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员能力素质

2022-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管理人员能力素质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与能力提升

摘要: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代表着高校科研团队的水平,也代表着高校科研发展的水平。随着高校科研的不断发展,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加,科研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充足的科研管理知识。本文阐述了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分析了培养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的途径,旨在促进高校科研管理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   科研管理人员   素质培养   能力提升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场所,而高层次专门人才又是高校科研的主力军,科研成果既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又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还可以间接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所以说,高校科研工作十分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校科研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科研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科研人员要具备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科研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科研管理工作。

一、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1.掌握大量的管理知识

高校科研涉及众多学科门类,包括理学、工学、农学、文学等方面。这就意味着,在科研管理工作面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会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大量的专业性知识,充分了解科研课题的研究内容,并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科研和推广。此外,高校科研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有了交流合作,英语作为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2.掌握现代的管理方法

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传统的办公形式正在发生改变,高校已逐渐形成以电子系统为主的办公形式,大大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办公效率。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水平,掌握相关的互联网知识。只有这样,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才能高效地进行统计分析,节约管理成本。此外,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及时更新科研理念,以便更好地创新和管理科研工作。

3.拥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要想提高科研管理效果,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以下要素:第一,崇高的职业精神。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要有高尚的情操,有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第二,崇高的职业道德。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该有着公正、公平的办事精神,抵制弄虚作假的行为。

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众多领域,所以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只有这样,将高校各部门才能更好地衔接在一起,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

二、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与能力提升的途径

1.培养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

要想更好地完成科研管理工作,高校科研管理人員要加强知识技能的培养。首先,高校要建立科研管理人员培训制度,让专业人员为科研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培训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以便科研管理人员能够了解最新知识,提高科研管理技能,不断革新科研管理的理念和思路,进而高效完成科研管理工作。

2.培养科研管理人员开阔的胸襟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涉及许多部门,接触的人员也比较广泛,包括职能部门的领导、教学单位的负责人和教师等。在与这些人员沟通时会产生一些矛盾,这就需要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开阔的胸襟,设身处地地体谅别人的工作,从而更好地完成科研管理工作。

3.培养科研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的能力

当前,现代化办公已经进入大多数高校的科研管理体系,并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高校科研能力的不断发展,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信息化知识。同时,高校也要考核科研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让科研人员产生紧迫感,主动学习信息化管理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科研管理人员是高校科研信息的收集者,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要求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的科研管理能力和知识,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和专业的信息化水平。只有这样,科研管理人员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科研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天鸽.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提升途径的探究[J].品牌研究,2018,(4).

[2]张亦弛,王东印,魏益凡,王清博.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6,(16).

(作者单位: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作者:王晴

第2篇: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基本素质能力的提升

摘 要:高校教育管理是维系高校教学机制正常运转的枢纽,而教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能力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管理的质量。本文就当前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基本素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促进高校教学健康平稳的发展。

关键词:教务管理人员;基本素质能力;提升

教务管理工作在高校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高校正常运转的核心“部件”,教务管理人员的个人基本素质是影响服务运作质量的关键。所以,按照管理学的观点,其中无论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教务工作的质量。因此,在新形势下组建一支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务管理队伍,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高校中负责教务管理工作的人员组成相对较为复杂,有专职的管理人员,也有一些转岗教师。教务工作门槛较低、专业性人才比例不足,这是导致教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各学校对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后续培训工作做得并不到位,导致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下降。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趋势,教务管理工作亦不例外。教务管理工作随着信息化集成度的提高,对教务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务管理人员具有熟练操作各种应用软件的能力,同时需要其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以应对纷繁复杂的教务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往往滞后于教务工作的信息化更新速度,导致教务工作效率下降。

二、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培养策略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任务,为保障教学质量,不仅要提高一线教师的理论实践能力,同时教务管理的纽带作用也不可忽视。办公室行政人员在学校、教师及学生之间起着纽带作用,他们是上情下达、及时沟通、反应情况的保障。因此,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有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对教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要正确认识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理解教务管理工作的辛苦,可以让不做班的一线教师每人每周抽出一天时间,前往系办配合管理工作。这样可以促进教师对学校及办公室工作的理解,增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保障学校各项制度的顺利进行。教务管理人员也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责任感,积极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

2.实行岗位责任制,建立有效的考核与奖惩制度

高校在教务管理岗位的安排上,要避免短期兼职带来的额外培训成本,建立专职队伍,实行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与任务,采取按岗取酬与按劳取酬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有效的考核与奖惩制度,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意识,实现职务、责任和权力的对等。只有充分发挥教务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水平与效率。

3.重视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高校要重视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多创造教学管理人员学习进修的机会,以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形式多样,比如,在学期初或学期末派教学管理人员到其他学校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丰富拓展管理思想;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培训课程,帮助教务管理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定期组织参加外校的教育管理交流会,拓宽教务管理人员的视野,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强化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质,以适应信息化教务管理工作。

4.不断学习,强化自身业务素质

教务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务管理工作,作为一名教务管理人员,应本着不断学习的态度,通过理论学习武装自己的头脑,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学习先进的教务管理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务管理工作技术,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务管理岗位。

三、结语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要提高办学水平,除了要建设一支高水平、高层次、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以外,也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现代教务管理人员队伍。只有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务管理模式,走科学化管理道路,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唐文利.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7):80-81.

[2]李鹤,刘显一,高海东.发挥基层院系自主性,创新高校教务管理[J].神州(中旬刊),2013(7).

[3]丁琳.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如何正确处理高校教务管理与服务的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210-212.

[4]叶小琴.谈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及教务管理能力[J].现代企业教育,2013(6):37.

[5]白璐.论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才智,2012(34):186.

作者:王宇

第3篇:高校外事管理人员能力素质及服务意识研究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时期,高校外事工作发展的新趋势和外事工作自身的特殊性对高校外事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通过加强学习、培训、自我修养等途径,提高外事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意识,促进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外事管理 人员素质 服务意识 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得到飞速发展并不断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空间越来越广阔、内容更加丰富,高等学校的外事管理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高校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提升高校外事管理工作水平,要求我们正确认识高校外事工作发展的新趋势,客观分析高校外事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认清其对高校外事管理人员能力素质和服务意识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提高高校外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服务意识,使外事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国际化办学、育人的需要。

一、提高外事管理工作人员能力素质

外事工作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特点:接触人多、涉及面广、原则性强、纪律性严。根据这些特殊的工作特点,外事管理工作人员应时时刻刻注重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

1、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高校外事管理部门是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获取并利用积极的文化、思想和理念。但也会因工作的疏漏或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不如愿的结果甚至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外事管理工作必须精益求精。对于外来文化,必须要用审慎的眼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目前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下,正是我国高校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所以,高校都非常重视对外交流合作,涉及引进外籍人才、互派师生、校际合作等等。这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突飞猛进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显著的发展有时掩盖了潜在的危机,一些国外反华势力都在蠢蠢欲动。因此,外事管理工作必须在严防对华反动势力的侵袭渗透的前提下进行。在这一方面,我们需要严格遵循相关制度,戒除急功近利的思想,避免不良思想文化的腐蚀。在具体工作中,要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牢记外事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我国素质教育的提高。

