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电影院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GrandTheatre,大光明,一个掷地有声的名字,一个繁花似锦的名字。豪华的装修、现代的设备、摩登的影片……这座由邬达克设计的大光明电影院充满着海派都市雍容华贵的典雅气息,以至于在《多少恨》中,张爱玲一开头就不惜缀文写道:“现代的电影院,本是最大众化的王宫,全部是玻璃、丝绒、仿云母石的伟大结构。

第一篇:电影院论文

《天堂电影院》:一座影院,一段人生路


托托重返家乡,参加阿尔弗雷多的葬礼。送殡队伍中,有电影院的老板和常客,他们已年华老去,噙着泪的眼中满是对旧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对于小镇上的孩子们而言,电影是可以观看的故事、大千世界的记录,他们还可以在电影院里交流、玩乐,融入小镇社会。

“大师级导演”“殿堂级配乐”“传世经典”,用这些词语形容《天堂電影院》一点也不为过。1988年,由意大利国宝级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天堂电影院》第一次与观众见面,当时不仅横扫世界各大电影节,也获得了无数影迷的喜爱与推荐。33年后,影片依旧以豆瓣9.2分占据Top250排行榜中第48名,与《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并称为“时空三部曲”。

出生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托纳多雷用这3部电影,构筑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时空长廊,让人穿梭其中,寻觅记忆深处的故乡与情感印记。

作为一部1988年就登陆银幕的老牌经典,《天堂电影院》是3部曲的起点,也是让托纳多雷名声大噪的经典之作。和大部分电影不同的是,《天堂电影院》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它不仅是一首给电影和影迷的颂歌,更是一部写给电影的情书。
电影的魅力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西西里岛,古灵精怪的小男孩托托喜欢看电影。他总是偷偷到镇上唯一的电影院里,享受电影带来的美好时光,也因此与电影放映员阿尔弗雷多大叔成了忘年交。

在那个年代,人们还没从战争的阴云中彻底走出来。去天堂电影院看电影就是他们最好的娱乐,甚至是精神寄托。与电影院这一空间环境相对存在的,是西西里的现实生活环境。四五十年代的西西里,贫困、落后、生活艰辛。电影院放映的影片中是这样的场景:6年后,春回大地,风和日丽,大地充满阳光和生机,再也不像打仗时那么紧张了,人们呼吸着春天清新自由的空气。然而,与之相对的现实生活则是,意大利政府又要公布一批阵亡名单,其中就有托托的父亲。现实让人无法回避。在电影散场之后,人们不得不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在《天堂电影院》中,广场这一空间环境就是现实生活的缩影。

导演托纳多雷曾花了4个月时间,在6个不同的小镇拍摄出姜卡尔多乡村背景的一系列镜头。他良苦用心营造出的“广场”这一空间环境——广场上小贩在大声地叫卖尼龙袜子,妇女们肩扛水罐到水龙头前排队打水,老婆婆用心地踩着纺车捻羊毛,等等,虽然这些场景在影片中都不承担什么叙事功能,但却让人感到一股满怀深情的怀旧气息,看似闲笔,其实韵味无穷。

电影几乎成了小镇人们精神世界的唯一归属。电影院的管理员是一名神父,这样的设定将电影与信仰联系到一起。也正是这名神父,在宗教保守的观念支配下,让放映员阿尔弗雷多在电影上映前剪去了所有接吻的镜头。

电影提供了看到外面世界的窗口,人们会赖在电影院里不走,会跟着电影的镜头和剧情肆意地表达情绪,愤怒、感伤、恐惧、哭泣,会因为接吻镜头被剪掉而大声起哄,会看了一遍又一遍把台词都倒背如流。

对于小镇上的孩子们而言,电影是可以观看的故事、大千世界的记录,他们还可以在电影院里交流、玩乐,融入小镇社会。

天堂电影院成了孩子们真正的天堂,对托托而言更是如此。因为他还能到放映室,去探究和学习电影放映、剪辑的秘密与方法。然而,影片中关于电影的美好,随着电影院失火而开始了衰落的转折。小镇村民们伤心地说:“现在该怎么办,我们再也没有娱乐了。”

当新的天堂电影院落成之后,作为小镇上唯一会操作放映机的人,托托理所应当地成了接替阿尔弗雷多的放映员人选,小小的放映室成为他大大的乐园。天堂电影院重新开业,以及少年托托成为放映员,是那个时代电影最后的荣光。
在失去中成长

对托托来讲,电影就是他的人生之梦。在孩童时的托托眼中,投射出光影的放映口,会变成狮子张开的大口,有着神秘与未知的力量。

那时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像阿尔弗雷多大叔一样的电影放映员。这个梦想在少年时便已实现,但未来却又满是迷茫。托托经历了长大成人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让他在不断的失去中变得成熟。

在不识愁滋味的年龄,托托就失去了战死沙场的父亲,与妈妈和妹妹相依为命。幸好他还有天堂电影院和阿尔弗雷多大叔。而阿尔弗雷多又在电影院的那场大火中失明,电影院也经历了第一次的毁坏。

这次失去却让托托成为了新的电影放映员,这不过是他人生的一个小小起点,托托还迎来了自己的初恋。

亦师亦友的阿尔弗雷多,给托托讲了一个关于士兵追求公主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为公主举办宴会,在一旁站岗的士兵看到公主就立刻爱上了她。但士兵的身份又怎能配得上公主呢?直到有一天,士兵终于勇敢的向公主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公主被他的深情感动了,她对士兵说:“如果你能在我的阳台下日夜守候100天,我就与你在一起。”听了这话,士兵就在阳台下等了1天、2天、10天......直到第99天的晚上,突然起身离开。他用99天证明了自己的真心,也用一天守住了自己的尊严。此时的托托仅仅是一个小镇的影片放映员,艾娜却是银行家的掌上明珠。两人的身份地位就如同士兵和公主的故事。托托效仿故事中士兵的做法追求到了自己心仪的姑娘,却在服兵役后失去女友时,才懂得故事的真正含义。

