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教学设计

2023-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对花教学设计

对花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梨园乐

(六)》

黄梅戏----《对花》教学设计

南和县第三中学 任 航

教学内容:本课是河少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首黄梅戏唱段《对花》,这是能够增强热爱我国戏曲音乐文化的一个唱段。

课 型: 唱歌课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正处于叛逆期,对社会的关注存在片面性,对音乐的喜好偏向流行性,对传统地方戏曲了解甚少,虽然同学们对于歌曲的掌握比七年级的时候更快更到位,但声音和肢体的表现力变得较为被动,不太积极主动参与表演和表现。本节课试图通过对黄梅戏《对花》的教学,帮助学生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感受传统地方戏曲的宝贵价值。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黄梅戏的起源、唱腔特点有所了解。

2、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对花》,并能够加入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3、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黄梅戏的风格特点,传 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艺术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体验黄梅戏的独特魅力,增进对黄梅戏这一剧种的浓厚兴趣;

难点: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有韵味地边表演边唱黄梅戏《对花》片段。

教具准备 :快板、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音像资料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探究法,合作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师:由慢到快敲击锣鼓,用戏曲的托腔念白方式与学生问好。 生:集中注意力,配合老师问好。

导入教学

师:今天老师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和同学们问好,是因为要和咱们班的同学一起到梨园走一遭,领略一下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 师:那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表演一段戏曲,请同学们猜猜这是哪一个剧种。

师:表演黄梅戏《谁料皇榜中状元》选段 生回答(黄梅戏) 师——简介黄梅戏 生——通过老师的讲述和PPT了解黄梅戏的简介,并注意PPT上的出示的关键词,所有同学跟随老师的快板,有节奏的念白,并用唱的方式巩固知识点。

板书剧种、简介

师:黄梅戏作为我国五大剧种之一,其中有许多名家名作值得我们欣赏学习。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黄梅戏的名家---严凤英老师。(PPT) 听赏分析部分

1、老师给大家播放黄梅戏的花腔小戏---《打猪草》,想想这个唱段的音乐情绪如何?

2、介绍《打猪草》剧情。

2、带问题听赏《对花》

1、唱段中有发音和普通话不太一样的字,请找出来。

2、黄梅戏的唱腔有何特点?

唱腔特点:声音位置靠前 棵、么发音不一样 学唱部分

1、同学们跟着快板节奏读出歌词

2、教唱《对花》,强调一字多音部分,指挥学生完整演唱(PPT)

3、学生跟琴演唱

4、同桌或小组分角色练习作品

5、男女生分角色合作演唱《对花》

表演部分

1、由教师分别教授“陶金花组”和“金小毛组”身段表演动作。

2、鼓励学生全体起立进行表演,并予以评价、鼓励; 拓展部分 欣赏经典选段

1、《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选自《天仙配》)

2、 戏歌《对花》

通过大家对本节课的学习,对黄梅戏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了解呢?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教学小结

今天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黄梅戏,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大家今天接触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只要我们留心生活,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耳朵多角度的感受生活中的一切,一定会有很大收获,请大家平时听流行歌曲的同时,也要多听听戏曲,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第2篇:《对花》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湘艺版四年级上册 授课年级

四年级上

学生分析

本首歌曲的授课年级是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四年级甚至是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民歌离他们的生活是那么的遥远,很多同学都不是很喜欢演唱民歌,而《对花》这课的重点是要有感情地唱出歌曲的韵味。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这首歌并唱出韵味来哪?在教学中要用各种手段,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下:

1、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欣赏方面:能根据音乐的基本要素,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3、表演方面:能比较正确的表达歌曲内容。

4、存在问题:音准不够,视唱能力有限。 教材分析:《对花》是我国北方民间广泛流传的一首传统小调,歌曲中有很多鲜明的特点,如带有“上滑音”的旋律;加上“衬词”的歌词;前两句一问一答,后面都是大段的衬词等。是一首说唱风格的歌曲。歌曲为2/4拍,一段体。旋律欢快、流畅,两人一组,边拍手边按季节唱着花的名字。这种演唱形式成为了孩子们喜欢的唱歌游戏。

教学目标:

1、了解河北民间音乐的特点,体会河北民歌的地方特色与情绪。

2、学会演唱《对花》这首歌,并即兴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3、能掌握对唱、表演唱这两种演唱形式,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4、了解、体验其它地区《对花》的特点。 教学重点

