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法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案例分析法

案例研究方法在税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税法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对枯燥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现

实性和普遍性。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容易对案例研究和案例教学两个概念产生混淆。因此,文章从案例研究的正确范式出发,以税法课程为例,讨论如何利用团队协作进行案例研究并系统性地运用至教学中,解决了学生在案例学习中的盲目性,从而达到深入掌握税法知识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税法课程;案例研究;案例教学

案例研究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情景探究,对生活中某种现象进行研究,分析问题存在的状况,对案例所涉及的客体或其发展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欲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中的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学方式的优化,研究的逻辑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研究的结果在教学中进行应用能起到知识传授的效果,然而我们认为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需要通过案例研究的学术范式进行分析与处理,这样研究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能以科学的方式归纳总结。

一、从案例研究到案例教学转换的可行性分析

要开展案例教学的活动,就必须掌握好案例研究的方法并在教学中得以应用,通常以精心收集的典型案例作为教材,通过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研究分析的方法并结合专业知识,具体地分析案例的现状和各类问题,逐步形成条理清晰和逻辑缜密的解决方案。将案例研究的方法运用在课堂内外,从而形成系统性的案例教学方式。案例研究需要课堂教学这个辅助的载体开展,学生通过真实的环境模拟去分析问题,并以极高的兴趣参与到自主学习中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而大学课堂这个既严肃又自由的环境,是案例研究开展的最好场合。

税收制度和税法体系在不断变化,因此税收课程也应随着时代转变并以最新的案例进行分析。对于专门从事税收课程教学的教师来说,一方面要适应变化的形势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对随着税收环境变化的案例做出正确的解释。另一方面在税收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合适的案例,使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更具有生动性,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性的应用型人才。

二、税收课程案例的选取应用分析

(一)税收案例选取的广义应用

案例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一种实证研究,研究者选择合适的例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将一些理论假设和问题结论从表面现象中挖掘出来[1]。进行案例研究时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在实际环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如:查阅文献资料、调取档案文件、人员访谈和实物证据都是可以采用的途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数据资料最后要汇合在一起进行交叉分析提炼出有用的信息,现在可以通过软件帮我们高效处理,如进行质性研究的NVIVO软件。因此,案例研究首要工作是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及整理,关键是应事先厘清问题的方向,以便引导资料的收集及采纳,减少研究工作量,避免走弯路。税法课程的学习本身就是由抽象到具体,由具体到宏观的一种学习,烦琐细小的税法知识点及容易让人混淆的多个税种。学生即使掌握了理论学习,如果没有深入研究,后期的税务会计和税收筹划的学习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基于案例研究的分类对案例的选取

对案例研究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单一案例研究和多案例研究。研究人员在收集案例时要考虑案件的数量是否合适,如果有条件一般考虑采用多个案例比较“保险”。采用多案例研究可以更客观地找出案件的共性内容,案例问题的证明更具有说服力,但在某些情况下多案例分析的结果可能是矛盾的,或在极端情况下找不到类似的情况,特别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因此由于在时间和资源等其他条件上的局限性,多案例研究不如单一案例研究更方便深入探讨。单一案例研究主要是选择一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度研究,研究的对象具有特殊性特征。单一案例研究在税法学习中应用得比较多:研究某一典型性案例出现的环境和条

件,如研究高校教职员工收入的个人所得税问题就是设置了特殊环境是高校;对于两个或多个不同时间点上的同一案例进行研究,如研究营改增前后某交通运输企业税负的变化。

2.探索性案例研究、描述性案例研究和解释性案例研究。探索性案例研究是在不能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之前,研究者依靠经验和直觉线索到现场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准备案例,然后分析案例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和理论假设。在税法的学习中,如果是待开征的税:如最近热议的环境税,可以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描述性案例研究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完整历程、核心事件以及动态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描述性案例研究可使用于征收时间长,税制要素成熟的税种研究上。如增值税风靡全球,对国外增值税的税制要素这些变量深度研究,有利于我国增值税体系的完善;解释性案例研究是通过分析和解释特定案例背后的因果关系,这种模式可能会与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或者是与两者的结合都有关。研究多应用于有因果关系的问题,如房产税是否要征收,什么时间征收,要对与房产税征收的相关变量如房价,区域地价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上述各种类型的案例研究都可用于税法学习中,作为一种定性的研究工具,可以加深对税法知识的掌握和税收体制的理解。

(三)案例的确定

在案例研究中,如何从众多案例中确定自己要研究的案例很重要。案例的挑选最好采用多元化的证据来源,如三角验证,即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同时运用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从资料来源把关。研究中首要一点就是合理地确定研究主题,结合税法的案例研究就是我们要明确征税对象和纳税人。其次要明确研究对象的指标,税法案例研究中就是要清楚征税对象的具体衡量指标,保证这些指标变化与研究目的有關联。如“消费税税负上升”跟消费行为有关,为什么要用生产企业本期应交消费税与销售额的比例来衡量消费税的税负,需证明你所挑选的指标确实能够反映、衡量你所选的特定类型的变化,确定好研究对象的指标才能进一步进行案例的选择[2]。

三、案例研究应用于教学的实施分析

(一)案例教学通用实施步骤研究

1.案例分析的初始阶段就是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数据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成果的好坏,因此,要特别关注案例资料的信度与效度。案例分析的研究前辈们对信息数据的采集方法做了详细的研究,总结出主要通过六种方式全面收集数据:文献;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实物证据[3]。通过全面应用这六种方式进行资料收集,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尽可能地集全信息,还应特别小心避免研究人员和被调查人员操控事件所造成的偏见。因此,要把握好资料收集的三条原则:使用多种证据来源;建立案例研究数据库;组成一系列证据链,从研究的问题到最后的研究结论之间,形成有依据的有逻辑的推论。

2.案例分析是紧跟资料收集后面的步骤,其基本构成是对案例信息的检验、分类、制表以及定量分析资料等其他组合方式,案例分析的质量同案例报告的设计具有直接的关系[4]。研究人员要柔性控制研究中遇到的客观情况和突变状况,灵活掌握研究的进程。如营改增前后企业税负问题的研究,要针对企业做多次反复的研究,不能就企业一次税负判定税负是增加或者降低了。案例分析的三种基本策略:(1)利用理论假设,理论假设帮助研究者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些资料。(2)考虑竞争性解释,要思考提供的研究资料是否导致与之前的假设或理论相反的解释,或者是对以往的研究提出竞争性的解释。(3)进行案例描述,为案例研究开发一个描述性框架,形成案例叙述的内在逻辑[5]。

案例研究最后的步骤是撰写研究报告,其报告的格式主要分为引言部分、理论和假设部分、方法论部分、结果部分即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的结果、讨论与结论部分,对之前的假设以及与之前相反的结果的讨论、对今后研究的启示,本研究的局限性分析。在税法案例研究的实务工作中,一般是有多位人员共同从事研究工作时,研究过程中大家应统一确定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命题、案例如何设计,如何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案例分析解决方案应集思广益。研究过程的顺畅,最后才能顺利地撰写出研究报告。

