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关于

2023-0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建设部关于

关于“学风建设”的思考

说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要说学风建设能产生比知识更大的力量,有人就不那么清楚了。这是学风建设的误区,也是人才培养的误区。实践表明,对人生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学风建设的质量。当前,只有从误区中走出来,才能搞好学风建设,使广大学子在人生征程上,飞得更高、飞得更快、飞得更远。

一、认知什么是学风

学风,教材没写,课堂不讲,看不见摸不着,却对学习进步、人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此,相关领导和专家们,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学风建设是办学的灵魂,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教育之本、学习之本、成才之本、立身之本、治国之本。简言之,谁把握了学风的真谛,尊重学风,建设学风,学风就会回报你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境界、一种有创意的人生。

对此,乍听起来,或许有些空泛,但细琢磨起来,真有其内在的道理。君不见历史上那些成功人物,如马克思、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毛泽东、钱学森、袁隆平、比尔·盖茨、乔布斯等名人,以及中国那许多年度人物,虽然生活的时代、经历和专业方向各有所异,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高质量学风的缔造者和拥有者。人生的成就无法事先预计,而创造成就的良好学风却可以自行设计和建设。

学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今学习的责任,不仅是要搞好知识建设,重要的还在于要搞好学风建设,这是一项既关系个人发展后劲,又关系到国家发展后劲的重大建设。良好的学风建设始于今日的学子,必将对未来党风、政风、民风及社会风气的建设,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

学风是什么?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和影响!《新华词典》里解释为,学风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习惯把对待学习的“态度”说成是学风。殊不知这“态度”和“风气”,只是学风的外在属性,学风还包含着一种更为深刻的东西——即思想方法方面的内在属性。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党如何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又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在加强学风建设的今天,深入学习毛泽东这些论断,对增强学风重要性的认识,搞好学风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理论层面上看。文章第一次对学风做了本质性的概括,把学风建设提到思想方法的高度。毛泽东所指的思想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唯一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是正确学风诞生的理论基础,是良好精神状态与品行产生的原因,是真正可堪大用的人生法宝。理论来自于实践,又必将反作用于实践,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从教育层面上看。文章第一次把学风建设问题,上升到“如何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的高度。表明马列主义的学风,不会自己形成,要靠坚持马列主义的学风教育。特别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更要解决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学子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为什么学,怎样学这样一些学风建设的重大课题。学风问题,即人的问题,即思想方法教育问题,即对人的塑造。

从实践层面上看。文章第一次把学风建设提到“工作态度”的高度,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列主义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搞好学风建设也不例外,同样是干出来的。干,就是学习态度问题,思想方法问题,是能否把学风理论转变为学风现实的问题。

毛泽东所强调的学风,就是把党性原则和教育方针统一起来,把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的学风。坚持这种学风,就能焕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如当年的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便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培养出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人才,为共和国的诞生和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再如西南联大师生,也是凭借良好的学风,克服在云南乡下办学的困难,发奋读书,立志报国,为共和国建设发展培养了大批英才。到目前为止,有三名学生获得诺贝尔奖,有二百五十多名学生,成为共和国的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今天,国家是强大了,学习条件好了,可那种为国家、民族繁荣富强而发愤学习的良好学风,不仅不应该丢弃,反而更应该发扬光大,并能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二、学风的行为特点

学风建设要靠行动去完成,有怎样的行动就有怎样的学风建设。马克思说“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行动由人指挥,表现的是人的意志。因此,认清学风的行动特点,把握学风的行动方向,对自觉搞好学风建设,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要把握学风的双重性。学风是由内在的思想方法和外在的行动共同组成的联合行动。思想方法是灵魂,行动是形象的再现。思想和行动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其状若“神”和“形”的关系,也似“皮”和“毛”的状态,虽有时貌合神离,终将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质好,毛色才好,神采正,人格品位才会高。当然,学风的形神变化,要比皮货复杂得多,个人情况千差万别,便构成了学风的复杂性、独特性、多变性和隐蔽性。但学风形态无论怎样变化,只要把握其双重性特点,就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学风建设指明正确方向。

二要把握学风的知识性。学风和知识同是学习的产物,反过来,又都是推进学习的保障。学习“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共同手段”,而动物的学习,只是为了适应环境,人的学习,则是为了认识环境和改造环境。动物的学习,永远不会产生学风,而人在学习中产生的学风,又是一种推动学习的伟大力量。“本能学习的变化需要千万年的演进,人学习的变化只需要几分钟”。

学风是一门高端的知识和学问,是学习知识的知识,是创新知识的能力,是信仰与追求、激情与才思喷涌的动力。这是任何动物都无法具有的能力。知识质量的好坏,是衡量学风的一种尺度,但绝不是全部尺度,学风质量的好坏,才是决定知识质量长、宽、高的决定性因素。

三要把握学风的先行性。学风在学习中产生,而后又总是走在学习的前面,影响着下一次学习的质量。学风的这种先行性不是偶然的,而是由知识的转移性,文化的传承性,时代发展的牵引性所决定的。根据心理学家提出学习转移的学说认为,技术性知识,专业性知识,基础性知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转移,到后来越是基础性强的知识,对人起的作用就越大。而学风这门兼具人文和科学的大学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则是转移性最大的一种知识,也是推动新一轮学风建设的知识。

四要把握学风的创新性。创新,是推动个人学风、班风、校风,乃及至整个社会学风发展的动力。树欲静而风不止,学风建设是随着社会需要,在创新变革中不断壮大起来的。五四运动时期,提倡新文化运动,反对八股文,就是一次关于学风创新的大变革,进而推动了一系列社会性变革。毛泽东领导的延安整风运动;邓小平提出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战略;胡锦涛倡导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都是对学风建设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创新,是使学风建设与时俱进,保持不竭动力与活力的泉源。

五要把握学风的多样性。学风多样性,是由党的教育方针、培养规格的共性要求,与学子理想、兴趣、爱好、志向等个性选择,相互结合的结果。共性要求,为学风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社会发展空间;个性选择,为学子打通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成长道路。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学风多样性存在的条件,从个性出发做出的任何选择,学风都会支持你的行动,并在学风建设中把你送到成功的彼岸。

