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背景下公共艺术设计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任何一个城市公共空间内, 公共艺术设计必然是不可获缺的一部分。其与城市公共设施、城市景观共同构建了一个城市最为基本的基础设施。同时, 基于人类心理活动的特殊性, 我们可以得知, 个体和群体的诉求与意识是人类社会行为中的首要目的。而作为人类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的载体, 文化起到了凝聚人类行为特征的作用。将现代文化融入公共艺术设计中, 就可让文化中所蕴含的物质需要和精神追求在公共艺术设计作品中隐喻式的展示出来。从而借助公共艺术设计体现现代人类的群体活动中所蕴含的文化产物。并以公共艺术设计作品作为现代文化传承和记忆的重要承载体, 从而让设计在展现城市形象的同时, 更能作为当代城市文化的象征伫立在社会中。

一、现代文化背景下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1、需要遵循公共艺术设计的秩序性

现代社会是文明而进步的社会, 其文化背景中所蕴含艺术作品的秩序化与规范化。都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工作时必须遵守现代社会的秩序性。首先, 根据公共艺术设计的具体特性, 其中公共性这一条件, 就决定了在设计过程中, 必须遵循国家的法令法规、意识形态以及道德规范等因素, 并且基于本地区的特殊性, 展现出公共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积极性和正面性, 保证公共艺术设计能够对城市居民的素养、品质、审美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 在这一文化下引申出了快时尚、快餐等, 而公共艺术作品也要遵循这一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重视其对人类生活秩序的调节性, 能够帮助完善社会秩序, 并且决不能对交通、休闲等活动造成阻碍, 也不能在制作、安装、使用等任何一个环节内出现安全隐患。

例如, 在日本东京新宿的一个十字路口内, 其交通信号提示设备设计的十分别致, 设计师将其设计成了环绕式的环状作品。从而使得这个路口的信号提示设备与周边直插云霄的建筑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驾驶员和行人可以一眼就注意到该设备, 并将其与周边高密度的建筑群进行区分。从而更有效的起到了引导交通、疏导行人的作用。在人流量高的新宿地区, 这一公共艺术设计作品不仅以个性化、特色化的设计, 提高了设计的观赏性, 更突出表现出了设计的实际性和秩序性。

2、需要遵循合理的空间性

现代社会环境在寸土寸金的同时, 也更加重视社会公共环境中平等性。因此, 基于这一文化特征。设计者在进行公共艺术设计时, 应充分规划作品空间的合理性, 能够保证艺术设计能够在空间构造上给人与舒适性。而适当的空间性, 主要体现在空间的规模和大小尺度上, 只有这一尺度能够符合人类现代文化下的标准, 才能让人在心理上产生愉悦, 进而接受这一公共设计作品。例如, 贵族式的空间感和纪念碑式的形式, 所可能引发的是人们不平等感和畏惧感, 居高临下的空间性, 无法给人以舒适感, 因此, 非常态的空间性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的进行避免。反之, 应该体现的是艺术设计中的尊重感、关怀感等等。以空间的合理性, 让建筑充当人们脆弱、感性的庇护所。例如, 在选择进行城市纪念馆设计工作时, 设计者可以缩小空间尺寸, 让建筑构造尽可能显得小巧和普通, 并且在纪念馆公共空间内, 融入现代设计理念, 可选择用木制材料进行空间搭建, 从而减少钢筋水泥的坚固感, 所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并且舍弃单个座椅和单个桌子的组合设计, 转而使用长椅造型, 无形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整体设计上给人以温暖感, 从而更为符合现代人对于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的心理需求。

3、需要遵循造型的简洁性

设计的简洁化发展是时代所赋予的必然原则, 在现代文化背景下, 各类建筑物的整体风格越来越简洁化, 无论是外部造型还是应用材料, 都逐渐轻便化, 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已经成为了全新的艺术设计特点。因此, 在进行公共艺术设计时, 如果设计的过于烦琐, 则容易与现代城市整体文化氛围产生冲突。同时, 简洁化的设计作品, 也能够让工厂在进行制作时, 能够有选择性的使用更多的现代材料。例如, 美国芝加哥市政广场的毕加索雕塑, 由于需要和大楼统一比例, 该作品体型较大。但是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 采用了立体派风格的简洁造型, 减轻了大体积设计作品的拥堵感, 反而在视觉上给人一种通透的感觉。值得注意的是, 在这一公共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将冗杂的成分全部剔除, 选择了概括式的构成方法。在结构上既考虑了欣赏者的观赏感受, 又在美学上起到了提高人们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的作用。将现代文化与艺术设计融为一体, 使其成为了芝加哥市政广场上一个必不可少的标志性作品。

二、现代文化背景下进行公共艺术设计的趋势

1、展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文化

首先, 公共艺术设计具有人性化的文化特质, 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文化是现代设计文化的灵魂, 现代设计是为人服务的, 人是衡量设计的根本。设计的大众化和工业化是现代设计文化的突出现象, 设计者应以人为主旨服务于人, 又注重与生存环境和谐共处。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以及个人喜好。设计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其内在结构和功能需求, 还要注入人的心理情感和道德文化, 体现人与物、人与空间环境的和谐。

2、设计中融入生态化的文化趋势

当前, “绿色、环保”观念已深入人心。公共艺术设计应紧跟这一趋势, 一是注重生态美学, 在朴质简洁的生态规律和美学规则下, 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周边自然环境的资源优势, 运用科技手段创造出与自然融合的绿色景观和情景交融的生态环境;二是满足环保要求, 从室外环境到室内布局, 直至材料设备的选用, 反对豪华奢侈, 节约常规能源, 方便回收可再生资源。

三、结束语

现如今, 伴随着时代文化的变革和发展, 公共艺术设计也需跟随时代, 在形式和功能上不断翻新变革, 从而积极创造出一个更符合当代公共观念的艺术视野。

摘要:城市公共艺术是一种在公众文化及公众行为下, 以其利用自然环境和塑造人工环境的方式去记载和传扬着一座城市的公众文化精神与地方特色。物化了的公共艺术被城市这双巨手在不同的时空中不断地培育着、塑造着, 同时它也以其特有的方式塑造着、记忆着和守望着城市。

关键词:现代文化,公共艺术设计,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岩松.公共艺术设计.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1.5.

[2] 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7.

[3] 殷双喜.公共性与公共艺术[M].香港:香港新源美术出版社, 2004.

[4] 邹文.公共艺术在北京[J].装饰, 2002 (10) :2-3.

[5] 林奇·凯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上一篇: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其发展问题的探讨下一篇:强奸新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