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肺炎防治手册

2022-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非典型肺炎防治手册

非典型肺炎问题的社会学检视

摘 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一度暴发性流行,对社会各方面产生深刻影响,检视着我们的社会发展战略和社会政策。从发展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安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非典”问题表露着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灾变疾患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必然王国”里的一对“悖论”,医科学共同体战胜人类已知和未知的灾害疾病的使命仍无完结;同时需要我们适度推行威权治理、强化“责任政府”及其合法性、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走“善治”之路,需要我们加强危机管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流动管理机制,需要完善透明的信息反馈机制和培育成熟的国民心理;年内中国经济增长也变得扑朔迷离。

关键词:非典型肺炎,社会学;分析,检视

文献标识码:A

作者:颜 烨

第2篇:非典型肺炎“黄祸论”与全球管治

全球化发展到今天,有关话语已呈过度简化的二元对立。支持全球化的一方认为全球市场的整合将带来普世和持续的富裕。发展中国家只有跳上全球化列车,才有摆脱贫穷的希望。反对全球化者,则认为全球化只会使发达国的工作机会向低成本国家或新移民社群流失,使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与劳工成为跨国资本的剥削对象,也使各地传统文化受侵蚀。这种反全球化的态度,并非为一向关注社会公义的国际左派所独有。反全球化运动在一些西方国家与贸易保护主义甚至反移民的新法西斯主义思潮发生共鸣,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助长了盲目排外、盲目反西方的宗教原教旨主义。

现在人类的处境,跟十九世纪初工业文明刚出现的处境,有不少相近之处。当时的自由主义者认为工业文明和伴随工业化而来的自由资本主义乃人类的终极归宿。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工业文明是万恶的妖魔,对之坚决排斥。很多浪漫主义知识分子,便幻想回到他们想像中的封建时代田园诗般的生活中去。由保守行会主导的工人运动,以砸机器为最常用的抗争手段。到了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等进步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工业化乃不可避免的历史过程,它带来了苦难也带来了幸福。于是提出,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并非工业文明的必然结果,而是由于无节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怎样逆转工业化的进程,而是怎样追寻一个能减小工业化的负面影响和强化其正面效益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等思潮,应运而生。虽然工业主义的很多问题在二十世纪仍然持续,但我们不能否定,二十世纪特别是二次大战后的全球工业文明,无论在资本主义阵营或是在社会主义阵营,已比十九世纪进步和人道得多。

最近,国际上一些进步知识分子也尝试摆脱非黑即白地对待全球化的狭隘态度,提出了能让我们更实事求是地面对全球化的“第三条道路”。他们认为全球化发展至今,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它的确拥有为人类带来共同富裕的潜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中国和九十年代的印度通过掌握全球化机遇成功而崛起,即证明此点。要解决伴随全球化而来的诸问题,关键在于建立能更好地规范全球化的国际制度。

英国著名政治学者大卫·海尔德,近年与各国关注全球化的学者合作,研究在全球加速整合的环境下,“全球管治”及“世界民主”怎样成为必要与可能。他们的不少论点,已收集在《全球转变论文集》(Global Transformation:A Reader)一书中。

海尔德指出,现今的全球化,引致不少社会问题与危机,如跨国犯罪、生态破坏等,这些很难由个别主权国处理。在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蔓延东亚、俄罗斯及拉美的金融风暴,便是由于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却又缺乏适当调节所造成。但对国际资本的流窜加以规范,绝非一国能力所为。因此,不同地区性及全球性管治机构(如欧共体、世贸、世卫、联合国等)的角色将日益重要。但作者同时指出,现在大部分地区性及全球性机构,缺乏相互间的协调;机构的运作,受到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操控,因此它们的行动往往缺乏效率与合法性。怎样将这些机构加以整合及民主化,令它们能更有效、公正地处理种种复杂的跨国问题,乃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作者认为,教育各国人民成为“世界公民(Cosmopolitan Citizens)”,随时准备开放不同文化传统及生活方式的对话,乃建立世界民主的首要条件。同时,加强联合国与其他主要多边主义组织的权力,以及对其决策过程进行彻底改革,使发展中国家分享到更大实权,则是建立世界民主的重要一步。海尔德深信,建立一个更公开、公义的全球管治体系,将会是继中世纪以城邦国家为单位的市政民主及十九世纪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主权国民主之后,世界政治发展的第三次飞跃。

二○○三年春天肆虐全球的非典型肺炎,为我们反省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寻找减低这些风险的策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在世界不同地区爆发的传染病如艾滋病、伊博拉病毒和疯牛症等,令愈来愈多学者认为近年突如其来的连串疫症,并非出于偶然,而与经济全球化有关。“非典”只是这连串疫症中的一个。由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世卫通讯》在二○○一年九月号曾组织了一个专辑,请世界各地的医疗专家探讨世界市场加速整合对全球公共医疗体系的影响。

专辑指出,全球化的最直接冲击,便是传染病扩散的广度与速度随跨境人流与跨国经济活动的增加而增加。人类历史上几次惨绝人寰的大疫症(如十四世纪通过丝绸之路传遍欧亚大陆的黑死病和十九世纪末的多种传染病),都是在各地经济加速整合的大时代中爆发。此外,不少发展中国家和正在进行市场过渡的国家为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生存,加速开发人类仍未踏足过的生态系统,令多种新病毒走进当地社会,再而扩散全球。而且这些国家为了改善国际评级与吸引外资而激烈地减少公共开支。医疗服务的质量,往往是市场化改革和政府不惜一切代价减轻财政负担下的牺牲品。

在全球化的年代,任何地区爆发疫症,其他地区都很难置身事外。专辑的专家呼吁各地政府将医疗卫生服务视为一个全球公共财产(global public goods),重新增加对公共医疗的资源投入,并开放各种疾病信息。他们建议各地区在开放边境时采取渐进的方式,确保本地医疗卫生机构在边境全面开放前已做足未雨绸缪的防范措施。

在“非典”刚爆发时,多位美国公共医疗界的专家在一个由美国国家科学院举办的研讨会上,不约而同地呼吁全球医学界在预防“非典”时,不应针对任何国家或地区。非典型肺炎是一个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的全球问题。他们认为,这一疫症通过国际旅客的流动而迅速扩散,正体现了全球公共医疗系统的发展,远远追不上全球化的发展。重新增加各国对公共医疗的资源投入,促进各地医疗专家的交流合作,并完善各国边境检疫系统,是抗击“非典”和预防类似疫症的最有效方法。

曾著有《制高点:世界经济之战》(Commanding Height:The Battle for the World Economy)一书(该书后来被改编成一套极受欢迎的纪录片)的Daniel Yergin,在一份畅销报上发表题为《全球化为新的危险敞开大门》(USA Today,二○○三年三月二十八日)的评论,呼吁各国“通过持续的合作和充分的结盟来处理在这个互相连接的世界中不断出现的风险”。他认为全球化的发展,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坚信“若我们要好好享受全球化可能带来的经济增长和更高生活水平,我们便应该努力通过国际合作控制全球化可能带来的灾害”。

