解,考试实践一定依据实际情况,如果这一点搞错了,回答无论自我感觉“多么漂亮”都得不了什么分数。 第二,弄清楚提问之后,答案一定要依据“材料”进行概括、归纳、提炼与整理,脱离材料的答案要点一般都是错的。

第三,对于第一题这类概括性的题目,一般作答要求为“准确、简明”,这时只要直接概括要点即采分点即可,即要多提不同的新的关键词,不要谈多余内容,否则会浪费得分机会。同时在“准确、简明”要求下,一般直接罗列要求即可(第一,第二;

1、

2、等罗列方式都行),不用考虑结构或者逻辑思路。

第四,4.24多省联考题目的采分要点有增多的趋势,以一个15分的概括为例,采分点,现在可能会增加至7个,平均2分左右一个采分点,所以中公学员一定要多总结要点,不能掉以轻心。

第五,关注结构分:4.24申论阅卷的评分公式:结构分(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有结构分,下文会分析)+采分点得分-字数扣分-错别字扣分-其他扣分(有的无其他扣分)=实得

分。其中,3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2分,每超50个字扣1分,最多扣3分。

如果题目要求中有“条理清析”或“有条理”,或者有“结构合理”这是比较可怕的,这道题目一般至少含有5—15分的结构分。这种结构最常用的就是“总——分”、“总——分——总”、“先宏观再微观”、“现状、原因、效果”或“现状、问题、对策”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具体的结构一定要结合要求的具体形式具体分析,不要僵化,比如“调查报告”、“建议”、“发展规划”都有各自较确定的结构。

第六,文章最重要的是立意与题目的拟定,这基本决定了分数的一半。立意拟题一定要结合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进行申发论述,不能就事论事,也不能瞎联系。一般必须体现鲜明的观点。

例1:2010年4月25日联考题目: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

价的。针对这种观点,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对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

阐述。(40分)

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这是立意的关键,从申论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 “实行阶梯性水价”这是国家改革的主要思想,所以立意必须围绕这点进行才可以。 例2:2010年9月18日联考题目:围绕“给定资料2”提到的“朔州途径”,写一篇议 论文。(40分)

立意的关键是要研究清楚“朔州途径”是什么,“朔州途径”的本质是“大进小退”即大的有管理经验、技术优势、资金实力的企业兼并小的、落后的企业,所以文章的立意必须围绕这点展开,其它方面的立意都是无效的、低分的。

第七,文章还要注重作答要求中的“限定性”要求。

例1:2010年4月25日联考题目: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

价的。针对这种观点,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对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

阐述。(40分)

写这篇文章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定性要求即“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还有“针对这种观点,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文章的论述过程中应该对“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这种观点进行分析,得出这种观点不对,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从而呼唤要求,或者必须实行“阶梯性水价”,文章的脉落应该大体上是这样的。

例2:2010年9月18日联考题目:围绕“给定资料2”提到的“朔州途径”,写一篇议 论文。(40分)

写这篇文章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定性要求即“朔州途径”,文章一般要对“朔州途径”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得出“大进小退”的立论观点。

关于第七点,考试实践中要有这种意识,但仍然要灵活运用,不能学死了。

第八,申论的所说的“申而论之”,千万不要“申而论它”,不要盲目拔高论点,要扣准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即便要超越进行引申,也不能超出材料主旨所规定的范围。这告诫我们不能动不动就“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瞎联系,一定要紧扣材料主旨,在这个基础上提炼主题。

第九,文风切忌“假、大、空”。如何避免假、大、空呢?就必须贯彻的三贴近、三结合原则,贴近具体问题实际、贴近社会实际、贴近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使作答思维在符合题意要求的前提下,同自己的切身认识紧密结合,同材料中的具体事例和观点论述紧密结合,同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理论和政策紧密结合。要站在一名拟任职干部、一名机关工作人员的立场上,代入角色,切实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作为公务员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并援引材料和背景知识中的理论、事实论据来支持,才能使文章的内容真切、丰满、充实,与假大空相对立。

第十,有以下情况下,一般会列为四类卷,或较低的分数。

1.没有联系材料(话题)的;2.背诵事先预备的范文的;3.另起炉灶作文的;4.不知所云的;5.字数不够的;6.不分段落、标点的;7.摘抄原文为主的(不要一字不变的抄原文,考试实践中可以换一种表述方式,重新组合语句);8.观点游离的;9.结构混乱的;10.文面错误较多的。