只会放电影而在小镇困顿一生的阿尔弗雷多,不希望托托活成他的样子。他告诉托托:“人生和电影不一样,人生辛苦多了。你还年轻,世界是你的。而我老了,我不想再听你说了,我想听别人说关于你的事。”

托托由此告别了母亲,远离了家乡,登上了远去的列车,向曾经在电影里见到的广阔世界进发,一去不回。他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将初恋的苦涩埋藏心中,飞向了更遥远的天空。

当托托重返家乡,参加的是阿尔弗雷多的葬礼。阿尔弗雷多生前留给托托的最后一句话是,“不管你最后要干什么,热爱它,就像小时候你热爱放映机一样。”这并不是他从哪部电影里学来的台词,而是他透过失明的双眼和厚重的墨镜对整个世界的体悟。

与阿尔弗雷多一并离去的,还有伴随了托托童年的天堂电影院。他抬头望向曾经最熟悉的地方,眼中满是不舍与叹息。

每个人的人生都在得与失中磨砺,就像那些被阿尔弗雷多剪掉的接吻镜头,只有剪掉它们才能让电影放映,让更多的人看到。而被剪掉的镜头只能燃成灰烬,或者珍藏于某人的心中。

影片的时间跨度很长,导演在时空塑造上却充满巧思,通过镜头语言设计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时间流转和社会变迁。比如,阿尔弗雷多一个捂脸的手势,托托便从孩童变成了青年;托托离开小镇时,看了一眼路边的标识牌,而下一个镜头标识牌再次出现,归来的已是满头白发的著名导演托托。同时,影片采用倒叙,将老年托托决定返乡的段落与童年托托成长的段落交替呈现,也让整部影片的时间线更加灵活简洁。
有关乡愁的一切

“每个人的童年,每个人的家乡,每个人的初恋,是最后绵绵长长一直伴随到死,渗透到了血液里、灵魂里的记忆和感觉。”

导演托纳多雷出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他的作品里总有着西西里情结。《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都将故事的发生地放在了西西里。

《海上钢琴师》里1900至死都不下去的那艘豪华邮轮,也是一座移动的孤岛。托纳多雷将他的乡愁融入他的电影,托托就像是他本人的化身。

在电影的导演剪辑版中,还有托托与母亲之间亲情的描述。母亲看似对托托苛刻严厉,但她每天晚上都要等到托托放映回来,看到他睡去才偷偷下去锁上门。自从托托走后,她已经30年没锁过门,索性把锁拿了下来。

对托托最重要的人,非阿尔弗雷多莫属。托托会坐在阿尔弗雷多的自行车上享受乡村的温暖阳光,会在阿尔弗雷多的指导下学习电影放映,会在没什么文化的阿尔弗雷多考试时给他打小抄,会跟阿尔弗雷多一起给没票的人在广场上放露天电影,更会在大火中奋不顾身地救下阿尔弗雷多。

阿尔弗雷多也把托托当成了自己的儿子,教他道理,给他指点迷津。他不想聪明好学的托托像自己一样,一生的时光都耗在方寸间的放映室,耗在恬静却封闭的小镇。他让托托去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拳脚,甚至牺牲了托托的初恋,他自己也至死再未见托托一面。如此深沉的爱,永远留在了托托的乡愁里。

《天堂电影院》中的配乐由意大利著名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一手打造。这位配乐届的常青树、被称为最多产的配乐大师之一的音乐家,在50多年的电影配乐生涯里参与了超过500部影片的配乐工作,其中就包括《天堂电影院》。影片中托托坐在阿尔弗雷多自行车上,经过乡间小路时,背景响起一首轻快的乐曲《童年与成年》(Childhood and Manhood)。音乐的旋律正如年幼时的托托一样充满活力。 电影里的每一首乐曲或轻柔舒缓,或静谧悠扬,都在诉说着故事。片尾曲《爱的旋律》(Love Theme)为影片洒上了一层怀旧的余晖。纵使电影落幕,斯人已逝,影院也无迹可寻,但那份哀而不伤的力量却可以带领人们继续前行。

在托托的乡愁里,还有无法忘怀的初恋艾莲娜——她的皓齿红唇,他在阳台下风雨无阻的守候、放映室里甜蜜的初吻、久别的相思、重逢的喜悦以及无疾而终的苦涩。托托回到家乡后与艾莲娜重逢,艾莲娜已嫁给了托托儿时的玩伴,就是在黑板前答不上题、帮托托运送胶片的那个小孩。
小托托把那些在轉动中带来神奇影像的胶片视若珍宝,他的理想就是成为像阿尔弗雷多那样的电影放映师。

小托托对放映室充满了好奇。

远去的就让其远去,留存在记忆中的才最美好。就像托托在家中重新放出年轻时偷拍的艾莲娜影像,洋溢着青春的美丽脸庞在胶片上定格成永恒。

在电影中有一个露宿在小镇广场上的疯子,他总是说这片广场属于自己。对于小镇上的人来说,那片广场就是他们永远的故乡。托托也一样,他荣归故里,在破败的天堂电影院里踟蹰,回望着自己的青春年少,到处都是自己曾经的影子。

每个人都会有独属于自己的儿时记忆,记忆里都是家乡。每个人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天堂电影院”,一处承载着儿时梦想和生活印记的“天堂”。

电影最后,托托回到城市,打开阿尔弗雷多留给他的礼物——那是30多年前阿尔弗雷多剪掉的接吻镜头。在银幕前,托托看着这些接吻集锦,仿佛穿越时光,眼中闪烁着惊喜与悸动的光芒,心中再次泛起涟漪。这一幕极具触动力,电影的胶片就像我们脑海深处的记忆片段,往日重现,却物是人非。

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天堂电影院”,记录着“观众”中的人间百态,放映着光影般的生活记忆。只有当坎坷历尽、风雨过后的暮然回首,才渐恍悟:往事的遗憾,也可以是如此珍贵而值得回味。

作者:鱼苏

第二篇:为什么私人影院比电影院好

过去,我们只能打座机,因为那个年代没有手机……现在您可以拥有最先进的苹果iPhone智能手机!过去,我们只能挤公交,因为那个年代没有私家车……现在您可以拥有玛莎拉蒂的浪漫!法拉利的激情!过去,我们只能去电影院看电影,因为那个年代没有私家影院……现在您可以安坐家中,享受超越电影院的极品影音!

