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葡萄教案

2023-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国画葡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国画葡萄教案

国画课教案

美术特色课程——水墨画教案

第一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国画教学弘扬我国民族艺术,激起学生热爱中国画,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通过亲身体验,体验国画,清楚上国画课基本要求及功能教室使用要求及习惯。

3: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清楚上国画课基本要求及功能教室使用要求及习惯 教学准备:教材、范画、示范用具、毛笔、墨、纸等。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教师分组 安排具体座位。选小组长。 各小组讨论,如何上好国画课。

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上好国画课基本要求。

1、 课堂纪律要求:

上课前学生在老师的统一安排组织下,做好充分准备,提前到达美术室。入室后不得大声喧哗,不得追逐打闹,不得随意触碰室内石膏像,不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保持室内安静、有序、整洁。

2、 功能教室使用要求:

绘画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纪律,不得肆意破坏室内物品,未经允许不得翻动使用橱内其他各类器具,如违反规定造成设备损坏的,均需按规定赔偿。火、防潮、防盗等工作。

学生进行操作时,教师必须在场。学生上课完毕,应将所有物品归回原处,并清理遗留物品。

规定小组长做好管理小组成员并记载小组成员纪律及学习情况,对特别违纪学生报给老师处理。

三、学生记录国画课要求。有什么问题及时反馈老师。

四、老师总结,宣布下节所带工具,下课。

第三周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探讨学习,运用墨迹在宣纸上的效果,启发联想、添加、创作画自己想画的东西。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了解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笔墨,弘扬我国民族艺术,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画,欣赏中国画。 教学难点:认识中国画,欣赏中国画。 学生用具准备:毛笔、墨、宣纸三张 教师用具准备:国画作品、毛笔、墨、宣纸 教学过程: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 中国画 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料。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化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各个时期中,都出现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画家。在世界美术领导或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 “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

出示文房四宝 师生认识了解 师生欣赏各种国画作品。

现代中国画欣赏 画家简介现代中国画欣赏

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代表作有《田横五百壮士》、《七方皋》、《马》等。

齐白石(1864-1957)中国现代书画家、篆刻家。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早年曾做木工,后与文人交结,学习绘画、诗文、篆刻、书法,学得一身技艺,重视创造,融合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表现技法,形成其独特艺术风格。擅长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劲,造型质朴简练,色彩鲜明热烈,并善于将阔笔写意花卉与精细草虫结合描绘。亦作山水人物。论画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名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张大千(1893-1983)现代画家。原名正权,后改名季爰。四川内江人,绘画兼长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亦擅工笔、写意。晚年多作泼墨写意,并好在巨幅纸上纵横驰骋,为当代颇有气势的写意大师。作品《长江三万里图》、《庐山图》等。

钱松岩(1899-1984)江苏宜兴人。九岁随父入塾读书,兼学书画,后师从胡汀鹭。1923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后,任中小学美术教师。1957调入江苏省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历任画师、副院长、院长。创作以山水著称。喜游历,注重外师造化,并在传统画法的基础上,致力创新,形成浓郁清新的艺术风格。 关山月(1912- )原名泽霈,广东阳江人。幼承庭训,喜爱绘画。厅创作大型图画《江山如此多妖》。现任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等职。 吴作人(1908- )原籍安徽泾县,生于江苏苏州。现为中国美术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名誉院长。

第四周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验中国画的握笔、用笔、用墨,基本了解宣纸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探讨学习,体验用笔、运用墨迹在宣纸上的效果,启发联想、添加、创作画自己想画的东西。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了解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笔墨,弘扬我国民族艺术,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中国画的握笔、用笔、用墨,基本了解宣纸的性能。 教学难点:中国画笔法练习 学生用具准备:毛笔、墨、宣纸三张 教师用具准备:国画作品、毛笔、墨、宣纸

课前准备

笔、墨、砚、纸、笔洗、毛毡或旧报纸。

教学步骤

(一)揭题——中国画笔法练习

(二)讲解执笔法中国画笔法练习

中国画的执笔,虽没有固定的模式,但都有一定的要求。总的要求是:指实掌虚。最常用的如“拔镫法”,即以拇指、食指和中指紧握笔管,无名指、小指与笔管自然*拢,掌心虚空。作画时以腕、肘为动力,指静腕动,引发丹田之气于毫端,是用笔之诀窍。执笔处与笔头的距离是不固定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可高可低。