(二)基于Nvivo软件的税法案例文献的质性研究

根据研究主题,选取国内教育学、税法核心期刊、大学学报作为文献搜集对象。选取时间: 2001—2017年间。选取的主题范围:直接研究税法案例的文献;未直接研究税法案例,但部分内容涉及案例研究的文献。最终确定30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利用 Nvivo11软件对资料进行辅助编码与分析。编码方式是先对文献信息进行编码,形成若干子节点后进而整合。本研究基本过程如下:统一文献格式,编辑顺序,导入到NVivo11软件中;运用NVivo11对文献进行编码,并进行质性分析,确定各级节点;基于NVivo11软件,分析一级节点在税法案例研究的地位;基于NVivo11软件的探索功能,分析一级节点之间的关系[6]。

表1 节点层次与材料信息

通过对文献的质性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出文献研究中对税法案例使用和案例分析的节点数很多,但是教学中采用案例研究的正确范式节点数不是与案例教学成正比例,说明案例教学中采用规范的案例研究有待加强。在实践的应用中从参考点数可以看到一般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但是针对教师强调掌握正确的教学法的参考点数还是不够的。结合质性研究结果为了更好地完成整个案例研究的过程,帮助教师建立一个测试税法课程中案例研究的策略框架,如表2所示。

四、案例研究结合案例教学在税法课程中的运用 (一)案例研究教学与传统案例教学方式的比较

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运用的案例主要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逻辑思路是借助案例来论证,较正式地澄清概念结构和理论。因此案例研究教学与传统案例教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个转变概括起来就是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个体学习走向合作学习、从接受学习走向探究学习。案例研究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性”“协作性”与“研究性”,这与常规案例教学中学生相互竞争或者相互隔绝、互不相干的学习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7]。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己要不断思考的 “半研究”性质的活动, 甚至有人认为是“准研究”。表3概括了案例研究教学与传统案例教学的区别。

(二)税法课程中从案例研究到案例教学的应用

1.税法课堂案例的确定。为了达到课堂上案例分析的良好效果,案例选取应注意三个方面:(1)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税法教师首先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结合已更新的知识点选取案例,同时要兼顾选取的案例与所学知识的实际切合。(2)坚持分析性和互动性相结合。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3)坚持真实与创新相结合。税法教学案例一般是由教师通过案例研究自编的。案例真实创新,学生才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案例分析程序的设计与安排。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对案例分析程序的设计与安排相当重要。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进行:课前准备工作;进行小组分析;课堂集中辩论;归纳总结。案例分析课结束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特别要注意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至此,案例教学中以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为核心的案例研究之典型模式形成。结构如图1所示。

(三)案例研究转换案例教学实践优化的措施

1.教师角色的转变。在税法案例研究的教学中,教师要快速适应理论的更新,尤其是税法有很多的税种,每年都会有一些税种的税收制度在变化,从而现实生活中涌现出很多经典的案例参考,教师要精准掌握案例,才能引导学生进入案例研究。鉴于课堂时间有限性,教师最好提前收集好相关案例资料,供学生参考。然后教师要充分了解案例的内容,准备研究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学生的案例研究才能深入。如在研究税收负担相关案例时,很多专家认为中国的税负重,提出“死亡税率”的概念,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税负知识的正确理解,提前收集好营改增后企业的税负有增有减的案例,并提出相关增值税的研究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运用税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分析的能力[8]。

2.不断提升学生的研究水平。成功的案例研究到案例教学是一个连贯的过程,需要学生提高其研究水平。可以通过团队协作提高学生参与案例研究这一“严肃游戏”的兴趣,培养游戏中团队合作的意识。即使在案例研究中碰壁,但团队合作可以根据各个环节试错所获得的经验共同调整策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税法案例研究的初学者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重在税法案例中的重要信息,鼓励学生认真分析案例情景中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在案例研究这一“严肃游戏”中的参与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的研究水平得以不断提升,最后可以独立地进行案例研究。

3.教学条件的控制。实施税法案例教学要有好的效果,必备的一个客观条件是要实行小班教学制,教师便于控制课堂和对学生深入的引导。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提前做好充足的实践学时,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讨论税法案例。在课堂上,尽量保持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重新布置教室座椅的摆放,有条件的采用圆桌会议的模式,学生和教师间都是平等相处,有利于学生形成交流互动的格局。

各高校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上都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要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好的教学方式很重要。案例研究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容易龙头虎尾,往往是学生对案例很感兴趣,但是没有正确的研究方法不一定能彻底理解案例,教师的案例教学就是无用功。在税法的学习中,税法的案例研究过程有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税法教学只有把实践和理论有效的结合,学生才能感受知识,理解知识,培养创新实践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3]李建明.案例分析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上海经济研究,2004,(2).

[2]张颖丽,刘孝恩.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税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4]石泓,于成.税法案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5]王金紅.案例研究法及其相关学术规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6]王光明,杨蕊.基于NVivo10质性分析的少数民族数学学习心理因素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5,(1).

[7]夏正江.从“案例教学”到“案例研究”:转换机制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5,(2).

[8]张凤娜.税法案例教学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

作者:陈汉芳 梅建明

第2篇:师生关系案例分析

摘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是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必要保证——因为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下进行的。但是由于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特殊性,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并且以女生居多,又鉴于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因此,师生关系的处理也是一门很值得研究的学问。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育案例;策略

【中国分类号】G45

一、引言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默契的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出一种师生互相尊重、和谐的氛围,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人格,消除师生之间的鸿沟,真正建立一种平等相处,互谅合作的关系,推动教学活动的进展。

二、案例内容

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笔者和同学们已经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同学们开始在老师面前有种种放松的状态,课堂纪律也有稍许的散漫。在这种情况下,教研组长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其中一个班课前点名的时候,一位同学点了两遍都没有人答到,这时突然引起了笔者的特别注意,发现她一直在玩手机,还塞着耳机,根本没有听到点名,笔者就再次大声的点了她的名字,在强调纪律的同时,强烈要求她把手机上交,上课过程中暂有老师保管,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上课的过程中,笔者时刻观察她的行为,发现了一些异常,她时不时的会用自己的校服遮挡住自己朝向老师这边的半张脸,时不时又趴下,偶尔也会偷瞄老师两眼。课下,笔者并没有直接找这位同学谈话,而是留下了课代表和班长,得知这位同学是一个很安静的学生,但是却很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学生一般自尊心都很强,笔者突然意识到,她课堂上的异常表现,跟笔者当众批评她有很大的关系。再次上计算机课的时候,笔者就几次特意的对她进行了辅导,以减轻她对笔者的防范心理,慢慢的发现她开始和边上的同学讨论了,并且开始了互相学习。考试的时候,笔者特意观察了她的态度和考试状态,考试的过程中她很放松,开始很大胆的进行考试,不再对老师有防范心理,考试过程中,笔者在解决大家疑问的同时,会有意的对她开导,慢慢的她又一次的融入了这个集体。

三、案例分析

笔者2012年6月份进入该校,作为一名新进教师,对教学一直以来孜孜以求,不断向老教师学习,但是,教学不仅仅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求专业理论的扎实,对课堂教学与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直以来笔者在专业上不断学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教学上也开始变得游刃有余,但是课堂管理和师生关系的处理上每节课都会有新的感悟。