第二部分预测热点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一民生与幸福感

【关键词】

保障与改善民生收入 分配体制 改革调整 个税起征点 提高居民收入 收入倍增计划

提高人民幸福感 幸福指数 生态城市建设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社会保障 国富民富 国民共富 【背景链接】

2011年的全国两会指出,“十二五”经济发展转型改革,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国民幸福指数国富优先我们做大经济总量,民富优先才能给老百姓幸福感提供最重要基础。

“CCTV2010经济生活大调查”调查结果将向全国披露,据主办方透露,在8万余份有效问卷中,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而感到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达到11.1%。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权威论述】

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温家宝

幸福在老百姓的眼中像花儿一样,党委政府要创造花儿生长的环境和条件,提供阳光、空气、土壤。

——汪洋

【立意角度】

第一,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幸福感。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解 决好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最终促进社会安定和第二,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尽管中国居民的绝对收入有了大幅度的 谐。

增加,可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还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

物价上涨、分配不公、税收不合理是影响居民收入满意度的主要原因。

第三,要持续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把提高人民群

众的“幸福指数”作为引领创建工作的风向标和立足点,以建设“最有幸福感”的城市为目

标,要让一个“天蓝地绿,水清街净,路畅灯明,墙洁楼美,城水相依,人水亲和”的文明

生态城市。

第四,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水平。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关键的是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是要根据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而不断改变的。现阶段要努力提高公共产品的总量与质量,使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协

调发展,力争使公共教育支出、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与老百姓的实际需求相适

应。

第五,要加强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通过加强与创新管理方法、理念与模式,提升公 共安全,让人民群众活得更有尊严、更加舒心顺气,对提高人民幸福感有很大的作用。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二食品安全与道德建设

【关键词】

保障人民健康权利 市场经济道德体系 食品质量 诚信缺失 道德滑坡 社会道德 企业

诚信 落实食品安全法 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 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背景链接】

2011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指出,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与此成对照的是,“钢城”好人郭明义19年献血5万毫升,是他身体血液的8倍多,资助100多名贫困儿童读书,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评价,成为新时代的道德楷模和全民学习的对象。 【标准表述】

[权威观点]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温家宝

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

——温家宝

道德重塑是一项事关国运兴衰、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温家宝

企业家应该流淌道德的血液。市场经济需要与其相适应的道德伦理体系建设。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立意角度】

1、建设经济道德伦理。 关部门深入研究,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

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

强大舆论氛围。

2、用法治堤坝阻挡道德滑落。

在法治不完善的环境下来谈道德的提升是奢侈的。法治的缺失极大地损害了社会道德文

化,令社会失去方向,民众失去信心。企业道德的血液,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严格执

法才能迫使企业遵纪守法。一些国家的天价罚单告诉我们,监管不严、处罚过轻、违法成本

过低,非改不可

3、建立可追溯管理模式。

用系统的制度呵护良心,用严苛的法律捍卫道德。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让道德败坏者 受到法律的严惩和社会的唾弃。

4、有法可依还需执法必严。 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必须保证行政执法和责任追究及

时、严肃、有力,避免监管缺位、监管人员失职渎职。要从体制机制上不断健全完善,形成

长效监管机制。

5、建立舆论监督机制。

积极利用媒体和民间力量,建立“无处不在”的监督堤坝也是值得借鉴的方法。建立群

众举报奖励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让不良分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无藏身之地,

从而净化食品市场。

预测之三微搏兴起与网络问政(创新社会管理) 【关键词】

政府微博 官员微博 网络问政 网络舆论监督 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媒体问政 全民问政 零距离沟通 理性分析问题 理性表达意见 社会管理方式创新 改进政府工作 阳光行政 政务公开 打造透明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

【背景链接】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中国网民已达到4.2亿,上网普及率超过30%。伴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迅猛提升,中国网民的参与意识和表达意识日渐增强,这在客观上使得互联网成为中国当下社会中“众声喧哗”的主要舆论场之一。

从总书记、总理亲自和网民对话交流,到45位省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回复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以及山西、安徽、河南等15省区市以“文件”的形式,建立起回复办理网民留言的固定工作机制,网络问政的观念正在各地逐渐深入人心并形成制度。 近期,公安微博、网播庭审、公仆微博、手机信访等成为网民关注的2010年广东网络问政10大经典案例。“最受网民关注的广东网络问政年度城市”由河源市获得。近年来,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亲身推动网络问政,以“华哥信箱”、“公仆信箱”、“华哥微博”、“手机短信信访系统”为代表,建立了完善的听取民意、办理、监督、反馈机制,受到网友和媒体追捧。

微博是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和网站相比,传播速度更快。微博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彻底打破了“人微言轻”的状态,将人们带入了“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被关注”的崭新时代。

