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就业培训

2023-0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关于农民工就业培训

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的思考

摘 要 农民工教育培训不仅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加收入,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也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素质,促进其市民化。目前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地方政府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管理服务不到位、培训内容脱节等问题。为此,要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根据城镇化、工业化的要求,完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搭建农民工教育培训服务平台。

关键词 农民工教育培训;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迅猛推进,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农民工涌现出来。农民工进城务工给我国城镇建设和产业升级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加强对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

一、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肇庆、江门和惠州9个城市组成,面积4.2万平方公里,占广东省国土面积的14%。2011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43720.86亿元,城镇化水平达83.01%[1],是我国目前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城市群之一,也是我国农民工主要聚集地之一。改革开放初期,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先行地区,广东珠三角地区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大力发展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与补偿贸易等“三来一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技术含量较低的经济模式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经济模式产业层次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贸易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和整体竞争力不强等弊端逐渐显现出来。

为协调区域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2008年起,广东省实施“双转移”和“腾笼换鸟”战略,决定在未来几年,用500亿元左右资金推动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将珠三角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高能耗低端产业转移至粤北及粤东、粤西两翼地区,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降低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此同时,珠三角腾出空间,吸引知识型、集约型产业进驻。根据广东省政府制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要求,珠三角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将“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2]。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珠江三角洲许多产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高科技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转轨,用工单位对劳动者的要求也逐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对职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农民工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尽管比以往有较大幅度提升,但整体水平仍偏低,高技能人才短缺,农民工的素质与珠三角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不协调,从而导致珠三角出现结构性失业现象,频显“就业难”和“用工荒”。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必须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文化素质和实践技能,使其转化为符合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合格的、高素质劳动力。

(二)有利于改善其工作生活条件,增加收入,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

在珠三角就业的农民工中,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就业技能,就业空间狭小,收入不高。2009年,中山大学政务学院与《南方都市报》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的一次联合调查显示:在珠三角就业的超过半数农民工只有初中学历,具有技校/中专学历农民工比例最高的是广州、深圳两地,分别是20.08%和22.07%;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中,东莞市最高,也只有16.84%;在职业方面,52.5%的农民工从事制造业,并且大部分集中在民营企业,其比例占到48.7%,他们大多是技工和普工,比例分别为44.2%、16.0%;此外,34.2%的农民工从事服务业,其中66%为普通员工;80.64%的农民工没有技术等级证书;无论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农民工作为管理人员的比例较低,总计只占10.3%,并且多为受教育程度较高者[3]。据广东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课题组调查,在广东珠三角就业的农民工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占4.4%,初中文化程度者占33.2%,高中(含中专、职技校)文化程度者占50.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占12.3%”[4]。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技能,许多农民工不能胜任技术含量较高、福利待遇较好的工作,多数农民工就业层次较低,处在低端的、次级劳动力市场,收入普遍不高,低薪比例较大。据调查,2012年,珠三角就业的农民工“月薪1501~2500元的占67.9%,月薪2501~3500元的占19.1%,月薪3501~5000元的占9.3%,月薪5000元以上的占3.7%”[5]。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珠三角,农民工收入增幅与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长的速度远不相称,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甚大。一些农民工陷入发展诉求与自身能力素质不高的困境,对工作环境颇有微词,频换工作,对现实不满情绪不断叠加,甚至不时爆发劳资冲突。因此,加强农民工培训,有利于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就业层次,增加收入,改善工作条件,也有助于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使他们真正能够在珠三角“安居乐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三)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加快推动农民工向现代产业工人和市民转变

高水平的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产业和人口聚集,而且伴随产业转型、社会管理、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广大农民工到珠三角务工,为该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低成本劳动力,填补了制造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岗位空缺,是促进珠三角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目前珠三角农民工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等都低于城市居民的平均水平,农民工不仅地位低下,而且消费能力有限,向上流动的渠道狭窄。农民工在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方面与城镇化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无法真正实现向市民的转变。要使农民工转化为市民,除了国家要完善相关政策外,还必须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教育,大力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技能,让他们有条件、有能力在城镇生活和工作,实现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及行为模式的巨大转变,真正融入城市,为城镇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当前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状

(一)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成效

1.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农民工培训的指导性意见

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家高度重视农民工教育培训,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7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1号)等文件,要求各级政府采取措施,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

根据国务院有关精神,广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发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的意见》,广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先后印发《广东省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广东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岗位信息收集和发布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广东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督查评估办法的通知》、《〈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业职业技能培训证书〉发放管理办法的通知》等,要求各地以“提升技能、稳定就业、促进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广东省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运用财政补贴政策,组织用人单位、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大力开展在粤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农民工提高技能和稳定就业,培养适用型农民工队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建立健全多层次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培训内容日益丰富

在珠江三角洲,分布着大量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许多企业充分利用此平台,与这些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合作,采取“订单培养”模式,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企业的人才素质。另外,珠三角各地还充分利用成人文化教育学校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等组织也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如东莞市虎门镇工会下面开设了虎门职工学校,进行农民工培训已有20多年历史,开设有服装设计、会计电算化、报关员等专业,培训农民工约10万人次。另外,大量民营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许多地方把农民工培训和会计证、电工证等职业资格认证联系起来。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全脱产培训,也有半脱产培训和不脱产培训,既有网络教学也有教师面授指导。

珠江三角洲各地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内容非常丰富,并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由于珠三角制造业比较发达,各地教育培训机构开设有电子维修、物流管理、财务和审计等培训专业。另外,一些地方还围绕当地产业需要开展特色培训,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是广东省著名的家具生产、商贸中心之一,该镇开办了物流管理员、商场营业员培训班;容桂镇家电发达,城市化、商业化程度比较高,开办了冲压工、机电维修和营业员培训班等。

(二)农民工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管理、服务还不到位

尽管国务院和广东省印发了一系列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文件,但实际情况与文件的要求落差仍较大,突出表现在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切实贯彻执行国务院和广东省有关精神,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认识不到位,对本辖区农民工培训缺乏整体规划,财政支持不足,指导、服务和监管不到位,导致农民工教育培训市场混乱无序,甚至有些培训机构根本不具备资格和条件。有些地方政府只注重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数量和规模,忽视特色和质量;只注重经济效益,不关注社会效益。

2.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针对性、适用性不强

目前,珠三角许多培训机构培训农民工内容陈旧,深度不够,没有真正与农民工需求、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实际结合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在广州市500多家教育培训机构中,培训内容涉及英语、小语种、财会、电脑、才艺、管理、职业资格、就业技能、考研、公务员考试等门类。仅管理类又可分为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证券投资、企业战略等。这些培训内容相当丰富,但相当一部分专业对农民工来说针对性不强,而电子维修、机电维护和物流管理等适用性较强的专业又大多注重理论知识,实践教学严重不足,教学手段陈旧单一。珠三角现有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多以短期教育、初级基本技能培训为主,主要集中在岗前培训、机械基础操作、技能熟练技巧和服务礼仪等简单技能方面,对技能有较大提升的深层次培训较少。总之,目前珠三角农民工培训重技能培训,轻素质培养;重技术操作、生产效率等方面的提高,轻发展潜能的发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重劳动纪律培训、责任意识强化,轻权利意识培养。特别是对农民工怎样融入城市关注不够,缺乏对农民工城市生活常识和法律知识的教育,培训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

3.培训费用较高,影响农民工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据笔者调查,在珠江三角洲工作的农民工大多能认识到教育培训对自己长远发展的作用,参加教育培训的意愿较强,但由于他们大多外出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挣钱,再加上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身心比较疲惫,业余时间有限,很难抽出时间参加培训。农民工收入偏低,除去日常开支,再无力支付教育培训费用。许多农民工反映,目前得到政府补贴的培训机构收费较低,但多是低技术的简单培训,有一定技术含量、信誉较好的专业培训机构收费较高,难以承受。与此同时,许多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生产经营上,缺乏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激励。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农民工不能或不愿参加教育培训,学习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