通过这个教学案例,使笔者深刻领悟到自己对个别学生的了解和关注远远不够,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学信息传播畅通,信息反馈也及时真实;反之,不良的师生关系将必然会制约信息的传输,甚至是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抵触态度。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就会温馨和谐,学生思维也会更加活跃,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会有更多的愉悦感。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就容易紧张、死板,学生会感觉如坐针毡。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地想要逃避。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讲究一定的策略。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一)正确全面的了解每一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

正确全面的了解每一学生是建立和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在面对每一个问题学生时,与其谈话一定要沉着冷静,言语文明,即使学生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讽刺,不挖苦,不打击。本案例中笔者在不了解学生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过于严厉的批评了这位同学,才导致她课堂上种种异常的行为。

(二)教师要持之以恒,深入细致的工作

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认识能力、个性特点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恒心、耐心和毅力。当学生出现问题,教师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案例中,笔者首先找班干部和课代表了解情况,然后在找当事人聊天,课上课下,不断的辅导,生活中也主动找其聊天,询问家庭情况、个人爱好等,慢慢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才逐渐减轻了她的防范和抵触心理。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工作一定要持之以恒,深入细致。

(三)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应当主动与学生多交流沟通。教和学的互动是在师生的交流中产生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是普遍现象。只有增进交流,才能使老师尽快了解每一个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遇到问题学生才不至于只会严厉呵斥,而是会用更多的教学艺术来化解师生的种种矛盾,要想增进师生的交流沟通,首先,教师同学生交流沟通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幼师的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阶段,她们思想活跃。而每个学生又有天赋条件差别,家庭环境的差别,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特殊的世界,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次,笔者发现,参加学生的主题班会、节日庆典活动和各种比赛,可以通过另一个侧面更多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同的闪光点,这样才能在合适的时机,给学生多点鼓励,而且也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新课程改革全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只有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才能使教学充满文化魅力和生命活力,才能使教育走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赵姝妹.试论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

[2]桑芝明,胡晓春.优化师生关系提高育人效果[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2(03).

[3]王进超.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

[4]李正芳.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6).

[5]顾长明.教育案例:行走在实践与理论交汇的“动感地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2).

作者:胡春春

第3篇: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摘要:德育工作是教育的重要课题,特别是针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以新时期德育工作中出现的两个突出问题为载体,以班级管理案例分析的形式,论述德育的重要性并初步总结经验和方法,注重传统德育方式与新的时代特点的结合,努力为现代教育服务。

关键词:德育;班级管理案例;留守学生;早恋;家校合作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5.077

德育工作,是教育界的重要课题,其重要性对于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更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战场,教书育人,贯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栋梁之才责任重大。教师,是教育的主要执行者,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做学生的引领者,协助者。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面对新的时代学生新的特点,如何在教书的同时做好育人工作,值得探讨。

1下面就新时期教育出现的突出的特点,选取两个角度,配合案例进行进一步分析

1.1留守孩子问题突显

班级管理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留守的学生越来越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开放的市场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和压力。面对人口基数过大,就业严峻的情况,家庭的结构型4+2+1的情况较为普遍,一部分人因为工作,创业,就业等等原因,主动或被动选择在外地工作,把孩子留在家里,或留给老人,这样的情况有增无减。

农村人口中,大部分青壮年在农闲时选择外出务工,把孩子留在家里或有老人看管或交付亲属,这样的情况也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基于以上原因,使得在校学生中留守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留守学生存在很多隐患。来自社会的不安全因素,屡见报端,受不良风气影响而走上歧途的情况令人堪忧,而在学校层面更多的是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很明显。有一个这样的案例:

一个寄宿学校的高中部,一位班主任在住校学生返校的周日的晚上,接到一个学生家长的电话,询问孩子在学校吗,并要求老师一定要确定。班主任老师敏感的觉得此事不简单,详细询问得知,原来,该学生的母亲在广州打工,刚刚收到学生的短信,说孩子要离家出走。班主任意识到这个问题严重性,马上告之家长学生现在在学校,让家长先放心。然后班主任找到该同学的好朋友侧面了解该生最近有没有反常的举动,有没有什么心事。老师在了解一些相关情况后,与该同学进行了一次平等的亲切的聊天活动,在老师的体贴温柔的关切中,学生放松了心情,敞开了自己的心胸。学生说,自己跟老师撒谎了,自己的手机不是丢了,这个短信是学生自己发的,孩了哭着说:“因为她恨妈妈,因为她一年年不回家,只知道赚钱,看着别人的妈妈又接又送的,回到家能吃上妈妈做的热乎乎的饭,她真的很羡慕,她想让她回来,可妈妈总说忙完这段,忙完这段,她觉得妈妈的心里没有她,她是个不受重视的孩子,妈妈不愿意要她,她不知道学习为了啥,也不知道什么事能让自己快乐,她真的有离家出走去一个妈妈也找不到的地方。”

该案例的结果是孩子逐渐的走出了心里的阴影。同时因为老师多次与该生母亲沟通,这位母亲增加了回家看孩子的时间,并有回乡工作的想法。该生逐渐的回归到班集体中,脸上有了这个年龄孩子该有的笑容。

该老师懂得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恰当的方法让学生表达了真实的想法,倾诉了心中的苦闷,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并循序渐进的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稳定下来,在理解孩子心理感受的基础上,教学生换位思考,了解父母的不容易,学会理解和谅解。

留守孩子,来自心灵的空虚,需要父母的关爱,这是钱买不来的,是任何人都给不了。如何缓解这一现象,呼吁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监管,更需要家庭的温暖。这样孩子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阳光的心态。社会对于这样的情况要多方援助。学校和老师要多关注并注重疏导,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成长。

1.2早恋问题常态化

恋爱问题,一直是初高中学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由于心理及生理发展的特点这些内在原因,还有外在的因素。社会以多种传播方式让学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关于情感方面的各种信息,特别智能手机的多样化功能,海纳百川的信息量以及沟通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过早的接触到一些不该这个年纪碰触的问题。

早恋问题的解决是很难的。因为此问题而生出的事端也是班级纪律问题一个重要诱因,因此而引发的后果也是让人不寒而栗的。打架,自杀,跳楼,造成家长与学校与老师的纠葛,现实是残酷而沉重的。举一常态的事例进行探讨。

某高中某班有一个女同学与外班的一个男同学处朋友,两个班主任多次做思想工作,成效不大,学校要求通知家长。结果是家长的粗暴的教育方式,使母女的关系很紧张,不能很好的沟通。家长的这种处理方式,对事情的解决没有任何的积极作用,并且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设置了障碍。

这一案例的结果是班主任把工作重心暂时放在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上,暂缓处理早恋问题,在学生情绪稳定后,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多用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两个孩子自动分手,因为觉得对方身上有太多缺点。