2、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

作为高等院校外事管理人员,最主要的素养就是要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警觉性。外事无小事,外事管理人员的良好政治素养关系到外事工作的根本利益,是外事工作顺利、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外事管理干部属于涉外人员,应该是处于对外开放、国际交流的最前沿,其一言一行代表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因此在涉外管理过程中应该牢记外事纪律,应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己任。外事管理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等学校外事管理干部要确立坚定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坚定地保持共产主义信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在相对开放的工作环境里,在各种不同思潮的影响下,胸怀国家和学校利益,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决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在涉外工作中站稳立场,不犯外事错误。

3、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

优秀的道德品质是胜任高等学校外事管理干部的基础。外事管理是一种细致又艰苦的工作,是一种默默无闻很难看出成绩的工作。外事管理人员需要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修养。高校外事管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正确的思想意识、科学的思想方法、严谨的思想作风。做到这些,才能确保高等学校与世界范围内各种不同政治体制、教育体制及和思想意识支配下的高等学校进行文化交流,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健康与稳定的发展。

4、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高校外事管理干部,要想很好地开展业务就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争取做行业的专家,并且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等学校外事干部的专业技能素质应包括外语能力、对政策方针的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公关交际能力和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外语能力是外事干部的基本功,外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对外交流的质量。高校外事工作包括请进专家、派出各类出国人员、接受外国留学生、中外合作办学、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外宾接待等,这些工作涉及面广、协调对象多,这就要求外事管理人员要同时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公关交际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充分调动校内外各部门、各单位积极配合,共同完成外事工作。

外事活动形式多样,极具挑战性。外事活动的多样性体现在形式的灵活多变,例如:国际合作事务商谈、领导接见外宾、突发事件、新闻采访,涉外事务处理等等;活动所涉及的领域很广,诸如: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等。复杂多变的形式加上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高校外事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不可预见的问题出现,这就要求从事外事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协调各种不同的关系,对事物的观察要敏锐、深刻,思考问题要全面、周密,善于适应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5、保守工作秘密,要有广阔的知识面

外事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保守工作秘密。对于内部规定、制度和外交秘密,不得对外泄漏,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和学校的利益。在任何场合,不该说的绝对不说。这也是检验一名外事工作人员是否合格称职的标准之一。

外事工作人员的交际是全球范围的,所以对于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社会发展历史以及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的了解甚至熟知是不可少的。工作时,不能被固有的传统文化所束缚,要以全球概念从宏观上来看待和处理问题。

二、提高外事管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

高校外事接待服务服务工作是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担负着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重任,又是学校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做好这项工作,对高校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改善外事服务工作意识,主要有以下各方面。

1、爱岗爱业,增强责任意识

爱岗爱业,树立主人翁责任感。正确看待自己所从事的外事管理工作,改变服务工作低人一等的观念,以平衡的心态看待社会,看待自己的工作,进而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工作中不能损人利己。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要有志向,要肯学习,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做好每项服务工作。在工作中体会人生的价值和乐趣,自觉维护国家、学校的利益和形象,事无巨细地做好各项外事工作。

2、增强服务意识

(1)热情友好,宾客至上,树立全心全意服务意识。我们在对待宾客感情上必须热情,从内心、从感情上要有一种友好的态度。把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想宾客之所想,急宾客之所急,尽最大可能为宾客做好服务工作。

(2)尊重客人需求的意识。每个国家都有各自文化礼仪、生活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外事工作中,尊重各国的文化礼仪、生活习惯,熟悉各国的文化礼仪和生活习惯,更好地做好外事服务工作。

(3)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把握外事礼仪。树立文明礼貌意识,举止大方,仪容整洁,精神饱满,潇洒大方,给客人以训练有素,干净利索的印象。语言文明,热情礼貌,在外事服务过程中,做到敬语服务、微笑服务、站立服务、主动服务、灵活服务。在做到友善服务的同时,必须把握外事礼仪,做到不卑不亢,维护教育主权。

(4)树立外事为民,服务于民的观念。积极服务于各个院系,发挥本部门的信息职能,及时地把收集到的国际交流信息及时地反馈到各个院系,让信息找到各自的滋生地。

3、增强学习意识

(1)加强政治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造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把政治学习和外事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质。

(2)加强业务学习。作为一个合格的高校外事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努力钻研,勤奋好学,且具有广泛的知识,不仅要熟悉本国的历史、文化、外事政策等,而且还要熟悉和了解世界历史、地理、国际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史等等。要不断学习新的政策,新的法律法规,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错误,小到学校,大到国家。这就要求外事管理工作人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自觉地学习,从书本中学,从实践中学,从经验教训中学,带着主动去工作,努力提高外事管理工作水平。

(3)加强外语学习。外语是外事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对外交流的主要工具,熟练地掌握1—2门外语,不仅有利于开展工作,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没有良好的外语能力,有时候就算有再大的工作热情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应在听、说、读、学、译等方面全面发展。除掌握基本接待用语之外,应尽可能熟悉专业性词汇,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的涉外素养。

【参考文献】

[1] 高桂林:来华留学教育管理创新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8).

[2] 金文等:高校外事管理工作浅析[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3).

[3] 郭长春:加入WTO后的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J].理论月刊,2003(6).

[4] 张健:做好高校外事工作,为教育改革服务[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5] 赵金萍:论高等学校公共关系的开放式战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9).

[6] 饶慧:试论高等学校外事行政管理工作者的素质[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3).

[7] 王曼丽、欧强、孟大虎: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高校外事管理工作[J].中国地质教育,2005(3).

[8] 王文利:外事翻译管窥兼谈外文翻译的特点与技巧[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6).

作者:付萍

第4篇: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

一、、管管理理人人员员能能力力素素质质的的作作用用

现代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素养,而且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力素质。

在道德品质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的高低,则直接关系到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业绩的优劣。领导才能优秀的管理人员,便能够运筹惟握,从全局上把握正确的方向;疏通、协调好各种关系;大胆创新、锐意改革;通过语言感召力,使群众一呼百应,各方面的管理井井有条,富有效率和生机;其领导业绩便也十分明显、突出。而那些才能平庸的管理人员,可以说是“无能的好人”。他对工作全局把握不住,主攻方向不明;或人际关系疏通、协调不力,使人员“内耗”严重,积极性调动不够;或语言缺乏感召力,不能鼓舞、鞭策群众。这些人整天忙忙碌碌,哪里有事到哪里,但是忙不出什么效果,甚至急得象一团乱麻,越忙越理越乱。

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领导才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提高领导工作的效率

具有较高才能的管理人员,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战略头脑、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就能根据现实工作复杂多变的具体情况,抓住其主要矛盾、主要问题;制定出正确的工作主攻方向。按照这个方向,把关键的工作抓好,其他工作也就顺理成章地好解决了。这样便可以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达到较好的预期效果,提高效率。而那些在战略头脑、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方面欠缺的管理人员,或在纷芸复杂的多头工作中,难以找准其主要环节,确定主攻目标,搞“四面出击”;或者找错主攻方向,迂回作战,花费了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达不到理想的工作效果。这样,工作效率势必很低。

