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现状分析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从人和动物呼吸道黏膜分离出的多种引起肺炎的微生物中, 肺炎支原体 (MP) 约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2[1]。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非典型肺炎和气管支气管炎的常见病原体, 近年来已成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 同时, 难治性或重症病例明显增多。其感染症状与其他肺部病原体相似, 但发热病程明显延长, 且易合并胸腔积液和肺不张, 甚至发生肺坏死[2]。因此, MP肺炎的早期确诊和治疗尤为重要。现将该院儿科从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36例MP肺炎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来源

抽取MP肺炎病例资料136份。其中男性78例, 女性58例, 年龄2~14岁, 平均年龄5.7岁。诊断条件符合下列两项: (1) 临床诊断符合肺炎, 参照《儿科学》[3]。 (2) 实验室诊断血MP-IgM阳性。

1.2 方法

统计所有MP肺炎患者入院后的各项相关辅助检查资料、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

2 结果

2.1 相关辅助检查资料

本组资料中108例病例在入院后5~7 d内均只做了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及胸片, 28例病例除做前述检查外, 还做了痰培养, 但结果为阴性。在常规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或联用利巴韦林治疗无效后才做血MP特异性抗体检查 (ELISA抗体检测) 。

2.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36例肺炎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给予了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或头孢唑林, 其中57例患者联合应用利巴韦林抗感染治疗5~7 d, 确诊MP肺炎后均给予了阿奇霉素或红霉素进行抗支原体治疗。其中使用红霉素59例, 使用阿奇霉素77例。有2例患者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后换用氯霉素治疗。

2.3 治疗效果

136例MP肺炎患者中119例痊愈, 16例好转, 1例死亡。

3 讨论

3.1 诊断

肺炎支原体肺炎确诊必须靠咽拭子分离MP特异性抗体检查阳性, 早期诊断法有ELISA抗体检测MP及PCR法检测MP-DNA等。由于MP肺炎易合并胸腔积液和肺不张, 甚至发生肺坏死, 因此, MP肺炎的早期确诊尤为重要。

临床研究证实约10%~15%支原体感染后无症状或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 仅少数发展为肺炎。因此, 在治疗发热患儿或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不要只选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于患儿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又同时或先后出现多器官损害时应考虑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可能。近年报道MP肺炎的病例逐渐增多, 因此, 在临床收治儿童肺炎过程中, 在治疗48 h无效情况下, 应考虑支原体感染可能, 同时尽早做特异性抗体检测, 以尽早确诊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在本文调查的136例患者中, 入院后均在进行常规检查后给予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5~10 d, 症状无缓解才做MP特异性抗体检查, 确诊后给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针对性治疗。这无疑延长了患者的病程, 加重了患者症状, 同时也增加了治疗难度。

3.2 治疗方法

支原体是一种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的微生物。根据MP微生物学特点, 凡是阻碍微生物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对支原体是无效的。因此, 治疗MP感染, 应选用能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 包括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喹诺酮类等。因四环素类药物能在儿童牙组织沉积影响牙组织的发育, 造成四环素牙, 故8岁以下患儿不宜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影响儿童骨骼生长发育, 故18岁以下患者不宜使用。而氯霉素类由于不良反应较大, 对于儿童MP感染不作首选。目前临床治疗儿童MP感染多首选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在肺组织和上皮渗液中浓度高于血浓度。常用的药物有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对于症状较重的一般选用静脉给药的方式。红霉素用量为30 mg/ (kg·d) 浓度不超过0.1%, 分2次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用量为10 mg/ (kg·d) , 1次/d静脉滴注。

本组136例病例在MP感染确诊后均给予了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 其中2例患者在大环内酯类治疗无效后换用氯霉素治疗, 症状好转。

MP感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发生重症MP肺炎的病例明显增多。MP耐药也有增加的趋势[4]。因此, MP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临床医师在诊治儿童肺炎的过程中要高度警惕MP肺炎, 以免误诊、漏诊, 延误病情。

摘要:目的 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现状进行分析, 促进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合理诊治。方法 抽取该院儿科2010年6月—2011年12月住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病历共136份, 对病例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院儿科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和治疗后。结论 需规范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 蒋卉男, 杨璐, 李瑾.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学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1, 26 (8) :631-633.

[2] 张冰, 陈志敏.2000-2006年杭州市3岁以上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变化趋势[J].中华儿科杂志, 2010, 8 (7) :531-534.

[3] 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72.

[4] 辛德莉, 陈晓庚, 韩旭.常用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的抗菌活性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 2009, 47 (4) :305-306.

上一篇:上消化道出血305例临床分析下一篇:SLAM问题中的数据关联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