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2022-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乌拉特中旗玉米高产高产创建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摘 要】2013年乌拉特中旗实施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通过百亩攻关示范田,千亩展示示范区,万亩辐射带动示范片,高产创建示范户的创建示范,初步探讨和总结出玉米高产创建的主要措施和关键技术,为今后玉米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

乌拉特中旗是一个农业占很大比例的旗县,2013年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90860hm2,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8853hm2,占全旗总播面积的31.8%,玉米是乌拉特中旗的优势农作物之一。近年来,乌拉特中旗农民种植玉米、应用玉米种植新技术的积极性明显高涨,收入呈稳步增长的良好势态。

2013年乌拉特中旗实施在德岭山镇的大圣村、苏独仑嘎查和乌加河镇的联丰奋斗村、宏丰村、红光胜利村实施了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总面积为3680hm2。通过百亩攻关示范田,千亩展示示范区,万亩辐射带动示范片的引领,以示范带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大为农服务,测土配方施肥,农牧民培训等有机结合,综合配套一系列技术措施,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1013.85kg,千亩示范田平均

1 乌拉特中旗实施玉米高产创建的关键技术

根据我旗玉米生产水平实际,以玉米“一增四改”技术为主要技术措施,关键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措施,一是示范区品种选用优良品种KX3564(耐密性品种);二是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严把密度关。三是采取机械化覆膜精量点播技术。KX3564宽覆膜播种;种肥投入一次完成作业,确保播种质量;四是加强肥料投入管理,突出抓好配方施肥和前氮后移肥料投放管理,在肥料投入上采取增施有机肥、钾肥和锌肥种肥追肥按配方卡投放,追肥分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穗期三次滴施;五是重点抓好玉米螟和玉米红蜘蛛综合防控。

2 高产创建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2.1 播前准备

选择土地平整,土壤耕层含盐量小于0.25%,PH值7.5~8.0,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的地块。要求耕作层上虚下实,土壤质地中性,肥力中上等,灌排条件好的地块。结合秋翻亩压腐熟有机肥2500~3000kg或秋压碳铵50kg,三年深松一次(25~30cm),秋翻后及时平整土地,修筑田埂浇好秋水。黄灌区要做好封冻前耙耱,早春顶凌磙、耙等整地保墒工作。井灌区做好浇水后在适耕期及时耙耱保墒。播种前要及时耙糙,达到地平、土碎、墒情好。

2.2 地膜、品种的选择

规范化宽窄行种植玉米选用幅宽170cm、厚度为 0.008cm的可控性降解地膜为宜。品种选用内单314、KX3564等耐密性品种。

2.3 带型及密度

采用5.7尺(190cm)带型,每膜种植四行,中间小行,两边大行,大行1.5尺(50cm),小行1.2尺(40cm),两膜边行距1.5尺(50cm)。株距:0.7尺,亩留苗6017株;株距0.8尺,亩留苗5262株;株距:0.9尺,亩留苗4677株。

2.4 覆膜、播种

使用配套的玉米专用播种机,覆膜、播种、施肥、覆土一次性完成。播期一般在在4月10日~4月25日之间。

(1)经常检查地膜,播种后如发现地膜有破损通风的地方,要及时用细土封严(包括放苗口)。

(2)及时查苗。如有缺苗,在相邻穴留双株,如没有出苗的要及时开口放苗。选择阴天突击放,晴天早、晚放,大风不放苗的原则。苗放出膜后,用细湿土把放苗口封严,以防透风漏气、降温跑墒和杂草丛生。

(3)合理施肥:玉米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玉米每亩带种肥磷酸二铵30kg和钾肥6kg或玉米配方专用肥(N7~P28~K10)50kg,玉米头水时开沟深施提苗肥尿素40kg,二水时深施尿素20kg。

(4)病虫害防治:如发现地老虎危害,用2.5%溴氰菊酯乳油灌根,毎667㎡用量10ml。6月中下旬,平均百株玉米有150头黏虫时,即达到防治指标,要及时用5%灭幼脲三号胶悬剂,毎667㎡40ml,加水30kg~50kg喷雾。玉米在大喇叭口期用3%的杀螟灵颗粒剂,每株投药0.2g防治;7月底~8月初,红蜘蛛容易危害,用0.6%苦参碱水剂喷施叶面,毎667㎡用量75ml,或用20%的哒螨灵乳油,毎667㎡75g,加水30kg喷雾。

2.5 灌水

六月上旬浇头水(小喇叭口期),七月上旬浇二水(孕穗期),七月下旬或八月上旬浇三水(灌浆期),八月下旬或九月上旬浇四水(蜡熟期)。

2.6 收获

应在果穗苞叶变黄、松散时收获。

3 效益分析

经测产,全旗玉米玉米高产创建(宽膜播种)加权平均产量893.78kg/ 667㎡,较对照田毎667㎡产量825.48kg增产68.3kg,每公斤按2元计算,毎667㎡增收136.6元。(具体测产结果见下表。)通过实施高产创建活动,真正实现了良种、良法以及农机具的配套使用,从而实现了创建高产的目的,同时也使我旗的玉米生产水平达到了很大提高。

作者:武敏

第2篇:浅析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玉米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选择玉米栽培地点、土壤预处理、精选玉米种子与拌种、合理灌溉与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以期提高玉米品质和产量。

关键词 玉米高产栽培;病虫害;主要问题;综合防治

玉米同时兼备保障我国粮食供给,促进多种现代化产业(生物技术、医疗化工、养殖产业)发展的功能,对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和工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其他农作物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全国各地的农用耕地流转现象较为普遍,玉米产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对玉米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玉米高产栽培与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现代化方案,为玉米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1 玉米高产栽培的现代化技术