有助于树立管理人员威望,赢得更多的支持者

管理人员威望的树立,不仅与其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其能力素质也直接相关。那些政治素养、道德品质较好,而能力素质差的“无能的好人”,是难以树立其领导威望的。

成功的管理人员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了超群的领导才能,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和信任;受到下属的佩服、拥护。这样,管理人员的威望就会逐步树立起来。

赢得了上司的信任和赏识,下属的敬佩和拥护,在工作中,自然就会一呼百应,大家愿意心悦诚服地在你的领导下前进,这样,支持者就会越多。否则,缺乏能力的管理人员,工作业绩不佳,上司不太满意;而下属总觉得自己的能力比他还强,不情愿在他的领导下工作。无能者领导有能者,自然就树立不起领导的威望,而且也不能赢得更多的支持者。

减少工作中的矛盾和阻力

具有较高才能的管理人员,善于巧妙地解决问题,使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阻力,减少到最低限度。他们运用其较高的统帅能力,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解决好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随之而瓦解或减少了。正确地处理局部与整体,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使局部服从整体,个人服从集体。运用其疏通、协调能力,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上出现的矛盾,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1 运用其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统一人们的思想,做好人们的思想工作;运用其灵活的应变能力,在突然出现矛盾和阻力时,采取灵活的对策,化险为夷。反之,才能低的管理人员,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些才能,便不能够处理好各种关系,各种问题,以减少矛盾和阻力。有时这些管理人员还会因为处置不当,而无端“制造”或增加不必要的矛盾和阻力。

2、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切领导活动的最终效果,都要通过获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衡量。才能高的管理人员,往往能以较小的代价,去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才能低的管理人员却恰恰相反,经常一次又一次地付“学费”,却难于获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时甚至赔本。

二、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构成

纵横捭阖的统帅能力

一个管理人员无论职务高低,总是负责一定部门的工作,需要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努力,因此,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统帅才能。

1、统帅全局的战略头脑

许多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也很有战略眼光,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温斯顿·邱吉尔就是一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面对希特勒德国的严峻的军事威胁,首相张伯伦相信希特勒的政治谎言,采用绥靖政策,步步退让,终使德国一再得逞其侵略野心。而邱吉尔则看到了希特勒的侵占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阴谋,大声疾呼主张对德积极作战。在日益严峻的形势下,邱吉尔以其统帅全局的战略眼光,一向以反共著称的他,主张联合苏联化敌为盟友,他说:“在过去二十五年中,没有哪一个人象我这样始终如一的反对共产主义,凡是我过去说过的话,我一个字也不想收回,但是,在此刻正在展开的景象面前,所有这一切都变得黯然失色了……”,“我们要给予俄国和俄国人以一切可能的援助。”

2. 多谋善断

管理人员决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修养,为了提高决策水平,管理人员要树立不断创新的思想,克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想;要有渊博的学识,不仅要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和管理学知识,还要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如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当然,现代管理人员需要更多的依靠智囊团,但是专家的意见不能代替领导人的决策。因为正确的决策不但要智囊团的多谋,更要靠管理人员的善断。管理人员多谋善断,必须具有:

(1) 分析、判断能力。

分析、判断能力是对事物本质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深刻揭示能力。管理人员掌握这种能力,有助于在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进行科学的归纳、概括、判断和分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就能在一大堆急于要办的工作中,分清孰重孰轻,哪些需要自己去办,哪些需要交给下属去办;就能够有助于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准确地判断各个层次,各个类别的人员个体和群体的德才情况、思想态度和相互关系,然后区别情况,分别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析、判断能力还有助于使管理人员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预测到未来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并据此分析、判断自己所在单位、自己所做的工作,在整个宏观布局上的位置,以及与时代和社会潮流的关系,

2 从而作出相应的正确决策。

(2) 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是决定领导活动采取哪一种最有效的方式的决断能力。需要有选择最佳方案的决策能力,决策就是方案选优。不过,这个选择不是简单在是非之间挑选,而往往是在一种方案不一定全优于他种方案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决策必建立在对多种方案对比选优的基础上,这就是要求管理人员具有方案对比选优的能力。需要有风险决策的精神。客观情况是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管理人员常常遇到一些不确定型、风险型的决策,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有敢想敢干、敢冒风险的精神。

③要有当机立断的决策魄力。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决策往往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内进行,错过一定的时间和地点,最佳方案可能成为最差方案。

美国第三十四任总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杰出统帅、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在1944年6月6日在诺曼底登陆战前夜,表现出了非凡的当机立断的决策魄力,使诺曼底登陆战役取得辉煌胜利,对于打败德国法西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登陆前夕,天气情况恶劣,一直下着大雨,气象学家也不能完全有把握说6月6日就能转睛。如果天气不转晴,那么空降兵将无法着陆,将会使整个登陆计划失败,使50多万士兵面临牺牲的危险,在众多的将领都表示迟疑不决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当机立断,决定6月6日举行登陆,并赢得了胜利。

当机立断的决策魄力是领导必备的能力。管理人员善于当机立断,敏捷的思维,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措置自如。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就更需要现代领导善于抓住机遇,当机立断,取得成功。当然,当机立断是在正确的分析、判断基础上的,不能是毫无根据,没有条件的冲动、莽撞行为。 3. 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就是不仅要善于发现人才,还要善于用人。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汉高祖刘帮说过一句名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连百万之众,战必克,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抚百姓,筹军饷,不绝粮道者,吾不如萧何;吾能用之,所以能得天下。可见知人善任是何等重要。 (1) 善于慧眼识英才。

发现和培养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南北战争时的总统林肯任命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只看他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并不计较他那嗜酒贪杯的毛病。“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是识别人才的重要原则,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从民族和国家的全局出发,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 (2) 善于因才施用。

领导在发现人才时,还要善于用人,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一个人是学术上的权威,善于搞研究,分配到科研单位才能发挥作用。而如果让他们去当什么长,也许发挥不了他的作用;如果一个人有管理才能,就应当去担任具体工作。学非所用,用非所学,都会造成人才的浪费。管理人员做到善任,才能使人才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3 由此可见,一位成功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慧眼识英才的能力,而且还要能因材施用。如果不能因才施用,“铢两百千钧”,便是对人才的浪费。 4.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组织指挥能力,是管理人员重要才能之一。是为了获得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被管理的客体实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管理”,即熟悉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如集权结构、分权结构、矩阵结构、系统结构等,并善于运用组织的力量协调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其达到动态上的综合平衡,从而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二是“控制”,即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使被管理的客体(人、事、物)按照管理人员的意图,沿着指定的方向发展运动,最后取得预期的结果。

