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对策

2023-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申论热点对策

天星培训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对策(精)

申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也是中华民族赖以振兴和腾飞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广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力倡导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大力倡导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力倡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精神,把伟大的民族精神转化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再接再厉、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从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是引导人们参与道德建设、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成功经验。要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对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通过治理城乡环境,革除社会陋习,搞好卫生防疫,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构筑群防群治的坚强防线,使环境更加整洁优美、生活更加健康文明。紧紧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加强诚信教育,强化信用意识,下决心遏制工程建设、商贸餐饮、医药卫生、电信通讯、旅游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打击制假售假、欺诈经营、虚假广告、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引导人们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紧紧围绕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千方百计帮助特困家庭、下岗职工、孤寡老人、残疾人、失学儿童等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紧紧围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在全国城乡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百城万店无假货和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等各类创建活动,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从一点一滴改起,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引导人们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建设者、在家庭做个好成员。

三、运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使道德宣传教育经常化、大众化。广泛传播道德知识、普及基本道德规范,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一切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坚持正确导向,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要把道德建设贯穿到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渗透到课堂教学、学校管理、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科学规划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把道德宣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开设专题、专栏,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点评、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营造道德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讴歌人民群众积极向上、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崇高思想品德为己任,努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道德和新时期良好道德风貌的文艺作品,给人以鼓舞和启迪。文化、广电部门要做好优秀文艺作品的展映、展演、展播、展示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场所等基层文化阵地,要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图片展览、文体表演以及健康民俗活动,进行生动活泼的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城市街道社区、乡村集市、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要在显著位置设立宣传基本道德规范的公益广告,让人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四、完善各行各业的职业行为准则,使道德建设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行为准则,是把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自觉行动的有效途径。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对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标准和已有的市民公约、社区公约、乡规民约,干部、职工、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进行必要的修订完善。要重视修订完善各种新经济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和娱乐服务场所的行为准则。既要体现道德建设的要求,又要同有关法律法规相统一。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各项行为准则易记、易懂、易行,易于监督。要把修订完善行为准则的过程,作为道德宣传教育的过程,作为干部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过程。各类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示范单位,都要带头做好具体行为准则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并引导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自觉遵守,努力践行。

五、建立和完善激励监督机制,引导人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把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起来。要形成激励机制,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各类创建活动,都要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评选标准;新闻、出版、文艺、体育、教育、科技等各类评奖,都要把是否合乎社会主义道德作为重要标准。要形成监督机制,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加强舆论监督,揭露、批评有悖社会主义道德的言行和丑恶现象。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都要在黄金时段开设道德栏目,对道德热点问题进行评议。社区、农村、企事业等基层单位要依靠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评议活动。公安、卫生、税务、工商、质检、城管、环保等行政部门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依法对各种不良行为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处罚。通过发挥激励和监督机制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讲道德光荣、不讲道德耻辱,讲道德受人尊敬、不讲道德受到批评的良好社会风气。

六、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把公民道德建设列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要增加必要的投入,为道德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要认真做好指导、协调和组织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公民道德建设的合力。

第2篇:申论热点汇总

申论热点汇总 (一)经济调节

1、关键词:结构调整

背景链接:4万亿投资计划为经济复苏带来了强大动力,但也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经济原有的结构失衡问题,投资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扩大,2008年投资占GDP比重已达57.3%。造成两个严重后果:产能过剩,就业水平长期停滞不前。(参考《南风窗》2009年第20期有关数据。)

标准表述:结构调整要把握四个着力点:调整分配格局、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城乡结构、调整地区结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以内需、特别是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外部风险的必由之路。

一是必须大力调整内需外需结构,不断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特别要提高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二是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兼并重组,防止重复建设。

三是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任务,作为促进供需平衡增长的重要结合点。把发展服务业与调整需求结构结合起来,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

2、关键词:节能减排

背景链接:

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资源供给紧张,环境污染加重,直接影响到投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在“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单位GDP能源消费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这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减缓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新的机遇。绿色经济不仅可以成为渡过目前经济困难的有效方式,而且是确保在中期经济持续增长最可行的手段

标准表述:

[分析]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而绿色经济不但可以迅速拉动就业、提振经济,还能有效调整全球经济结构,理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长期来看,更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对策]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要强化技术创新,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3、关键词:扩大内需

背景链接: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启动了投资总额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09年经济工作定下基调: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而农民消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将成为下一步扩大居民消费的五大重点领域。

标准表述: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能否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对我们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越是在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保增长的关键是要解决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当前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国际需求大幅收缩。而我国人口众多,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国内市场广阔,需求潜力巨大。我们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真正把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利用这次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拉动内需必须解决深层次问题,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要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扩大消费的重中之重。要改变政府投资热,民间投资冷,公共投资热,私人投资冷的现状。

4、关键词:家电下乡

背景链接: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家电下乡的指示精神,财政部、商务部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财政补贴促进家电下乡的政策思路。为稳妥推进,自2007年12月起在三省一市进行了家电下乡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家电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相对完善、地方积极性较高的内蒙古、辽宁、大连、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西、重庆、陕西纳入推广地区范围,共计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为保持政策公平,家电下乡在各地区实施的时间(含三省一市的试点时间)统一暂定为4年。

从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在原来14个省市的基础上,开始向全国推广,产品也从过去的四个增到八个,除了之前推出的“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之外,本次家电下乡又新增了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和空调。它们和彩电等产品同样享受国家13%的补贴。各个省市可以根据各地区不同的需求在这四个产品中选择两个进行推广。

标准表述:

家电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扩大农村消费、统筹国内外市场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给予补贴。但家电下乡政策与其他对农民补贴政策的不同之处:以往对农民的补贴主要侧重于生产,而家电下乡是对消费环节的补贴,只有农民购买了家电才给补,直接拉动消费。家电下乡利用财政政策杠杆,引导生产企业设计、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的产品,完善售后服务,同时引导经销商健全农村家电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实现了财政政策与生产、贸易政策的结合,利民、利企、利国,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这是这项政策的创新所在。财政补贴家电下乡产品在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发挥了重要作用。

5、关键词:国企改革

背景链接:

温家宝总理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所有制结构。继续推动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改革继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继续优化。经过重组,中心企业数目由去年底的142家减至目前的136家。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范围扩大,新增试点企业7家。

标准表述:

企业拥有垄断利润,往往缺乏创新动力。当前,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存在产权结构不合理,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关键是要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政策,保证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在继续推动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深入研究改革的动力来源和阻力风险,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政策,完善管理者的激励与补偿办法,以最大的努力落实改革保障政策,消除困难群众对改革的困惑心理。另外,在改革的规范和监管上加强力度,让更多的职工代表参与企业决策,保证程序公正、手续完备、真实操作,促进国企改革转制成功。

6、关键词:6亿奖励民企

背景链接:

安徽省国家级贫困县霍邱县目前探明的铁矿储量16.5亿吨,远景储量20亿吨以上,名列全国第五。为了吸引投资,7月10日,霍邱县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这样一项决议:同意奖励一家名为大昌矿业集团有限公司6亿人民币,并规定从“财政预算内、外资金中安排拨付”。决议引发了外界的质疑:去年整个县的财政收入不过7亿多,却奖励当地民企6亿人民币,

标准表述:

政府以公权力之手奖励民企、招商引资,这是政府代替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直接招商引资。事实上造成了本不属于政府公共服务范畴的种种经济活动,还有滋生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之嫌。这不仅加重了当地财政负担,还破坏了市场秩序违背了市场公平,让其他企业处于不对称的竞争环境下,利益难免会受到损害。“6亿奖励民企”等同于政企利益捆绑。抛开经济发展与民生福利之类的台面用语,其醉翁之意不过是当地GDP的爆发性成长。这也成为不少地区为招商引资不惜代价的常态,政府为追求跨越式的GDP增长,随意引进企业,耗竭式地使用自然资源,却对用来维持环境质量的费用、政府举全体纳税人之贡献的随意补贴与投入等社会付出成本忽略不计。

7、关键词:海外并购

背景链接:

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仅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损失就超过2000亿美元,68%的海外并购以失败告终。而2009年伊始,中国五矿17亿美元现金收购澳洲矿业公司,中石油拟10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中石化出价72.4亿美元收购在伦敦和多伦多上市的瑞士阿克达斯石油公司,再加上去年中铝斥资195亿美元入主英-澳力拓,四川民企收购悍马品牌达成最终协议……尝试者前赴后继,但其中鲜有成功者的影子。

标准表述:

利用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契机进行海外并购,对政府部门来说,首先要客观、冷静地看待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海外并购行为。既不能因为我们这些年经济实力有了一定增长就盲目支持企业上项目;同时也不能因为外界出现了一些负面的舆论,就对一些企业的并购失败产生过度反应,给正常的微观经济行为“浇凉水”。一个总的原则,仍然是要遵循市场化规则,努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内外氛围。

一是为企业海外并购创造必要的法律环境。要加快建立起与企业对外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企业海外并购的通报、管理、统计体系。在多双边场合,加快商签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把保护我对外投资企业的利益纳入签署双边投资保护的议题。

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培育金融、法律、会计、咨询等市场中介组织,为企业海外并购提供规范的中介服务。政府和驻外机构可利用各种资源,为国内企业寻求境外合作伙伴搭建信息平台。

三是努力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商业银行职能,加大对海外并购的融资支持力度。

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获得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主要是信息沟通、业务咨询和财政金融的政策等。如果是国有资源性企业的大宗收购,还需要国家在资本注入和融资等方面给予特别优惠的政策等。比如,财富主权基金在这种并购中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国家的有关管理机构要对此项工作给予足够的关注,在海外并购的区域选择、矿产资源的品种和数量选择等方面,进行总体的规划指导,在信息的沟通、人才的配备等方面给予参与并购企业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在财富主权基金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方面要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提高其运作的效率。

8、关键词:征信制度

背景链接:

2006年央行组建了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只要是在银行办过卡、贷过款,都会自动在该系统中生成一份属于自己的“信用报告”。

为了进一步增强征信管理条例立法工作的透明度,2009年13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决定将《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该意见包括信用报告、信用评分和信用评级,将信用报告业务、信用评分业务和信用评级业务等都纳入管理的范围,对征信业务中信息收集、整理、保存和加工等各个环节均做出了规定。其中首度提及“负面记录保留期”问题:“征信机构不得披露、使用自不良信用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已超过5年的个人不良信用记录,以及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超过7年的个人犯罪记录。” 意见稿界定了信用信息的范围,包括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身份识别、职业和居住地址等基本信息。央行还透露,今后个人水、电、气缴费情况、欠税情况等都将纳入信用记录。

信用记录最重要的信用交易信息,包括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贷款、使用贷记卡或准贷记卡、赊销、担保、合同履行等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与信用有关的交易记录。此外,信用信息还包括诸与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信用状况密切相关的行政处罚信息、法院强制执行信息、企业环境保护信息等社会公共信息。

标准表述:

为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改善我国征信市场机构设置混乱,业务开展无序的现状,并借鉴银行、证券行业的管理方法,征求意见稿采用了较为严格的“机构准入”,从机构监管的角度入手,明确征信机构应当采用法人的组织形式,对其设立、业务范围、业务变更、分立、合并,设立、撤销分支机构均规定了行政许可,并对设立征信机构的条件、申请材料、申请和审批程序、高管的任职条件、征信机构的退出等事项做出了明确规定。

