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报告

2023-0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报告

多媒体网络一体化外语教学实验报告

摘 要:开发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潜在资源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上海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文在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实验数据的基础上,介绍并讨论了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节约教师资源和保持教学效果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提出一系列展望,以期推动外语教学进一步向前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冯 奇 郑 晶

第2篇:基于校园网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网络交互评判系统

摘 要 通过分析目前在大学物理实验评判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军校现有条件,提出开发基于校园网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网络交互评判系统的功能、基础以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校园网;信息化教学;大学物理实验;网络交互评判系统

Network Interact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y Physics Expe-

riment Report based on Campus Network//ZHAO Jianjun, CHEN

Hongye, ZHANG Li

Key words campus network;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 network interactive evaluation system

大学物理实验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员在本科阶段接触到的第一门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预习、操作和撰写报告等环节,可以使学员充分体会科学实验的基本程序,学会分析误差的来源及提高测量精度的渠道,加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体会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形成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科学素质。

实验报告作为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前预习阶段必须提交预习报告,以检验学员的预习效果,判断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中实验操作中将实验数据、现象记录在实验数据及现象环节,在课后撰写报告时对实验过程及现象、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到结论。由此可见,通过实验报告可以基本反映学员对所学大学物理实验知识的掌握以及操作、分析能力的高低。但目前多数高校的实验报告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多数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还处于书面实验报告阶段,需由教员逐一进行批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前的精英教育模式下还可以较好地维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开设实验课目的增加,已经不适应高等教育的现状。

课前预习形式化 由于高校人数的扩充和开设实验项目的增加,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出现了教员少而课时多的矛盾,这样就导致教员无法及时审核每个学员的预习效果,最多粗略浏览一下其预习报告,检查其是否进行此项工作而已,其效果可想而知。这种现象长期积累,学员就会逐渐忽视实验预习程序,只是将完成预习报告作为一项作业完成,很多时候只是单纯地抄写一遍,并没有进行思考和提炼,预习相当于走过场,未起到应有的效果。

报告批改表面化 批改实验报告的目的是发现学员在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指出后面学习的改进方向。实际情况却是实验数目多、时间紧,教员虽然费心劳力,但仍然存在批改的严重滞后,导致学员不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且物理实验的数据处理复杂,如果逐个验证学生数据、核对计算结果,会使教员陷入极其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去,但不进行演算却难以正确评判学员的实验效果。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导致实验报告的批改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其对学员的指导功能下降。

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开展,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将逐步实现方便、快捷、实时,对实验教学模式也必将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大学物理实验的信息化改革在地方大学中已经开展。也有一些企业开发相应的通用性软件,但价格昂贵,且不具有针对性。鉴于军队系统的军训网与地方网未实现互联互通的情况,故开发能够运行于校园网,能够将教员和学员从枯燥的书面实验报告中解放出来,增强提高实验效果的网络报告交互、评判系统。

2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网络交互评判系统的功能

开发基于校园网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网络交互评判系统的目的是激发学员对大学物理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技能,同时要减轻教员的重复性劳动,使其真正把精力投入到分析学员情况、增强教学效果上。基于此,该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人员管理功能 网络交互评判系统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技术手段督促学员自觉进行物理实验的课前预习,及时进行评判并作为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进行记录,因此,人员管理功能必不可少。该功能能够方便教员对选课学员按照实际需要(如专业、年级等)进行不同的分组,能够安排不同实验小组在线测试的时间段,根据情况对学员分组以及实验时间进行适当调整等管理工作。

在线测试功能 网络交互评判系统要能够方便检验学员的课前实验预习效果,因此在线测试功能必不可少。该功能能够在教员时限设定的时间段内有针对性地设定在线测试内容与形式,而学员必须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完成在线检测,并得到检测结果和相应的提示与下一步行动要求,如果不合格需及时补测。系统测试结果对应于做实验的预习情况。系统将最终测试结果提供给相应的任课教员,实现预习报告功能的同时减少了教员的工作量。

在线提交功能 在线提交功能作为网络交互评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方便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进行实验后所完成的电子版实验报告通过网络进行在线提交,同时在教员批改后在线查看个人成绩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方式能够督促学员及时完成数据处理及分析等后续环节,增强了实验效果,而且节约了教员收取发放的时间,也节约了学员收集上交、报送、取回的时间,使教员和学员得到了充分解放。

实验数据处理功能 网络交互评判系统提供了实验数据处理功能。此功能主要针不同实验数据采用不同的程序进行运算,根据学员提供的原始数据得到相应的运算结果及其允许的误差范围,并依此评判学员所做实验处理数据方法的准确性。对学员在数据处理方面的正确性进行计算机自动评判,避免了教员的大工作量和不确定性,教员从机械的重复式运算中解放出来,可以及时批复相应的实验报告,反馈及时有效。

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网络交互评判系统还提供了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包括某一学员不同实验的预习、完成情况,各部分成绩变化、排名变化等个人实验数据,也可以统计不同实验班的整体情况以及全部班级情况比较等。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教员可以概要掌握每一位学员的学习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也可以掌握每个实验班的整体情况,根据不同实验班特色进行教学安排,分析教学中的得失,为下一步教学指明改进方向。

3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网络交互评判系统的应用情况分析

通过使用基于校园网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网络交互评判系统,学员的课前预习有了及时的检验,促进了学习积极性,课上学习更有针对性,能力提高效果更好;课后报告批改反馈更及时,薄弱环节得到了加强。教员对学员的预习情况有了直观全面的认识,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了;课后实验报告的批改更多地关注于实验分析和经验总结,解放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基于校园网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网络交互评判系统使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入,教员和学员都体会到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更乐于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物理实验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智能,廖宏建,刘洁.互动实验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81-85.

[2]李中平.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整合:Moodle中 Book插件的使用[J].软件导刊,2009(8):85-87.