在“非典”爆发期间,新加坡、越南和我国等亚洲国家及美国当时的防疫措施,充分体现了这种主张通过国际合作与信息开放对付跨国疫潮的国际主义。世界卫生组织在协调各国的抗疫工作上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非典”疫情在短短三个月内就在亚洲完全得到控制,和美国在没有限制旅客出入境的前提下成功防止“非典”在国内爆发,都是这一国际主义的抗疫/防疫策略的结果。二○○三年全球抗击“非典”的胜利,可说是“以全球方法应付全球危机”的胜利。

但在“非典”肆虐全球期间,一些个别地区的个别机构或社区,也出现了一些与这种国际主义策略背道而驰的排外反应。例如在多伦多(该市乃亚洲以外“非典”爆发最严重的地区)的华人以至其他亚裔居民,便因“非典”而受尽歧视。据报道,一个华人社区组织在疫症爆发初期即收到一个匿名电话留言,指责“华人像老鼠般生活,像猪一样进食,并把疾病传至全世界”。当地一名小童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他的爸妈与老师曾警告他应与华人保持距离,以免感染“非典”。更离谱的是,当地国会内的一些政客,竟然煽风点火,提出禁止一切来自亚洲疫区航机降落的建议。虽然不少政府官员都公开呼吁大家千万不要将“非典”与任何族群挂钩和做出歧视性的行为,但当地媒体仍发现,不少移民局官员在面试华裔入籍申请者时,均戴上口罩(但按法律规定,只有在加国居留超过两年的外籍居民,才有资格申请入籍,所以这些被面试者,肯定未曾在短期内到过疫区)。这些措施均受到当地媒体、民权组织与华人社团的严厉谴责。在太平洋的另一岸,台湾当局则在亚洲广泛爆发“非典”之初采取了自我孤立的措施来防止“非典”在岛内出现,并中断与海峡对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但在多伦多和台湾出现的这些反全球化排外反应,并没有帮助这两个地区成功防疫。相反,这两地区乃“非典”爆发极严重,受控速度较慢的地区。

更值得我们留意的是,在“非典”期间,一个曾在十九世纪广泛流传,在二次大战后被扬弃的话语——由十九世纪法国作家戈比诺(Arthur de Gobineau)提出的“黄祸论”——又开始在部分西方媒体中重现。当谈及二十世纪前西方对中国的想像时,很多论者都喜欢提起十八世纪欧洲启蒙哲学家对中国的倾慕。但这些正面印象对后来西方中国观的影响,远不如戈比诺的“黄祸论”。戈比诺是一位法国的过气贵族,曾被称为“现代种族主义之父”。他对平等自由等价值深恶痛绝,更将种族主义带进科学领域。在其一八五三至一八五五年出版的四大卷《人类种族的不平等》(The Inequality of Human Races)一书中,戈氏指出白、黄、黑种人的差别属生物学上的差别。黄种人无一不缺乏想像力、贪得无厌和体力不振。他又认为源源不绝到欧美工作的华工正将各种传染病与坏习性带到白人社会。

他认为这些外来的“污染”,加上欧洲左派对弱者的同情,正在蚕食白种民族的优越性。代表人类文明顶峰的西方文明,将会被大量的“肮脏中国人”摧毁。基于上述论点,戈氏主张施行世界性的种族隔离,将黄种人隔绝于西方社会之外。戈比诺的理论不单为当时欧美的排华运动火上加油,更令种族偏见加速渗入科学家社群之中。在其理论影响下,伦敦神经学学会的官方期刊在一八九四年刊出论文《对一个中国脑袋的观察》,发表中国人的大脑结构比欧洲人更接近黑猩猩之观点。后来的纳粹运动,即将戈氏理论付诸实践,并根据其政治需要将犹太人取代华人在理论中的中心位置。

二次大战之后,戈氏的种族主义伪科学遭到全面否定,但其中对“黄祸”的恐惧,却遗留在西方文化的潜意识之中,不时发作而成为一些国家反华、排华的话语或行动。九十年代,中国在世界体系中急速崛起,在西方国家引起了部分人的不安。他们当中,更有一些人刻意散布中国威胁论,诬蔑中国在经济上“盗窃”了他们的工作机会,在军事上“盗窃”了他们的核机密。在“非典”期间,虽然西方大部分国家的政府都能以前述的国际主义态度面对该疾病,但“非典”却让十九世纪有关“华人乃大部分传染病之源”的伪科学话语死灰复燃。

一九九七年香港爆发禽流感,引起了全球公共卫生专家对爆发全球性大型流感的忧虑,也重新引起了西方世界对一九一八至一九一九年在全世界杀害了超过两千万青壮人口的神秘流感的兴趣。医学界对当年流感的起源仍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流感起源于美国肯萨斯州牧场中人类流感与动物流感的混合变种(即所谓的“基因洗牌”),也有人认为流感源自中国南方的农场。但无论如何,一九九七年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有关这次流感的畅销书、报刊专辑和纪录片,都异口同声地强调该流感乃一次世界大战的后遗症。根据这种理解,在当时的欧洲战场上,来自各地的年轻人被长期困在拥挤、肮脏的战壕中。士兵们的肺功能更不断被弥漫在战场上的军用毒气所侵蚀。这样的环境,正为士兵从世界各地感染到的病毒提供了一个不断传播与变种的极佳环境。无论一九一八年全球流感的原病毒是来自南中国抑或是肯萨斯,它们应该是在一次大战的战场中,才进化成杀伤力巨大的高毒性病毒。战争结束后,这种新型的致命病毒便随着退役士兵传遍世界各地。(可参考Kolata Gina著《感冒:一九一八年世界大流感的故事和对其病毒的追寻》,Flu:The Story of the Great Influenza Pandemic of 1918 and the Search for the Virus that Caused it,Farrar,Straus and Giroux,1999)。

在“非典”肆虐之际,西方媒体进一步增加了对一九一八年大流感的兴趣。但有关报道除了出现量的增加外,还体现出质的变化。在“非典”期间及其后,不少西方媒体开始出现了“一九一八至一九一九年大流感乃源自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论调。一些医学权威,纷纷在报章撰文,在缺乏科学证据的情况下一口咬定华南农村地区人、畜、禽共处的生活方式,乃制造一九一八年甚至整个二十世纪的几次大型全球性流感病毒的罪魁祸首。这种“谴责受害者”的话语,自然令我们联想到八十年代当艾滋病初于西方出现时,西方(特别是美国)媒体曾大肆渲染艾滋病乃源自海地农村一种涉及猴子血的宗教仪式的话语。在此一话语下,美国的海地移民便被视作艾滋病爆发的罪魁祸首,到处受到歧视。后来这种有关艾滋病源头的理论在科学界遭否定后,媒体又将矛头指向同性恋者,甚至提出艾滋病乃上帝惩罚另类性取向人士的论调(见《读书》二○○三年第九期翁乃群的文章——编注)。