三、城市化进程中进一步完善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思考

(一)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

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理念,把农民工教育培训作为城镇化和工业化重要任务之一,加强对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指导和财政支持力度,明确农民工培训的规模和重点,科学规划培训机构的类型、数量和布局,规范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将国家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方针政策通过各种方式具体化,认真贯彻执行,并把农民工教育培训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常抓不懈。要确保农民工教育培训有组织、有规划、有预算、有场地,为农民工教育培训创造良好环境。

目前,我国农民工培训由教育、财政、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多部门共同管理,资源分散,不利于发挥规模效应和提高教育质量。地方政府要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市场手段,以现有的培训机构为基础,打破地区、部门、学校和行业限制,在自愿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以建设一批高质量农民工培训基地为重点,构建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方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地方政府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农民工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本辖区农民工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和考核,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善培训条件。

经费是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要保障。地方政府要把农民工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刚性投入,并加强对培训资金使用的监管。与此同时,采取各种措施,调动用人单位、行业机构和社团组织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民工教育培训行业,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农民工教育培训费用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合理分担的机制。

(二)坚持按需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农民工群体数量庞大,其教育需求也必然是多元化的。针对我国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劳动技能不足的特点,在培训中,要坚持基础性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产业化和城镇化要求,构筑符合其实际和发展要求的多元教育体系。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农民工市民化是推动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目前推动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工业化和城镇化要求劳动者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素质和人文素质,特别要求广大农民工真正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角色转换。产业化和城镇化对农民工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城镇化和产业化过程中,农民工教育培训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农民工融入城市必备的生活常识的普及性教育培训;二是择业和提升职业技术技能的教育培训;三是思想道德、社会文明、政策法规等形势政策教育[6]。据调查,在这三个方面,农民工教育培训做得较好,其他两个方面则严重缺失。因此,今后农民工教育培训在技能方面除加大技能实训力度外,更要重视农民工城市生活常识性教育,引导农民工对城市文明的认同感和对城市生活的责任感,使之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和接受城市文明。此外,还要重视法律观念和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和文化教育,提高其整体素质,帮助其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使农民工能够真正实现向市民的转变。

在珠三角,由于农民工数量庞大,知识文化程度不一,对教育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形式也因培训对象的不同而灵活多样。在培训形式上可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培训和定向培训等方式,教学方式和手段也要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农民工的需求。

(三)搭建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服务平台

为解决农民工工学矛盾,适应农民工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组建农民工教育培训网、农民工图书馆和农民工图书室等,为农民工学习创造良好条件。笔者认为,在信息社会时代,组建农民工教育培训网大有可为。在农民工教育培训网中,地方政府可以公布政府在农民工培训方面的政策和具体培训安排,发布培训信息和社会需求状况,公布培训机构的资质、信誉和收费标准,帮助农民工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参与培训,并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法规上的政策咨询和服务。地方政府可委托具备一定资格条件的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国家专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不同要求,在农民工培训网上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进行网络教学培训。网络教学培训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农民工可以随时随地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通过互动平台及时与教师交流。

参考文献

[1]李春江,等.珠三角地区:超级城市体从梦想走进现实[N].南方日报,2012-11-12.

[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N].南方都市报,2009-01-09.

[3]陈志刚.珠三角农民工生存状况报告[N].南方都市报,2010-02-28.

[4][5]曾书琴,等.产业转型背景下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成人教育,2012(12):28-30.

[6]梁燕.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4):74-79.

Thinking on the Problem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Peasant Workers

——Taking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s an Example

XU Da-b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China)

Key word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peasant workers;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urbanization

收稿日期:2013-05-03

作者简介:徐大兵(1966- ),男,河南信阳人,华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三农”问题。

基金项目: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劳资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以广东珠三角为例》(12YAZH168),主持人:徐大兵。

作者:徐大兵

第2篇:关于农民工培训的几点思考

农民工培训学员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学员大多学历较低(初中毕业或初中未毕业),文化基础薄弱;二是学员有外出务工的经历,有学习技能的愿望和需求,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里,学员不适应,学习畏难情绪重。

一、教学上的几点突破

1.教学模式的改变

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果,将短期培训的课程进行改革。根据企业送培的目标与职业标准相结合,制定农民工培训大纲和培训计划,设计短期培训典型工作任务、工作情境,实施教中做、做中学的一体化教学过程,让学员自主学习,回归课堂,完成短期培训任务,达到培训教学目的。

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送培的一批农民工学员,培训的需求是使学员掌握电工基础安全知识及电工基本安全操作规程,考取低压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证。笔者学校根据培训学员的特点,结合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制定短期培训大纲和计划,完成五项典型工作任务(项目一:认识电工实训室;项目二:触电急救;项目三:常用电工测量仪表的使用;项目四:照明线路的设计、安装与故障处理;项目五: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与故障处理),每项任务3个典型工作情境。学习情境紧扣生活工作实际,针对性强,学员学习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到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中来,培训质量好、满意率高。

2.新媒介的辅助学习

培训学员普遍都拥有智能手机或电脑,如何利用新媒介进行辅助教学、学员网上自主学习已是教师教学方法改进的重要手段。农民工学员基础较差、接收能力也参差不齐,开发构建目的性明确的学习资源库如培训相关书籍或材料、网络资源、视频课件、仿真软件等是有效辅助农民工学习的手段。在电工安全技术培训当中,笔者学校编写了《电工安全技术培训》实训指导书、各项目任务指导视频、配线接线仿真软件等,成功地展现了新媒介在辅助教学的巨大作用。

3.培训教师业务能力提高

在备课上要求培训教师做到:备学生(学员特点)、备教材(根据短期培训的目标,研究教学计划),确定项目课题(学习情境)、备材料(备实训材料、备课件、备辅助教学视频、备网络学习资料)、备方法(结合学员特点和项目教学,找到适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这些与传统的备课要求一致,但却是传统备课的进一步提升。培训教师不仅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还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完成相应课件、视频、网络资料的设计、制作和整理。一体化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和改进,这些对培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其他业务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和促进。

二、农民工培训的几点建议

1.加强培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奖励

近年职业院校招生人数多,大部分专业教师忙于校内教育教学,没有时间兼顾对外培训工作。有职业培训经验、实践能力强的师资整体来说不足,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因体制原因不能安排大量的培训任务。实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以后,部分教师参加职业培训教学的积极性不够高。农民工培训(职业培训)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较高,加大对培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重要的基础工程,当然培训的实效奖励也是激励教师投入到培训工作、培训教研教改的基础动力。

2.基地功能基础性实训设备的投入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各地、各职业院校纷纷加入到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实训基地的建设队伍中,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大多购置的是专业领域先进性、真实(仿真)性、实用性、功能齐全的培训设备。但目前招聘农民工的企业一般将农民工安排在工序简单的操作岗位,培训需求往往集中在安全操作和基础技能的掌握上,而自愿参加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学员,更多偏向于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或是创业,一般报名的工种(专业)往往集中在焊工、电工、农艺、服装制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农民工培训基地需根据农民工培训的实际需求加强对基础性实训设备的投入和更新换代。

3.农民工培训成果的分享

农民工培训的成果关系到培训的效率和质量。应注重对培训经验、培训教材、培训素材(视频、仿真等)的开发和积累,实现农民工培训资源、成果的共享。

(作者單位:广西工业技师学院)