1.1 播种地点的选择与土壤的预处理

与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相比,玉米的抗逆性相对较强,但其土壤品质和土壤中可利用有效成分的供给仍然是保证玉米高品质、高产量的基础条件。种植户应通过采取下列措施进行玉米播种地点的选择以及前期的土壤预处理工作。

(1)所选择的玉米栽培地应具备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水方便等基础条件。

(2)在玉米播种前半个月左右,选择耕地拖拉机进行土壤的翻耕、平地、起垄等整地工作,在整地过程中,要注意重镇压处理,从而提高土壤的松软程度、土壤储蓄水源的能力以及土壤中的O2含量,全面提升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的整齐度。

(3)土壤土质的优化处理,主要是借助测土仪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技术对土壤的各项指标(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以及可利用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精准的检测,然后依据玉米前期生长需求进行底肥(主要包括鸡粪、猪粪等畜禽粪便)、菌肥(主要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以及可直接吸收肥料(主要是指氮、磷、钾)按科学比例的补充,从而保证玉米发芽、出苗以及苗期生长过程中对各种营养的需求。

1.2 选种与拌种

玉米种子含有玉米生长、发育的全套基因,种子的精准选择与科学拌种是决定玉米品质和产量关键因子之一[1-2]。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综合气候、市场以及玉米产业发展规划等各方面因素,选择适宜本地区栽培的玉米品种。

(2)对种子进行精选,主要是借助比重选种、种子晾晒等方法,进行玉米种子饱和度、健康度以及品质的筛选,从而确保玉米种子播种后发芽率可以达到在90%以上。

(3)科学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在玉米播种以前可以选择先正达健壮(2.2%咯菌腈·2.2%苯醚甲环唑·2.2%氟唑菌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沪联植保的沪拌(22.2%噻虫嗪·1.1%咯菌腈·1.7%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等种衣剂进行拌种,对玉米丝黑穗病以及蓟马、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进行有效预防。

1.3 合理播种

在适当的时间范围对玉米种子进行科学播种,可保证玉米苗齐苗壮,提升产量。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

(1)依据本地区的天气变换情况,选择合理的播种时间,规避恶劣天气进行,有效避免霜冻、洪涝、冰雹等气象灾害对于玉米植株的破坏[3]。

(2)依据玉米品种和土壤土质进行合理厚度的覆土工作,从而为玉米的发芽和出土创造适宜的环境。

(3)结合本地区的光照条件,依据不同玉米品种耐密程度、出苗率及出苗整齐度,采取间苗、补苗等合理手段实现单位面积玉米产量的最大化。

1.4 灌溉与施肥

依据本地区的地理特性,进行玉米灌溉与施肥的全方位现代化升级,改善玉米品质、增加玉米产量、提升农民收益。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实施。

(1)建立以现代化设备为基础的玉米的科学灌溉体系,依据玉米栽培的规模,通过合理引入现代化灌溉管道(主要以微喷和滴管为主)以及施肥设备(比如水肥一体机),依据玉米各生长阶段对于养分和水资源的需求,进行精准灌溉和营养成分的补充,不仅可有效提升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率,降低成本;且可有效降低玉米生态系统的湿度,遏制病原微生物和靶标害虫的扩散[4]。

(2)在玉米的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及时补充水资源与营养成分,促进其生长、发育。

(3)在施肥过程中,最好使用复合型氮、磷、钾肥料,关注微量元素(主要包括Zn、Mn、Cu等)的合理补充,避免因“缺素症”的发生,限制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1.5 科学除草

一般性杂草与玉米同属禾本科植物,限制了玉米植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应在合理时间段采取以下科学措施进行玉米田杂草的清除。

(1)在玉米播种出苗以前,可在玉米田栽培地喷施萌盖(720 g/L异丙甲草胺乳油)或科赛基农的封光(17.5%二甲戊灵·4%乙氧氟草醚·30%乙草胺乳油)等除草剂进行各类杂草的防治,或玉米出苗后3~5叶期喷施苯唑草酮等除草剂杀死各类杂草。

(2)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应借助定期深松对玉米田的杂草进行清理,从而将杂草对于玉米的危害降到最低。

2 玉米病虫害的科学防控技术

2.1 基础防治技术

基础防治技术的关键是在玉米生态系统创造利于玉米茁壮成长而不利于病原微生物和靶标害虫扩散的环境。具體包括以下措施:(1)对于玉米的病叶、病株以及靶标害虫数量较多的玉米植株及时清理,并集中销毁,从而有效限制病虫害的传染源;(2)选用抗病虫品种,如德美亚3号、东农254、大德317对于玉米茎腐病、丝黑穗病、大斑病具有良好的抗性[5]。

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利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的技术。

(1)釋放赤眼蜂,从而完成对玉米螟虫卵的有效寄生,破坏其虫卵的正常孵化。

(2)喷施丰戈(8 000 IU/m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劲度(10亿PIB/mL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悬浮剂)、翠卉(5%氨基寡糖素水剂)等生物农药对玉米螟、斜纹夜蛾、茎基腐病等多种玉米病虫害进行预防与防治。与普通化学农药相比,生物防治技术具有对环境污染程度较低、对病虫害持续控制、不易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等优势。

3 结束语

对玉米进行科学的栽培、管理以及病虫害是加速玉米产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各地农业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玉米产业对维系民生、促进工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引入适宜本地玉米产业发展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玉米的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种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白永鑫.吉林通化优质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 2019,39(26):70.

[2] 古青光.优质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14): 133-134.