或许科学家在将来真的可证明一九一八至一九一九年的大流感的确源自华南。但将导致疾病的责任完全放在一个地区、一个族群或一种生活方式之上,却肯定是不科学的。任何传染病从病毒形成到大规模爆发,均无一例外地须经历一个极复杂的病毒传播链,当中可能牵涉不同的地区、社群以及社会过程。例如引致一九一八年大流感的病毒,便从发源地传到欧洲战场,再经过士兵从战场散至全世界。二○○三年的“非典”病毒,则是从华南传至香港,再从香港传到我国和亚洲其他地区及加拿大的大城市,再经当地受感染的医务工作者传到更广泛社群。而艾滋病在全球的散播,亦可以经过共用针筒者、性游客、性工作者、贫穷村落的卖血者、感染病毒的丈夫、染病的孕妇等多不胜数的社群扩散。可以说,在全球经济高度整合,跨国交往与日俱增的今天,我们根本没有可能预料下一波致命传染病的病毒,将产生于何地;一种新传染病一旦爆发,我们也不可能预料病毒将会通过什么社群扩散。有人说传染病是最彻底的“自由主义者”。病毒在侵袭一个人时,不会先过问他的种族、阶级与性别。每个人在传染病面前皆“生而平等”。因此,预防传染病的爆发,和对付一个现有传染病的最佳方法,乃各国或各地区间通过深入合作进行全球性的疾病监察与治理,而不是根据偏见将某些特定社群预设为必然带菌者,然后将之区隔起来或拒之门外。

非典型肺炎和其他跨国传染病的例子,和最近人类面对的其他跨国危机,包括世界经济波动、恐怖主义、核扩散等一样,引证了全球一体化为我们带来不少发展机遇的同时,亦为我们带来很多风险与危机。如果我们要在享受这些机遇时减少相应的风险与危机,便需建立一个开放和民主的全球管治框架,让各国在互相尊重、公平与公开的原则下进行合作。

作者:孔诰烽

第3篇: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

凼底乡小学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有关防治非典型肺炎的通知精神,积极有效地预防“非典”疫情。确保全乡学生与家长的身体健康、生命的安全,特制订全乡小学非典型肺炎防治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胡总书记、温总理有关“非典”工作防治讲话精神为指针,以卫生部、省、市、区有关“非典”防治文件通知精神为内容,以防治结合为措施,确保“非典”肺炎在全乡小学无人产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身体健康。

二、 组织机构:

全乡小学成立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唐远亮同志为组长,

王世民、刘礼明、王守荣同志为副组长。刘礼明同志专管全乡小学“非典”防治工作;王守荣志抓全乡小学“非典”防治工作;邓子正、唐建富、唐杰林、邓礼勃、全明富为组员,负责各片、校“非典”防治工作,搞好上传下达工作。

三、 工作目标:

1、严防疫性使入,做到无一病例进入学校;

2、宣传到位。真正做到全体师生对非典型肺炎的知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让全体师生慎重对待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但又能出现恐慌情绪。

3、对外来人员一是认真了解,二是做好登记。

4、实行责任追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各村小负责人,各班主任是

直接责任人;谁出现问题,将追究谁的责任。

四、 具体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做到全体师生对“非典”防治知识人人皆知,

家喻户晓。

2、

进行专题知识讲座,开好全体教师会,全体学生会。定期、

不定期地对非典防治知识进行考试。

3、

认真搞好墙头、校园板报,班级板报宣传、书写好致学生家

长的一封信进行宣传。

4、

进行食品卫生检查每天均要对学生食堂、学校商店进行食品

检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5、 各校、各班认真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一天有一小时的活动。

6、 学校要对寝室、厕所、食堂、教室进行消毒。

7、 保证经费投入,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

8、

搞好学校卫生工作,保证学校食堂卫生、寝室卫生、厕所卫

生,坚决消灭卫生死角。

9、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体党员、全体教师,同心协力搞好

非典肺炎的防控工作,把防治非典肺炎作为第一政治责任,放在第一工作位置上来

凼底乡中心小学

2003.4.2

4“非典”广播专稿

凼底乡小学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有关防治非典型肺炎的通知精神,积极有效地预防“非典”疫情。确保全乡学生与家长的身体健康、生命的安全,特制订全乡小学非典型肺炎防治方案:

五、 指导思想:

以胡总书记、温总理有关“非典”工作防治讲话精神为指针,以卫生部、省、市、区有关“非典”防治文件通知精神为内容,以防治结合为措施,确保“非典”肺炎在全乡小学无人产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身体健康。

六、 组织机构:

全乡小学成立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唐远亮同志为组长,

王世民、刘礼明、王守荣同志为副组长。刘礼明同志专管全乡小学“非典”防治工作;王守荣志抓全乡小学“非典”防治工作;邓子正、唐建富、唐杰林、邓礼勃、全明富为组员,负责各片、校“非典”防治工作,搞好上传下达工作。

七、 工作目标:

1、严防疫性使入,做到无一病例进入学校;

2、宣传到位。真正做到全体师生对非典型肺炎的知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让全体师生慎重对待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但又能出现恐慌情绪。

3、对外来人员一是认真了解,二是做好登记。

4、实行责任追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各村小负责人,各班主任是直接责任人;谁出现问题,将追究谁的责任。

八、 具体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做到全体师生对“非典”防治知识人人皆知,

家喻户晓。

2、

进行专题知识讲座,开好全体教师会,全体学生会。定期、

不定期地对非典防治知识进行考试。

3、

认真搞好墙头、校园板报,班级板报宣传、书写好致学生家

长的一封信进行宣传。

4、

进行食品卫生检查每天均要对学生食堂、学校商店进行食品

检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5、 各校、各班认真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一天有一小时的活动。

6、 学校要对寝室、厕所、食堂、教室进行消毒。

7、 保证经费投入,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

8、

搞好学校卫生工作,保证学校食堂卫生、寝室卫生、厕所卫

生,坚决消灭卫生死角。

9、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体党员、全体教师,同心协力搞好

非典肺炎的防控工作,把防治非典肺炎作为第一政治责任,放在第一工作位置上来

凼底乡中心小学

2003.4.24

第4篇: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

黄水镇中心卫生院

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

为切实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保护我镇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㈠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结合我镇实际,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全面落实“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工作措施,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的传播和流行。

㈡ 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发挥三级疫情监测报告网络的作用,强化常规监测和依法报告疫情,落实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例,迅速采取措施救治病人、隔离密切接触者,切实做到“四早”。

2 、以专为主,专群结合。坚持以专业防控为主,结合实际,开展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实行协调联动、出入双控机制,有效控制疫情传播蔓延。

3、积极防御,快速反应。充分做好应急物资储备,保证通讯渠道畅通,加强专业队伍培训和技术演练,强化应急意识,做到反应敏捷、行动迅速、措施果断。

5、依靠科学,依法防治。坚持科学决策、科学防控,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报告疫情,依法采取措施,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