(三)笔锋

中锋:笔杆垂直于纸面,笔尖在笔划正中,由上向下或由左至右运笔。

中锋线条:圆劲、流畅。

侧锋:笔杆倾斜,行笔时,笔尖偏听偏于笔迹之一侧而显露其锋。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正侧锋,手心向上。反侧锋手背向上。

侧锋线条,犀利、枯涩。

顺锋:笔杆稍侧,行笔时,笔杆在前,笔锋在后,顺其笔锋,拉着笔杆行进。顺锋线条,多流利、挺秀。

逆锋:笔杆稍侧,行笔时,笔杆在后,笔锋在前,由下向上或由至左,戗其笔锋,推着笔杆行进。逆锋线条,多毛涩、老辣。

运笔方法很多,如以笔腹着纸,拖着行走的“拖笔”;笔锋散开的“破笔”;笔杆颤动的“战笔”等等。

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初学者对笔、墨、水和纸的性能尚未摸透,不是水分过多,水墨漫漶,就是焦、浓一片,墨无层次。所以在教学本课时,除应讲清方法外,更要加强练习指导,常用的方法是演示、观察、练习、讲评、再练,直至理解。

1、 执笔

一二三指先捏紧,

虎口空空像眼睛,

小四小五往外顶,

指实掌虚腕肘动。

2、 用水

湿笔水多,

干笔水少,

要笔湿,

笔根吸清水;

要笔干, 笔头挤去水。

3、 用墨

会分浓和淡,

会辨干与湿。

笔肚吸水笔头舔墨,

一笔下去有浓淡;

笔肚舔墨笔头吸水,

行笔墨色很自然。

4、 用笔

快笔生飞白,

慢笔现墨韵。

行笔用臂不用指,

执笔要高不要低。

笔用后马上洗净,并养成习惯。 学生体验, 以清水逐渐加入用笔和用墨:

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 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检查。 展示作业,互相评价。 教室总结。

第2篇:国画教案

国画《枇杷》教案

国画教学:枇杷图

活动目标: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活动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1、师:春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边出示幻灯,学生边欣赏)

2、师:看到了吗?长在哪里?怎么样的?

3、

学生自由说说。

4、小结: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5、师: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教师继续出示幻灯,学生欣赏。)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1、师:以前我们画过一个一个,摘下来的枇杷,今天我们要学习画长在树上的枇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观察和示范,教师讲演。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

步骤二: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脐”。 步骤四:题字钤印。

三、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1、师:下面就请你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2、画上小鸡,使画面更加丰富。(放背景音乐)

四、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国画《寿桃》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寿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寿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中国画表现寿桃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寿桃的外形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欣赏樱桃

三、交流

1、寿桃的生物性。

2、寿桃造型特点。

3、寿桃色彩特点。

四、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

2、教师示范。

3、学生尝试画寿桃。

4、出示学生作品,分析比较画面的布局构图。

五、学生练习

作业:创作一幅寿桃的写意国画。

要求:要有写意国画小品的品味。画寿桃要注意大小,形态的变化。

六、展示评价

国画《樱桃》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樱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樱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中国画表现樱桃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樱桃的外形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欣赏樱桃

三、交流

1、樱桃的生物性。

2、樱桃造型特点。

3、樱桃色彩特点。

四、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

2、教师示范。

3、学生尝试画樱桃。

4、出示学生作品,分析比较画面的布局构图。

五、学生练习

作业:创作一幅樱桃的写意国画。

要求:要有写意国画小品的品味。画樱桃要注意大小,形态的变化。

六、展示评价

国画《西瓜和葡萄》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是国画的含义。

2、认识宣纸、颜料等特殊用品并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绘画。

3、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水墨画,认识画画工具

1、出示国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 (引发学生对新的绘画方式的兴趣)

2、出示绘画工具,引导学生了解

理解宣纸与白纸的不同(质地)请学生进行比较

指导国画需要特殊的颜料-----墨汁,并了解墨汁的深浅变化(水稀释) 正确的是用毛笔,知道细的地方用笔尖画,粗的地方用笔身画

3、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感知国画的魅力

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画西瓜和葡萄

提问:画西瓜和葡萄时,应该先画什么部分?引导学生先画占纸面积大的地方,最后画零小的部分)

引导学生看清教师是怎样运用毛笔和墨汁的?(注意水与颜料的搭配)

提问:水多会怎么样?如果水少了会怎么样?

