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研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档案作为记录历史事实的载体, 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信息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它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 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敬业精神、道德修养、业务技能和服务意识, 才能更好地胜任档案工作, 更好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而如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以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新需求, 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着手解决的问题。本文中我们将分析、讨论并且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意义

(一) 信息化时代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 信息技术已经应用成熟。毫无悬念, 信息技术在走入我们生活的同时, 在我们的工作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曾经的档案管理工作, 只依赖于传统的工具, 而如今档案管理也迈进了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可是面对这一改变, 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并未拥有熟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手段, 面对这革命般的变化, 他们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是不容许有任何差池、准确度要求极高的工作, 档案管理人员若不能准确的进行信息记载, 必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时代的进步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提高。

(二) 档案管理工作性质的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拥有科学严谨、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可是, 在过去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弄虚作假, 追名逐利的现象。只有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了, 拥有了奉献精神, 无私品质才能够将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进行下去。档案管理工作才找到了它存在的意义。

二、影响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提高的原因

(一) 部分领导档案意识薄弱。部分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没有足够重视, 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 对人员培训缺乏统筹规划, 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对档案管理缺乏激励竞争机制;对档案设备投入不足, 依然以纸质管理为主, 科技水平落后;有的单位甚至没有专职档案管理员, 严重影响档案工作正常开展。

(二) 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良莠不齐。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偏低, 缺乏档案管理的知识水平和技术实践能力, 使得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顺利、高效地开展;有的对于自身工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认识不足, 满足于现有的工作环境, 局限于已掌握的知识, 缺乏主动接受新事物和掌握新技能的意识;有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 态度不严谨, 责任心不强, 工作积极性不高, 存在得过且过的心态。以上种种情况都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三、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一) 提高思想认识。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对新形势下高素质档案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给档案管理工作以人员、资金以及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档案专业人员要认真遵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 恪守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 严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紧跟时代步伐, 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 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二) 加强业务培训。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要紧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 与发展形势相结合。除加强基本业务知识学习外, 还应加强新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包括计算机及相关先进设备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同时, 注重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之间、档案管理单位之间的业务交流, 通过交流, 来相互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三) 强化服务意识。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新时期的档案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及时关注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 善于从政治上研判形势, 主动开展档案工作;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完善服务方法, 积极主动为利用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这样才能在服务中提高工作效率, 在服务中树立良好形象。

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对工作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是加速档案科技进步, 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 档案管理人员应站在新的高度, 用更宽广的视野、更新的思路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随着档案载体日益多样, 管理技术日益先进, 档案信息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档案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业务工作的效率、水平和质量, 对发挥档案资料整体效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才能适应新时期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 才能加快档案事业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档案管理工作,自身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颖.新时期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建议[J].经营管理者, 2015 (24) :296.

[2] 潘静艳, 林思阳.有关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16 (03) :281.

上一篇:论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工程计价的风险及对策下一篇:浅析后“营改增”时代商业企业增值税税务风险与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