6、注重效益,降低成本。要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疫情,注重实效制定防控措施,努力降低防控成本。

二、监测与预警

㈠ 责任主体

预防保健科负责非典型肺炎的监测、预警工作。主要职责是:确定监测点(发热门诊及发热诊点),指导开展监测工作,及时汇总、分析监测信息;及时收集、汇总和分析国内外疫情动态;对辖区非典型肺炎疫情进行分析,并准确及时提出预警建议。

㈢ 疫情监测报告

认真执行卫生部下发的《2003-2004全国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和《卫生部关于全国医疗机构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网络直报工作的通知》要求,按期完成疫情监测报告和疫情直报网络建设,确保疫情报告及时、准确,网络畅通。

1、三级疫情监测网。巩固和完善各村疫情监测报告网。村、机关、学校、企业、建筑工地、居民小区都要设立疫情报告员和疫情协管员,负责收集本辖区、本单位的可疑患者情况,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科报告,防保科向卫生防疫站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2、疫情报告。设立发热门诊和预检诊室的医疗机构作为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点。

疫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各类医疗机构必须依法报告疫情。各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乡镇卫生院发现病例或疑似病例后,必须在2小时内电话报告卫生防疫站,同时进行网络直报;卫生防疫站要及时登录“国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专报系统”,对全市疫情报告情况进行复核和实时监控。执行疫情零报日报制度。要严格疫情报告责任追究制,对违反规定,漏报、缓报、瞒报疫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3、病例诊断

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及所在医疗机构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和疑似病例临床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并配合专家组做好疑似病例的诊断和排除。

4、 预警分级 实行三级预警制度。三级预警(黄色预警)、二级预警(橙色预警)、一级预警(红色预警)。由于影响疫情发生、传播、流行的因素较多,预警分级应根据流行强度、波及范围、续发病例、传播扩散等情况,由预警评估专家委员会综合分析、判定预警级别,并根据流行情况进行调整。

按照《重庆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划分预警级别,符合其中一项条件即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

三、组织指挥

(一)日常领导管理机构

我镇成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二)预警状态下的组织领导体系

在预警状态下,政府成立应急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办公室设综合组、突发疫情处置组、医疗救治组、控制疫情输入与维护稳定组、市场供应监管组、农村组、教育组、后勤保障财务组和宣传组9个职能组,由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组成,履行下述职责。乡镇(区、办)政府、村街(居委会)要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组成专群结合的防控网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

四、预防控制

㈠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充分发挥发热门诊的哨点监测作用,强化与卫生防疫站的信息沟通,落实逢热必控措施,保证实时监测。在无预警状态下,发热门诊发现可疑非典型肺炎病人要立即留观,并报告卫生防疫站。卫生防疫站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在2小时内赶到发热门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接诊医师提供辅助诊断信息。

预警启动后,卫生防疫站立即派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进驻发热门诊,实行流行病学调查关口前移,指导发热门诊及时留观可疑非典型肺炎病人,对新发病例务必查清传染来源和接触者情况。市卫生防疫站负责做好对新发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和隔离控制工作。

㈡ 做好应急处置

村、乡发现可疑患者后,要立即就地留置观察,采取相应隔离措施,等待卫生防疫站和疫情应急救护队的接诊处置。卫生防疫站建立机动应急处置小分队,配备车辆和采样、消毒等设备,接到疫情报告后在2小时赶赴现场,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实施隔离和消毒等控制措施。

㈢ 落实防控措施

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关于建立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长效工作体系的指导意见》和《重庆防治非典型肺炎长效工作基本要求》,进一步科学、规范防控措施。

发生疫情后,根据预警评估专家委员会综合分析、评估和预警建议,启动相应预警级别。要坚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疫情形势和特征,在不同区域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五、医疗救治

加强对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室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要严格落实控制院内感染措施,防止发热门诊成为传播非典型肺炎的传染源。

六、应急保障

技术保障

l、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本预案,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各自的应急预案、工作方案或技术方案。

2、分别成立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专家组和医疗救治专家组。流行病学专家组负责指导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落实隔离和消毒措施等。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诊断、救治药品和抢救方法等信息,提供咨询服务;

4、应急处置专业队伍:要建立1支由流行病学、消毒和临床医疗救治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置专业队伍,组成梯队结构,一旦发生疫情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紧急救治等处置工作。

宣传保障

正确把握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科学引导舆论,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的宣传优势,利用咨询热线、板报、宣传手册、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卫生科普知识宣传。积极组织开展面向社会的心理咨询、心理援助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公众对非典型肺炎可防、可治、可控制的认识水平,解疑释惑,消除恐慌心理,克服麻痹思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七、责任追究

各单位要建立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组织落实本预案要求,制定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和任务。各项任务落实到岗,明确到人。

对违反本预案有关规定,妨碍本预案正常实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关法律、法规已有追究行政责任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5篇: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2013修订)

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卫生院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预案(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一、目的

为有效应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立足于“防大疫、抗反复”,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和迅速控制疫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预防和控制本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一、组织机构

(一)应急领导小组

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护国镇的非典型型肺炎疫情处臵的组织领导和统一指挥,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格局。

(二)非典型型肺炎疫情处臵小组

1、医疗救护组: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住院部内、外科主任、护士长为副组长,住院部全体医护人员为组员。负责患者或疑似患者的现场抢救、运送、诊疗、转诊。

2、流调组:由防保站副站长为组长,防保科工作人员为组员。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负责健康人群疾病预防、健康宣传和疫情监测等。

3、消杀灭组:由防保站副站长为组长,防保科、后勤等人员为组员。负责疫源地、疫点、医院及相关公共场所的消杀灭工作。

4、综合信息组:由办公室主任任组长,办公室工作人员、专职公卫人员等为组员。负责事件相关信息的传递、收集、处理、汇总报告等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正确做好舆论 1 导向和信息发布工作。

5、后勤保障组:由分管后勤院领导任组长,医院后勤工作人员为组员。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处臵过程中的药品、器材及各项物资的准备和供应,维护处臵环境的秩序稳定等工作,确保处臵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 疫情监测与报告

一、疫情监测

(一)工作原则: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做好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主动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可疑病例。

(二)监测重点对象:医院门诊就诊的发热、咳嗽病人;来自省外高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地区的出差、旅游、学习、务工、经商、探亲人员;来自省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重点病区的人员。

(三)监测网络的设臵:村卫生站(室)、个体诊所、私人医院、学校、交通检疫点、村委会共同组成全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网络。

1、村卫生站(室)、个体诊所、私人医院认真按照诊断标准作好诊断和转诊工作,及时筛查、报告疑似病例。

2、学校要建立全体师生健康状况晨查制,发现可疑病人及时报告并向医院转治。

3、交通检疫点要具备基本条件,规范工作程序,做好旅客检疫和留验工作,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并送医院诊治。

