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视角下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探索与实践——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目前, 我国铁路大发展仍受到技术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影响, 铁路行业企业中, 高职及以上学历占比仅为40.85%, 高技能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铁路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作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培养铁路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学院, 陕铁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使命, 通过与优质铁路行业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共研、师资队伍共享、教学资源共建、培养过程共管、质量责任共担”和“双主体、双导师、双身份、双协议、双证书”的“五共五双”窦铁成土木工程试验班、芝勇现代学徒制培养班等现代学徒制育人探索与实践, 制订与之相配套的各项制度体系, 达到工匠精神引领、校企联合共育的目的, 不断夯实学生职业技能基础, 为学生终身持续发展奠基。

一、双主体育人, 创新培养模式

为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 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陕铁院紧密依托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铁路等国有铁路行业企业, 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领导班子重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牵头、分管领导主抓、校企合作处协调、系部主导的院系两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先后出台《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校企双方职责与权益暂行规定》《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管理办法》等制度10项, 并配套出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实习管理等制度6项。与中铁一局集团、中铁十四局集团、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中交天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优质行业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培训、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共建、现代学徒制育人等列入协议核心内容;与各三级子分公司签订具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和现代学徒制育人实施方案, 细化“四步走 (联合招生、师傅传授、综合评价、总结推广) ”“三结合 (跟岗顶岗有序结合、工学交替工学结合、校企分工有机结合) ”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全方位布局有序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常态化、规范化、内涵化和深入化开展。

二、双导师指导, 激活职业技能

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构建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导师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主体, 根据铁路行业用人标准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律, 将行业急需的BIM应用技术、盾构施工技术、工程物流管理等专业作为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突破口, 陕铁院为学生指定优秀双师素质教师, 企业为学徒提供技术熟练的师傅, 双方共同派出骨干成员组成“校企混编教学团队”, 更好地把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从招生宣传策划、面试考核到制订学徒培养方案, 从开发理实一体教材、产教融合课程、理论教学设计到校企双主体考核评价, 从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大型教学实习实训工区、仿真教学平台、校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到实践教学实施, 校内外导师协同配合, 形成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施工操作-多岗施工轮训四层递进的教学模式, 共同形成导师带徒、过程共管, 双融共育、知行并进的良好氛围。学生 (学徒) 在校学习期间, 以优秀校内教师指导为主, 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参与教学计划组织实施;在企学习期间, 以企业导师指导为主, 陕铁院委派教师挂职锻炼, 协助教学。精准激发教师和学生 (学徒) 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主动提升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有效激活学生 (学徒) 的职业技能。

三、双身份成长, 培育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是面向学生的一种终身教育, 而现代学徒制的精髓是企业深度参与, 成为教育主体。校企双方紧密围绕全国劳模窦铁成、白芝勇, 全国青年岗位技能能手王刘勋, 中铁劳模王朋、邹超等一系列铁路工匠典范, 共同组建铁成土木工程试验班、中铁一局集团四公司刘勋班、中铁一局集团五公司芝勇班、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一公司BIM班、铁建重工集团国际班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班, 着眼于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快速融入企业文化和忠诚服务企业的实际问题。在校学习期间身份为学生, 企业出资在班级、学生公寓营造深度融合工匠精神的育人氛围, 学生身着企业工服, 享受企业助学奖学金, 感受企业冠名, 聆听工匠导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在企学习期间学生身份转化为学徒 (准员工) , 师徒同场竞技, 学徒协助师傅完成既定工作任务, 按劳获得实习津贴和岗位津贴。学生 (学徒) 的双身份使其同时受到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约束, 并自然而然地置身于工匠精神育人环境中, 从心灵深处体会铁路工匠爱岗敬业和积极进取的品质, 感悟工匠精神的博大精深, 自身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不断养成, “崇尚劳动、崇尚技能、崇尚创新”及敬业乐群的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心灵, 精准培育学生 (学徒) 工匠精神。

四、双协议驱动, 助力各方共赢

按照“体制机制有创新、资源共享有成效、产教育人有特色、合作共建有影响、辐射带动有效应”的理念, 校企共同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 校、企与学生签订导师带徒协议, 明确各方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在“招生即招工”的宣传阶段, 校企共同向学生说明将来的就业岗位和待遇, 铁路工匠用自身亲身经历为学生解读职业发展方向, 让学生和家长明白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和职业发展愿景。综合采用“一年公共课程学习、一年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一年企业现场学习”的课程培养模式。致力于充分吸引政府、企业主动参与高职教育, 不断改进办学条件, 稳步提升双师素质教师占比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 助力政府、校、企、学生各方共赢。

五、双证书保障, 夯实技能基础

紧扣铁路行业发展方向和铁路职业岗位需求, 结合校企双方实际情况, 不断深化“1+X”证书制度改革。陕铁院不断加强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和陕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建设教育协会等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 要求学生 (学徒) 在获得大专学历证书的同时, 根据自身职业发展需求积极参与计算机应用等级、英语等级、施工员等八大员、BIM建模员、线路工、接触网工等职业技能鉴定, 通过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 缓解结构性技术技能矛盾, 夯实学生 (学徒) 职业技能基础。

通过现代学徒制育人探索与实践, 提升了学生 (学徒) 岗位适应能力, 缓解了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 使企业获得了一批认同企业文化、熟悉岗位流程、具备动手能力、忠诚服务企业的准员工, 有效贯通了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变企业为职业教育的主体。为全面落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 (2018-2022) 》、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序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发展。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既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同时也是符合现代行业企业发展规律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陕铁院) 作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入手,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使命, 遴选优质行业企业, 以铁路工匠为育人切入点,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积极探索实践“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联合传授, 以教师培训企业员工、企业员工带教师、教师教学生、员工教学生、学生带动学生等多方位带动教师教学能力和毕业生核心竞争力提升, 切实实现与铁路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四位一体,五共五双,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7 (1) :30-38+117.

[2] 高志研.现代学徒制框架初步形成改革任务仍需压紧、落实——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年度检查情况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 (4) :37-41.

[3] 傅俊, 刘繁荣.高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项目向现代学徒制转型的障碍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 (21) :81-85+96.

上一篇: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管理下一篇:对建筑工程不规则幕墙施工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