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黄埔军校总结

2022-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记录某个时期的学习或工作情况,通过系统性分析的方式,编写出详细的书面报告,通过这份报告的内容,可让我们更加了解工作情况。那如何写出科学合理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参观黄埔军校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参观黄埔军校总结

参观黄埔军校的总结

2011年5月21日,我们新风学习会组织干事、发展党员,积极分子还有新风会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到黄埔军校学习和参观。活动前期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学校老师相当重视我们这次参观黄埔军校的活动,为此我们的新风干事还特意开了一次到黄埔军校要注意事项的会议。各部门都为此行做好了准备,按人数的比例分好小组,出发前策划部负责策划活动的流程和事项。本次活动主要是为了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让大家充分感受那段红色革命历史的冲击。党员们表示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应该多一些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同学们除了要放眼世界之外,更应该多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传承黄埔精神,主动担当起历史的使命。

活动当天,天气很好,没有很大的太阳,虽然有点闷热,早上8:15准时在虎口集中。秘书部的同学负责各位同学的签到工作。人到齐了,我们在虎口下照一张我们准备出发的大合照,8:30我们就开始踏上参观黄埔军校的路,到了黄埔军校已经9:30,我们一下车,谢老师就已经在等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我们自己的形象,因为我们代表着整个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形象,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黄埔军校。

我们来到了黄埔军校孙总理纪念碑下,我们进行了一分钟的默哀,缅怀革命战士,我们全部抬起头闭上眼睛,许艳飞同学读起缅怀革命战士的诵词。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身体内的爱国情怀在激荡,默哀结束后,我们一起在纪念碑前照了一张大合照。然后我们进行为期两小时的自由活动,自行参观。

这次我们来到黄埔军校,在参观中大家全面了解到黄埔军校的相关历史,对黄埔精神也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不仅能领略军校的风采和建筑艺术,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中国革命的辉煌的历史,感受浓厚的英雄气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为响应党中央对各基层党支部积极创先争优、丰富党的基层组织生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号

召,也让我们每位参与者重温党在创立初期及此后的成长历程中,为促进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大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并且感受一下爱国主义精神的魅力。把革命烈士的坚韧不拔带到我们的校园,传承孙总理的“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11点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坐车回学校了。

这次活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次活动总体而言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有好多同学都想参加这次活动但名额有限。我们以后的校外拓展活动会争取多些名额,让更多同学参加,不断改进,争取下次活动做得更好!

学社联工商系分会新风学习会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一日

第2篇:参观黄埔军校有感

今年7月2日,集团公司组织了全集团的党员及预备党员参观了位于广州黄埔区的“黄埔军校”旧址。

设在广州长洲岛的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当时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孙中山亲任校总理,蒋中正、廖仲恺分别校长、党代表。

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对全体师生演讲中说:中国革命13年,只得到一个空名,是完全失败了。原因就是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作根本,为建立革命军做准备,学校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开办这所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军校以培养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形成了以“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卫民、不怕牺牲”为核心的黄埔精神,锻就出一批新型的军事人才和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举行的北伐战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在后来的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的抗日战争中,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将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1988年,国务院公布黄埔军校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是全国、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仔细参观了设在馆内的《黄埔军校史迹展》、《黄埔群英》等多个展室。大家通过参观,缅怀了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

历程,大家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同时,这也是我们集团公司所有党员首次一起参加党组织的生活,意义特别深远。我们热情高涨地听了导游的讲解,参观学习了革命先辈们的奋斗事迹,更加坚定了我要做一名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决心。

历史已成为了过去,但军校却将这段历史永远的保留下来,军校的革命的精神已成为了激励后人奋发向上的动力。当前,我们还处在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认认真真读书向上,踏踏实实地工作,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第3篇:参观黄埔军校有感

7月5日的上午,我们来到了黄埔军校,感受一下那种历史的气息,和革命先烈们的那种舍身为国的精神。黄埔军校,校名为“陆军军官学校”,因坐落在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而被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1924年,国共两党首次联手,国民革命风起云涌,由于当时急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向来非常重视教育的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即国立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前者即是今天的中山大学。而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国民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将才。从这里走出了一批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的军事名将,有徐向前、陈庚,林彪、叶剑英、聂荣臻、许光达、陶铸、巾帼英雄赵一曼等,连周恩来当时也是在黄埔军校里面任教。

在军校门口的正中央,有一块牌匾上写着“陆军军官学校”,门的两旁则写着孙中山的两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站在黄埔军校的前面,给我的感觉是是朴素而严肃。它没有城楼高厦,只有一些陈旧的建筑和少许补修之后较现代的楼房建筑:矮房,屋瓦,狭窄的道路等;没有给人花园式的赏心悦目,却只有古树,古建筑的典雅和肃穆。但就是在这样简单的地方,革命前辈们过着艰苦奋斗的生活,身肩救国救民的使命,编写并改变着历史。

走在展厅中,看着上面的图片资料和一些以前军校学员门用过的物品,一种历史的沉重的气息扑面而来。听着导游小姐的讲解,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当时黄埔军校的情景。一群心怀救国救民的伟大目标的学院,挤在这个小学堂里,一丝不苟地学习各种军事和文化知识。竖起耳朵,目不转睛地盯着前面,生怕错过一个字,一个词。而在训练场上,夏天留着热汗,冬天抵受着严寒,但意志一直没有动摇过,仍然坚定地训练着。心怀远大志向,才能风雨无阻地前行。正如我们所看的“认识职场”培训视频中所讲的一样。我们要正确的目标,才能在事业人生中坚定地前行。乌龟能赛跑赢了兔子,就是因为它找准了目标。其实道理应用到每个领域都是一样适用的。