三、学风建设的偏见与不足

当前,对学风建设重视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譬如,在一些地方,口头讲学风建设雷声大,实际工作雨点稀者,有之;把高考视为硬道理、分数为关键,以为学风建设用处不大者,有之;认为学风建设与己无关,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者,有之;用陈旧落后的观念,去加强学风建设者,有之。认为以往没刻意的搞学风建设,也培养出不少人才者,有之。可见,轻视、漠视、忽视学风建设的错误观念,有多么严重。然而,要纠正这些认识滞后性对学风建设先行性的束缚,仅停在事物的表面,就事论事是不行的,而是必须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产生问题的根源上着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高重视程度,搞好优良学风的建设。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才能建设出时代所需的良好学风。今天,中华民族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建设着从来没有建设过的伟业。为了更好完成这一使命,党的十七大决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并向全党提出:“要改进学风”的要求。这是一项重大的治国方略。教育要先行,学风建设必须先行,党的教育方针和为四化培养“四有”人才的工作必须先行。只有这样,才能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纲领、总蓝图、总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时代在飞奔,学风建设必须要跳出 “无用论”和“无关论”的洼地,站在时代前进的高地,先行搞好学风建设,才能为时代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是必须消除历史的误会,才能在继承中发展。一直以来,人们总以为,古代没有“学风建设”一词,也没有学风建设一说。这是个历史的误会。历史表明,世界任何一个有出息的民族、政党,甚至宗教,都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培养所需人才的手段。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风改革,培养出众多科技、文化巨匠,为资本主义发展做好了人才准备。犹太民族灾难深重,久经辗转不灭且人才辈出,也是重视学风建设的结果。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化,学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孟子,在《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抓住了教育的根本,也抓住了学风建设的根本,很了不起。继而还提出了:“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养气说”,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说”,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还产生了大量成语和名言,如艰苦奋斗,戒骄戒躁,自强不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头悬梁锥刺股,卧薪尝胆,十年寒窗,十年磨剑等等。在古人那里,没有看到半点轻视学风建设的影子。历史走到了今天,古人的思想成为学风建设不可缺少的智慧。如若执迷于历史的误会,学风建设就会在误会中走向歧途。

三是必须紧跟世界潮流,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国际化、综合化、信息化,教育、经济、科技一体化发展潮流当中,知识总量正以几何级数增长,时空正在计算机因特网的发展中极速缩小。面对如此情况,如何改变学习、更新学风、更新知识,是紧跟世界潮流培养一流人才的关键所在。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并在所著《第三次浪潮》中预言,由于新技术浪潮的出现,“发展中国家可以重新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它的预言仅过了30年的时间,就在中国变成了现实,我国在很多领域都达到了世界水平,GDP已从世界排名一百多位,迅速跳跃到第二的位置。可见,建设“学会如何学习”的良好学风,对我们何等重要!这是使超越变为现实的伟大力量。如果学风建设不能与时俱进,紧跟世界潮流,即便辛辛苦苦,也会是落后中的挣扎,终了,还是要遭到潮流的淘汰。

四、学风建设的方法途径

学风建设有着自己的方法和途径。如果对此一无所知,学风建设就会走弯路,理论也会失去原有之意。因此,要搞好学风建设,就必须端正方向,确定正确途径,抓住重点,才能准确有效地搞好学风建设。

一要认清学风建设的意识形态属性。学风建设是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虽不同于物质建设那样直观,但却决定着直观建设的效果;不是靠物资材料堆砌,而是用马列主义思想方法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学风建设,就是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在学生心灵中进行的一场自我否定、自我完善的斗争。只有在矛盾斗争中,才能建设起优良的学风。那种企图在轻轻松松、舒舒服服中获得优良学风,是根本不现实的想法。

二要认清学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学风建设涉及“教”与“学”的诸多相关因素,学生虽是其中主要一员,而仅靠学生一己之力,要完成学风建设的整体任务,是根本不可能的。要搞好学风建设,必须要从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出发,使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及领导和学生,在认识上有同步提高,并使系统各相关要素协调发展,齐抓共管,才能把学风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推向前进。

三要认清学风建设是个环境建设。这个环境建设,包括外在环境建设和内在心理环境建设。环境是学习风气、学习氛围形成、流动与发散相对稳定的场所。好环境,是孕育学风能量的矿床;不良环境,是对学生心理的损伤。当然,好心境,也能把艰苦环境变为优良学风的砺石;心境不佳,好环境也会成为精神萎靡的温床。可见,境由心生,心境优劣,境界的高低,都对学风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心境与环境,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必须按照“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起作用”这一法则进行。这是搞好学风建设的重要依据。

五、学风建设要克服的问题

学风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链条,不断扩大以往经验和克服现存问题,是搞好学风建设的不二法门。学风已经取得许多经验。宏观上看,有领导重视,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学风建设的经验;横向上看,有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共同提高认识,全方位提高建设水平的经验;纵向上看,有“教、学、管三位一体”,严抓严管,形成良好学风习惯的经验;从环境建设上看,有从心灵出发和向心灵进发同时进行,标本兼治的经验等等,都是搞好学风建设的宝贵财富。

当前,学风建设“经验”和“问题”同时并存,各自占有地盘,如任不良学风膨胀,就会造成学风建设的失衡。对人才培养和智力资源的开发,造成潜在的损害。因此,“彰往而察来,显微而阐幽。” 认真解决现存失衡问题,是搞好学风建设的重要一环。主要有:

学习动机的失衡。高中生都有自己的梦想,读书考大学,但在考大学的动机上却各有所异,这也无可厚非,但在相当多的人中,存在信仰缺失,理想定位低,利己性强的倾向,却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据有关调查,学生为立志报国而读书的比例甚小,仅占学生总数的7%左右。这与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国家建设的人才要求,相距甚远,令人担忧。

学习态度的失衡。重点校学生与普高学生之间,在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热情等方面,则呈现相反的比例态势,虽然形势正在好转,但有些仍然反差巨大。至于考试舞弊、旷课逃学上网吧,打架斗殴谈恋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学习态度失衡标志学风的失衡,久之,必然导致心灵失衡。

考风考纪的失衡。道德水准下降,诚信底线降低,投机取巧心理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据调查,考试“有过舞弊行为”和“思想上有过”者,有的竟然超过半数以上,有些人即使没舞弊,也感到“吃了亏”。如此下去,学风建设的灵魂将被掏空。

文、理知识的失衡。作为学生,过早的实行文理分家,文科考生缺乏科学头脑,理科考生缺少人文情怀,必然出现梁思成所说的“半个人”的影子。偏科的结果,不仅损失了高考分数,也丧失了人才竞争的后劲。

升学率的失衡。据统计,省级重点高中学生,高考录入国家重点大学的录取率,约占全省同批次的80%以上,而占学生总数百分之80%的普通高中,升入重点大学的只占20%。这里有师资问题、生源问题,但这本身也是学风建设的问题,而并非学生的聪明问题,是人才资源的浪费问题。

六、学风建设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学风建设的主力军是学生。学风建设的全部信息与工作,必须经过学生的思考与行动,才能逐一得到落实。可见,要搞好整体学风建设,必须从搞好学生个人的学风建设做起,只有学生个人学风建设搞好了,整体的学风建设才有希望。

学风建设,是在学习当中对人的思想和行动进行的建设,这个建设起于学习,却不止于学习,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理想情操、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等综合能力的建设。综合的程度越高,学生的人格、品质、能力就越强,后劲就越足,就越能使相关的优良品质优化组合,人生价值也就能得到充分体现。要搞好个人的学风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正确处理需要、理想、学风建设的关系。把小我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我”之中去,才能放大学风建设者和被建设者的自我,为学风建设注入活力,增加动力。才能树雄心、立大志,高扬理想的风帆,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世界有多大,理想就有多大;理想就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因此,只有把理想、需要、学风建设优化组合,才能为共和国的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