征求意见稿规范了信息的收集、整理、提供,信用产品的使用,征信机构履行信息公开义务和保密义务等业务准则。在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上,征求意见稿采取个人、法人及其他组织区别对待的原则思路,即除中国征信中心外,征信机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一般必须征得信息主体的同意,而对法人及其他组织仅要求征信机构在对外提供信用信息时则应当取得其同意。

对信息主体的保护是征信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对信息主体的保护越有效,越有利于征信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征求意见稿为防止征信机构、金融机构不规范或者不法行为对信息主体的权益造成侵害,对信息主体给予了较为严格的保护,不但规定了绝对禁止收集的信息,而且通过对征信机构、金融机构等增加义务的方式增强了对信息主体知情权保护、完善了异议权,并赋予个人在除征信中心外的征信机构未按要求处理异议的情况下,退出其征信系统的权利。

(二)市场监管

9、关键词:房价

背景链接: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数据,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从环比数据来看,这是连续第四个月出现上涨,并且涨幅逐月扩大,平均每月涨幅均递增0.2%。随着市场销售的回升,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逐月提高。5月单月新开工面积为7900万平方米,较4月增长2.4%,是今年以来的首次环比增长。6月多个城市土地成交量增长较快,土地溢价水平较高,北京、重庆等多个城市涌现“地王”。

标准表述:

房价出现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房价上涨过快,价格泡沫增多。衡量一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是否合理,要看当地居民的房价收入比。国际上流行的合理标准是3:6;目前,我国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都超过了世界银行的警戒线。从这种意义上讲,我国许多大城市的房地产的价格泡沫是显而易见的。

二、土地管理弊端突出,腐败与暴利蔓延不止。土地价格上涨会导致商品房开发成本上升,从而推动房价上涨。政府垄断土地供应一级市场,政府土地收益的高低与成交地价的高低成正比。

三、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实施不力。保障体系的多轨性、保障性与市场性没能良好对接以及保障性住房限定条件多和操作环节多,使得建造和购买程序复杂,极易出现问题和滋生腐败。

10、关键词:六连号

背景链接:

2009年6月12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余家头小区三期B座124套经济适用房公开摇号。有网友发现在摇中的6个号码的购房资格证明编号竟是相连的号码,且均为2009年在硚口区登记。此事件由于网络和媒体的介入很快被曝光。通过调查,这是一起官商勾结,多方利益集团“通力合作”制造出来的买卖丑闻。

标准表述:

事件虽然以部分官员被罢免结束,但此事对政府的公信力和武汉市的城市形象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在事情发生后,有关部门还用 “聘用人员”来回避责任,这透露了政府处理突发事件、公关能力的不足。经济适用房要解决,需要政府相关机构解决体制上的问题,需要继续加强机构改革,加大政府信用建设,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

11、关键词:楼脆脆 楼歪歪

背景链接:

楼脆脆

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一在建13层住宅楼于2009年6月27日清晨连根“卧倒”的事件。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全部倒塌,造成一名工人死亡。庆幸的是,由于倒塌的高楼尚未竣工交付使用,所以,事故并没有酿成居民伤亡事故。据悉诱因之一是工地过高堆积建筑土方。

楼歪歪:

8月10日,四川成都“校园春天”小区的业主代表们收到了隔壁“德馨苑”小区开发商送来的补偿建议方案。事情的起因是,7月中旬的一场大雨后,“校园春天”小区原来距离就很近的两栋楼房微微倾斜,靠在了一起成20度夹角。经过分析,业主们认为是隔壁“德馨苑”小区开挖基坑,影响了“校园春天”小区楼房的稳定性。围绕楼房倾斜原因的鉴定和经济补偿两个焦点,“德馨苑”的开发商和“校园春天”的业主分歧明显。由于缺乏现成的解决方案,对这起被网友称为成都“楼歪歪”的事件,双方只能一步步摸索出路。

标准表述:

前有上海“楼脆脆”,后有成都“楼歪歪”,楼房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现今相关部门制定的房屋质量标准偏低,只要不影响整体使用,许多有瑕疵的房子会被认为是合格。在真的出现了质量问题,维权更是艰辛和苦涩。鉴定机构的选择,对责任方惩罚性赔偿的获取,法律上又存在无数盲区。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和分析。加快推进信息系统的扩面和需求分析、数据采集、标准制定等基础工作,逐步完善以季报为主的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体系,及时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走势。全面推进“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系统”项目建设。继续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市场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市场秩序监管。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修订工作,配合国务院法制办抓紧制定《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的修订。

12、关键词:《食品安全法》

背景链接:

2008年9月11日,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被披露。随后,伊利、蒙牛、光明等各大牛奶都被查出部分产品含有三聚氰胺。一时间,引起消费者极大的忧虑,老百姓“谈奶色变”。

2009年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还有:豆芽用“漂白粉”漂白,鸭子用工业松香来褪毛,还有之前曝光的用“洗虾粉”给虾美容等等。所用的加工手段均为食品生产不允许使用的,因为它们会对人体产生各种毒副作用,比如损害肝肾功能、引起致癌效果等

2008年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审议《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并于2009年6月1日实施。此次食品安全法修改的重点是如何从法律制度上预防和处置三鹿奶粉事件这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问题,主要集中在8个方面,包括: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加工小作坊和摊贩的管理、食品添加剂的监管、食品召回制度、食品检验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

标准表述:

最近一个时期,连续出现了食品安全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严重损害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教训十分深刻。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需要常抓不懈、不可有丝毫放松的重大民生问题。绝不能以损害人民健康、甚至牺牲职工生命来换取增长,谋求利益。在这个问题上,各级政府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鲜明的立场、严明的纪律、有力的举措。要落实领导责任,强化行政问责。要切实加强对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整顿市场秩序,提高食品、药品质量,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放心。

(三)民生政策

13、关键词: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背景链接: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等高官也多次发表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言论。发改委也就“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诸项改革可能于今年内陆续出台。对垄断行业收入过高问题的调节,将会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标准表述:

我国分配结构的失衡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二次分配领域,百姓劳动收入增长赶不上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国民财富向政府倾斜;在一次分配领域,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企业财富向资本倾斜。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占社会大多数的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不仅是从根本上刺激内需和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将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14、关键词:绩效工资

背景链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规范津贴补贴的同时实施绩效工资,逐步形成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表述:

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即建立一个在政府宏观调控和监管下,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投资主体、多元主体承担服务,以科教文卫体等领域的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为基本运作方式,中央与地方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系统。所以说,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取向就是事业单位的社会化以及运行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其基本原则是政事分开。

15、关键词:限薪令

背景链接: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国企高管收入与职工和其他社会群体收入的差距就是公众热议的话题,2009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尽管没有美国版限薪令“50万美元”这样的具象规定,但这份被称为中国版限薪令的文件首次明确规定国企高管基本年薪与上中央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联系”,绩效年薪根据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确定,以更为变通的方式规定了高管薪酬的上限。

标准表述:

落实中央六部门《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国企高管薪酬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明确有关原则,有利于杜绝国企经营者随意自定薪酬的现象。新办法规范了国企高管工资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基本年薪确定的依据、绩效年薪相对于基本年薪的比例、股权激励的规范办法、高管薪酬监管权责等,但并没有解决国企高管拥有自定薪酬的权力。如果国企高管依然拥有自定薪酬的权力,那么对国企高管薪酬的规定可能流于形式。这主要是国企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没有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所以改变根本还在于深化国企改革。

16、关键词:税制改革

背景链接:

诞生于15年之前的分税制同其赖以依存的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不相匹配现象,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国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公平正义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的情况下,进行税制改革,显得尤为紧迫。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进行积极财政政策,需要通过新一轮税制改革加以贯彻的,就是“实行结构性减税”。

标准表述:

在新一轮税制改革方案中,增值税的改革方向,被界定为由所谓“生产型”改为“消费型”,简称为“增值税转型”;而个税改革,不要只盯着起征点,而是要实行综合所得税制——以个人申报为基础,将其所有来源、所有项目的收入加总求和,一并计税;至于燃油税,要实行“规范养路费”和“调整消费税”并举。在公路养路费等相关收费的基础上强化制度规范并纳入法制框架;对物业税和遗产税的征收也要提上日程。

8

回答者: 今儿个有雨 - 一级

第3篇:申论热点问题

一、社会管理

(一)典型社会现象和社会事件

1、道路交通管理

停车和行路难、公路收费、运输超载整治、养路费改燃油税、酒驾 住房难(土地房屋征用、补偿、房价调控对策) 警惕“陈化粮”背后的陈化(民工、部分学生吃的多数是陈化粮)、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奶粉、苏丹红事件)食品安全体系要“大修”

城市垃圾处理、公厕设置和管理、殡葬暴利现象、水价改革思考、户籍改革反映的问题 医院收费和看病难(谁是电视医院的医托及反思新兴医院现象)、爱滋病蔓延、婚检、违反药品广告、药品价格虚高(政府招标采购,医药分离)、一次性医疗用品问题

主题:问题的重要性、影响的实质、解决的意义。

对策:制度、落实、监督、加强管理、教育及法律法规对责任人的严惩。 议论文:现状及评价、原因、趋势、对策、总结。 总结原因、后果影响、目标准则、方案措施、总结。

2、安全生产问题

安全生产和责任追究(生产安全拒绝“带血的GDP”)、职业病防治、问题农药与无公害质量安全体系、水利设施谁来维护、无偿献血和安全、氧气泄露的背后、加大惩罚力度势在必行——由河南重大矿难引起的思考

3、特定群体的犯罪

青少年问题、毒品犯罪问题、流动人口、高科技犯罪(治理网吧既要治吧也要治网,网上扫黄要建立长效机制,向网上“红灯区”亮红灯)

主题:特定群体、特殊意义、政府作用 对策:

(1)加强管理;思想教育:法制意识方面、道德伦理方面。 (2)齐抓共管,多重力量协调发挥合力及监督。等等

议论文:意义、现状分析、特定分析及趋势、对策的总结。

4、法律纠纷、违法现象

传销骗局调查、禁赌风暴、噪声扰民、证人作证制度、见义勇为的保护、开发商物业管理和业主纠纷、“恶人治村”的深层原因、毁林事件的背后、土地利用和管理

二、突发公共事件、公共危机处理和防范

1、自然灾害造成:地震、台风、海啸

2、工业技术造成危机:化工原料泄漏事故

3、社会环境引起的危机:非典、禽流感等疾病

4、能源(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危机、能源、资源、污染、异常现象(洪水、暖冬、干旱)、电力供应不足、环境保护、城市小环境污染、环境与产业发展、十年治淮一场空、分类拉圾路有多远、垃圾食品产业链的形成、重大疾病防控与突发卫生事件、资源安全问题与节能减排

主题:问题的重要影响,人为的原因,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对策:

议论文:人类的生存发展基础,影响的重要性,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对策和加强管理控制。总结

主题:事件的性质

公共危机的影响和破坏性,因此需要加强危机管理。

对策:对策总结,危机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和意外性,所以我们要树立时刻防范、时刻警惕的意识;增强防范能力,力争在第一时间内高效的迅速的处理问题。