走出展厅,顺着漆木扶梯走上二楼。这里重现的是军校师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管是老师的办公室、会议室还是餐厅、学生宿舍,摆设都十分朴素简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生宿舍,宿舍中满是大通铺硬板床,每间容纳五六十名学生,基本上最大的两间,一间就是一个学生的连队。当时,学生进校的时候虽然不用缴纳学费,但是由于军校的经费非常的紧张,每一位学生只能发两床薄薄的毛毯、一套军服和一双草鞋,不能换洗。在当时,生活条件十分的艰苦,试想一下,在冬天只盖一张薄薄的毛毯是什么样的感觉。把这个放到我们的工作中。或许我们公司给予我们的没有某些公司那么好,能提供的条件没他们那么的优越,但是公司的条件相比于其他大部分的公司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我们要学会满足。在以前条件这么差,黄埔军校的学院都能忍受,并且成为一位位伟大的军事人才。我们现在的条件这么好,反而做得比以前的前辈先烈们还差?然而,事实上却是这样。所以我们要懂得奋发。

另外,在黄埔军校的历史中,有一位伟人不能忽略。就是当时的国民党财政部长,黄埔军校的党代表廖仲恺先生。在许多人的认识中,想起黄埔军校,就是想起孙中山先生,很少人会想起廖仲恺先生。在当时,廖仲恺先生对黄埔军校的创建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廖仲恺先生一直都为黄埔军校筹措资金,甚至把自己女儿的嫁妆钱都挪用了。军校的运作,没有了钱是不行的。所以说,廖仲恺先生是黄埔军校的关键人物。再次放到我们的工作中来谈。公司的工作人员很多,大部分都是干着一些不起眼的事情,人们不了解他。但是正因为有了这些可爱的员工的参与,公司的运作才能顺利进行。每一个人的工作都是重要的。工作无轻重。

游完黄埔军校,感受良多。每个人想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个人努力必不可少。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公司的成功贡献一分力量。

第4篇:参观黄埔军校有感

光信息

今天参观了黄埔军校,结果出乎意料之外,我在这次参观中感触良多。

现在的黄埔军校大多是后来修建的,但是在展馆的一幅幅油画,一张张照片,一件件衣服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有着那个烽火岁月的印记,有着那个时代的气息。很难形容自己的感觉,起码在我积累的词语中是没有一个可以确切的形容我的现在的感情。孙中山等一大批先烈们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就是那些模糊的黑白照片,我也仿佛感到了他们的呼吸,内心呐喊,还有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天下为公”,说得不但豪气,更是那个时代先进的人们的追求。他们或是还很年轻,或是还没有享受人生,或是还有很多的牵挂,可是当国家到了危难的时候,他们没有犹豫的抛开了自己的一切冲上了战场,不怕流血,不怕牺牲。这一刻我忽然明白,我中华民族屹立东方五千年不倒的原因,是因为我中华儿女在危难的时刻敢于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充当整个民族的基石。只要还有我中华的热血儿女在,中华民族就可以一直前进,不可阻挡!

哪怕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先辈们用汗和血照样建立了不世的功勋,而今天我们生活在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的年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躲避时代交给我们的责任?在挨肚子的情况下,黄埔军校的学生们可以去为国家,为大义而战斗,那么我们就没有一点退缩的理由,我们应该昂着头,挺着胸去建立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功勋!!

第5篇:黄埔军校参观心得

黄埔军校观后感

从小到大就经常听到黄埔军校,一直想去参观,感受一下我们周恩来总理等革命家年轻时的风姿。上了大学后,黄埔军校离我华工不远,大一第二学期的一个周末,我约好几个同学一同前往。

黄埔军校坐落于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

走进黄埔感觉就像是回顾历史。还记得孙中山先生的在黄埔军校第一次开学典礼的致辞:“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救国救民的事业。”这不仅激励着在坐的黄埔军校学生,树立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志向,还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还激励着我们大学生,要怀揣一颗爱国,感恩报国之心,坚强,努力地,为祖国贡献力量。

除了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总理外,从黄埔走出的我党高级将领还有:左权、陈赓、徐向前、林彪、蒋先云和聂荣臻等。

在黄埔军校校本部的墙上,孙中山先生的遗嘱“革命尚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深刻地回味。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业尚未完成,仍须努力;祖国尚未统一,仍须努力;国家尚未富强,仍须努力。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要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以伟大的革命先辈们作为自己的楷模,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位现代的新型有用人才,实现祖国统一和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

我们这次的黄埔军校之行给我们上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课,加强了对党的认识。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不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不必舍弃自己珍贵的生命,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一颗爱国报国之心,努力学习,将来好好报效祖国。

本文由万驰电子提供

第6篇:参观黄埔军校心得

在党建小组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八十多人参观了黄埔军校。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是继党课以后进一步加强我们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这次活动是以自愿为原则的,但参加的人数超过了八十多人,证明了大家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和热情。由于赶上了四大行的招聘会,我们十二组只有我一个人代表参加了这次活动。

出发前我们先在二饭门前集中,在清点好人数和说明有关事项后,我们兵分两路前往黄埔军校。骑车的人在党建人员带领下往中环方向驶去,我们乘公交车的到内环广中医站等车。经过一翻周折,我们终于在二点半左右来到了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整个黄埔军校旧址。在这里我只想讲一讲黄埔军校大门历史。黄埔军校大门风格非常朴实,中央上方横匾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是谭延闿所书。校门于196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重新修建。在二门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二门右侧墙壁上,挂着蒋中正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这次活动让我们的党性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加强了我们对党的认识,也使我们对党更加的忠诚。与此同时也给我们上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课。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一颗爱国,感恩报国之心,努力学习,将来好好报效祖国。

上一篇:哈佛大学推荐阅读下一篇:河岸松木桩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