2通过两个突出的案例分析得出要做好德育工作的一些有效的措施

2.1发挥教师学校德育工作主体的作用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懵懵懂懂的孩子,要把这些懵懂的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塑造成社会有用之才栋梁之才。离不开教师的精雕细琢,耐心打磨,教师需要工匠精神,德育需要工匠精神,需要教师像工匠一样细心的揣摩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及表现,精雕细刻,打造成一件精品。

2.2要注意采用新方法

在社会日益趋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不可避免地卷入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制。现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校可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指引,做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

教师德育工作还要注意三个环节:预防、疏导、引领。

最大的魅力不是成功,而是责任;最好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启迪。00后的特点,普遍存在个性较强,抗挫折能力差,自私、敏感等。学校德育工作要早预防,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潜移默化的宣传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利用班团会多做相关教育。老师要多观察,多关心,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排解青春期遇到情感问题。美国管理学家w。古特雷说:每一处出口都是另一外的入口,意思为上一个目标是下一个目标的基础,下一个目标是上一个目标的延续。要引领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提升自己的信心。

2.3需要家長与学校的配合

家校社会三者的配合才能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根据家庭教育是互动教育的特点,形成家校合作,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新的时代需要。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面对新情况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努力追求,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对于应对市场经济形势下的新的时代要求,不断的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打造和谐社会的新德育。

作者:侯力

第4篇: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摘要】在16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积攒了一些案例,时常地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经验主要是三方面:和学生站在一个高度去沟通;有纠纷了平静地解决,避免矛盾激化;让学生体味到自己做一件事情成功后的喜悦。

【关键词】同一高度 平静的解决纠纷 体味成功 宽容

不知不觉我从教已经16年了,在16年中我一直都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和学生打交道中,我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班主任工作很累、很苦,但是我从中也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体验到了做班主任的快乐,积累了一些班级管理的案例。我也时常总结,从中吸取经验以提高管理能力,现在回想起来大致有三方面的经验。

一、和学生站在同一个高度

和学生沟通应该站在学生的层次上、同一个高度上去思考问题,真实地感受学生的内心想法,只有我们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才能听得进去。如果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讲那些所谓的师道尊严,那么你和学生之间永远是客客气气的,学生在想什么、背地里干什么你根本无从知道,即便沟通起来你得到了消息也全是隔天的新闻,没有什么价值。这样对于班级稳定来说很不利,没有了班级稳定那么学生的健康成长、成绩等也就无从谈起了。再有,沟通的时候不能只盯着那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必须面向全体。班级是一个整体,靠某几个人或某几个班干部撑不起一个健康班级的天,所以要面对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心里都有一定的空间!

二、在平静中解决纠纷

有一天自习课,我刚走到本班教室门口就听到教室里有嘈杂声,伴随有学生的惊呼声、桌凳的摔倒声,还有学生们的劝阻声。我立刻意识到出事了,于是我紧走几步推开门进教室。看到我的出现,班里马上安静了下来,两个正在扭打的学生周肖和黄旭也立刻停下了,但双方都瞪着眼睛,扭着脖子怒视着对方。其他学生都在看着我如何处置他们,因为周肖是我的侄子,按学生的话说是“皇亲国戚”,怎么处理变得非常棘手,尤其是还有侄子这么个人物。我意识到当面批评教育他们会影响到别人的学习,也不一定能解决好,何况事情的原由也没有弄清楚。于是我平静地说:“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学习,你们俩和我去办公室。”学生们又投入学习中去了。

在办公室,他俩似乎都感到很委屈,当我让他们分别给我叙说打架的理由时,双方不断争辩,各说各有理,试图把责任推给对方。在他们的辩解中,我还是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原因就是学生总是说周肖是皇亲国戚,仗着班主任才能在班里混,再有他俩是前后座位,因为前排碰掉了后排的文具盒而发生争执,两个原因导致矛盾激化,多亏发现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面对他们的争辩,我没有做他们的审判官,而是说:“我知道你们俩都很委屈,老师能理解,现在我只想让你们想想整个事件中哪些地方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有周肖是不是平常在班级里做过哪些事情让同学们感觉不舒服,但是碍于面子没有和我说,想好了再和我说说。”听我这么一说,他们停止了争辩,都不吭声,低头不语。我乘机悄悄地离开办公室,到教室巡视自习情况,并故意多呆了一会儿。当我再次来到办公室时,黄旭主动上前对我说:“老师,是我不对,不该背靠桌子,弄掉了他的文具盒,影响了他的学习,而且出口骂人。” 周肖见对方态度诚恳,也赶忙说:“ 老师,我也做得不对,再怎么也不该动手打人,还严重影响了全班的自习纪律,而且有的时候我的确是在班级里霸道过。”我一看火候已到,就用商量的语气问:“你们说今天的问题怎么处理?” 这次,先动手打人的周肖态度诚恳地走到黄旭跟前,主动握住对方的手说:“真对不起,我不该动手打人,请你原谅,以后在班里我做了过分的事情请你提醒我,先谢谢你!我准备为以前做的过分的事情在全班面前做一个检讨,希望老师答应,给我一个改过的机会。”此时碰掉东西的黄旭也忙说:“我也请你原谅,其实好多事我们都误解你了。”就这样,一场不大不小的纠纷在平静中排除了。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我几乎没说什么,但是效果出奇的好,也没有给学生留下后遗症。

能否对学生宽容是一个教师素质高低的标志之一,宽容是放下心理的怨恨,宽容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宽容是再给学生一次机会,宽容是让教师的心意与学生的追求凝成一个合力点。教师学会了宽容,心中的沉重便会被释放,整个人会呈现出平静、安详和坦然,这样教师才是教育真正的主人。

三、让学生体味成功的甜蜜

我们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常因懒惰而忘了做作业,找他谈话他会答应老师今天一定完成,但到第二天检查却拿不出作业来,无论我是“哄”是“吓”,他都以不变应万变。怎么办?不断的失败使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转化他的方法。那天放学之前,我又找到了他,与往常不同的是,当该生表态今天一定完成作业后,我没有到此为止,而是进一步问他:你准备怎样确保作业一定完成呢?他说:“今天一定抓紧时间做。”

这方法虽毫无创意,但对他而言很实用,没想到他真能照此方法去做。我趁热打铁,对着全班学生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这位同学能按时完成作业了,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你们想听听他的介绍吗?”大家都说想听,于是我让该生当众做了介绍。虽然这经验非常简单,可对他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也许是因为他第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经验,言语中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听完他的介绍,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听到这掌声,他脸上洋溢着笑容……我知道他体验到了完成作业的甜蜜。

放学了,我又找到了他,对他说:“以后的作业能按时完成吗?”他说:“行”,我感觉到他的语气很坚定,我相信他一定不会令我失望。

以后,他果然把作业做得非常认真、整齐。我也再没有因为不做作业而找过他。

这事过去了,但对我的启示是很深的。它告诉我,对于那些尝够了失败的苦涩滋味的后进生来说,如果能让他们提前品尝到成功的甜蜜,那么就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树立走向成功的信念,从而激励他们不断走向成功。

每个学生都是一本需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给学生对一些鼓励,不断总结,是自己不在班级管理工作时间。