管理人员的组织指挥能力,主要表现在用人授权和遥控指挥两个方面。一个管理人员,能够合理地使用手下的人才,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变成自己的手的延伸、脚的延伸、腿的延伸、耳的延伸,甚至是大脑的延伸,那么这个管理人员一定会成为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优秀的领导人才。同时,一个管理人员,不仅能够将手下的各类人才“撒”出去,放手让他们去工作,“各尽其能,各司其职”,而且能够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对他们的行为方向、行为方式和行为效果实行有效的“遥控”,必要时还可以随时将他们“收回来”。那么,这个管理人员一定会成为一个牢牢控制、支配和驾驭全局的核心人物,他就是一个在本地区,本单位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附力的“内核”。

百折不挠的意志能力

“政治的较量,就是意志的较量”,意志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在心理学中,意志是指人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善于动员自身的力量去战胜客观困难。意志是人的心理活动,它反映在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行为上。

世界上,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办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解决矛盾。矛盾伴随着困难。所以,困难在我们办事情、处理问题时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因此,意志与管理人员和领导工作是寸步不离,形影相随的伙伴。

随机应变的行为能力

应变能力,是一种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随时调整领导行为的难能可贵的能力。是复杂的现代领导活动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的一条起码的要求,也是确保领导活动获得圆满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

具有应变能力的领导人才,不例行公事,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能够从表面“平静”中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从中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对改革中遇到新事物、新工作,能够倾听各方面的意图,认真分析,勇于开拓,大胆提出新设想、新方案;对已取得的成绩,不满足、不陶醉,能够在取得成绩的时候,不得意忘形,能透过成绩找差距、挖隐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审时度势地作出机智果断的应变,在当今世界,事物各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千姿百态。但就其和领导活动的关系而言,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种情况:其一是变化尚未偏离领导活动的前进方向的阶段;其二变化明显偏离领导活动的

4 前进方向的第一阶段。

对于第一阶段的变化,一般无需对原决策方案作根本性的变动,只需要适当地对方案作某些局部的调整,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但是,对于发生阶段的变化,就需要进行审慎的斟酌,对原先的决策作较大的改动,甚至“推倒重来”。一个优秀的领导人才,其非凡的应变能力,往往就表现在对一些复杂的“突发事件”和“非规范问题”的果断处理上。从复杂的计划的修定,到生死攸关的政治斗争的处置;从微妙的外事活动的安排,到举足轻重的经济谈判;都需要有机智的应变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能使管理人员在纷繁复杂的领导活动中,有意识地使领导行为和决策方案与客观环境相适应。但是,“应变”必在不抛弃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客观事物的不断变化而提供的一切可能条件,尽可能采取科学灵活的“应变”对策,做到“你变我也变”,从而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无原则的灵活“应变”,是圆滑世故、虚伪的政客玩弄的伎俩。现代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是建立在科学判断基础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在确知无法达到预定目标时能果断地“刹车”,及时转移工作重点;在确知再坚持一下就会取得胜利时,能够顶住压力,排除各方面的干扰,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在已实现预定计划时,能适时地提出新的可能达到的目标,鼓励大伙向新的高度挺进;在发现被管理人员和作用对象(即客观环境)的情况发生变化,按照预定决策方案难以实现原来计划时,能够审时度势,急中生智,临场作出新的最佳决策,将领导活动继续引向胜利。

游刃有余的协调能力

疏通、协调能力,主要是指妥善处理与上级、同级和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同这三者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而这些人的身份、地位、交往需求、心理状况和掌管的工作性质是不尽相同的。管理人员能否与他们友好相处,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上下级相互沟通,同级相互信任,劲往一处使,直接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成败。现实中的领导活动中,管理人员都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用来妥善处理与上级、同级和下级之间人际关系的疏通、协调能力。我们认为,概括起来,主要是把握好四个环节。

1. 尊重

每一个人都有被别人尊重的欲望,尊重是对一个人的品格、行为、能力的一种肯定和信任。尊重别人也是一个人优良品质的表现,包括尊重别人的人格、言论、举止、习惯等等。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相互尊重是疏通、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环。只有相互尊重,才能打消对方的疑虑,博得对方的信任。工作中,无论是和上级、同级还是下级接触,都必须尽力尊重对方,这是取得对方信任、帮助和支持的前提。

尊重上级,获得上级的信任和理解,避免和上级产生“心理屏障”,有效地协调上下级关系,是上级愿意积极帮助和支持下属工作的重要前提。尊重上级,首先表现在“服从”上,对于上级交办的工作要不折不扣的完成;对于上级提出的意见,即使你认为有所不妥,也应该用适当的方式说

5 明,不能阳奉阴为;自己所作的决策的工作要尽量向上级汇报,让上级知道,不能处处“架空”上级。要让上级感到,在大政方针上,下属和其保持一致,工作大胆,既站在微观位置,考虑本职工作,又站在宏观位置,替领导出点子,想办法。 尊重同级表现在相互配合,相互信任。在工作上分清职责,掌握分寸,不争权夺利,不相互推诿责任;相互配合,不相互无原则指责,甚至相互拆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多看别人的长处,少看短处,对自己多看短处,少看长处。

尊重下级表现在支持下级和肯定下级的工作。对下级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听取、采纳;对下级所取得的成绩要及时肯定;尊重下级的劳动,对下级的工作要给予支持。

2. 了解

所谓了解,就是应该尽可能周详地了解上级、同级和下级的长处和短处,并在工作中,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这是使对方避免感到“为难”,并能更加有效地给予帮助和支持的重要一环。

了解上级,就是要了解上级在宏观上和整体上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意图,以及与自己在微观和局部上的指导思想和意图上的差异;了解上级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扬其长,避其短。

了解同级,表现在工作上要相互沟通信息,协调一致。

了解下级,便是要了解下级的工作需要得到什么帮助和支持;了解下级的心理特征和情绪变化,以利于调动其积极性。

3. 给予

在工作中,按对方最希望的方式,给予对方所希望获得的支持、帮助、信任……是很重要的。 上级最希望下级圆满完成自己交办的工作任务;同级最希望互相之间建立起一种携手并进的融洽关系,在亲密无间的友好气氛中进行良性竞争;而下级最希望获得的是上级的“信任”,在困难时刻的有力支持,受到挫折时的热情鼓励,以及取得成绩后的及时奖励。

4. 索取

任何领导人才,也不可能单枪匹马去开拓新局面。他必须尽可能取得上级、同级和下级的支持、帮助和合作。这就是说需要“索取”。

在争取上级支持时,不能随意、盲目地向上级提出这样那样的非份要求,要了解上级能够提供什么,愿意提供什么,切忌强人所难,招之被动;在与同级要求配合时,要看这种配合是否给同级带来麻烦,是否是同级力所能及的;要求下级完成任务时,要弄清下级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单凭他的力量是否能顺利完成。

左右逢源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一种基本功。语言能力反映人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以及性格、风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主持会议、制定政策、文件,上传下达工作指令,接待来访,参加社交活动,发表演讲和个别交谈……都需要语言表达能力。

6 管理人员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分量、语言的逻辑性和语言的幽默感三个方面。语言的分量是由词意和态度两因素构成。词意是指语言的本意,态度是指表达时的轻重缓急和所持的表情、情绪。语言的词意要求语言能准确的表达思想,不要词不达意,废话连篇。