二要正确处理学习、人生、学风建设的关系。把学习知识和人生品质建设优化组合,才能建设起自强不息的优良学风。这是对思想方法、学习作风、良好人格品质集于一身的全面建设。而仅有知识却缺乏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意志品质,学风建设也是难以完成的,即使你曾刻苦学习、成绩优良,木桶理论的短板,也会拖累你的学风建设,难以有高的水准。

不久前有人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1977年至2010年34年间,全国六百多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在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状元”本来应该有更大的成就,可是没有,令人为之叹惜、费解和失望。这是个有意思的教训。如果简单归罪于“应试教育”,也有失公允,历史上有过多少人考试并非“状元”,却凭着优良的学风,创出了辉煌的业绩。爱因斯坦只是个专科生,在当专利员时,就写出了关于相对论的伟大著作;比尔·盖茨在大学二年级退学,乔布斯在大学一年级退学,都开创了震撼世界的业绩;毛泽东读的是师范,却成了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本想学医治病救人,看到国人在当国人被杀头的看客而麻木不仁时,为了拯救麻木的灵魂,便拿起笔成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李书福高中毕业,却成功收购了沃尔沃汽车的产权和专利,成了世界级的汽车大王。钱伟长为了国防事业,自学了二十多门专业,而且门门优秀,为国防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等等,都是学风建设者极为有益的借鉴。

三要正确处理做人、成才、学风建设的关系。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也是学风建设的要害问题。人人都有学风,建设的重点难点又不尽相同。在解决问题时,必须从个人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准位置,确定目标,制定正确措施,加以改进。学风建设是对人的建设,人是复杂的,但优良学风基本的要求,却是不变的,甚至是永恒的,是学风建设必须重点考虑的。

1.做个诚实的人。就是做实事求是的老实人。对学习对成绩对理想对他人对荣誉对困难,都要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这是做人的基础,也是学风建设的基础。无论是读书学习做学问,还是科学研究、人际关系,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就能帮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确定好个人的规划,脚踏实地走向胜利。只有做个诚实的人,实事求是的做事,才能在学习上既不会好高骛远,也不盲目自卑,既不会过高估计困难,也不小看自己的能力。而是会一步一个脚印,不急不躁,扎扎实实的奔向预期的目的地。

2.做有所追求的人。没有追求,就无法建设。没有追求,本身也是一种追求,而且是最没出息的追求。要搞好学风建设,必须要有追求,有追求才能有理想、有激情、有干劲、有进步,才能搞好学风建设。追求没有大小之分,追求只有是非之别。作为祖国的未来,莘莘学子就是要为追求真理而学,为追求人生价值的体现而学。有成功的追求,才有追求的成功。追求吧!等待着的必将是美好的明天。

3.做个严谨治学的人。知识、学问是立身之本,也是学风之母,但知识、智慧、学问不会自己找上你的门来,而是靠你辛勤学习的汗水浇灌,才能化为能力和力量。在这中间必须先要记住三个字,克服一个“懒”字,提倡一个“勤”字,树立一个“严”字。严字当头,严格管理,严能出勤,严能治懒,严能成才。西点军校培育出大批杰出人才,不在于那22条举世闻名的军规,而在于严格执行军规,学风建设不在于有多少条文,而在于严格执行条文。严格是人才的摇篮,严格是良好学风的源泉。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红楼梦》·《柳絮词》里,写渺小的柳絮也懂得凭借“好风”的力量,独步青云的两句好诗!现送给拼搏中的学子,希望你们能借助良好学风的力量,大鹏展翅,鹏程万里。

附:为西点军校培育出大批杰出人才的《22条军规》:“荣誉高于一切;忠诚是一种义务;绝不推卸责任;做履行诺言的勇士;没有不可能;无条件执行;勇者无敌;冒险是成功的前提;停止空谈,立即行动;只做第一,不做第二;没有任何借口;细节决定成败;放弃就投降;信念至上;保持火一样的激情;自信创造奇迹;永不满足现状;敬业为魂,效率为先;团队精神至高无上;创新才能生存;尊重每一个人;为自己奋斗。”

(作者系学子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作者:王明志

第2篇:关于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作用的思考

摘要:普通高校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那些基础好、潜力大的高校还应该进行省级乃至国家级的重点学科与专业建设。学科与专业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具有巨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二者可以实现良性互动,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专业正是以这种思路加强建设,获得成功,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良性互动

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是抓学科建设,二是抓专业建设。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经过长期的积淀,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都取得了很好成绩,体现了较为鲜明的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有近三十年的办学历史,2006年5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同年8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该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重大作用,正确处理好学科与专业的互动关系,使二者实现了良性循环。通过近8年的建设,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特别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颇有心得,在此加以小结以求抛砖引玉。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下称“思政学科”)作为一门科学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相统一、学术性和政治性相结合的特点,在大学生的成长中负有重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思政学科作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是20世纪80年代初提上重要日程的。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思政学科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内容、方法、规律、实效性等等方面需要不断接受时代的挑战、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加以补充、丰富和发展,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就会变成僵死的说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政学科受社会历史条件变迁的影响和制约更加突出,总是不断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只有做不懈的努力,探索、揭示新的客观规律性,不断地开拓向前,与时俱进,才能符合新的形势、新的实际,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党对思政学科的发展历来是十分重视的,198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示有关院校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好第二学士学位班,并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1994年,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强建设”,这是中央首次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作为重点学科加强建设。中共中央于2004年颁发了[2004]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决定》,并召开了全国性工作会议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一重大举措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赋予了新的使命。文件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还特别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学科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思政学科从无到有,由半独立走向独立,由非重点学科走向重点学科,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思政学科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和正确把握思政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是新形势下大力推进思政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思政学科建设是时代所需,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举措。

以上从宏观层面说明了思政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与思政专业教育的紧密联系,从微观层面来看,每一所高校应当进行思政学科建设,那些基础好、潜力大的高校还可以考虑建设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学科。

二、思政学科与专业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思政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关键: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学科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根本。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要想走在时代的前沿、搞好重点学科建设,就要求拥有一支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公认的学术权威、知名学者和实力雄厚的教师组成的科研梯队,这支队伍要有合理的知识、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就我院思政学科来说,虽然我院是地方本科院校,但是在思政学科建设方面已经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已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及学历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学科梯队,共有研究人员19人,其中教授9人,还有博导、硕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人才。这支队伍紧紧凝聚在学科带头人周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紧紧围绕学科建设、把握时代脉搏展开科学研究,已经成长成为具有明显特色的研究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本学科的建设中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发展,从战略高度搞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十一五”期间本学科将着力加强学科梯队人才培养力度,优先选送学术带头人到国内一流大学访学或进修,大力支持、鼓励学科梯队成员攻读博士学位,培养学术骨干。同时,本学科将以优厚的条件从校外引进优秀学科带头人、教授5~6名和国内重点大学、科研院所博士4~6名,到2010年使本学科梯队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达到梯队人员总数的60%以上,教授15名,博士10名。大力鼓励教师拓展知识领域,以实现多学科化,形成一个有机、综合、互补、强势的学科群体,不断提升本学科梯队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学科方向带头人要对梯队骨干成员和梯队其他成员做好传、帮、带工作,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提高他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对贡献大者予以奖励,职称评定给予优先考虑和支持,用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且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思政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明确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和内容