4、建立以护国镇卫生院为中心,村卫生站(室)为依托,村为基础的预防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各村委会要组织对外出务工和其他活动的人员进行登记造册,重点对从疫情流行区近期返回的农民工、大专院校学生和其他人员情况的全面清理排查,以村为单位,逐一登记,加强监测。一旦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可疑病例及时报告并送医院诊治。

二、疫情报告

(一)报告人。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个体开业医生等医疗卫生人员为责任报告人。学校、交通检疫留验站、镇、街道、村委会负责人为规定报告人。知情群众为义务报告人。

(二)报告程序。责任报告人除按常规疫情报告要求进行报告外,对发现的病人或疑 2 似病人要立即报告护国镇卫生院防保站。规定报告人和义务报告人对发现的可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要及时报告护国镇卫生院防保站。护国镇卫生院防保站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区卫生行政部门和镇人民政府。

(三)报告时限。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人的于2小时内报告,积极协助上级疾病控制机构开展初步调查。

(四)报告要求。实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和新增病例每日报告或零报告制度。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四章 现场处臵

一、处臵原则

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臵,及时扑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

(一)、外省输入疫情。在长途公共汽车站、火车站、机场、水运码头或主要公路关口设立检疫留验站,负责按《四川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交通检疫留验工作规范(试行)》对入川客车司乘人员进行检疫。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立即按规定送指定医院进行诊治,并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交通工具中的“密切接触者”在当地留验站集中进行隔离观察。

(二)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散发疫情按属地管理原则,配合上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学应急处臵工作队进行处理。按要求将病人和疑似病人转移至当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指定医院进行诊治,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污染环境进行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按规定要求及时上报疫情。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防止续发病例。

二、现场处臵职责与分工

(一)指挥机构。可能或确定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后,在镇政府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现场处臵的组织指挥工作。

(二)执行机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臵工作队承担现场具体处臵工作任务。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标本采集、环境消毒、病人救护和转运与隔离等。

(三)支持机构。各村卫生站(室)、个体医生、私人诊所是现场处臵的支持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做好人员、物资调配;病区建立与隔离和病人 3 后续治疗;严重污染区外围的消杀灭工作;社会动员,群防群治;监测和后续处理等工作任务。并请求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现场处臵工作。

三、工作程序

(一)流行病学调查。重点对可疑病人的接触史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特别是发病前的接触情况,以及到外地务工、与可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接触的情况,以便发现可能的感染来源线索。详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提纲(试行)》。

(二)指定医疗机构。确诊病人或疑似病人送区卫生局指定的医院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的时间不得短于2周。

(三)医疗救治。病人就地隔离治疗,治疗方案参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推荐治疗方案和出院诊断参考标准(试行)》。由于本病病因尚未完全确定,目前暂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是采取抗感染、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发生呼吸困难的,要尽早采用吸氧和机械辅助通气等措施。一定要注意开展系统规范的治疗,不断总结、完善治疗方案。病区环境平时加强病房通风换气,避免房间密闭,可用紫外线照射,过氧乙酸薰蒸或喷雾等;地面、墙壁、门窗可用含氯消毒剂喷雾消毒;物品表面可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痰液等分泌物用含氯消毒剂浸泡。详见《医院消毒隔离工作指南(试行)》。

(四)现场处臵。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卫生处理,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对死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遗体按照立即消毒、就地火化的原则进行处理,不得转运,不得采用埋葬等其他方式处理遗体。不得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或利用遗体进行其他形式的丧葬活动。检疫留验站旅客的检疫留验和交通工具的消毒等现场处臵工作详见《四川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交通检疫留验工作规范》。

(五)实验室检测。采集疑似病人、临床诊断病人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样本。采集、运送及保管的技术要求详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技术指南(试行)》“血清样本采集与运送”部分。标本采集后,应注意原始标本的妥善保存和留样,送区疾控中心。

(六)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扩散。

(七)、医疗卫生人员在处臵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过程中,防护应按 4 如下工作流程:

1、转运流程。

穿、戴全套防护用品→出车至医疗机构接病人→将病人安臵在车厢→将病人转运至接受医疗机构→更换全套防护用品→返回→车辆及设备消毒(污染物品按照有关规定处理)→人员防护消毒。

2、穿戴及脱防护物品流程。

穿戴防护物品流程:连身服→长筒胶靴→防护头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胶皮手套。

脱防护物品流程:隔离衣→胶皮手套→防护眼镜→口罩→防护头套→长筒胶靴→连身服。

四、宣传、培训、疫情信息发布和保密

(一)、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多种宣传形式,在全区广泛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群众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多参加锻炼,增强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

(二)、按分级培训的原则积极做好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关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治疗、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学应急领导小组要按上级有关指示,统一口径,注意保密,正面宣传,减少社会恐慌,维护社会稳定。

(四)除省委宣传部对外发布的病例数字外,所有涉及疫情信息的资料均需注明“机密”字样,并按保密要求妥善保管、处臵。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实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要注意保护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隐私权。

第五章、技术措施与后勤保障

一、技术措施。组织医护、公卫人员培训,学习有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技术措施参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

二、后勤保障。统一指挥,统一调配,多方协作,快速、准确、高效配合现场工作。

(一)经费支持。应提供足够的处臵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防病及其他相应工作所需经费。

5

(二)物资供应和储备。做好应急药物、器械的供应和储备。

各地应制定药品、器械、防护设备等所需物资的储备方案,配备必需的交通、通讯工具,现场医疗救护设备和消杀灭药械、个人防护物品,以保障应急任务的执行。

(三)现场通讯。建立运行良好的通讯网络,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准确通报信息。

第六章 组织体系和应对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高效、统一的组织保障系统:必须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危害性予以充分认识,必须从维护社会稳定、安定团结的大局出发,必须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己任,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体系和应急反应体系,在思想上、组织体系上做好处臵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应对准备。

第七章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处理结果评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学应急领导小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处理完毕后,要对处理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与教训。通过科学评价提出处理类似事件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八章 附 则

预案管理与更新: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五日

第6篇:关于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最终版)

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控制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内暴发流行,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关于做好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教体艺厅[2009]7号)及市委、市政府有关指示精神,根据厦卫防控[2009]4号文件精神,现将我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应急预案要求如下: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建立校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度。 组长: 张永强 校长 (统筹管理) 13600906122 副组长:王善军 副校长(具体分管) 13806088787 罗建南 副校长 8876971 赖晖煜 副校长 8875715 成员: 王 苇 办公室主任 8875191 李建平 德育处主任 13806068500 严伟青 代德育处负责人 6116566 张 艺 教务处主任 8833503 陈介钦 培训处主任 13959219803 张殿彪 保卫科科长 13459038029 廖怀东 总务处副主任 13959217447 林志峰 教研室副主任 13860466121 鲍海滨 团委会负责人 13646025136 洪娇蓉 团委会负责人 15980801245 下设办公室: 组长:李建平 (严伟青代负责人) 成员:王美仁(校医) 5522689 张 帆(校医) 15859258583 严伟青、杨秀玲、刘美珍、刘劲松、刘金福、胡萍、各班主任、曾生根、陆萍、陈海水(生管)、叶医生(外聘夜间医生)、黄济佑、林彬兰、陈飞

