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发展

2022-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引领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西簧乡位于淅川县西北部,属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近年来,为改变传统栽植核桃病虫害严重、挂果率低、产业效益低下等弊端,西簧乡党委政府确定走扩大规模、建设基地、引进外资、合作经营的新路子,引进南阳市果然出色生态林业有限公司对全乡的核桃基地实施承包经营。该公司实行集中化、规模化、科学化经营管理。当地农户在收取土地租金的同时,参与到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领取佣工报酬,果农由原来的亩均收益350元左右增加到现在的5000多元。西簧乡核桃产业形成了全新的发展格局,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西簧乡的做法只是淅川县为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实施生态农业发展、践行十八大精神的一个缩影。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的交汇处,是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和水源地,60万亩的丹江水库镶嵌其中,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全县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循环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水质优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示范县已经成为淅川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强化农业产业化的引领作用,淅川县的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做强特色农业。在稳定粮油面积、提高产量的前提下,通过“培育特色、强壮龙头、搞活流通”,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提高产业化水平。培育特色:以福森药业为龙头,在库区及浅山区新建1万亩金银花示范基地和3000亩育苗基地,争取3年达到5万亩,5年达到10万亩,打造全国最大的金银花种植基地;以林普实业公司为依托,打造万亩经济林基地;以丹水源公司为依托,做好柑桔等农副产品深加工;在适宜发展的乡镇培育万亩茶叶种植基地;巩固发展小辣椒和湖桑等传统产业。强壮龙头:实施农业大招商,新引进南阳市果然出色生态林业有限公司等数家大中型农产品开发加工企业。引导福森药业、新合作、林普实业、石臼辣椒制品、丹江湖乳业、三宝绿色食品等龙头企业开发新产品,拉长产业链,增强竞争力,全年新创建省以上名牌农产品3个。搞活流通: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以上,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5家以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西簧乡杂果市场、香花辣椒城、扬帆农贸市场、水产品市场服务功能,增强辐射能力。

搞好生态建设。一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保护湿地面积300平方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1万亩农综开发高标准良田项目建设。二是开展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万人。三是搞好林业生态布局。紧紧抓住国家投入2159亿元,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的重大机遇,扎实開展前期工作,做实做细规划,争取上级最大扶持。四是搞好林业绿化。推广大石桥库周生态造林示范点经验,在每个库区乡镇建成1~2个示范点。全年完成造林18.4万亩,力争营造林面积继续位居全省第一。五是抓紧农村沼气配套工程。全县新建沼气示范村30个,新增农村户用沼气6000座。

培育“三农”典型。一是围绕农业特色产业种植,搞好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加强政府扶持,培育种养大户1000户、种养大村50个,其中培育金银花种植大户20家,匙吻鲟养殖大户10家。二是结合林业产业化,利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契机,培育薄壳核桃、仁用杏等林果承包大户,林木种苗花卉种植大户,荒山承包大户,大力发展经济林。三是利用农田水利建设,通过实施“以奖代补”,鼓励农民投资建设或承包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过租赁、拍卖等形式交由农民管理,培育农田水利经营大户100户以上。四是紧跟农业发展和农技服务,鼓励农村经济能人和科技种植大户进行技术承包。全年评出科技示范大户100户以上和农村经济能人50名,并给予奖励。

作者:刘红奇

第2篇:“现代农业” 让农业产业化有序发展

吉林省上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致力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农企业,“上禾人”正以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战略布局,为推进区域生态产业链和循环经济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吉林省上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德惠市拥有投资6千余万元、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依托松花江流域绵延130公里水稻集中连片种植区的优势自然资源,公司成功开发了自主品牌——“圣水禾”草炭大米。“圣水禾”草炭大米具有安全、营养、卫生、口感好、食味值高、营养元素丰富等特点,被中央电视台誉为“米中贵族”;2006年,“圣水禾”牌大米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A级产品,被评定为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指定产品;2007年经严格评审成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业领导小组向北京奥组委会推荐产品、吉林省“鼎吉”商标使用成员、第二届全国粳稻产业大会优质品牌粳米。

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方针。经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充分论证,制订了梯次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即:起步阶段达到10万吨生产规模和1万公顷种植面积;3年内达到30万吨生产规模和3万公顷种植面积;6年达到60万吨生产规模和5万5千公顷种植面积。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引导、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公司在近3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较好的成绩。公司在松花江畔建立了优质水稻种植基地1.2万公顷,并建立了全省第一家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带领农户科学种田,仅此一项就带动周边乡镇2万农户新增收入超过4千万元。目前公司拥有两条国际一流的稻谷加工全自动控制生产线,年产绿色、草炭、有机大米7.5万吨,并全面导入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国际环保体系、HACCP国际食品卫生与安全关键点控制体系,在生产管理上做到与国际接轨。

吉林省上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以助农帮农为己任,结合吉林省农业产业的现状实践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在发展过程中,公司深感只有遵循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并将企业的发展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企业才能成为拥有持续发展动力的现代农业企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区域稻谷加工产业发展

德惠市拥有一流的土地资源,但长期以来因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束缚,造成水稻生产发展徘徊不前,有一些突出问题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缺乏明确的市场导向,导致品种繁杂;缺乏科技支持和集约投入,造成品质退化,使产业的深度和长度都明显不足,仅停留在初级加工水平。由于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商品优势,发展后劲不足,农民增收乏力,产业结构亟需调整。吉林省上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德惠后,看准并抓住这个机遇,紧紧围绕水稻这个优势项目,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束缚,明确了市场定位与导向,加大了资金与科技投入,加快培育优质水稻加工业的发展。

1、生产要素的集约投入

公司首先集中了200公顷土地,建立了全省首家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基地,同时引进世界领先水平的瑞士布勒和日本佐竹全自动控制稻谷加工生产线各一条,建立现代化加工基地,改变传统农业的粗放生产、加工方式。

2、资源配置的市场导向

公司在国内外购置了全套的水稻品质分析仪器,主要从外观、气味、食味值入手,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水稻品种类型,使选用品种有了明确方向,资源配置具有了市场导向。

3、全过程提高种植环节的科技含量

首先,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按照市场导向种植优质水稻品种,同时为科研单位提供试验平台,共同研制新品种。公司所选用的品种都是深受市场欢迎的水稻品种,且经过国家、省有关部门的认定;其次,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大面积测土施肥分析,根据科学分析结果确定化肥使用量,解决以往农户在种植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地板结的问题;再次,根据所推广品种,采用水稻叶龄诊断管理模式,由公司内部农艺师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共同制定田间管理规范,并进行推广培训和监督实施,实现种植科学化和规范化;

4、现代化的生产加工基地

依托两条国际领先生产线形成现代化的生产加工基地,使整个加工环节实现自动化。年产10万吨。一方面可消化当前生产基地的全部原料,形成规模经济,另外也为下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预留了发展空间。

5、产业经营一体化

公司在运营中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紧密衔接起来,使产加销、农工贸环环相扣。公司采取了利益向农民倾斜的政策,使农民从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获得利益。

