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二级院系行政服务平台下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初探——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系为例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高职二级院系行政服务平台的作用

目前, 高职院校的二级教学单位大都设有系行政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两个机构, 具体承担着各项日常工作, 直接面对一线教师、学生和社会, 他们起着承上启下、沟通内外的中枢作用, 其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各项工作的效果。

我们尝试将“系办”、“学工办”的人员进行统一调配, 将原有工作进行重新梳理, 将事务性的工作规范化, 例如:教师调补课、借用教学设备、常规报销等, 学生请销假、注册、考试报名、物品场地借用等, 社会企业的接待等工作列入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范畴, 制定了行政服务中心的值班制度, 每天保证中心有两位老师处理日常事务性的工作, 而其他老师可以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脱开身, 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自主管理, 为师生做好服务工作, 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需要自主管理

1. 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较差, 同时, 还有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 目标明确、态度端正的同学, 但数量有限。

2. 整体综合素质不高

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村的留守儿童, 他们从小缺乏父母的引导和教育, 虽然独立性很强, 但自我约束力不够, 团队合作意识不强, 家庭教育缺失, 心理承受力较弱, 加之他们很难享受到优秀的教学资源, 导致整体的综合素质不高, 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

三、学生自主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1. 建立自主管理的意识

学生从小适应听令行事, 而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的“管”, 变得无所适从。我们的做法是:为每个新生班级选拔高年级中的优秀学生担任班主任助理, 在班会课和平时的交流中渗透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 让学生一入校就逐步树立主人翁意识, 形成自主管理的理念。

2. 建立切实可行的自主管理制度

实施学生自主管理, 我们从班级、系两个层面共同进行, 精心构建了班级、学生会、团委的自主管理机构,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成为班级工作、系部工作的“编剧”、“导演”和“演员”,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班主任、辅导员则在幕后做学生干部的智囊团、亲友团, 为学生开展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们还配套建立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 相继出台和完善了系团委、学生会工作制度, 例会制度, 文档管理制度, 学生干部管理制度, 团支部、班级工作量化考核标准, 团委、学生会部门量化考核条例、评优制度、学生活动规范、承办活动实施细则等, 使系部、班级的自主管理层层推进, 层层落实, 有章可循, 有记录可查, 有模式可参考。

3. 采用“3+1”模式对学生干部进行选拔、任用和培养

“3+1”选拔任用形式, 即“民主推荐、拟定候选人、公开答辩+正式选举”。在选拔学生干部时, 首先在全体同学中进行民意测验, 让他们推荐自己认为理想的学生干部人选, 然后由班主任、辅导员根据他们平时的表现, 并参照民主测验的结果确定候选人员名单, 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之后, 再进行差额选举, 最后由主管部门审批。经过这样的程序, 可以较准确地选拔出较为理想的学生干部。因此必须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制度——民主集中制原则, 真正选拔出有发展潜力、群众公认、勤勉敬业的学生干部进行自主管理。

“3+1”评价激励机制, 即“自评、学生评、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评+公开述职”。在他们担任学生干部时即告知学生干部工作的定性、定量的评价标准, 还要保证学生干部评优工作的机会平等, 过程、结果公平, 最后进行公示。另外还要注重提高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如实行选拔优秀学生干部负责学生干部培训、担任新生班班主任助理等, 促使他们自身不断进步, 从而整体提高学生干部的质量。

“3+1”培养形式, 即“自学、集中培训、实践锻炼+定期考核”。每学期开展学生干部培训班, 列出自学内容, 并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开展基本知识、工作艺术方法、写作、绘画等专题专项培训, 在以往传统模式上, 我们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 围绕“学生干部职业能力、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等主题, 增加“开口说话”、“亲手写稿”等模拟演练等环节, 让学生干部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高。

4. 加强反馈机制提高自主管理工作成效

定期召开对口座谈会, 了解广大学生的心声, 不断调整学生自主管理的相关工作。定期把相同职务的学生干部召集在一起, 进行总结交流, 共同探讨。这种交流在一般情况下, 会前要指定好重点发言人。比如召开班长会, 首先由每个班长介绍近期班上的学风、班风、考勤、文体活动的开展、综合测评、卫生状况等, 然后请工作突出的班长具体介绍做法和经验;又如召开生活委员会议, 可先由他们介绍本班的宿舍状况、遇到问题, 然后请名次靠前的班介绍具体做法, 从而取长补短。

利用阶梯式管理, 面向全系优秀学生公开选拔“储备干部”, 将有经验的、有意愿为广大同学服务的学生选拔出来, 担任新生班班主任助理, 具体指导学生干部开展工作, 比如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开展班级活动等;担任团委、学生会部长助理, 在部长的指导下, 通过参与具体工作的开展逐步提高自身工作的水平。

结语

基于高职二级院系行政服务平台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将原有的工作模式打破, 构建新的服务体系, 由于时间、客观条件与自身能力的限制, 还不够完善, 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比如:学生自主管理在提高就业质量中的作用;学生自主管理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能力提高上的作用;如何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的规范等, 都是值得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摘要:本文探索了高职二级院系在行政服务平台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文章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系为例, 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列举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高职二级院系服务平台,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毛成, 蔡玲丽, 赵春鱼.服务行政: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新方向[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9)

[2] 李旭芳.对“项目工作组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6)

上一篇:浅析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下一篇: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手术时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