管理人员需要注意语言分量,贬意的语言分量过重,容易令人伤心,背上思想包袱;如果过轻,则达不到启发人、震动人、教育人的目的。反过来,褒意的语言过重,容易使人骄傲自满;过轻则对人起不到鼓舞作用,也许会令人失望。

管理人员语言的逻辑性,就是要使语言严谨、有条有理,无懈可击、令人信服,要做到前后呼应,因果联系紧密,这样就能紧扣听众的心弦;否则,就会显得罗嗦,冗长,言之无物,东扯西拉,令人乏味。

语言的幽默感,能使管理人员更好地团结群众,造成亲松、愉快的气氛,促进与被管理人员的思想,感情的交流,使群众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主张和思想意图。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管理人员自己的形象。

语言表达能力分为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1、 口头表达能力。

也就是口才,就是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建议运用最生动、最有效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听者,对听者产生最理想的影响效果的一种能力。管理人员的口头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在各种会议上的演讲能力;对不同对象的说服能力,以及面对复杂情况应付各种“对手”的答辩能力。

在新闻传播日益先进的现代信息社会,各级管理人员都有可能随时遇到记者的采访;都要在必要的会议和必要的场合发表演说;在各种社会活动中,随时有可能主动或被动地答辩一些问题,管理人员的口才就表现出其重要性。

2、 文字表达能力。

就是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决策思想,运用文字表达方式,使其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的一种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素质,古今中外,杰出的领导人才都具有优秀的文字表达能力。

作为现代管理人员更需要优秀的书面表达能力,现实生活中有一些领导在缺乏书面表达能力,凡事都由秘书代劳,这样使自己的领导潜力得不到更进一步的发挥。而那些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善于总结经验,使自己的决策思想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人员将脱颖而出。

3、扎实全面的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是指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领导实践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难题的一种能力。

在现代领导活动中,领导人才为了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尤其是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更为重要。

7 历史上,因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缺乏而导致决策上失误的例子不胜枚举,发人深思。

70年代,埃及兴建阿斯旺水坝。水坝的建设竣工,给埃及人带来了廉价的电力,控制了水旱灾害,灌溉了农田,给埃及的工农业生产、经济建设带来了许多好处。但是,由于有关部门领导人缺乏保持生态平衡的专业技术知识,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未作好周全的决策,导致了尼罗河流域生态平衡的破坏,遭到一系列始料不及的自然报复。由于尼罗河的泥沙和有机质沉积到水库底部,尼罗河两岸的绿洲丧失了肥源,土壤日趋盐渍化、贫瘠化;由于尼罗河河口供沙不足,河口三角洲平原向海中伸展变为朝陆地退缩,工厂、港口、国防工事等有陷入地中海的危险;由于缺乏来自陆上的盐分和有机物,盛产沙丁鱼的渔场毁于一旦;由于大坝阻隔,尼罗河上游奔流不息的活水变成了相对静止的“湖泊”,为血吸虫和疟蚊的繁殖提供了生存条件,致使水库一带居民的血吸虫发病率达到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百。这些由于领导缺乏专业技术知识而带来的损失,使埃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不断进取的创新能力

因为领导活动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所以,领导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就需要管理人员具有不断进取的创新开拓能力。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工作的多变性和动态性更加显著,形势复杂多变,机会转眼即逝。管理人员如果不善于提出新问题,开拓新领域,就无法跟上形势的变化,就只能使自己的工作处于被动。

1、 不断进取的创新开拓能力,是社会主义现代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时代在前进,处在这种时代潮流中的各级管理人员,如果没有旺盛的进取心,就会被时代所抛弃;没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就只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工作就自然没有起色。有了不断进取的创新能力,永不衰竭的进取心,任何艰难困苦,落后保守势力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第三十二任总统,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罗斯福也是一位极具创新能力的管理人员。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迄今为止最严重、最持久的经济大危机,其中以美国所受的危害最深。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只知道墨守成规。还是一味推崇亚当·斯密提出的,一百多年来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过大推动作用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1932年在竞选中,胡佛除了毫无根据地发表盲目乐观的演说外,拿不出任何新政策来摆脱经济危机。而罗斯福则针对美国经济危机,深刻地分析其原因,大胆提出“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要用政府力量调节和改革经济。后来,他采纳凯恩斯理论彻底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罗斯福总统为美国人民实行的新政,是一种超凡大胆创新之举,“新政”使美国逐步摆脱经济危机,获得新的经济增长,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国家调节干预经济政策的开始。罗斯福的新政,也是他能够成为二百多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总统的原因之一。

8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成功的管理人员都需要具有开拓创新能力。胡佛总统在经济危机面前正是缺乏创新能力,墨守成规,所以连任竞选失败。而罗斯福正是依靠他的创新能力,当上总统,并成为一代杰出的管理人员。

三、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锻炼与培养

管理人员的才能,包括了前述的统帅能力、意志能力、应变能力、疏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和专业技术能力、创新开拓能力等等,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而又极其复杂的综合概念。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受到其他各项内在要素的明显制约和影响。因此,领导人才在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造才能时,就不能局限于单纯从成才的方面去寻求提高的捷径,而必须在多方面打好扎实的基础,付出艰苦的努力,以求得创造才能的综合性提高。譬如:通过提高道德水平来培养“正才”,防止“邪才”;通过提高见识水平,来培养“明才”,防止“盲才”;通过提高知识水平,来培养“通才”,防止“偏才”;通过提高健康水平,来培养“壮才”,防止“弱才”。

领导才能的锻炼和培养,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实践来增长才能;二是通过学习来增长才能;三是通过竞争和自我否定增长才能。

在实践中增长才能

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知人善任能力、表达能力等等都需要通过实践的锻炼来培养。

要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就需要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根据事物变化、发展的情况,找出其规律,结合其具体情况来抓住其本质,分析、判断出其发展趋势。否则,不深入实践中锻炼,隔山观海,便不可能培养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

决策能力更需要从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事物是多种多样、变化多端的,客观情况和环境也是复杂多变的。管理人员只有投入到实践中去,才能够积累经验,根据变化中的情况来选择最优方案;而风险决策的精神和当机立断的能力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做到。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就没有可靠性、科学性可言,那便是鲁莽、冲动的行为。

知人善任、争当伯乐,就需要在实践中去发现他们的专长,并且根据这些专长委以不同的责任。如果离开实践活动的培养,就不容易识别一个人身上真正的最出色的能力和专长。

显而易见,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实践中不断的锻炼,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够培养的,离开实践的锻炼,就不可能有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此外,应变能力,组织指挥能力等都需要在复杂多变的事物和情况的实践中锻炼,积累一些实践经验,才能培养在不同的环境下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9 实践能够增长才能。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每次实践活动所培养的才干却往往是不一样的,这里就有一个实践的“效率”问题,善于从实践中锻炼和培养才能的管理人员,都能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问、多记、反复检验,反复调查,不断总结,吸取教训。