微博异军突起,在备受网民追捧的同时也自然受到了政府和官员的青睐。鉴于微博上述特点,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纷纷进驻微博,抢占阵地制高点,把握舆论主动权。政府和官员扎堆织“围脖”现象,体现了他们对网络民意、网络民心、网络问政的重视。 【标准表述】

[权威观点]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温家宝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温家宝

要使政府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这就需要公开、透明。只有政府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情况,它才能够进步;也只有人民了解政府行为的真实情况,人民才能给政府以有力的支持和合理的批评。

——温家宝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温家宝

为政者亲民,而民亲矣。

——《管子·形势篇》【立意角度】

1、顺应新媒体兴起要求,提高党政机关对公共舆论的反应速度和技巧。在2010年,随着微博、博客等新兴媒体的迅速普及,突发事件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上又有巨大飞跃,这给各级党政机关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课题,无论在反应速度还是方法技巧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跟上网络发展的新形势,以负责人的态度,充分利用““b2.0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积极通过官方微博、领导信箱、网络留言板、网络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强化与网民的互动,争取政府的话语权,是当下值得各级党政机关认真总结和思考的问题。

2、利用微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一要打好问政于民这场仗,谱写政通人和新篇章。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作为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要借助微博这个载体,站在人民政府和人民公仆的角度,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发挥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通过微博集民智、汇民力、聚民心,做出更加符合民意贴近实际的科学民主决策,实现政通人和社会稳定,让群众满意、高兴、答应。二要打好问需于民这场仗,谱写党群和谐新篇章。问需于民知冷暖。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要通过微博这个渠道,去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坚持用群众观点思考问题,站在群众立场处理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做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中,让群众生活的更加有体面更加有尊严,进而赢得群众信赖、拥护和爱戴。三要打好问计于民这场仗,谱写共谋发展新篇章。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况的是基层。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要利用微博这个平台,不耻下问、虚心求教于群众。充分调动群众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向群众征询发展之计、稳定之计,富民之计。博采众长,我们就能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复杂环境中攻坚克难、抢占先机、掌握主动、奋发有为,进而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完善技术手段,引导网民参政议政。借助微博进行网络问政的启示是,新兴技术对推动网络问政走向新高度至关重要。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平台,是网络问政最重要的保障条件。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使广大网民能够在规范、可靠的网络信息环境下表达意见,辨识、厘清真正的网络民意与网络“伪民意”。要通过完善技术手段,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和监测,积极创造条件,让群众说实情、讲真话,确保民意顺畅表达,增加正面内容和积极因素,防止网络“双刃剑”中不利的一面。要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手段建设,构建完善的网络信息内容监测指挥系统,建立网络民意的收集机制,提高监测效能,担负甄别、筛选网络信息真伪的监管责任,使网络民意最终在现实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效展现出来。

4、借助微博平台,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中央强调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利用网络进行社会管理,正是适应时代变化的一种创新,它可以最直接、最有效、最广泛地联系群众,达到沟通民意、了解民情、解决问题的目的。广纳民意也有助于科学决策,而网络就是了解真实社会的好渠道。要将网络问政应用于社会管理,以网络问政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网络问政是最好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形式之一,不但有利于沟通政府和百姓的关系,更有利于缓和和化解社会矛盾。以微博为渠道,促进社会不满情绪的发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减压阀的作用,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要求,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5、网民自身要培养理性分析问题、合理表达意见的意识,形成正确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只有理性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释放情绪,才能真正推动政府为民谋幸福。如果只是单纯用情绪性冲动代替理性认知,最后伤害的还是整个网民群体。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四 教育改革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质量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育人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 人力资源强国 【背景链接】

2010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进入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同年7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权威论述与名言警句】

[教育的重大意义]?

教育是百年大计、千秋工程。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

——温家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

[教师的重要作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温家宝?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礼记·学记》?【立意角度】

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打造适应社会用人需求和未来全球化竞争的新型人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4.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

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

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5.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6.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不得以升学率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规范办学行为,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五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关键词】

社会公平

包容性增长

个税改革

提高劳动报酬

社会保障体系 大学生就业 完善二次分配

共同富裕

还富于民

国强民富

国民共富 【背景链接】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标准表述】

[权威警句]

要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胡锦涛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中国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温家宝

不能让平均富裕水平掩盖掩盖困难群体面临的困境。

——汪洋

[意义]

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肯定劳动价值,实现分配正义,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地分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这不仅是执政为民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平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保障。