[3]刘玉江.实验报告信息工作平台的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387-388.

[4]周合兵,杨美珠.搭建实验教学及管理网络平台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88(4):16-18.

作者:赵建君 陈红叶 张丽

第3篇:高校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报告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摘 要] 为提高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实践教学效果和管理效率,自主设计和构建了实验报告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五大管理模块(基础管理、报告管理、成绩管理、消息管理和归档管理),有效地解决了实验报告提交、批阅、答疑、统计、归档等实验教学管理中的难点和痛点,增强了师生问答互动的效率、缩短了成绩上报归档周期,同时还满足了学生实践能力评估的要求,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实验报告;管理系统;实践能力评估;教学效果

[

为克服传统高校实验报告管理中存在的纸张浪费、收集周期长、批阅效率低下、成绩统计困难、归档保存不方便等缺点,部分高校教师开始探索设计与其实验特点相结合的管理系统[1-3],以有效减轻教师实验报告管理工作负担,端正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态度[4]。

实践能力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目前各高校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阻碍了校企间的顺利衔接[5]。因此,我们对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进行了改革,除完成教学大纲任务外,还引入了模块化实验和实践能力评估方法[6]。为配合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同时设计并构建了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报告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提升了实验课程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水平,还实现了学生实践能力评估以及评估结果证书展示的需求。本文基于该系统的基础管理、报告管理、成绩管理、消息管理和归档管理,从五大管理模块分别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该系统的实践应用总结经验和教训,期望能够对其他院校实验报告的管理提供参考。

一、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报告管理系统的设计和构建

为有效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按照“项目”形式进行大类划分,并细化为模块化实验,如PCR、分子构建、SDS-PAGE、Western blotting等常规实验教学内容,以及双荧光报告基因互作实验设计、酶标仪检测荧光素发光强度等新的实验内容[6]。为保证报告管理需求能够和课程内容契合,本系统在实践教学管理通用性的基础上,积极引入与课程对应的特色功能(如实践能力评估与证书自动生成),从而既能普遍适用于高校实验教学的管理,又能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求。本实验报告管理系统包含五大管理模块,其总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

(一)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模块提供了个人设置管理、教师班级关联管理和班级实验关联管理三种功能。基于个人设置管理功能,系统管理员首先要导入任课老师、班级学生的登录账号和密码,而后教师和学生就能修改自己的登录口令、提醒邮箱、个人照片以及个人信息。在教师班级关联管理中,任课教师通过点击“单个添加”菜单并选择所带实验班级,就能完成教师与授课班级的关联,关联成功后系统会显示“已通过”的提示和关联ID号(如图2)。

在班级实验关联管理中,任课教师要先完成各班级实验项目和模块的设置,然后就可以通过“单个添加”菜单,选择“实验分类”(不同课程)、“实验”(不同实验)以及“关联班级”(不同年级和班级),将实验和班级完成连接。之后,在“我带的实验”菜单下教师就能查看自己所带班级和同一班级其他老师所带实验的具体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报告提交截止时间、学生提交状态和教师批阅情况。而学生登录后就可以直接查看任课教师、实验项目和实验模块相关内容。通过“作业统计查询”菜单,教师能够了解报告提交的进展,其中未完成报告的学生,教师可以借助“邮件通知”功能进行提醒。

(二)报告管理

报告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有实验报告格式编辑、实验报告批改评阅、实验报告撰写和实验报告上传与下载。通常系统默认的实验报告模板由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六个实验报告要素组成。教师需调整实验考核内容时,可以在实验报告格式编辑管理中调整实验报告的结构,变更实验报告要素的评分标准。

实验报告提交方式包括在线编辑和Word附件上传两种,供学生自由选择。提交后的报告,系统会为其分配实验报告唯一编号,教师通过点击该编号就可以进入实验报告的评阅界面。实验报告在评阅完后,状态会转变为“已批改”,并自动保存评语和成绩。

(三)成績管理

成绩管理模块支持成绩导出、检索和备份等操作。借助导出功能,教师可以将成绩批量录入教务系统,提升成绩上报的效率。学生从成绩管理模块中能够查阅个人成绩和教师评语,并针对实验报告中的疑问与老师展开讨论。成绩管理模块也为师生提供了教学材料备份的功能,方便将实验报告的评阅结果保存到本地。

在通用实验报告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该系统还实现了实践能力评估和证书自动生成的管理功能,用于帮助学生向第三方展示自己的实践能力,方便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实践能力评估由一系列的模块化实验组成,每个模块化实验代表一个实验技能并有相应的独立报告。实践能力评估标准包括理论分数、实验操作分数、实验结果等综合评分,系统根据评分给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种考核等级。在模块化实验中取得优秀或良好的学生,系统会自动为其生成对应的两种等级证书(如图3)。

(四)消息管理

在消息管理模块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查看全部的提问和回答,并发表个人见解。通过设定分类检索的条件,可以缩小检索范围,加快检索速度,提高检索准确性。为了防止重复提问,学生可以在全部问答界面的搜索框中输入关键字,检索自己的问题是否已经在系统里面存在记录,以减少冗余性提问(如图4)。

消息统计功能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发表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改进自身教学方式。此外,教师也可以查看学生问答积极性,以便更好地督促和指导学生。学生通过消息统计功能,能查看自己全部提问和回答的各项指标,有助于正确评价自己在实验课程中的表现。

(五)归档管理

在每一级的学生完成课程期末考核和成绩上报后,系统会对所有文件进行分类打包,并通知管理员检查文件的完整性。待管理员审核确认后,实验报告管理系统会对课程资料完成自动归档,促进了课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任课教师如果要查看和导出已归档文件,需要向管理员发起权限申请,并提交归档年份、授课班级和实验章节的具体请求信息。在完成相关内容的查阅后,教师可以将资料导出并保存于本地。