用富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调演唱歌曲《对花》 教学难点 创编歌词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看河北秧歌片段,初步了解河北民间音乐文化的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河北的民间音乐,去体验感受他们的艺术魅力。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1,生欣赏)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热闹、很幽默、动作很随意……

师:河北的民间舞蹈非常生活化,主要形式就是秧歌。他的特点是场面热闹,表演很随意,诙谐幽默,表现了河北人憨直爽朗的一面。

二、 声乐演唱形式:表演唱 师:接下来我们来欣赏黄梅戏《打猪草》片段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2,生欣赏) 师:他们的表演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表演的很美,他们在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师:你们说的很好,那么,你们能给这种边做动作边演唱的形式下个结论吗? 生:表演唱.

师:很好(多媒体出示课件3,生齐读)

三、 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一问一答的特点。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河北的民间舞蹈秧歌,还学习了声乐演唱形式表演唱,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首河北民歌《对花》(师播放《对花》课件,生初听) 师:他们的演唱有什么特点? 生:有人问,有人答...... 师:总结“一问一答式”。

2、复听歌曲,学习声乐演唱形式“对唱”。 师:歌曲中问的是什么?答的是什么? 生:.......

师生按节奏问答式读歌词

师:同学们,歌曲中这么一问一答很有意思,你们能给这种演唱形式下一种结论吗?

生:对歌,对唱...... 师:总结:对唱(课件3)

3、再听音乐 学习音乐知识“对花” 师:为什么歌曲的名字叫对花? 生:.......

师:总结"对花"的概念(课件4) 4、学唱歌曲

①师弹琴问,生回答;生生问答 ②音乐知识“上滑音”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乐曲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记号? 生:是“↗”

师示范唱有无上滑音的第一乐句,生对比,上滑音在乐句中的作用。 (师出示课件4)

5、完整的演唱歌曲,师提示上滑音的唱法。

四、 创编歌词

师:同学们,一年四季花常开,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绚丽多姿,你们知道一年四季还有其他的什么花开吗?你还想把它戴给谁那? 生:春季,桃花;夏季,荷花......

生:戴给白衣天使;人民教师;警察叔叔.......

师板书学生的回答结果,师弹琴,生演唱(生生问答唱)完成歌词创编活动.

五、 拓展欣赏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的民间音乐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我们刚才学习的河北民歌《对花》,其他的地区也有特别好听的《对花》,下面我们来欣赏 (师播放课件5)

生:欣赏东北二人台、山西、山东、黄梅戏《对花》 师:你们觉得这些《对花》都有什么特点? 生:...... 师:简单总结

六、 总结下课

回顾本节课内容:表演唱、对唱、对花、上滑音(播放课件)

第3篇:第九课 《对花》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

学校:广西师大附中德明外国语学校 教师:魏老师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对花》这首歌曲;

2.听赏笛子二重奏《顶嘴》,体会笛子的音乐特色; 3.学习滑音、对唱和表演唱的音乐知识; 4.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对花》,听赏《顶嘴》感受其音乐特点,掌握滑音、对唱和表演唱的音乐知识。 教学难点:

滑音,对唱和表演唱的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红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快过年了,你们家里都是怎么欢庆节日的呀?

(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家里过节的方式真是多种多样,好热闹呀!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我国华北地区的人们他们是怎么过节的。

(播放视频,华北农庄里的人们在扭着秧歌,欢庆节日)

师:看到这里,有谁认出了这种舞蹈叫什么了吗?

生:……秧歌

师:你知道的真多,那么远的地方的舞蹈你都认识。没错,这就是秧歌,流行于我国华北地区。说到华北的舞蹈和民间文化,就不得不提到他们的乐器,接下来你们来听听,你能猜出这里面的乐器来吗?(评析:导入简洁,吸引,以视频导入,贴近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氛围)

二、听赏《顶嘴》

(播放《顶嘴》)

师:听到这里,你听出来里面有哪些乐器了吗?注意,这是我国的一首民间乐曲。(意图:提示乐曲中不会有西洋乐器)

生:自由回答……

师:那么主旋律又是由谁演奏的呢? 生:笛子。

师:听的真仔细。没错,是笛子,有几支呢? 生:2,3,4……

师:这首曲子里有2支笛子在吹奏,那他们在干吗呢? 生:自由发言……对话!