【立意角度】

1、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方面,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获取收入的源泉,能够为城乡居民的增收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来提供就业岗位。

2,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制度。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使劳动报酬的增长能够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

3,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4、加大税收的调节力度。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5、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系体。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促进城乡居民增加转移性收入。

6、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国家通过财政扶持、减税等鼓励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将作为重点,得到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让他们更容易找到工作。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六

保障性住房建设

【关键词】

改善民生

住房保障

住有所居

居者有其屋

房地产调控房价上涨

土地供应资金投入 保障性住房制度体系

蜗居

城市病

公共设施配套体系 【背景链接】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未来五年全国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 20%,各地的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用地供应不得低于住房用地总量的70%。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高度集中,城市土地和住房供需矛盾日趋紧张,住房价格急剧上涨等因素的作用,城市 70%左右的中低收入和最低收入居民家庭仍然无法靠自身能力解决和改善住房问题。 【权威论述】

住房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是刚性需求,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努力解决低收入居民和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温家宝

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土地、财税、金融政策,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引导市场增加普通商品房的供给,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促进形成合理的住房供给结构,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

——温家宝【立意角度】

第一,保障房建设要确保土地供应。土地供应是保障房建设步履维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政府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的要求下,要把加大土地供应作为一个首要的抓手。

第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资金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除了中央政府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外,各地政府还要还多渠道筹措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金、信贷资金投入,从而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

第三,要加大配建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各地都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将保障性住房安排在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区域,便于居民出行和生活。

第四,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考核制度。要形成年初有目标、季度有通报、年中有督察、年终有考核的工作机制。考核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社会满意度,即让百姓参与到保障房的评价当中来。其

二、房屋本身的评价,包括户型、质量和交通配套。其三,分配的公正性,即准入机制的完善。其四,结构问题。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公租房和廉租房等比例,是否适合老百姓的需求。

第五,应完善保障房法规建设,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明确准入条件,健全年度审核,强化公开、公示制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七

社会管理创新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促进社会和谐

保障和改善民生

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

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背景链接】

201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8点意见,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权威论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胡锦涛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这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习近平

坚持党的原则,怀着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公心办事,这两条对抓好落实工作十分重要。

——习近平

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加强政府负责与社会协同环节的对接互动,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统筹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刘淇【立意角度】

第一,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第二,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第三,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

第四,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第五,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第六,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第七,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第八,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

第九,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

第5篇:中公教育申论最后预测资料

中公教育内部资料

中公教育申论最后预测资料

针对2011年4月24日多省公务员考试

最新·权威·内部

第一部分 最新研究成果

4.24 联考申论考试一般分为四个题目:第一题为概括,第

二、三题一般为分析和对策或为分析 和对策在一起的混合题,第四题为文章。关于这些题目的最新应对思路应该把握以下内容:

第一,所有的申论作答都要首先弄清楚“问的是什么”,这个是回答的关键,千万不要“想当 然”认为这个题目问的就是分析,问的就是对策,不能这样简单理解,考试实践一定依据实际情况, 如果这一点搞错了,回答无论自我感觉“多么漂亮”都得不了什么分数。

第二,弄清楚提问之后,答案一定要依据“材料”进行概括、归纳、提炼与整理,脱离材料的 答案要点一般都是错的。

第三,对于第一题这类概括性的题目,一般作答要求为“准确、简明”,这时只要直接概括要 点即采分点即可,即要多提不同的新的关键词,不要谈多余内容,否则会浪费得分机会。同时在“准 确、简明”要求下,一般直接罗列要求即可(第一,第二;

1、

2、等罗列方式都行),不用考虑结 构或者逻辑思路。

第四,4.24 多省联考题目的采分要点有增多的趋势,以一个 15 分的概括为例,采分点,现在 可能会增加至 7 个,平均 2 分左右一个采分点,所以中公学员一定要多总结要点,不能掉以轻心。

第五,关注结构分:4.24 申论阅卷的评分公式:结构分(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有结构分,下文会 分析)+采分点得分-字数扣分-错别字扣分-其他扣分(有的无其他扣分)=实得分。其中,3 个

中公教育内部资料

错别字扣 1 分,最多扣 2 分,每超 50 个字扣 1 分,最多扣 3 分。

如果题目要求中有“条理清析”或“有条理”,或者有“结构合理”这是比较可怕的,这道题 目一般至少含有 5—15 分的结构分。这种结构最常用的就是“总——分”、“总——分——总”、“先 宏观再微观”、“现状、原因、效果”或“现状、问题、对策”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具 体的结构一定要结合要求的具体形式具体分析,不要僵化,比如“调查报告”、“建议”、“发展规划” 都有各自较确定的结构。