明确科学研究方向和内容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又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重点学科的主要标志是其研究领域要达到学科发展前沿,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恰好从学科确立的研究方向的优势和特色中体现出来。而学科研究的理论成果,往往需要融入到高校的教学之中,以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思政学科作为省级重点学科,选择研究方向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具有学科的前沿水平;第二,必须是思政学科的主干方向,对本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能够很好地推动本学科的发展;第三,具有取得重大突破的空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充足的科研经费,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根据我院已有的科研基础和特色,思政学科确定了重点研究方向和内容拟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研究。包括以下内容: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研究;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方法研究;③思想政治的功能研究;④大学生的思想健康教育研究。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该方向着力从三个方面展开:①对马克思主义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原著进行研究;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当代社会的沟通与契合研究;③创新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三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①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③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④学生党建工作研究。重点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从未成年人犯罪研究入手,以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为向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述思政学科与专业有关明确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和内容,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思政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根本举措:搞好软硬件建设

这里的软硬件建设,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制度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术会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二是教学科研条件建设,教学科研场所、实验实训场所、图书情报资料建设。三是基地建设。理论包括教学改革研究基地,教育实习(实践)基地。值得提出的是,经费的投入是促进学科与专业建设上质量、上水平、上层次,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坚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科学支配、财尽其用的原则。必须在学校指导和监督下,严格执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经费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搞好软硬件建设,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思政学科对专业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一)思政学科对专业的作用

1.思政学科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也是中国大学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保障。[1]

2.思政学科建设与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思政学科建设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更加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在2004年中央16号文件中得以确立,不再存在其他概念和说法,避免产生歧义和造成混乱。中央16号文件也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这六条重要原则的确立,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思政学科建设的结晶。[2]

3.思政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形成良性循环。从过程来看是这样,从结果来看也是这样,我校思政学科与专业建设已得到了验证:2005年5月,该专业被评为校级重点专业,2006年5月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2006年7月思政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8月,思政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12月,思政学科被评为湖南省十一五“优秀重点建设学科”,十二五又被评为重点建设学科继续加强建设,并向新的目标冲击。这个“新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今后申办硕士研究生学位建设点打下基础,二是要加强校地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该学科还专门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创新管理”方向,这就是要突出地方特色,把优势学科转变为特色学科,使特色学科的依托作用更为明显。

(二)思政学科与专业的发展趋势

1.两者互动,专业必须以学科为依托,学科必须以专业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政学科建设,根本是要在学科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人本发展观,反对只重书本、不重人本身的发展观,改革教育脱离社会和人们实际需求的倾向,真正使教育成为人们的发展需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保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对片面发展;坚持协调的发展观,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自身发展的协调关系,避免对立发展观。人自身的协调发展,亦可称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人实现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结合,并坚持对自身不断超越的状态。[3]也有学者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目的性、全面性、协调性以及可持续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发展中还有不少方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比如学科点布局及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实现思政学科依托发展,正确处理学科与专业的关系。积极拓展本学科的研究领域,科学设计本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4]。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培养优秀的学生都是思政学科的应有之义,同时,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培养优秀的学生,又是思政学科的依托。

3.思政学科与专业的生命力,不仅取决于人们的认识和态度,而根本的是取决于学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任何学科都有需要不断开拓的领域,都存在有待深入探索的新课题。

而且,思政学科和专业的建设,不仅仅满足于有优势,更重要的是要富有特色。我们坚信,只要我們孜孜以求、诲人不倦,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思政学科和专业一定会取得更好的发展,并与相关专业和学科共同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伟业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树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主要原因和重要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08,(11).

[2]郑永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4,(4).

[3]黄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

[4]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依托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6,(18).

基金项目:本成果是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研究》(编号:RKJGZ2012)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游训龙(1964—),男,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政治与法律系主任、教授、硕导,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游训龙

第3篇:关于“智慧银行”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移动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深入应用,“互联网+”的各种跨界渗透,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着金融行业的革新,智慧银行将是所有银行变革的主要方向。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眉山农商银行如何在竞争激流中“乘风破浪”,建设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智慧银行已成为前进的关键。

“智慧银行”建设战略

缴水费。眉山农商银行积极对接彭山供排水、彭山青龙水厂,配合进行水费代收的系统改造和上线工作,为用户实现在该行手机银行APP直接缴费;全年代收水费62858笔,金额164.03万元,实现手续费收入15714元。

眉山农商银行与眉山市东坡区益民供排水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代收费协议,将客户引导到网点扫描“惠支付”二维码缴纳水费,在东坡区眉山农商银行有条件的5个片区21个乡镇网点设立代收费点,方便居民生活缴费,并持续跟进缴费系统对接工作。

校园缴费。眉山农商银行完成四川旅游航空职业学院校园一卡通建设,以四川农信“蜀信e”为渠道依托进行校园卡圈存。开通了辖内42所中小学的代理校园缴费服务,1000余名学生家长客户可通过四川农信APP为学生缴纳学费、生活费、牛奶费等。

停车缴费。今年6月,四川农信系统第四家“智慧泊车”项目在“彭山区星辰中心”投入使用。“智慧泊车”项目帮助星辰中心实现停车场“无感停车”“免密支付”等功能,车主通过扫描二维码支付停车费,也可以通过四川农信“蜀信e”进行免密支付和绑定无感支付。该项目预计实现年日均存款300余万元,批量代发工资约200户,发放贷款5000万元。

就医缴费。眉山农商银行与眉山肿瘤医院合作开展的“就医通”智慧医疗云服务平台成功上线 。就医患者可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实现就诊办卡、预约挂号、就医就诊评价等医疗服务。缴费时可通过该行“蜀信e”或蜀信卡进行支付。

消费场景。为眉山宏远商贸有限公司上线“聚合支付”系统,将商场收银、银行卡刷卡等功能,通过无线移动POS机具完成,拓展了眉山农商银行开源吸储的新途径。布防POS机200余台,年交易金额7亿多元。

跨界行业对接。一是与眉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合作业务,已完成网络环境搭建和系统接口开发,等待部署上线推广。

二是眉山农商银行牵头和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系统对接,开通了营业执照代办业务。

三是在全省农信系统中,首家开发上线了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系统。目前系统运行正常,去年交易1410笔,交易资金23640.9万元。

四是为眉山市农信系统开发上线了新版社保医保代收“一卡通”系統 ,增加了手机银行、自助设备等缴费渠道,减轻门柜代收压力。眉山农商银行年代收社保医保10余万笔、代收金额7000余万元。

五是实现了代收住房维修基金、办证费用、契税业务正式在线上开展,拓展了代收业务和对公资金来源。截至2019年末留存业务资金5600万元。

“智慧银行”发展方向

系统、技术和设备智慧化。物理渠道智慧化。要求加强物理网点服务功能转型升级,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应在合理配置自助银行设备、优化便民服务站、建设乡村金融服务站的基础上,增加智能设备和数字媒体,让业务办理更加快捷、方便。