议论文:判断事件的性质,公共危机的含义和特点、决策程序和原则。

三、科学发展

1、我省相对比较薄弱的产业如何发展

汽车业、邮政通讯业、金融保险业、家电及IT产业 概括主题:从危机、机遇、发展方面入手

对策:

A、资源整合重组,增强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B、科技研究开发和人才的培养,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议论文:略

2、传统发展一直比较薄弱的产业:农业、三农问题、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农民增收

概括主题:从比较薄弱(小康社会的基础)发展及现状、地位和作用方面加强。

3、新兴产业发展

物流产业兴起、体育产业(足协与俱乐部关系)的发展、“奥运经济”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影响、品牌战略、活拔绒事件

4、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网络、人类基因组计划、安乐死、农业新技术、转基因食品、信息高速公路、移动通信、新材料、新能源、克隆技术等与人类发展(安全性)、垃圾短信、知识产权保护、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动力

主题:科技的重要作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政府如何发挥科技作用、消除不利影响。 对策:基本方针、发展计划、创新体系、人才资源、教育兴国,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加强科技管理。

议论文:科技的作用,发展趋势,我国振兴科技的基本战略、方针、计划、评系,如何克服不利因素。

5、社会的科学发展问题

诚信体系的建立(企业信用警示)、中国公众科学素养、农村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6、教育问题

教育评估、家庭教育、志愿者教育计划、志愿服务、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助学从理想化到制度化)、学生心理健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和信仰问题)、义务教育和学生流失、金融危机下的职业教育、加强农村教育、农村教师

7、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8、建设和谐社会

9、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倡节俭)

10、文化发展

洋文化、传统文化、新文化、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与经济

11、民营经济再发展

12、民族社会发展

四、社会公平和人的发展问题

1、消除贫困

农业税取消的背后(贫富差距拉大,城乡收入的差距)、社会保障制度

2、弱势群体权益保障

民工欠薪、农民工权益、民工荒(劳动部门警示企业要善待劳工)、民工维权、失地农民出路问题

已经成为全社会都关注的公共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对这一问题加以高度的重视,加强对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有效地稳妥地使问题得到解决,切实地保障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

正视下岗失业现象(农村救助任重道远) 反垄断(服务霸王条款、电话座机费)

3、教育公平

高校收费和特困生、就学难、高考公平与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论按“综合素质得分”高低决定座位的全新排座方法、大学生消费、中小学生豪华课本

就业问题 社会保障问题 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五、政府行政和服务质量

1、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依法行政即行政行为合法性(暴力拆迁—决不能用损害群众利益的方式搞建设)、政府采购与腐败、行政许可、知识产权保护、统计数据水分有多大、考场不是市场、严禁教育乱收费通知为何不管用、交通法规、见义勇为、打假之难、短视的“家庭养老”法规

主题:问题的意义影响,政府改革的必要性和作用,通过监督将其实现,存在问题(现状)。

对策:监督制约、教育伦理、追究行政责任、管理、沟通、落实法律规章制度

2、行政管理

行政成本、会务(文山会海问题必须解决)、公车货币化改革的难点及对策、招商为何招来“百姓怨”、电子政务、户籍制度改革、行政信息公开

3、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

谈服务型政府构建、权力参与市场、行政乱收费

4、政府责任制 引咎辞职

5、反腐败

审计风暴之后的中国决心、国企犯罪重灾区、土地腐败

6、新时期政绩观和行政评价

形象工程问题、致富路缘何成了民怨路、听证会现象 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第4篇:申论热点

一篇曾经在国考中获得88分的高分申论范文 【华图 - 公务员考试试题】: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1.数量增多,规模扩大

近年来,全国频繁发生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上访、集会、请愿、游行、示威、罢工等群体性事件,数量多、人数多、规模大,从1993年到2003年间,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人增加到约307万人(2005年中国《社会蓝皮书》统计数据)。近几年,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规模上千人的占较大比重。

2.涉及的部门行业多,主体成分多元化

参与的人员复杂,有各种职业、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参加:有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职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权益受损职工,失地农民,农民工,房屋被拆迁居民,库区移民,下岗的军转干部,出租车司机,环境污染受害者等等。

3.城乡群体性事件的指向对象不同,维权内容不同

农民以基层政府和官员为主要抗争对象;工人以企业管理者为主要抗争对象。农民抗争以要求补偿受损利益和实现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失地或受环境污染的农民要求维护权益成了中心议题;工人抗争以维护经济权利和要求管理企业事务为主要内容,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雇佣工人要求发放足额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农民工要求发放欠发的工资,下岗工人要求工作,改制国企的工人要求保护国家财产不能流失等。

4.表现方式激烈,内部矛盾逐渐对抗化

群体性事件大多采取较为平和的表现方式,从本质上看是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但暴力性、破坏性群体性事件逐渐增长,出现激化现象,对抗程度加剧。群体性事件的组织者和参加者出于“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心理,越来越多地采取各种极端或违法行为发泄不满情绪,围攻冲击基层党政机关、阻断交通、扣押人质,个别地方发生破坏公共设施、打砸乡镇政府和县政府的局部骚乱。有的甚至采取自焚、自杀等过激行为。

5.组织程度高,经济矛盾趋向政治化

有相当数量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有组织的,而且开始出现跨区域、跨行业串联声援的倾向。尤其是那些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规模较大、反复性强的群体性事件事先都经过周密策划,目标明确,行动统一。虽然大多数群体性事件是因经济利益矛盾引发的,但有些群体性事件的政治色彩日渐明显,有的带有政治目的。

6.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处置难度加大

多数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提出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常常采取不合法的方式,合理要求与不合法行动、无理要求与非法行动相互交织,多数人的人民内部矛盾与少数人的严重违法行为混在一起。敌对势力、敌对分子也插手群体性事件制造事端。如果处理不当,局部问题就可能影响全局,非对抗性矛盾就可能转化为对抗性矛盾。 (二)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存在的问题

1.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和特点认识不足,把握不准

群体性事件一般具有人员聚集性、目标一致性、形式违法性、社会危害性。特别是我国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案件高发、对敌斗争复杂”和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特殊历史时期,各级干部和参加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人员都应该掌握其规律和主要特点,以便在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

一是主体具有多元性。过去群体性事件主要涉及婚姻家庭、邻里、债务等类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的群体性事件涉及面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征地拆迁、退耕还林、用水用电、村务管理、劳资纠纷、企业转制、军转干部、环境污染、交通事故、医患纠纷、矿山开采、涉法涉诉等,诉求涉及诸多方面,同时,参与的主体也没有固定性。

二是成因具有复杂性。群体性事件的焦点和成因十分复杂,不但有民事的、经济的、文化的,同时涉及治安、行政、企业等,有时还跨地区、跨行业,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成因有历史原因,有政策原因,有利益原因,有宗族原因,也有处理方法不当的原因。

三是手段具有对抗性。以往的群众上访,情绪比较温和,多数只在本企业、本系统、本地方反映情况或静坐等。当前群体性事件动辄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突袭上访,群体性突发事件引发时间短,重大节庆、敏感时期往往会增多,处理不当,极易激化,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2.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不透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极其复杂,有着十分深刻的时代背景,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处于变革过程中各种现实矛盾、社会问题和体制政策缺陷的综合反映。 当前,引发多发性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利益碰撞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当前群体性事件多数是由于利益冲突而引起的。随着体制转轨,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引起利益分配冲突,而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人群之间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两极分化日益严重,一些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随之显现;一些人采取非法或不正当的手段,危害群众利益和安全,突出的如非法集资、合同欺诈、私挖滥采、制假售假等等。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得不到及时解决,希望通过信访来表达利益诉求和改变自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二是部分基层组织化解矛盾能力弱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根据平时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分析,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主要来自基层。基层组织作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第一道防线,如果有效发挥作用,能起到“稳定器”和“安全阀”的作用。但部分基层组织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政权建设,加上少数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不会管,不敢管,不愿管,上交矛盾、迁就照顾,驾驭复杂局面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弱,致使一些本该在当地解决的问题未得到解决,群众怀疑“软手段”解决不了问题,只有通过“硬方法”闹访表达诉求。有些乡镇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够,不能认真对待群众的意见,没有及时关心群众的疾苦,对矛盾的疏导化解不到位,导致矛盾扩大或激化。

三是信访渠道不畅是形成群体性事件的间接原因。基于体制和制度上的原因,一些单位和部门没有投入足够的力量和建立科学的程序,迅速处理信访事项,未能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及时就地化解矛盾。

四是部分群众的“闹访”心理是形成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部分群众在反映利益诉求时片面强调个人利益,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理,以违法上访等方式给党和政府施压,完全不顾及其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

3.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不完善

我国在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但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处置过程看,也暴露出不足,尤其是在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情报信息收集网络不建全,缺乏灵敏、高效情报信息收集工作机制。基层组织尤其是基层综治维稳机构和公安机关缺乏一套灵敏、高效情报信息收集工作机制,对超前性、行动性、动态性、有实用价值的情报信息收集不多,有时难把握处置工作的主动权。

二是有关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能力低。平时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发现深层次的矛盾纠纷,对有重大隐患的群体性事件苗头难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导致错失最佳的处置时机。

三是处置预案不完善。有的部门制定的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预案不切实际,措施针对性不强,发现重大不稳定隐患,往往手忙脚乱,一时无法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突破口,致使无法有效控制整个事态发展。

(一)维护群众的物质利益,从源头防止群体性事件

一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解决经济基础问题。我国现阶段所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无论是经济领域的物质利益关系引起的利益矛盾,还是政治理念、民族差别或是城乡之间的矛盾,归根到底都源于经济原因。倘若我们的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的水平提高了,我们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的回旋余地就必然会更大。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改善,社会稳定就有了深厚的物质基础。为此,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亏损企业、破产企业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努力实施再就业工程;要改进和加强以“联、帮、促”为主的多种措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带动社会各界献计献策,共谋发展;要采取“路教”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到农村宣传,促农业发展,帮农民致富,为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二是减轻群众负担,关注民生问题。近些年农村发生的一些矛盾,有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状况迟迟得不到缓解,寻根溯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多取少予”和侵犯群众利益造成的。决策者要树立正确理性的政绩观,不能脱离实际,好大喜功,只顾眼前的虚假繁荣,去牺牲老百姓的利益。而要从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量力而行,切实解决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同时,社会福利目标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即不能超载也不能人为压低,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群众在为发展付出代价的同时,分享到发展的成果,调动和维系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三是要健全社会救济,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要逐步形成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 社会安全网,实现社会公平。要完善“低保”,建立医疗、教育救助制度。对那些通过自身劳动仍不能解决生活温饱者,国家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给予困难家庭在生活、医疗、教育、就业、住房、重大事故和灾情等方面的救助。比如,要用减免学杂费和恢复人民助学金的办法,实行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同时要建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物价指数的上升,适时调整低保标准的机制,使之成为一种可操作的制度性安排。

(二)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处理群体性事件

一要大力发展基层民主。要通过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扩大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减少民主欠缺带来的社会矛盾。一方面健全与完善村务公开制度。通过地方立法限定村委领导权力行使的范围,并将应公开的村务内容设定为村委领导被罢免的具体条件,以及建立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促使村委会领导将村务公开视为特定责任,全面促进村务公开,并将进一步完善基层政府对村委会的监督内容和方式。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委、基层政府和村党组织对基层民主选举的监督内容和形式,排除家族势力对选举的干预、影响与控制,防止因选举不公正而产生社会冲突。