科技和社会不断在发展前进,过去不曾有的梦想,现在都变成了拥有。就如前面两个例子,手机和私家车,在三十年前这还是一个梦,但现在又有谁会怀疑手机和私家车的存在?这些工具的出现,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你可以开着你的爱车去海边,拨通她的手机,让遥远的她和你一起倾听醉人的浪涛……

“公交车”的唯一优势:快!

看电影,现在大众第一个反应还是去电影院,如果从一睹为快、尝鲜的角度来看,电影院是最佳选择,因为所有的电影首先会在电影院上映,随后才会推出在线观看、DVD和蓝光等。所以一些大片实在忍不住,我也会先到电影院尝鲜,等蓝光出了再在好的私家影院系统上享受。

“公交车”的硬件标准很普通

公共汽车是根据大众标准打造的,所以一切都是够用就好,你看有哪几个国家用奔驰宝马做公交车了?再加上投资者是站在商业回报的角度投入,所以并不会在放映设备硬件投入太多,因为太发烧的硬件投入对于普通大众确实是“浪费”,投资者很难收回回报,投资电影院始终是一门生意。

在我国,电影院虽然有五星认证标准,但这个所谓的星级认证在画质和音质方面很不靠谱,翻开《GB/T 21048-2007电影院星级划分与评定》白皮书,原来5星评定并不是专门针对音质和画质,更多的是附属设备的配套,如座位的宽度、配套餐厅、停车位等,一星和五星对音画质的要求是一样的,因此很多通过五星认证的影院,效果也不见得好,经常出现画面模糊、发灰不通透、亮度不足;声音不均衡、有明显驻波、高频刺耳、低频不足、无环绕声等。哪怕现在电影院最先进的Dolby Atmos杜比全景声系统,也逃脱不了效果平平的厄运,先不说硬件的投入,没有专用的全景声音轨就是一大败笔(我不贪心,7.1做好就不简单了!),光靠全景声处理器后期的模拟,效果出不来,又抬高了票价,实在是吃力不讨好。

“公交车”的乘客素质有待提高

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我最讨厌就是旁边的观众大声的评论电影或者打电话,好像就在他家里一样,完全没有公德心!最讨厌那些翘着二郎腿,老踢到我座位的家伙,回头瞄他几眼还不知!此外,我国没有电影分级制和配额有限,导致很多优秀的电影都无法引进上映,公映的片种类型非常有限。

对我来说,去电影院看电影是一个不得已的妥协选择。很多客户和朋友在我们的私家影院体验过后,都惊讶的说:“比电影院好太多了!”。我会说:“电影院是公交车,私人影院是私家车。”电影院就如公共汽车,是按照大众水平打造的,在没有私家车的年代,有公共汽车坐,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而现今的私家车,拥有宝马奔驰已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甚至劳斯莱斯、法拉利等也不稀奇。这些私家车,除了绝对功率、空间、载客量不如公交车,哪方面比公交车差?

2009年,我就参与撰文发表了《中国电影院真烂》,得到了不少读者的认同。还看今朝,好像电影院“烂”的状态还在持续……本来就是公共汽车,就不要对公共汽车抱有太大的幻想吧!

1、投影机

聊到电影院,很多朋友会说一线城市的电影院的投资都在千万级,怎么会不如家庭影院?是的,电影院的数字放映机确实不便宜,就以奇虎360周总家的巴可DP4K-23B为例,国内售价能换一台A8L,但这么贵的放映机就很完美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些商业放映机亮度是足够亮了,轻松上万流明,因为设计就是用来投几百寸的屏幕,但这些机器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对比度太低!普遍都是2,000:1,这样就导致在放一些黑色场景的时候,画面发灰,缺乏通透感,暗部黑不下去,看起来很脏,要知道电影是光影艺术,绝大部分的场景都有很多黑色画面元素,对比度不够看起来就是硬伤,尤其《蝙蝠侠》这类电影,黑位看起来就是受罪。而目前的家影投影机,对比度都做的很不错,轻松的突破几万比一,只要你的视听环境做好遮光,没有环境反射光,黑位绝对乌黑发亮。

随着LED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陆续有使用LED替代灯泡的投影机面市,如奥图码的最新旗舰HD91,其LED光源具有两万小时的使用寿命,如果每天使用5小时,可以使用10年以上!所以根本不用考虑灯泡的使用寿命,当电视机用就可以了。

2、屏幕

电影院为了省钱,通常不会使用亮度太高的投影机(亮度和价格成正比),但亮度必须拉上去,所以通常都是使用金属幕或者高增益的屏幕,这些屏幕增益都在1.8以上,这样会带来明显的颗粒和太阳效应,视角受损。只要注意看屏幕上浅颜色的画面,如蓝天的白云,很容易看到颗粒,如隔着纱窗看东西,这是高增益屏幕无法解决的问题之一。太阳效应是屏幕中间亮,四周亮度下降,也就是高增益屏幕导致的视角受损。

家用屏幕的选择就很丰富,如果你遇到好的家庭影院设计师,他会根据你的视听环境、预算和喜好,给你挑选出最适合你的幕类型。如一般的客厅影院,由于遮光不能做的很好,所以一块浅灰幕能带来更多的好处,如能压低黑位,提升对比度。而在全黑的专业视听室,高品质的白幕能准确的再现D65色温,配合高品质的家影投影机,画面比商业影院更有优势,唯一的缺陷就是尺寸不够电影院大,但大就一定品质高?