[3] 罗玉鑫.关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J].现代农业研究,2019(9): 81-82.

[4] 王洪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7):170.

[5] 郑玉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对策[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0(3):17.

责任编辑:黄艳飞

The Analysis of Maiz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Integrated Pest Control Techniques

ZHAO Yan-ming (Gongzhuling City, Changchun, Jilin 136108)

Key words High yield cultivation of maize; Diseases and pests; Main problems; Integrated contro

作者:赵彦明

第3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对玉米的市场需求仍呈继续增加的趋势。玉米约 70%用作饲料,10%用作工业原料,在畜牧业的配合饲料中,60%的部分是玉米。如何提高玉米产量是现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就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从玉米的选种、整地、播种、施肥,防病,收获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描述。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种子;施肥

目前,我国对玉米的市场需求仍呈继续增加的趋势。玉米叶片长宽,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近年来,由于能源危机的加剧,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玉米需求的持续增长。玉米面积稳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随着玉米生产的不断发展,玉米高产、高抗、优质品种普遍应用于生产,农民的生产形式也从铲趟向免中耕过渡,农民的粗放管理对肥料的利用率明显降低,优良品种不能与相关配套技术有效应用。综合多年的实践,认为在玉米的栽培上应严把以下关键措施:

1.选种

(1)根据当地的无霜期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2)根据地势、土壤情况选择适宜品种。平地、土壤肥沃应选择喜肥水的品种;坡地、土壤瘠薄应选择耐旱、耐瘠薄的品种。

(3)选择通过国家或我省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凡是通过审定的品种,性状稳定,种植风险小。可小面积试种当地农技推广部门引进的通过试验的新品种。

(4)建议选择密植品种。种植密度在 3500~4500 株/亩,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密植品种的产量要高于稀植大棒品种。

2.整地

根据不同的地块和土壤结構采取不同的整地方法。一是对秋翻春起垄地块,早春顶凌进行复垄作业,起垄后及时进行镇压保墒,使垄面形成覆盖层,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二是在有犁底层和土壤较紧实情况下进行深耕或深松,加厚活土层; 三是在土壤紧实密度较适宜情况下实施少耕或免耕,增加土壤保墒能力。

春耕地要尽可能早,搅动土壤次数要少,深度要浅。对于30 厘米土层有底墒的要及时旋耕,能起垄的起垄,起垄后要及时镇压,防止跑墒。春整地要做到顶凌耙地,顶浆打垄,翻、耙、起垄、镇压连续作业。无条件翻耕地块,要采用重耙灭茬,耙、耢保墒。

3.播种

当5~10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 8~10℃时即可播种,大约在4 月 20~25日。 一般播种深度 5厘米左右,墒情好稍浅一些,墒情差稍深一些,株距要匀,覆土要严。适期播种,避开病害发生高峰。

(1)根据品种的生育期适时晚播。这一提法是为了让玉米的灌浆期与昼夜温差大相遇,减少夜间养分的消耗,提高干物质的积累,在有效的生育期内充分完成养分的积累。

(2)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播种。在兼顾品种生育期适时晚播的同时,还要根据当地的墒情适时播种,确保全苗。

4.合理密植

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受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土地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确定适宜密度时,应根据上诉因素综合考虑,因地制宜,才能达到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合理密植就是解决单位面积上的穗数问题。合理密度的确定受品种特性、自然条件以及土壤水条件的影响,早熟品种生育期较短,株型清秀,植株较矮,种植密度可适当偏大一些,直播种植每亩可达4000 株左右。株型紧凑的品种,种植密度可适当大些,每亩可在4000~4500株左右。就同一品种而言,密度高低则要由所要求达到的产量来定。有灌水条件或雨量充足的地块种植密度宜密,无灌水条件,降雨又少的旱地种植密度宜稀一些。

5.平衡施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土壤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以往多数农民的施肥习惯均是底肥施二胺追肥施尿素,导致钾肥的供应不足。近年来由于来自农技部门和肥业公司的大力引导和宣传,底肥氮磷钾复合肥的应用逐渐增多,在使用复合肥时,应注意氮磷钾含量、比例,建议在底肥施用复合肥的同时,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含钾尿素,追施尿素时一定用土覆盖,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一次性肥料容易导致玉米生育后期脱肥,影响产量。

作好田间试验,通过多年的田间试验,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法:根据当地土壤的养分含量按玉米每增加100千克的生物产量需要纯氮、磷、钾 3:2.0~2.5:3 千克的配比进行施肥。

6.锄草、防螟

播种后及时喷洒除草剂,注意除草剂的使用时间和剂量。在大喇叭口期及时喷洒杀螟药,防止螟虫的重大危害。玉米病虫害发生严重且频繁,许多病虫害容易发生爆发危害,造成严重损失。玉米主要虫害有:玉米螟、蚜虫、红蜘蛛等,病害有:大斑病、纹枯病、霜霉病等。防疫措施:

选用抗病性较强或感病轻的品种,实行轮作换茬,增施钾肥等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消灭玉米植株残体,杀灭越冬幼虫、拔除枯心苗等可减少虫害。注意及时防治玉米纹枯病、大小斑病、地老虎、玉米螟、大螟等。

7.收获

只有玉米完全成熟后收获,才能获得丰产丰收。而目前很多农民在玉米蜡熟期之前, 甚至还没有充分定浆就收获,只知自己玉米的产量低,不知自己玉米没有成熟,因此建议一定要在玉米充分成熟后再收获,保证玉米的丰产丰收。 [科]

作者:张俊

第4篇:玉米抗旱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是肇东市主栽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20.00万hm2,近几年由于玉米