在竞争和自我否定中增长才能

竞争对人能起到激励的作用。竞争能产生压力,压力又变为动力,在动力的推动下,竞争双方都提高了能力。

管理人员要敢于进行健康有益、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竞争。对于比自己才能高、领导成绩突出的管理人员,就要向他们学习,并要敢于超越他们;对于和自己在一个起跑线上,能力相当的管理人员,就要比谁的能力提高得快,领导成绩谁突出;这样有一个目标,就能够激励自己迅速地提高领导才能。

自我否定,就是一种同自己的竞争。“今天的我,一定要胜过昨天的我”。这就是一种自我否定。比如,昨天的演说和今天的演说相比,今天是否有些长进?昨天找一个职工谈话,不到五分钟就谈崩了,今天再找他谈话,能使他醒悟吗?我去年能管好五百人的企业,今年能管好二千人的企业吗?……通过这种自我否定,也能激励自己迅速增长能力。

竞争和自我否定,向你指出了新目标,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希望,使你产生了新的压力、新的动力;迫使你去寻求和探索新方法、新的途径、新的手段。尝试运用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行为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去从事领导工作。

竞争和自我否定,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和实践,也需要不断地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使自己的领导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努力防止领导能力在原来的水平上徘徊,甚至下降。

开拓型人才的素质特征

一个开拓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应有坚定的信念、优良的品德、坚韧的精神、必胜的信心、巨大的魄力、充沛的精力、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优异的才能等素质特征。具体表现在:

1. 开拓型人才必须是战略家

现代市场,已不是狭隘的市场,它是没有国界限制,没有意识形态限制,是国际性的世界大市场。市场的变化要受经济、政治、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个企业要想在开放的国际市场上求生存、求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必须有战略眼光,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或者说将来的变化作出企业战略,它影响着企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决策活动最能体现战略家的特质。在决策活动中,经营管理人员通过“谋”和“断”两大职能来决定组织中的重大问题。经营管理人员关心和参与智囊机构的整个谋划过程,使其对最终备选方案的“背景”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最后才会充满信心,胸有成竹地作出决断。

10

2、开拓型人才必须是一位宣传鼓动家

经营管理人员要高瞻远瞩,明晰动静,运用思想家、演说家、评论家的天才,阐述念, 扭转看法,鼓舞士气,引导众人形成明确的价值观。从而使企业内部全体员工产生持久的凝聚力,并在组织外部社会大众的心里植下一种亲切友好的形象,使企业有一个轻松的外部环境和社会环境,更广泛地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提高自己企业的知名度和无形资产。

3. 开拓型人才必须敢于创新

一个人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不敢冒风险,就谈不上开拓。只有敢闯敢干,敢于试验,敢于冒险,才能走出新路,走出好路,干出新的事业。

艰苦创业精神,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光想不做,遇到困难就退避三舍,没有一种拼博精神,永远也不会梦想成真的。

4. 开拓型人才必须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

开拓型人才最重要的内在素质,归结到一点就是个性。个性能使人的才干增添无比的光彩。

开拓型人才的个性特征一般包括:

(1)主动性: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积极进取。

(2)洞察力:富于直觉,对环境有敏锐的感受力,可以觉察到别人未注意到的情况和细节。

(3)变通性:善于举一反三,能想出较多的点子,提出非凡的见解。

(4)疑问性:不盲从,敢大胆发问,冲破旧的传统观念。

(5)独创性:有独出心裁的见解,勇于弃旧图新,别开生面。

(6)自信心:相信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即使受到阻挠和诽谤,也不改变信念。 (7)坚持力:有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意志。

(8)想象力:思想中新的观点、形象,来自合理的联想、幻想。

(9)严密性:灵感的火花闪过后,能深思熟虑,精细推敲,以求达到完美。(10)幽默感:幽默的性格使他不因别人的讥讽和轻视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创造力。

(11)勇气:具有面对常人无法忍受的困境的勇气。

(12)狂劲:表现在对外,试图突破常人以为难于突破的主客观障碍,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光辉顶点。对内,既是一种对自己实力的充分信任,又是一种对较高目标的大胆追求。

第5篇:管理人员提升能力素质培训通知

分公司关于举办管理人员

提升能力素质培训班的通知

各管理所:

为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站股级干部履职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意识,分公司定于2012年8月6日至10日举办管理人员提升能力素质培训班,现将培训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

1. 管理基本知识;

2. 人力资源管理;

3. 职业礼仪;

4. 团队沟通、协作与执行;

5. 职业规划与职业精神;

6. 写作基础知识。

二、培训人员:

1. 各管理所所长、主管收费副所长;

2. 各管理所办公室主任或办公室负责人;

3. 各管理所收费股、养护股股长,路政中队长;

4. 各收费站站长、副站长。

三、培训时间及地点:

1. 时间:8月6日上午报到,8月6日下午至8月10日培训。

2. 地点:分公司大会议室。

四、培训相关事宜:

1. 培训人员食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

2. 报到当日学员需提交免冠1寸彩照一张,经培训考试合格者,发放结业证书;

3. 培训报名截止8月3日上午10:00;各管理所须认真填写报名回执表并及时报人力资源科;

4. 所有参训人员严格遵守培训工作纪律,培训期间不得无故请假或旷课。

附件:管理人员提升能力素质培训报名回执表

二〇一二年八月一日

附件:

管理人员提升能力素质培训报名回执表

备注:请用正楷字体仔细填写以上信息。

第6篇:公司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分析

所谓素质,是指一个人的品质、性格、学识、能力、体质等方面特性的总和。在现代企业里,管理人员不仅担负着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而且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负责或参与对各类非管理人员的选择、使用与培训工作。因此,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决定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日益复杂,对公司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一定意义上,是否有卓越的企业管理人员和管理人员集团,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成败。显然,才智平庸、软弱无能者是无法担当起有效管理企业的重任的。所以,现代企业管理职能客观上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具有相应的良好素质。换言之,良好的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是指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素养和能力,它是选拔管理人员担任相应职务的依据和标准,也是决定管理者工作效能的先决条件。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分析是公司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如下素质:

(1)从事管理工作的愿望

企业管理是组织、引导和影响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专业性工作,胜任这一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从事管理工作的愿望。只有那些具有影响他人的强烈愿望,并能从管理工作中获得乐趣、真正得到满足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之,倘若没有从事管理工作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愿望,个人就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探索管理活动的规律性和方法,亦缺乏做好管理工作的动力,不可能致力于提高他人的工作效率,难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2)专业技术能力

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处理专门业务技术问题的能力,包括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专业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够熟练运用专业工具和方法等。这是由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不论是综合性管理亦或职能管理,

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如计划管理要求掌握制定计划的基本方法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内在联系,能够综合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善于运用有关计算工具和预测方法。要胜任计划管理工作,就必须具备上述专业能力。因此,管理人员应当是所从事管理工作的专家。此外,就管理对象的业务活动而言,管理人员虽然不一定直接从事具体的技术操作,但必须精通有关业务技术特点,否则就无法对业务活动出现的问题作出准确判断,也不可能从技术上给下级职工以正确指导,这会使管理人员的影响力和工作效能受到很大限制。