作者:梁海葵

第3篇:关于构建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的思考

刘秀艳、高国忠在《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第26期中撰文指出: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是实现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对于促进我国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作者指出构建农民工培训体系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第一,构建农民工培训体系对农民工就业地政府劳动人事部门来说,其必要性主要包括:就业地培训比来源地培训更有针对性;就业地培训更节约资源,有助于活跃农民工的生活,满足农民工学习的愿望;第二,组织农民工培训对企业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培训,还是一种智力投资和感情投资;第三,参加农民工培训对于农民工个人来说,能够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存状况和收入水平等。

其次,作者指出有关各方在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责任,主要包括:第一,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投入资金、组织协调农民工培训,并对其进行考核和监督;第二,企业应认真落实相关政策规定、建设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培训资金投入,并对员工教育培训进行考核;第三,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应利用自己的人才、技术、场所等条件适当的无偿或低酬给予农民工培训;第四,农民工需要自觉接受培训,以适应非农工作岗位的需求。

最后,作者指出,构建农民工培训体系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第一,培训内容要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来确定;第二,培训形式应包括学历教育、岗位证书教育等形式;第三,培训基地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第四,培训师资主要依靠社会力量解决;第五,培训教材需有其特殊性。

第4篇:关于加强**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工作的对策

(2009年5月15日)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就业压力明显增加,相当数量的农民工集中返乡,给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为破解这一问题,今年以来,以县委**为组长的加强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工作调研小组在县劳动保障局的积极协助下,采取深入各镇、村(社区)、企业进行调研,召开返乡农民工及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听取镇、村工作汇报,发放调查问卷,深入企业、村屯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全县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就业情况、存在问题等,形成了今后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一、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

2008年,我县劳动力总人口为325772人,外出务工农民工65581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年劳务经济收入6亿元以上。2009年春节,全县返乡农民工27801人,占外出务工农民工总数的42.39%,其中从外省返回21719人(从广东返回18833人),从自治区内返回6082人。返乡农民工年龄大多在18-35岁之间,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男性占较大比例,大多技能较单一。在返乡农民工中,回乡过节的有18070人,约占65%,因企业裁员回乡的有8340人,约占30%,其他原因返乡1391人,约占5%。春节收假后,许多返乡农民工已陆续外出务工,目前,全县返乡农民工已外出并

1 就业25424人,其中在区外就业17490人,区内县外就业3820人,在本县就业4114人,尚有2377人未能就业。

二、返乡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原因

1、春节返乡,回家过年。春节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中国人都有春节期间全家团聚吃团圆饭的习惯,不管在外务工时间多长,距离多远,一般都会选择在春节期间返乡过节,这是我县农民工春节返乡的主要原因。

2、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去年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沿海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外向型企业冲击较大,因订单不足、生产不饱和、出口受阻等原因,导致企业生产下降,用工需求减少,出现半停产、停产、关闭、破产等情况,无技能、文化低、年龄大的农民工是被裁减的首选对象,导致许多农民工因被企业裁员而返乡。

3、强农惠农新政策吸引部分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如在农村实施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等,加上我县是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对积累了一定资金和技术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4、临时性返乡。外出农民工人员中有一些是因探亲访友、红白喜事、料理家庭事宜及其他原因临时返回。一部分青年男女回乡是为了“完婚”或者找对象。这部分的返乡农民工只占少数,一般在完成返乡的任务之后都会再次外出务工。

5、在外谋生困难而返乡。一些农民工因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等,已不适宜继续在外做一些高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回家务农是比较好的办法。

三、今年以来我县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一些措施

针对农民工返乡情况,今年以来,我县领导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就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南宁市有关文

2 件精神,深入各企业、各村开展调研,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加强对返乡农民工优惠政策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我县特色产业优势,以抓培训、促就业,抓扶持、促发展为重点,促进返乡农民工有序转移就业,取得良好成效。

1、发挥全县基础设施及大众宣传媒体的作用,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政策的宣传

一是依托13个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及村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组织举办返乡农民工座谈会21场,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二是借助**气象局气象信息平台、中国移动**分公司宣传资料发布培训就业信息58155份,提高了培训就业政策的宣传覆盖面;三是在县电视台开播“百姓热点”专题,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政策解答服务,在《**时讯》定期刊载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的信息政策;四是利用各镇圩日、传统节日上街设点咨询,发放宣传品,组织返乡创业成功者现身说法,介绍创业的经验,帮助返乡农民工掌握国家有关优惠政策,拓宽就业创业的思路。

2、发挥全县传统支柱产业优势,推荐返乡农民工就业。我县是广西木薯之乡,又是甘蔗种植大县, 2008年,全县木薯种植34万亩,木薯总产量达75万吨;甘蔗种植33.5万亩,甘蔗年产量130万吨,全县共有28家淀粉厂、2家糖厂。2008年11月—2009年4月,正值各淀粉厂、糖厂开榨的季节,我们积极引导、推荐全县返乡农民工2050人到各淀粉厂、糖厂做季节工,使农民工返乡后能及时就业,增加收入,稳定了全县返乡农民工的思想情绪。

3、发挥本地企业优势,举办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搭建农民工就业平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目前落户在县域内的各类用工企业达949家,提供就业岗位34000多个,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6300多户,用工10000多人。我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与各企业勾通联系,广泛收集用工信息,通过举办一系列专场招聘会,及时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取得良好成效。

3 自今年2月7日以来,全县共组织开展返乡农民招聘会8场,提供就业岗位15433个,组织进场应聘群众31700多人次,达成用工意向8661人,

4、发挥本地培训师资优势,开展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我县整合县就业训练中心、县创鑫职业培训学校、县中等职业学校、县农机校、县农广校、县成达驾校等6个培训机构,共同承担全县的劳动技能培训工作任务。全县具备培训资质的专业工种有中式烹调师、焊工、维修电工、汽车修理工、钢筋工、砌砖工、计算机操作员、家政服务员、茶艺师和创业培训(SYB)等18个专业工种。今年以来,根据返乡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共组织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引导性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3452人,其中钢筋工培训班学员结业后已推荐到国外的安哥拉、越南等地参加工作。

5、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我县是全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县,近两年来,全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具备集约化、规模化连片开发经营农业种养殖项目的条件。依托这些资源优势,鼓励返乡农民工扎根农村,大搞农业综合开发或农产品加工项目,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自谋职业,大胆创业,在解决他们自身就业的同时,又带动更多的乡亲就近就地就业。据统计,目前全县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已有636人,主要集中在养猪、养鸡、养鸭及种植西瓜、承包山林、搞个体经营等项目上,如马头镇的韦勇创建了万头养猪场,安排用工18人;宁武镇村民梁干礼养鸡1.2万只,安排用工6人;陆斡镇的徐玉珍创办了天润人力资源开发公司,安排就业12人,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2000多人。

6、发挥政策优势,落实相关优惠扶持措施。一是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基金实施意见的通知》,落实了就业扶持资金135万元,对吸纳返乡农民工的企业和返乡创业成功人员的身份进行确认,并发放《广西返乡农民工优惠证》。二是

4 成立了就业培训服务队、企业解困服务队、项目推进服务队等8个服务队,组织召开企业负责人会议,解读和宣传上级各项就业培训优惠扶持政策,并深入各企业听取意见和建议,为企业排忧解难。三是在县、镇人力资源市场设立返乡农民工服务窗口,免费为返乡农民工提供职业信息和职业介绍、培训报名等服务工作。目前滞留在本县的返乡农民工已就业4114人,其中企业吸纳安臵2550人,自主创业636人(从事种养殖业377人,个体经营的250人,交通运输9人),其他灵活性就业928人。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和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企业,将按照区、市文件要求给予优惠扶持政策。