6、以科技为支撑,延长产业链条

在引入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公司率先提出“水稻全籽粒综合利用开发”概念,使水稻植株“从头到角”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如以米糠开发米糠油,以稻壳开发融雪剂、生物质能燃料稻壳棒,使用秸秆进行生物质能发电等,使产业链条得到最大限度延伸。

通过以工业化思维谋化发展现代农业,吉林省上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促进了德惠地区稻谷加工产业升级,实现了区域自然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转化,推动了区域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跨越。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公司总结了以往订单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为单纯的农业订单不足以保障农民的利益和维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应该把农业订单作为利益的关键体现点融入到产业化环节中,之前有引导,之后有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推行订单农业的根本目的。经过不断摸索和完善,公司确立了“公司+科研+基地+农户+金融、保险+市场”产业化经营模式。

种植主体方面——以村委会、农民合作组织及种粮大户牵头,连片租用各家农户的土地,统一耕种、统一管理,实现产业化经营。对出租土地的农户,除以土地租金的形式对其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外,还可以在农忙季节雇用其到田间耕作,另外产业链延伸也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使其身份向农业工人转化,逐渐形成一支专业的农业产业工人队伍。

科研方面——公司与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农大、中科院东北土地与生态治理研究所等科研教学单位组成联合体,由科研单位负责土壤改良、提供种子、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方面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提高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保险方面——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进行预防农业自然灾害保险的工作,进一步使农户的利益得到保证。

市场导向——市场是产业化建设的终端环节,但公司同时把其视为产业链的起点,通过市场来调整产业化结构,另一方面,公司在遵循市场导向的同时又兼顾社会责任,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平衡提高。

2006年,公司按照高于市场价格0.04元/公斤出台了优质水稻收购价格,并与农户签订了农业订单。在生产前夕,部分农户缺乏启动资金,公司为农户进行了贷款担保,并为农户进行贷款贴息,使农业订单顺利执行。2006年~2007年,公司收购订单优质水稻6万吨,为农民贷款贴息170万元。另外,公司为低产田的订单农户无偿进行了自然灾害保险,按180元/公顷计算,公司共计投入近180多万元,免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产业化经营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而科技成果的转化为产业化经营夯实了基础。2006年,1万公顷的水稻订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经粗略计算:

1、水稻增产1500公斤/公顷以上,水稻价格以2元/公斤计算,农民增收3000元/公顷以上,1万公顷水田总体增收3000万元以上。

2、公司加价0.04元/公斤回收水稻,算上保险、贴息等优惠政策,每公斤加价在0.13元以上,上禾公司回收水稻7500公斤/公顷以上,则农民增收975元/公顷,1万公顷水田总体增收980万元以上。

3、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值

1万公顷×5%×1万公斤/公顷×2元/公顷=1000万元

4、解放劳动力增加收益

1万公顷×1人/公顷×5000元/人=5000万元

产业化经营合计产生经济效益达1亿元以上,约1万户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对产业化政策空前拥护并积极响应。

2007年初,在上年产业化经营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公司出资150万元无偿为农户提供了超级稻种,实施近2万公顷订单农业,并与吉林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有效合作,形成了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被农业部确定为优质水稻推广示范中心,从而加大了实施订单农业的力度,进一步扩大产业化经营的范围和加快产业化经营的步伐。

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优质品种,打造示范基地

为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标准化,大力推广吉林省农科院选育的超级稻品种吉粳88,公司以市场导向为原则,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于2005年开始实施面积达4000公顷的优质水稻生产核心区建设项目,并在财政支农整合资金的注入下,该项目取得了快速发展。2006年,在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上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朝阳乡共同建设了吉林省首家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区,示范区共有土地200公顷,完成了平整土地、完善水利电力设施、改造灌溉系统,购置了全套农机设备,建设了30栋采用自动微喷设备、自动温控设备的标准化育苗大棚,组织农民统一浸种、育苗,统一管理,统一作业,以集约投入的方式进行超级稻的示范种植生产,当年示范区平均产量接近1.1万公斤公顷,与传统种植方式及普通稻种相比产量提高约30%。示范区所产水稻公司均高价回收。公司通过不断促进优质水稻的推广和严格的科技培训下实现了农民向农业产业工人的身份置换,一方面生产区可直接为新型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同时使部分出租土地和剩余劳动力投身二、三产业,在保证原有收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增收,2006年生产区直接提供就业岗位约400个,实现农民直接增收约5百万元。2007年初,示范区被授予“农业部超级稻推广示范基地”称号。

目前,公司已开始在松花江镇打造又一个面积达200公顷的绿色、有机水稻生产核心示范区。

一、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建设

公司与吉林省农科院共同构建了优质水稻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通过种植基地和订单农业大力进行超级稻的推广。2006年,超过1万公顷土地种植了超级稻品种,直接促进农民增收,也形成了整体改善区域种植结构的良好示范作用。同时,公司在种植基地中划拨出1公顷土地,作为新品种的研制试验田。

公司于2008年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一)水稻生产叶龄诊断模式推广:①建立年分析5000份样品规模的技术实验室及分析中心;②按推广面积4000公顷形成流动检测及采样中心2个;(二)农业信息化:①利用公司从德惠市申请的网络专线建立50台电脑规模的信息室,为项目涉及的农村生产合作组织提供免费培训信息员并提供农业生产和市场信息;②建立村级信息网络:2008年底前,公司覆盖的各村建立信息网络及交互式综合应用信息系统。(三)结合网络技术,建立20公顷的固定水稻叶龄监测系统。这将为农业标准化生产、农村信息建设提供良好示范,并能为改善区域水土环境、农村生活环境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公司还联合吉林农业大学向国家申报成立了东北稻谷全籽粒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研发专业分中心,旨在解决如下问题:1、低损耗精米加工技术的研究;2、营养强化米加工技术的研究;3、仿生方便营养米加工技术的研究;4、米粉高附加值综合利用,包括:①米蛋白提取技术研发;②活性肽制取技术研发;③米淀粉糖加工技术研发;5、米糠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研究与开发,包括:①功能性油脂提取;②米糠膳食纤维制备。该中心成立的目的在于对国内外稻米深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稻米精深加工技术,同时充分考虑稻米加工副产物的利用,从根本上实现稻米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综合利用,为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大力进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公司大力推行科技进村入户,并组织科研技术人员宣传引导优质水稻品种的种植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进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培训。在工作中,公司采取了灵活的形式:选择种粮大户和乡村农业技术员定期到公司进行培训;定期派出科技人员到各村镇讲公开课;随时到田间地头为农户解决问题并做专题培训。2006年~2007年公司直接培训农民达7000人次,并为近50个村培养了农业技术员,大范围地提高了农民素质。

三、稳步、适度扩大企业规模,发展循环经济

目前,公司的综合开发利用项目—《30万吨绿色、有机稻谷精深加工项目》正在筹备启动中,该项目涵盖了精深加工、生物质能燃料稻壳棒加工、生物有机肥生产、生物质能秸秆发电等内容。