画叶子用笔的什么部位画?最后画叶梗的时候,应用笔的什么部位画?

三、学生作画,教师知道,知道学生拿笔和用墨的方式。注意画面的布局,及绘画时的先后顺序。

四、学生互相欣赏作品。

五、延伸:活动区中进行练习

国画《荔枝》

教学目的:

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学习荔枝的写意画法,进一步学习国画的笔墨技法,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荔枝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画荔枝的简单笔墨技法。 学具准备: 毛笔、墨汁、宣纸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相关画作,自主探究笔墨技法,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发现。

三、大胆尝试,练习荔枝的写意画法。

四、学生自评互评,互相促进。

五、提高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笔墨技法画一张写意瓜果。

三、学生自评互评,交流互动。

四、学生说说近几节国画课学习的收获。

国画《萝卜》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技巧特点,认识大画家齐白石,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萝卜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教具: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空白生宣纸1张,课件。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蔬菜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国画大师。今天,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位大师的画。

2、媒体展示:

(1)《柿子》:用的是什么笔法?有什么特点?

(2)《平生所欲》:画的是什么?画家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名字? (3)《蜻蜓飞舞》:写意与工笔相结合的画法,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4)《鲤鱼》:画家用了什么墨色表现了鲤鱼的鱼鳞?你认为什么地方画的最好?

3、看了这么多的画,你觉得这位画家的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4、生:是一位技术高明的画家。

5、出示〈虾〉:这位画家是谁呢?(齐白石)

6、你觉得齐白石画的题材都取自于哪些方面?

7、生:都是一些花鸟鱼虫和蔬菜水果,都来自生活与大自然。

8、师:从齐白石的画中,你能发现他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9、生: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

10、师: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大师的足迹,一起来学习萝卜的画法。

11、出示课题:画萝卜

三、讲授新课

1、出示萝卜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萝卜有哪些不同的形状,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再看看叶有什么不同?颜色又有什么不同?

2、再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

3、生答,师小结: 外形:中锋(淡墨), 身体:侧锋(淡墨+花青) 叶子:中锋(藤黄+花青) 根须:小笔中锋

4、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构图有前后,以自已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①画形: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

②画体:侧锋从左右两边画,画出萝卜的体积感;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4、带领学生临摹,巡回检查一遍,是否符合,及时表扬与纠正

四、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理解齐白石大师“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的含义。

四、课后小结:

学生对齐白石大师以及他的代表作品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在中国画的欣赏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较好,能够用正确的笔法和墨色画出生动的萝卜图,并能将先前学过的辣椒、樱桃等结合画在一起,使画面更为丰富。 不足之处为,一些学生在构图上与老师一模一样,少有自己的想法,创新的意识还有待加强。用笔的方法还不够熟练,有待提高。

工笔花鸟画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怎样应用所学的绘画知识进行创作,构图在创作中的重要性,进行中国画工笔花鸟创作画的一般程序中国画工笔花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构图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难点:基础知识在创作过程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学习中国画的意义:

(1) 继承:

中国画是我国的民族绘画,经历了自身发展的辉煌岁月,崛起了光照四宇的艺术峰巅,它不仅为我国历代各族人民所珍爱,同时也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进行创作:

学习的同时是为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使他们善于捕捉自己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并在造型和色彩上强化其表现,更多的是使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

2、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步骤:

(1) 确定思路,构想

(2) 写生、搜集资料: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不仅要继承发扬前人的优良传统,而且要深入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收集素材(口述:公园、花圃、盆栽都可以作为写生的素材)。

(3) 自描定移:

(首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白描。白描的特点?)