作者:张娜

第5篇: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摘要:班主任管理离不开德育教育.关注学生思想精神和心理成长在现在这个多元社会显得弥加重要,班主任的爱心,智慧和魅力在这个引导过程中愈加突出。

关键词:德育:智慧:成功

我接手班主任工作时间并不长.但是多少有些感悟.尤其是高三最后一年的毕业班工作.恐怕很多年后我还会铭记这段特殊时期。我明白:教育的成功来源于热爱学生。只有以爱为先导,再加以适当的方法,才能做到用人格引领人格,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意志砥砺意志,才能获得成功的教育。略举以下几个事例加以说明。

案例一

高三这个班,最先关注的就是于某。不是因为她最优秀,而是因为她最特殊:穿着很普通,身体也比较孱弱,并且,不爱多言,好像比较孤僻。后来我了解到,她来自贫困的农村家庭,母亲精神不好,父亲不支持她继续学习。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抓住机会,主动与她交流,谈心,给予关心,让她意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现状。打开心结后,她就比较开朗了,不再那么低落。后来她放假来学校看我,精神状态特别好,对自己和以后的生活很自信,充满了希望。案例分析:

一、特别的个体,特殊的心理

高中生由于心理的闭锁性.使他们倾向于掩饰自己的情绪情感。他们希望有自己的内心空间,他们不愿意与成人交流,不愿意在成人面前吐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又极容易从自尊、自信变为自卑、自弃。因此,使其走出这种低迷的状态,让其树立自信,敞开心扉,是最重要的事情。

二、特别的家庭,特殊的性格

生活在特殊家庭的孩子一般都会感到孤独,寂寞,要么会变得冷酷、粗暴、性情急躁,要么又会走向胆怯,内向。有的孩子虽然表面平常,但心灵脆弱。加上处在青春期,自我封闭心理较强,不愿意与外界接触,也不愿意吐露心声,更怕再次受到伤害。所以,更要关注这类学生。

案例二

有段时间,我发现有些学生学习懒散,不用心,就给学生讲过一个小故事,让他们体会其意义。

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有一天,他向教会学校一个班的学生们先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那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兔子拼命地逃生,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

泰勒牧师讲完故事之后.又向全班郑重其事地承诺:谁要是能背出《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谁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内容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无疑有相当大的难度。

几天后.班中一个11岁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牧师的面前,从头到尾地按要求背诵下来,竟然一字不漏,没出一点差错,而且到了最后,简直成了声情并茂的朗诵。

泰勒牧师在赞叹男孩那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能背下这么长的文字呢?”

这个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尔·盖茨。

泰勒牧师讲的故事和比尔·盖茨的成功背诵对人很有启示:每个人都有极大的潜能。谁要想出类拔萃、创造奇迹,仅仅做到尽力而为还远远不够,必须竭尽全力才行。

最后,全班学生听了之后精神为之一振,若有所思,我微笑着巡视全班,无需多言,我想要的效果已经达到了。

案例三

在高三学习后半期时,很多学生情绪出现波动,经常请假回家,有的无法坚持正常心态学习。我又不失时机的对他们讲了以下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两只小青蛙同时掉进黄油坛子里。爬了半天没有出去。其中一只就不游了。但是另外一只继续游,心想或许还能找到办法。他不停的游,就在快没力气时,后腿碰到硬东西,结果跳出去了。原来,他不停的游动使得黄油被凝固了。他的坚持救了他。

故事二:“两弹之父”邓稼先26年坚守在戈壁中.最终研制导弹成功。“巨人”史玉柱率领团队,坚持150天研制M-6402成功,(期间一周只下一次楼买方便面)。

同学们从这两个故事得出了一个启示:一是坚持,二是再坚持,三是还要坚持。坚持,耐得住寂寞是多数优秀成功人士所具备的不可缺少的一种特征。以后,精神变动比较少了。最后,我班考了比较好的高考成绩。

青少年的心理最不稳定.也最不容易把握.他们毕竟只是孩子,但是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爱心、一颗耐心、一颗细心、一颗诚心和一颗包容心去理解,关怀,教育和引导,我们就一定会带我们的学生走向阳光地带!多年后,从学生的感激中我们会欣喜地看到当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才能真切的感受到教师那种难以言表的自豪。

作者:赵洪敏

第6篇: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摘要】班级管理就是千万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和班务管理的主人。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加速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有效地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总之,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学校是养成健全人格,培养真人的场所。

【关键词】班级 班级管理 案例分析

我带这个班已经3年多了,在班级里总会发现几个孩子,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打、骂、欺负同学,甚至无缘无故的就去打同学。以前我总是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但是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孩子没有太大的改变。通过观察了解才明白孩子具有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品德问题,还有其心理问题。如何对这些孩子的打人行为改进呢?通过一、二年的思考、实践,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案例介绍

班中有一个学生,是刚转进来的,第一天就有人频频来报告:“老师某某人打我。”问他们原因,好像没有什么大事,就是玩玩就打了,于是我就找他教育了一番,可是接下来天天都是这样,难道是他就是有这个爱好?喜欢打人?怎么办呢?于是我找来了他的父母,了解一些情况令我惊讶的是,他父母告诉我:“老师,孩子不乖,你打好了,他就是这样,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打。”看着他们,我想孩子喜好打人的毛病要改掉,还要连同他的父母的这种错误的想法一起改掉,其实这个孩子一点也不笨,脑子还挺聪明的,就是喜欢打人,于是我的心里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改掉这毛病。

二、案例分析

从上述案例介绍可以看出,这位同学有喜好打人的坏习惯,只要他有空,他就会找任何理由,任何方法,随时随地打人,我想:或许他有一点攻击性的行为。所谓攻击就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于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常表现为:(1)好胜心强,喜欢与人争执。这类孩子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事事好与人争第一,一旦同学在某个方面超过自己他就会表现出反常行为,与人争执、打斗,发泄内心的不满.(2)爱惹事,自控力差。这类孩子平时管不住自己的手脚,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课堂上坐不住,爱惹是生非,影响其他同学,课间常因自控力差而与同学发生摩擦,导致出现攻击。(3)情绪不稳定,好冲动,时常乱发脾气。这类孩子往往在家中娇生惯养,家长拿他没办法,稍有不顺,便耍性子,自我中心意识强,容不得别人的批评。综上所述,可以判断此生还不具有攻击行为,而是一般的打闹行为,他随儿童的发展和有效的心理咨询教育是可以逐步改变的,能够改好的。

三、教育方式

针对此生的行为特点,需要老师和家长对他进行共同矫治,方法如下:

(1)我作为班主任,不能讨厌、歧视这个学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思想和品德问题,粗暴地训斥、打骂、处罚,从而引起他的自卑心理,造成精神压力或情绪波动,引起反抗心理,甚至产生攻击行为,而要多关心,多理解,使其感到温暖而有触动,有悔意,为教育引导打下基础。通过调查,我认为案例中的孩子的行为形成的原因之一应该是家庭不良的教育因素影响。父母经常在外,没有尽教育的责任,父母偶尔回家听到班主任“告状”,不是辱骂就是棍棒相加。针对他的情况,我实施了一些干预措施。首先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我同他父母进行了一次诚恳的谈心。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辱骂、踢打的教育方式。另外,我还要求他的家长禁止孩子看暴力影视片,或者帮他分析,提高他辨别是非的能力,鼓励他学习、模仿片中的积极行为,批评攻击行为。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多次进行家访,汇报孩子在校的表现,了解孩子在家的活动情况。