第六,文章最重要的是立意与题目的拟定,这基本决定了分数的一半。立意拟题一定要结合材 料反映的实质问题进行申发论述,不能就事论事,也不能瞎联系。一般必须体现鲜明的观点。 例1:2010年4月25日联考题目: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 针对这种观点,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对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阐述。(40分)

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这是立意的关键,从申论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实行 阶梯性水价”这是国家改革的主要思想,所以立意必须围绕这点进行才可以。

例 2:2010 年 9 月 18 日联考题目:围绕“给定资料 2”提到的“朔州途径”,写一篇议论文。 (40 分) 立意的关键是要研究清楚“朔州途径”是什么,“朔州途径”的本质是“大进小退”即大的有

管理经验、技术优势、资金实力的企业兼并小的、落后的企业,所以文章的立意必须围绕这点展开, 其它方面的立意都是无效的、低分的。

第七,文章还要注重作答要求中的“限定性”要求。 例1:2010年4月25日联考题目: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

针对这种观点,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对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阐述。(40分) 写这篇文章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定性要求即“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 是低价的”,还有“针对这种观点,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文章的论 述过程中应该对“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这种观点进行分析, 得出这种观点不对,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从而呼唤要求,或者必须实行“阶梯性水价”,文章的脉 落应该大体上是这样的。

例 2:2010 年 9 月 18 日联考题目:围绕“给定资料 2”提到的“朔州途径”,写一篇议论文。 (40 分) 写这篇文章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定性要求即“朔州途径”,文章一般要对“朔州途径”进行相应

的分析,从而得出“大进小退”的立论观点。 关于第七点,考试实践中要有这种意识,但仍然要灵活运用,不能学死了。

第八,申论的所说的“申而论之”,千万不要“申而论它”,不要盲目拔高论点,要扣准材料反 映的实质问题,即便要超越进行引申,也不能超出材料主旨所规定的范围。这告诫我们不能动不动 就“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瞎联系,一定要紧扣材料主旨,在这个基础上提炼 主题。

第九,文风切忌“假、大、空”。如何避免假、大、空呢?就必须贯彻的三贴近、三结合原则, 贴近具体问题实际、贴近社会实际、贴近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使作答思维在符合题意要求的前提 下,同自己的切身认识紧密结合,同材料中的具体事例和观点论述紧密结合,同党和国家的指导思 想、理论和政策紧密结合。要站在一名拟任职干部、一名机关工作人员的立场上,代入角色,切实

中公教育内部资料

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作为公务员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并援引材料和背景知识中的理论、事实论 据来支持,才能使文章的内容真切、丰满、充实,与假大空相对立。

第十,有以下情况下,一般会列为四类卷,或较低的分数。

1.没有联系材料(话题)的;2.背诵事先预备的范文的;3.另起炉灶作文的;4.不知所云的;5. 字数不够的;6.不分段落、标点的;7.摘抄原文为主的(不要一字不变的抄原文,考试实践中可 以换一种表述方式,重新组合语句);8.观点游离的;9.结构混乱的; 10.文面错误较多的。

第二部分 预测热点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一 民生与幸福感

【关键词】

保障与改善民生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调整个税起征点 提高居民收入 收入倍增计划 提高人 民幸福感 幸福指数 生态城市建设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社会保障 国富民富 国民共富 【背景链接】

2011 年的全国两会指出,“十二五”经济发展转型改革,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国民幸福指数。国 富优先我们做大经济总量,民富优先才能给老百姓幸福感提供最重要基础。

“CCTV2010 经济生活大调查”调查结果将向全国披露,据主办方透露,在 8 万余份有效问卷中, 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而感到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达到 11.1%。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

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权威论述】 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温家宝

幸福在老百姓的眼中像花儿一样,党委政府要创造花儿生长的环境和条件,提供阳光、空气、 土壤。

——汪洋

【立意角度】

第一,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幸福感。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解决好衣食 住行等民生问题,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最终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第二,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尽管中国居民的绝对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可 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还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物价上涨、分 配不公、税收不合理是影响居民收入满意度的主要原因。

第三,要持续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幸 福指数”作为引领创建工作的风向标和立足点,以建设“最有幸福感”的城市为目标,要让一个“天

中公教育内部资料

蓝地绿,水清街净,路畅灯明,墙洁楼美,城水相依,人水亲和”的文明生态城市。

第四,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水平。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关键的是转变政府 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是要根据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断改 变的。现阶段要努力提高公共产品的总量与质量,使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力争使公共教 育支出、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与老百姓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第五,要加强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通过加强与创新管理方法、理念与模式,提升公共安全, 让人民群众活得更有尊严、更加舒心顺气,对提高人民幸福感有很大的作用。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二 食品安全与道德建设