二、明确职责,具体分工,落实到人,守岗有责。

在校学生做到“一日三测”,即:个人在家自测、早晨班级检测,住宿生晚上检测。实行“三表上报”制度,即:班主任每日检测填表,年段汇总报表,医务室汇总报表。全体师生每日必需测温,所有进入校园的外来人员都必需测温。具体工作流程:

1、晨检和因病缺课追踪:班主任根据统计表格,每天早读时间在班级组织学生体温测量,体温超过37。5度,出现发烧、咳嗽、咽痛的学生,必须到医务室进行复测,班主任负责跟踪、落实、报告。

2、班级出现发烧、体温超标的学生,班主任将具体体温数填入流感上报统计表内→报年段长汇总(每天中午11:00前校内短消息报送医务室张帆老师)→报医务室汇总→报市疾控中心和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3、未住校生出现流感样发烧症状经医务室复测建议到医院进一步确诊,班主任要将学生确诊情况及时反馈到医务室登记备查,学生在家进行隔离观察,待体温降至正常或者医院出具的相关证明方能返校。

住校生出现流感样发烧症状经医务室复测需到医院进一步确诊,由保卫科郭文凌老师负责送学生到医院进行诊治,班主任负责追踪学生确诊情况及时反馈到医务室登记备查,病情严重者需住院隔离,排除H1N1流感样住宿生返回学校进入隔离房间继续观察,待体温下降正常范围或者观察到7天隔离期,方能继续恢复学习。

4、周末、节假日白天(由值班生管老师对留宿同学进行体温测量,并及时将情况由校内站内短消息的形式报送医务室张帆老师),陈海水老师具体负责监督,体温测量情况填入统计表格内,有发烧同学及时报告本班班主任,由郭文凌老师送学生到医院进行确诊,确诊情况及时反馈到医务室进行登记,班主任要注意跟踪反馈。

5、晚上8:30——10:30由外聘退休叶医生对住校学生进行体温测量,登记入夜间体温测量表格内,有发烧学生及时通知当晚带班领导及班主任,送医院确诊后由班主任将诊断结果反馈医务室,具体情况处理由叶医生做出决定。

6、全校教职员工每天到校必须到黄济佑老师办公室测量体温,(绝对不得代填体温,如有发现报市教育局进行处理),具体温度登记到统计表内,有发烧流感样教职员工建议不到学校工作或教学,到医院及时就诊,待体温恢复正常拿医院开具相关证明返校。由黄济佑老师汇总报医务室。

7、所有在校人员由各自分管处室负责测温,所有进入校园的外来人员,由门卫测温、登记,体温超标不得进入校园,严格控制外来人员的进入和流动。

三、全员参与,全面防控,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1、根据流感防控工作需要,必须保障防控所需物资、场所、人员、经费到位。

2、预先储备指定相对独立的场所,做为隔离区,一旦发生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

3、物业公司对学校进行一次全面大消毒,包括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小卖部等学习生活场所密集的地方。如有发生发烧学生的班级立即进行消毒处理。(由总务处联系物业公司)

4、加强班主任、年段长、校医、生管人员自身的防范和保护,确保防控骨干人员的健康安全。

5、始终保持高度警惕,领导小组成员实行坐班制度,保证精力投入并随叫随到。

四、普及常识,预防在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1、学生或者教职员工有流感样情况,请自觉及时佩带上口罩,立即到校医务室进行就诊。

2、学校广播站,板报、墙报,班级黑板报和校园网,加强对甲型H1N1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宣传,增强师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教育,要教育并督促学生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如: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并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垃圾桶,经常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如果生病,应留在家中,并减少与其他人接触,避免感染他人,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保持居住场所的开窗通风,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膳食营养等,增强免疫力。

4、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和支持,增强教育效果;

5、注意从卫生防疫部门获取防治知识,不断更新宣传教育内容,各班要做好板报宣传工作。

6、任课教师要注意课室、实验室和其他校舍门窗是否打开,通风是否良好,发现问题就地立即解决。

7、学校生管人员注意检查学生宿舍是否通风,及时纠正紧闭宿舍门窗的现象。

8、学校近期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日常要确保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拖课、不提前上课,动员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尽量离开教室,到操场、走廊活动;

9、禁止在室内抽烟,预防污染室内空气,禁止到网吧及人员密集的地方。

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

二OO九年九月七日

第7篇: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

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非典型肺炎属于中医“热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病位在肺。其基本病机特点为:热毒痰瘀,壅阻肺络,热盛邪实,湿邪内蕴,耗气伤阴,甚则出现气急 喘脱的危象。在此基础上,专家根据所针对的不同人群以及地区气候特点,分别对易感人群的预防、不同类型和不同病期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其预防方案是在实施“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建议参考使用以提高人群对非典型肺炎的抵抗力为目的,中医预防措施:一般健康人群服用的中药处方一:鲜芦根二十克、银花十五克、连翘十五克、蝉衣十克、僵蚕十克、薄荷六克、生甘草五克,水煎代茶饮,连续服用七至十天。

处方二:苍术十二克、白术十五克、黄芪十五克、防风十克、藿香十二克、沙参十五克、银花二十克、贯众十二克,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服七至十天。

处方三:贯众十克、银花十克、连翘十克、大青叶十克、苏叶十克、葛根十克、藿香十克、苍术十克、太子参十五克、佩兰十克,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七至十天。

与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有接触的健康人群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的中药处方:生黄芪十五克、银花十五克、柴胡十克、黄芩十克 - 1 -

板蓝根十五克、贯众十五克、苍术十克、生苡仁十五克、藿香十克、防风十克、生甘草五克。水煎服,一日两次,连续服用十至十四天。治疗在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制定的“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推荐治疗方案和出院诊断参考标准(试行)”等防治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疗效,建议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使用以下中医药治疗方法,对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因地制宜,分期分证,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还要根据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法治则,随证加减。

早期:早期患者以热毒袭肺、湿遏热阻为病机特征。临床上分为热毒袭肺、湿热阻遏、表寒里热夹湿三种证候类型。属热毒袭肺证者,宜清热宣肺,疏表通络,可选用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属湿热阻遏证者,宜宣化湿热,透邪外达,可选用三仁汤合升降散加减,如湿重热轻,亦可选用霍朴夏苓汤;属表寒里热夹湿证者,宜解表清里,宣肺化湿,可选用麻杏石甘汤合升降散加减。