市场价格看好,播种面积逐渐扩大,2012年玉米播种面积为21.73万hm2,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7.00%。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绥化市下达的推广项目要求,在肇东市22个乡(镇)办事处共落实玉米抗旱综合高产栽培技术16.67万hm2。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克服了早期低温多雨的不利气候因素,战胜困难,圆满完成并达到增产10.00%的指标任务。结合肇东市气候、土质等实际情况,现将具有肇东特色的玉米抗旱综合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主要技术措施

玉米抗旱综合栽培技术就是应用地膜覆盖、催芽坐水、灌溉、中耕、深松蓄水、少耕免耕等技术,从而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而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之目的。

1.1 选用良种 选用品质好、抗性强的优质玉米品种,南部乡镇选用增产潜力大,抗病性强,生育期在128 d以内的耐密收敛型高产稳产优质中晚熟玉米品种,如先玉3

35、平全13等;北部乡镇选用中早熟品种,如丰禾

10、龙单33等。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8.00%,含水量不高于16.00%。

1.2 旋耕整地 今年由于早期低温多雨,整地时间拖后15 d。一般在4月25日-5月5日,土壤化冻1犁深(15 cm),采用大型农机具1104或1304旋耕、灭茬、深松、施肥、起垄、镇压一次作业成型,达待播状态,使垄距为67 cm。

1.3 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测土数据和产量指标确定施肥种类和数量,专家推荐,科学施肥,做到缺啥补啥,做到两个“三结合”,即农肥、化肥、微肥相结合,底肥、种肥、追肥相结合。

1.4 种子处理 种子包衣与抗旱处理。我市使用效果较好的种衣剂有:63.00%乌米毙干粉种衣剂按药种比1:200包衣;20.75%黑败悬浮剂、17.00%吉农4号悬浮剂、7.50%黑虫双全悬浮剂按药种比1:40包衣,可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等。

1.5 适时播种 适时早播,一般在5~10 cm耕层土温稳定通过8℃时即可播种。肇东市南部乡镇一般在5月4号前后,北部乡镇在5月6号前后。采用“一条龙”坐水种技术即机械开沟坐水,亩坐水量2~3 t,人工或播种机点播,每穴1~2粒,拉子覆土,镇压。

1.6 间苗与定苗 出苗前及时检查种子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要及时补种或栽预备苗。苗出后及时间苗、补苗,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做到一次等距留苗,确保苗早、苗齐、苗壮、苗全。

1.7 化学除草 遵循先土壤封闭,后茎叶处理的除草原则。土壤封闭除草。玉米播后出土前,亩用90.00%乙草胺乳油150~200 mL+38.00%莠去津水悬浮剂200~300 mL兑水50.0~100.0 kg,使用机动喷雾器对土壤表面均匀喷雾,药后10~15 d如没有15~20 mL降水,应人工灌水,以保证除草效果;苗后茎叶除草。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亩用4.00%烟嘧磺隆油悬剂100 mL+38.00%莠去津水悬浮剂120 mL +72.00%2·4D丁酯乳油20 mL ,兑水15.00 kg茎叶喷雾。

1.8 深松与封垄 一般6月上旬使用深松铲进行苗后深松,6月下旬结合追肥及时封垄。

1.9 节水灌溉 灌水时期为拔节一抽雄一吐丝期,此时气温高、蒸腾作用强,需水量最大,这一时期缺水易造成“卡脖旱”,如缺水应及时灌溉。

2 抓好玉米抗旱综合栽培技术样板田建设,以点带面

在每个乡镇选一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有代表性的地块做样板田,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全程生产技术指导工作,从良种选择、种子包衣、催芽坐水、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节水灌溉、扒皮晾晒等技术环节入手,从种到收一包到底,充分发挥其引带辐射作用,给项目区乡镇广大农民做好表率,带个好头。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今年玉米抗旱综合栽培技术实施面积16.67万hm2,测产结果平均亩产达到762.5 kg,较常规田平均亩产691.0 kg增产71.5 kg,增产率10.30%,按1.0 kg玉米1.5元计算,亩增收107.3元,总增收26 825万元。

3.2 社会效益 通过玉米抗旱综合栽培技术的顺利实施,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缓解了干旱带来的不利因素和水资源紧张的矛盾,有力地推动了肇东市21.73万hm2玉米高产优质生产,对提高肇东市、乃至全地区玉米质量及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4 结论

通过玉米抗旱综合栽培技术的应用,形成固定模式,既节省了投入,又可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增产又增收,深受农民的欢迎和干部的认可,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玉米抗旱综合栽培技术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促进了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5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故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地块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播种前要精细耕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再播种。

二、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任何良种都对温、光、水、热、日照长短等自然资源及土肥等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要求,因此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并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在品种选择上,要针对各地不同类型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种植习惯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推广的杂交玉米新品种。

三、施足基肥,配方施肥

基肥的作用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疏松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及时供应苗期的养份,促进根系发育,为培育壮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基肥应以迟效肥料与速效肥料配合,N肥与P、K肥配合,肥效时间长,为丰产夯实基础。玉米施用基肥的方法有条施、撒施和穴施三种。一般以条施效果较好,能使肥料靠近根系而易于吸收利用。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氮肥(尿素)15~20千克,磷肥25~30千克,钾肥15~20千克,锌肥1千克。配方施

肥,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不同品种、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植物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施肥量和不同的配比量,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时追肥。

四、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提高种植质量

1、适时播种:我县一般川区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山区在4月中、下旬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区,可比常年露地正常播期提前7~10天播种。