二是完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根据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时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使社会矛盾的处理和解决有法可依,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健全法律法规,关键要从法律层次界定群体性事件的性质、规范处理群体性事件相关机关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运行机制等,要对群体性事件中的违法乱纪的惩戒作出法律的规定。特别要抓紧制定群体性事件处理的专门法律,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使之出台。同时,要健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相关规章规定,对不合时宜的规章及条款给以修订和废除。比如,2007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出台专门指导性文件,对检察机关如何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提出具体意见。其中包括对群体性事件中的犯罪案件坚持惩治少数,争取、团结、教育大多数的原则等。

三是规范政府的执法行为。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提高了,才能有效运用法制宣传教育这一重要手段,在处理干群矛盾中,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始终占据主动地位,依法行政,少犯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使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程序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因此,对政府而言,应当大力提升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干部依法行政的水平,学会按法律办事,学会按法律程序、法律手段解决冲突。同时,要加大对党政干部违法行业的惩罚力度,对于因侵害群众利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等原因造成社会影响的事件,要实施责任追究制度。比如,在公务员法、政府采购法中规定,加大对于过激行为、违法行政进行处罚,使党的干部自觉依法行政。

(三)健全防范和处理机制,有效防控群体性事件

一是构筑有效的防范机制。首先要把防范关口前移,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协调解决重大矛盾纠纷的责任制,建立重大群体性事件限期化解制度;其次要把防范重心下移,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县区、乡镇、街道、企业、居委会、村委会三级矛盾纠纷调节防范工作网络;再次要把防范时间延伸,重大活动、重要时期要开展重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当前,必须把重点时期的防范化解工作延伸为经常性的工作,做到关键时期重点抓,平常期间经常抓,坚持抓早、抓小,及时察觉并解决一些倾向性的闹事苗头,防止矛盾的聚积和扩大。比如,许昌县建立了“1+4+1”的处理涉检信访问题工作新模式,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牵头协调,以检察院信访接待站、派出所、基层法庭、乡镇司法所为依托,村两委协助配合,构建起县、乡、村三级信访联络机制,实行定期下访,敞开接访,主动约访,实现涉检信访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从源头上防范处理涉检信访问题。

二是逐步完善社会宣泄机制。一般说来,群体性事件在其发生的初期,还只表现为一种隐性的、个别的状态。然而如果缺乏排放和宣泄的渠道,隐性的、个别的不满情绪就会积聚成大量的、集中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 有必要完善疏通不满情绪、排放冲突因素的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有一个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通道,给社会成员以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发泄不满的场所。诸如领导接待来访,与群众对话,民主议政,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等形式,让群众能畅所欲言, 使不满情绪通过经常的、小规模的交锋,得以逐步缓解, 不至于因不断积聚而产生激烈冲突。为健全这样一种体制,必须正确理解“稳定压倒一切”,不能把稳定理解为压制群众的不满情绪和行为,不给群众以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三是建立快速高效的处理机制。比如,建立信访情报交流制度,按照及时、准确、全面的要求,建立起多层次、灵敏高效的情报信息网络,对本部门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建立协助接访制度,群体性事 件涉及相关部门管辖范围的,及时联系相关部门派人共同解决处理;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预防对策和处理方法等,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各部门应把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予以化解,切实摒弃互相推诿、扯皮的不良作风,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制定和优化工作预案,针对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在法律保障、指挥协调、警力调配、通讯网络、后勤保障、处置措施和程序以及战略战术的运用等方面,尽快形成一套比较完备规范、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 面对群体性事件政府需要革新思维

刚刚过去的2008年无疑是群体性事件多发的一年,从6月贵州省的“瓮安事件”、7月云南的“胶农事件”到11月始于重庆“的哥”罢运而出现的出租车罢运事件,再到甘肃的“陇南事件”„„激烈的冲突对抗、严重的破坏性后果、恶劣的社会影响,群体性事件以极端的表现形式给基层党委、政府敲响了警钟:面对多发的群体事件,政府该如何处置?众所周知,不同的思维决定不同行为,不同的行为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一些基层政府继续沿用过去习惯的简单定性、模糊定性的思维,许多群体性事件不是在一种公平、及时、宽容的状态下得到处置,而是在一种简单、固化、迟滞乃至粗暴的方式下得到处置,结果不仅不利于群体性事件的妥善解决,反而容易导致矛盾激化、酿成悲剧。因此,面对群体性事件政府需要革新思维。

一、群众利益漠视不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一些群体性事件之所以突然爆发出来,实乃多年矛盾蓄积而致。接连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虽然导火线不同,但其中深层次原因大体相同:无不是由一些群众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极少数领导干部对群众感情冷淡麻木造成的。如果一个地方群众存在许多积怨,党群干群关系已经比较紧张,任何一个偶然事件,都有可能导致民众和社会情绪的“井喷”,酿成不应有的过激行动。已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给我们的一个深刻教训就是: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政府绝不能麻木不仁,无所作为,而必须有作为、早作为,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的各种诉求,不能让百姓言论成为“堰塞湖”。在矛盾凸显期的现实背景下,各级领导干部不应回避矛盾,而要敢于直面矛盾,善于化解矛盾。回避矛盾,只能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后积重难返。群众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集中反映出少数领导干部漠视群众利益、听不进群众意见、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的工作作风。正如云南省普洱市副市长杨锦昆在通报孟连事件处理结果新闻发布会上所言,现在“部分干部作风漂浮,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群众利益,忽视群众诉求,听不进群众意见,离群众越来越远”。

二、通过对话与疏导化解矛盾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一些群众无法得到协商机制和利益维护机制的有效保护。当前在一些地方,很多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很多矛盾也不是已经到了尖锐对立的程度,大部分问题的产生仅仅是因为群众无法有效快速地获取信息,社会情绪无法宣泄,官民对话缺位。因此,开辟新的官民对话渠道,保证它的畅通性,非常关键。防止群体性事件再次发生关键是建立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有效的谈判协商机制,在平等、法制的轨道内解决利益冲突;要把应急能力的建设更多地转化为日常管理能力的加强。去年(2008年)重庆市政府正是采取直接和民间面对面对话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出租车罢运事件。事件发生3天后,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邀请重庆出租车司机和市民代表进行交流、座谈,听取了出租车行业的诉求和市民代表的意见,不设前提地“把话说开,畅所欲言”。领导要敢于面对群众,善于说服群众,带着感情和责任去做疏导工作。不能摆架子不见群众,不能和群众斗气,不能派不能答复和不能解决问题的人去应付群众,不能派没有经验的干部去处置,不能等群众闹得不可收拾时才硬着头皮去见,不能带着民警“壮胆”去见。另一方面,出面疏导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言行过激或与群众发生正面冲突。

三、理性客观地看待群体事件

少数领导干部存在这样的思维惯性:一旦群体性事件发生就认为一定存在“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在推波助澜,这是不对的。政府不能武断下结论,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假如当真存在非法肇事者,要坚决依照法律惩办。但很多情况下,一些人只是因为利益受到伤害,情绪反弹特别激烈而已。从现实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并非被所谓“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利用”,而是一些人基于“义愤”、“不满”、“不公”等情绪和心理自发聚集到一起。正如研究社会冲突问题的著名专家于峥嵘所指出的那样:参与所谓群体性“骚乱”的人群之中很多人其实与事件的本身根本没有一点利益瓜葛,既不是事件当事人的朋友也非当事人亲戚,大多数人甚至是临时加 入的。因此,要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说,地方政府要及时了解民情民意,打通公民表达意见的渠道。在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要迅速采取积极行动,主政官员不但要及时将事态稳定下来,更要敢于直接面对群众。

四、信息公开才能止住“谣言”

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出现了问题就“怕”、“包”、“捂”,小事不报告,大事先摆平再报告,可等摆不平被迫报告时,局面往往已经难以收拾,丧失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的最佳时机。贵州瓮安事件如此,云南孟连事件、甘肃陇南事件同样如此。信息不透明、不公开必然助长“谣言”,不明真相的群众由此聚集起来,最终就有可能酿成群体性事件。如果政府官员在群众中失去公信力,新闻媒体声音单一乃至失声,社会又缺乏具备公信力的非政府权威信用机构时,民众必然“不明真相”,不明真相而又义愤填膺的民众,很可能出现情绪化、过激的行动。与瓮安、孟连事件不同,在重庆罢运事件中,政府的信息公开很及时也很到位。罢运事件在2008年11月3日7时左右爆发,当天下午4点半,重庆市政府便主动邀请媒体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停运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政府即将采取的处置措施。此后,重庆市政府更是连续召开3次这样的新闻发布会。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与“的哥”及市民代表的这次座谈还在当地电视台、电台和新闻网站进行全程直播。大多数矛盾是在时间的迟滞当中发酵的,及时本身就意味着主动。正如“云南孟连”事件发生后,在现场主持处置工作的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所言:“谣言止于真相。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没有什么可以向公众隐瞒的。”

五、动用警力须慎之又慎

综观近期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我们可以发现,人民警察都处在了冲突的第一线。反思贵州瓮安事件,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十分痛心地说,一定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决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政法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当前在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时,少数基层政府过度依赖强制手段,这不仅不利于缓解和消除矛盾,反而会不断制造矛盾,损害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好关系。随意动用警察,采用暴力手段平息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虽然表面上没事了,但怨气却不断积累,矛盾不断加深,很可能为引发更大的冲突埋下隐患。国家有关部门前不久颁布实施的《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对处置群体性事件时使用警力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违反规定使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或者滥用警械、强制措施,或者违反规定携带、使用武器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这一规定直指当前群体性事件中警民冲突的要害。只图简单省事,动不动就派公安武警出面处置,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相反更易导致矛盾激化,所以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动用警力须慎之又慎。

第5篇:申论热点

80后渐成流动大军主角

【背景链接】

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国家人口计生委继2010年6月首次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后,第二次发布流动人口研究报告。《报告》利用2010年国家人口计生委106个城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人口流动迁移与城镇化、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预测,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超过8亿,未来10年累计需转移农村人口1亿人以上。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报告显示80后渐成流动大军主角。他们作为新生代农民工规模不断增加,已占农民工整体的47.0%。他们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8年;不断向制造业集中,46.3%的新生代农民工是产业工人,比老一代农民工高出10多个百分点。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诉求正发生着明显变化;同时,他们的追求开始向精神层面拓展,由单纯谋生向追求归宿感延伸;由忍耐坚持向追求权益平等延伸;由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向实现自我价值延伸。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诉求正发生着明显变化:由以往进城挣钱回乡发展向进城谋职融入城市生活转变;由工资支付保障向要求参加社会保险转变;由改善住宿条件向要求提供公共服务转变。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文化素质较高、视野开阔、易于融入城市。但是,由于他们经历的困难相对较少,对可能遇到的挫折和挑战还需要有一个艰苦磨练的过程。

[面临问题]

报告指出,我国流动人口生存发展中需要关注六大问题:

一是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难。

二是劳动年龄流动人口自身竞争能力弱,劳动技能整体偏低。

三是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水平偏低。

四是流动人口房租负担重,住房状况有待改善。

五是流动人口家庭抗风险能力弱,低收入阶层入不敷出问题严重。

六是中小城镇对乡-城流动人口吸引力有限,土地和子女教育是影响农民进城的重要因素。

[对策措施]