四、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一些乡镇、部门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工作仅是劳动保障部门的事情,与本部门业务无关,没有从全局战略的高度认识返乡农民工是事关全党全国发展稳定的大事,因而对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工作关心支持、协调配合不够。

2、一些返乡农民工的择业观念不转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认为本地企业提供的岗位不合意,工资待遇低而不愿就业;部分农民工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加上**本地传统节日较多,一些员工未能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时有迟到、早退甚至旷工等现象发生,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导致一些企业不愿意吸收当地农民工就业。

3、出现结构性失业。部分返乡农民工劳动技能单一,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导致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本地农民工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加上滞留在**的返乡农民工男性占很大的比例,而目前本县企业提供的岗位大多适合女性,使男性农民工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出现结构性的就业矛盾。

4、技能培训能力仍不足。由于受师资力量、设备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县六大培训机构所设臵的18个培训工种还不能满足广大返乡农民工的需求。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培训专业,不知该选择何种专 5 业培训,加上培训班多设在县城,返乡农民工经济条件有限,导致部分农民工不愿意花时间参加培训;

5、技能培训时间较长。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一般都在一个月以上,部分农民工认为培训时间过长,影响工作和收入,加上部分农民工没能冷静思考,寻找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多存在急于求成的心态,难以静下心学习培训,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6、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与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的专业有脱节。主要是定点培训机构只能按照劳动部门规定的项目专业来实施培训,其他专业培训不列为职业技能工种的补贴项目,因而一些社会需求量大、容易找到工作、农民工强烈要求的培训项目未能列入免费培训范围,如制药行业的培训,只有检验员的培训列入免费培训项目,但企业需求量大的生产技术岗位没能列入免费培训项目。

7、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比较艰难。一是缺乏专家指导,部分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具有盲目性,缺乏长远目光,创业风险较高;二是扶持创业的小额信用贷款需求多,但门槛过高,手续繁锁,使小额创业扶持贷款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五、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对策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引导。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群体,为社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返乡农民工工作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单靠劳动保障部门是无法做好工作的,因此,各级各部门对当前农民工返乡现象和情况必须要全面认识,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创新工作,履行职责,努力为返乡农民工排忧解难,营造发展环境和条件,把他们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2、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由于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工作涉

6 及到农业、林业、财政、银行等各部门,如办理小额创业贷款审批手续,需要到多个部门出具证明材料,手续极其繁锁,使办理者疲于奔命。因此,各部门必须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简化手续,降低门槛,使返乡农民工能尽快享受到政府的扶持优惠政策,尽快实现自主创业,发家致富。

3、加强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引导性培训,努力转变返乡农民工思想观念、择业观念,同时,引导返乡农民工主动降低门槛,主动在本地企业寻找工作,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的目标;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创造条件设臵更多更好的培训专业,将培训班开进乡镇、村屯,方便群众参加培训,培养更多技能熟练、遵纪守法的新型农民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三是建议区、市派出创业专家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指导,减少农民工自主创业的盲目性。

4、构建和完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议上级加大经费投入,加强镇、村劳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维权等信息网络向镇、村(社区)延伸,实现县、镇、村(社区)三级网络互通,更好地为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工作服务。按照“三进入”(用工信息进户、招聘会进乡镇、培训班进乡镇)的工作要求,把招聘会、培训班开进乡镇、村屯,为用人单位和返乡农民工搭建用工交流平台,更好地为企业和返乡农民工服务,使返乡农民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5、稳定传统就业岗位,积极开发新岗位。通过给予县内企业奖励扶持等优惠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应对当前经济危机,实现不裁员不减薪的目标,稳定传统就业岗位。此外,利用县委开展“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和国家拉动内需投资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契机,依托我县2009年完成8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开发新的就业岗位,引导返乡农民工流向一些基础性建设工程岗位,如水利、电力、公路、桥梁等项目,开发农民工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

6、建立服务返乡农民工工作的长效机制。一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优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在提供资金信贷、税收优惠、创业用地、就业扶持政策、创业服务等方面,使农民工回乡创业同招商引资一样享受同等甚至更为优惠的待遇。鼓励扶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二要增强服务意识。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简化投资手续,减免各种收费,克服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努力为回乡创业者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三要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做好农民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解决好返乡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消除后顾之忧。加强对劳务中介部门的监管,严厉打击坑害农民工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妥善处理农民工与企业、工厂之间的劳务纠纷,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5篇:关于女性农民工就业状况的调研提纲

附件1:

关于女性农民工就业状况的调研提纲

1、女性农民工占女职工比例,女农民工占农民工的比例,主要从事的行业、岗位;

2、女性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平均在岗周期);

3、女性农民工就业的基本途径;

4、女性农民工基本收入及工资增长情况;

5、女性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情况;

6、女性农民工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及生活居住情况;

7、对女性农民工的培训情况;

8、被调查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

9、工会女职工组织参与当地女农民工就业及就业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

10、目前女性农民工在就业及就业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附件2:

女性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农民工姐妹:

为了解当前女性农民工就业及在工作岗位的基本状况,全面掌握女性农民工在就业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为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女职工部决定在全国部分省市,就女性农民工就业及就业保护问题进行调研,您是我们这次调查选取出的被调查人员,希望得到您的帮助,配合我们进行调查。

您填写的这份问卷,我们将进行综合统计,用来分析女性农民工就业的总体状况,我们将遵守国家统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严格对您提供的材料保密,保证您的材料不被外传和非法利用。

谢谢您的合作!

2008年3月

填表说明:

1、请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问卷。

2、请在与您的情况相符选项的号码下打√

3、本问卷所有选择题均选择一项。

4、各题均填写调查时的实际情况。

企业名称:

1、您企业的单位类型

⑴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⑵集体企业⑶私营(民营)企业⑷港澳台商投资企业⑸外商投资企业⑹混合所有制企业⑺其他

2、您企业所属的行业

(1)采矿业;(2)制造业;(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建筑业;

(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7)批 发和零售业;(8)住宿和餐饮业;(9)金融保险业 (10)农、林、牧、渔业

3、您的年龄

(1)16—20(2)20—25(3)25—30(4)30—40(5)40以上

4、您的文化程度

(1) 小学(2)初中(3)高中(职高) (4)中专(5)大专以上

5、您的技术等级

(1)初级技工(2)中级技工(3)高级技工(4) 没有技术等级

6、您来自

(1)本省本市(2)本省非本市(3)非本省

7、您是否有子女

(1)是(2)否

8、如果有,子女是否和您生活在一起(第6题为“是”的填写)

(1)是(2)否

9、您已在本企业工作了多长时间

(1) 6个月以下(2)6—12个月(3)12—18个月(4)18—24个月

(5)24—36个月(6)36个月以上

10、你在本企业工作之前已在几个企业工作过

(1)1个(2)2个(3)3个(4)4个(5)5个(6)5个以上

11、您目前的工作是通过何种渠道得到的

(1)亲朋介绍(2)报刊招聘广告(3)职业介绍机构介绍(4)自我推荐(5)其他

12、您在本企业本岗位工作前是否进行过岗前培训

(1)培训过(2)没有培训过

13、您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1)1年以内(2)1—2年(3)2—3年 (4)3—5年 (4)无固定期限

14、您企业是否签订了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

(1) 签了(2)没签(3)不清楚

15、您是否为工会会员

(1)是(2)不是

16、您的工资收入情况

(1) 500元以下(2)500—800 (3)800—1000 (4)1000—1500

(5)1500—2000(6)2000元以上

17、您每天的工作时间

(1)8小时(2)9小时(3)10小时(4)11小时(5)11小时以上

18、您每周的休息时间

(1)1天 (2)2天(3)不休息

19、您是否享有带薪年休假或探亲假

(1)有(2)没有

20、如果有每年大约休假的天数为(第18题为“有”的填写)

(1)10天以下(2)10天以上

21、您单位是否给您缴纳养老保险费

(1)是(2)否

22、

11、您单位是否给您缴纳医疗保险

(1)是(2)否

23、您单位是否给您缴纳失业保险费

(1)是(2)否

24、您单位是否给您缴纳工伤保险费

(1)是(2)否

25、您单位是否给您缴纳生育保险费

(1)是(2)否

26、您的企业是否给您提供了免费的居住场所

(1)提供了(2)没提供

27、您对目前的就业岗位是否满意

(1)满意(2)基本满意(3)不满意

28、为了提高就业能力,您最希望参加哪类培训?