线上渠道智慧化。一是大力推广现有线上渠道,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企业网银等线上渠道,是推动智慧银行建设主要阵地。二是探索整合线上渠道。建议省联社科技中心将基础转账、存款、贷款等功能尽量整合到一个APP上,从客户体验出发,避免客户重复下载多个APP。三是保持稳定系统。若遇到两次及以上的系统故障,对客户的直观感觉这个系统就是不好用,系统本身提高稳定性,减少系统故障率外,优化人工客服渠道,对客户反映的问题,应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并处理。

产品、服务智慧化。一是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在基础服务差异不大的基础上,拓宽客户交易场景,推进资产类、负债类、融资类和支付类产品的创新,才能满足客户体验,扩大客户体量,巩固业务发展的基础。二是定制个性化服务。截至6月末,眉山农商银行个人客户总数是108.69万户,其中,年轻客户不足四分之一,年轻有效客户占比仅为6.43%;个人价值客户仅占比10.78%,由此可见眉山农商银行客户结构亟须升级调整。客户数据、业务交易数据、内部管理数据、外部数据等都是眉山农商银行重要资产,对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各类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挖掘、梳理,通过“数据+业务”,对用户行为偏好的大数据分析,为每位用户量身定制专属服务产品,实现“千人千面”个性化服务,提升营销获客的精准性。

风险预警、管控智慧化。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帮助银行更好、更及时地预测交易中所带来的风险,帮助银行降低风险成本,切实提高风控能力,释放管理的效能。另一方面,在不断拓展业务边界的同时,坚持合规稳健审慎经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不破安全红线、不触安全底线。

(作者单位:眉山农商银行)

作者:余毅

第4篇:关于转发《关于转发省建设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房地产估价机构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的

信房字„2007‟21号

关于转发《关于转发省建设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 房地产估价机构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的

通 知

驻县各房地产估价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估价机构监管,规范房地产估价机构行为,维护房地产估价市场秩序,现将市房管局《关于转发省建设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房地产估价机构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1、各房地产估价机构必须按照建住房[2006]294号文件要求认真进行自查自纠。在2007年2月27日前,将自查报告及《信丰县房地产交易秩序估价机构自查表》及《信丰县房地产 1 估价机构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基本情况表》报送县房产管理局房地产交易管理所。2月27日,县房管局将成立检查小组对县各房地产估价机构进行全面检查。

2、严格查处违规设立房地产估价分支机构的问题。凡是不符合要求设立的房地产估价分支机构或以“办事处”、“联络点”设立评估分支机构,必须在2007年2月28日前全部撤除,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撤除分支机构的,将严肃处罚。

3、对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法违规的房地产估价机构将公开曝光,将有关情况录信用档案上,并报省建设厅吊销其资质证书或降低资质等级。对严重违法违规的从业人员,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赣州市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经营行为记录管理制度》,责令其5年内不得涉入房地产业。

4、在外地进行工商注册的驻县房地产估价机构在信丰县范围内从事房地产估价业务的,完成业务后,应向县房管局交易所留存房地产估价报告备查。

附件:

1、关于转发省建设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房地产估价机构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赣市房字[2007]17号);

2、建设部《关于加强房地产估价机构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建住房[2006]294号);

3、信丰县房地产交易秩序估价机构自查表;

4、信丰县房地产估价机构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基本情况表。

二00七年二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房地产 估价机构 监管 通知

抄报:市房地产管理局,县委阳纯普副书记,县政府谢永清副县长

信丰县房产管理局人秘股

2007年2月25日印发

共印15份

第5篇: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建科[2006]231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精神,加强建筑节能和城市公共交通节能工作,实现“十一五”期间建设领域节能目标,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设领域节能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城乡建设方式的根本转变,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引导住房合理消费,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建筑节能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重点,以技术进步为支撑,近期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加大标准的执行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实现“十一五”建筑节能、城市公共交通节能目标,促进建设事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二)工作目标

建筑节能:到“十一五”期末,实现节约1.1亿吨标准煤的目标。其中:通过加强监管,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推动直辖市及严寒寒冷地区执行更高水平的节能标准,严寒寒冷地区新建居住建筑实现节能2100万吨标准煤,夏热冬冷地区新建居住建筑实现节能2400万吨标准煤,夏热冬暖地区新建居住建筑实现节能220万吨标准煤,全国新建公共建筑实现节能2280万吨标准煤,共实现节能7000万吨标准煤;通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造,实现节能3000万吨标准煤,大城市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面积要占既有建筑总面积的25%,中等城市要完成15%,小城市要完成10%;通过推广应用节能型照明器具,实现节能1040万吨标准煤;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25%以上。

城市公共交通节能:通过改善出行结构,加强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效率。到“十一五”期末,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特大城市达到20%以上,其他城市在现有基础上增加50%。特大城市中心区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速度达到20公里/小时以上,其他城市达到25公里/小时以上,出租车空驶率控制在30%以下;提高节能环保型汽车的使用率;城市公共交通比“十五”期末节油15%以上。

二、提高城乡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从源头上转变城乡建设方式

(三)城乡规划编制和实施要充分体现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制定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从节约能源的角度,统筹考虑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制定城市总体规划,要根据本地区的环境、资源条件,科学确定发展目标、方式、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限制高能耗产业用地规模。村镇规划要符合村镇体系布局,规划建设指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严禁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向乡镇转移,不得为国家明确退出和限制建设的各类企业安排用地。严格规划审批管理制度,重点镇的规划要逐步实行省级备案核准制度。

(四)从规划源头控制高耗能居住建筑的建设。各地应根据当地住房的实际状况以及土地、能源、水资源和环境等综合承载能力,分析住房需求,制定住房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当地新建商品住房总面积的套型结构比例。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要会同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将住房建设规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按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的总体要求,合理安排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为主的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布局。

三、建立新建建筑市场准入门槛制度,做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

(五)建立新建建筑市场准入门槛制度。对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和超过20万平方米的居住建筑小区,实行建筑能耗核准制。建设单位应当将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建筑能耗核定,满足节能标准的,由建设主管部门出具建筑能耗审核意见书。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在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对未取得建筑能耗审核意见书的建设工程项目,不得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开工建设。组织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对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项目予以查处。

(六)完善对建筑节能设计、施工、监理等市场主体的监管制度。要加强建设工程节能质量的监督管理,按照《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参建各方建筑节能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加强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工程质量检测、工程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的建筑节能监管工作。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工程不准开工、验收备案、销售和使用。

加强建筑维护结构保温工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市场监管力度,严格市场准入,规范企业行为。将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纳入建筑市场主体诚信行为标准,严肃查处不按照节能标准进行设计、施工、监理的企业,并记入企业不良记录;情节严重的,依法降级或撤消其资质等级,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七)发展绿色环保的施工方式。研究制定《民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导则》,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的施工方式,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代用以及二次资源回用,降低对各类资源的消耗,减少建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四、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八)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组织编制建筑节能设计、施工、验收、检测检验、评价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节能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加强节能标准设计系列图集的编制,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措施。推动直辖市及严寒寒冷地区率先实施更高的节能标准,逐步提高国家建筑节能的标准。