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应改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健全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等促进进城农民向市民转变,建立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城镇管理体制,深化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

一是强化人口发展规划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建立重大专项规划衔接机制、重大工程项目人口评估机制和人口预警机制。

二是完善人口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信息管理,建立人口信息共享、动态更新机制,推进全员人口信息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应用。

三是构建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合理分布的体制机制,以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就业,统筹推进户籍、社会保障、土地等相关制度改革,制定差别化的人口迁移管理政策,构建有利于人口聚集的财税管理体制。

四是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五是完善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同时建议加强城镇化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统筹协调和监督评估,加快构建流动迁移人口动态监测体系,实施流动人口市民化工程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工程。

交通安全

【背景链接】

2011年10月7日下午四点左右,滨保高速天津界内发生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一辆山东籍小轿车撞上了一辆河北籍大客车,导致大客车侧翻,被高速公路上的护栏从中间插穿,分为上下两截。经初步核实,事故已经造成35人死亡,19人受伤,死伤者大多数是河北唐山学院的学生。仅仅在10月7日当天,在天津、河南、安徽就发生了三起重特大交通事故,这三起交通事故,有两起和高速公路有关,有两起与超载有关,也都和超速有关。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数月来发生的几起交通意外已经让国人对于交通安全失去了信心。飞机失事、动车脱轨、地铁追尾、公交车自燃等等。如果,肇事车辆都能遵守交通法规,那么,生命就不会失去,翻车、相撞、追尾等等事故也许就不会发生。“汽车文明”不仅仅是汽车产业和汽车消费发达,更是驾驶员的文明、自觉和负责任。文明开车事关公共安全,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必然是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安全负责的人。显然,很多人根本不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当回事。这些惨烈的车祸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我国每年有6万余人死于车祸也不是偶然的。

[对策措施]

第一,加强对驾驶人员的安全管理。交通部门一定要落实检查“驾驶员资质审查制度”,杜绝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人员驾驶客车。对安全意识不强、经常违章、操作技术差的人员,要调离驾驶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再上岗。

第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加大交通安全设施投入,交通部门要对全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全面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认真排查、清理道路安全隐患。尤其对于事故多发、易发地点要抬高从路面到护栏之间的台阶、加固护栏、进行防滑处理,安装减速带,设置强行分隔带等。

第三,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制和安全意识。交通部门要组织学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及网络、宣传单、社区板报等方式,进行交通安全宣传。 名亡实存驻京办

一、背景链接

“名亡实存驻京办,换个名称接着干,职能半点不转变,敢和中央玩变脸。”这是网上的一首打油诗。昨天,新华社消息说,日前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组织开展抽查,重点检查已撤销的驻京办事机构以各种名义和形式,在北京新设办事机构或者以驻京办事机构的名义继续开展活动等问题,坚决杜绝以变换名称、转移驻地等形式变相保留驻京办事机构现象。

驻京办是干啥的?一是花钱搞项目,亦可概括为“跑部钱进”;二是协助地方政府维稳——拦截上访群众。前些日子,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驻京办人员干了一件全国有影响的大事,雇人遣送几个访民,误将进京游玩的小伙子赵志斐也当成访民,打伤致昏迷后抛在路边……这两件事都不得民心,败坏社会风气,干扰社会秩序。去年,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清理规定,明确撤销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驻京办。11月9日,国管局向社会公布了被撤销的625家驻京办事机构名单。

国家明令不得设置驻京办,可此令却执行得不咋的。一些地方名义上撤销驻京办,实际上是人员不撤,事儿不变,只不过改一个名称——“换马甲”而已,有的叫“商务代表处”,有的叫“驻京企业家联谊会”,还有的干脆就叫“驻京值班人员”。

二、解决措施

有专家支招,要遏制驻京办在首都“兴风作浪”,必须严厉处罚违规者,提高驻京办违规存在的成本,会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可能只是一时的,很难形成长效机制。对一个县委书记来说,没有政绩,就是风险,影响仕途。驻京办虽然也会带来风险,但此风险从现在情势看,可以忽略不计,驻京办若能跑部委要到几个大项目,这就是政绩,这风险值得冒。

驻京办的变相存在,根子在上头。中央各部委除了预算资金外,还有一笔中央转移支付款项。这些“大钱”在握的部委,正是驻京办重点“公关”对象,是利益输送链的起点。如能切断利益输送链,驻京办就失去了“公关”对象。利益链怎么“切”?应该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资源分配与项目审批的标准和程序完全公开透明,地方各级部门不需要额外支付成本就可以平等地获取相关信息,跑项目、跑资金、跑计划、跑审批这样制度外之“跑”就会绝迹,久而久之,以“跑”为业的驻京办恐怕就“名亡实也亡”了。

"公车私用"的丑丢到国外了

一、背静链接

10月4日,网友在老挝旅游时意外地发现了一辆牌照是云E84547的吉普车,其车身上喷有“农业执法”字样。云南楚雄州农业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云E牌照的农业执法车确实是该局的,并称已展开调查。

二、问题讨论

国庆长假期间,在国外,竟然出现公车,究竟是出境执法,还是“公车私用”?这需要等待调查结果。如果真是“公车私用”呢?又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有人已经想好了种种可能:一种是让“临时工”顶替;一种是说此车是套牌车;一种是证明该车为被盗车,还有一种是遭遇诬陷,是PS照。现在官方承认车是自己的,态度还不错。但“自我调查”终究让人不放心。

在国外,公车私用的后果是很严重的。2010年10月,有“欧盟总统”之称的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赫尔曼·范龙佩被批得灰头土脸,原因是他用配发的公务车,将他与家人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送至巴黎的戴高乐机场,而此行与公务无关;韩国新总理提名人金台镐在获得提名21天后宣布辞任,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公车私用;德国卫生部长施密特也曾被公车私用弄得灰头灰脸的,还被冠以“丑闻”、“耗费公民纳税钱”等“罪名”。

公车私用这一“丑”,对于我们来说,很纠结,一边是已成为众矢之的,一边却是集体无意识,公车私用泛滥成灾。而治理公车私用,却是不痛不痒。云南公车“出境执法”到底会如何收场?我想,如果没有从制度上保证对纳税人的敬畏,“公车私用”即便是将“丑”丢到了国外,也丝毫无损使用特权的“坚持不懈”。

官员升迁带走公车应严肃追责

此类现象涉嫌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应由有关部门查实处理,更要从公车改革入手,让官员不能也不敢再视公车同私车。

此类现象涉嫌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应由有关部门查实处理,更要从公车改革入手,让官员不能也不敢再视公车同私车。

官员上调,人走了,单位的车也带走?据《南方周末》报道,在湖北广水市,这一不正之风已沿续了十多年,令当地官员民众和人大代表强烈不满。2009年底马国庆等5名广水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联名提案,要求政府追回公车,并追究当事官员的责任。但两年过去,只有8辆公车被追回,其他20辆车仍被调离广水的官员占用,也无一人被追责。

官员上调带走公车,在全国范围内其实并不鲜见,但像广水这样以惯例形式长期固定下来,实在匪夷所思,有官员甚至专门在临走前买好新车以备带走。报道显示,这其中有些并非“因公需要”,而是将带走的车变成名副其实的私产,交给官员家人、亲戚使用。

根据公车使用规定,省部级官员一人一辆专车,现职副省部级官员保证工作用车。省部级官员调动工作,专车转到新单位继续使用,调离中央和国家机关的交回国管局。而带走公车的原广水官员,多数为副处级以上官员,显然没资格配专车,自然更不能带走。

官员上调带走公车之所以在广水成为惯例,至少说明两点:一是官员超范围超标准配公车普遍至极;二是长期性的公车私用已被官员视为天经地义。

广水官员上调带走公车,放大了并不少见的“公车私有”乱象:现在有些公车其实不是“公车”,而成了财政出钱给官员买的私车,官员个人享有绝对支配权。当官员需要为公车腐败付出的代价始终趋于零,当滥配专车还不算“腐败”,违规必然成为违规者的通行证。

这不,居然有官员喊冤。调到随州的原广水市纪委书记邓凯就很“纳闷”,“如果找我要我不还,那是我耍无赖,关键是根本没人找我要过车。”——不仅不拿带走公车当腐败,还仗着自己官大一级,吃准了广水官员不敢找自己要车的心理。

官员上调带走公车,涉嫌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广水的一些官员不愿为当地的纳税人负责,没人愿意讨要,难道湖北的纪检、监察部门就坐视不管吗?希望有关部门逐一查实并处理。

而要从制度上杜绝此类现象,还得从实质性的公车改革入手,让官员不能也不敢再视公车同私车。公车改革应自严格硬约束的人大预算始,以同样严格的审计问责与公众监督终;同时公开公车使用的具体情况,并随时接受社会监督。唯有在透明的公车使用机制下,滥用公车才无处遁形,白白牺牲地方财政的带走公车行为,更将成为公开的腐败而被人人喊打。

以积极心态应对人口老龄化

【背景材料】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3.26%。“十二五”期间,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将更加凸显。

【相关评论】

重阳,是登高赏景、饮酒思亲的日子,更是尊老、敬老、爱老的日子。今年重阳节,我们面临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如何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挑战?

【热点评述】

以积极心态应对人口老龄化,基于对我国老龄化现状的清醒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家财政资金的迅速积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创造必要的经济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国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活动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步。

以积极心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把老龄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孝”的国家,“老有所养”是社会大义。今后,各级政府需要继续坚持“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着力构筑中国特色的老龄战略对策体系、老龄服务体系、老年经济供养体系、老年健康支持体系、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和老龄工作体系。从传统“敬老日”到全国范围内的“敬老月”活动,从推选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到开展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传统美德得到弘扬,敬老爱老社会氛围日趋浓厚。

以积极心态应对人口老龄化,还需有全球视角和世界眼光。人口老龄化非中国独有。相关资料显示,世界上老年人口所占人口比重达到或超过10%的国家中近一半是发展中国家。只有在一个国家的政府和社会没有对老龄化高峰到来做好准备,没有形成周密的、有效的社会政策时,老龄化才会导致种种社会问题。

【点评】

只要我们立足国情,探索创新,积极应对,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应对老龄化和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道路来,使全体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基层之声

近日,一篇名为《杨书记,你真的在9月1号前解决了我们的淹水问题!好官!》的帖子在南京西祠论坛引起热议,短短一天时间,就有大量的网民浏览并发言。

在帖子中,“chujie”讲述了自从向“书记信箱”求助后7天中发生的“神奇”一切。

“7天就解决了困扰27年的难题,不但修了泄洪沟,而且还修好了这里30年没有维修过的路面,并且清理了路面上的建筑垃圾,原来马路一米宽都不到,现在有三米多宽了,环卫所也彻底地清理了我们这里的下水道。”居民们聚在一起商量,一定要在互联网上联名表扬杨卫泽书记,表扬下关区的工作人员。

笔者和当地居民一样,不由得大声为杨卫泽书记叫好,南京有这样倾听民声,尊重民意,解决民忧的雷厉风行之书记,南京何愁处处不东风!