2、合理密植:根据生产条件、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管理水平、种植方式、产量水平等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密植,使构成玉米产量的三要素(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相互协调,发挥群体优势。一般紧凑型玉米亩种植4800~5500株,半紧凑型亩种植4200~5000株,披散型亩种植3500~4000株。早熟玉米亩种植5000~5500株,晚熟玉米亩种植3500~4000株。

3、提高种植质量:提高播种质量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主要措施。播种时应做到划线播种,株行距一致,播种深度依土壤质地和墒情而定,一般4~5厘米,若土壤粘重或土壤含水量高,应浅播,盖土厚度2~3厘米,若土壤墒情不足,应深播8~10厘米,盖土厚度6~8厘米,播后踏实盖土,减少土壤水份蒸发。种植方式宜采用宽窄行(双行单株)种植,即宽行80-9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视密度而言,一般20~30厘米。使用药肥包衣种子。

五、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增产增收

1、苗期管理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苗全、苗齐、苗壮,假茎扁平,植株矮状,叶色浓绿,根系发育良好。应做好以下管理工作:①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必须及时查苗补苗。补苗方法:一是补播种(浸种催芽后播种);二是移苗补栽(移栽后浇足定根水)。无论是补播种或移苗都必须在3叶前完成。补苗后施水肥1~2次;间苗定苗:为防止幼苗相互拥挤,争光争肥,浪费养分和水分,玉米长到3~4叶必须及时分次间苗。间苗应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弱留强,间

病留健,一般4~5叶定苗;追肥中耕:定苗后根据幼苗的长势情况决定是否蹲苗。蹲苗应遵循“蹲晚不蹲早,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然后进行追肥中耕(地膜玉米除外)亩施尿素20千克,钾肥5千克,作攻苗肥,并结合中耕松土、除草。④防治虫害:苗期的主要虫害有地老虎、粘虫等。防治地老虎可用50%巴丹可湿性粉剂拌炒香的米糠或麦麸(1∶50)撒于玉米地中诱杀幼虫。粘虫可用甲敌粉2.5千克加细土15千克制成毒土,撒施玉米心叶内。

2、穗期管理:玉米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壮杆、大穗、粒多,相应的措施如下:①重施攻穗肥: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亩施尿素30千克,施肥的方法是在两植株之间打深穴(深6~10厘米,直径3~4厘米),将肥料施入穴内然后大培土。②科学排灌:玉米穗期需水量大,对水份极为敏感。这一时期若干旱、应及时灌水,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0%~80%,若降雨过多,土壤水份过量,应及时排水防涝。③防治病虫害:穗期主要虫害是玉米螟,危害叶片,茎杆及雄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前),用毒土或颗粒剂撒入心叶内。毒土可用50%可溶性巴丹500克,加细土或煤渣粉30~40千克拌匀即可。大、小斑病的防治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2~3次。

3、花粒期管理:此期主攻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延长绿叶的功能期,防止籽粒败育,提高结实率和粒重。①巧施粒肥:所谓巧施应看大田植株长相而定,在穗肥充足,植株长相好,叶色浓绿,无早衰退淡现象的田块,则可不施,以免延长生育期。若穗肥不足,植株发生脱肥现象,则应补施粒肥。粒肥施用的原则是“宜早勿迟”。一般亩施尿素5千克或碳铵10~15千克,打穴深施。也可用1%~2%尿素与0.4%0.5%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亩用溶液70~100千克。②灌水与排涝:土壤水份应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才有利开花授精,若天旱及时灌水,若田间持水量超过80%,注意排水。③隔行去雄:在玉米刚刚抽雄时,隔一行去一行或隔一株去一株雄穗,全田去雄二分

之一,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节省养分,减少虫害,可增产5%~8%。去雄的方法是:当雄穗从顶叶抽出1/3或1/2。在散粉前,隔行或隔株及时将雄穗拔除。最好将先抽雄的植株或弱株,虫株的雄花去掉,但地边几行不要去雄,以免影响授粉,去雄时切忌损伤顶端叶片,更不能砍掉果穗以上的茎叶,否则造成减产。4防虫:玉米后期主要是蚜虫危害,应及时用40%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 ○

六、适时收获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叶枯白,籽粒变硬(指甲不能掐入),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玉米即成熟可收获。

七、玉米垄作覆膜沟灌栽培技术

玉米垄作覆膜沟灌技术是高台县农技中心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来的一项高产、高效、节水技术,该技术通过起垄、覆膜,在垄侧种植玉米,实行沟内灌溉的一种农艺集成节水技术,该技术可分为两种技术模式:即全膜垄作侧播沟灌、半膜垄作侧播沟灌。

全膜垄作侧播沟灌是指将土地平面修成垄形,对田块进行全地膜覆盖,防止水分无效蒸发,减少地下渗水,玉米在垄侧播种,灌溉采用沟灌技术,通过种植孔和渗水孔渗透湿润土壤,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下漏损失,保持土壤疏松,为玉米根系健康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半膜垄作沟灌是指将土地平面修成垄形,用地膜覆盖垄面与垄侧,在垄侧种植玉米,玉米生长期按照需水规律将水灌在沟内,不会破坏玉米根部附近的土壤结构,导致田面板结,为玉米根系健康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技术要点

(1)种植规格:

1、半覆膜垄作玉米:垄距110厘米,垄底宽70厘米,垄面宽50厘米,垄高20厘米,垄沟宽40厘米。垄侧各种一行玉米,玉米小行距50厘米,大行距60厘米,株距21厘米,亩保苗5700株,用100厘米超膜覆盖。