(1)技术技能培训(2)文化知识培训(3)学历培训(4)外语培训(5)创业培训(6)职业资格认证培训(7)其他

29、您了解目前国家出台的《就业促进法》的有关内容吗?

(1)了解(2)不了解

30、您当前最关心的问题是

(1) 就业 (2)医疗 (3)子女入学(4)物价 (5)住房 (6)保险待遇

31、您最希望工会从哪些方面提供帮助(可选择三项)

(1)维护劳动就业权利(2)提高工资福利待遇(3)督促单位给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4)改善劳动条件、消除安全隐患(5)维护职工民主权利

(6)提高职工技能和素质(7)帮助职工解决实际生产生活困难(8)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9)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

(10)保障女职工特殊权益

附件3:

女性农民工就业状况问卷数据汇总表

2、请将调查问卷每个题目每个选项被选数目填在对应表格内。

第6篇:关于推进北京市农民工培训与就业工作的意见

各区县工业局(经委、发改委):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要求,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发挥工业对拉动农民就业的积极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特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北京市提出了率先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这对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及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工业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产业领域,针对工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农民工培训,使他们具备工业就业所必备的技能,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市工业战线的一项重大任务。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用工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民工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无论从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还是解决农民就业的现实来看,都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突出表现在认识不到位、培训与使用脱节、资金来源不足、培训资源缺乏整合等。各区县工业局(经委、发改委)及有关部门,必须深刻认识推进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从首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统筹协调,加大力度,脚踏实地,抓好落实。

二、切实加强对工业用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区县工业局(经委、发改委)要加强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要确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此项工作,并落实到科室和具体人员,明确工作任务。要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协调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制定政策措施,共同推进工作。

三、结合区域产业定位,抓好培训计划的制定

各区县工业局(经委、发改委)要结合本区县区域功能定位,根据现有产业结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重点,在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情况及就业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农民工培训计划,确定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

四、实施定向培养,将培训与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农民工培训工作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与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确定培训方向和培训内容,实施有明确方向的“订单式”培训。包括以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就业求职须知等方面的引导性培训,以及以提高农民岗位工作能力为重点的定向技能培训。

五、整合培训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农民工培训工作要注重整合全市丰富的教育培训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要充分依托我市现有的技工学校等职业教育资源,发挥其师资力量雄厚、实际操作设施完备、专业设置齐全、办学经验丰富等特点。采取统分结合、流动课堂、虚拟办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农民工培训,避免盲目建校舍、上设施的重复建设。

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培育示范基地

各区县工业局(经委、发改委)要联合区县各有关部门,大力加强农民工培训基地建设。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农民工培训、并作出突出成绩的各类培训机构,要加大宣传和扶植的力度,努力培育一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示范基地,以此带动面上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开展。市工业促进局将在全市范围内优选若干个示范基地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

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各区县工业局(经委、发改委)要 利用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出版和其他大众媒体,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宣传力度。要大力宣传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农民工培训工作开展好的各类培训机构、以及农民工个人通过勤奋学习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的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推进重视农民工培训的良好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

各区县工业局 (经委、发改委)要将本地区在推进农民富余劳动力培训工作方面的动态、进展、效果和经验,及时报送市工业促进局,以便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和推广。

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7篇:关于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村位于××县城以西13公里处,境内山大沟深、土地瘠薄,大多数群众分布在沿河两岸的高山上,是汉中市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也是我的扶贫联系点。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38户535人,有成年劳力266人、其中富余劳力160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40元。由于没有村办企业和村级积累,以生猪养殖、石料开发为重点的农村产

业刚刚起步,所以劳务输出是该村唯一的支柱产业,外出务工人员常年保持在100人左右,收入占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使这个村子遭受了严重灾害,世界金融危机又迫使该村外出务工人员年前陆续返乡。现在我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已经过了外出务工的高峰期,返乡农民工情况到底如何?对此我深入该村进行了认真调研。

沉重的打击

2008年初,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26人,其中县外97人,县内29人。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失业潮,不可避免地对以劳务输出为支柱产业的××村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负担加重。5•12特大地震,使该村138户全部受灾,其中倒塌房屋31户130间,严重危房10户38间,一般受损75户211间,需重建41户172人163间,重建户和维修户占到了72.5%。经测算,重建户户均需支出重建费用7—8万元,除去各方援助,不但花光了所有积蓄,而且户均贷款2.5万元;一般受损户除去各方补助外,户均也需支出1000多元,使许多刚刚走出贫困阴影的家庭又背上了沉重负担,面临再次返贫的危险。同时,农村群众文秘杂烩网的其它支出仍在不断增加,比如因为中小学校撤并,农村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住校,每月生活费用最少在二百元以上,而高中、初中每月则在三百元以上,一户一个学生每年就要

二、三千元;再比如,婚丧嫁娶、修房造屋送礼本无可厚非,但近年来农村礼金水涨船高,一般最少50元,多则100元至数百元不等,普通家庭因此陋习去年平均就要送出2000元左右,加上看病花钱、产业发展投入等,使农民花钱的项目增多,负担加重。

——收入减少。2008年,××村务工总收入有望达到 120万元、人均近1万元,但突如其来的地震和严重金融危机使大家的发财梦破碎。地震当月,全村就有50名农民工返乡,年底前全村126名农民工全部返乡。2008年实际务工总收入34万元,人均才3000元,与2007年相比人均少4000元,与期望相差6000元,收入锐减。返乡后,劳力主要投入到灾后重建中,无重建任务的大多数都在为亲戚朋友帮忙,没有收入或收入很少。年底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后,许多人自发外出找“活”,却发现工作极其难找,有也是收入较低且无保障,大多数花了冤枉钱、跑了冤枉路,却没有着落,不得不返乡。

——心理失衡。面对沉重的还债压力和经济负担,本想下功夫挣钱,却不料遭遇经济寒冬,突然没有了来钱门路,往年出县务工近100人,今年春节期间才外出10余人,许多群众对此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对以后干啥心里没底。一些人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变得空虚烦躁、彷徨不安,使得本来平静祥和的村庄出现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家庭矛盾增多,邻里纠纷多发。特别是一些本就游手好闲的人整日游逛,无事可干,农村酗酒、赌博之风开始抬头,治安案件有所上升。

积极的变化

调研中发现,尽管特大地震和金融危机给××村造成了沉重打击,使农民增收更为困难,维稳压力更加沉重,但在镇村组织的努力下,返乡农民工在就业观念、就业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了一些可喜的积极变化。据初步统计,截止3月底,全村160名富余劳力除去从事农业产业外已就业122名,其中县外务工28人,县内务工52人,自主创业就业42人。