中期:中期患者以疫毒侵肺,表里热炽,湿热蕴毒,邪阻少阳,疫毒炽盛,充斥表里为病机特征。临床上分为疫毒侵肺、表里热炽,湿热蕴毒,湿热郁阻少阳,热毒炽盛四种证候类型。属疫毒侵肺、表里热炽证者,宜清热解毒、泻肺降逆,可选用清肺解毒汤;属湿热蕴毒证者,宜化湿辟秽、清热解毒,可选用甘露消毒丹加减;属湿热郁阻少阳证者,宜清泄少阳、分清湿热,可选用蒿芩清胆汤加减;属热毒炽盛证者,宜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可选用清瘟败毒加减。

极期:极期患者以热毒壅盛,邪盛正虚,气阴两伤,内闭外脱为病机特征。临床上分为痰湿瘀毒、壅阻肺络,湿热壅肺、气阴两伤,邪盛正虚、内闭喘脱三种证候类型。属痰湿瘀毒、壅阻肺络证者,宜益气解毒、化痰利湿、凉血通络,可选用活血泻肺汤;属湿热壅肺、气阴两伤证者,宜清热利湿、补气养阴,可选用益肺化浊汤;属邪盛正虚、内闭喘脱证者,宜益气固脱、通闭开窍,可选用参附汤加减。恢复期:恢复期患者以气阴两伤,肺脾两虚,湿热瘀毒未尽为病机特征。临床上分为气阴两伤、余邪未尽,肺脾两虚两种证候类型。属气阴两伤、余邪未尽证者,宜益气养阴、化湿通络,可选用李氏清暑益气汤加减;属肺脾两虚证者,宜益气健脾,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合葛根芩连汤加减。

第8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试行)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向农村地区传播和蔓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订《农村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试行)》。

一、预防控制原则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采取以控制管理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1、建立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中心,以县级医院、乡卫生院和村级组织为依托,以村为基础的预防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体系。重点加强对外来人员(包括外出返乡的民工、学生、经商等人员和外来流动人员等)的管理和监测,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2、分散接诊、安全转运、分类隔离、集中救治、加强防护,真正做到早隔离、早治疗,尽最大可能降低病死率,防范医务人员感染。

二、疫情监测和报告

(一)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相结合,以村为基础的疫情监测报告体系。

1、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点,发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必须立即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应当立即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报病网络中设立若干个疾病监测点,以保证报病质量。

2、疫情监测和报告

村委会负责组织本村疫情监测和报告,对外来人员的搜索、访视和信息上报工作。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紧急情况随时报告。已发生疫情的地区,村委会要组织乡村医生、村组干部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采取多种方式了解掌握村民有关情况,及时发现和报告可疑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

(1)乡村医生和计划生育人员要每日逐户访视村民,了解有无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不明原因呼吸道症状的病人,了解有无外来人员进入本村。发现有来自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地区的外来人员进入本村,应立即通知村委会,由村委会对其采取医学观察措施。

(2)当日未发现可疑病例,应每日向乡镇卫生院和乡政府做零报告,并逐级报告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发现可疑患者时,应立即报告乡镇卫生院和乡政府。乡镇卫生院要立即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4)对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首诊医生应该马上填写《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卡》及时报医院有关部门。城镇应在6小时以内,农村在应12小时以内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指定开设发热门诊的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以及指定的县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治疗定点医院,必要时可由进驻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协助完成病例报告。

(5)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后,要立即实施“疫情调查与控制”措施,并立即通过“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逐级上报。不具备条件的地区,要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报。

(二)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和监测

1、加强对外来人员,特别是来自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地区的外来人员的管理和监测,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坚决做到“就地预防,就地隔离,就地治疗”。

(1)应采取坚决有效措施,劝阻和控制疫情较重地区的农民工和学生返乡。如有个别学生或民工返乡,高校和用工单位要及时与其原籍的有关部门联系,通报返乡人员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返乡时间、是否有疑似病症等相关线索,以便对其进行健康状况追踪。

(2)以村为单位,逐一登记来自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地区的外来人员,加强监测,发现可疑情况应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对于前阶段未进行登记管理的,应立即组织力量对已从流行地区返乡并仍在疫病潜伏期内(14天以内)的人员进行逐个排查,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

(3)各县(市)在长途汽车站、火车站、港口、码头等交通站点设立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点),要抽调相应人员为来自或经停疫情发生地区的长途汽车、列车、船舶和飞机到站(港)的返乡人员实施卫生检疫措施,查验《健康申报卡》,检测体温,进行流行病学及医学询问。

(4)对有发热等症状者,应立即留验,并通知当地疫情处理机构派专用救护车将其转送指定地点隔离观察。对确诊病人或疑似病人,由到达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同时通报其出发地卫生行政部门。

(5)对无症状者,各医学检查登记点应通知其家庭所在地乡镇政府,由当地政府组织人员对其实施医学观察。

2、外来人员的医学观察

(1)所有近期(14日内)来自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地区的外来人员(包括短期外出归来者)应由当地政府组织人员对其实施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该人员离开公共交通工具(或到家)之日起的连续14天时间。

(2)被医学观察者可以在农田等人口不密集地方工作和活动,但应避免与包括其家人在内的其他人员密切交往(包括密闭环境内开会、娱乐等)。观察期间禁止他们参加集体性活动,特别是赶集(墟、场)。

(3)乡村医生、计划生育人员要负责每日对每位被医学观察者测量体温,连续测量14天,并予以记录。一旦发现发热和疑似病症相关线索,应立即报告乡镇卫生院采取措施,就地实行隔离,并指导家人做好个人防护。

(4)如被医学观察者家中或其借居的家中有正在本村(乡、县)上学的子女,应立即通知学校进行晨检。

(5)如发现病例或疑似病例,要按照前述规定进行报告。

三、疫情调查与控制

(一) 核实诊断,安全转运病人

1、县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迅速组织疾病控制人员和医疗人员核实诊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通知县级指定专门机构派专用救护车将病人或疑似病人转运到指定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要指导乡村医生和村干部对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做好消毒、隔离等工作。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向同级人民政府、上级卫生部门和卫生部报告。

2、对外来人员中的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其发病时间与离开出发地的时间间隔在14天之内的,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有关情况及时通知其出发地的卫生行政部门。病例出发地辖区内疾病控制机构负责应对其在出发地的密切接触者及时追踪、隔离和医学观察,并将有关情况上报。

(二)病例个案调查

1、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指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驻指定开设发热门诊的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以及指定的县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治疗定点医院,同医疗机构接诊医师、防保人员共同开展工作,负责临床诊断的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原则》要求,逐项填写“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包括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

2、每个病例的调查原则上要由两人共同完成。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时,尽可能由病人自己回答调查者所提的问题,收治病人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要积极配合,并如实提供病人相关诊疗资料。如病人因病情较重或已死亡,无法实施对病人的直接调查时,应通过其亲友、同事或其他知情人了解情况,完成调查。

3、病例调查时,要认真、详细地了解和记录患者发病后到过的地方、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和与其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的有关情况。

4、疑似病例确诊、病人痊愈出院或死亡时,收治病人的医疗机构要将病人的诊断、转归情况报告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要登记姓名、病历编号、国标码、住院号资料,纳入当地疫情报告系统。必要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进行随访调查。