根据公司的营销渠道和品牌建设情况,从10万吨规模跨越到30万吨规模是合理和适度的,这也将消化周边45000公顷的粮食生产,并产生高附加值。

该项目建设将体现公司提出的“水稻全籽粒综合开发利用封闭环”的概念,将是对循环经济的很好诠释。项目实施后,预计产值超过10亿元,实现地方税收2000多万元,将直接为当地农民增加就业岗位约700个,直接、间接带动4万多农户增收。

四、积极参与农村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突出党的先锋作用

由于项目建设和产业化经营良好运行,农民实现增收后热情空前高涨。目前,公司正与松花江镇孙坨子村筹划建立松花江绿色有机水稻生产专业合作社,农户将以土地作为股份,企业将以资金、种子、农机设备形式进行参股,创建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通过基地建设的示范作用产生更大范围的辐射,一方面,公司通过种植基地的优质品种推广形成示范作用,引导周边农户,使农户自觉地与公司签订优质水稻农业订单,在更大范围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另一方面,公司通过自身建设辐射到区域产业,实现以点带线,并由此带动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以线带面。

推进品牌建设,促进企业品牌与地域品牌互动发展

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化经营,地方自然资源的潜力得以逐步优化和整合,继而在市场竞争中得到锤炼与壮大,公司牢固树立了企业品牌与地域品牌共同发展的理念,并在品牌建设时大打地域牌,这对提升德惠大米和吉林大米在全国范围的优质产品认可度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吉林省上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现代农业”的尝试与推进,的确是一个艰难的市场化攀升与整体社会文化重塑的过程,农业产业逐步走向规范的市场化道路和“从秩序到优化”的行业自律升华。上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现代农业的新思维,通过产业化经营实现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升级,使企业成为现代农业和高度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将实现产业带农,为农民就业提供渠道和载体,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动力;为壮大区域经济提供财力保证,并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体现龙头企业的支撑点作用。

(责任编辑:文峰)

作者:姜松辉

第3篇: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探究

摘要:随着全球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科学技术进步越来越成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降低产业成本以及提高产品差别化程度上功不可没,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也成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强有力支撑,必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本文剖析了农业产业化对科技进步的内在要求, 以及科技成果在切入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中国农业产业化提出了若干对策思路。

关键词:技术进步 科技创新 农业产业化 农业现代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它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物化,使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产业技术进步,狭义上讲是生产领域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及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等的改进更新和发展。从广义上说除了上述内容外,还要包括微观与宏观层面上组织管理技术,例如管理方法、决策方法、计划方法、组织方法、推销方法、流通方法等的改进与提高、发展和完善。因此产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指硬技术方面的进步, 而且包括软科学技术的进步。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看, 真正起作用的是广义的科技进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硬技术的进步逐渐同软技术的进步交织在一起, 并更多地依赖于后者才能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发展阶段,其最终目标是要使落后、传统的农业转变为高效高产的现代农业, 使农业逐渐由资源依附型的弱质产业向科技依附型的现代发达产业转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提高农业投入中的科技含量,促使产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依靠科技的进步来推进中国农业产业化,对于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科技进步是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要求,两者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农业产业化要求对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贸工农一条龙的经营体制。这种经营体制着眼于市场,使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避免了产销脱节。再从科技成果运用的方面看,科技成果也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真正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从制度诱因与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看,农业产业化和科技进步的协调统一对农业经济发展作用巨大,从而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它采用的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其目标是激励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集约型的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广大农户普遍受益,共同富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更大规模上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装备,采用科学管理经验,加快科技向农业产业化各个环节的渗透。

二、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是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水平不高。国际农产品市场,尤其是国际食品市场,实际上是农产品加工产品市场。与竞争对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总体上比发达国家落后二三十年,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只有5%左右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上看,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大都在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其中美国为12倍)。而我国平均不到80%,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仅为1.05:1,只有上海达到4.56:1。

第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技术力量薄弱。在全国第一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自己拥有研究开发机构的占1/3,多数重点龙头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研发力量。目前在上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科技型企业仅有隆平高科、秦丰农业、丰乐种业、亚华种业、中牧股份、中农资源6家,仅占农业产业化上市公司总数的7.3%,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我国涉农企业整体科技竞争力的提高,也不利于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完善。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科技创新的对策

(一)加强农业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

大幅度增加创新投入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把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制定和完善农业科技政策和措施,保障农业科技的投入。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环境,通过体制改革深化和政策引导,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新体系,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流向农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把政府资金投向技术集成度高、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巨大的重大项目。

(二)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要围绕农业产业化,调整科研立项策略。科技和开发计划要向产业化项目重点倾斜。改变单纯以学术目标、专业目标或行业目标为研究方向的选题方式,要面向产业发展需要,选择科研与开发项目。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运行机制。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技术开发实体,以项目和课题为纽带,对重大技术难题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要鼓励科研单位参与农业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工作,使其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覃肖响,2006)。

(三)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指的是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应用的一体化。农业科技成果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而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能把这种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生产力。

参考文献:

[1]牛若峰:《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农业现代化》,《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第10期.

[2]《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问题研究》,《中国科技产业》,2008.

[3]郑有贵,李成贵:《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1期.

[4]张岳恒,孙良媛:《论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利用与转化》,《.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9期.

[5]张密生:《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问题与对策》,《科技创新月刊》,2006年第9期.

作者:姜嵬嵬 郑雅文

第4篇:农业产业化 论文农业产业化发展论文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摘 要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产业规划,抓好“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等。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新农村 现代农业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

1.实现农业产业化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有机结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近几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和依托现实基础较好、市场容量和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的16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和开发饲料、混合肥料、肉类和食品加工、皮革及其加工制品、生物药品、生化制品等相关产业和深加工制品。目前,多数主导产业已基本形成了相互连贯的产业体系,如粮食—饲料养殖—肉食加工系列,生物肥料—蔬菜—蔬菜加工系列等。这样,以主导产业为依托,通过加工增值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2.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的需要,有利于最终从根本上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分散市场交易费用,提供公共服务,降低专业化生产机械资本投入和出售产品的费用,解决了生产规模对生产成本下降的限制,解决了人多地少与专业化经营的矛盾。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了农产品经营

交易费用、增加了组织化收益、提高了对农民的吸引力,有利于最终从根本上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现存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小,产品档次低,产业链条短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低、产业链条短,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的仍是初级加工产品,产品增值少,还不能够完全适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财力支撑,我国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功能和作用大大削弱,陷入了“线断、网破、人散”而濒临解体的困境。由于经济实力薄弱、资金严重短缺,使得大多数以集体所有土地为基础的农村社区经济组织无力提供农户所需要的专业化服务。

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协调机制不健全

农业产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各个经济主体的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以及相应的风险未能得到均衡协调。有些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不稳定,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合体未能发展壮大,没有真正形成长期稳定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4.管理不善