【关键词】

保障人民健康权利 市场经济道德体系 食品质量 诚信缺失 道德滑坡 社会道德 企业诚信 落 实食品安全法 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 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背景链接】

2011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指出,当前文化 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 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 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与此成对照的是,“钢城”好人郭明义19年献血5万毫升,是他身体血液的8倍多,资助100多 名贫困儿童读书,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评价,成为新时代的道德楷模和全民学习的对象。 【标准表述】 [权威观点]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 受人尊敬的国家。

——温家宝

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 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 土壤。

——温家宝

道德重塑是一项事关国运兴衰、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关部门 深入研究,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温家宝

企业家应该流淌道德的血液。市场经济需要与其相适应的道德伦理体系建设。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立意角度】

1、建设经济道德伦理。

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 要的位置上来,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

2、用法治堤坝阻挡道德滑落。

中公教育内部资料

在法治不完善的环境下来谈道德的提升是奢侈的。法治的缺失极大地损害了社会道德文化,令 社会失去方向,民众失去信心。企业道德的血液,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严格执法才能迫使企 业遵纪守法。一些国家的天价罚单告诉我们,监管不严、处罚过轻、违法成本过低,非改不可

3、建立可追溯管理模式。 用系统的制度呵护良心,用严苛的法律捍卫道德。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让道德败坏者受到法 律的严惩和社会的唾弃。

4、有法可依还需执法必严。 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必须保证行政执法和责任追究及时、严

肃、有力,避免监管缺位、监管人员失职渎职。要从体制机制上不断健全完善,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5、建立舆论监督机制。 积极利用媒体和民间力量,建立“无处不在”的监督堤坝也是值得借鉴的方法。建立群众举报

奖励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让不良分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无藏身之地,从而净化食品 市场。

预测之三 微搏兴起与网络问政(创新社会管理)

【关键词】

政府微博 官员微博 网络问政 网络舆论监督 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媒体问政 全民问政 零距离沟通 理性分析问题 理性表达意见 社会管理方式创新 改进政府工作 阳光行政 政务公 开 打造透明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 【背景链接】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截止到 2010 年上半年,中国网民已达到 4.2 亿,上网普及 率超过 30%。伴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迅猛提升,中国网民的参与意识和表达意识日渐增强,这在客 观上使得互联网成为中国当下社会中“众声喧哗”的主要舆论场之一。

从总书记、总理亲自和网民对话交流,到 45 位省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回复人民网“地方 领导留言板”,以及山西、安徽、河南等 15 省区市以“文件”的形式,建立起回复办理网民留言的 固定工作机制,网络问政的观念正在各地逐渐深入人心并形成制度。

近期,公安微博、网播庭审、公仆微博、手机信访等成为网民关注的 2010 年广东网络问政 10 大经典案例。“最受网民关注的广东网络问政城市”由河源市获得。近年来,河源市委书记陈 建华亲身推动网络问政,以“华哥信箱”、“公仆信箱”、“华哥微博”、“手机短信信访系统”为代表, 建立了完善的听取民意、办理、监督、反馈机制,受到网友和媒体追捧。

微博是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和网站相比,传播速度更快。微博的出现,给人们提 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彻底打破了“人微言轻”的状态,将人们带入了“人人都能发声、人人 都被关注”的崭新时代。

微博异军突起,在备受网民追捧的同时也自然受到了政府和官员的青睐。鉴于微博上述特点, 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纷纷进驻微博,抢占阵地制高点,把握舆论主动权。政府和官员扎堆织“围脖” 现象,体现了他们对网络民意、网络民心、网络问政的重视。 【标准表述】 [权威观点]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 行。

中公教育内部资料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温家宝

——温家宝

要使政府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这就需要公开、透明。只有政府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情况,它才 能够进步;也只有人民了解政府行为的真实情况,人民才能给政府以有力的支持和合理的批评。

——温家宝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温家宝

为政者亲民,而民亲矣。

——《管子·形势篇》

【立意角度】

1、顺应新媒体兴起要求,提高党政机关对公共舆论的反应速度和技巧。在 2010 年,随着微博、 博客等新兴媒体的迅速普及,突发事件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上又有巨大飞跃,这给各级党政机 关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课题,无论在反应速度还是方法技巧上都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能否跟上网络发展的新形势,以负责人的态度,充分利用““b2.0 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 积极通过官方微博、领导信箱、网络留言板、网络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强化与网民的互动,争取政 府的话语权,是当下值得各级党政机关认真总结和思考的问题。