(九)推动工业建设领域节能设计标准编制工作。加快工业建设领域节能设计标准的编制工作,“十一五”期间完成石油化工、橡胶、钢铁、有色金属加工、有色金属矿山、有色金属冶炼、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设计、施工、验收等标准规范,推动重点能耗行业的节能工作的开展。

(十)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标准。做好《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地源热泵供暖空调应用技术规程》等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编制《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积极组织生活垃圾填埋气体利用、污泥沼气利用、焚烧发电供热技术等标准规范编制的可行性研究,并及时组织制定。

(十一)积极开展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的评价工作。研究制定建筑节能标准实施评价方法,根据建筑节能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修订或编制建筑节能标准,不断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

五、抓好建筑节能重点工作

(十二)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的节能管理工作。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各地应结合实际,建立并逐步完善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监管体系,研究制定公共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制度。以政府办公建筑为突破口,对既有高耗能的大型公共建筑逐步实施节能改造。

(十三)制定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公共建筑能耗限额和超限额加价制度。各地应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工作,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大型公共建筑单位能耗限额。

(十四)组织开展高能耗公共建筑评选活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在北京评选十大不节能建筑,并向社会披露。其它有条件的城市应比照进行。

(十五)建立和完善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制定《建筑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及《建筑能效标识技术导则》,选择若干试点城市进行示范,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十六)建立建筑能耗统计制度。制定《建筑能耗统计标准》,掌握建筑能耗水平、建筑终端商品能耗结构、用能模式,积累建筑能耗基础数据,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各地应充分认识能耗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真组织做好相关工作。

六、加快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十七)尽快实行将采暖补贴由“暗补”变“明补”,加快推进供热商品化、货币化。 (十八)新建建筑必须配套建设供热采暖分户计量系统,并安装温控装置,必须实行按热计量收费;既有建筑通过节能改造达到温度可调节、分栋或分户计量的要求。

(十九)建立城市低收入家庭冬季采暖保障制度。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建筑供热采暖按用热量收费的政策,培育有利于节能的供热市场。

(二十)整合城市供热热源,充分发挥热电联产、大型锅炉效率高的优势,提高热源生产的能源利用效率。

七、组织实施国家建筑节能重点工程、重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二十一)全面启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评审办法》等,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项目和城市进行示范,开展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在建筑中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培育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各地应积极配合做好示范推广工作。

(二十二)实施国家建筑节能重点工程。组织实施建筑节能工程,以新建建筑执行节能设计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配套措施及能力建设为重点,启动更低能耗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配合实施热电联产工程,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的方式替代城市燃煤供热小锅炉,扩大集中供热范围。适度超前建设城市集中供热管网,为热电联产创造条件。各地应积极配合国家做好重点工程的管理工作,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配合实施绿色照明工程,按照《“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的要求,组织实施城市绿色照明工程,指导各地科学、节能发展城市照明。 (二十三)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确定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重大项目。加快对新型建筑节能围护结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长江流域住宅室内热湿环境低能耗控制技术、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控制与能量管理系统研究、降低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研究、建筑节能设计方法与模拟分析软件开发等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节能技术进步。组织实施百项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和百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的“双百工程”。发布《建设部“十一五”重点推广技术领域》、《建设部“十一五”技术公告》。

(二十四)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各地应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开发情况的调研,组织太阳能、沼气、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在农村地区应用技术研发,制定技术政策,编制技术手册,开展示范推广,适应农村用能增长的需要。

八、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建立健全节能保障机制

(二十五)做好节能相关法规和政策制定工作。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的制定工作。积极参与《节约能源法》的修订工作。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节能省地型建筑的经济激励政策。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应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地方建筑节能及城市公共交通的法规研究制定工作,并结合实际,研究促进建筑节能及公共交通的激励政策。

(二十六)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指导各地科学设置公交优先车道(路)和优先通行信号系统,保证公共交通车辆对优先车道的使用权和优先通行信号系统的正常运转。要因地制宜地设置自行车道、步行道。争取用2年左右时间,使多数大城市建立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优先车道(路)网络,建成一批公共交通优先通行信号系统。加强对各地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抓好城市交通节能示范工程,推进快速公共汽车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二十七)建立完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限制、禁止制度。组织编制《建筑节能推广、限制、禁止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目录》。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加大建筑节能在评优评奖指标中的权重,完善评选标准,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二十八)做好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工作。组织编制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推广应用保温隔热性能好、轻质、利废、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做好第二批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工作。

(二十九)逐步建立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制定《建筑节能合同能源管理办法》,培育和规范建筑节能服务市场,促进建筑能效的提高。充分发挥行业学(协)会的积极性,协助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节能管理、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工作,为机关和事业单位、企业及居民做好节能工作提供服务。各地应积极探索,争取优惠政策,创新机制,尽快形成规范有序的节能服务体系。

九、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建筑节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十)做好联合国合作开发署中国终端能效、世行中国供热体制改革和建筑节能、中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合作项目。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外国政府贷款,以合作、交流、技术培训、智力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国外先进经验、技术,不断充实和完善我国建筑节能与公共交通等领域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体系。

(三十一)组织召开每年一届的国际智能、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组织好国际绿色建材博览会,打造国际化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交流平台,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全国建设领域节能工作,实现建筑节能的跨越式发展。

十、加强节能工作的宣传和培训

(三十二)加强建筑节能标准和技术培训。把节能标准、技能培训与执业人员的继续教育结合起来,与施工图审查和质量检查结合起来,与劳务用工岗前培训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熟练运用节能标准、熟练应用节能技术的能力。

(三十三)加大节能工作宣传力度。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与监督作用,大力宣传我国能源资源现状及建筑节能、公共交通节能、城市照明节能的重大意义,积极宣传有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示范项目及典型做法和经验等,扩大影响,努力营造有利于节能的社会氛围。

(三十四)举办中国城市交通节能周活动。通过实行无公务车日等各类活动,宣传实施“公交优先”思想和战略。加强公共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管,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投诉和监督机制。组织开展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活动,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保证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的全面贯彻实施。召开全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进一步发挥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建筑节能目标考核评价体系

(三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成立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协调配合、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主管部门于2006年9月底前,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的名单报建设部科技司备案。 (三十六)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制定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明确“十一五”建筑节能目标。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意见的实施细则及任务分解书,并根据节能目标制定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主管部门要在每年年末将目标和计划完成情况报建设部科技司备案。

(三十七)建立节能目标考核制度。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研究将建筑节能目标及任务落实情况纳入管理机构及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内容中,并逐级落实。建设部将结合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对各地的建筑节能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各省级建设主管部门也应对本地区市、县(区)建筑节能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对工作开展不力的通报批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六年九月十五日