——技术工从“徒有虚名”变为“强势群体”。去年之前,泥瓦工、木工、驾驶员等技术工用工价格较低,一般为50至60元一天,而从事煤矿、金矿等井下作业的体力劳动者日工资达到200元左右,因此许多技术工都放弃了所从事的专业,转向高风险、大强度、高收入的井下体力劳动,呈现“脑体倒挂”的现象,也使大力推开的技能培训无人参与。去年“5•12”地震以后,技术工非常紧俏,工价大幅提高,日工资可达120元。今年赴县外务工的无一例外是技术工或熟练工,在县内周边找到相对固定工作的有70%是技术工或熟练工。有一技之长的劳力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找到工作,劳动环境相比于井下作业更加安全稳定,收入相对较高且有保障,对此,许多务工人员意识到了技能的重要性,开始纷纷主动找政府参加培训或“拜师”学艺,谋一技之长,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

——农民自主创业从“不敢着手”变为“大胆争取”。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掌握了一些技术技能,对市场经济也有了一定了解,具备了创业的基础和愿望

。但过去由于打工容易、挣钱无风险,创业热情不是很高,但现在外出务工越来越困难,创业也就成为当前不错的选择。××村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就新建了1个免烧砖厂,新开了1个规模较大的石场,新增21台汽车,新增餐饮、维修、商店等个体户4户,共安置了40多个劳动力就业。

——农业产业项目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发展”。过去农村发展产

业项目,农民思想上普遍存在投资大、见效慢、风险高的顾虑,畏难情绪严重,主动性不强,尽管行政全力推动,但效果很不明显。而今年,由于外出务工无好门路,大部分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众赋闲在家,加上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扬,有利可图,促使群众发展农业产业项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村新增5头以上养猪户21户,100只以上乌鸡养殖户4户,蔬菜种植大户5户,养蚕专业户7户,还有12户计划明年种植烤烟50亩,40多户正在建设圈舍准备养猪,农业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势头。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消极对待”变为“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有限,往往需要发动农民义务投工投劳,但由于青壮年劳力多数外出务工,许多基础设施项目很难推进到位。现在大部分劳动力返乡,计划在本地发展产业,但苦于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实施,因此,“要想富先修路”成为农民的主流思想,许多农户开始强烈要求修建道路、水、电等设施。该村去年到现在,已新修村组道路1.5公里,农电改造800米,修建沼气池85个,年内计划还要修建、改建道路2.7公里,修建灌溉水渠650米。

有效的做法

调研中发现,去年农民工返乡潮出现之后,镇村两级组织就开始关注此事,主动采取措施,通过本地企业“扩容”、重建项目“消化”、增收产业“转移”等方式主动安置返乡农民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是建立帮促机制,加强教育引导,着力转变返乡农民工的择业观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镇村首先在全村开展了摸底调查,对返乡农民工个人专长、择业意向、产业基础、家庭困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在此基础上建立帮促机制,采取分片包抓、结对帮扶的形式,将提供就业信息、指导产业发展、解决具体困难等责任细化落实到了村干部和无职党员的人头。同时村“两委”采取召开村民会议、上门入户、田间地头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为农民工分析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新政策、新措施,引导他们适应形势、看到机遇,积极就近择业或者发展农业产业项目增加收入,改变了群众的择业观念,增强了发展信心。

二是抢抓重建机遇,扩张本地企业,积极拓展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空间。地震发生后,××村“两委”就敏锐地看到了重建带来的机遇,依托村内优质石材资源,由村支书带头、村民入股创办了一家年产值1300万元的石料加工企业,主要为重建工程和县水泥厂、略钢公司等工业企业供应石料,目前石料厂经营形势良好,除专业技术人员外还吸纳本村返乡农民工6人,带动发展村内27户会驾驶技术的群众购车辆、跑运输。村上还利用闲置场地招商新建了一家年产值600万元的免烧砖厂,不仅低价供应当地重建用砖,还吸纳了本村5名农民就业,带动了

7、8台汽车跑运输。同时,村上抓住重建机遇,选择有头脑、懂技术的人有组织地在本地邻近乡镇承揽工程,带动20余名农民工增加了收入。

三是落实产业项目,强化组织服务,有效推动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为鼓励农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村“两委”一方面狠抓龙头带动,以位于该村的荣源生猪养殖公司为龙头,成立了××村养猪协会,建立了10万元的发展基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互动发展模式,带动村内5头以上的养殖户25户,年内计划发展到7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半数以上。同时利用我县独一无二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乌鸡,正在新建一家年养殖能力5000只的标准化养殖场,可带动周边30余户群众。另一方面围绕户均有1—2个增收项目的总体思路,积极创建党员干部示范户,并利用示范户对群众情况清、底子明、号召力强的优势,在项目选择、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上进行示范引导,带动58户以务工收入为主的农民工家庭确立了新的增收项目。

深刻的启示

××村的情况是××县乃至西部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问题的一个缩影。正确理解地震和金融危机对农民工的冲击,解决他们的就业和增收致富难题,不仅是调整农民增收结构、推进农村经济转型的一次难得机遇,也必将成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起点。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必须站在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高度,提高认识,正确引导,通盘考虑,统筹解决。

启示之一:强化基层组织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前提。乡镇和村级组织在破解农民工问题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大有可为。特别是村组干部具有农民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他们大多数能力强、点子稠、路子宽、威信高,又最了解务工群众的情况,在农民工心理疏导、思想教育、产业发展、转移安置工作上的亲和力强、办法操作性强。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责任机制、激励机制,促使村组干部和优秀党员积极发挥好参谋、推手和示范带动作用,更多地将农民工的就业安置问题在村一级消化。要发挥好基层综治、调解、司法、公安机构的作用,宣传法制,调解矛盾,化解纠纷,确保农村社会治安稳定。要发挥好各类产业协会、基金组织、专业合作社、互助团体等中介社团组织的作用,精心呵护好这一新生事物,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技术扶持,进行有益的引导和管理,促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

启示之二:扩大扶贫扶持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因素。作为西部地区的国家扶贫重点县,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三捆绑、四结合、五到位”的扶贫经验在全省推广,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由于立地环境和经济条件限制,扶贫的步伐跟不上外界发展的步伐,农民脱贫致富的底子很薄,仅5•12地震一场灾难就使成千上万的家庭花光了家底,背上了沉重负担。因此,必须适时调高贫困线标准,切实加大对山区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增强造血功能。特别是对这次遭受严重地震灾害的地方,应特别增加扶持资金,帮助恢复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减免或代偿农民建房贷款,解除农民沉重负担,防止因灾返贫。同时,应建立针对农村弱势群体、特殊困难家庭的救助帮扶基金,扩大和提高农村低保,增加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农村中小学寄宿生补助金额,较大幅度减轻农民负担。

启示之三:拓宽就业渠道是破解农民工问题的当务之急。面对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严峻形势,必须改变外出务工独大的现状,利用灾后重建机遇和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盘活本地用工需求,将外出务工、本地用工、自主创业、从事农业产业等就业形式结合起来,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要加强用工信息的交流,组织农民工有目的地外出务工,提高保障;要出台导向性政策,对聘用返乡农民工的企业给予各种优惠,促其更多地使用本地农民工;要下功夫研究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拿出专门资金予以扶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确保多渠道化解农民工就业难题。

启示之四:培育新型农民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一大批有文化、有素质、懂技术、懂政策的新型农民作为中坚力量。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县就在全县逐步推行了以素质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解决返乡农民工问题,必须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深入学习宣讲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进行思想教育、素质教育、法制教育,提高村民的政策水平、道德水平和法制水平;另一方面,要结合农民工的就业愿望和村情实际,制定长期的农民工培训计划,整合各渠道的补助政策和培训项目,突出市场急需的专业技能和农业产业实用技术,切实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培训效果,从根本上提升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达到一人有一技、一家有一业的良好效果。