2、利用微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一要打好问政于民这场仗,谱写政通人和新 篇章。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作为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要借助微博这个载体, 站在人民政府和人民公仆的角度,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发挥好群众的知情权、参 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通过微博集民智、汇民力、聚民心,做出更加符合民意贴近实际的科学民 主决策,实现政通人和社会稳定,让群众满意、高兴、答应。二要打好问需于民这场仗,谱写党群 和谐新篇章。问需于民知冷暖。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要通过微博这个渠道,去倾听 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坚持用群众观点思考问题,站在群众立场处理问题,解决 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做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让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中,让群众生活的更加有体面更 加有尊严,进而赢得群众信赖、拥护和爱戴。三要打好问计于民这场仗,谱写共谋发展新篇章。知 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反映 政府工作情况的是基层。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要利用微博这个平台,不耻下问、虚心求教于群众。 充分调动群众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向群众征询发展之计、稳定之计,富民之计。博采众长,我们就 能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复杂环境中攻坚克难、抢占先机、掌握主动、奋发有为,进而发展好、维护 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完善技术手段,引导网民参政议政。借助微博进行网络问政的启示是,新兴技术对推动网 络问政走向新高度至关重要。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平台,是网络问政最重要的保障条件。政 府应发挥积极作用,使广大网民能够在规范、可靠的网络信息环境下表达意见,辨识、厘清真正的 网络民意与网络“伪民意”。要通过完善技术手段,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和监测,积极创造条件,让 群众说实情、讲真话,确保民意顺畅表达,增加正面内容和积极因素,防止网络“双刃剑”中不利 的一面。要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手段建设,构建完善的网络信息内容监测指挥系统,建立网 络民意的收集机制,提高监测效能,担负甄别、筛选网络信息真伪的监管责任,使网络民意最终在 现实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效展现出来。

4、借助微博平台,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中央强调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利用网络进行社会管理, 正是适应时代变化的一种创新,它可以最直接、最有效、最广泛地联系群众,达到沟通民意、了解

中公教育内部资料

民情、解决问题的目的。广纳民意也有助于科学决策,而网络就是了解真实社会的好渠道。要将网 络问政应用于社会管理,以网络问政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网络问政是最好的公众参与社会管 理形式之一,不但有利于沟通政府和百姓的关系,更有利于缓和和化解社会矛盾。以微博为渠道, 促进社会不满情绪的发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减压阀的作用,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要求,解决影响社 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5、网民自身要培养理性分析问题、合理表达意见的意识,形成正确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只 有理性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释放情绪,才能真正推动政府为民谋幸福。如果只是单纯用情绪性冲动 代替理性认知,最后伤害的还是整个网民群体。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四 教育改革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质量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育人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 人力资源强国

【背景链接】

2010 年 6 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这是进入 21 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 10 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同年 7 月 13 日至 1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 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 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 大贡献。

【权威论述与名言警句】

[教育的重大意义]

教育是百年大计、千秋工程。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 一流国家。

——温家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

[教师的重要作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温家宝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礼记·学记》

【立意角度】

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中公教育内部资料

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 的实践能力。

2.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政治教育,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 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 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

3.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打造适应社会用人需求和 未来全球化竞争的新型人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 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4.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 修养的统

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

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5.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切实缩小校 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 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 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6.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 核办法,不得以升学率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规范办学行为,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学校要把 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家 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五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关键词】

社会公平 包容性增长 个税改革 提高劳动报酬 社会保障体系 大学生就业 完善二次分 配 共同富裕 还富于民 国强民富 国民共富

【背景链接】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 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标准表述】 [权威警句] 要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胡锦涛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中国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 “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中公教育内部资料

不能让平均富裕水平掩盖掩盖困难群体面临的困境。

——温家宝

——汪洋

[意义]

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肯定劳动价值,实现分配正义,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地分享经济社 会的发展成果,这不仅是执政为民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平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保障。

【立意角度】

1、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方面,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 会。这是获取收入的源泉,能够为城乡居民的增收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 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来提供就业岗位。

2,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制度。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使劳动报酬的增长能够同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

3,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4、加大税收的调节力度。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努力扭转 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5、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系体。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 保障。促进城乡居民增加转移性收入。

6、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国家通过财政扶持、减税等鼓励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将作为重点,得到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让他们更容易找到工作。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六 保障性住房建设