第6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建城函[2010]166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设交通委),海南省水务厅、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水务局,重庆市市政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的要求,推进城镇减排工作,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建设和运行的监管,我们制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工作中有何问题,请与我部城建司联系。

联 系 人:毛联华 章林伟

联系电话:010-58934757(兼传真)

010-58934352

附件: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日

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考核。

第三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水务厅(局)、市政管委会)负责本行政区内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

第四条 考核采取日常监管、现场核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五条 考核指标主要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污水处理率、处理设施利用效率、污染物削减效率以及监督管理指标。

第六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每年5月前,对上一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于每年3月前完成上一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自查报告并报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查内容除考核指标外,还应包括城镇污水处理规划编制和执行、城镇污水处理监管制度和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污水处理水质监测、重大安全事故等情况。

第七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制定考核评分细则,具体评分细则参见附件。考核结果采用百分制记分,分为优(≥85分)、良(<85分,≥70分)、中(<70分,≥60分)、差(<60分)四个等级。对考核结果为优的将给予表彰,对考核结果为差的,认定为未通过考核,并给予通报。

未通过考核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在30天内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做出书面报告,并提出限期整改措施。

第八条 对在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和造假的地区,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要严肃处理。

第九条 本办法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

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污水处理考核评分细则

一、考核总分计算

考核指标包括:设施覆盖率、城镇污水处理率、处理设施利用效率、主要污染物削减效率和监督管理指标。考核采用百分制,考核总分为各项考核指标分值之和。

二、考核指标分值计算

(一)设施覆盖率(25分)

设施覆盖率分值按所辖设市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建成率加权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所辖市县设施建设情况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二)城镇污水处理率(20分)

城镇污水处理率分值计算公式如下: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本数据;其它设施污水处理量和污水排放总量依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上一数据。考虑到污水处理率统计的复杂性,可根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的实际情况,对污水处理率最高得分作适当调整。

(三)处理设施利用效率(20分)

处理设施利用效率分值按不同运行负荷率对应的实际处理水量加权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A:运行负荷率≥75%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B:70%≤运行负荷率<75%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C:65%≤运行负荷率<7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D:60%≤运行负荷率<65%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E:50%≤运行负荷率<6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F:30%≤运行负荷率<5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G:运行负荷率<3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运行负荷率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四)主要污染物削减效率(20分)

污染物削减效率分值按不同的污染物削减效率的削减总量加权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A:COD削减量≥30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B:250mg/L≤COD削减量<30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C:200mg/L≤COD削减量<25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D:150mg/L≤COD削减量<20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E:100mg/L≤COD削减量<15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F:50mg/L≤COD削减量<10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G:COD削减量<50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主要污染物削减量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五)监督管理指标(15分)

监督管理指标分值按“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上报分值和水质化验管理分值加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监督管理分值=数据上报管理分值+水质化验管理分值

1、数据上报管理分值(9分)

数据上报管理分值=在建项目分值+运行项目分值

其中,上报率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2、水质化验管理分值(6分)

水质化验管理分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上报率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取各指标项实报期数与应报期数之比。

3、在专项检查、抽查中,发现上报数据存在弄虚作假现象的,每一项扣3分,直至将总分15分全部扣净。

附件2:

36个大中城市污水处理考核评分细则

一、考核总分计算

考核指标包括:设施覆盖率、污水处理率、处理设施利用效率、污染物削减效率和监督管理指标。除设施覆盖率外,其他考核项目均按市本级污水处理数据评价。考核采用百分制,考核总分为各项考核指标分值之和。

二、考核指标分值计算

(一)设施覆盖率(10分)

设施覆盖率按下辖县(县级市)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县(县级市)占全部县(县级市)的比例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二)污水处理率(25分)

污水处理率计算公式如下:

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量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其它设施污水处理量和污水排放总量依据上一《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考虑到污水处理率统计的复杂性,可根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的实际情况,对污水处理率最高得分作适当调整。

(三)处理设施利用效率(25分)

处理设施利用率分值按不同运行负荷率的实际处理水量加权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A:运行负荷率≥75%的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B:70%≤运行负荷率<75%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C:65%≤运行负荷率<7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D:60%≤运行负荷率<65%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E:50%≤运行负荷率<6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E:30%≤运行负荷率<50%的项目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F:运行负荷率<30%的实际处理量(万立方米)

运行负荷率数据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四)主要污染物削减效率(20分)

污染物削减率分值按不同的污染物削减效率的削减总量加权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主要污染物削减效率分值=COD削减效率分值+NH3-N削减效率分值

1.其中:

A:COD削减量≥30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B:250 mg/L≤COD削减量<30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C:200 mg/L≤COD削减量<25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D:150 mg/L≤COD削减量<20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E:100 mg/L≤COD削减量<15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F:50 mg/L≤COD削减量<10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G:COD削减量<50 mg/L的COD削减总量(吨)

2.其中:

A:NH3-N削减量≥20 mg/L的NH3-N削减总量(吨)

B:10 mg/L≤NH3-N削减量<20 mg/L的NH3-N削减总量(吨)

C:NH3-N削减量<10 mg/L的NH3-N削减总量(吨)

主要污染物削减情况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五)监督管理指标(20分)

监督管理指标分值按数据上报管理分值和水质化验管理分值加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1、数据上报管理分值(12分)

数据上报管理分值=在建项目分值+运行项目分值

其中:

其中,上报率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2、水质化验管理分值(8分)

水质化验管理分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上报率依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取各指标项实报期数与应报期数之比。

3、在专项检查、抽查中,发现上报数据存在弄虚作假现象的,每一项扣5分,直至将总分20分全部扣净。

第7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修改范文

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验收管理办法

建设部日前出台了《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 的管理,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建、扩建、改建各类房 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竣工验收备案,适用本办 法。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房屋建筑和市 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统称工程)的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工 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 域内工程的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工作。

第四条建设单位应当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 内,依照本办法规定,向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备案机关)备案。

第五条建设单位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文 件:

(一)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二)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报告应当包括工程 报建日期,施工许可证号,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勘 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及验收人员签署的竣工验收原始文件,市政基础设施的有关 质量检测和功能性试验资料以及备案机关认为需要提供的有 关资料;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规划、公安消防、环 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

(四)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五)法规、规章规定必须提供的其他文件。

商品住宅还应当提交《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 说明书》。

第六条备案机关收到建设单位报送的竣工验收备案文 件,验证文件齐全后,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上签署文 件收讫。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一式二份,一份由建设单位保存, 一份留备案机关存档。

第七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之日起5日 内,向备案机关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第八条备案机关发现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 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应当在收讫竣工验 收备案文件15日内,责令停止使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第九条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未办 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备案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 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条建设单位将备案机关决定重新组织竣工验收的工 程,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前,擅自使用的,备案机关责令停 止使用,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罚款。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采用虚假证明文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 备案的,工程竣工验收无效,备案机关责令停止使用,重新 组织竣工验收,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备案机关决定重新组织竣工验收并责令停止使 用的工程,建设单位在备案之前已投入使用或者建设单位擅 自继续使用造成使用人损失的,由建设单位依法承担赔偿责 任。