师:对的,他们在对话,好像在攀比谁家过节更热闹一样,多有意思啊~为什么笛子能吹出这么生动,形象的情景出来呢,这就要说说滑音这个知识了。

(打出‘滑音’的知识点)(评析:很好的引导学生感受笛子的音域特色,演奏技巧的认识,如果能加入让学生说说乐曲的情绪,避免老师的直接说教,效果会更好)

三、学唱《对花》

师:那咱们怎么唱出滑音的效果呢?进入我们今天的重点,《对花》的学习。

(打出全谱)

师:30秒时间观察歌词,为什么歌曲要叫对花,为什么不叫开花,戴花呢?

(学生可以三两小声讨论,汇报)

师:对啦,因为又2个人演唱,来看屏幕 (打出对唱和表演唱的音乐知识)

师:原来这种演唱形式是对唱,我们来听一遍,这种歌唱形式的感觉。

(初听《对花》感受其音乐表现)

师:这歌真有意思,想要唱好这首歌,得先解决下面2个难点: (打出谱例,由老师引导学生解决节奏问题,用钢琴弹奏旋律,感受音高的具体位置)(评析:教学重难点突出,解决彻底,使学生在歌曲的学唱上减少了不少弯路。)

解决难点后,1分钟时间学生自己试着把词填入歌曲。(评析:充分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歌曲学唱,使学生在识曲唱曲技能上得到锻炼)

由老师范唱全曲,提出要求,让学生注意装饰音和节奏密集的地方。

师生一起演唱全曲,引导学生解决音准和节奏问题。

将学生分成2个小组,进行对唱练习,最后跟着伴奏演唱。 (评析:师生共同合作,演唱,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音乐活动:

师:大家唱的很不错了,但是看起来很枯燥,咱们把秧歌的一些动作加到这首歌曲里,这就变成一个表演唱的节目了。

先由老师示范秧歌基本步——十字步,然后师生共同练习 (播放《对花》师生共同活动)

(评析:活跃了课堂气氛,分为融洽,使课堂达到一个高潮,感受到了音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效果非常好)

五、小结:

师:我们今天都学习了什么?

(滑音、对唱、表演唱等音乐知识,学会了歌曲《对花》,还跳了跳秧歌)

师:希望同学们能在不久的春节,把这份快乐传递给你们的家人,让我们在《对花》的欢乐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在《对花》的背景乐中走出教室

第4篇:六年级上册《对花》音乐教案

拉小音乐片本研训活动

六年级上册《对花》音乐教案

时间:xx年xx月xx日

地点:xx小学

执教:xx

拉小音乐片本研训活动

【教学内容】 歌曲《对花》 【课时目标】:

了解民歌的特点、体裁。学唱歌曲《对花》,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与豪情与北方人民喜庆的心情,以及北方民歌的独特韵味。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对鲜花》 师生一起唱一唱

2、总结歌曲《对鲜花》的特点: (1)花; (2)衬词; (3)一问一答

3、导入新歌《对花》

4、花

看图认一认这是什么花呢?

按节奏回答问题

问:X

XX

X

X

X

XX X 答:XX

XX

X X X

X

X

X 按旋律演唱问题

问:正

月里

什么

花? 答:那正

月里

是 练习有错的地方

拉小音乐片本研训活动

师生接龙演唱

那 正

花 那 七

月 里

院子儿 青。 那 正 月

哩 个

花。

5、衬词 按节奏读歌词 岂 . 不

呀 儿

呦 花 . 不

呦 楞 . 僧

僧,

其.不

愣登儿

僧,

哩 个

花 那 正 月 里

花儿

寻找相同的乐句 处理乐句

6、一问一答 师生接龙演唱 男女生接龙演唱

7、音乐扩展:黄梅戏《对花》 唱一唱: 郎对花 姐对花,

一对对到田埂~下啊 ~

8、总结结束

拉小音乐片本研训活动

课后反思

这堂音乐课主要是学习歌曲《对花》,这是一首有着浓郁地方色彩的小调,是我国河北省流传的一首民歌,六声羽调式,一问一答的形式,表现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在生产劳动中的愉快心情,衬词极具地方特色,增添了歌曲的欢快气氛。整堂音乐课围绕着“花”这一主题展开,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整堂音乐课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和老师都乐在其中!