白描:也称双勾。它的特点是不借助任何色彩和明暗关系、完全用线来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立体感,圆满地完成画面效果,达到形神兼备的造型要求。

白描的空间感、质感、立体感:

①空间感:是靠线的虚实、疏密、浓染、粗细、松紧、强弱等对比手法表现的。

②质感:主要是根据对象轮廓特征与表面纹理而概括出来的那些线条。

③立体感:是根据物体的透视结构而产生的。

(4) 构图:指在特定的有限平面范围内,将个别的局部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组织结构,从而创造出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

构图的方法和规律:

①宾主:分清主次、突出主体,可以从位置、分量、角度、虚实、色彩等方面考虑。

②疏密:“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构图应密处密,疏处疏,不能平铺直叙。

③呼应:画面上所有的特点不同都不能孤立存在,而且相互联系。

④画里画外:构造时,要冲出纸的边框,使画里与画外互相先发呼应,补充、使观者通过画面产生联想,达到画面有限而意境无穷的效果。

(5) 工笔花鸟画的设色

渲染手法:(提问:常用的渲染手法有几种)

①分染 图1②罩染 图2③统染 图3④接染 图4

⑤平涂 图5⑥哄染 图6⑦注水注色法 图7(6) 色彩的配置

(7) 提款(8) 印章

二、课堂小结:

把所学的绘画知识能够运用到创作上去训练学生的感受能力在造型和色彩上强化其表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作业布置:

牡丹花创作一幅

第3篇:国画菊花教案

活动名称:国画(菊花)

活动目标:1.了解菊花的外形特征,学习菊花的画法。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正确的握笔、调色。

活动准备:毛毡、毛笔(小狼毫、大白云)、颜料盘、黄色颜料、墨汁、笔洗、笔架、宣纸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正确握笔大胆绘画。

活动难点:能够用画出菊花的基本造型。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1. 出示菊花范画,请幼儿观察分析菊花的外形特征。(花芯、花瓣形状,花茎) 2. 关键提问:花芯是什么形状的,在花芯里你还观察到了什么?花瓣是怎么排列的?

二、 学习菊花的绘画方法

1. 教师示范绘画菊花的花头,注意引导幼儿花瓣连接花芯,不能分开。 2. 幼儿尝试绘画菊花花头部分。

(1) 请幼儿边说儿歌,边练习拿笔的方法。(大拇指 二拇弟 三兄弟捏住笔

四拇指 五拇指拖住笔)

(2) 指导幼儿蘸浓墨、刮笔,在纸上练习画三个菊花头。(笔尖沾颜料 边沾边转 保持笔尖周边都沾上颜料)

(3) 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跟随老师一起画。

三、 学习为菊花画颜色,笔腹上色,中侧峰配合笔腹让颜色上的更完整。

1.请幼儿调色,黄色颜料用毛笔滴水,然后搅拌均匀。

2.教师示范用大白云蘸满颜色给菊花上色,提示幼儿再上色前,尽量把黑色的墨汁吹干,以免阴画(教师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让幼儿感知。)

三、活动结束,作品展示。

1.请幼儿展示作品,带领幼儿分析较有特点的作品。 2.教师小结活动情况。

第4篇:国画教案

2010-04-11 21:37

1、工具 教学目的

1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 重点难点

1,认识中国画特点。 2,“墨分五色”的认识。

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旧报纸、宣纸、抹布。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 新授:

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 b)墨:有松烟、油烟。 c)纸:宣纸——生、熟。 d)砚:砚墨用的是石头。 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 2,方法: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笔法:中锋,侧锋。

分辨: 浓淡墨。 中侧锋。 干湿画法。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讲评。

2、墨色 活动目标:

1、学习墨迹画的技巧、初步掌握墨迹画的方法。

2、对制作感兴趣、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3、感知墨迹画的美,发展想象力。活动准备:塑料盒、底板、墨汁、宣纸、棉签、肥皂、小棒及步骤图。 活动过程:

一、了解肥皂与墨的基本关系,并大胆想象墨在水面的美丽图案。

1、猜测:如果把蘸有墨的棉签点在水面上,你觉得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蘸着墨汁的棉签轻轻碰一下水面,你有什么发现?棉签碰到水面后,水里的墨像什么?