在龙头企业的组织、建设、扶持,市场的管理,保护农户的利益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有些地方存在着混乱和无序的问题。如蔬菜市场的分散化暴露以下弊病:批发商离开了集贸市场信息,到农村去,甚至到田间地头,直接与

菜农交易,逃避了市场管理,政府工商部门流失了管理费;个体无证中间商搞“游击战”。

三、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1.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农业产业规划

地方政府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指导,避免产业结构趋同,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要积极引导农户与公司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树立区域品脾新产品,抢占优势市场地位;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2.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

农产品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各地区在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的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对各类农业产业化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力的规划布局、适度规模经营的形成、服务设施和服务组织的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农产品基地的现代化生产与企业化管理。

3.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必须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国家经济技术职能部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对“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服务公司”等进行彻底的改制、改组、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使其真正发展成为名符其实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渠道”。

4.建立科学的利益机制

要把利益机制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利益分配机制的内容、项目要完善、准确,不同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和利益要明确;要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订合同,形成法律文本,并由公证部门公证;各利益主体都要增加履约意识,严格按合同办事,同时加强各地政府之间的协作,推进合同契约关系的履行,保护各主体的正当权益。

参考文献:

[1]滕锡尧,刘东生.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理论前沿.2009(6).

[2]甘宜沅.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改革与战略.2009(5).

[3]姚申建,黄华.论地方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职责.天中学刊.2007(6).

[4]张君,邹海燕.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湖南社会科

学.2003(9).

[5]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第5篇:农业产业化与我国农业的发展

【摘 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产量不稳定等一系列困境。只有通过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才能解决这一系列困境,为我国农业发展开辟出新的道路。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可以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对于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业发展;“三农”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一、引言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个“一号文件”以改善我国农业落后的面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当前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收入不高、粮食产量不稳定、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等方面。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这些问日益凸显,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只有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才能顺利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现状的分析来强调农业产业化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我国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必然性。依据农业产业化的定义和特点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在我国如何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并结合我国国情来分析我国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我国农业走产业化道路以及实现我国“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提出建议。

二、我国农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当前我国农业也存在许多严重的矛盾。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当前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才能为顺利解决这些矛盾提出方法。

首先,我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2009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6.35亿亩,而粮食产量为10616亿斤。与同一时期的美国产量大致相同,但是美国的粮食种植面积却远远小于我国。美国的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远远高于我国。其他的如玉米、棉花等产量也远远高于我国。这说明我国农业与美国农业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是由多方面原因形成的,但是我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农业科技水平落后。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致力于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但是效果并不好。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大力推广新技术。

其次,我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相对不高。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我国农民的种粮收入太低。经过我国政府对农村的税费改革,农民的负担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但是,粮食价格的稳定关系到国计民生,我们不能单纯的依靠提高粮食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扩展农民增加收入的途径,使我国农民摆脱单纯地依靠种粮收入生活的困境,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这个原因也是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与美国相比,我国农业不仅在科技方面落后,在机械化方面也远远落后于美国。美国的机械普及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完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而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平均在50%以下。而且地域之间差异比较大。南方地区的机械化水平比北方稍高一些。在许多偏远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更是无从谈起。农业机械化进程缓慢,导致我国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长期束缚在土地上。从而阻碍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但这之间存在一个突出的矛盾,将这些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我们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可以吸收吗?很显然是不能的。因此我们要扩展尽可能多的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单纯的大力推广机械化也是行不通的。

第四,我国农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而种植业中以粮食作物为主。2007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为50160万吨,远远高于同一时期的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油料、糖料的产量分别762万吨、2569万吨和12188万吨。与种植业相比,林业、牧业、渔业的发展也相对落后。这种不合理的结构,也是导致我国农民收入水平长期较低的重要原因。但是粮食安全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又不能直接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我们只有在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农业的结构,充分发挥我国农村生产的潜力。 第五,我国农产品的商品率太低。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都是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以河南为例,由于人口众多,农村劳动生产率又低,只要少部分的粮食可以卖给国家,获得收入。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商品率非常落后。这也是导致我国农民收入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六,面对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农村的制度设计缺乏创新精神。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就坚持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必须承认,在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能是一种过渡阶段的权宜之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既不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也限制了农民自主发展的诉求。它不仅阻碍了我国机械化农业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还将我国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当前,对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显得日益紧迫。

三、农业产业化才是方向

首先,我们来看我国农业走产业化道路的必然性。我认为只有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才能解决以上所提到的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困境。我们可以看到第二部分所提到的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六个突出问题是相互关联的。我国农村制度设计缺乏创新精神、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这几个原因共同导致了我国农村生产劳动率低下,再加上我国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导致我国农产品商品率程度低,进而造成我国我国农民收入低。从而形成了长期困扰我国的“三农”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问题采取的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解决方法。例如,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只是的单纯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没有给我国农民提供新的增加收入的途径,因而这不可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的收入,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因此要解决这一系列突出问题,就需要我们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使我国农业摆脱这种恶性循环的困境。只有农业产业化才能使我国农业摆脱这一困境。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其基本思路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由农业产业化的定义和基本思路我们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通过主导产业带动当地农业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农村的劳动生产率;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整合整条农业产业链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通过规模经营来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之后,我国农民的收入自然就会提高。由于农业产业化实行市场牵动龙头,这可以大大的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商品率,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其次,我们来看我国农业走走产业化道路的充分性。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只有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我国才能完成发展现代农业的伟大任务。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总之,只有农业产业化才是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怎样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农业产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我国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也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这样才能通过农业产业化的道路,顺利实现现代农业的伟大目标。我认为在我国走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进行制度性变革,改革我国农村现在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相符合。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我们要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满足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我国的农业进行深入的改革是相当必要的。我认为改革的方向是农民释放出土地的经营权,将土地的经营权卖给国家认可的企业。这些企业扩大生产或者整合整条产业链,吸收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可以农民把土地的经营权以股票的形式入股当地的龙头企业,然后农民进城打工。这样就可以改变以前我国农业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扩大生产规模。这对于在我国推广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机械化具有重大意义。对我国的农村进行深入的改革也是在我国推行农业产业化的必要前提。

其次,农业产业化的推广一定要与机械化相结合。只有实现了机械化,才能大幅的提高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力。没有机械化的配合,我国的产业化最终会因为生产率太低无法推进。否则,无论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多么的高,都无法转化为最终的利益。离开了机械化的产业化将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国家要大力支持农用工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加快农机行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大中型拖拉机、多功能通用型高效联合收割机及各种专用农机产品。尽快制定有利于农用工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第三,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特点就是市场化和企业化。市场化就是要求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企业化不仅要求龙头企业规范化的经营运作,而且其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适应龙头企业的工商业运行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应由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发展,加强企业化经营与管理。我国企业在整合农业产业链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市场为方向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在产业化过程中,农民可以被看作是企业中的员工。因此一定要注重对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这也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第四,龙头企业在产业化过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通过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央和省级财政要专门安排扶持农产品加工的补助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政策,减轻农产品加工企业税负。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重点解决农产品收购资金困难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服务。

