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北师大新课程有效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创始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韩立福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有效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效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篇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

摘 要: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决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施。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研究

一、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从广义上讲,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从狭义上来理解,有效教学指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既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行动。对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践与研究,所积累的经验,逐渐形成关于“有效教学”的体系,称之为“有效教学论”。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是“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也是有效教学追求的目标。

二、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设计的认识

在地理新课程背景下,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成为地理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

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从提出至今历经“有效教学规模”“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學设计”三大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有效教学研究的重点,相同的是,任何一种方式和模式的有效教学都必须强化“有效备课”“有效指导”和“有效激励”这三大环节。

三、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一般策略

(一)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让简单丰富起来

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都属于高度综合性学科,涉及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涉及政治、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高难度的体验,可能对地理学产生畏惧感,也让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可能泯灭在学科难度的体验中。

因此,“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让简单丰富起来,成为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做法是:①提炼核心问题、层层剖析;②运用“几何地图”教学法和“What?Where?How?Why?More?”的探究模式。

(二)追寻地理美学——引领地理学习的思想和行为

作为一名地理学的教师,我深知地理学很美,而美孕育着兴趣,因而在地理美学的追寻与体验中,着力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正确性,而首先是十分有趣;在地理美学的追寻和体验中,对地理美学的追寻和体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1.实用的、与学生学科学习和生活体验紧密相关的哲学观点。

2.实用的、与学生学科学习和生活体验紧密相关的方法论。

3.实用的、与学生学科学习和生活体验紧密相关的其他美学要点。

例如在高一年级,学生没有正式地接触过哲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哲学观点还远离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生活体验。但是高中地理必修1要描述和探究的是“自然地理”,直接面对的是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在这样的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课程背景下,清晰地并且不做深入要求地提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哲学观点,并提示学生要认真记录,日后必是大有用处──当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时,老师重新提出这个哲学观点时,学生便有所警觉;当学生学习《大气运动》时,便对这个哲学观点进行有所讨论;当学生学习《水的运动》时,学生已经恍然大悟;当学生学习《地壳运动》时,学生已经对“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哲学观点深信不疑。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领会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更可贵的是,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的同时,运用了哲学观点,把“自然地理”的行星地球本身和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这地球的四大圈层的知识体系通过这个哲学观点有机地串成了一条主线,成功构建了完整的“自然地理”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和世界观体系。

(三)把生活经验应用到地理教学中,让地理知识形象化

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例如在讲“地球和地图”时,利用学生切西瓜的经验,在学生中展开一次“经纬线和经纬度”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切西瓜的方式大致归纳为两种切法:一种是先把瓜从中间切为两半;另一种是先用刀把瓜从瓜头向瓜尾切成两半。教师分析第一种切法:平行中间切面,再切无数刀,可以切出无数个圆,每个圆代表地球上一条纬线圈,中间切面代表赤道,地球表面就有无数条纬线。给每个纬线圈上标上度数,就可以用不同的纬度表示不同的纬线。纬度实质是线面关系,即从每条纬线圈上任一点向中间切面(赤道面)圆心连线,所连线与中间切面(赤道面)的夹角就是该纬线圈的纬度,纬度最大是90度。按第二种切法,并且每刀都切到瓜头和瓜尾也可以切出无数刀,每刀切出的曲线就代表一条经线,给经线标上度数就是经度。经度实质是面面关系,即两个切面的夹角,最大只能是180度。这样利用学生生活实际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生活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了有用的地理,自然地开启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大门,并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培养。

本文在新课程标准下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设计以及实施方案,以期为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刘杰主编.现代教学设计[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2]张昕,任奕奕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4).

[3]高慎英,刘良华主编.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作者简介:

申小莉(1987.08.10—),女,汉族,籍贯: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职务:临汾市汾西县第三中学教师,论文方向:高中地理教学相关的。

作者:申小莉

有效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篇2:

创设有效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突破

【摘 要】北师大新课程有效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创始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韩立福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突破

物换星移几度秋,教学改革硕果累。面对新课程改革夷陵中学历史组教师的教学观念在适时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努力倡导新课程改革中所要求的培养目标:“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与此同时一方面,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填鸭式的阴影下。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质把握不准,一味地追求新理念,未充分考虑到学情和教学实际,使得新课程实验在推进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偏差的行为。

那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创设有效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突破呢?笔者在教学的亲身经历中有以下感悟:

一、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燕国材教授对兴趣作了这样的定义:“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事物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这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第一,设计启发性问题,上好导语。上好一堂历史课,导语设计十分重要。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历史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先声夺人的力量,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利用课本插图以及历史地图册,增强直观性。诚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图像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发起热烈持久的情绪。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代表人物画像,有利于克服学生死记课本历史人名、地点、年代等单纯知识的枯燥无味,增强直观性、欣赏性,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史论结合,感受成功之愉悦。“史”作为历史材料,是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论”则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而得出的相关的结论。当学生能自觉地、经常地和有针对性地把具体史料的学习与历史理论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感受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功之愉悦。从而体验到历史课的真正魅力,增强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第一,把握好问题情境设置的“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良好的情境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说:“杜威曾说:“除非教育同独立于他们之外的儿童具有创造力的某种行为相联系,否则教育就成为外在的压力。这种压力确实可以产生某种外在的结果,但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有效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在问题情景设置中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设置要有“度”。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如果设置的问题难度太大,就会使学生产生退缩心理、畏惧心理,失去参与的热情和信心。问题的设置要恰到好处,这样可激发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排除障碍。