2、全覆膜垄作玉米:垄距120厘米,垄底宽80厘米,垄面宽40厘米,垄高20厘米,垄沟宽

40厘米。垄侧各种一行玉米,玉米小行距50厘米,大行距70厘米,株距20厘米,亩保苗5500株,用140厘米超膜全覆盖,接合处在垄沟。

(2)精细整地

夏秋作物收获后,即时平整土地,深耕(25厘米)灭茬,结合耕翻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

(3)施肥起垄

1、起垄前耙平土壤,除去杂草及玉米残根,结合耙地地面喷施玉米除草剂,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70克兑水30公斤。

2、起垄前根据农田走向划行,半覆膜垄作,大行宽70厘米,小行宽40厘米;全覆膜垄作,大行宽80厘米,小行宽40厘米。

3、起垄时亩深施(15厘米)尿素20公斤,磷二铵20公斤,硫酸钾2.5公斤,硫酸锌1公斤。秋施磷肥的地块,磷二铵减量。机械作业施肥、起垄、覆膜一次完成,但要检查地膜结合处是否压实压严,防止漏水漏气,并每隔2米要打好压膜腰带。

(4)适期播种

在4月5- 15日及时播种玉米。品种选用,垄侧种植,每穴播2粒。

(5)田间管理

1、覆膜后要经常检查,防止地膜有破洞、风揭现象,随发现随盖好,保证生育期内地膜完整。

2、查苗定苗。玉米出土时有错位的苗应及时放苗,到玉米5叶期一次性定苗,每穴留一健壮苗,空穴处两侧可留双苗。

3、疏通水道、打孔。灌水前整理疏通垄行两端进水通道。首次灌水用5寸铁钉每隔50厘米扎开渗水孔。

4、灌水追肥:全覆膜垄作玉米发育早,在株高50厘米左右灌头苗水,全生育期灌5-6次水(拔节、大喇叭口、抽雄、灌浆、乳熟期),每次灌水量在60-70方/亩,以不淹垄为好,灌水时根据苗情追施氮肥。追肥以前轻中重后补足为原则,拔节肥亩追尿素5-8公斤,抽雄前后追尿素15公斤/亩,灌浆期冲施碳铵30-40公斤/亩。

4、病虫防治及根外追肥:玉米生育期主要病虫害有: 玉米疯顶病、丝黑穗病、红蜘蛛、蚜虫等。

防治方法:玉米疯顶病:播前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恶霜锌可湿性粉剂(杀毒矾),以种子量的0.3%拌种;

玉米丝黑穗病:用20%粉锈宁乳油10毫升拌玉米种子25公斤或3%敌委丹悬乳剂300克拌种50公斤,堆放2—3天后播种。

红蜘蛛、蚜虫:发生初期(7月中旬)用1.8%阿维菌素2000倍液、20%灭扫利2000倍液或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一次,共喷2—3次。

(六)及时收获:垄作地膜玉米较大田成熟早,当玉米包叶变黄,籽粒变硬,有光泽及时收获,收获时保护好地膜,下年可再利用。

第6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省优质课教案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赵 玉 祥

项城市范集四中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教学内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鉴定品种的好坏、玉米播种时间的确定、土壤土地整治。回到农村能应用此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

2、在本节课讲述优良品种的特点后,让学生实践鉴别玉米种子的好坏。目测30cm、40cm、50cmc以确定株距和行距,然后动手去量找出误差。

3、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观点、一粒粮食来自不易、要尊重劳动人民。把学到的知识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农业生产。

教学重点

高质量品种选择。 教学难点

不同品种播种时间的选择。 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相结合。

- 1(三)玉米的种植

1、因地制宜的选种。我市位于暖温带,平原地区,所以玉米种子的选择首先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合什么样的品种生长。因为当地热量资源与玉米品种的生长期有关。为适应未来农业热量资源的变化,应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缺席,选好种植品种。如:我们市处于温带,夏季高温多雨,比较适合单玉-13这个玉米品种的生长,产量较高,是我们当地农民所喜爱的品种。

根据人的主观判断选种。玉米品种纯度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所以,同学们,我们必须选用高质量的优良品种,它是实现玉米高产的最基本的保证。首先观“色”:我们到集市上看玉米种子的好坏,先看玉米种子的色泽,色泽鲜亮的是优质的,灰暗的是较差的。再看种子是否饱满,种子饱满将来苗壮,田间好管理。所以同学们,挑选种子一定看种子的形状、色泽和大小整齐的是优质的,即种子新鲜,生活力强,可作生产用种。其次测种子的发芽率,用“浸种催芽法”先将100粒种子用温水浸泡约2小时,放在湿润的草纸上并盖以湿润的草纸,臵于氧气充足,室温10~20℃的环境中让种子发芽,通过小实验测出种子的发芽率。虽然花费时间长,但更把握准确一些。

“活动”:抽8~10名学生观察玉米单玉-13的品种的优差,然后小组讨论:如何鉴别玉米品种的优差。

- 3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讲述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讲了怎样选种,根据颜色、形状、发芽率及如何平整土地、播种的时间等。

四、作业

看课本熟悉教材,课后实践。 板书设计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因地制宜选种 A、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 光照、气温、降雨、土质 B、鉴别品种的优、差 形状、颜色、大小、是否饱满 C、测定发芽率

发芽率=(已发芽种子数/被测种子数)×100%

二、科学合理播种 A、施肥:农家肥 B、备墒:土地平整细碎

C、播种:选适宜时间,行距30~50cm,穴距20~45cm,深度3~4cm,每穴2~3粒。

教后感:多兴趣生活中实例,领着学生到实验田,增加学习兴趣。

第7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1品种来源

该品种由北京中科华泰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省科泰种业有限公司用母本CTO3(来源于郑58×CTO1)、父本CT201(来源于黄早4×黄168)杂交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等夏玉米区域种植。