第五,要在一个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就必须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不可“一刀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我们要意识到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从而立足当地自然和人文优势,培育主导产品,优化区域布局。适应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种物质、非物质产品和产业,特别要重视发展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办法,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

经过对我国山东潍坊农业产业化模式、日本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和美国的新奇士模式的对比,我认为美国的新奇士模式是最成功的,值得我国借鉴学习。新奇士模式是一种农业的产业链,包括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科技指导、股东、收购包装、仓储运输、批发零售。因为它通过政府或者是中间批发商来给农民做整合,整合了整条产业链。只有在整条产业链高效整合的情况下,才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做到了以下两点。第一,给农民股权。农民的股权不是看他们实际出资多少,而是根据每个农民生产多少农产品来配给股权。如果农民A有5个橘子,农民B有3个橘子,农民C有2个橘子,那这三个农民的股权就是50%、30%和20%;第二,聘请职业经理人贯穿经营整条产业链。整条产业链的利润分配必须公开、透明。每一个产业链环节必须赚合理的利润。通过这两点使农民的利益得到了维护,公平地分配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润。我国山东潍坊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地方龙头企业成功的带动了当地农业发展。它的成功也对于我们发展农业产业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我国有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施了农业化,但是,这其中暴露了一些问题,我们在农业化工程中一定要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否则,可能导致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失败。

第一,在我国进行农业改革的时候,一定要防止外资趁机进入,收购我国农业公司。现在在我国一些地区,孟山都等跨国公司利用农业改革的机会收购具有“农产品收购许可证”的中国农业公司,从背后提供资本,从而大面积收购中国土地。这个趋势如果继续下去,我国的农业安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跨国公司在我国推广所谓的高科技“转基因”农业。在当前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副作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引进。区域农业龙头企业在我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一定要严格审核具有“农产品收购许可证”的企业资格,并对这些企业的股权提出严格要求,以防外资趁机进入我国农业,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

第二,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所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把农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在产业化过程中,由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不可能由区域龙头企业吸收所有的剩余劳动力。这就要求政府根据农民的意愿,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从而解决这一部分农民在城市地区的就业问题。一定要防止某些地方为了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强迫农民放弃土地的现象出现。这样做只会是我国的“三农”问题变得更加难以解决。

第三,要调整农业产业化的思路,打破惯性思维,在科学研究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发展更多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农业产业化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切忌一拥而上。这可能会造成我国区域农业龙头企业恶性竞争的后果。旅游农业和绿色农业无疑是两种重要的发展模式,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所有地区都适合推广这两种模式。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正确的农业产业化决策。

五、总结

只有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才能使我国农业摆脱当前的困境。我们一定要按照农业产业化的思路,扎扎实实地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民成为这一过程中的最大受益者,使农民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在我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复杂的问题和情况,只要我们坚持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就一定可以顺利解决。农业产业化是一项重大的工程,单纯依靠市场和农民的力量是无法顺利推进的,这就要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解,提供正确的指导和服务。经过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一定可以实现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伟大目标,顺利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溢海 李雄诒 发展经济学[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8) [2]郭建宇 农业产业化的农户增收效应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08(11):8-17 [3]郎咸平 谁在拯救中国经济[M] 东方出版社 2010(3)

[4]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J] 人民日报 2008(1)1 [5]郎咸平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M] 东方出版社2010(9) [6]鄂道银 扬中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8(9):219-223 [7]胡 军 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1):304-307

第6篇: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目前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词藻。结合“新丝绸之路功能转型”的提出,中国——中亚地区经济带凹陷的现状,如何高效、科学、现代化的发展农业,是所有人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提供方案将有效促进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并带动其他产业链的发展,从产品原材料、农资产品价格、农药、化肥、棚膜、等诸多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不高都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是由于延续了多年的以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国家发展策略造成的长期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绝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分散而力量薄弱,且进入门槛较低,并不具备产业链的议价能力。

此外,原材料、农资产品价格普涨,化肥、棚膜、柴油的价格在过去的几年里都有比较明显的价格上涨,推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尽管农产品的价格也有所上涨, 但是由于农业关乎数以亿计民众的吃饭问题,因此政府对终端农产品的价格增长采取了一定的调控措施,将对农业整体的利润水平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政府政策方面。建立健全设施农业管理组织机构,建立设施农业协调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形成稳定、统一的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制定设施农业建设标准;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政策;引导厂商企业、外资企业投资设施农业,推进产业化进程;积极争取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生产机具进入政府补贴目录,加大对农户购买装备机具的补贴力度;围绕设施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汇集社会资金,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等多种形式,扶持设施农业发展。

(2)设施农业技术方面。研发推广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温室(棚)结构及其配套设施、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对环境污染清理和控制装备、农产品冷藏保鲜设备的推广应用。各地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包括技术培训和法律知识、职业道德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完善监测系统,加强对设施园艺生产作业过程的监测和对设施养殖室(棚)环境建设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设施农产品的卫生质量监测,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3)市场经营方面。打造品牌战略和特色农产品战略,在引导设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有序发展的同时,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的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饲料生产企业、营销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和吸引外资来开发设施农业,提高设施农业工业化水平;建立“国家——省——县”三级设施农业信息网络,加强设施农业产销信息的研究和利用;积极培育产地交易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促进产销的流畅和衔接,积极向外界发布销售信息,解决农民的销售难题。

除了以上政策信息,如何更加科学、现代化的发展农业,带动整个片区农业的发展进而提升整个国家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根据13年来的经验而言,开展国际、国内农业博览会无疑是广大社会群体的选择,并且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厂家、商家更乐意通过一项开放的形势将现代化的产品和更有利的方式介绍给每一位存在于社会的人民。农业博览会的盛开,鉴于各省级、厅级乃至农业厅、畜牧厅、科学技术厅等多方政府扶持,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每年8月参观农业博览会,用现代化的视角重新觉察国内农业行情,用高度关注的心态体察农民越来越好的生活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位于新疆的企业也将展现本地独有的特色农业,将新疆的农业特产盛情展示给来此参展、参观的各

位朋友们。

国际(国内)农业博览会由振威展览集团主办,每年8月定期在乌鲁木齐举办,

已成功举办至第十三届;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业盛会。作为国家最大的农业展会,本届