第十三条竣工验收备案文件齐全,备案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不办理备案手续的,由有关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责任人 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四条抢验救灾工程、临时性房屋建筑工程和农民自 建低层住宅工程,不适用本办法。

第十五条军用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按照中央军 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 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第 2 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修改<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已经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姜伟新

二○○九年十月十九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修改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对《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部令第78号)作如下修改:

一、名称修改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

二、第五条第一款第

(三)项删去“公安消防”。

三、第五条第一款增加一项“

(四)法律规定应当由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对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验收合格的证明文件”。

四、第五条第二款修改为“住宅工程还应当提交《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五、第九条修改为“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未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备案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此外,对部分条文的文字作相应的修改。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重新发布。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

(2000年4月4日建设部令第78号发布,根据2009年10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修改〈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的管理,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建、扩建、改建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竣工验收备案,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统称工程)的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程的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工作。

第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依照本办法规定,向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备案机关)备案。

第五条 建设单位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二)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报告应当包括工程报建日期,施工许可证号,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及验收人员签署的竣工验收原始文件,市政基础设施的有关质量检测和功能性试验资料以及备案机关认为需要提供的有关资料;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规划、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

(四)法律规定应当由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对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验收合格的证明文件;

(五)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六)法规、规章规定必须提供的其他文件。

住宅工程还应当提交《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第六条 备案机关收到建设单位报送的竣工验收备案文件,验证文件齐全后,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上签署文件收讫。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一式两份,一份由建设单位保存,一份留备案机关存档。

第七条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之日起5日内,向备案机关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第八条 备案机关发现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应当在收讫竣工验收备案文件15日内,责令停止使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第九条 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未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备案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条 建设单位将备案机关决定重新组织竣工验收的工程,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前,擅自使用的,备案机关责令停止使用,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罚款。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采用虚假证明文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工程竣工验收无效,备案机关责令停止使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备案机关决定重新组织竣工验收并责令停止使用的工程,建设单位在备案之前已投入使用或者建设单位擅自继续使用造成使用人损失的,由建设单位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三条 竣工验收备案文件齐全,备案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办理备案手续的,由有关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四条 抢险救灾工程、临时性房屋建筑工程和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工程,不适用本办法。

第十五条 军用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8篇: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的通知闽建建[2011]40号 浏览次数:683

各设区市建设局(建委)、房管局、园林局、公用局,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

现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的通知》(建质[2011]111)号)转发给你们,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施工、监理企业等责任主体要严格落实企业负责人带班检查制度,加强对承接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管理,对工程项目各施工阶段特别是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检查频率不得低于《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管理办法(试行)》(闽建建[2009]39号)有关规定。

二、项目经理、项目总监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到岗履职,全面掌握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生产状况,定期组织施工现场开展自查自纠,切实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三、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监督机构要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效能,加强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强化对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等责任主体的日常动态记分考核及处理,督促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附件:《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建质[2011]111)号)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一一年八月五日

第9篇:关于建设文化强国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0商务英语01班1007120102方倩云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不能纯粹靠文化的自发发展,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需要有识之士的推动,特别是需要先进政党的推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标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只有精神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繁荣昌盛。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形成的一个系统。既要有经济发展,又要有政治发展,也要有文化发展,这三者是不可分离的。但同时它们又不是完全同步的,一个国家可以拥有高速发展的经济,却未必有高度的文化发展水平。当然,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推动文化的发展;同时,文化的发展也能够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毋庸置疑,我们的经济繁荣很重要,军事实力增强也很重要,制度建设也很重要,但是最后中华民族能不能复兴,最根本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是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生活方式、社会科学、大众文化等等。只有当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具有现代性,具有领先性,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民来学习,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现代化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实现了,中华文化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整个中华民族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

应该指出的是,中华文化复兴与古代的文化复兴以及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全球化时代,实现中华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需要以全球为参照系。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达到全球的领先水平,特别是在文化上要能够创造一套领先世界,并能够为世界人民所广泛认同的话语体系、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人文科学、生活方式的时候,才能够说我们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在党的领导下,经过90年的努力,中国文化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中国文化从传统形态逐步转变为现代形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建党之初,也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党就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引入和建设。实际上,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引入,才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新面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我党都特别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曾经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建国前夕,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的建立,不仅将迎来一个经济建设的高潮,而且将迎来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所以,在建国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大力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动文化建设,特别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使得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大地上蔚然成风,不断成长起来。改革开放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推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四有”新人、“三个面向”,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思想。

然而,面临新形势,我们的文化建设应该怎样深入开展,还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

就国内来讲,我们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建设都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但是,我们的思想文化建设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很小。我们对经济发展模式、政治发展模式以及社会发展模式的研究还不够,还没有提升到思想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我们、研究我们,而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却显得比较落后。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把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总结好,提升到思想文化的高度,包括中国现代的经济思想、政治思想、社会思想、文化思想等,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此外,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国际方面来讲,也非常有必要来深入研究文化问题、推进文化建设。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世界上一直占主导地位,对中国的影响很深,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发展的机遇,但也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很多灾难,特别是近170年来,在中西文化交往、碰撞中,我们有很多教训和经验,需要好好总结。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人民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也需要研究总结自己的经验,使我们的思想文化走出去,以推动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在看到我们文化大发展的同时,更要看到我们文化建设中面临的种种挑战。比如,社会思想的多元性、多变性、开放性等,在带来思想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思想混乱,这就需要我们制定科学的文化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去引导文化的发展,消除国内外的一些杂音、噪音,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共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同时为推动和谐世界建设作出贡献。

在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上,有过多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潮。但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带来的思想文化建设高潮,将是空前的,不仅会超越古代的中国文化复兴,对世界的影响也将会更加巨大。中华文化曾经几度领先于世界,但到了近代,逐渐落伍。鸦片战争之后,我们中华文化一直处于弱势状态,处于一种封闭保守的、被动引进的状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文化正在发生一个质的变化,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表面的学习走向深层的学习,从引进文化到输出文化,一句话,就是慢慢地从弱势走向强势,从世界文化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这种质的飞跃,将触动并深刻改变我们传统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模式。

我们过去一直在争论“中体西用”、“西体中用”,以及综合创新等等,这表明,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的思想在不断升华,但也要看到,这里有很多历史的局限和误区。实际上,这些争论背后都隐含着一种共同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弱势文化心理,就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总是绕不开西方文化,要么是学习西方文化的表面现象,要么就是彻底摈弃西方文化,要么就是将西方文化全盘拿来。这些年在讨论中西文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这种弱势文化心理,或防御心理。比如说,

有的议论表面上很强势,批判资产阶级文化的时候,表面上好像很强势,甚至还有火药味,实际上骨子里是一种防御心理,还是一种弱势文化心理。

这种文化弱势心理、文化封闭心理需要不断克服。认真领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必将带来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特别是我们的知识分子的进一步的文化觉醒和文化自信,更全面地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经验,更全面地看待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更主动地参与文化全球化。

上一篇:县人民银行述职报告下一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