3、探索发现肥皂与墨像什么?

4、探索发现肥皂与墨的关系。

①请比较用没蘸肥皂和蘸有肥皂的小棒去碰水中墨汁时所发生的不同现象。 ②小结:有肥皂的魔术棒碰到水里的墨,墨就会逃到得快,因为墨和脏东西都怕肥皂,所以,洗手要用肥皂,妈妈洗衣服也要用肥皂。

③你觉得现在水盆里的墨像什么?(讨论)在玩的过程中,由于蘸墨的多少、组合不同,因而引起画面造型丰富,变化万千,情不自禁地赞叹:“哇,真漂亮!”并不自由主地说这像什么,那像什么,这种形式有效地赞叹并激发了思维的灵活性,并获得了对美的感受。

二、了解墨迹画的基本方法,制作墨迹画。

1、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这美丽的图案留下来?教师介绍墨迹画。

2、教师小结制作墨迹画的基本步骤,并出示相应的步骤图。

3、制作。创造机会,让体验成功的乐趣。让自己制作,要为获得成功铺设台阶,创造环境和机会,为不同水平的提供不同的帮助,如可以让有的独立完成,有的给予言语上的指导,有的帮一半等等,让每个都制作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展览儿作品

1、相互介绍自己作品。

2、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第5篇:国画班荷花教案

保利小学自主课程

国画课八周

学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荷花的写意画法,使学生了解国画写意花鸟画的特点,提高学生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2、体会和感受国画的笔墨情趣,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体现创新精神及个人风格 。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突出美术特色,渗透人格、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祖国绘画艺术的感情。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特点。理解和感受国画的艺术特点。初步掌握泼墨法与破墨法的技法

教学难点:墨色浓淡的把握以及用笔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开始上课,师: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在这多彩的世界里因为有花而显得更美丽,甚至一些古人也特爱花,尤其是一些文人墨客更喜爱一种花,虽生在污泥中,却是洁净无比。我们用出“出污泥而不染”这几个字来赞美它,它就是荷花。 出示课题(中国写意画-荷花)

2、同学们喜欢荷花吗?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荷花?你对荷花的了解。(学生从荷花的结构讲解)亭亭玉立的娇艳的花朵,硕大的荷叶等

3、“同学们喜欢何种状态下的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5,很多诗人都赞美了荷花,“我们很多画家也都有自;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荷花作品:

娇艳的粉红色的桃形荷花花瓣,围绕在绿色莲房的周围,迎风开放。一片片碧绿、茁壮的荷叶,敞开着宽阔的叶面。

二、深入教学,体验技法

1、“同学们喜欢何种状态下的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有的喜欢新荷,因为它象征这娇嫩纯洁;有的说喜欢盛开时候的荷,因为那时他的颜色最鲜艳;

2,很多诗人都赞美了荷花,“我们很多画家也都有自己喜爱的荷。”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画家的荷花作品:

1)齐白石的画:这是齐白石爷爷笔下的荷花,画面的主体是什么? 生:有很多的空白。 师:这是中国写意画中的留白,能够突出画面的主体,使画面不会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形,同时也能够使观赏者进行无限的遐想,起到意到笔不到的作用。

齐白石爷爷的画“用笔简洁通透,用墨丰富变化,设色明快艳丽”

2)张大千的画:张大千非常喜爱画荷花,他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因此而选择了荷花作为切入点,

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中国画中的中、侧锋用笔的变化。 3)另外还有徐渭、潘天寿刘海粟等画家的荷花作品。题材多样,各具风格。

4)欣赏小朋友的画,一起说说你的感受(颜色艳丽,充满活力) 6,通过欣赏荷花的图片和作品,你能说一下荷花由几部分构成吗?