启示之五:壮大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必由之路。农村发展的方向是城镇化,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工业化。解决农民工的问题,关键是要繁荣农村市场,壮大农村经济。当前,一方面要抓住灾后重建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机遇,兴办配套企业,壮大集体经济,更多地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活跃农村经济;另一方面,必须利用劳动力返乡的有利时机,按照发展绿色、生态、特色农业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重点扶持一批龙头农业,强化“公司+基地+农户”和“产业+协会”的农业经营模式,力争在特色农业产业开发上取得重大突破,解决好农民工长远增收的问题。

第8篇: 关于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农民工这个词汇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张雨林教授1983年提出的,随后被大量地引用。近年来,农民工这个群体因其本身的特点,成为中国整个社会的焦点。身为一名大学生,之所以选择了农民工这一社会热点加以调查研究,是因为我家就住在农村,对农民兄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有着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朴实无华和安分守己的优良传统,在有些方面起着城市劳动力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选择了走访这一形式,是为了让自己的调研结果更加接近真实,期望能用自己的调研成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一份力量。

此次调研在我家所在的**满族自治县石湖沟乡上长阴子村范围内开展,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而且务工人员的从业范围较广,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基本可反映**县的普遍情况。

一、上长阴子村农民工基本情况

上长阴子村全村总人口1346人,农业人口占98%,全村外出务工人数为326人,其中在县外务工106人,在本村附近厂矿务工190人,在县城务工及其他乡镇的有3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中女性占30%。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今年春天,全村返乡回流约140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40%,其中青年农民工返乡有36人,所占比例是25%。而在返乡农民工中有60%是受金融风暴企业停产、倒闭或减员影响。

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也以矿业上班为主,主要分布在**铁矿(30人),集安理石矿(20人),**铁矿(30人)。此外在餐饮、娱乐、零售等服务行业务工的有近30人。通过调查得到的普遍结果是大部分矿工厌倦了体力劳动,希望从事工矿企业的技术工种,那样工作相对能轻快一些,收入也能够提高;而服务行业的打工人员也认为从事的行业虽然不累,可收入相对较少,也希望掌握一些技术,为将来的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这外出务工的两大农民工群体的就业意向不谋而合,就是都想掌握一技之长。

二、经济危机中农民工返乡的原因

(一)经济环境恶化造成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金融危机造成宏观经济环境整体恶化进而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的态势,势必造成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大批产业工人失业。

(二)自身文化素质较低

农民工普遍文化素质较低,以高中以下的文化程度为多, 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超过了50%。随着我国产业升级换代速度加快,企业对工人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较低的文化素质是造成农民工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重要因素。他们是受金融危机冲击最早且最深的。

(三)就业信息渠道蔽塞

农民工的就业信息渠道非常有限。绝大多数农民工谋求职业局限于同乡人介绍上,不会使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来谋求职业,无法获取最新的就业信息,造成一旦失业就难以在短期内重新就业,不得已而返回农村。农民想外出打工,可不知道能去哪,能做什么,去哪更好,做什么更好。我县农民工就业的信息渠道面还比较窄,造成想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像没头的苍蝇一样抱着误打误撞的心态,这对农民工的就业形势问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就业信息渠道亟待拓展。

(四)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不健全,城市生存成本远高于农村

农民工为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繁荣城市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却没有被纳入社会保障的体系。其次,农民工收入普遍较低,城市的饮食、交通、住房等费用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比较而言,农村的消费支出要小很多,城市的生存成本远高于农村。

三、返乡农民工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大量农民工返乡,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负面影响。其中,主要的负面影响将集中在农民增收压力、就业压力、社会稳定压力等三大方面。

(一)在农民增收压力方面

我县农民内部增收条件困难,以打工收入为主体的工资性收入成为我县农民收入和增收的主要渠道和来源。从2003到2007年五年来,在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分别为50%、50.1%、49.7%、52%和54.2%,五年平均占农民纯收入的51.2%,远远高于同期全国35.8%的平均水平。金融危机导致农民工返乡,将大大减少我县农民纯收入。

(二)在就业压力方面

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就业压力主要分为城镇就业压力和农村就业压力两大方面。在城镇就业方面,由于城镇失业率高和城镇化水平低等主要原因,我县城镇难以容纳大量返乡农民工就业。金融危机对我县实体经济的冲击已经凸显,省内企业的减产、裁员不仅增加了我县失业返乡农民工规模,而且将进一步推高我县城镇失业率。城镇化水平很低,基础设施差,难以吸纳大量返乡农民工在城镇生活和就业。在农村就业方面,失业返乡农民工在农村就业方面,由于农业资源短缺,人地矛盾极其尖锐,返乡农民工的务农意愿低等原因,返乡农民工在农村中就业非常困难。

(三)在社会稳定压力方面

经过大量深入的实地调查,大量失业农民工返乡对我县社会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主要将来自于以下五大方面。

1、失业农民工返乡赋闲在家无事可做的现象普遍。

多数返乡农民工赋闲在家,无事可做。近一半的返乡农民工无所事事,对农村、城镇的治安和社会稳定构成一定的潜在不利因素。

2、再次外出打工意向普遍强烈。

总体上看,由于不了解金融危机对沿海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影响,大部分返乡农民工打算年后外出找工作,而且仍然是准备到相对发达地区找工作。在金融危机进一步全面蔓延情况下,大量返乡农民工在沿海发达地区将很难找到工作,其中相当部分会再次返回我县,成为找工作流民,社会流动人口将急剧增加。

3、再次进入城市生活意愿的人数较多。

在有效调查样本中,愿意返乡后务农的只占少部分,返乡后不愿意务农的占到近七成;习惯和留恋城市生活的占一半还要多。可见,经过了多年在城市务工,农民对城市的依赖已经远非从前可比,哪怕还有这样那样明显的制度歧视和壁垒,农民的命运早已和城市紧密相连。大多数返乡农民工习惯和留念城市生活,不可能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中的大多数将陆续返回城镇。

4、返乡农民工年龄结构中青年返乡农民工占很大比例。这部分青年返乡农民工的主要特征,一是尚未结婚,没

有家庭拖累;二是长期在城市生产生活,从衣着、发型到生活娱乐方式都已经不适应贫困落后农村生活方式,再次外出的意愿非常强烈;三是文化程度低,技术缺乏,就业竞争力不足,再就业困难;四是资金、技术、能力相对薄弱,自主创业的能力和意愿不强。因此,这部分青年返乡农民工中的大部分极有可能返回城镇。在就业困难情况下,其中相当一部分将成为社会闲散人员和流民。

5、返乡农民工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情况较差。

在有效调查样本中,返乡农民工100%没有最低生活保障;近三成的没有医疗保障;近九成的返乡农民工在打工地的医疗保险不能转到家里;大部分的返乡农民工在返乡后没有接受到就业培训。

四、农民工返乡问题的对策建议

经过调研,提出如下建议: (一)就业对策

在返乡农民工带来的种种影响和问题中,就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重体力劳动密集型项目最适合返乡农民工就业条件和需求。可否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建设项目的投标和承建企业必须吸纳一定比例的失业返乡农民工,将吸纳失业返乡农民工作为投标的指标之一。同时,还要建立动态检测、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以保证失业返乡农民工在国家投资的工业项目中尽量就业。

(二)自主创业帮扶对策

1、创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为解决部分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和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单独创业的困难,建议由农办(扶贫办)系统选择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较好的地方作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给予工业园区同样的优惠政策,吸引返乡农民工创业,减少返乡农民工单独创业的各种困难。

2、实行利于农民的财政政策。适当降低小额贷款门槛;提高小额贷款额度,实行财政贴息;税费减免,建议对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免收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对吸纳返乡农民工的企业实施鼓励优惠政策