5、调查完毕后,应该在24小时以内将调查内容通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个案调查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逐级上报。不具备条件的地区,要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将调查表报至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6、调查时要注意的问题

(1)对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调查时,调查员要按照医务人员接触诊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个人防护的有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2)调查时要尽量减少对临床诊疗活动的干扰。

(三)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

1、接触者的追踪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原则》要求,及时开展对病例接触者的追踪和调查,逐项填写“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表”,及时将调查内容录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个案调查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传输和逐级上报。

2、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和隔离。

(1)如发现密切接触者已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可疑症状时,应立即通知指定机构派专用救护车将其接入定点医院隔离诊治,并按病例开展个案调查。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根据调查获得的与病例接触的方式、频度、场合、场所等详细情况和已经明确的该疾病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的有关知识,对接触者受到感染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和判断。对一般的接触者,要告知注意事项,如有不适,立即到医疗机构就诊;对密切接触者要隔离和医学观察14天(从与病例最后接触之日算起)。

3、接触者信息的通报。

(1)如病例发病后有旅行史,要将病人乘坐过的交通工具的日期、航班、车次、车厢、船舱等详细情况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媒体发布对有关班次交通工具乘客的医学观察和追踪调查的信息公告,以便及时发现疫情,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2)各地卫生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患病期间乘坐交通工具的详细情况通报途经和到达省份的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开展疫情控制和追踪调查工作,同时要将有关情况报告卫生部。

(3)如发现输入病例,由到达地按规定报告疫情,并进行调查处理。同时,疫情发现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将其流行病学资料直接通知病例来源地的相应机构,由来源地负责追踪和调查其密切接触者,采取相应措施。

(4)如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已离开疫情发现地,由疫情发现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直接通知其目的地的相应机构,由到达地负责追踪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发现符合诊断标准的,由到达地按规定报告疫情,进行调查处理。

(四)疫点的终末消毒

1、疫点

疫点是指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所在地点,一般是指患者生活、工作的场所。

2、对疫点的终末消毒和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和尸体的处理

(1)对于体积较小的房屋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时,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即每立方米用过氧乙酸1克),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装有适量酒精的酒精灯加热蒸发,密闭熏蒸2小时,再开门窗通风。熏蒸消毒时要注意防火,还要注意过氧乙酸有较强的腐蚀性。

(2)体积较大的房屋,密闭后应用0.3%-0.5%过氧乙酸溶液或3%的过氧化氢溶液,按每立方米20ml的量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后即可开门窗通风。

(3)空调系统应停止使用,整个供风设备和送风管路用有效氯为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

(4)对地面、墙壁、电梯表面等进行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喷雾消毒可用0.3%~0.5%过氧乙酸溶液为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g/平方米~300ml/平方米,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平方米。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ml/平方米~300ml/平方米,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5)病人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时,可在疫点进行煮沸消毒或浸泡消毒。作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为250mg/L~5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和废弃物,在征得病家同意后焚烧。

(6)必要时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生活污水等进行消毒。

(7)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克或有效氯为2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小时。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克或次氯酸钙1.5克或有效氯为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100ml混匀放置2小时。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或有效氯为50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小时。

(8)病人尸体:对病人的尸体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后,一律就近就地火化,不得乱埋乱葬。

(9)其余各种污染对象的消毒可参考《中国疾控中心关于公共场所、学校、托幼机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性消毒措施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进行。

(五)一旦某个村庄、乡镇出现严重疫情,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已发生疫情的地区应尽量避免大型群众集会、婚丧嫁娶等大规模聚餐等活动,对人口相对密集的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集贸市场等场所要保持空气流通,做好环境和公共设施的预防性消毒。

四、医疗救治

(一)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建设和医护人员培训

1、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指定若干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室;每个地(市)要指定一所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医院,作为专门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已发生疫情的地区,要抓紧指定一所县级医院并尽快改造或新建病区,配备基本设备和相应技术人员。

2、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接诊和定点医院要制定预案,准备床位、人员、设备、药品和隔离措施,做好一切准备,尽力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条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合理调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治疗抢救所需的卫生资源(包括人力、设备和药品等),对接诊和定点医院提供必要的支持。

3、指定设立发热门诊的医院要在易于隔离的地方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指定为定点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院要设立专门病区。室内与室外自然风通风对流,自然通风不良则必须安装足够的通风设施(如排气扇)。使用单机空调的消毒按照《关于做好建筑空调通风系统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的紧急通知》(建办电[2003]13号)有关规定执行。

4、坚持首诊负责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转到定点医院进行治疗。转运工作应当按照《关于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转运工作的通知》执行。

5、医务人员要加强学习,掌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时发现病人;要学习、掌握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知识和措施。

(二)医院感染控制原则

1、院内感染控制和个人防护严格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原则(试行)》执行。

2、留观病人、疑似病人一人一室;重症病人应当收治在专门重症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

3、医院要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各部门要密切协作,确保消毒隔离措施和防护设施落实到位。要定期做好消毒监测,保证消毒效果。

4、医院普通诊室和其它病区要注意环境卫生、通风换气,做好消毒、清洁工作。

(三)病例救治

1、严格按照有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和推荐治疗方案及出院参考标准对病例进行诊断、治疗。

2、对急危重症患者要及时组织会诊和抢救,提高救治质量,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必要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请求技术和设备支援。

3、医院要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增强医务人员体质,避免过度劳累。

4、各地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一支由省、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医师、护士、医技和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的农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医疗救治队伍。临床医师中应配有呼吸科和重症监护科的医师,能独立处置呼吸衰竭重症病人。公共卫生人员应包括流行病学技术人员、消毒防疫人员等,能够开展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社会人群监测和公共场所消毒。配备必需的消毒药械、急救医疗器械、药品、个人防护用品和救护车,指导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疫情处理和医疗救治。

五、经常性预防

(一)以各种形式积极开展有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科普宣传,使群众了解此病的特征与预防的方法,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劝导群众发现自己或家人发热,要及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二)各地结合预防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因地制宜地在农村地区开展以整治内外环境、消除垃圾污物、做好饮用水源和人、畜粪便卫生管理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三)要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要共用毛巾和牙刷等洗盥用具;经常保持户内通风换气,经常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六、分类指导原则

根据有无外来人员、是否发现病例或疑似病例、是否造成本地续发感染等因素对农村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分类指导,并开展以下不同内容的防治工作。

1、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相结合,以村为基础的疫情监测体系;

2、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和监测;

3、外来人员的医学观察;

4、核实诊断,安全转运病人;

5、病例个案调查;

6、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

7、疫点的终末消毒;

8、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建设和医护人员培训;

9、控制医院感染;

10、病例救治;

11、经常性预防;

12、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果断措施,实行封闭隔离。隔离期限为自疫点终末消毒后14天。

上一篇:爱眼日国旗下讲话稿下一篇:复工复产申请验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