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支原体肺炎综合防治初探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猪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

猪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 分为急性型、慢性型、隐性型等。

1.1 急性型

在新疫区, 急性型猪支原体肺炎多发, 尤其是妊娠母猪及断奶猪仔发病率较高。在发病初期, 病猪的临床症状为精神萎靡、张口喘气、痉挛性阵咳等。

1.2 慢性型

通常情况下, 病猪体温较为正常。若病猪体温超过40℃, 很有可能发生了继发性感染。发病期间, 病猪的临床症状为咳嗽、气喘, 并伴随拱背、头部下垂、痉挛咳嗽等。通常情况下, 病猪发病过程中, 食欲较为正常[1]。

1.3 隐性型

在老疫区, 隐性型猪支原体肺炎多发, 且多由慢性及急性猪支原体肺炎转变而来, 发病率较高。在X射线或解剖状态下, 可以发现病猪患有支原体肺炎。

2 猪支原体肺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猪支原体肺炎综合防治, 应从规避疫区病猪、加强饲养管理、注重疫苗免疫、完善治疗方案等方面着手。

2.1 规避疫区病猪

探析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原因, 主要在于引进了疫区病猪, 使健康猪受到感染而患病。在猪购买过程中, 应严格控制售卖及购进环节。可采用全进入或全售出的方式, 以控制病源。在猪引进中, 应严格执行检疫操作。可采用血清化验法进行检疫, 检疫合格的标准应为检验结果阴性。在检疫合格后, 应对购进猪进行隔离观察, 以确认引进猪并未被病毒感染, 一般设置3个月观察期较为适宜。

2.2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 可以保证猪的健康。在养殖过程中, 饲养环节极为重要。在饲喂管理中, 饲养人员不仅要保证饲料的营养充足, 还应注重检查饲料质量, 以规避霉变饲料饲喂等情况。在猪舍环境方面, 应依据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整, 夏季做好通风工作, 冬季做好保温工作。在猪舍消毒时, 工作人员应注重多种消毒剂的交替使用, 如复合碘、氯制剂、复合醛等[2]。

2.3 注重疫苗免疫

猪支原体肺炎预防工作中, 常用预防方式是疫苗免疫接种。常用疫苗的种类可划分为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

弱毒疫苗的注射方式是左肺注射。对5~7日龄的新生猪仔, 应注射气喘病弱毒疫苗。在每年9月左右, 应对种猪进行注射, 加强免疫。

灭活疫苗注射方式是肌肉注射。在5~7日龄期间, 应对猪仔进行注射, 并依据疫苗的区别性, 设定注射次数。在每隔半年后, 应对种猪进行注射, 加强免疫。

2.4 完善治疗方案

很多药物对猪支原体肺炎具有较好的治疗疗效, 如泰妙菌素、替米考星、喹诺酮等。

(1) 泰妙菌素配和氨茶碱、定喘散, 可有效治疗轻微的猪气喘。

(2) 喹诺酮类药物给药方式一般为针剂注射方式, 若采用口服给药方式, 应合理控制给药量。一旦给药量过大, 就会影响怀孕母猪的食欲, 甚至造成停食问题。

(3) 对个别病猪, 可采用0.1~1.2 m L/kg的30%氟苯尼考, 并配以0.1~1.2 m L/kg的30%替米考星进行治疗, 对病猪进行肌肉注射。

(4) 对全群治疗, 应采用100 mg/kg泰妙菌素, 配以100 mg/kg多西环素, 拌料饲喂。

3 结束语

为促进猪养殖行业的发展, 饲养人员应在猪养殖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治举措, 包括:在猪引进过程中, 严格执行检疫操作, 采用血清化验法进行检疫;在饲养管理中, 注重检查饲料质量, 并做好猪舍消毒等工作;对弱毒疫苗及灭活疫苗接种, 应针对猪仔及种猪, 选择适当的注射方式及注射时间;对个别病猪及全群治疗, 应科学选用药物配比方案, 并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

摘要:在猪养殖中, 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将严重影响养殖户的收益。分析猪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 从急性型、慢性型、隐性型等方面提出了猪支原体肺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提出规避疫区病猪、加强饲养管理、注重疫苗免疫、完善治疗方案等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支原体肺炎,饲养管理,疫苗免疫

参考文献

[1] 韩炳桐.猪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 34 (06) :363.

[2] 洪智敏.猪支原体肺炎的综合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 2018, 40 (03) :39-41.

上一篇:高校学生实施人性化教务管理的策略探究下一篇: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文化建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