(第14届)农博会展位数将突破2000个,届时启用5个展厅,1个室外广场。参展企业将达

到2000家,展出面积达到36000㎡。 展会同期将举办:全疆十佳优秀经销商、十佳优秀组

团单位评选等活动。

【采购与参观】

组委会将组织13个师、174个团场、23个农场、18个专业农资市场组团参观采购;邀请

9600家种植大户、5783个农业合作社等专业买家到会参观采购,参观人员达35000人次。专业为新疆1000万农牧民服务

【展示内容】

○ 肥料专业展区

磷肥、钾肥、复合肥、控释肥、叶面肥、以及各有利于作物增产和改善品质的生物技术和产

品等。

○ 农药专业展区

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原料和制剂、植保机械等。

○ 种子展区

大田种子、蔬菜种子、种苗加工、包装、包衣剂机,穴盘、苗盘、水稻育秧钵体软等。

○ 现代设施农业及节水灌溉展区

各类农业设施、节水设备、温室材料、园艺器械、等先进设施农业的技术和产品。

第7篇: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

纵观今年全国各地的白菜烂市、果农滞销、我县莲藕伤农等事件,特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好做强。近年来,我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64万亩,产量达到了57.9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66亿元。同时加大了特色农业发展,优质苎麻、香椿、糯稻、果蔬等产业基地达75万亩,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249个。农业产业话水平得到提高,流转土地14.23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124个,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农业品牌创建取得突破,创建无公害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15个。“大竹苎麻”、“大竹香椿”、 “东柳醪糟”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大力发展了牛、羊、鱼、香葱、莲藕等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实现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还处于起步阶段。

六个问题:

1、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不平衡。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同时,乡镇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还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没有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

2、规模龙头企业相对较少。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规模上说还较小、装备还比较差,没有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这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壮大。

3、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我县财力薄弱,对产业化的投入不足。民间资金投入有限,还没有形成一套聚集收拢社会闲散资金的机制。由于农业产业化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大,有效抵押物不足,农民贷款难,龙头企业融资难。

4、农产品竞争力不强。我县农业有名气而无名牌,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知名度较低,品牌效应差,竞争力弱,靠出售原始产品维持生产经营,使产业效益大打折扣,影响产业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户与龙头企业缺乏合同履约机制,企业与农户还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部分企业随意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有的企业虽然与农户签订了收购订单,但当市场出现价格下跌时,这些企业大都考虑自身利益,给农民造成严重损失,挫伤了种养农户的积极性,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

6、产业发展仍然有风险。卖难问题时时困扰菜农、果农,投入与收益相差太大,损失严重。今年的白菜烂市、柚子果农难卖、莲藕的滞销。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菜农、果农的发展信心。

为了响应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未来五年建成“西部特色农业示范县”的目标,突出抓好香椿、糯稻、竹林、畜禽等

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建设“中国红香椿基因库”,打造“中国香椿之源,振兴苎麻产业,打造“世界麻都”。特提出

六点建议:

1、切实注重舆论宣传力度。我县优质农产品种类丰富,在丰收时节,出现卖难现象,究其原因,我县产业只注重基地建设,未大力推荐宣传我县农产品。为把我县产业做大做强,加大宣传力度必不可少,要有大手笔的手段,充分利用电视、广告牌、报刊、杂志等媒介,把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产品向省内外推荐宣传,充分吸引客商眼球,提高我县农产品在省内外的占有率。

2、捆绑政策倾斜扶持力度。实行土地指标倾斜。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项目所需用地,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实行电力优先使用,对其生产用电优先安排,严格按国家规定的电价计收电费,不准额外收费。加大投入力度,县财政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化贴息政策要继续实施,并且今后每年都要有较大幅度增加。对新发展300亩以上的产业,县财政要给予资金扶持,并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产业化。加强银行信贷服务,各金融机构要将龙头企业列为信贷优先支持对象,增加贷款投放。推动形成“银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

3规模发展龙头企业、特色产业。通过招商引资途径,着力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重点扶持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

经营机制活、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做强一批龙头企业。用市场的方式,积极引导和促成全县同类型的龙头企业具备条件的加强横向联合,实行品牌、技术、产品资源共享,搞好分工合作,努力整合建设跨区域的大型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储运、保鲜、精深加工、包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同时,要切实利用好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瞄准国内外产业化优强企业和知名品牌,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来我县落户,形成新一轮农业招商引资高潮。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把香椿等蔬菜作为全县产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按照一大产业、一个规划、一笔资金、一项政策、一班人马、一名联系领导、一套考核制度的“七个一”标准,制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扶持措施,集中资金予以重点扶持,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打下基础,切实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着力整合同类产品品牌,形成合力,集中扶持打造出一个品牌,形成全县统一的品牌,逐步消除同类产品多个品牌的格局,努力把特色产品品牌做大做强。

4、运用科学利益连接机制。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模式,使利益连接机制逐步由松散型

向紧密型转变。通过签订合约,合理确定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最低保护价。在再生产各环节上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调整各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关系。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以资金、技术、土地、劳力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共享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建立风险保障制度,从再生产各个环节经营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风险基金,以调节市场供求变化和自然灾害给各方所带来的损失。

5、搞好规划,做好农业产业化与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持之以恒地长期实施,才能有效地实现县委、县政府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按照各自地理条件、气候、光照等资源,考虑将产业培植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产业特色景点片区建设。以产业培育,提升旅游档次为重点。在景区规划内,积极动员群众,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方式,栽植特色经济作物,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打造景区靓丽风景线。

6、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建立产业化发展风险准备金,制定具体的风险金管理和使用办法,重点就放在对公司、农户的风险补偿方面。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证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政府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成立风险保障领导机构,在政府部

门的领导下,让风险双方共同参与,确保风险保障机制得以公正、客观地执行,从而保障各方利益,维护稳定。

第8篇: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镇绿色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我以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为契机,通过深入一线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的办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并结合我镇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对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谈一些个人浮浅的看法,供今后在产业发展中参考。

一、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坚持把发展壮大绿产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发展战略初步形成。我们立足镇情实际,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区域优势,利用土地资源,反复进行论证和优势比较,制定了绿色产业富民战略,按照“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绿色产业建设步伐,形成了以棚栽、林果、草畜三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开发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我镇把产业基地建设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来抓。先后制定了三大主导产业开发的扶持激励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产业上规模、增效益。截止2007年底,全镇棚栽业面积累计达到1180棚,年产鲜菜3500吨,大棚菜棚均收入稳定在 8100元以上,最高棚收入达到2.8万元。全镇苹果面积达到1万亩,人工种草保存面积达到1.5万亩,累计发展各类舍饲养殖户100多户,建成养殖小区6个。棚栽、林果、草畜三大特色主导产业提供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三是服务网络日趋完善。镇上设立了农综站、畜牧站,每个村委会确定2—3名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担任村级产业开发技术员,从产业发展前期、中期、后期全方位开展指导服务。同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以及传、帮、带等方法,加强产业开发技术人员的培养。

四是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根据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不断健全市场体系,积极开拓市场,初步形成了以销带产、以产促销的市场化运作新路子。开通了电子农务、农信通,建成4个农业信息服务站,为产业发展提供便捷、快速的信息服务。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绿色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效益,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规模效益不明显。长期以来受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我镇的产业规模小而且分散,形不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村与村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不平衡,部分村尚未建立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棚栽业和林果业主要集中在川道村,涉油村由于受观念、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困难,而且规模小。