【关键词】

改善民生 住房保障

住有所居 居者有其屋 房地产调控房价上涨 土地供应 入 保障性住房制度体系 蜗居 城市病 公共设施配套体系 【背景链接】

资金投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未来五年全国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 3600 万套,使保障性 住房的覆盖率达到 20%,各地的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用地供应不得低 于住房用地总量的 70%。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高度集中,城市土地和住房供需矛盾日 趋紧张,住房价格急剧上涨等因素的作用,城市 70%左右的中低收入和最低收入居民家庭仍然无法 靠自身能力解决和改善住房问题。

【权威论述】 住房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是刚性需求,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努力解决低收入居民和困 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温家宝

中公教育内部资料

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土地、财税、金融政策,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 效机制,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引导市场增加普通商品房的供给,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发展公 共租赁住房,促进形成合理的住房供给结构,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

——温家宝

【立意角度】 第一,保障房建设要确保土地供应。土地供应是保障房建设步履维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政府

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的要求下,要把加大土地供应作为一个首要的抓手。 第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资金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除了中

央政府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外,各地政府还要还多渠道筹措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金、信贷资 金投入,从而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

第三,要加大配建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各地都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的原则, 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将保障性住房安排在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区域,便于居民 出行和生活。

第四,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考核制度。要形成年初有目标、季度有通报、年中有督察、年 终有考核的工作机制。考核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社会满意度,即让百姓参与到保障房的评价 当中来。其

二、房屋本身的评价,包括户型、质量和交通配套。其三,分配的公正性,即准入机制 的完善。其四,结构问题。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公租房和廉租房等比例,是否适合老百姓的需求。

第五,应完善保障房法规建设,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明确准入条件,健全审核,强化公 开、公示制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申论最终考点预测之七 社会管理创新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促进社会和谐 保障和改善民生 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思想 道德建设 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背景链接】

2011 年 2 月 19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 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 8 点意见,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 平,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权威论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

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 有重大战略意义。

——胡锦涛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这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 根本性工作。

——习近平

坚持党的原则,怀着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公心办事,这两条对抓好落实工作十分重要。

——习近平

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加强政府负责与社会协同环节的对

接互动,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统筹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刘淇

【立意角度】 第一,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

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 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第二,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 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 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第三,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 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

第四,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 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 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第五,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第六,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 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第七,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第八,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 第九,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

第6篇:宿迁中公教育全面命中2015国考申论主题、材料及新题型(主题命中篇)

江苏中公教育:http://js.offcn.com/ 中公教育全面命中2015国考申论主题、材料及新题型(主题命

中篇) 2014年11月30日下午5点,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落下帷幕!纵观近几年国考申论试题变化,可用“灵活多变,创新不断”来形容,考试的主题及题型难以预测。2014年全,中公教育核心研发团队在集团总裁李永新老师的总体部署下,在申论研究院院长张红军老师的悉心指导与亲自带领下,潜心研究国考命题特点,精心制作2015国考讲义、试卷、热点等系列研发产品,根据副省及市地特点分设两类课程,再次精准把握国考申论风向标,中公教育封闭等系列课程及讲义、试卷、热点等资料全面命中2015年国考申论真题主题、材料及新题型。不仅主题精准命中“创新驱动发展”,部分“高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等材料和热点与真题更是高度契合,而且对“标题填空”式的新题型更是精准把握,在中公教育国考封闭班次热点专题上首创并重点强化了该新题型的训练、在中公教育国考终极密押预测YY讲座上重点预测并讲解了“拟写标题+段旨概括”新题型。此外,在能力的测查上,2015年国考申论与中公教育总裁李永新老师以及申论研究院院长张红军老师在多个课程上所强调的能力导向高度一致,给学员以前瞻性、预测性、针对性、权威性的全面备考指导! 2015年国考申论主题为:科技与人文。材料大篇幅对科技创新、创新驱动、科技生命化、科技人性等内容进行了探讨,而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人文,在中公教育封闭班模拟试卷及热点专题等资料中,我们都进行过预测,我们学员都做过大量类似主题的练习与试卷模拟。而2015年国考申论真题将科技创新与人文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既是科技的生命的体现,也是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准确定位,可谓妙哉!下面将节选部分封闭、冲刺等课程资料内容,对主题命中情况作简要说明。

一、国考模拟试卷命中主题

南京市白下区中山南路8号苏豪大厦22层

江苏中公教育:http://js.offcn.com/

南京市白下区中山南路8号苏豪大厦22层

江苏中公教育:http://js.offcn.com/

更多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请访问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南京市白下区中山南路8号苏豪大厦22层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