然又仔细一想,又得大声呵斥,想一想我们的人民群众有多善良,难以想象30年没有维修过路面,这可是在堂而皇之的六朝古都,省会城市南京。还有那27年的水淹之苦是什么样的滋味?纳税人是社会的主人,政府及其公务人员是主人雇来办事的,是社会的公仆,而当我们的政府解决了应该解决的事务,人民群众却是那样的感激涕零!这会让南京的相关部门汗颜吗?何以让人民群众27年来饱受淹水之苦?南京的相关单位在干什么?什么事都要书记批示来处理,南京的制度何在?

作为省会城市的南京,想必不会缺少什么制度,但是为什么还会有众多“占着位子不干事、拿着工资不出力”的人,以及令人费解的事情发生,是不是制度成为了摆设,“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是不是又在南京泛滥成灾?

看来南京市的有关部门的懒病、庸病已到了非治不可的时候了!杨书记信箱起了作用,就是给那些不想干事、不会干事、不能干事的人一记警醒。最近武汉正兴起的治庸问责风暴南京是否有借鉴意义呢?武汉的做法是,抓重拳治庸,强化督办问责。南京市是否可以就以此事为契机,将此案例进行彻底剖析,找出症结所在,进行深究,不管涉及到哪一级,涉及到哪一个人,既问责到事、问责到直接责任人,又要视具体情况追溯问责到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希望在南京同样也掀起各个层面的治庸问责风暴,并使之持久化!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或许在赞扬杨书记的同时,我们期望南京能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与监督机制,并能强化绩效管理,实施严格的目标倒逼,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导向鲜明的奖惩机制,能将治庸问责覆盖到每一个层次、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干部。

或许只有制度保障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真心希望书记信箱的信件能少一点,希望书记的批示更少一点,让人治变成法治,让南京在法治化的轨道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十大看点

看点一 物价调控 CPI目标4% 物价温和可控

【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今年4%的物价调控目标,与去年3%的调控目标相比提高了1个百

建设银行4.40+0.030.69%中信证券11.25-0.11-0.97%光大证券12.04-0.26-2.11%分点。专家表示,今年物价水平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全年达到4%的通胀控制目标有一定难度,不过在国家高度重视物价调控的系列措施下,应该不会出现恶性通胀。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表示,今年的通胀压力会大于去年。受翘尾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CPI可能较高,全年平均在5%以内。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国际油价上涨的因素对我国物价上涨来说是一大不可控的因素;而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也称,担心输入性通胀,但目前来看,对通胀的控制还是比较顺利的。

看点二 货币政策 广义货币增长目标16%

【政府工作报告: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设定广义货币(M2)增速16%的目标有诸多考量。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尤为重要,且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应对物价压力的必然之举。

至于M2增速目标何以落定为16%,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对本报记者表示,2009与2010两年M2增幅比名义GDP增幅累计超过30个百分点,累积很大的货币存量,16%的广义货币增长目标是货币环境回归常态的表现,且16%的增速也符合未来经济增长的需求。

建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则认为,如果今年信贷能得到有效控制,16%的M2增长目标应该不难实现,不过左右M2增速的还有外汇占款,因此实现M2增速目标的主要难度将在于对外汇占款的控制。他建议,要更多地使用数量工具,而非价格工具控制外汇占款。

看点三 财政政策 赤字率降至2%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

尽管今年货币政策已明确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但积极的财政政策仍将继续。财政政策虽然仍属积极,但总量投入规模则有所减少,在专家看来,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推动因素也有不同。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袁钢明说,2009年至2010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以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为目标。而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则更多是为加大在改善民生等领域的投入。

看点四 扩大内需 提振消费市场步入快车道

【政府工作报告: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

长久以来,我国面临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失衡的问题,严重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内生性增长动力不足。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专家表示,中国消费市场增长空间巨大,未来消费市场将步入发展快车道。

目前,投资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我国居民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从增长率上来看,我国每年消费市场增量是美国的两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而对于“十二五”期间的如何提高消费增长,全国政协委员李德水表示,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主攻方向是农村。

看点五 新兴产业 中小企业有望出现“黑马”

【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抓紧制定标准,完善政策,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形成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将进一步挑战投资者的想象力。根据九三学社中央的调查,目前我国的民营高技术企业异常活跃,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九三学社中央在提案中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否成长起来,不仅取决于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而且取决于创新型新兴企业的发育和成长。对政府来说,产业组织的政策宗旨要着重鼓励中小型新兴企业的技术创新,为它们的发育和成长创造条件。

为了鼓励中小型新兴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信部中小企业司的主管领导已经明确,2011年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在财税、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全面支持。

看点六 收入分配 加大调节力度 扭转差距扩大趋势

【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重点措施包括: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国民收入分配失衡问题日益凸显,政府工作报告以三大措施直面最直接关系民生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发改委主任张平认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需要研究制订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解决拖欠职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要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张平建议,可以分步实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适当提高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完善对高收入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政策。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陆续出台或将带来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有基金公司认为,收入分配改革将做大消费蛋糕,利好民生和消费板块,从去年开始已经成为配置的重点方向之一。

看点七 地产调控 坚定调控 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

房地产调控高压态势不改、扩建保障房、建立问责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三重拳再次给房地产市场打下理性回归的坚实基础。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表示,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调控高压态势不会改变,今年房地产调控的效果有望更显著。

记者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其中前两项工作均是在原定方向上,再“进一步”。其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其二就是进一步落实调控,坚决遏制房价快涨。

保障性住房是保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记者注意到,去年国务院确定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改造各类棚户区住房580万套,建设规模为历史最大。

再者,政府工作报告还表示,今年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有利于打破目前市场的观望心态。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据悉,目前住建部已经对落实“新国八条”限购政策不及时的14个城市点名批评,并且住建部还要求各地调房价目标必须本月公布。

看点八 医疗卫生 医保补助提升 医疗器械迎“黄金期”

【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今年要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

“随着医改的深入,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已经从2001年的40%提高到61.8%,降低药费和治疗费用必然成为趋势,目前已成医药市场紧箍咒的药品降价正是政府向此方向努力的佐证。”中信证券分析师指出,而要降低治疗费则治疗仪器、耗材国产化是必然趋势。

据其进一步分析,我国医疗器械销售额近年来持续扩大,2000年销售收入145亿,到2009年已经超过800亿,近10年来复合增长率21%,并且不排除未来爆发增长的可能。

看点九 文化产业 步入快车道 更多扶持政策有望出台

【政府工作报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在调结构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首次被提升为支柱性产业发展对象,意味着未来文化产业在GDP中占比将大幅提升。对此,专家表示,为实现跨越式发展,预计未来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尤其在税收和金融资金方面,藉此文化产业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

资料显示,占比达到5%以上可称为支柱产业。据了解,目前文化产业占我国GDP比重约为2.5%,因此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意味着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增速将飞速提高。光大证券分析师称,如按2015年GDP 5%的增速计算,预计未来5年文化产业复合增速将达到37%,较其目前增速高出15个百分点。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日前表示,在未来5到10年内,将全面完成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指导意见相关的配套措施,以及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看点十 跨境资本 密切监控防范“热钱”流入

【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密切监控跨境资本流动,防范“热钱”流入。】

汇率、“热钱”动向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同时,也要密切监控跨境资本流动,防范“热钱”流入。

建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表示,尽管部分时段也存在“热钱”净流出的问题,但总体而言,我国面临的多为“热钱”净流入问题,而今年“热钱”流入压力更大。

吸引“热钱”的因素很多,比如中国经济热度很高,再比如中国进入加息周期,导致中美利差逐步扩大等。与此同时,赵庆明认为,今年人民币升值将可能超过7%,这对热钱有很大的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而今年就人民币汇率方面的表述则缩减为一句“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未提及汇率的总领性变动目标。

工资啥时候能跑过CPI?

在我国15个城市的四个行业中,虽然多数城市工资总额在提升,但是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上多数地方工资呈下降态势。这是记者今天在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仕邦人力资源研究院主办的“新华经参仕邦人力资源指数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仕邦人力资源研究院院长苏海南介绍,该指数以15个城市(9个东部城市、3个中部城市和3个西部城市)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四个重点行业为调查对象,以2010年1月为基期,通过将2011年6月的数据与基期、去年同期、上月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最终。

这家研究院提供的指数分析表明,这15个城市的人力资源市场存在四个显著特点:

一是总体劳务用工聘用量出现同比增长、环比下降的态势,这与我国GDP增速放缓、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在扩张区间连续四个月回落的态势基本保持一致。

二是在传统劳务用工聚集地的广州和深圳等地,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聘用量都有减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近年来的结构性用工荒现象,与产业转型升级等相关。多数城市同比聘用量大幅度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多数城市今年经济发展情况好于去年。

其中,沈阳、武汉聘用量成倍增长,可能与此两市经济发展态势明显好于去年和有关政策支持推动相关;位于西部的成都聘用量增长显著,也与当地开设工业园区、用工需求大幅度上升和农民工大量回流有关。而环比大多数城市聘用量下降,反映这些城市今年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仍较大。

三是从行业看,送货员、货运司机等新型工种工资增长较快,而传统制造业工资则有下降态势,反映了我国基层人力资源市场出现了新的现象。

四是从工资情况看,虽然多数城市工资总额在提升,但是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工资多数呈下降态势。

以2010年1月为基期,通过将2011年6月的数据与全部15个城市四个行业2010年1月的数据做对比发现,扣除物价因素后,普通劳动者的实际工资仅增长1%,与2010年6月比,实际工资下降了5%。这表明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增幅没有“跑得过”物价增幅,实际收入同比在下降。

从绝对额来看,四个行业中月平均劳动报酬水平最高的是金融业,为4632.04元(含社会保险等,下同),最低的是批发和零售业,为2063.24元。其中,上海金融业的月平均劳动报酬水平最高,为6117.67元;重庆的批发和零售业的平均劳动报酬最低,为1492.68,前者为后者的4倍。

就下一步相关人力资源市场走势,苏海南预测,总体来看,除了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由于用工荒导致市场供不应求外,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的劳务用工市场比较繁荣,出现供需两旺现象,特别是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郑州,预计在最近几个月中聘用量可能会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平均实际劳动报酬也有增加趋势。

西部地区伴随着大量农民工的回流,可能会出现就业岗位或高收入就业岗位供不应求的现象。

从行业数据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扩展期,劳务聘用量和劳务用工人员劳动报酬都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金融业聘用量会在现有水平上小幅波动,鉴于对用工人员条件较高的要求,劳动报酬也会保持在现有较高的水平上,变化不大。

批发和零售业的聘用量会有所增加,但由于该行业对劳务用工的条件比较低,可替代性较强,劳务用工人员与企业谈判的能力弱等原因,所以劳动报酬增速可能会持续下降,甚至转向负增长。

随着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在8月份的止落回升,制造业的聘用量会有小幅增加,劳动报酬也有望逐渐出现正增长。

据介绍,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仕邦人力资源研究院是经济参考报为了编制新华经参人力资源指数专门设立的机构。新华经参仕邦人力资源指数,是这家研究院在广州仕邦人力资源公司数据库基础上,结合部分实地调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指数体系,力求反映我国部分地区一线劳动者工资和劳动力供求情况,从而打造中国的“大众工资指数”。