3、音箱和功放

在深圳欢乐海岸的中影看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冰雪奇缘》,我在看《冰》的时候2014奥斯卡还没有颁奖,但我知道《冰》一定能在奥斯卡捞几个奖,因为这电影确实打动了我,那首《Let it Go》太好听了!应该说整个电影的配乐和歌曲都很好听,但是,当时在电影院我感觉很悲催,因为里面用的JBL专业喇叭只能用垃圾来形容,高音延伸非常差,很干涩粗糙;中频一点都不像大口径喇叭,低频更不用说了,50Hz以下就严重下滑,那种40Hz以下的极低频渲染完全没有……我当时在电影院想,这个电影出蓝光我一定要在公司的私家影院再看一遍,用高品质的家影设备,好好享受《冰》里面的高品质音乐。

如果你真的了解过专业扩声音箱,你会发现这些箱子价格不算很高,声音品质更加普通,足够大的声压是首要,专业拼的就是声压!很多朋友问过我,但是电影院的声音听起来很厚实啊!是的,要比口径,电影院轻松把家用音箱比下去,几百个平方的电影院,你不用15、18寸的喇叭就是自虐,就如拉货不用货车,非得要用价值不菲的轿车。再次说到大,口径大就是好?口径大,声音厚度自然会上去,给听惯家用小口径音箱的朋友会有冲击,但当你仔细的听下去,就会发现除了厚和有气势,真的找不到其他的优点了,不然也不会有我上面看《冰》的抱怨。专业音箱和功放不是不好,而是限于投资,一般电影院都是“够用”,高品质、享受完全谈不上。如果你有机会走到这些喇叭的跟前,请不要被它发出的底噪吓倒!如果按照家用的标准来玩,电影院的老板受得了?DATASAT大地之声的RS20i是一款民用版本的院线前级,有丰富的EQ等调校功能,很强大!但,专业、功能强大,就代表音质好?玩过的才有发言权,我就会把它归类到货车,而不是桥车,声音还是“太专业”,硬!要找到既有厚度,又有丰富细节和柔润的声音,都是天价级的设备,一般商业影院用不起。

4、调校

年初给360周总调试影院的时候,他还专门聘请了巴可的工程师,对DP4K-23B进行调试,我目睹了整个过程,难怪电影院的画质会这么糟糕!巴可工程师的调校很流程和机械化,本来做到ISO也是好事,但坏就坏在他们缺乏研究探索精神,完全死读书。不知道D65、不清楚色域、没有色彩管理知识,只会按照培训流程走,画面有问题也不知道出在哪里?如何解决?当我走了一遍“正确”的调试流程以后,工程师感叹从来没有在院线看到这么好的画面……所以各位在电影院看到色偏、对焦不准等问题,不要奇怪,人家打工的,不是发烧友,有画面有声音就行了,人家真没看出有什么问题!

私家影院的调校就非常考究了,画面调校有ISF,声音有HAA,都是极度专业和考经验的活。

坐在玛莎拉蒂跑车上纵横驰骋时,那种感觉和坐在拥挤公交车是完全不同的。公交车只能把你送达目的地,完全谈不上享受。而玛莎拉蒂把你送达目的同时,你可以享受速度与激情!同理,在电影院中,你能享受到的也仅仅是体验一下最新的大片,而在体验过程,他们并不注重电影本身的质量,在私家影院中,量身定做的设备和环境,让你体验到的不仅仅是看一场电影,更是在让你细心品味电影艺术!

第三篇:才子胡治藩和大光明电影院

Grand Theatre,大光明,一个掷地有声的名字,一个繁花似锦的名字。豪华的装修、现代的设备、摩登的影片……这座由邬达克设计的大光明电影院充满着海派都市雍容华贵的典雅气息,以至于在《多少恨》中,张爱玲一开头就不惜缀文写道:“现代的电影院,本是最大众化的王宫,全部是玻璃、丝绒、仿云母石的伟大结构。”

大光明与张爱玲还有着另一种渊源——她时时提起的姑姑张茂渊,就是昔日大光明的总经理、浙江实业银行第一任董事长胡济生之子胡治藩麾下的秘书,而大光明正是在胡治藩的手上走向了辉煌。

1921年,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浙江实业银行董事长胡济生之子胡治藩,奉父亲的命令从东吴大学金融管理系辍学,踏入银行工作。那时的他从最底层的练习生做起,用手指甲一刮100个一封的“袁大头”就能准确地点数,并判断是否混进了假银元,有无“哑板”。除了在银行业一步步提升自己,胡治藩还亦商亦文,创作的小说《十里莺花梦》吸引了读者无数,连载该作品的报纸因之洛阳纸贵,卖到脱销。24岁那年,胡治藩办了一张报纸《司的克报》,获得新闻界啧啧称奇。此外,他还是一位剧评家和京剧名票,写的戏曲评论文章连京剧名角周信芳也佩服不已,而每每上台和名角同臺演出时,更引来一片喝彩。

实际上,纵观胡治藩的生平,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一生都在刻意地保持着两副面容:文坛上活跃的才子、生活里严谨的职员,两方面都做得无懈可击。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胡治藩已经是浙江实业银行总管理处的第二号人物——位置越高,严谨越甚。如此的低调,所以直到40年代的中后期,仍然有人在报纸上阐明:尔等有所不知,胡梯维即胡治藩也。但,胡治藩耀眼的文商才华在运营大光明电影院时却是无论如何也遮掩不住的。

大光明电影院最早建于1928年。彼时,潮州商人高永清租下了刚停业不久的卡尔登跳舞场,花费20万改建成了一座新式电影院,取名为大光明影戏院,也就是俗称的“老大光明”。需要区分的是,这座建筑并非由后来的设计者——沪上鼎鼎有名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完成,而是请了当时的道达洋行参与筹建。

1928年12月23日,老大光明正式营业。开幕当天,上海知名的《申报》刊登了大幅广告,其中提到了开幕首场将放映由法国作家雨果经典小说《笑面人》改编的好莱坞影片《笑声鸳影》。值得一提的是,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以揭幕人身份,见证了大光明电影院这一段难忘的历史。