二、实验报告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反馈

在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报告管理系统运行的四年期间,共有12人次教师完成了班级实验管理、实验报告评阅、互动问答等操作,125名学生完成了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报告提交和实验技能评估。师生普遍反映系统使用简单直观,学习周期短,功能模块完善,在课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生物技术综合实验中,我们采用模块化实验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估和考核。模块化实验包括质粒提取、PCR、载体构建、RNA提取、逆转录、定量PCR、SDS-PAGE、Western blotting、细胞培养和转染等,覆盖10个生物技术实验知识点。系统在完成以上实验技能评估后,会依据成绩自动生成优秀或良好两种等级证书。实践结果表明采用证书形式来展示实践能力,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验兴趣,加强了学生对实验安全、实验操作规范的关注。

目前,该实验报告管理系统还推广应用到其他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如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累计已超过300人次在系统上实现了实验报告的提交,30人次的教师在系统上完成了作业的批改。另外,该系统非常方便实验教学的反思,对实验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纵向上,系统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为比较不同年级相同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了便利性。在横向上,通过比较生物技术综合实验与其他课程中存在交集的实验模块,进而实现对之前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效果的检查和反馈。模块实验评估能针对性地帮助实验教学内容的反思和改进,指导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完善。

为进一步改进实验报告管理系统,我们对离校的生物技术系学生,通过手机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他们对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改革和实验报告管理系统应用的反馈意见,并最终收回20份有效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对上线的实验报告管理系统的认可度很高,并认为网上提交实验报告比传统纸质版更好。引入模块化实践技能评估措施是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从学生反馈来看,一半的学生接受并认可这一改革,并且有1/4的学生会利用实践技能考核后的证书展示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认定证书的改进建议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证书的网络普及程度和企业推广程度是重点所在,人数占比分别是45%和40%。当前,我们的证书在部分院校、医院和企业中得到了认可,后续我们学院将加强和相关单位的合作,进一步提升证书的认可度。

三、结语

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提高,不仅需要在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上做出大胆创新,还需要在报告评阅和互动答疑中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本文介绍的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报告管理系统能更加便捷、高效地实现实验报告管理和实践能力评估,在实践应用中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肯定。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广该系统到更多课程中,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同时也会继续完善系统的功能,如将报告管理系统由电脑端迁移到移动端,方便教师直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

参考文献:

[1]张广斌,王长顺,许凌云,等.实验报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2019,43(11):157-159,163.

[2]张蓉.计算机網络实验管理系统设计[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6):105-106,110.

[3]林宏.高校实验报告管理系统构建与优化[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3(9):19-22.

[4]夏竹青,王竹婷.基于余弦相似度的电子版实验报告管理系统[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7):100-102.

[5]谢青,杨广笑,肖靓,等.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8):161-162,184.

[6]欧阳永长,张岚,余利红.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及其考核方式的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98):46-48,52.

◎编辑 曾彦慧

作者:林方钦 余利红 沈思婷 欧阳永长

第4篇:网络互联技术2实验报告要求

要求每个实验写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背景、实验拓扑图)、实验步骤和配置、实验总结。

实验一telnet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分别配置)

实验二 vlan划分(一台2层交换机,一台三层交换机,实验VLAN 间互通)

实验三 两台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

实验四 两台路由器配置动态路由RIP

实验五 IPSEC VPN配置(手工添加)

实验六 IPSEC VPN IKE配置

实验七 RCNA综合实验一

实验八 RANA综合实验二

第5篇: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南通大学校园网设计方案

需求分析

随着计算机、通信和多媒体的发展,网络上的应用也越来越丰富。同时在多媒体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对校园网络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因此需要一个高速的、具有先进性的、可扩展的校园计算机网络以适应当前网络技术发展的趋势并满足学校各方面应用的需要。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学校领导、广大师生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学校未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将是构筑在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之上,通过加大信息网络教育的投入,开展网络化教学,开展教育信息服务和远程教育服务等将成为未来建设的具体内容。 总体需求

校园网必须具备教学、管理和通讯三大功能。教师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学生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实现远程学习;通过网上学习学会信息处理能力。学校的管理人员可方便地对教务、行政事务、学生学籍、财务、资产等进行综合管理,同时可以实现各级管理层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换,实现网上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现信息和设备资源的共享。 系统集成需求

在总体需求确定的基础上,提出的系统集成需求如下:

1、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

千兆以太网技术已经成熟,千兆主干、百兆交换到桌面已经成为校园网技术的主流,因此采用1000M以太网光纤作为校园网的主干,100M交换到各教研组、科室、学生机房的计算机。

2、采用光纤和双绞线布线

千兆以太网使用光纤和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我校校园网的200多个信息点基本分布在教学楼和实验楼两栋楼和宿舍楼还有办公楼,布线系统采用结构化布线方式,符合ISO/IEC 11801标准。

3、网络交换设备

根据现有的计算机数量,确定使用交换机的数量为46台。

其中控制中心设置4台,2台作为核心的千兆交换机,2台作为控制中心的交换设备,其他百兆交换机32台,学生机房各配备12台,规格与上面的相同,但可以堆叠。以上三处均用光纤连接到核心交换机的1000M光纤端口。宿舍区分配20台。

控制中心配备1台24口带1000M光纤模块、可堆叠的10/100M自适应交换机,用10条双绞线分别连接10台交换机到学生机房、各学院教研室、多功能教室、教研组、办公楼、图书馆(已有100M集线器)。另外,控制中心的6台管理计算机也连接到这台交换机上。

4、服务器

根据学校的实际应用,配有服务器7台,用途如下:

① 主服务器2台:装有Solaris操作系统,负责整个校园网的管理,用来存储和管理学生档案、学生成绩、教务管理档案、文书档案、教务档案、财产档案、会计档案、团委档案,教育资源管理等。其中一台服务器装有DNS服务,负责整个校园网中各个域名的解析。另一台服务器装有电子邮件系统,负责整个校园网中各个用户的邮件管理。

②WEB服务器1台:负责远程服务管理及WEB站点的管理。能够在校园网上发布南通大学的主页;所有终端机能顺利上传主页;所有终端机能够实现聊天室功能,老师能够在网上回答学生在网上提出的问题;申请域名后能对外发布南通大学的各种信息。

③电子阅览服务器1台:多媒体资料的阅览、查询及文件管理等;

④教师备课服务器1台:教师备课、课件制作、资料查询等文件管理以及Proxy服务等。

⑤光盘服务器1台:负责多媒体光盘及视频点播服务。

⑥图书管理服务器1台:负责图书资料管理。

6、网络操作系统和其他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宜选用Windows Xp,数据库系统选用SQL Server 2003。 校园网具体环境

南通大学分为主校区、启秀、钟秀三个校区,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应用方便,按功能划分成教学子网、宿舍子网、机房、图书馆。主校区有十三幢教学楼,其中有综合楼、办公楼、计算机楼、各学院教研室、阅览室、图书馆。其中学生机房、计算机实验室、网络控制中心均在计算机楼。另外主校区宿舍分为三期,共24幢。

二、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综合以上的各种信息,结合当前的国外各类计算机系统应用情况,本网要实现的目标是:

满足日常工作的处理电子化、日常办公自动化、领导决策科学化,和信息交流快捷方便化。即实现业务系统处理、日常办公、领导决策计算机化、信息交流国际化的先进系统。即:以先进的计算机及通讯为手段建立内部网络,纵向向上与Internet互联网相连,向下与各管理子网点相连接,横向与其它单位相连接的计算机综合网络系统。在统一思想、统一信息交换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的原则下,系统达到以下目标:

◆ 为各办公室提供宽带网络支持; ◆ 提供公用信息交换平台;

◆ 提供Web发布信息等Internet的信息服务;

◆ 提供日常工作的处理网络化、电子化的日常办公自动化环境;

◆ 电子档案的信息查询,提供先进和更多的服务手段, 提高效率和质量; ◆ 为调控、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 为内部网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增加内部系统的安全性 ; ◆ 增强校园的教学信息的领先优势。

三、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网络系统总体设计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满足应用系统的需求,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建立网络系统主要是完成将所有网络设备连网工作,即通过网络设备将信息点与中心网络系统可靠地连接起来,为当前的各种应用环境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提供运行环境支持。

由于网络系统对工作的运作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网络改造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易维护、易升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要求,网络系统对先进性的要求是在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提供达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可用性。网络系统设计必须满足其应用的要求,网络总体设计、建设的原则如下:

1、开放性: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硬件和软件产品层出不穷。但总体上看,整个计算机仍然在开放式系统的概念下不断趋于统一,新模式主要有如下特点:

开放式系统越来越为广大用户所接受,传统的封闭式厂商也开始走向开放式道路,开放式体系结构已经发展成为计算机技术的主流。

网络互联技术成熟,推动了分布式运算环境的建立,如TCP/IP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异种机型互联的标准。

关系型数据库发展已非常成熟,已成为数据库管理的主流工具。

在开放系统环境OSE(Open System Environment) 中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一是开放系统所采用的规范是厂家中立的,或者说是与厂家无关的; 二是开放系统允许不同厂家的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系统可以互换,并可组成一个集成的操作环境。OSE包括了多种功能,它能在不同厂家的网络上实现计算机应用的互操作性、可移植性和集成性。

对于用户来说,选择开放系统的意义深远,它包括: 应用系统独立于平台外部环境,不受厂家的约束。 可以在不同厂家的产品中随意地选用最佳产品。

能较快地获得新技术。因为对厂家来说,在一个标准平台上开发产品成本较底。减少了购置新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投资,因为系统和应用软件可以从原有计算机上移植。

2、 标准化

在方案设计中,所有计算机网络软硬件产品必须坚持标准化原则,遵从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制订的各种国际标准及各种工业标准。

3、 简洁性

对于网络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系统的能够适应不断的新的发展需要,并使系统能适应多种硬件平台和多种网络结构,而且网络拓扑结构简洁,硬件和软件按需要能进行灵活的配置。

4、可扩展性

目前设计的网络系统不仅仅用于当前,同时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是校园电子化的主要系统。因此,设计时一定得考虑将来的发展,除了当前设计得有一定的超前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充性,易于系统以后的发展。

网络系统必须有足够的扩展性,使得将来增加信息点时,只需很少变动。如当网络设备增加、通信网络升级时,所有设备要保证仍能继续使用,而不能以弃掉已有设备为升级的代价。采用的产品具有充分的可扩充性及升级能力,具有足够的先进网络技术过渡的能力。

5、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可靠性、保密性和数据一致性。校园网对安全性的要求较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硬件平台安全性:当计算机的元器件突然发生故障,或计算机系统工作环境设备突然发生故障时,计算机系统能继续工作或迅速恢复。

网络通迅系统安全性:网络的安全性主要包括采取以下安全措施:认证措施,包括网点认证和人员认证;数据保密措施如传输加密;存取控制措施如防止非法操作。

操作系统安全性:操作系统选用正版的可升级维护的WINDOWS系统。

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要有以下安全机制:磁盘镜像、数据备份、恢复机制、事务日志、内部一致性检查、锁机制以及审计机制等安全保障体制,确保数据库的安全。

应用软件系统的安全性:

认同用户和鉴别,确认用户的真实身份,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

存取控制,当用户已注册登录后,核对用户权限,根据用户对该项资源被授予的权限对其进行存取控制。

审计,系统能记录用户所进行的操作及其相关数据,能记录操作结果,能判断违反安全的事件是否发生,如果发生则能记录备查。

保障数据完整性,对数据库操作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6、技术先进性

网络系统不能够一经实现即落后,应当至少处于现今先进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不落伍,不会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因计算机技术的不足而影响工作的进行开展。应至少保持系统具备几年的领先性。

采用先进而成熟的网络技术和产品,适应大量数据和多媒体信息传输、处理、交换的需要,使网络系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7、实用性

网络的建设要强调网络系统与网络应用并重,以应用推动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效果。

产品应选择主流产品,并且具有成熟、稳定、实用的特点。能充分满足日常使用、科学决策、对外交流、以及信息自动化管理等各方面的需要。

8、网络可靠性

网络可靠性需要从以下方面来保证:设备的硬件制造品质与运行软件的成熟性。网络设备必须选用已经证实,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普遍应用的产品,只有这样,才可能提供不间断运行的能力。网络产品应具备在线热更换的能力,当某一板卡出现故障时,应能带电更换,而不需进行停机操作。

9、易维护管理性

网络管理应走向科学化,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在网络中心即能实时控制、监测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能够自动发现故障点”的目标,并具有良好的人-机操作界面。

10、保护投资

在网络方案设计时充分考虑现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尽量把各期投资和未来发展的兼容性容于系统方案中。保护投资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直接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的投资;

应用系统开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投资; 人员培训投资;

原有运行系统和业务数据的有效兼容。

四、网络详细设计方案

在网络工程中,主要考虑的是该网络在完成日常办公和现代化管理及对外交流中充分的功能,应用现有的、先进的网络技术,利用最新的交换式网络设备,充分拓展带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4.1、网络拓扑结构

利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3画拓扑图: 总拓扑图:

核心网络:

教学子网:

宿舍子网:

启秀校区子网:

钟秀校区子网:

利用Cisco Packet Tracer仿真实现:

具体配置命令如下: 核心网络部分:

ISP: ISP#sh run Building configuration...

Current configuration : 678 bytes ! version 12.2 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 hostname ISP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no ip address duplex auto speed auto shutdown ! interface FastEthernet1/0 no ip address duplex auto speed auto shutdown ! interface Serial2/0 no ip address shutdown ! interface Serial3/0 ip address 222.184.232.2 255.255.255.240 clock rate 64000 ! interface FastEthernet4/0 no ip address shutdown ! interface FastEthernet5/0 no ip address shutdown ! ip classless ip route 10.0.0.0 255.0.0.0 Serial3/0 ! line con 0 line vty 0 4 login ! end

边界路由 BORD#sh run Building configuration...

Current configuration : 1644 bytes ! version 12.2 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 hostname BORD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ip address 10.11.0.2 255.255.0.0 ip nat in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1/0 ip address 10.13.0.2 255.255.0.0 ip nat in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Serial2/0 ip address 10.17.0.1 255.255.0.0 ip nat inside clock rate 64000 ! interface Serial3/0 ip address 222.184.232.1 255.255.255.240 ip nat outside ! interface FastEthernet4/0 no ip address shutdown ! interface FastEthernet5/0 no ip address shutdown ! interface FastEthernet6/0 ip address 10.15.0.2 255.255.0.0 ip nat in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7/0 no ip address duplex auto speed auto shutdown ! interface FastEthernet8/0 no ip address duplex auto speed auto shutdown ! interface FastEthernet9/0 no ip address duplex auto speed auto shutdown ! router ospf 1 log-adjacency-changes network 10.11.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13.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15.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17.0.0 0.0.255.255 area 0 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 ! ip nat pool pol10 10.0.0.1 10.255.255.254 netmask 255.0.0.0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 interface Serial3/0 overload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0.18.0.3 222.184.232.3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0.18.0.5 222.184.232.4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0.18.0.6 222.184.232.5 ip classless ip route 0.0.0.0 0.0.0.0 Serial3/0 ! ! access-list 10 permit 10.0.0.0 0.255.255.255 ! line con 0 line vty 0 4 login ! end

校外路由 COR1#sh run Building configuration... Current configuration : 1191 bytes ! version 12.2 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 hostname COR1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ip address 10.14.0.2 255.255.0.0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1/0 ip address 10.16.0.2 255.255.0.0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Serial2/0 ip address 10.17.0.2 255.255.0.0 ! interface Serial3/0 no ip address shutdown ! interface FastEthernet4/0 no ip address shutdown ! interface FastEthernet5/0 no ip address shutdown ! interface FastEthernet6/0 ip address 10.12.0.2 255.255.0.0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7/0 ip address 10.18.0.1 255.255.0.0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8/0 no ip address duplex auto speed auto shutdown ! interface FastEthernet9/0 no ip address duplex auto speed auto shutdown ! router ospf 1 log-adjacency-changes network 10.12.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14.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16.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17.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18.0.0 0.0.255.255 area 0 ! ip classless ! line con 0 line vty 0 4 login ! end

新校区教学核心 TEACHCORE#sh run Building configuration...