地沟油屡禁不止

近日,公安部指挥浙江、山东、河南公安机关破获一团伙生产销售食用地沟油案件,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这是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地沟油大案,这起案件也暴露了我国在地沟油监管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案件上报后,公安部高度重视,立即挂牌督办。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作出批示,要求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决一查到底,彻底摧毁犯罪链条,确保人民群众餐桌安全和生命健康。

为牟取暴利,不法商贩把这些来路不正、自己不敢食用的油,批发给一些粮油店,或者经灌装零售给周边的宾馆、饭店、工地食堂、夜排档、油条摊。部分地沟油还被贴上某著名食用油品牌商标。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对油样出具了检测结论,指出地沟油生产的食用油含有多环芳烃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其中有相当部分具有高致癌性。

案件背后的三大问题:

为何难查:环节众多,销售隐蔽。在这起案件中,警方共查获用“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成品100余吨、已灌装为假冒品牌食用油100余箱。地沟油案件看上去链条清晰,实际上,由于环节众多,而且不同环节在„罪与非罪‟上界限不太清晰,这给警方侦查带来了不少困难。比如,仅仅收购地沟油原料一般不构成犯罪,对地沟油进行深加工也不一定是犯罪,因为它可以用于正当目的;把地沟油当作食用油销售很可能涉嫌犯罪,但这个环节往往比较隐蔽。这也是地沟油传闻很多却鲜闻案发的重要原因。

这起案件的侦办实践证明,食品安全案件环节多、链条长,隐蔽性强、跨区域广,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相互交织等特点十分鲜明。 用地沟油炼制食用油的工艺流程仅是简单的物理分离。所生产出来的油根本不符合食用油生产标准。许多指标严重超标,对人体的危害性极大。

有何缺失:执法部门监管不力。本案背后更折射出我国在地沟油监管机制方面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标准缺失。从外观、色泽上看,用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与正常的食用油很难区分。现在国家对什么是地沟油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定标准,如果只是按照现有的食用油标准,甚至会得出地沟油符合标准的荒谬结果。

二是监管不力。在警方侦破的这起地沟油案件中,在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我们都没有看到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身影……结果,涉及多个环节的地沟油犯罪往往成为监管盲区。此外,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按属地监管,跨地区监管在不少地方基本变成谁都不管。一旦“地沟油”产业链把不同环节放到不同区域,如从四川、浙江等地收购粗炼油,到山东等地进行深加工,销售到河南等地,“自扫门前雪”的监管就失去作用。三是出口不畅。只要有餐厨垃圾就会有地沟油,地沟油原本可以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等化工品的原料,但格林公司为什么要冒险生产食用地沟油呢?

怎样杜绝:应出台地沟油检测标准。地沟油问题被揭露出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为此出台《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但通过破获的案件人们惊讶地发现,生产“地沟油”的黑窝点披着正规工厂的外衣,并实现机械化规模生产,销售渠道更具隐蔽性,足见地沟油黑色经济链正越来越猖獗。打击“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杜绝“地沟油”毒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各级监管部门的职责。

建立一个各部门共管的网络,显得相当迫切。各职能部门如能资源共享,群策群力,对涉嫌制售“地沟油”的线索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同时充分调动社会群众积极性,设立专门的举报投诉平台,方便群众提供线索,打击地沟油的行动必将取得更为突出的效果。国家应尽快出台针对地沟油炼制食用油检测标准,并对真正用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给予政策支

潜伏的"保障房"

有关调查发现,海南全省,从省直机关到各市县,几乎都在建设公务员小区。这些小区都被列入了保障性住房的计划,且售房对象只针对管辖范围内的公务员。而在一些房地产交易网站中,个人出售公务员小区住房的信息也不难找到。

文昌市招商局曾经在2007年10月发布过一则《文昌市公务员住宅小区建设招商》的公告,在介绍“项目背景”时称,“近年来,文昌新市区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前景令人注目。包括市委、市政府在内的大多数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都已迁往新市区。但目前公务员食宿均在老市区,部分新进来的公务员食宿问题没解决,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市委、市政府把公务员住宅小区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拟通过招商引资,尽快上马该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文昌的公务员小区项目总建筑面积为45.7万平方米,拟建住宅2766套,项目分三期建设。而在文昌当地媒体的宣传中,这个公务员小区则被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保障性住房计划中。

一位文昌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近年来,文昌市到处充斥着转让购房指标的信息。他认为,不排除某些人通过某些渠道,在不符合条件的前提下,拿到了购买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的购买资格,然后就转手倒卖,不仅直接损害了普通群众的利益,还间接地为房价上涨推波助澜。

二、相关政策

1000万套建设任务、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应保尽保、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5日,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保障房建设进行了大段阐述。

今年两会上,发改委就十二五纲要答记者问时说,为提高住房保障的水平,未来5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3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

三、措施分析

保障房机制不仅需要法律规范,还要让这种规范具有足够的威慑力。要想提高威慑,首先是要提高受罚成本。如果是受限于地方立法权,无法将罚款数额提高,我们还可以明确以获利为标准,从总额上提高违规成本;其次,不仅要加强事前审查,还要加强事中审查。眼下对保障房的审查在申请环节可算严格,但缺乏事中审查,无法遏止一些人的侥幸冲动,因而应该加大违法追溯期,使其一次作假,终身面临难以承受的处罚危险;第三,落实法律的威慑力还需要强有力的执法队伍和科学完善的执法程序。仅仅是2010年,深圳就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5万套。保障房涉及到数万家庭的福利和数百亿的财产,实有必要建立常设性的机构来维护这项制度的顺利运转。

此外,中外实践一再证明,通过公开信息、接受公众监督,是一条能够提高监管效率和节约监管成本的好办法。否则,即使我们在审查阶段花费再大的行政成本,只要有一个弄虚作假者得逞,都会从根本上动摇群众对保障房分配制度的信任。

另眼看个税起征点上调

9月1日开始,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起征点从现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新个人所得税法将现行九级超额累进税率改为七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最低档税率由5%降为3%。新政出台,几家欢喜几家愁。此次新的个税调整共征求社会意见22万条,赞成新税改的意见仅仅为12%。由此看来,大多数的社会群体还是做到了足够理智,在考虑新税改带来利益的前提下,能将目光触及到更远的利益链接。总体来说,这条新政策的推出,对老百姓来说,既是好消息,可以减轻税负。又是坏消息,因此而导致失去更多的权益。

以社会关注度最高和关系群体利益最密切的房价为例。按照北京等大城市的相关规定,外地在京工作者,须有五年的纳税记录,方可在京购置房产,于此同时,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相继推出类似规定,如果新的个税起征草案一旦实施,将直接导致大部分在城市工作的工薪阶层难以购置房产。“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如此这般的调整,对于广大工薪阶层来说,无异于自断后路。想在大城市求一处安身地变的可望不可及。依次推断,被排除在纳税之外的群体,相继失去了更多的权利和待遇。和调整之前相比,以2000元为起点的个税,基本符合当前的大部分社会群体的切身利益。

政府对此次个税调整的原因并没有明确说明,有关专家在进行相关论证的时候,也是五花八门,据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所作的统计:财政收入增速几乎每年都是GDP增速的两倍。而在中国现行的税制格局下,70%以上的税收来自于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环节。剩下不足30%的税收来自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收入环节。

如果仅仅将目光放在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将减少低收入者的税负的问题上,这种见识未免太失时机,众所周知,当前对于老百姓幸福指数最具有威胁的不是个人所得税那么一小部分,而是普遍高涨的物价和通货膨胀,在短周期内,中国的物价水平实现了近30年来最疯狂的增长时期,在经历了1988年、1994年、2007年和2010年至今的4轮通胀,货币的购买力在不断下降。普遍上涨的物价和不断贬值的货币,构成了老百姓头上新的两座大山。

以此来看,政府此次税改的主要目的不是从社会承担角度来考虑。而是有其更深层次的考虑,这个深层次的考虑和前段时间推出的户籍改革相互配合,正在完成对于当前中国人口结构下,对新一轮人口红利的刺激和城市化,并且依此实现其经济结构调整和中央集权,如果这些先后出台的措施成功实施,那么目前的城市化和转型期将是建立在牺牲大部分城市低收入阶层和进城的中青年群体利益的基础上完成的。

针对当前这种情况,政府要做的不是去调整“劫贫济富”的旧个税案过渡到“杀贫济富”的新个税案。而是要从问题的根本入手,着手稳定物价,适当控制社会资金向固定资产聚集,以稳定房价。调整信贷结构,使货币回流周期正常化。逐步削弱当前普遍存在的“诸侯经济”,取消部分影响物资流通的关卡和区域限制。保障物流环节的畅通运行。稳妥渐进的减少政治格局下形成的经济格局,完善整体性和长远性的规划。

第6篇:2012申论热点

1.夏季达沃斯论坛:网民期待提高增长质量

9月14日,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新华网、中新网、新浪等国内主要门户网站纷纷开辟专题页面进行报道,中国网络电视台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72.40%的网民认为当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应放慢速度,追求更有质量的增长”。不少网民表示,在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更应提振信心,加快转型。

2.“超级稻”亩产突破900公斤

9月19日,农业部专家组组长程式华宣布,袁隆平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创世界杂交水稻较大面积亩产最高纪录。网民对此普遍关注并高度称赞。网民Angela表示:中国的超级稻又能多养活四五亿人,这是全世界的大好事!

3.天宫一号寄托民众强国梦

9月29日晚,“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牵动万千网民的心。网络上为“天宫一号”发射送祝福的页面比比皆是,仅人民网发起的网络留言墙在4天之内便汇集了十余万网民留言,普遍表达出对国家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的无比自豪。

4.优先报号:上海114有偿公益遭网民质疑

9月下旬,新华社曝光上海114查号台收取“优先报号费”后向咨询客户推荐资质较差企业,引发网民强烈反响。有网民晒出自己上当的经历,并表示,优先报号报出来的都是鱼目混珠的商家,老牌公益服务变成有偿服务令人心寒!