(2)利用集体的力量影响他,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打人,被扣分了,我就开了一节班队课,告诉他,他的行为影响了全班的荣誉,也让他明白,要不打骂,与同学团结友好的相处,同时我也让全班同学都关心他,安排最好的学生与他同坐,一有进步就表扬,使他对自己有自信心,使他在大家的善意帮助下,在众多的榜样示范下,逐步向好的方面发展。

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人,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上述案例中的孩子,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父母的帮助,终于从一个问题孩子变成了我老师的小帮手,学生的学习榜样,虽然他偶尔还要“手痒”,但是他真的变了,变好了。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式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田发银.班主任实用工作方法100例[M].河南:华夏文化出版社,1996.、

[2]《蔡元培教育论文集》高平叔等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75条苏霍姆林斯基

作者:韩焕开

第7篇:财务案例分析综合案例分析

综合案例分析

一、 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责

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独立董事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和公司章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独立董事应当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与上市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并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

二、 企业在不同时期上市融资为企业未来发展带来如何影响

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2,资本结构改善;充实资本金,剥离不良资产等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4,走向国际市场5,增强竞争能力6,改善调整组织结构7,吸引外资;8,降低经营风险9,重塑企业文化10,人力资源优化组合

三、 投资可行性方案需考虑的主要非财务因素

1, 国内及国际政策预测,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行业地区发展规划,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国计民生预测

2, 国内市场的需求预测和国计市场发展的预测 3, 项目生产能力设计 4, 场址选择,

5, 生产工艺方案,生产工艺是否先进、使用、合理、技术成熟可靠 6, 项目总投资估算 7, 资金的筹集与使用

8, 财务成本数据测算,包括产品成本估算(包含材料消耗、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估计、管理费用估计、销售费用估计)和销售价格预测以及相关税率。

四、 财务指标公式 盈利能力:

1,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最基本的获利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产品或商品定价科学,产品附加值高,营销策略得当,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获利水平高。,

2, 总资产报酬率(%)=税前利润(利润总额)÷总资产,表示企业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水平,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如果该指标大于市场利率,则表明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进行负债经营,获取尽可能多的收益。 3,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4,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5, 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 偿债能力

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资产 4, 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资产 营运能力

1,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应收帐款

2, 存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存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销售效率和存货使用效率。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企业经营顺利,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存货周转得越快,企业的销售能力越强。营运资金占用在存货上的金额也会越少。

3, 应付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应付帐款,如公司应付账款周转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公司较同行可以更多占用供应商的货款,显示其重要的市场地位,但同时也要承担较多的还款压力,反之亦然;如果公司应付账款周转率较以前出现快速提高,说明公司占用供应商货款降低,可能反映上游供应商谈判实力增强,要求快速回款的情况,也有可能预示原材料供应紧俏甚至吃紧,反之亦然。

4, 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要用于分析对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比率越高,说明利用率越高,管理水平越好。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偏低,则说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较低,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它反应了企业资产的利用程度. 5, 总资产增长率=本期总资产-上期总资产)÷上期总资产 6, 净资产增长率=(本期净资产-上期净资产)÷上期净资产 市场表现能力

1, 每股净值(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股数(总股本) 2, 每股收益=净利润÷股数(总股本) 3, 每股资本公积=资本公积÷股数(总股本) 4, 每股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股数(总股本) 5,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6, 市盈率=市价÷每股收益 现金流量

1, 每股经营活动先进净流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股数(总股本) 2, 现金负债比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负债

五、 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应考虑的因素

1投资机会和投资时间,公司股利政策在较大程度上要受到投资机会的制约。一般来说若公司的投资机会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往往会采取低股利、高留存利润的政策;反之,若投资机会少,资金需求量小,就可能采取高股利政策。另外,受公司投资项目加快或延缓的可能性大小影响,假如这种可能性较大,股利政策就有较大的灵活性。比如有的企业有意多派发股利来影响股价的上涨,使已经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尽早实现转换,达到调整资本结构的目的。

2流动资金和税收,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必须有足够的现金,能满足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对现金的需求。否则,则其发放现金股利的数额必然受到限制。

3法定限制和贷款协议限制,一是法律法规限制。为维护有关各方的利益,各国的法律法规对公司的利润分配顺序、留存盈利、资本的充足性、债务偿付、现金积累等方面都有规范,股利政策必须符合这些法律规范。二是贷款限制。公司在借入长期债务时,债务合同对公司发放现金股利通常都有一定的限制,股利政策必须满足这类契约的限制。

4通货膨胀,当发生通货膨胀时,折旧储备的资金往往不能满足重置资产的需要,公司为了维持其原有生产能力,需要从留存利润中予以补足,可能导致股利支付水平的下降。

5股东偏好和控制权,公司每个投资者投资目的和对公司股利分配的态度不完全一致,有的是公司的永久性股东,关注公司长期稳定发展,不大注重现期收益,他们希望公司暂时少分股利以进一步增强公司长期发展能力;有的股东投资目的在于获取高额股利,十分偏爱定期支付高股息的政策;而另一部分投资者偏爱投机,投资目的在于短期持股期间股价大幅度波动,通过炒股获取价差。股利政策必须兼顾这三类投资者对股利的不同态度,以平衡公司和各类股东的关系。如偏重现期收益的股东比重较大,公司就需用多发放股利方法缓解股东和治理当局的矛盾。另外,各因素起作用的程度对不同的投资者是不同的,公司在确定自己的股利政策时,还应考虑股东的特点。 公司确定股利政策要考虑许多因素,由于这些因素不可能完全用定量方法来测定,因此决定股利政策主要依靠定性判定。

6稳定性和借款能力,大量的现金股利的支出必然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公司在确定股利分配数量时,一定要考虑现金股利分配对公司偿债能力的影响,保证在现金股利分配后,公司仍能保持较强的偿债能力,以维护公司的信誉和借贷能力。

六、 合并收购的动机

(一)防护性动机

作为横向联合的具体的防护性动机主要有下列几点:1实现规模经营2提高生产效率3消除竞争4实现增长5提高企业融资能力6获得优秀员工7获得研究成果、专利等利益 作为纵向联合的具体的防护性动机主要有下列几点

1保障货源充足2控制竞争对手的货源3保护销售渠道4限制竞争及控制价格 作为多元化联合的防护性动机包括:

1分散经营风险2较少周期性的不稳定3逐步取代夕阳企业、

(二)进攻性动机

1,进取型增长政策2,剥夺资产 3融资计划 4个人目的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对投资者和发行人双方利益的保护提出了哪些规定?其目的是什么?