2特征特性

该品种在黄淮海区域夏播生育期98d左右,适应性广,品质好,淀粉含量75.8%,高产稳产,抗病性好,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红色,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红色,叶片宽大上冲,株型紧凑,株高250cm左右,穗位高11cm,全株19~21片叶,果穗筒型,穗行数14~16行,穗长17~18cm,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1.6g。

3产量表现

该品种2004~200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126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左右。

4高产栽培技术

4.1整地施肥

麦收后及时灭茬整地,撒施优质腐熟土杂肥15.0~22.5t/hm2、尿素150kg/hm2、磷酸二铵150kg/hm2、氯化钾50kg/hm2、锌肥15~30kg/hm2,或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600kg/hm2。

4.2适时早播

麦收后应及早播种,有墒抢墒、无墒造墒,力争在6月15日前后播种结束。

4.3合理密植

一般留苗6.0~6.3万株/hm2,采用等行距种植,行距60~70cm,株距25~30cm;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距70~80cm,窄行距50cm,株距30cm。

4.4田间管理

4.4.1间苗与定苗。玉米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若连片缺苗较多,可用同一品种浸种以后补种或阴雨天移栽,于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

4.4.2科学化除。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及时用50%乙草胺乳油1500mL/hm2对水600~750kg/hm2,均匀喷施地表,出苗后可用玉农思(41%异丙草胺莠去津悬乳剂)3kg/hm2对水600~750kg/hm2,或21%百草枯600~750g/hm2对水600~750kg/hm2,进行行间喷施除草。

4.4.3科学追施“三肥”。要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攻粒肥。定苗后追施尿素90~120kg/hm2或碳酸氢铵300~375kg/hm2作苗肥;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0~375kg/hm2或碳酸氢铵600~750kg/hm2作穗肥;吐丝期追施尿素75kg/hm2或碳酸氢铵225kg~300kg/hm2作攻粒肥。

4.4.4人工辅助授粉和去雄。减少秃顶空粒和植株养分消耗,提高玉米结实率,促进干物质积累。人工辅助授粉可在玉米盛花期用竹竿钉制成丁字架推动雄穗或用手轻摇植株等方法,促使花粉迅速落在花丝上。人工去雄方法是在玉米抽雄后散粉前进行,当雄穗顶端露出喇叭口20cm左右时,用右手握住雄穗轻轻向上迅速拨起,在无大风晴好天气,根据苗情长势可采取隔1行(株)或隔2行(株)去除雄穗,注意不要带叶和伤叶。若天气干旱要少去,一般不要超过全田的1/3。

4.4.5抗旱排涝。在生长期遇连阴雨,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玉米受渍害,特别在玉米拨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若遇天气干旱(田间持水量低于70%),应及时浇水防旱。

5病虫害防治

5.1病害防治

玉米叶锈病、纹枯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防,大、小叶斑病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喷防,7~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5.2虫害防治

对玉米螟可在大喇叭期用3%呋喃丹颗粒15.0~22.5kg/hm2丢入心叶内或用50%辛硫磷乳油1.5kg/hm2对水450kg/hm2对心叶丛喷雾防治。对蚜虫、红蜘蛛、蓟马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g/hm2对水225kg/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750mL/hm2或40%氧化乐果1.2~1.5kg/hm2对水450~600kg/hm2喷施防治。

6适时收获

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时,及时收获。收获过早影响玉米产量品质,过迟会对后茬作物种植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翟玉玲,蒋海燕,陈莹,等.杂交玉米新组合高产栽培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48.

[2]段征贤,张福利,段传金.国审玉米中科11号的高产栽培[J].种子科技,2008(2):63

论文关键词:玉米;中科11号;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介绍了玉米中科11号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中科11号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第8篇:高产甜玉米栽培技术

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近年来,我县甜玉米推广种植面积比较大,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种植甜玉米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之一。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育苗

1、选择优良品种:选用适应性强、抗病、优质、高产且商品价值高的品种。目前,甜玉米的品种也比较多。在种植时,要因地制宜,选用适宜于本地气候特点的优良品种,切不可盲目听信宣传广告。如鸡街、兴街、新马街、莲花塘及柏林的部份地区属低热河谷区,选择品种时,应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适宜的品种有:石糯一号、甜糯88

8、华珍、峰蜜、好滋味、美味花超等在本地都是表现很好的杂交种。

2、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在我县,甜玉米的栽培以冬春栽培效益最好,如鸡街、兴街、新马街、莲花塘及柏林的部份地区属低热河谷区,可选择在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上旬播种;冷凉地区如西洒、蚌谷、董马、法斗等地,可选择在1月中旬至2月上旬播种。总之,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有效避免低温、霜冻对生长发育的严重影响,要确保培育壮苗。

3、育苗方式为减少成本投入,有效避免低温、霜冻对苗期的影响,确保移栽后的大田苗全、苗壮,获得丰产,生产上应采用塑料小拱棚育苗移栽的方式。常用的方法有穴盘育苗、纸袋育苗、营养块育苗、苗床点播育苗等。

4、播种:我县种植甜玉米主要是在市场上出售鲜嫩果穗,这与种植普通玉米完全不同,同时,甜玉米采收后不能久放。因此,种植甜玉米要根据市场的需要量进行分期播种,并且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以提高经济效益。种植一亩大田,用种量约0.8~1.2公斤。播种前应晒种2~3小时,可催芽点播,也可直播干籽,但包衣种子应直播干籽。由于甜玉米(特别是超甜玉米)种子一般籽粒较瘪、粒小,发芽、拱土,出苗比普通玉米种子困难,因此播种时宜浅播浅盖,盖严为止,确保苗齐苗壮。