(3)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

管理人员能否有效影响和激发他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决定于企业组织赋予管理者个人的职权大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影响力。而构成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是管理者的道德品质修养,包括思想品德、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性格气质等方面。管理者只有具备能对他人起到榜样、楷模作用的道德品质修养,才能赢得被管理者的尊敬和信赖,建立起威信和威望,使之自觉接受管理者的影响,提高管理工作的效果;反之,管理人员如果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甚至低于一般规范,则非但无法正常行使职权,反而会抵消管理工作中其他推动力的作用,影响下级工作的积极性。

(4)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这是从事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在企业组织中,管理人员通常担负着带领和推动某一部门、环节的若干个人或群体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职责,因此,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按照分工协作的要求合理分配人员,布置工作任务,调节工作进程,将计划目标转化为每个员工的实际行动,促进生产经营过程连续有序地稳定进行。不仅如此,为了充分发挥协作劳动的集体力量,适应企业内外联系日益复杂的要求,管理人员应成为有效的协调者,善于协调工作群体内部各个成员之间以及部门内各工作群体之间的关系,鼓励职工与群体发挥合作精神,创造和谐融洽的组织气氛;同时要善于处理与企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社会集团及个人的关系,妥善化解矛盾,避免冲突和纠纷,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各界公众的理解、信任、合作与支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综合能力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物质与人才转换的开放系统,生产经营过程具有明显的动态性质,即需要随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和调整。与这一状况相适应,管理工作经常面对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一定意义上,管理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之所在,迅速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和途径,善于讲求方式方法和处理技巧,使得问题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决策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管理中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面临的非程序性、非规范化问题越来越多,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决策能力,要善于在全面收集、整理信息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大胆拍板,从各种备选方案中果断地选择最优方案,并将决策方案付诸实施。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能力构成也有所不同。一般说来,专业技术能力对基层管理人员显得比较重要,中层管理人员次之,高层管理人员则不需要太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基层管理者日常管理工作中面对的大量问题是技术问题,必须有熟练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胜任。综合能力对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因为高层管理者承担企业重大战略决策、协调内外环境平衡的职能,专业问题可以委托职能部门的参谋人员去解决,但是最终的决策必须由自己承担。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对每个管理层次都很重要,但不同管理层次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类型有所不同。基层管理者需要协调基层操作人员工作协作、配合方面的能力;中层管理人员既要协调上级和下级单位之间的关系,也要承担大量的横向协调职能;高层管理人员主要承担企业外部关系的协调职能,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公司管理风格及经营理念分析

管理风格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所一贯坚持的原则、目标及方式等方面的总称。经营理念是企业发展一贯坚持的一种核心思想,是公司员工坚守的基本信条,也是企业制定战略目标及实施战术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依据。一个企业不必追求“宏伟的”理念,而应建立一个切合自身实际的,并能贯彻渗透下去的理念体系。经营理念往往是管理风格形成的前提。一般而言,公司的管理风格和经营理念有稳健型和创新型两种。稳健型公司的特点是在管理风格和经营理念上以稳健原则为核心,一般不会轻易改变业已形成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因为成熟模式是企业内部经过各方面反复探索、学习、调整和适应才形成的,意味着企业的发展达到了较理想的状态。奉行稳健型原则的公司的发展一般较为平稳,大起大落的情况较少,但是由于不太愿意从事风险较高的经营活动,公司较难获得超额利润,跳跃式增长的可能性较小,而且有时由于过于稳健,会丧失大发展的良机。稳健并不排斥创新,由于企业面临的生存发展环境在不断变化之中,企业也需要在坚持稳健的原则下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策略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果排斥创新的话,稳健型的公司也可能会遭到失败。创新型公司的特点是管理风格和经营理念上以创新为核心,公司在经营活动中的开拓能力较强。创新型的管理风格是此类公司获得持续竞争力的关键。管理创新是指管理人员借助于系统的观点,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以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益的不断提高,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综合效益,具有动态反馈机制的全过程管理目的。管理创新应贯穿于企业管理系统的各环节,包括经营理念、战略决策、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技术和人力资源开发等各方面,这些也是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创新型企业依靠自己的开拓创造,有可能在行业中率先崛起,获得超常规的发展;但创新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发展一定能够获得成功,有时实行的一些冒进式的发展战略也有可能迅速导致企业的失败。分析公司的管理风格可以跳过现有的财务指标来预测公司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分析公司的经营理念则可据以判断公司管理层制定何种公司发展战略。

3公司业务人员素质和创新能力分析

公司业务人员的素质也会对公司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公司的员工,公司业务人员应该具有如下的素质:熟悉自己从事的业务,必要的专业技术能力,对企业的忠诚度,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等等。具有以上这些基本素质的公司业务人员,才有可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有可能贯彻落实公司的各项管理措施以及完成公司的各项经营业务,才有可能把自身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不少高科技公司依靠提高产品和技术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加快新产品开发,公司业绩实现持续增长。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一个方面,其他还有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则是产品、技术和市场创新的基础。在进取型的公司管理风格下,还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业务人员,如技术创新、新产品的开发必须要由技术开发人员来完成,而市场创新的信息获得和创新方式则不可缺少市场营销人员的努力。因此,公司业务人员的素质,包括进取意识和业务技能也是公司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对员工的素质进行分析可以判断该公司发展的持久力和创新能力。 摘自《东方财富网》—股民学校股吧股票频道

第7篇: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事务杂而繁琐、头绪多、涉及范围广、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从学校宏观的发展规划到管理中的琐碎小事,无一不与教务管理有关,教务管理部门是高职院校中不可或缺的部门。本文通过分析教务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教务管理人员要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主要担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教学课表、管理学生学籍、制定教学管理制度与考试管理等职责和任务,他们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本人根据5年来做教学秘书的工作实践的回顾和总结,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对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一些看法和切身的体会。

1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它是学校、老师、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务管理工作涉及内容杂、范围广、环节多、责任重。它具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特点,即服务性、计划性、规范性、整体性、科学性、动态性。

首先,教学管理工作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为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服务,要热情为教师服务,深入教师当中,及时了解和反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难题,要竭诚为学生服务,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疾苦;其次,教学管理要按照学校的工作布置和要求,每个学期制定工作计划和进程,按照计划来开展工作。第三,教务工作必须依据学校的教务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和文件执行,不能违反原则。能够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整体和个别之间的关系,树立整体意识。最后,教务工作要不断转换管理观念,不断创新,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施教务管理,不断完善。

2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2.1 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

管理人员肩负着“管理育人”的神圣职责,因此要求他们要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严肃的法制观念,这个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教务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工作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正确的政治思想指导自己的本职工作,保证工作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第8篇:浅谈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素质

摘要:财务主管必须认清自己在企业中的角色,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及业务素质,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参与决策的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使用人及培养人的能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财务工作对财务主管的要求将更高。