(1)发行人设置赎回条款和回售条款就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和发行人双方的利益所作出的规定。 (2)赎回条款是为了保护发行人而设立的,旨在迫使持有可转换债券的投资者提前将其转换成股票,从而达到增加股本.降低负债的目的,也避免利率下调造成的损失。 (3)回售条款是指发行人股票价格在一段时间连续低于转股价格后达到一定的幅度时,可转换债券持有人按事先约定的价格将所持有的债券卖给发行人。投资者应特别关注这一条款,设置的目的在于有效的控制投资者一旦转股不成带来的收益风险,同时也可以降低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

国有企业在改制重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满足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和各利害关系人的资格条件限制,包括发行人自身连续三年盈利要求.企业重组的业绩计算.主要发起人和发起条件限制。 (2)改制上市的股本规模与股权结构(包括国有股析股和社会公众股比例)设计。 (3)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模式选择和设计。 (4)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问题。 (5)企业募集资金及其投向。 (6)盈利预测和股票发行价格确定。

评价改制上市对国有企业的必要性.迫切性和主要难点: 根据教材案例二,体制原因是传统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各种弊端的根源,其基本特征是政企不分.经营低效。正基于此,国企改革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条主线,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使传统公有制企业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通过改制重组上市的方式使国有企业快速向市场经济主体转变,是众多改革方案中最有效的方法。国有企业通过正当地程序或手段对企业自身进行改造设计,达到上市的要求,并依托逐渐完善的资本市场改进公司的运营机制,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的各项制度.选拔并充分激励优秀的经营者。这个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在法律框架下的财务设计与改造过程。而如何通过股票发行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如何保证企业募集资金的投向不违背股东们的意愿和损害股东的利益(主要是中小股东),或者说如何将长期处于国有企业体制下的一块优质资产转变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利润源泉,这些都是改制重组过程中必须时刻考虑的问题,而且也是成功赢得潜在投资者信任,如期募集所需资金的基本前提。

第8篇:常用法律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物质背景下的情与法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班级

手机号码

x年x月

故事背景

该事件中的女主人公叫吕盼盼,是南京某医院的护士,男主人公叫做俞坤良,是南京远洋运输公司的海员。他们中专毕业后相恋了。吕盼盼告知了自己父母他们的恋情,但是父亲坚决不同意,但后来在男方的努力之下,双方父母最终同意,并领取了结婚证。

2010年11月9日,二副俞坤良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在日本的冲绳附近的海域沉船,搜救无果,从此便下落不明。后来吕盼盼在焦急的等待中也没能等到一丝曙光,于是便选择了去追寻俞坤良,选择了自杀,后因发现及时,又经过医院及时抢救活了过来。在2010年12月1日,吕盼盼与公公婆婆与丈夫所在公司进行协商后达成协议,赔偿五十七万余元,如果将来俞坤良奇迹生还,应如数退还该款。

后来,吕盼盼又回到了自己与俞坤良的新房里,有自己的父母和公婆前后看护与照顾。她表现得一切很正常。但是白天的一切只是表象,每到晚上,她就开始在电子日志中诉说着一切。就这样,在俞坤良离开的一个月晚上,也就是2010年12月9日,她从十四楼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陪着丈夫而去。幸福的一家也因儿女的相继去世而悲痛欲绝,可是在女儿去世后的第三天这对亲家就反目成仇,因遗产分配问题打起了官司。

案例介绍

吕盼盼的妈妈一想到女儿的死,以及在女儿安葬问题上与亲家发生的一些不愉快,就十分生气,并且认为应该从俞坤良的57万元赔偿款中拿出一部分来作为女儿的死亡赔偿。于是便咨询了律师,一纸诉状将亲家告上了法庭。但是俞坤良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儿子是失踪,不是死亡,因此没有理由分给他们。况且在儿媳的遗嘱中提到将她自己的17.3万元留给自己的父母,房产归自己的公婆。但是由于遗嘱格式不正确,法院认为不具有法律效力。吕盼盼的父母坚持认为那17.3万元是女儿的赠与,与赔款毫不相干,要求获得赔款的三分之一,共计19万多。双方父母争执不下,互不妥协。两次庭审,双方情绪激烈,加上本案特殊,南京市六合区法院程桥法庭的法官为避免因诉讼给双方再次造成伤害,决定通过调节来达成此案。

协议结果

达成协议的内容是由被告方一次性给予原告方17.5万元,同时原告方放弃他女儿在购买房屋中应享有的相关权利。

案例分析

一. 从法律层面分析

该事件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有:

㈠ 宣告失踪死亡

㈡ 工伤赔偿金

㈢ 工伤赔偿金的性质

㈣ 遗产分配

㈤ 遗嘱格式

㈠.《民诉法》第一百六十七条: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二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死亡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民诉法》第一百六十八条: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一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

在本案中,从法律角度讲,俞坤良下落不明还不到一年,虽然生存的机遇很是渺茫,但是其利害关系人父母也不能到法院申请死亡,在目前的法律中只能定性为失踪。而吕盼盼确已死亡,并且她的死在法律层面上来讲是死于俞坤良之前的,所以当吕盼盼的父母在要求获取57万元中的一部分时,俞坤良的父母明确表示儿子现在只是失踪,不能定性为死亡,而且在当时与俞坤良公司协商所达成的协议也表示,如果俞坤良生还,应该将赔偿款如数退还,因此对赔偿款不予分配是合理的。

㈡.《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案中俞坤良因为在工作中不辛遇难,遭致下落不明,甚至死亡。该公司应该赔偿死者家属丧葬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在双方协商后,达成协议。赔偿57万多,双方无任何异议。

㈢.关于工伤赔偿金的问题。在我国也是存在不同的歧义的,有些人认为赔偿金是对死者如果不死应得收入的补给,具有财产性质,按继承法规定由继承人继承。但是这种认定具有很大的瑕疵。

有人认为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是一次性支付给工亡职工直系亲属的补助金。因此,供养亲属抚恤金是仅仅是对工亡职工生前供养亲属的物质补偿,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对工亡职工直系亲属的物质补偿,更是对其失去亲人的一种精神抚慰,因此,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应参照法定继承的规定,在第一顺序继承人之间平均分配,毕竟丧失亲人对于近亲属来说,在精神上的痛苦都是一样的。

在我看来案中公司对俞坤良的赔偿是对吕盼盼及父母家属的物质补偿以及精神安慰,但是物质补偿的结果带来的是更大的伤害与悲痛。

㈣.《继承法》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当俞坤良因下落不明获得57万多赔偿时,由于其没有子女,父母健在,所以该款项应由第一顺序继承人吕盼盼以及其父母继承。他们拥有对赔偿款的支配权。在吕盼盼决定去世之前向公公索取10万元作为自己对父母的补偿充分体现了自己对赔偿款的支配权。而在吕盼盼死后,其父母作为第一继承人继承其女儿为其留下的17.3万元。后又通过法律手段,由被告方给予其17.5万元作为对女儿死亡的赔偿。

㈤.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的遗嘱要有立遗嘱人的签名和日期,而在本案中,吕盼盼所立遗嘱在落款处名字不全,只写了盼盼字样,同时并没有标明日期,因此该遗嘱不具有法律效力,该法院也就不会采纳该遗嘱。