二是经济效益不突出。我们的干部群众大部分还是按照“就农业抓农业、就种植业抓种植业”的传统模式来抓产业,在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上,积极性不高,接受能力弱,导致产业质量和效益低。从纵向发展看,我镇产业的经济效益有了一定提升,但从横向比较看,与先进乡镇的相差仍然较大,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我镇绿色产业过去只注重于产业本身的生产和销售,而不重视产业的加工和配套产业的发展,全镇没有一家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已成为阻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四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业产业中介组织处于萌芽状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不健全、不规范,农民与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服务体系。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村只有零星、分散的初级市场,没有大规模、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专业市场。产业防灾抗灾体系不健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五是产业化建设资金不足。虽然我镇在产业发展上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财政支农力度明显加大,但这不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着力点,而农民的资金积累不足、再生产能力弱是当前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农村信贷门槛高、农民还贷意识差、信誉度低等方面的原因,农民贷款难度大,加之农民自筹资金十分有限,而社会上的民营企业认为农业投入大、效益低、收回限期长,一般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发展上来,造成农业产业投入明显不足。

六是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在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较差,以贷款扶持、财政补贴和行政推动为主要手段,使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由此,一部分农民产生了严重依赖政府的思想倾向,只要出现问题就看政府怎么办,等政府来解决,把自己的事情当成是政府的事情。没有形成农户自主发展产业的意识,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我镇既存在许多问题,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

一是政策环境优势。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5年出台了5个中央1号文件,确保了农村稳定、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特别是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明确了目标任务,指明了工作方向,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这为我们基层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吃了一颗定心丸,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二是自然资源优势。我镇总土地面积325.4平方公里,耕地类型多样,年平均气温9.6℃,年日照时数2600小时,无霜期174天,适宜农林牧综合开发,为农业产业建设提供了较好

的自然资源条件。特别是大量的缓坡地、背风向阳的湾塌地,最适合山地苹果、山地大棚的发展。

三是经济基础优势。我镇是经济强镇、石油大镇,经济总量位居全县前列。完全有能力、有基础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绿色产业开发,扶持农民发展致富产业,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四是群众基础优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群众的市场经济观念、科技意识明显增强,对发展农业产业的认识非常明确,积极性非常高,这为发展农业产业奠定了扎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是要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农民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体,是直接的受益者,也是风险的承担者,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只有农民接受和认可的产业,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产业开发才具有强大的内动力。

二是要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必须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扶持和引导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哪些地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那些地方的农业产业化就能顺利发展,哪些地方违背了或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即使花再大的力气,财政投入再多的资金,那些地方农业产业化经营都会走弯路。

三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对土地条件、自然环境、人力资源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这样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使之做大做强,否则将会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四是要坚持科技进步的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根本要素。农民最讲实惠。要想提升农业产业开发的质量效益,让农民得到实惠,就必须依*科技进步,在提高产业的质量和档次上下功夫,在市场竞争中以优取胜,实现产量、结构、效益的统一。

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理清思路,合理安排产业发展布局。根据我镇的气候条件,认真审视镇情、村情,按照“品种调新、布局调优、效益调高”的原则,今后一段时期,要按照“短抓棚栽业、长抓林果业、配套抓草畜业”的思路,稳步扩大棚栽业规模,加快发展林果产业,配套发展草畜产业。棚栽业要按照“区域布局、订单生产、加工包装”的原则,力争用3—5年的努力,棚栽业在巩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林果业要抓住延安市苹果产业开发重心北移的机遇,树立“优势在山坡、致富*苹果”的理念,按照“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争创名优”的发展思路,优化品种结构,加快规模化进程,真正建成2万亩优质山地苹果基地;草畜业要按照发展循环农业的要求,坚持一棚菜一头猪、一亩果园一头猪的配套标准,走“菜、果、畜、沼”一体化发展的路子,积极推广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大力推行以村为单位、户为基础的“一村一品”发展模式,走小群体、大规模的专业化发展路子。

(二)突出重点,扩大产业规模。规模决定效益,没有规模就没有优势、就没有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形成批量生产,打造规模优势。做大产业规模应做到“五动”:一是宣传发动。推进农业产业化受益的是农民,实施的主体也是农民。只有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产业开发中,农业产业化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统一认识,为做大产业规模奠定思想基础。要组织广大群众学习外地及当地的先进经验和示范典型,解放思想换脑筋,激发他们的生产热情。二是典型带动。典型最有说服力,最有感召力。要坚持抓典型、带全局的工作方法,注重高标准、高质量示范村和专业大户的培养,依*典型带动群众、引导群众。三是效益驱动。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关键是看能否给群众带来实惠。要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不断探索新路子,积累新经验,在技术、品种、生产方式、市场开拓等方面求突破,让一部分农户在产业开发中先富起来,让其他农户看了眼红,从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机制促动。在产业的初级阶段,机制推动是加快产业建设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形式和措施。要在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促进项目引进、企业建设、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形成涉及产、供、销等方面的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依法流转、项目与产业配套实施、多渠道投入的机制,促进产业快速发展。五是组织推动。发展一项产业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信心。认准的产业,就要在领导力量上加强、政策措施上倾斜,自上而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确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农业是一个产业链,传统的农业生产仅仅是农业产业化中的起始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必须要形成产业龙头,没有龙头企业就谈不上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龙头下连基地、农户,上连市场。针对当前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处于空白的实际,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主导产业相结合,以产业促企业壮大、以企业带产业发展、以企业引导农民闯市场,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要围绕产业开发,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营销、技术服务等多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环节增值,提升产业开发效益。建立和培育“基地带动型”龙头企业。要按照诚实守信、互惠互利的原则,引进先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公司与农户利益供享、风险共担的发展机制,带动农户发展专业,促进我镇产业向集约化、科学化、标准化方向转变。

(四)依*科技进步,不断提升产业开发的整体水平。农业的根本出路是科技,发展农业产业化,科学技术是关键。一是大力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要坚持抓好科技推广工作,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增产增效建立在依*科技、提高品种质量的基础上。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引进、推广名优新品种、新技术。镇上每年要组织产业开发技术人员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及时引进最优的品种和最新的技术,选择适合本地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迅速在全镇推广,抢占市场先机。二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当前,农产

品的质量和内在品质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要提高产品的质量、优化品质,就必须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积极探索推行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生产放心食品、安全食品、保健食品。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检测力度,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三是加强农民技术培训。要建立以镇为主体、村为基础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采取课堂培训、现场观摩、实地演示相结合的办法,定期对农民群众进行技术培训,争取用1—2年时间使80%以上的农民接受培训,掌握1—2门农业实用新技术,着力提高农民接受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带动产业开发上档次、上水平。

(五)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要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继续加强镇、村两级技术队伍建设,根据全镇产业发展需求,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批分层次对村干部进行培训,力争使广大村组干部都能成为行家里手。二是要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协会的建设,建立特色产业的市场主体。大力宣传和推广合作社、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的好典型、好经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参与市场竞争。三是加强防灾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防雹增雨体系建设,不断调整优化防雹设施布局,推广苹果防雹网建设,加强大棚防风、防冻工作,加快水利灌溉设施建设,保证产业用水需求,提高产业的抗灾能力,降低灾害损失。