1931年,老大光明由于经营难以为继而宣告停业,当时的建筑风貌也在随后的改建中逐渐消失。1932年,大光明电影院又迎来了新的主人,这也意味着一切将从头开始。当时英籍华人卢根出资110万,将旧戏院拆除重建,并邀请了邬达克设计。新戏院在1933年6月14日开业,《申报》以“远东唯一伟大富丽的电影之宫”来评价新大光明。那时,大光明电影院放映的多数都为米高梅、福克斯等美国八大电影公司的影片,且不少影片还与美国同步上映。开业之初,新大光明的票价不菲,正厅的普通价为6角,而楼厅、包厢等可以达到1元和1元5角。而当时上海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每月才20元左右,因此,新大光明俨然成了有钱人出没的地方,渐渐地,观影本身也变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大光明电影院作为上海第一座宽银幕电影院、第一座立体声电影院,在摩登大都会无不开风气之先。到那里看电影进门就有拉门小郎,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更有白俄罗斯女郎领座。令人惊叹的是,当时,大光明的员工几乎都有一定的英文水平,即使是售票小姐都起码有初中学历。因此,如果能在大光明工作,也是一份“有面儿”的职业。

20世纪30年代末,大光明经营衰败,1938年浙江实业银行看准时机把大光明买了下来。所以说大光明在1938年之后就不能算是外资影院,只是套了一个外资的幌子,真正的幕后老板是浙江实业银行,而胡治藩则是浙江实业银行的第二号实权人物,浙江实业银行本身就是胡家的产业。

当时,中国的上空黑云压城,万恶的日军挑起了七七事变和八一三淞沪战争,胡治藩以极快的速度,写出了歌颂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的京剧《文天祥》,把剧本交给周信芳排演,准备在卡尔登剧院上演。日本人花了很大的力气,通过外交渠道,向卡尔登剧院所在的英租界当局施加压力,迫使英租界当局对京剧《文天祥》下达了“禁演令”。 胡治藩将巨幅广告上的原话“历史剧文天祥即将上演”改成了“历史剧文天祥已被禁演”,寓意明显。

此前,胡治藩对崛起于海派剧坛的名角金素雯一直有着很好的印象,在国难当头时,他更是看到金素雯走在抗日示威队伍的最前列。金素雯还运用她的社会影响力,为艰苦奋战在上海抗战前线的部队筹款,胡治藩尽全力帮助她筹集到一笔十分可观的资金,由其最后出面捐给了守城部队。1941年末,日军攻占上海,汉奸政权表面上管理上海,胡治藩沉寂下来,金素雯也退出了舞台。1942年,胡治藩与金素雯低调成婚。

在日军攻占上海之前,胡济生培养的接班人李馥荪远走美国,行前嘱托胡治藩代管私产。于是,留守上海保持低调的胡治藩不得不与日本人周旋。日本人威逼利诱,企图迫使胡治藩主管浙江实业银行旗下的电影院系——国光影院公司,这个电影院系包括了诸如大光明、国泰、美琪等一流影院,以便加强此后日本人在电影文化方面的侵蚀,胡治藩自然是不答应……

好不容易熬到抗战胜利,胡治藩以浙江实业家身份正式接手并执掌了上海国光影院公司,担任上海大光明电影院总经理。上海所有影院的大老板齐聚一堂,又请他坐上了影院业同业公会主席的宝座……胡治藩为了给电影选片,每天要看好几部美国电影;美国电影首映,好莱坞影星到大光明电影院参加首映式,这是胡治藩首创的。胡治藩英文造诣相当深厚,看莎士比亚的古英语原著不在话下,当时很多外国影片的译名都是胡治藩最后敲定的,比如《魂断蓝桥》《出水芙蓉》,甚至“好莱坞”这三个字也是出自胡治藩这位大才子之手。1948年,胡治藩策划并组织实施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奥运圣火传递,起点在上海的苏州河河滨,终点是上海大光明电影院,该活动轰动了整个上海。

由于大光明电影院早期放映的皆为美国好莱坞影片,因此不免会遇到语言问题,大光明电影院首创启用“译意风”设备。所谓的“译意风”,其工作原理是:在座椅背后安装一个小匣子,观众只需要带一个听筒,便可通过小匣子里的设备将“译意风小姐”的翻译传递到耳中。大光明为“译意风”打的广告是:“贡献给爱看外国片而不懂外国语者;向来只看国产片而现在想看外国片者;欲求完全明了外国片剧情者。”每位观众只需要出资一角,便可享受这样的服务。

据胡治藩的儿子胡思华回忆:“当时在上海放映外国片是电影院实力和地位的象征。大光明这种一线影院基本不放国片,因为观众都是外国人或者洋行做事的人,也就是现在的所谓白领金领,要么就是留学生、海归派之类。我父亲那时最想做的事就是把西方的电影产业引入中国,让先进的外国电影为更多的人知道,从而影响和培养固定的观众群。当时大光明的操作管理模式完全是西方化的,非常先进。比如上片速度,一般每天都会换新片,除非是《魂断蓝桥》之类特别卖座的。”当时,美国的八大电影公司在中国的总代理就是胡治藩,他们相信他的眼光。因为一部外国电影要完全进入另一个国家的市场,本土化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选择片种,用什么中文片名,选定放映时机等等。在老观众记忆中,大光明还少不了可乐和爆米花的陪伴,说起来那还真是一种令人难以想象的情景——早在70年前,年轻人去大光明看电影时就已经整齐划一地做着最入时、最前卫的指定动作:一手可乐一手爆米花,当年可不是每家影院都有这般待遇的。

今天,恢复旧貌的大光明,穿插在四周崭新的摩天大厦丛中,犹如一位风度犹存的老贵族,宠辱不惊,用淡然的目光注视着80多年来充斥着繁华与美丽的南京路。

作者:苏小小

第四篇:第八届ELLEMEN电影英雄让电影成为电影,让梦真实

虽然英雄这个词有些夸大,但是2020年第八届ELLEMEN电影英雄盛典评委会主席曹保平导演还是愿意用这个词形容电影行业的幕后工作者,在他看来隐藏在这个豪迈词汇背后的是对电影专业技术人才的褒奖。