二. 从情感方面分析

在故事背景中可以看出,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是多么的伟大,吕盼盼为了追随自己心爱的人,毅然决然的从十四楼纵身而下,踏上了爱的征程。有古诗云“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又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的这种爱很珍贵,也很梦幻,可是就种爱就这样在吕盼盼和俞坤良的身上上演了。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看到更多地是夫妻感情不和,频频出现老公有外遇,小三等背叛爱情的行为,吕盼盼的电子日志写到“女儿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俞坤良,他给了我从未有过的幸福和安全感!如果可以,我愿意先走的人是我”这是多么幸福的语言啊,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幸福的感觉。

其实有时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又可以得到不同的情感。

在关注到吕盼盼与俞坤良的爱情故事后,吕盼盼为了追随死去的丈夫的脚步而选择自杀,去另一个世界去寻找真爱,而放弃现实生活中的众多亲朋好友,这充分体现了与坤良给她的爱无人可以替代,给她的爱已满满的。有人这时就说了,这就是比较,人世间谁对你付出的多,谁对你的爱最多,那么你就是他的,生要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生生世世在一起,永不分离。

可见,在吕盼盼的身上可以看出,她父母给她的爱远远比不上与坤良给她的爱。她父母只是农民,也许父母很爱她,但是一般农民对自己的子女的爱都很含蓄,手段也很冷,那种爱看起来不会特别温暖感,但那的确也是一种爱的方式,而吕盼盼却始终没有感觉到,或者说她想要的只是很温馨的爱,而对于父母的爱始终是深深的隐藏在自己的心里最深处,不愿意去触及。结果就造成了她选择了最爱自己的人,选择了去追随自己的爱,而放弃了父母的爱。

也有人说,吕盼盼能宁可选择自杀而不选择忘记这段曾经的爱与悲伤,其实也很明显。吕盼盼有一个弟弟,在有些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自己又是老大,所以她父母给她的爱很少,她在自己父母身边始终感觉不到爱的温暖,而当那个她遇到俞坤良后,在与他相处的那段时间里,她获得了人世间或一生中从未有过的爱与温暖,从此她便深深的爱上了他,他便成为她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全部。而当他走后,她再也感受不到曾经的温暖,总感觉这世界太冰凉,可是她渴望温暖,她对他的牵挂从未停止。

故事的背后,有很多的温暖,也有很多的心酸。

但是在温暖悲伤过后,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我们又能在付出血的代价之后得到些什么,不是去为了争夺财产而反目成仇,无所事事的去为物质而争吵,而是应该去思索些深层次的情感问题。当今社会,在农村是不是还存在着极其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父母与子女之间为什么总是存在鸿沟,我们为什么不能跨越那道沟,建立起爱的桥梁,父母能不能多留出一些时间去陪陪自己的子女,能够心贴心的与自己的子女交流。其实这种问题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明显,父母为了能拥有一个较好的物质环境,而把大把的时间用在挣钱上,却忽视了与子女情感的交流,造成了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太多的爱,也许存在的只有那么一丝血缘关系和和父母之间的生活教育上的物质关系,也造成了很多的自闭症,抑郁症等情感问题。

当然,在此,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的感动,看到了爱的伟大,看到了情为何物。因此,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在牺牲最小利益的前提下去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让整个社会变得更温馨。

三.从道德角度分析

道德一词很深奥,但却很大众,很普通。吕盼盼殉情一事以及后来产生的经济纠纷直引我们用道德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吕盼盼的死是对还是错,还是中立?吕盼盼死后她的父母说要将自己女儿的骨灰放到新房几天而为何俞坤良的父母不让,他们这样做究竟是对是错,这样做是否符合道义?为什么吕盼盼的父母在得到女儿的17.3万元的遗赠后还要继续所要对俞坤良的赔款的一部分,他们这样做是否太过分?总之,一系列的道德层次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答案或许不一,褒贬也不一。可是每个人的道德水准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我所说到的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以及部分人的评价。

其实,吕盼盼为追随自己丈夫而选择自杀这件事在很多人眼里褒多贬少,尤其是现代的年轻人对爱情一直有一种陌生感,但又渴望爱情 ,他们眼里的爱情很唯美,很虚幻。所以每当自己身边发生了像吕盼盼和俞坤良这样的爱情故事,他们就认为这就是爱,是真真的爱,是古人诗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是这种爱只是一种意境,年轻人所追寻的梦境。“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醉过知酒浓,爱过知情重!”当您不曾体会爱情的刻骨铭心,请不要指责吕盼盼轻贱生命!因为吕盼盼知道,自己的这一生,离开了俞坤良,即便活在这世间上,灵魂亦早已去追随自己深爱的爱人。在年轻人眼里,只要是相爱的就应该为对方牺牲一切,只有这样才可以对得起彼此,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才是符合道德的标准。

也许吕盼盼的殉情在某些人眼里是不可取的,应该遭到道德的谴责。吕盼盼为了自己的爱而不顾父母及亲朋好友的感受,抛下他们选择自杀来泯灭自己的痛,殊不知这只是懦弱的一种表现。有人认为她的这种做法只会误导当代的年轻人。天堂?为何物,谁又能见过,千生万世谁有能碰到?人是怎么来的,是父母染色体的结合,而不是前世投胎转来的。而选择自杀就是选择了懦弱,选择了向生命低头。在这里,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命是父母给的,我们没有权利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我们选择了自杀,那么我们就太自私了,于情于理都对不起自己的父母。我们的身体里都流淌着的是父母的血,亲情是超越一切的,吕盼盼的丈夫虽然已离去,但是你们毕竟没有血缘关系啊。她的父母便道出了这一心声“盼盼太傻,太自私了,选择对得起死去的人,而不去选择对得起活着的人,二十几年白养了”。

神圣的爱情背后总是伴随着点点滴滴的伤痛,只是,亲情大于爱情、活着的人大于死去的人、较少的牺牲大于较大的牺牲,这些公式在纷繁的现实世界中,真的就一定成立吗?吕妈妈不知道,太深的爱情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尊重她、原谅她吧,她可以活着,但不可能幸福了。

在吕盼盼死后,两家没有和和气气的一起度过悲伤,而是为了抚恤金的问题走上了法庭。这在道德层面上应该是大多数人所争议批判的,难道精神上的寄托失去了,就只能去争取所能争取的物质上的财富吗,这种举动应该遭到道德的批判。财,为何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吕家就在自己的儿女尸骨未寒之际提出替自己的女儿索取赔偿款,根本不顾及死去的女儿的感受,俞家也为自己尽可能得多争取物质上的财富,他们忘了当自己为了争夺财产而反目成仇时他们的儿女正在看着他们,那是一种多么落魄的场面啊。这就引我们深思,在当代,究竟是物质重要还是精神重要,答案是肯定的,精神财富要远远大于物质财富。

四.对老师课程的评价(好评) 注:这可是老师评分的关键,即使老师没让你写这一点也必须得写,多写点夸老师与课程以及自己从该课程受益的感受,一般能多拿分,要知道现在的老师是很经不起夸的。

上一篇:财富管理下一篇:vb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