对吸纳返乡农民工的企业给予补贴。对安置农民工就业达到一定人数的企业,可按照一定标准给予用工岗位前补贴;对企业当年新招用返乡农民工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保费的,政府给予企业社保补贴;对新招返乡农民工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培训政策

在劳动力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可以减轻农村的就业压力,为将来的经济发展积累人力资本。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培训投入,确保各种培训补贴资金落实到位。以县为单位整合培训资源,做到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补贴、统一验收。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和企业培训中心的作用,注重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广泛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县级职教中心是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的主要基地,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普通中学及其他培训机构的作用。此外,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提高了培训效率。免费培训与合格津贴相结合。激励返乡农民工认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返乡农民工可免费就近参加培训班,学习各种自己所需要的技能。培训合格后可以享受劳动保障部门的培训津贴。经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还可以享受劳动部门给予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五)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对策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凡是参保的失业返乡农民工和本地参保农民享受同样的报销政策。失业返乡农民工生活困难的,符合规定的,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各级民政部门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有关程序及时办理审批手续,做到应保尽保。对于不符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当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失业返乡农民工。由民政部门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要将返乡农民工的危房优先纳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针对返乡农民工多年在外打工,不少房屋年久失修,有的房屋基本不能住人的实际情况,将返乡农民工的危房实行优先救助、优先解决。

上长阴子村委会对返乡青年在生产生活上面临的实际困难进行调查摸底,掌握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向返乡青年大力宣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和工伤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协助帮助返乡青年办理社会保险异地转移与接续,加强返乡青年疫病防控、计划生育及子女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二组许勇由于常年在外打工,组上田地都已分均,今年返乡回家准备自己创业的他,通过村委会的协助,与组上成员协商,将田地分给他一家三口人,并为其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本村村民享受一切相同的待遇。

(六)加强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对策

协调充实基层社保工作人员。返乡农民工居住分散,数量较大,现有基层社保部门人手紧缺,难以保证进行完整准确的统计监测。建议组织部门进行协调,临时抽调其他部门人员到基层社保系统工作。

(七)加强农民工道德素质教育

可以通过弘扬标兵模范的先进事迹,以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先进政策理论的灌输等方式,切实的提高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以自身的高素质换取别人的尊重。不可否认,农民工遭到某些人的歧视,部分农民工的确自身有存在的一定的原因,玷污了农民工的整体形象。所以作为农民工要从身为正范,逐步的改变自身的形象,让别人刮目相看我们这个本是很朴实本应该很优秀的群体。

第9篇:关于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对市人大二届四次会议第168号议案的答复

xxx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几年来,我市农业科技培训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总体目标,以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手段,以推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目前我市农民技能培训的基本情况

一是对农民实施"绿色证书"培训。从农业部1994年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以来,市农业局按照省农业厅先示范、后推广的基本要求,先后在xx、x城、xx、xx县等县进行"绿色证书"培训示范,开办了种植、养殖、果品、加工、经济四大门类20多个专业。农民通过"绿证"培训,提高了科技种田水平,开阔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视线,涌现出了一批种植、养殖大户,使一大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经济人成为我市农村土生土长的留得住、养得起、用得上的农业科技致富带领人。xx县的绿证培训坚持"选好一个专业,办好一个班,建立一个示范点,培训一批骨干,扶持一项支柱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要求,每年培训"绿证"学员5000人左右,共培训学员4万余人,占农业人口的4,被农业部作为"绿色证书"培训的典型在全国推广。目前,全市共建生产示范点167个,分布在全市x县两区x市,其中农学75个、养殖33个、果树34个、蔬菜25个,累计培训绿证学员20余万人。在"绿色证书"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农村青年开展以科技为主的"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在xx邑、xx、x城、xx、xx区、x县、六个县(市)区共计培训农民示范户2万余户。在示范培训中,突出培训的时效性,选择那些科技含量高、具有发展前景、较大辐度增加农民收入的培训项目,如: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的项目;农牧水结合,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的项目;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项目等。通过"绿证"学员和示范户的辐射带动,较好地促进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比如,2004年-2005年,永城市在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实施中,共培训核心农户3000户,每户辐射带动10户,共带动了3万户农民运用科技提高农业产出值,其中玉米核心户1500户、小麦核心户1500户,增加了亩产值。

二是认真落实阳光工程。从2004年国家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门工作会议,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农业、财政、科技、教育、劳动、建设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局长xxx任办公室主任。市阳光工程办公室负责对各县(市)区实施阳光工程进行业务指导。制定了2004-2010年的工作规划,下发了《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市转移培训工作作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全市两年来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3.8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29.4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4.3万人(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3.5万人,结业率100;转移就业率95);完成培训补贴性投资689.2万元;市累计外出务工162万人次,农民务工总收入120亿元,占全市农民纯收入的41.8%,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2006年阳光工程办公室切实按照国家、省对此项工作的要求,对全市所有自愿申报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进行逐一摸底调查,按照国家六部委制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在2005的基础上重新认定了xx所培训机构,为我市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二、对农民实施技能培训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了我市农民的整体素质。我市农民外出务工的人数多,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2.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3.6,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0.7,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9。由于缺乏专业技能,致使大多数外出务工农民只能从事建筑、养殖、种植、运输、缝纫、家政服务、仓储、捕捞等工种和行业,工资待遇很低。提高务工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一是通过引导性培训,提高其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选择就业的能力。二是通过技能培训,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和就业的竞争力。三是通过农业科技

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

(二)实实在在增加了农民收入。实施阳光工程项目以后,效果最明显的就是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凡经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民工绝大部分都已转移就业,而且比普工工资每月高200-300多元。许多学员和家长反映,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比没经过培训的相对来说就业稳定、待遇好、工资高。因此,大批的学

员在培训单位踊跃报名,参加培训后外出务工,都得到了实惠。如:在x城县中华技校培训后输送到江苏昆山桦晟电子厂的xx梅,女,今年20岁,现在每月工资1200多元。在x城县xx技校培训后输送到广东深圳佳冠华电子有限公司的张x,女,今年21岁,现在每月工资1300多元。而且她们的工作、生活情况稳定,每次往家寄钱,家长和乡邻都感到十分的欣慰和羡慕。xx县城郊乡xx庄村经过培训后外出务工人员达到418人,占该村劳动力的60,2005年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达到508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56,年收入万元以上的家庭就达到100多户。xx县马头镇韩楼村,全村1206人中有500多人经过引导性培训后,在大连搞仓储,收入十分可观。xx市城关镇农民陈加志务工后回乡创办了运输公司、养殖场、养鸡厂,年产值500多万元,培训安置了当地300多名农民就业;酂阳镇孟油坊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民农闲外出务工,年增加劳务收入800多万元。目前该村共建起了两层楼房100多间、平房500多间,户均存款万余元,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达20多户,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小康村。外出务工的农民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三、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民技能培训的打算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当成大事来抓,这是关系到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的大事,是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所以必须下大力气把这项工作做好。建议市委、市政府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各级政府一把手亲自抓的组织保障体制,全市形成上下通达、协调有力的指挥操作系统。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于农民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使此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深入开展。

(二)建立责任制。市委、市政府明确各县(市)区的主要领导人为这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农业的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把这项工作纳入市、县、乡的工作目标管理。同时建立健全培训网络和培训体系,为工作的开展创下良好的环境。

(三)加大地方财政的投入。国家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每年都在财政预算中列入专项经费,市、县财政也要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列出专项经费支出和开展培训工作的工作经费,保证培训工作的落实。

(四)加强对农民专业技能的培训。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资源,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绿色证书培训、成人教育、充分利用农广校教育机构,对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知识、法律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的各种学习班,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民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对农民科技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力度。

上一篇:区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下一篇:新疆政治规矩政治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