电影美术指导曹久平,一直“躲”在银幕后面,他曾担任过美术指导的電影,今日依旧光辉熠熠,他把自己“藏”在中国电影耀眼的90年代里。在他看来,只有电影好,才能说美术好,美术永远都是为电影服务的。

如果不是自己的作品被影视化改编,小说家双雪涛之于电影只是观众,他看到的只是成品。而深入其中之后,他惊叹于有这么多专业人士在为了一部作品的成功努力,相比之下作家的工作只是自己和自己较劲。

凡影咨询创始合伙人王义之说自己是“幕后的幕后”,他为全行业服务。在他看来做电影不是一个投入与收益比高的职业,这个行业充斥着英雄主义。

如果武断地说,真正站在“幕前”的只有演员,剩下的绝大多数都只能在幕后,演员咏梅则可以细数这些她在片场接触过的所有:从导演到摄影,从灯光到服道化等等。在咏梅看来,幕后和演员之间的关系是高度合作的,无论是何种工作都对演员最后能呈现出怎么样的表演至关重要。

他们五位共组了2020年第八届ELLEMEN电影英雄盛典评委会,大家将集体致敬电影背后的专业人士,致敬这些幕后工作者让电影成为电影,让梦真实!

已延续八年的评选再次出发,感谢每一位为了电影辛劳的人,让观众愿意再次相信电影。

华语犯罪类型电影领军人物,因执导多部影片的主要演员均斩获国内外电影节重量级奖项,媒体封号“影帝制造机”。代表作品包括《烈日灼心》《追凶者也》《李米的猜想》《狗十三》等。曾获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最佳影片奖”、第56届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新导演奖”等。担任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第9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作为一个现实主义题材导演,他的作品关注人在极端环境下的行为与动因,对于人性的深入探讨是他作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目前有作品《她杀》(暂定名)和《涉过愤怒的海》(暂定名)正在后期制作中。

导演、编剧 制片人 曹保平

曹保平拿起给他拍摄用的道具胶片仔细端详,拍摄结束他还多看了一会。“拍得还不错”,他说着笑了起来。

在疫情期间,曹保平除了给自己的新片做剪辑,他的工作之—就是给学生上网课。他享受这样的身份,他觉得跟未来式的导演人之间的互动是一个真正教学相长的过程。他可以知道年轻人在想什么,在新的创作者心中什么是最新潮的、最锐利的东西。

担任2020年第八届ELLEMEN电影英雄盛典评委会的主席,曹保平导演看中的是这个奖项的出发点,奖励的是电影背后的专业技术工作音,“这填补了某些空白”。

曹保平对于电影还是乐观的,即便疫情似乎让整个行业停摆:“既然来了,我们就得接受,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能走过去这段时间。”

Q:作为导演,你觉得导演和幕后工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A:

因为电影是一个集体工作,大家的关系首先是相互成就的。但可能还是会有些不一样,因为但凡是集体性质的群体合作工作,总是需要有一个聚拢点,导演其实就是聚拢的那个点。相对意义上导演肩负的责任更大一些,或者说是作用更大一些。

Q:你会亲自挑选、搭建幕后团队吗?

A:

因为剧组有大小不同,可能有五六十号人的,也有可能好几百号人,甚至上千号人的剧组。不同戏的规模和题材,导演的工作范畴会不一样。我在刚开始入行去做自己的第一和第二部短片的时候,就会事无巨细,对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很熟悉。因为它很小,当时的资源很有限,导演就要做更多的事。但是对于很庞大的剧组,比如况我后面的几部长片的剧组,规模可能有好几百号人,就会抓重要的一些环节,其他的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Q:这次的评选对于全行业来说意义是什么?

A:

我觉得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个奖的意义是很重大的,它看到了一般的电影节没有看到的部分。当然不是说其他电影节的奖项设置不好,大家都是出于各自的目的来做这件事。ELLEMEN电影英雄盛典,基本上关注的都是幕后的工作者,在名字和思路上其实和一般的电影节设置上就不一样了。

Q:你曾经说过,电影要有表达。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表达”,这种表达是直接针对现实的吗?

A:

首先,我说这个话是针对我自己的创作提出的标准,而不是非要对所有电影做出的要求。能够有所谓表达的电影微乎其微,或者说大多数电影侧重的方向不在此。每部电影都有表达是我理想中的状态。

Q:你的很多电影都是指向现实的,如何理解电影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A:

电影和现实肯定有关系,因为现实主义肯定是很多电影或音说是大多数电影的样子。但是电影还有很多的样子,还有很多和现实完全没有关系的样态,它们是想象的,或音说是虚构的,是纯粹意象化的,是飞扬的,也是邪魅的,这都是电影。

Q:你在电影学院任教,也有不少学生加入到你的团队,有评论说你是“硬核老师学院派”,你自己怎么看这种评价?

A:

硬核是怎么个硬核法我不知道。但是在身份上,除了导演,我是一位电影学院的老师。这重身份对我很重要,我需要在和学生的沟通中,知道新一代创作者心中年轻的、锐利的、新鲜的东西是什么。否则我觉得作为导演来说特别容易固化,因为到了一定年龄,又有一定的社会资源,你的创作会一部接一部地不断往前走。这种情况下,创作者就没有时间去接受新的东西。对我来说,在创作中停下来,然后在阶段性的教学中和学生产生关系,我觉得很好。

Q:你觉得你和未来将成导演的学生们有什么区别?

A:

我觉得没有任何区别。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适合的人,以及适合表达的环境。环境在变,人也在变。电影的发展规律就是,在适合的时代产生适合的创作音。

Q:你觉得现在对整个行业来讲,是一个比较艰难的时刻吗?