第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技术手段。历史具有过去性;同时历史的发生又是具体的,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语言、思想、特定的心理活动,有遗址、遗物等,可见历史是生动、形象、具体的,其情景性强,但由于教材的简约性,使本来引人入胜的史实大为失色。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

三、适时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共同学习、共同探究、互相帮助、资料分享、荣辱与共、成果互享的基础上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筆者认为在历史课堂中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必须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明确的目标。明确的目标表现为课的目标、学生学习的目标、学生达成的目标、老师期望的目标和老师预设的目标。明确学生该达到什么程度,学习哪些内容,教师做到有的放矢。教师特别要对课中不能预设的目标加以适当的考虑,以避免一旦遇到未知情况,而出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的窘况。

第二,要适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活动中,学生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到相应小组中帮助学生析疑,及时帮助学生解惑。

第三,要注意小结和反思。特别在一些辩论中,学生往往会出现跑题现象,教师要及时拨正方向,要做好引导工作,从内容、方式、理解的角度上来主导教学。

第四,不要吝音鼓励赞赏的话语。莎士比亚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学生非常重视老师对他的评价。老师对他的充分肯定,往往可以激励他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老师的一次赏识,老师的一句鼓励,老师的一句赞扬,往往是会演化成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对学生的一次信任,使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获得成功和最佳发展的机会,体会到人生价值与力量。

参考文献

[1]史君飞:《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措施》,《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第08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第4页。

作者:李婷 李先卫

有效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篇3:

有效教学设计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有效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形成自主发展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职英语教育的目标就是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从中职英语听、说、读、写等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在策略上进行详细的探讨,为有效教学设计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教学设计;听力;口语;阅读;作文

【作者简介】刘利娟(1983.08-),女,汉族,云浮市中等专业学校,英语教师,教育硕士,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教学设计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教学设计能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思考,亲自实践。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极大加强学生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英语应用的能力,使各层次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际经验分析,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在中职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上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中职英语听力课教学设计

听力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口语交际的基础,也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中职学生英语听力非常薄弱,甚至听不懂。针对这些情况,中职英语听力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把握学生的学习和认知心理特点,同时要克服传统的听力教学弊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呈现,有效地展开听力课教學设计,以增强学生的听力技能。

1.确保学生具备必要的词汇知识。听话者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要掌握相关词汇和语法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学生才具备了听力理解的语言基础。教师应当首先注意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即学生应当具备通过听来迅速反映出单词意义的能力。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在听前给学生提供与听力内容相关单词、短语,要求学生分层、梯进、逐步地掌握常用词汇,使学生提高从语音渠道获得意义的速度,这对于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极为重要。

2.提高学生理解句子的速度。要提高英语听力的理解速度,关键在于通过有效可行的训练方式,熟悉英语的句子结构,迅速反应出句子的意义。在听前,教师可通过适当的方式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使其在接下来的听力活动中顺利地发挥,从而能够确保学生有效获取信息。在听中,教师要注意利用英汉句子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通过听的训练熟悉这些句子,使句子信息能在学生大脑里获得一定的理解。如果学生通过口头表达有困难,教师还可以通过一定的书面形式来帮助他们完成,然后逐步递进地过渡到口头,形成理解能力。

3.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有效的听力任务。中职英语听力教学应该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有效设计教学任务,与职业相关的听力材料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他们的兴趣中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的听力设计会更有效。任务前阶段主要是教师根据听力材料布置分层的听力任务,任务中阶段由学生个体准备或集体准备听力任务,并展开成果。充分利用任务听力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专业特色出发,以专业为根,以学生为本,设计要有一定梯度的听中任务,并给予足够的提示等,以培养学生能“听懂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会话和职场的简单指令,听懂简单的熟悉的话题的口头陈述以及与职场相关的活动安排”为目标,要确保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中职英语口语课教学设计

口语能力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中职英语教学在说的技能上,要让学生能够给出简单的指令和要求,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还能就相关职业话题进行简单交际。口语教学一直是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职业学习特点,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的口语教学目标,对促进他们提升口语水平非常重要。

1.正确处理标准和流利表达。流利且标准地表达是英语教学的终极理想目标。基于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要做到流利与标准有一定的难度。在平时口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保证学生口语表达的流畅性,不要过于频繁地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不要一味拘泥于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应用轻松和幽默的语言,创造轻松、愉快、积极的口语学习环境,当学生在口语表达上取得了任何一点小小进步时,教师都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能从口语表达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随着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不断提升,让其在表达前先考虑和修饰句子,进而达到标准且流利地表达。