Current configuration : 3623 bytes ! version 12.2 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 hostname TEACHCORE ! ip routing ! no ip domain-lookup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no switchport no ip address ip nat out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11.0.1 255.255.0.0 ip nat out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3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2.0.1 255.255.0.0 ip helper-address 10.18.0.2 ip nat out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4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9.0.1 255.255.0.0 ip helper-address 10.18.0.2 ip nat in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5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10.0.1 255.255.0.0 ip helper-address 10.18.0.2 ip nat in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6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1.0.1 255.255.0.0 ip helper-address 10.18.0.2 ip nat in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7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3.0.1 255.255.0.0 ip helper-address 10.18.0.2 ip nat in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8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4.0.1 255.255.0.0 ip helper-address 10.18.0.2 ip nat in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9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5.0.1 255.255.0.0 ip helper-address 10.18.0.2 ip nat in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0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6.0.1 255.255.0.0 ip helper-address 10.18.0.2 ip nat in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1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7.0.1 255.255.0.0 ip helper-address 10.18.0.2 ip nat in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2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8.0.1 255.255.0.0 ip helper-address 10.18.0.2 ip nat in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3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4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5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6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7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8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9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0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1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2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3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4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1 no switchport no ip address duplex auto speed auto shutdown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2 ! interface Vlan1 no ip address shutdown ! router ospf 1 log-adjacency-changes network 10.1.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2.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3.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4.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5.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6.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7.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8.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9.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10.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222.191.5.0 0.0.0.255 area 0 network 222.191.6.0 0.0.0.255 area 0 network 222.191.7.0 0.0.0.255 area 0 network 10.11.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12.0.0 0.0.255.255 area 0 ! ip classless ! ! access-list 1 permit 10.1.0.0 0.0.255.255 access-list 1 permit 10.2.0.0 0.0.255.255 access-list 1 permit 10.3.0.0 0.0.255.255 access-list 1 permit 10.4.0.0 0.0.255.255 access-list 1 permit 10.5.0.0 0.0.255.255 access-list 1 permit 10.6.0.0 0.0.255.255 access-list 1 permit 10.7.0.0 0.0.255.255 access-list 1 permit 10.8.0.0 0.0.255.255 access-list 1 permit 10.9.0.0 0.0.255.255 access-list 1 permit 10.10.0.0 0.0.255.255 access-list 1 permit 10.11.0.0 0.0.255.255 access-list 1 permit 10.12.0.0 0.0.255.255 ! line con 0 exec-timeout 0 0 logging synchronous line vty 0 4 login ! end

新校区宿舍核心 FLOCORE#sh run Building configuration...

Current configuration : 1857 bytes ! version 12.2 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 hostname FLOCORE ! ip routing ! no ip domain-lookup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14.0.1 255.255.0.0 ip nat out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13.0.1 255.255.0.0 ip nat out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3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20.0.1 255.255.0.0 ip helper-address 10.18.0.2 ip nat in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4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21.0.1 255.255.0.0 ip helper-address 10.18.0.2 ip nat in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5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6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7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8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9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0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1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2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3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4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5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6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7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8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9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0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1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2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3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4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2 ! interface Vlan1 no ip address shutdown ! router ospf 1 log-adjacency-changes network 222.191.4.0 0.0.0.255 area 0 network 222.191.8.0 0.0.0.255 area 0 network 10.20.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21.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13.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14.0.0 0.0.255.255 area 0 ! ip nat pool pool1 222.191.4.3 222.191.8.3 netmask 0.0.0.0 ip classless ! line con 0 exec-timeout 0 0 logging synchronous line vty 0 4 login ! end

新校区图书馆核心 LIBCORE#sh run Building configuration...

Current configuration : 1589 bytes ! version 12.2 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 hostname LIBCORE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16.0.1 255.255.0.0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15.0.1 255.255.0.0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3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19.0.1 255.255.0.0 ip helper-address 10.18.0.2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4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22.0.1 255.255.0.0 ip helper-address 10.18.0.2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5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6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7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8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9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0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1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2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3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4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5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6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7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8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9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0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1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2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3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4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2 ! interface Vlan1 no ip address shutdown ! router ospf 1 log-adjacency-changes network 10.15.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16.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19.0.0 0.0.255.255 area 0 network 10.22.0.0 0.0.255.255 area 0 ! ip classless ! line con 0 line vty 0 4 login ! end

DHCP服务器

第6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鹿弋炜11044209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班级: 120442

学号: 11044209

姓名: 鹿弋炜

实验一 网络命令使用

一、实验内容

1、ping命令

2、Netstat命令

2014年12月

1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鹿弋炜11044209

3、IPconfig

4、ARP

5、Tracert

6、NBtstat

2014年12月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鹿弋炜11044209

二、思考题:

1、你的计算机平时能正常上网,某天突然不能上网了,你能否查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可以通过ping命令从本地->本地IP->局域网其他IP->网关->远程主机一步步排查。

2、如何查出计算机的MAC地址?有多少种方法?

方法1:ipconfig /all

方法2:nbtstat -A IP Address

3、在同一个局域网内,知道对方的IP地址,如何查出它的主机名?

nbtstat -A IP Address -s

三、实验总结

2014年12月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鹿弋炜11044209

实验二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内容

二、思考题

1、交换机有多少种配置模式?

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线路配置模式、接口配置模式)】

2、为了方便管理,交换机需开能telnet功能,请问如何配置交换机?

将交换机管理网口配置IP地址并设置telnet权限。

3、查看交换所胡配置信息用哪条命令?

switch#show running-config

三、实验总结

2014年12月 4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鹿弋炜11044209

实验三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内容

Router>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A(config)#hostname RA

//配置路由器名称为“RA”。

RA(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进入路由器接口配置模式。

R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配置路由器管理接口IP地址。

RA(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路由器fastethernet 0/1接口。 RA(config)#interface serial 0/1

RA(config-if)#ip address 10.10.1.1 255.255.255.0

//配置路由器管理接口IP地址。

RA(config-if)#no shutdown

RA(config)#interface serial 1/0 //要手动添加模块,并确定是数据通信设备(DCE)还是数据终端设备(DTE)。

RA(config-if)#ip address 172.159.1.1 255.255.255.0

RA(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如果是DCE接口,必须配时钟频率;另外一头自动适应为DTE接口,不需要配时钟频率。 RA(config-if)#no shutdown

RA#show ip interface brief

//验证各个接口的IP地址已经配置和开启。同样地,对另外一台路由器端口进行配置。 Router>enable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RB(config)#hostname RB

RB(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RB(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2 255.255.255.0 RB(config-if)#no shutdown

RB(config)#interface serial 1/0 //也需要手动添加模块,如果RA的serial 1/0口选择DCE接口,则接口就会自动选择为DTE接口,无须配时钟频率。 RB(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

RB(config-if)#no shutdown

RB#show ip interface brief

//验证各个接口的IP地址已经配置和开启。

2014年12月

5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鹿弋炜11044209

二、思考题

1、路由器有多少种配置模式?