5.李阳家庭暴力事件凸显反家暴立法诉求

9月初,李阳外籍妻子在微博上揭发他的家暴行为以来,事件受到各方广泛关注。9月6日,全国妇联相关负责人透露,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反家庭暴力法纳入预备立法项目,目前反家暴法已进入调查论证阶段。多数网民认为,“欺负弱者”的家暴行为很可耻。网民光影水母表示,真心希望能有更多姐妹打破沉默,更期待反家暴法能够成为妇女保护自己的武器。

6.巴勒斯坦申请“入联”

9月23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递交了寻求成为联合国第194个会员国的申请。对于中东敏感地带的这一新变化,网民表现了强烈的关注。

7.青蒿素:“中国神药”拯救数百万生命

9月下旬,81岁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其在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荣获了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美国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此殊荣。搜索引擎中相关帖文达到160余万。有网民表示:用来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拯救了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参与这项研究的中国科学家们理应受到全人类的褒奖。

8.回望9·11后反恐10年

当地时间9月11日8时46分,9·11事件十周年首次默哀仪式在纽约世贸中心“零地带”举行。国内主要门户网站纷纷以专题页面回顾9·11十周年,微博上掀起了网民的十年回忆潮。更多网民期待未来的反恐能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9.上海地铁追尾:运营史最黯淡一天

9月27日下午,上海地铁10号线老西门站发生列车追尾。上海地铁通过官方微博致歉称,“今天是上海地铁运营有史以来最黯淡的一天”。事件发生后,互联网上的关注迅速升温,关注的重点是伤者救治、善后措施、事故原因等。有网民表示,地铁是城市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各地应从此次事故中吸取教训,大力排查安全隐患。

10.印度介入中国南海引发网民抗议

9月16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称,尽管面临中国的反对,印度国有石油公司将继续寻求在南海开采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这一言论将网络上对于南海争议的关注再次推至高点。外交部发言人强调,未经中国政府允许,任何国家或者公司在中国管辖的海域从事油气勘探活动,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权益,是非法和无效的。网络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网民对印度勘探南海油气表示愤慨。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www.51test.net

陈光标,江苏人,任江苏某公司董事长。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有过多次慈善”壮举”,如自己组织慈善团队赴日救灾、在云南灾区派钱后与村民举钱合影、在贵州开演唱会向观众发猪羊。他高调的慈善的行为引发了大家的关注,赞誉有之,认为他为中国富豪做出了榜样;反对有之,代表性的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即以牺牲受赠人的尊严来获得自己的满足。是一种给慈善的倒退。但陈光标认为他是想通过这种高调的方式让大家关注慈善,让更多的人参与慈善捐赠中来。事实上,他的每次举动确实带动了很多富豪捐赠。无论怎样,陈光标的慈善之举被广受关注,还是凸显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面临的很多问题。

【标准表述】

[问题]

此事件凸显慈善事业一大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是:

慈善意识较为薄弱。很多人认为慈善事业是政府的义务和责任,慈善捐赠是富人们的事情,慈善价值观难以形成,必然然影响到我国民间慈善捐赠事业的发展。此外,还有两大主要问题:

第一,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慈善机构的认定、注册、管理、监督,公益事业的产权、融投资、转让等实际已经发生的问题,都没有法律可以参照。

第二,监督管理不到位。当前,由于监管不力,透明度不高,使得我国慈善善款流向不明,公信力出现危机。

[对策措施]

第一,加强慈善立法,提供法制依据。立法机关应颁布相关的法律,使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法可依。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制定《慈善事业条例》,从法制上规范慈善事业的性质、地位和原则。

第二,建立多元监管体制,提高慈善公信力。

一要行政监督。政府既要有完备的约束机制来规范慈善事业的运作。

二要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包括社会舆论、民间评估机构及公民个人监督等。

三要内部监控。慈善机构要完善自身内部管理监督程序。

第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责任感。积极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途径,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慈善文化,梳理慈善典型,鼓励全民参与慈善活动,培养公众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www.51test.net 胡润联合中国银行私人银行10月29日发布《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白皮书显示,14%的千万富豪目前已移民或者在申请移民当中,还有近一半在考虑移民。今年5月至9月,胡润研究院与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面对面访问了全国18个重点城市的千万级别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调研共获得980份有效问卷,受访人群的平均财富达到6000万元以上,平均年龄42岁。(10月31日《新京报》)

移民话题总会引来喧哗与骚动,那些移民或正在移民的富豪或艺人,必然少不了被教育一通,轻者被骂没良心,挣着中国人的钱,却撒开脚丫子开溜,重则被批不爱国,数典忘祖。这样陈词旧论,实在没创意,不能服人。

“人往高处走”,选择移民,并无道德色彩,更与爱不爱国扯不上边,只是一种自由选择。为何要移民?原因林林总总,比如为了子女教育——如报道所称,子女教育成为富豪海外投资的主因,一半的高净值人群因为子女教育而进行海外投资。不希望孩子为应试教育所困,因此通过移民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理想的教育环境。无论什么考虑,都属于人之常情,都是理性判断后做出的选择。

曾与不少朋友聊天,他们无一不感叹,如果是富豪,也会为子女的教育而选择移民。是的,外国的月亮不比中国圆,哪怕是发达国家同样存在社会不公、贫富分化,有时治安也许还不如国内,再说,移民了也不意味着就舒心、省事,但不能不承认的是,人家有些方面确实做得比我们好。

今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评论很实在,也很到位,充满思辨色彩,耐人寻味。评论称:新一轮“移民热”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的某些“不宜居”因素——受访移民们解释的原因集中在这样几方面:为了孩子摆脱应试教育重压,为了获得健康的生活环境与完善的社会保障,希求投资环境更为规范,期待没有因贫富差距导致“仇富心态”的氛围„„移民远行所“期”,也是中国当下所“缺”。诚哉斯言。如果没有应试教育重压,如果在国内就能获得健康的生活环境与完善的社会保障,如果投资环境更为规范„„富豪干嘛还汲汲于移民?当然,有一种情况是,富豪敛财无道,移民是为了避免秋后算账,这不在此讨论之列。

从“孔雀东南飞”到逃回北上广,再到新一轮移民热,它们概念不同,但传递的信号有相似之处,简言之,就是希望拥有更完善更开放更公平更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拿什么留住人才?靠什么吸引富豪?《人民日报》的评论已经给出了答案: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比如发展和改革教育理念,让孩子的成长更健康、更快乐;完善国内相关立法,提高居民财富的“安全感”;完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坚决惩治贪污腐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居民的“尊严感”。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www.51test.net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一:阳光政府与责任政府

【关键词】

转变政府职能 三公消费公开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听证制度 行政问责 四项基本制度 权力监督 权力阳光运行 科学决策 问计于民 政府节约 公共财政 民生财政

【背景链接】

2011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98个中央部门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三公消费的公开透明,不仅是公众的基本权利,更是责任政府的基本义务。

阳光政府的四项基本制度:重大决策听证制度;重要事项公示制度;重点工作通报制度;政务信息查询制度。

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包括:行政问责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二:整治庸官懒政与公务员道德建设

【关键词】

廉洁政府 高效政府 政府工作作风 政府形象 政府效能 治庸风暴 问责机制 公务道德 思想教育 科学选拔领导干部 政绩观 绩效测评 政府绩效考核机制改革 舆论监督

【背景链接】

公务道德是促进公务人员正确履行职责的一系列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2011年来,“庸政”、“懒政”现象成为中国各地政府着力破解的难题,各地掀起了治庸风暴。武汉市以“打造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城市”为目标的“治庸问责”行动,剑指吃、拿、卡、要等50种损害发展环境行为,以及得过且过、业绩平庸等10种“庸病”。并开通“治庸”投诉热线,接受群众电话举报投诉庸官、懒官和散漫官,还专门设置一个办事机构,称之为“治庸办”。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三:微博崛起与网络问政

【关键词】

政府微博 官员微博 部门微博群 网络问政 网络舆论监督 全民问政 零距离沟通 理性表达意见 阳光行政 政务公开 打造透明政府

【背景链接】

2008年6月20日,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 并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以此为标志,中国的网络问政全面展开。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公安微博、网播庭审、公仆微博、手机信访等被选为网民关注的2010年广东网络问政10大经典案例。微博对社会生活和政府行政的影响力正日益扩大。从总书记、总理亲自和网民对话交流,到45位省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回复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以及山西、安徽、河南等15省区市以“文件”的形式,建立起回复办理网民留言的固定工作机制,网络问政的观念正在各地逐渐深入人心并形成制度。

【标准表述】

第一,网络问政是了解民需、调查民意的“直通车”,有助于政策的策划。

第二,网络问政是荟萃民智、辅助决策的“信息库”,有助于政策的制定。

第三,网络问政是提高效率、转变作风的“加速器”,有助于政策的执行。

第四,网络问政是评价政策、改进工作的“风向标”,有助于政策的评估。

第五,网络问政是预防贪污、防治****的“好帮手”,有助于政策的监督。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四:水利建设与防灾减灾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抗旱减灾 自然灾害 水资源管理 水利建设 灾害防治 节约用水 水价调整 经济安全 生态安全

【背景链接】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首次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2011年7月8日,财政部会同水利部联合下发《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按10%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是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制约。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根本之策。搞好农田水利建设,要特别重视大中型灌区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发展节水灌溉。 ——******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五:科技发展与创新型国家

【关键词】

自主创新 知识产权 人才强国 提升国家竞争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结构 提高劳动者素质 建设创新型国家

【背景链接】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011年10月,全球信息技术经济创新“教主”、苹果CEO乔布斯的去世,引发了全球对乔布斯现象的思考,中国也不例外,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外国人的离去如乔布斯这样引发人们自发的缅怀和深思。对于中国而言,在“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也在做着全方位的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与飞越,需要乔布斯这样的领军人物。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着力突破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下大气力解决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不断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国家要真正强大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有众多高水平人才,这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所在、后劲所在。没有科技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发展;科技发展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六:收入公平与税收制度改革

【关键词】

社会公平 包容性增长 个税改革 提高劳动报酬 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二次分配 共同富裕 还富于民 国强民富 国民共富

【背景链接】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说: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基和税率结构,提高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2011年7月1日,******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要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中国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七:食品安全与道德建设

【关键词】

保障人民健康权利 市场经济道德体系 食品质量 诚信缺失 道德滑坡 社会道德 企业诚信 落实食品安全法 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 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背景链接】

2011年9月6日,******在讲话中指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和道德的力量。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开荒种树、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受到全国各地干部群众的敬仰。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行为的土壤。——******

企业家应该流淌道德的血液。市场经济需要与其相适应的道德伦理体系建设。——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八:慈善事业公信力

【关键词】

慈善信任危机 郭美美事件 诈捐门 陈光标现象 慈善透明度 慈善账目公开 慈善组织体制改革 慈善监督 道德规范

【背景链接】

2011年,慈善事业丑闻频出。6月,微薄炫富、自称“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几乎成为慈善****的代名词。8月,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有合作项目的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其执行主席兼秘书长竟为年仅24岁的主席之女,而青基会面对慈善****的质疑,欲说还休的态度,让中国慈善事业雪上加霜。9月,宋庆龄基金会面对****质疑也犹抱琵琶。官方数据显示,从6月份到9月份,官方慈善捐款数目锐减,部分地区甚至颗粒无收。

【标准表述】

慈善机构在广泛接受舆论监督的同时,应该不断加强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真诚呵护公众的善心,不仅可以化危为机,推动实质性变革,重新赢得公众支持和信任,还能推进中国慈善事业整体的进步。

提升慈善事业的公信力,一靠体制,二靠制度,三靠能力道德,四靠监督。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九:社会诚信与征信体系建设

【关键词】

学术造假 商业欺诈 加强诚信教育 政府诚信建设 清正廉洁 完善法律 加大惩治力度 征信系统全覆盖

【背景链接】

2011年10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

2012年国考必备热点之十:见义勇为制度保障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道德滑坡 提高公民素质 社会公平正义 建设和谐社会 法律制度建设 证人保护制度 追究惩戒机制

【背景链接】

2011年,由于许云鹤事件被称为“天津彭宇案”,各地频现“见义勇为反被诬陷”的案例,“要不要扶老人”成为社会争议的话题;广东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被碾压后,18个路人经过她的身边见死不救,让她的生命之火慢慢黯淡……除了道德的谴责,缺乏好人有好报的社会环境以及制度保障,是此类事件一再发生的根本原因。

【标准表述】

中公专家提请考生注意有关领导的重要表述: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汪洋

实际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也需要制度保障。在道德谴责力量不够强的情况下,关键是要建立保障制度!——陈实

上一篇:六一辅导员发言稿下一篇:给合作单位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