A:

我觉得谈不上。这个问题要看我们思考问题的时间刻度是什么,疫情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上是一件太小的事情。我们只是在这个阶段碰上了这个事,但还有可能会有更大的事,或音之前之后都会出现。比如说疫情让很多人改变过于忙碌的生活节奏,会安安稳稳地过生活、过日子,这也不是一件坏事。有的人会停下来写剧本,会有大量的时间为接下来的创作做准备等等。

Q:有人说你是最会拍类型片的作者导演,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类型片和作者电影是冲突的吗?

A:首先谢谢这样的评价,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它们两者当然不冲突,好的类型片是会有变化的,如果类型片固化成一种完全不变的模式,这种类型就要死掉了。作者化就是类型片可能会发生变化的一种可能,不同的作者会带给类型片不同的变化,也能让某种类型片变得重新有生命力。

Q:近几年来,指向现实的作品越来越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回应,是否市场对于这类电影的接受度提升了?

A:

我觉得市场接受度永远在那,各个方向的市场接受度是都存在的。只不过是我们的作品唤醒了某一部分的市场接受度,近几年的动画片也是唤醒了那一部分的市场。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与创作有关系,只要我们有好的创作,哪一片天都是亮的。

电影美术指导,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 曹久平

曹久平一开始甚至都没把电影当作艺术,那时候痴迷美术的他认为,充其量电影就是个“亚艺术”。

后来因为机缘巧合,他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进入吴天明执掌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工作,见证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的辉煌。他曾在《秋菊打官司》《活着》《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多部影片中担任美术指导。

曹久平深知电影是个集体工作,不能单独品评美术的好与坏,高与低,只有电影是好电影,其他部门的工作才谈得上有意义,美术才有被谈及的必要。

Q:在一部电影中,美术指导扮演何种角色?什么是好的美术?

A:

电影中,美术的视觉呈现其实是一种沉默、无声的“表演”。它一定要和电影的风格、主题、故事相关,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制作恢弘、色彩斑斓。

一部电影中,美术要呈现出视觉上的美感与吸引力,美术指导是银幕的造型师。即便真的要去拍摄那种杂乱的、看似热气腾腾的“经济生活”时,美术师还是要因势利导,要有所选择。之所以叫电影艺术,就没有真正“原生态”。

Q:美术指导和导演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A:

一部电影要诸多的人来分工合作,那么多部门、不同领域的专家,每个人做着各自的专业,贡献着智慧。当然,不同的工种是在导演的统领之下进行工作的。导演对整部影片需要—种艺术的把控,犹如交响乐队指挥。

Q:你是如何与电影结缘的?有没有一个具体的契机和时间节点?

A:

我是77届西安美院的美术生,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报录比例差不多是2万人中取50人。我一开始觉得美术、音乐这些古老的艺术才叫艺术,不认为电影是艺术。那个时候虽然自己有喜欢的电影,但还是认为它是个亚艺术。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自然也没有想去从事电影工作。但当时我的女朋友,同时考上了西安美院油画专业和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她选择了后者,这促使我重新看待电影和电影美术。之后看电影,就比较在意这一块,我们之间开始有大量的电影交流,这是一个变化。假期见面,我也会仔细看当时电影学院珍贵的手工刻蜡版的油印教材。

Q:美術和电影是两种艺术门类,在你看来它们有怎么样的联系?你如何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

A: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做电影间歇的时候,我跟画画的朋友聊天,话题会不自觉地拿美术和电影进行比较。

绘画确实是最古老的艺术。它是人性中的一种本能表达,是对周边世界观察以后的一种形式表达,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组成了这门艺术。电影相对于其他古老艺术形式来说,还是新媒体艺术,是与科技紧密结合的视听表达。但电影是依托于技术进步的未来艺术,还在动态发展中,可能会变成各种各样的形式,一切都是未知的。视听艺术的最高形式就是电影,它会和人类一起进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是永存的。

Q:你陪伴中国电影走过了上世纪90年代的辉煌,现在回头看,你觉得那个时期是否是艰苦的?

A:

上世纪90年代的辉煌,其实是上世纪80年代理想主义的延续,是一帮已经登上电影最高舞台的中青年,继续再冲刺。上世纪90年代《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佳作频出,是电影的黄金时代,那时候拍电影,我们从未觉得艰苦。

《红高粱》拍摄时,主创团队合住在高密招待所的楼上。《秋菊打官司》讨论剧本时,主创人员两人、甚至三人一间房,但我们只晚上回去睡个觉,余下的所有时间都聚在张艺谋房间里讨论电影,墙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讨论出的剧本结构,也有很多革命性的概念。

作者:张笑晨

第五篇:沉寂后的电影院:开门即大吉


观影热情 影院开门后,观众的观影热情迅速恢复,专家表示,这是因为看电影是区别于网络观影和其他娱乐的生活方式与社交方式。

“纵观公司每一年的发展计划,《八佰》都是重中之重的项目。《八佰》目前取得的成绩,算是达到了预期的。”《八佰》的制片人,同时也是北京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印象”)董事长、演员梁静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说道。

七印象和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管虎执导的电影《八佰》于8月21日上映,立即成为本年电影市场的亮点,并带动了国内电影市场的繁荣。在电影院复工的第一个月,八月份整个月国内的电影总票房是30亿,《八佰》贡献了20亿,占比率高达70%。
出乎想象的观影热情

而因为疫情不得不临时撤出春节档,目前仍未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仍在等待一个适合它的档期。《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制片人、北京红色果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色果实”)董事长岳翔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回忆当时撤档的心情:“站在今天再回头看,那是一个艰难但又无比正确的决定。”

2020年1月,《唐人街探案3》经过前期的宣发和预热,在春节档以绝对的票房优势领先于同期其他几部影片,预售票房达3亿左右。但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于1月23日临时宣布撤出春节档。《唐人街探案1》和《唐人街探案2》加起来总票房已超过40亿,撤档之前,业内人士预估《唐人街探案3》仅一部的票房就会赶上甚至超越前两部。疫情给这部近年来运作比较成功的国产大IP作品划上了逗号,但幸好,并不是句点。岳翔表示:“用iMax机器拍摄的《唐人街探案3》一定会在院线上映。”