(六)加强市场培育,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就没有顺畅的商品流通。要把市场开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措施来抓。一是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要以集镇为农村市场的依托,有计划地建立区域性主要农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继续做大产地市场,加快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扩大大中城市农产品直销市场建设,形成村有经纪人,镇有产地市场,扩大市场覆盖面,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要加快建立内连农户、外连市场的信息网络平台,让农民群众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依*市场信息指导生产,使生产的农产品适销对路,产销衔接,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三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品牌就是效益。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打造我镇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优质品牌。要注册商标,统一标识,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走品牌带动的路子,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9篇:优化农业发展环境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资中县农业局魏杰)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有较大的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正在逐步建立,一批产业化企业正在发展壮大,促进和带动了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我们仍然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县农业产业化尚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我县农业产业化规模不大,产业化水平不高;二是农业产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偏小实力不强,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科技含量不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弱;三是同一产品品名多,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国内外知名品牌;四是农业产业企业与基地及农户利益衔接不够紧密;五是农业产业化基地“散乱小”,既形不成规模,又未按标准化生产。

关键词:环境、农业产业化、农产品。

近年来,我县结合本地实际,以“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模式,农业产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有较大的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正在逐步建立,一批产业化企业正在发展壮大,一批无公害特色农产品正在研发,我县无公害特色农产品生产进入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新时期,促进和带动了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我们仍然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县农业产业化尚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我县农业产业化规模不大,产业化水平不高;二是农业产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偏小实力不强,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科技含量不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弱;三是 1

同一产品品名多,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国内外知名品牌;四是农业产业企业与基地及农户利益衔接不够紧密;五是农业产业化基地“散乱小”,既形不成规模,又未按标准化生产。

这些问题和薄弱环节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县农业发展环境不优,产业化发展氛围不浓,产业扶持政策不够,政府主导不力,县场拉动不强,农业产业化管理部门技术指导和监管不够,跟踪服务不足。

环境是发展的宝贵资源,环境是竞争的砝码。一个地方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快慢,关系到对外的整体形象。我县虽是人口大县,却是财政穷县,经济弱县,其他兄弟县曾这样评价过资中,“你们是捧着金碗要饭”!为什么其他地理位置远不如我们优越的县在经济上却能把我们远远抛在后面?!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环境太差!作为一名涉农部门的中层干部,虽然自身能力有限,但只要我们涉农工作者都能舍个人小利,顾全局大利,树立“人人都是服务环境,处处维护资中形象”观念,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齐心协力构建优化环境浓厚氛围,就能在全县建立和营造一个有利于农业产业化良性发展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服务环境。

一、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首先要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按照“工业反哺农业、项目资金和信贷要支持农业企业”新的发展思路,为农业

2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提升科技含量,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扶持,实行政策优惠和重点倾斜,以促进龙头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经济总量,壮大经营实力,增强县场竞争力;二是有关部门要主动自觉优化企业和基地发展的服务环境。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思想工作观念,转变观念看行动,改进作风重落实,着眼于龙头企业的发展,着力于为企业搞好指导和服务,事事为企业建设着想,处处为企业发展出力,千方百计优化农业企业发展和服务环境。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首要的是集中力量重点资中县汇源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资中县佳酿食品厂、资中县老耿酱菜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通过抓重点龙头企业的发展,培育和形成我县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农产品骨干产业,以构建我县农业产业企业经营和地方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其次要培植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招商引资,以优惠政策吸引五湖四海的有识之士到资中投资兴办企业,兴建绿色无公害农业产业基地,以带动我县农业区域经济和特色产业的发展。

二、优化基地生产环境,扩展基地生产规模

我县龙头企业的发展,辐射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各企业根据自己生产加工特色,纷纷主动围绕加工产品兴建生产基地,全县认证并建立了面积42280公顷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6个,冬尖、资中血橙、枇杷、尤力克柠檬等都

3是经申报认证的绿色食品。“围绕企业建基地、围绕基地建新村、围绕新村建家园”的新农村建设格局正在我县逐步形成。但我县已形成和建立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生产管理仍很粗放,生产条件差,远远无法满足县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用发展的眼光给予农业生产基地以政策倾斜和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以优化基地生产环境,形成政府支持、企业帮助和农户主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发展局面,以逐渐扩展和壮大基地生产规模,增强发展后劲。

三、优化农产品质量,打造骨干产业和知名品牌

我县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但申报认证无公害的农产品仅有少数,与丘陵地区农业大县的名份极不相称。资中要走出产业化发展的徘徊局面和发展困境,必须下大决心,大气魄,着力解决制约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农产品质量不高和农产品品牌不响等瓶颈因素,资中樱桃由于生产乡镇多,各地生产用肥管理技术不一,若不注重果品质量和即时统一认证品牌,不久的将来,将如资中曾经名噪全国的大红袍红桔,由于质量和品牌方面的疏忽,而被县场无情的淘汰。回顾以往的历史,正视今天的现实,我们各级政府和部门,应该深刻认识到,没有农产品质量的优化,没有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没有统一的包装和县场运作模式,就难以形成农业经济的骨干产业和农产品知名品牌。在全县形成以资中樱桃为主的具有资中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知名认证品牌,全力打造资中农产品精品品牌,形成以龙头企业催生骨干产品,知名品

4牌带动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以进一步增强我县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县场上的竞争力,壮大我县农业产业化规模,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现代化水平。

四、探索农户与企业利益衔接机制,规避农业生产风险 各龙头企业分别在重点产区建立生产基地,带动农户搞专业化生产,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但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衔接不够紧密,多数产品属于你卖我买的自由交易方式,应该鼓励企业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与基地、基地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衔接机制,积极探索订单收购、农户入股二次返利和保底收购、优价让利的企业与农户利益衔接的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合作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逐步建立较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能力,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立风险机制,降低和规避农民农业生产风险,确保农民利益。

五、强化农产品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深化,农产品质量和农业食品安全问题现已经成为事关人民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优化我县农业发展环境,确保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经实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任重大,任务繁重,首先要着手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成立组织机构,明确部门

5职责,强化部门责任;二是要加强农业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等农业标准化、规章的宣传、贯彻的执行,培训农业企业和基地农户;三是要强化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管理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对绿色无公害害农品标志、标识管理、实施产地和县场农产品质量抽检,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也有利于树立和保护资中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

六、建立“五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生产机制,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针对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生产现状,我县应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一体、兼顾实施、层层推进”的发展思路,在大力发展和壮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产品生产规模的同时,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因地制宜的发展有机食品。建立“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县场拉动、农民主动、部门服务”的五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生产新机制,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壮大基地规模和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基地农户和企业的良性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全面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

6

上一篇:热控专业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图书资料管理基础知识