在这节课之前,我还十分忐忑学生会不会排斥中国戏剧。但我发现,很好的铺垫与导入已经让孩子们对这样的戏曲形式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参与演唱和表演的积极性非常高,这也是音乐课所需要的新鲜感。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音乐课不仅仅是唱唱歌曲,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对于中国民间音乐的了解,对于国乐的一种传承的态度。面对戏曲,我们需要准备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音乐素质,同时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拉小音乐片本研训活动

第5篇:小学三年级音乐《对花》公开课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对花》公开课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演唱几首不同风格、演唱形式的的歌曲,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欢乐情趣和生活气息。

2、能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北京民歌《对花》,并能用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进行表演,唱出民歌特有的风味。

3、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更好的了解演唱形式的多种多样,丰富音乐修养,获得音乐审美愉悦。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民间小调的不同风格特点,能够用问答的表演形式表现歌曲《对花》活泼诙谐的情趣。

2、准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准确的演唱,更好的掌握歌曲《对花》。

3、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更好的了解演唱形式的多种多样,丰富音乐修养,获得音乐审美愉悦。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录音机、磁带等

四、教学环节

(一)导入

(1)播放歌曲《茉莉花》,让学生踏着音乐走进课堂。

(2)教师:“有哪位有心的同学注意到了刚刚老师播放的歌曲用了哪些演唱形式?”,引入独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3)教师:“下面呢,老师再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不一样的演唱形式的歌曲《对花》。”以此引入本节课欣赏歌曲部分。

(二)欣赏歌曲

(1)播放黄梅戏版《对花》,让学生感受戏曲中对唱形式的特点,增强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播放陕西版本的《对花》,并请同学们说一说二者的异同之处,感受戏曲和民间小调的特点,加强学生对对唱的了解。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同学们,欣赏了两个不同版本的对唱歌曲《对花》,那你们想不想跟老师来试一试呀?”老师采用简单的数学加减法的形式进行问答,如问:“一加二等于几?”答:“一加二等于三。”或问:“几加几等于五?”答:“二加三等于五。”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2)教师:“在学习歌曲之前呢,老师想出几个谜语让同学们猜一猜,什么开花在水里?什么开花像木耳?什么开花红满山?什么开花满干刺?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欣赏歌曲《对鲜花》”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主旋律和演唱特点。 (3)教师:“真是‘花开各有色’,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由老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学唱歌曲,正确掌握歌曲中所出现的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以及对唱这种演唱形式。熟练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对鲜花》。

(四)汇报表演

(1)将学生按照序号分为几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生按照对唱的形式进行表演唱。

(2)每小组按照顺序进行汇报表演,大家一起比一比、看一看哪一组唱的、表演的最好,评出“最佳团队奖”,激励同学们继续努力。

(五)师生再见 师生再见,整节课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度过,师生配合默契,能够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1、欣赏歌曲的名字:《茉莉花》、《对花》。 2 演唱歌曲的名字:《对鲜花》。

反思

通过对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过程的认真探究和分析,结合我本人的教学经验,现从以下两点谈谈个人对本案例的教学设计: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动”起来

这是一节综合科型的音乐课,教学环节设计妥当有序、有趣、适度,教师紧紧围绕歌曲教学这个主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如:一开课,老师首先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出现,使他们耳目一新,激发学生兴趣及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同时本节课,教师抓住从“猜---谈---闻---听---唱---想---演”花等等这一主线,有条不紊,合理设计安排,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轻松、和谐中学习,而且能提高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

2、重视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社个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教师在节奏训练、创编歌词环节设计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作为引导者,没有过多的讲解,凭着小组集体的智慧得已解决。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取长不断,教师作为参与者始终以平等、亲切的姿态与学生一起活动,给学生营造了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未而诱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做到了教与学的共同发展。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的主题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进行创新成果展示活动中,分组合作进行歌词创编,首在张扬学生个性,增强学生表演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享受到创编音乐所带来的成功喜悦。

评议

1、 本节课所安排的学生活动较多,因此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兴趣也较高,能通过对唱这种演唱形式加强师生、生生的配合默契程度,同时也通过问答这种形式更加深入的让学生了解“对唱”这种演唱形式。

2、 本节课教师对歌词的理解程度不是很深刻,可以让学生通过歌词来更好的感受歌曲所要表现的生活情趣,下次要注意从根本上出发来学习歌曲。

上一篇:个人营业执照申请流程下一篇:邹平县信访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