自1月下旬开始,全国各城市影院宣布关闭,至7月16日,国家电影局发布通知,允许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将近7个月的暂停键,让中国电影行业经历了一系列动荡:影院关门、剧组停摆、中小影视公司纷纷倒闭、从业人员面临减薪甚至裁员。

电影院开门像一个发令枪信号,电影从业者又恢复了以往的忙碌。记者到访七印象办公室是一个周五下午,会议室正热火朝天,办公室里各项工作也有条不紊。疫情后岳翔在北京的电影院看了两场电影,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只能选择将时间安排在夜场和早间场,接受采访时,岳翔正在外地筹备新片。某上市影视公司品牌负责人孙雨对《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说:“今年以来从七八月份开始总算忙起来了,这种感觉特别好。行业内的人又可以聚会了,工作微信恢复到疫情前会经常出现的延迟回复,说明大家都在忙。”

对整个行业来说,历经近7个月的沉寂,电影院开门即大吉。

资深影迷、影评人姜姜今年疫情后去电影院看了三部电影。对于为什么要去电影院看电影,她说:“小屏无法取代大屏,家庭影院无法取代专业院线,因为看电影除了看故事和感受电影技术,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仪式感。很多人坐在一起,按照统一的节奏去完成一次观影,这种仪式感目前只有在专业的电影院可以完成。”

身为制片人的岳翔从专业的角度诠释了这一观点:“观众在电影院最无法做到的事情是不能暂停、快进、倒退,只能按照创作者编辑好的叙事方式把电影看完,这其实涉及到一个概念,我们管它叫做剪辑的权利。一个电影在编完了之后,有一个专门的岗位叫剪辑师,剪辑师行使一种剪辑的权利。”

岳翔介绍,哪怕现在有很多家庭拥有真正的影院级的家庭放映设备,巨型的投影幕和高亮度的投影机,很有可能已经达到并且超过某些小的电影院的标准了,但在获得方便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个原本在电影院不具备的剪辑权:“你可以快进和倒放、大声跟人说话、在家玩手机,你也可以躺着,这些其实都会减弱电影创作者原先对这个电影本身要传达的信息。”

电影院开门后,岳翔的感受是:“中国观众对电影人太好了,电影院关门这么久,人们肯定已经找到了可以替代的娱乐方式,但他们仍然愿意回到电影院,这让我们非常感动。”

清華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司若用“出乎想象”形容电影院开门后观众的观影热情。对于迅速恢复的热情,司若认为:“看电影是很重要的娱乐消费,同时它是区别于网络观影和其他娱乐方式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观众去电影院不只是为了看电影,还是为了获得好的视听体验、释放压力以及满足社交需求。”

电影作为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体,除了满足人们的娱乐和社交需求,还有何种意义?

《八佰》是梁静从演员转型制片人的第一部作品,作为七印象的董事长和导演管虎的妻子,她全程见证了《八佰》的诞生、波折和如今的大爆。她说:“比起票房来说,《八佰》所想要传递的精神意义更重要,从目前观众的反馈来看,我们做到了。”
片源和信心,一个都不能少

梁静透露七印象接下来的产出计划:“《金刚川》目前还在紧锣密鼓的拍摄中,公司下半年会陆续开机1部电影、2部剧,不出意外,预计明年的项目产出量会大于今年。”

电影院恢复营业之初,有圈内人士担忧因此前剧组停摆而导致片源供应不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司若对此的观点是:“短时间内我觉得片源供应量还是比较充足的,甚至两年之后的供应也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前几年整个的电影产业非常热闹,也有很多的资金、资源投入进来。如果资金到位,以现在行业的产能和团队生产的热情,加上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片源问题不大。”

片源的问题解决了,整个行业急需解决的是什么?

某上市影视公司负责人孙雨透露,8月正值影视上市公司发布半年报密集期,已公布半年报的24家公司中,绝大部分无论营收、净利相比上年同期均有明显下降。受冲击最为明显的为电影公司和院线公司。

七印象不仅有导演和编剧工作室,也签约了艺人,在疫情期间受到影响最大的是正在制作的项目。梁静透露:“拍摄中的剧组必须原地停工隔离,正在做后期的项目也要无休止地待命,这样一来,制作成本就无形中增加了。” 岳翔则把因为疫情而导致的电影行业的停摆称为“全行业的灾难事件”。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停摆并没有带来彻底的停滞。

梁静透露了七印象在疫情期间的工作状态:“导演工作室、编剧工作室每天都在线上一起磨剧本、孵化新的项目。艺人主要利用这段时间在好好充电学习,为之后的表演做准备。”

因为疫情防控的需求,电影院目前还未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上座率,但行业内的信心已经在恢复。如果把片源比作子弹,信心应该类似上战场必不可少的士气了。这个道理,《八佰》的故事里已经讲得很透彻。

岳翔表示:“未来我们面临的最直接的挑战是什么?是人民群众看好电影的需求和我们好电影供给不足之间的冲突。怎么能够做到好的电影?应该制定规则,各司其职,在各自领域做到最好,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比较优势。”因为疫情给全行业提供的这段时间,间接引发了一些思考沉淀,岳翔注意到,在疫情结束后,大家在一起聊的话题更多涉及到电影行业的工业化、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他认为,电影行业是一个非常强调分工的行业,希望在未来,不论是行业内小环境,还是整个大环境,都能更加标准和规范。

影院关门、剧组停摆,很多影视企业倒闭,究竟是什么原因?未来如何避免?司若表示:“大家对于影片版权的经营过于依赖影院市场,影院一旦关闭,相当于整个产业链瘫痪。如果中大型影视公司长期储存了版权资源,并且从一些衍生品的销售、授权,包括跟其它文化产业相结合去创造价值,通过版权带动一切收益的可能性。那么遇到大的风险到来时,抗风险能力会更强。收益不仅是通过电影市场内部和影院市场,而是相当于‘破圈’了,在多元化渠道上都能够创造价值。”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孙雨为化名)

作者:简宏妮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