2.设计有效的归类教学。在中职英语教材中,有很多的词汇、句子都可以用归类法来设计成设计单位,如,I love …,I like…,I fond…,I enjoy…,My favorite … is等;又如,“You bet!”,“Of course.”,“Don t be so fussy!”等;在购物方面,如Where can I find…?/ What’s this? / I’m looking for…/ Do you want to buy..?等;在点餐方面,如How can I help you?/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Can I get you anything else?等。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总结,有效地设计归类词块教学,使学生先熟悉归类好的词块,再进行有目的地训练学生使用归类出来词块展开话题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设计有效的口语活动。英语口语教学都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对中职学生而言,更需要教师设计有趣的、丰富的活动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如:(1)天气预报Weather report,每次英语课让一位学生用英语报告当天的天气,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2)讲故事Storytelling,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故事的开头,让学生们自由地展开想象。(3)角色扮演Role-playing,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场景或几个场景,给每个学生安排一个新的身份,不拘泥形式,学生可以自由地融入一些自己的想象和创新。(4)英语脱口秀,教师根据所用教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目标,以英语脱口秀形式,不要过分纠结于语法和词汇,选定一个与本次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自由地发挥。

三、中职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阅读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质就是从书面材料中加工和获取信息。教学大纲要求中职英语教学要培养具有能阅读英文资料、了解产品说明能力的人才。因此,设计有效的英语阅读课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1.选材与专业相结合。中职英语阅读教学要注意实用性,选材要适当,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职业特点。

2.注意分层教学、循序渐进。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不能采用一刀切的阅读教学方式。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分配不同的阅读任务。如笔者现所任教学校2018级学前教育班28名学生中,对基础相对好的18名学生,采用鼓励他们自主预习自主完成课文阅读的预习任务;对基础较为薄弱的10名学生,采用的是鼓励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本上的阅读任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分层教学、任务教学和情境教学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最贴近自己的发展区得到一定的发展,循序渐进,慢慢实现阅读向良性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提高整体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和阅读水平。

3.教学生有效地阅读。阅讀是一个主动地理解与接受信息的过程,有效地阅读可以让学生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又能达到阅读目的,因此,教学生恰当地使用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中职英语写作课教学设计

写作是运用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是语言的输出过程,要形成一定的写作能力,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词汇、语法等知识。大纲规定“学生要分别达到能介绍个人、描写事物,能简要描写熟知的事件与经历,在范文的基础上仿写个人简历、电子邮件或通知等应用文”。因此,中职英语写作课堂教学应该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关注写作的实用性。

1.以“动”制“静”。传统的“学生写作,老师批改”写作训练方式对普通中学英语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然而,从中职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逐一进行修改和点评会失去点评作文的最佳时机,使学生的写作热情大大下降,中职英语写作教学就难作为。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不断地动起来。以介绍如何制作土豆沙拉“How to make potato salad?”为例,通过对本课阅读reading部分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准备各种制作水果沙拉的材料,让学生走上讲台,每完成一种材料制作的前或后都用相应的英语表达一遍,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水果沙拉”的制作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这些与食物制作相关的词汇学以致用,让其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体会在活动中学习英语的乐趣。

2.先“声”夺人。作文如仅采取书面作文的训练方式既乏味又单一,有声方有色,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课前的口头作文训练,不拘一格的口头作文能够集中学生精力,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写作课堂教学。教师要尽量设计开放、自然与和谐的口头作文训练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本课如何制作土豆沙拉“How to make potato salad?”为例,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感觉兴趣的多种食材,引导学生把每一个步骤用最简单的表英语表达出来,尽可能引导全部学生参与,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分配不同步骤让其参与其中,最后把所有学生口头表达的每一个句子进行汇总,归纳为一篇小作文。总而言之,借助于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来促进书面写作能力的增长,这是口头作文的终极目标。

3.里应外合。要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仅仅是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增添其他的练习方式,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第一,创办黑板报。设置确定的主题,每周更新一期,大部分内容是学生的习作。第二,办手抄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主动的发表作文,每位学生都有文章,每位学生都是编辑,形成一定的良好的写作氛围。可以定期开展英语交流活动,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写作的热情。同时,在网络时代发达智能手机成为潮流的今天,网上写作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英语写作教学也可随时随地,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网上写作训练。在网络的空间里,能够让学生更为随意地进行表达,以在线方式和广大同学教师加强交流,共同写,共同改。

五、结语

英语课堂教学作为中职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渠道,其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了中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职业适应能力的提升。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设计,确定科学且明确化的教学目标,进行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对课堂教学进行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为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因此,中职英语教学应从听、说、读、写教学内容,把有效的教学设计充分地应用到教学实际中。

参考文献:

[1]王艳.英语听力教学与研究[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1.

[2]刑荟萃.浅谈中职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J].科技应用,2015 (55):56-58.

[3]丁玉春.浅谈中职英语口语教程的教学设计[J].教育研究,2011 (8):27.

作者:刘利娟

上一篇:员工培训计划方案(精选2篇)下一篇:优秀团支部申请书(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