(荷叶,荷花,荷梗)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花瓣什么形状?什么颜色?荷叶什么形状? 7下面老师演示绘画步骤:同学们要认真看

1)淡墨侧峰画荷叶,2)重墨中锋勾叶脉。3)曙红点花瓣,4)胭脂勾花纹。

三、作业:请同学们用中国写意的画法画一幅荷花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五、总结:

今天同学们通过荷花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有收获,这种收获有精神上的,也有技法上的,使我们对荷有了更深的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水墨的方法画出了各种各样的荷花,希望今后大家能多用这种中国特有的绘画方式描绘我们身边美好的生活。

六、安全教育

第6篇:中国画临摹教案

中国画菊花临摹

教案名称: 中国画菊花临摹 教案科目: 五年级美术教案 教案版本: 人教版 执教人:王文英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教具: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菊花各色图例

(让学生体会古人热爱菊花,将菊花作为君子的象征,不但常常赞美还画菊花。)

菊花自古以来就是诗人赞美的对象,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西餐秋菊之落英。”晋代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代陆游诗:“菊花如端人,独立凌冰霜。„„纷纷零落中,见此树枝黄,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古今名人都喜欢菊花的高风亮节,赞美它的不畏严寒,欣赏它那顶风冒雪怒放的精神。敢于百花争艳,敢于风霜博斗,它的勇气令人折服。

另外菊花虽没有茉莉的芳香,没有玫瑰的引人注目,却有自己的美。它美,不只美在外表,美在那不屈不饶的精神,更美在它的奉献上。它的花瓣可以制菊花茶,清香宜人,还有药用价值。

2、今天这节中国画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菊花的画法。(板书解题:菊花中国画)

正式学习前我们一起回忆中国画荸荠和樱桃、西瓜等写意画法。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

由刚才老师的介绍,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花吗?(指名回答)

生:它是深秋时独自开放。

师:深秋之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为什么菊花还会开花呢?

师(补充):因为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故它能在深秋独放,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从中寻觅出不同的寓意。

菊花以黄色显示自己的容貌。《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黄花”在诗人笔下成了菊花的代词。“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初唐王绩见到菊花吐艳,醒悟到重阳节的来临。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旧采黄花賸,新梳白发微”;“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李白却用“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显示他所特有的豪情。

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杜甫)。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

你们看,一朵小小的菊花竞然寓意这么大,今天我们就用菊花这种傲然的精神来学画菊花吧!

2、读画 菊花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到处可看到各种各样的品种,又因近代以来经过园艺家的精心培育,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然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画的黄色小菊花。

(出示范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菊花,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 生:菊叶、菊枝、菊花。

再看看菊叶有什么不同?菊花又有什么不同?菊枝呢?

生:菊叶有大有小,有淡、有浓、花有全开的花、半开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没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开的花,菊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花。

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 生:由尖头椭圆形组成的。

(2)再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1页中菊花和菊叶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

生:先勾花瓣、后填色,先侧锋画出菊叶,未全干时勾出叶脉。

3、讲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

写意花卉使用生宣作画。讲究用笔筒练流畅状物形神兼备。其作画程度不像工笔画那样。把色、染步骤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据绘画艺术效果的需要,综合勾、皴、擦、染、点等手法表现对象。而今天所学的“菊花”为小写意画、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

4、师示范作画步骤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菊花的花和叶,均需枝干支撑,花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花头,后穿枝条。而后添叶,也可先画花头,次画叶,最后穿枝。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 ②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 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画后板书] (出示分步步骤图)

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鸟画真实、生动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5、带领学生临摹

① 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这几朵菊花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概(起草稿框架),以便掌握整体。

画花:用狼毫小笔蘸浓墨从花心往外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

画叶:用大白云湿毛尖蘸少许的墨在盘中间调几下(可调少许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画叶(这样画出的一笔,就有深有浅,墨色比较活)。

②师巡回检查一遍,是否符合,及时表扬与纠正。

四、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要领: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六、布置课外学习

1、欣赏以菊花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菊花的,怎样通过菊花表达作者思想感想的?

2、写生或者临摹一幅菊花写意图。 板书:

菊花中国画临摹

一、定位

二、画菊花

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

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

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

上一篇:学书法700字作文下一篇:红楼梦第三回故事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