有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模式三种。

2、为了方便管理,路由器需开能telnet功能,请问如何配置路由器?

对管理网口配置IP地址和掩码,并设置telnet权限。

3、查看路由器所有配置信息用哪条命令?

Router #show running-config

4、如果不设置路由器远程登录密码与路由器特权模式密码,可能通过telnet访问路由器吗?

不能。

三、实验总结

2014年12月 6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鹿弋炜11044209 实验四 Web、FTP服务器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内容

1、Web服务器

2、FTP服务器(Serv-U软件建立)

二、思考题

1、如果要禁止某个IP地址访问Web服务器,应该如何设置呢?(实验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网络结构任意定一个IP地址,或者让老师定一个IP地址。)

在IIS设置中,右键单击网站名,选属性,选择目录安全性选项卡,在IP地址和域名限制中单击编辑,添加IP地址。

2、如果要禁止某一段IP地址访问Web服务器,应该如何设置呢?实验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实际的网络结构定一段IP地址。(提示:和子网掩码有关系)

在IIS设置中,右键单击网站名,选属性,选择目录安全性选项卡,在IP地址和域名限制中单击编辑,添加IP地址网段如192.168.1.0,子网掩码255.255.255.0。

3、如果在同一台Web服务器,要建立多个站点,有什么方法可以实现呢?请通过实验进行调试。Web服务器的虚拟目录有什么作用呢?请建一个虚拟目录,通过实验掌握它的设置及使用。

在IIS中添加一个新的站点,并设置对应的主机名。虚拟目录可以把不同物理目录集结在跟目录下方便文件共享。

2014年12月

7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鹿弋炜11044209

4、如果要禁止某个IP地址访问FTP服务器,应该如何设置呢?(实验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网络结构任意定一个IP地址,或者让老师定一个IP地址。)

在FTP设置中IP访问规则加入指定IP地址。

5、如果要禁止某一段IP地址访问FTP服务器,应该如何设置呢?实验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实际的网络结构定一段IP地址。(提示:和子网掩码有关系)

在FTP设置中IP访问规则加入指定IP地址段如192.168.1.0,子网掩码设置为255.255.255.0。

6、FTP服务器的虚拟目录有什么作用呢?请新建一个虚拟目录,通过实验掌握它的设置及应用。

虚拟目录是将一个物理路径不在FTP主路径下的目录映射到主路径下,虚拟成为一个主目录下的子目录。方便文件的管理和访问。

三、实验总结

2014年12月 8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鹿弋炜11044209 实验五 Wireshark(Ethereal)抓包实验

一、实验内容

1、Ping抓包

2、FTP密码抓取

当输入ftp://guest:11044209@192.168.0.9时成功抓取到用户名guest和密码11044209

3、用FTP软件FileZilla连接服务器尝试抓取密码

成功获取用户名和密码

2014年12月

9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鹿弋炜11044209

二、思考题

如果我们是用文件传输协议FTP软件(例如:CuteFTP,LeapFTP等)登录ftp://192.168.0.1,还能捕获到FTP的登录密码吗?

当使用FTP软件FileZilla连接,也成功抓取了用户名密码。

三、实验总结

2014年12月 10

第7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

课程代码:1460340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验项目:实验4B/S结构编程

实验时间:2013.11.15

实验地点:C509

实验4B/S结构编程

一、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B/S架构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掌握编写简单的网络应用程序。

二、实验内容

使用所熟悉的语言(Java或C++)实现文件上传、获取客户端浏览器的信息。

三、实验结果

写出所设计的源程序。

四、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参考答案

第8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 3

昆明理工大学自动化系《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三路由配置

1.实验目的

掌握路由的基本配置方法;

掌握在CCNA下对路由进行配置的基本步骤;

熟悉和掌握在CCNA下对路由进行配置的常用命令;

2. 实验前的准备

阅读教材关于路由配置方面的相关内容;

阅读本实验的内容及操作步骤;

阅读CCNA指导手册;

3. 实验内容及步骤(具体方法参看CCNA中文指导手册和英文实验指导书)

(1)静态路由配置;

(2)缺省路由配置;

(3)RIP动态路由配置

(4)IGRP动态路由配置

4. 实验要求

正确使用常用命令;

按步骤配置路由;

记录实验中所使用的命令和执行结果。

第9篇:网络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常德市西湖一中 刘益安

摘要:网络技术应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仅是一种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网络资源引入课程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感受,丰富学生的想像,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提高高中学生科学实验的兴趣。

关键词:网络技术 物理实验教学 应用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是一个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时代,是一个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优秀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标。因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优秀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其普及应用。教育信息资源应用于教学,其作用不仅是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信息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融于学科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实现新的更高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被认为是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核心课题。它的研究解决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至关重要。笔者就网络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进行了初步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网络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谈几点看法。

一、传统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结论、轻过程、能力培养不全面。

谁都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长期影响,实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验过程中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多数是用来帮助学生形成、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属于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始终处于概念和理论的依附地位,仅作为验证物理知识和物理理论的手段,原理、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教材中均已写明,学生习惯进入实验室,一切都是别人准备好的,学生不必用心思考、分析,只要单纯模仿、重复,“照方抓药”,稍加动手就可以完成实验。另外一些教师准备不足,讲解粗放、重结论轻过程,有的教师思想不重视甚至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动降到最低程度,通过实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自然成了空话。