关键词:财务主管 素质 能力 提高途径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达、企业管理的不断规范,财务管理的地位日显重要,财务管理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我国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较少,缺口很大,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人才尤其缺乏。ACCA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姚志君先生表示,保守估计近几年之内,中国国内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缺口在15万左右。所以,对财务管理人员能力培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是我国各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这瞬息万变的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合理的运用就能使企业蒸蒸日上,抓住问题的实质为企业出谋划策,提出合理化建议。我认为,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素质分别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财务主管应具备的素质

①道德素质财务主管是单位核心部门的负责人,因其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它的道德素质对单位的发展尤为重要。财务主管的道德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作风正派。优秀的财务主管应正确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不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实事求是。在财务管理中遵纪守法,坚持原则,抵制弄虚作假行为,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本职工作。

(2)敬业精神。优秀的财务主管应热爱本职工作,把工作看作一种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工作中不断追求创新,自觉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3)对单位忠诚。主要表现在,视单位利益高于自身利益,不做任何不利于单位的事情,财务主管要严格保守单位的商业机密,自觉维护单位形象,并为单位发展出谋划策。

②业务素质财务主管要具备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知识。这些知识给财务主管以正确的思维方法,能较好地把握经济形势对单位经营的影响。在会计准则方面不仅要求财务主管熟悉国内实施的各项会计准则和制度,还要熟悉国际惯例和西方主要国家的准则和制度,在财经法规方面,要求财务主管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国际法律法规。财务主管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即会计账目,单位的一切活动和营运情况都在会计账目中反映,因此财务主管要熟练掌握会计知识。在业务核算方面,财务主管要掌握国内贸易及国际贸易核算方法;在成本控制方面,不仅要求财务主管会按国内同行业先进标准控制,还要会按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去控制;在核算工具方面,财会人员实行会计电算化及电子商务网络技术。

2.财务主管应具备的能力

①组织协调能力

财务主管的组织能力就是策划指挥,安排调度的能力。财务主管把下属组织成为一个有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体。另外,财务信息的收集、投资、筹资和利润分配的活动都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融资渠道方面不仅要求财会人员利用银行信贷融资,还要使用资本市场衍生工具和吸引外资来降低单位融资成本和扩大融资渠道。

②分析判断能力

财务主管应具备从相关信息中分析出自己所在单位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的能力。就外部而言,财务主管应具备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开放的世界市场环境变化的分析判断能力,按照市场上的财务机会和财务风险,为单位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就内部而

言,财务主管应当从纷繁复杂的财务活动中,揭示其规律性的东西,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③参与决策的能力

财务主管作为单位重要的部门主管之一,会经常参与到单位的各种决策活动中,财务主管在这其中的主要职责是当好参谋,为最高决策层的采纳定案提供建议和资金及财务方面的支持。财务主管应从尽可能降低耗费,用好资金,提高效益的要求出发,从财务角度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为最高决策层最终作出决策提供依据。

④沟通与交流能力

要想做好财务主管,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效地与别人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样能减少彼此之间的矛盾,获得别人和其他部门的支持。只有团结协作,才会使单位各部门凝聚在一起,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整体优势,自己的工作价值此时才能得以实现。

⑤使用人及培养人的能力

财务主管作为单位的部门负责人,要学会有效地培养和使用骨干,依靠骨干的力量,带动整个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3.新时期提高财务主管素质和能力的途径

①专业培训国际业务知识财务主管作为单位领导的参谋助手,如果不懂国际业务知识,就无法在决策和预策中有效地发挥会计职能,甚至都无法保证有关国际业务中会计核算的准确和完整,对财务主管进行国际业务知识培训,应是当务之急。

②加快培养新型会计人才各大型集团单位公司应自行组织和委托组织培养财务主管,使其尽快转型,成为新形势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财务主管。高级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课程也应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变革。

③相互交流总结实践经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内已有不少单位、企业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国设立了一些公司和窗口。在这些单位中有不少我国的会计人员担任要职,已具有丰富的与国际接轨的实践经验,可以组织这些会计人才与单位会计人员相互交流总结经验,也可以到这些单位实习锻炼,以提高我国财务主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会计是单位管理的基础,在世界经济大潮中, 单位面对的是世界经济强国,是实力雄厚的跨国集团,要与他们竞争,只有靠优秀的人才和管理创新。单位管理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创新才有出路,创新才有生机,创新才有效益。

参考文献:

[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Z].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6.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讲话》. [Z]《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讲话》编写组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6.

第9篇:IT人员能力素质模型

IT人员能力素质模型 摘要:企业用人是否“以人为本”的一个通俗解释就是,“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候在合适的岗位上”,即人岗匹配。问题是企业要用“合适的人”,得先界定什么样的人才是合适的?CIO需要思考的是需要什么样的员工?

什么样的员工好用?

现代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多、项目越来越大、IT系统越来越复杂,应用也越来越深入,人才需求迫切。于是,我年年招人,既招应届毕业生,也招在职的;既从公司外招,也有内部招聘,年年也都有人离职。对此归纳起来就是不同程度地具备“四有”——有IT技能、有企业和IT部门文化、有行业经验、有管理素质和能力。将这4种共同点称之为“IT人员能力素质模型”。那些留下的却又觉得不太好用的员工,也多少是因为缺少其中的某个“有”。

行业经验

指的是IT系统所应用的相关行业业务知识与经验。比如贸易行业的IT员工应知道进出口贸易业务知识和流程、知道外贸会计核算知识、3大财务报表和众多内部管理分析报表之间的关系;物流行业的IT员工应知道仓储业务如何计费、配送车辆如何核算成本、集装箱在码头堆场如何周转等;房地产行业的IT员工要知道物业管理费用的项目、收费周期,商品房销售的一般营销手段等。这类与IT系统应用相关的业务知识和经验,不同岗位要求熟悉程度不同,不一定要很精深,但一定要能正确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业务需求,方便服务内部用户及与外部合作伙伴沟通。

文化

除了指企业文化之外,还包括IT部门自身定位所带来的、对所有IT员工的共性要求,最主要的是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文化问题影响深远,但没有其他3方面那么明显,所以容易被CIO所忽视。

管理水平

包括管理知识、认知、悟性和能力、经验等。这方面的要求是对所有员工的,不仅只对有管理职责的IT主管。最最基本的管理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及相应的人际交往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及相应的计划管理(制订、执行和调整等)能力。这些能力是任何员工都必须具有的。IT技能

除了IT部门全体员工必须普及并掌握的基本IT技能外,其他的专业IT技能则因具体岗位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通常将IT人员分成开发、实施、运行维护和专业管理4类。套用上述这个模型,可知专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文化需要的权重最大,行业经验次之,IT技能相对要求较低;开发人员则刚好相反,IT技能最重要;实施人员的行业经验居首;运行维护人员则要看具体岗位,如网络管理和服务器管理人员与开发人员类似,跟IT设备或软件系统打交道较多,而ERP等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人员则更接近于实施人员的要求,因为他们跟人打交道较多。

上一篇:2019年入党流程培训下一篇:环保设施运行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