5、苗期管理播种后浇足出苗水,翻盖小拱棚,出苗后保持土壤湿润,苗龄20~25天,3叶1心前移栽,移栽前7天,应通风炼苗,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二、大田移栽

1、选地、整地、施基肥。选择有排灌条件,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种植为宜。一般要求采取隔离种植:为保证甜玉米的食用品质,在选地种植时,要与其它普通玉米品种严格隔离,

目的是为了防止互相串粉而影响品质。隔离方法生产上采用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以空间隔离为好。

(1)空间隔离:要求在种植甜玉米区外围300~400米范围内不栽种其它玉米品种。

(2)时间隔离:若不能进行空间隔离,则应采取时间隔离(错开播种期)的方法来避免与其它品种的花期相遇,2个不同品种的播种期间隔时间一般为20~25天。如大面积成片种植甜玉米,可适当降低隔离标准。总之,以不使两类玉米花粉相遇为原则。 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或普钙30~40公斤作基肥,可撒施也可条沟施用。田块要求深耕细耙,整地精细,土细墒平,沟直沟通,以创造一个深、松、细、匀、肥、湿的土壤环境,为甜玉米获得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2、种植规格和方法:种植规格因品种、地力而定。早熟植株紧凑、矮的品种可密植,如石糯一号、美味花超等品种,一般为1.2~1.3米开墒双行种植,株距为25~30厘米,亩种植3700~4100株;中晚熟,植株高的品种可稀植,如甜糯88

8、峰蜜、好滋味、改良花超26等品种,一般为1.3~1.4米开墒双行种植,株距为25~30厘米,亩种植3400~3800株。

3、移栽:移栽可打塘或开定植沟移栽,采用地膜覆盖定向栽培,膜幅以1.2米~1.5米宽为宜,移栽后浇足定根水,确保成活率。

三、大田管理

1、移栽后的管理:幼苗移栽后应及时查苗补缺,保持土壤湿润,防止低温冻害。苗期水分管理以人浇为好,以便提高地温,利于幼苗生长。移栽成活后,幼苗长至顶膜前,选择晴天的上午或傍晚,用刀片在幼苗正上方划十字小口通风透气炼苗,以防高温烧苗。安全渡过霜冻期后,应及时将幼苗从膜内拉出。

2、肥水管理: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生育期追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轻施苗肥”、“ 重施孕穗肥”和“稳施催穗肥”。“轻施苗肥”就是在甜玉米定植成活后,结合中耕灌水施苗肥,苗肥切忌过量、过浓,提昌轻施、薄施。每亩施尿素5~10公斤,硫酸钾2~3公斤,普钙20~25公斤或者尿素5公斤,复合肥20公斤兑水浇。“重施孕穗肥”就是在大喇叭口期,亩用尿素15~2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普钙30~40公斤或者尿素15公斤,复合肥25~30公斤充分混匀后塘施或开沟条施,也可兑水浇施。“稳施

催穗肥”就是在果穗出现时,亩用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5公斤,普钙30公斤或者尿素10公斤,复合肥20~25公斤充分混匀后距植株约10厘米穴施。水的管理应保持田间土壤湿润,避免过干过湿。灌水时切忌淹墒,要速灌速排,以灌浅沟水为佳。

3、中耕除草:在甜玉米的整个生长期,应结合浇水施肥,中耕除草1~2次,提土培根以防倒伏,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 应遵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防治。采用化学防治时,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一)病害 甜玉米的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和锈病。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合理密植;③加强田间管理;④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肥料。(2)药剂防治:①大斑病和小斑病: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1500倍,60%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连喷2~3次。②锈病:在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粉锈清500~600倍液等喷雾防治。

(二)虫害 甜玉米的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虫、地老虎、根蛆、蚜虫等。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水旱轮作;②中耕除草,清洁田园。(2)药剂防治①地老虎和根蛆在发生期可用4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2000~3000倍液等灌根防治;②玉米螟虫在大喇叭口期和初穗期用BT乳剂500~1000倍液、10%吡虫啉1500~2000倍液、25%功夫乳油5000倍液喷雾防治;③蚜虫:用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防治,2.5%功夫乳油3000~4000倍液、5%卡死克4000倍液等,任选一种,每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即可。

五、适时采收甜玉米是以鲜食为主,适时采收是保证品质的关键。甜玉米的收获期对其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极大,过早收获,籽粒内含物较少,口感不是太好;收获过晚,果皮变硬,失去甜玉米特有的风味。一般来说,适宜的收获期以吐丝后20~30天为宜,采收期10天左右。总而言之,应结合当地市场需求适时采收。

第9篇:夏玉米高产技术

夏玉米高产生产技术技术

1、创造熬得土壤条件

2、选用紧凑型优良品种

紧凑大穗优良杂交是获得每吨粮的内因株型紧凑,每平方米株数多,易获得高产。

3、精细播种

抓好播种质量是实现苗全、苗齐、苗壮、苗匀的关键措施。

(3).防治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4).促根壮苗、苗齐苗壮、根系发达、提高抗旱抗逆能力。

(5).防治玉米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黑粉病等。

4、合理密植:确保实收穗数是实现每667m2产吨量的关键。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等时期拔除弱植株保证保证收获时棵棵有穗。

5、全量平衡施肥:大喇叭口期以前追攻穗肥、抽雄开花期追攻粒肥

6、及时浇水:高产田一般浇四次水。

7、田间管理细致及时

上一篇:祝福前程的诗句下一篇:协会成立秘书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