2.客观条件限制,实验效果差。

现行的物理新教材中,虽然增加了许多实验,但不够多,绝大部分为演示实验,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台上做,学生台下看,因空间因素的制约,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看清实验现象,而教学进度时间紧,又不能重复,也不允许拉长时间观察。有的实验因器材或其它不确定因素,实验还不成功;有的实验现象太快,不易观察;有的实验现象太慢,现象不明显,这会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实验因有毒、污染严重、危险性较大;有的实验对设备、器材要求稍高等一些问题,都会制约实验的开展。所以,经常草草收兵,迷迷糊糊过关。

3.操作能力低下,缺乏规范。 因为传统教学中讲比做多,重结论而轻过程,导致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胆小心粗的操作多,胆大心细的操作少;手忙脚乱的操作多,井然有序的操作少;随心所欲的操作多,严格规范的操作少;“按方抓药”的操作多,主动独立的操作少的现象。

二、网络技术应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1.运用网络技术平台, 能给予物理实验更大的展示空间。 用制作课件的方法,再现或模拟实验现象。将一些在课堂上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很难观察或受气候的原因不便做的实验,制成课件,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对于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的运动规律、波的双缝干涉的特征、泊松亮斑;在静电实验中的静电屏蔽、法拉第圆筒实验、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因素有哪些的实验、光电效应实验、原子物理中的α散射实验等等,都可以做成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物理教学的内容。

提供与实验相关的生活与社会背景材料。在实际上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播放录像或从网络下载相关视频。如:针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播放磁浮列车的录像;在原子核一章中核能的利用可播放核电站的有关录像等等;这些现代媒体的运用,能对物理实验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用投影或摄像的方法,强化观察主体。如不同规格的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各种电表的表盘刻度等等学生很难观察清楚,可利用投影等方式,使观察主体在银幕上形成放大的像,使学生能方便地观察到各仪器的实验细节,增强了实验效果. 增加信息容量,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在实验的复习阶段,针对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特点、器材组合、实验操作、现象观察、数据读取、分析处理、得出结论等各个阶段,可利用计算机使知识再现,并在重点、难点的地方加以突破,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

2.利用网络技术手段,能优化原有的教学模式。

原有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中,比较先进的应是启发性的“边讲边实验”,就是“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边讲解”的教学形式。但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经常觉得时间仓促,没办法完成教学进度,这种课型实际上只适用于—些操作比较简单、实验效果明显,即能保证安全,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实验内容,而且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必须要有很强的组织、调控能力。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在设置过程中将实验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事先编制好了实验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使课堂节奏明显加快,课堂容量增大,因此节省的时间,可使学生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操作,即保证了安全,又获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3.避免了“照方抓药”,体现了学生实验主体性

传统黑板式的教学不具备可移动性,可保存性,加上容量有限,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不能把所有实验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一一板书出来。学生在做实验时,因为对实验不熟练,操作上又不熟练,经常都是按照课本表述一句一句“照方抓药”,一步一步地操作,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机械操作,处于盲目当中,只是为了能看到实验的最终现象及成功与否。现代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弥补了这一缺憾。在课前,教师完全可借助多媒体把实验中一些具体操作步骤,用逼真的图象、鲜艳色彩、动态的画面,让其形象化、直观化,把器材的选用、该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及问题和讨论,都一一列在其中,使学生对任务一目了然,并能带着问题做实验。加上多媒体界面可变换,并可以定格,干扰少。 如: 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 ①实验归纳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教师做如下演示实验:将一小球和一张白纸(小球的质量大于白纸的质量)从同一高度无初速度释放,请学生仔细观察物体下落的快慢。将一软木塞和一张硬纸板(软木塞的质量小于硬纸板的质量)从同一高度无初速度释放,学生仔细观察物体下落的快慢。牛顿管内置羽毛、小金属片、小软木塞,分有空气和抽真空两种情况,请学生仔细观察物体下落的快慢。目的是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感性认识。之后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再现了牛顿管实验情景,提出自由落体运动概念。

②利用频闪照片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由于频闪照片在中学实验室条件下难以拍摄,因此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演示给学生。首先,简单介绍频闪照片的拍摄原理,然后进行仿真拍摄,最后获得频闪照片。请学生独立使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分析频闪照片的数据,总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特点。 ③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进行实例分析。

提出问题:假定雨滴从8km高处无初速度下落,若不计空气阻力,则雨滴下落到地面的瞬间,速度大小是多少?请学生用刚刚学的自由落体运动物理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雨滴下落过程的受力情况。并得出结论:雨滴的下落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

这样从提出问题开始,到得出结论、形成概念为止,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情境之中。为了解决问题,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技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然后,独立地进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最后,再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这种教学形式,不仅为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提供鲜明、生动的感性认识,而且由于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并积极参与教学的全部过程。他们主动地学习,积极参与问题的分析、讨论、交流、体验,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知识,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仅掌握了应学的知识,而且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

4.利用网络技术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实验教学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把“实验课”变成“实验活动课”。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实验设计,主动地去认识实验仪器的作用及实验的步骤和原理,教师不讲课,只当启发、导思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实验,勇于探索,使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有利条件。

利用计算机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其途径可利用计算机设计模拟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不断修改设计方案。如:《恒定电流》电学实验器材的选择与电路的设计等,都可让学生通过鼠标拖动仪器,组合成各种装置。因计算机不受仪器、药品实物等限制,学生可以反复试做,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使学生思维更具有深度,也避免了一个教师五十几个学生,不能完全指点与辅导的尴尬。

总之, 网络技术应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仅是一种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网络资源引入课程教学活动中,合理、机动地运用网络技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感受,丰富学生的想像,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郭昭全、何胜红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物理教学探讨 2000,8 2.康良溪 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师 2000,12(12)

上一篇:建设创新基地调研报告下一篇:保育员培训内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